第六章气浮分离法
第六章气浮分离法..

附着后: W2=σ气粒
界面能的减少△W=σ水气+σ水粒-σ气粒 三力之间关系: σ水粒 = σ气粒 + σ水气 COS(180-θ)
σ
l-g
△W = σ水气 (1-COSθ)
θ
σ
s-g
悬浮物与气泡附着的条件:
△W>0 ,△W越大,推动
力越大,越易气浮。
σ
s-l
△W = σ水气 (1-COSθ)
气浮分离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A. 所需分离溶质应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能与表面活性剂相结 合(静电作用、疏水性吸附等)的物质,它们都可吸附在气 液界面上。 B. 富集质在分离过程中借泡沫与原料液分离并在塔顶富集。
分离作用主要取决于组分在气-液界面上吸附的
选择性和程度,其本质是各种物质在溶液中表面活 性的差异。
教学内容
6.1 气浮分离原理
6.2 气浮分离法类型
6.3 气浮分离装置与操作
6.4 影响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
6.5 气浮分离特点及应用
6.1 气浮分离原理
气浮分离: 以气泡作分离介质来富集和分离表面 活性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根据表面吸附的 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 吸附分离或泡沫分离。 过程:通入空气→产生微细气泡→SS附着在气泡 上→上浮
泡沫层
有机溶剂 (可溶解浮 选物)
析出第 三相
光度测定
选择另一溶 剂溶解后光 度测定
溶剂浮选与吸光光度法直接结合,即溶剂浮选光度 法,具有分离量大、选择性及灵敏度高的独特优点。
饮用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水样用酒石酸和 EDTA 隐蔽,控制 pH6-6.4 ,加 N aDDTC (砷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浮选,
分散空气气浮法

分散空气气浮法原理:涡凹气浮装备有一个周围表面分布了小孔的曝气圆盘,电动机转动曝气圆盘,产生一个负压区,使得水面上方的空气被吸入,再从浸没在水中的出口释放出来。
当曝气圆盘表面的小孔产生气泡时,旋转的圆盘会把气泡切割成直径为10-100微米的细小气泡碎片。
这些气泡碎片会附着在诸如油类和脂肪等细小固体上。
气泡缓慢上升,同时把固体带到水面。
涡凹气浮的优点:1)气泡直径:气泡直径可以根据情况进行调整。
2)节省投资:省去压力容器、空压机、循环泵等设备,设备占地面积减少40%--60%。
3)运行费用低:由于省去压力容器、空压机、循环泵等设备,节省运行费用40%--90% 。
4)无噪音:槽内没有需要维修的部件。
5)不需要清理喷嘴:即时启动,可频繁关启。
溶气气浮的分类及设计原理作者:李玛丽摘要:溶气气浮(DAF)是气浮的一种,它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对全部或部分待处理(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加气,增加水的空气溶解量,通入加过混凝剂的水中,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
关键词:溶气气浮DAF 脱气系统溶气气浮(DAF)是气浮的一种,它利用水在不同压力下溶解度不同的特性,对全部或部分待处理(或处理后)的水进行加压并加气,增加水的空气溶解量,通入加过混凝剂的水中,在常压情况下释放,空气析出形成小气泡,粘附在杂质絮粒上,造成絮粒整体密度小于水而上升,从而使固液分离。
溶气气浮(DAF)适用于处理低浊度、高色度、高有机物含量、低含油量、低表面活性物质含量或具有富藻的水。
相对于其它的气浮方式(详见附录1),它具有水力负荷高,池体紧凑等优点。
但是它的工艺复杂,电能消耗较大,空压机的噪音大等缺点也限制着它的应用。
1 分类(type)根据不同的划分原则,DAF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1.1 根据气泡从水中析出时所处压力的不同,可分为真空式气浮法与压力溶气气浮法两种。
气浮分离

摘要溶剂气浮技术是一种较为简捷有效的水中微量、痕量组分分离与富集方法,也可用于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去除,它在许多方面优于传统的萃取方法。
本文在自制的溶剂气浮塔内采用间歇分离法对模拟含Zn(Ⅱ)废水进行脱除试验研究。
用十二烷基硫酸钠(SDS)作为表面活性剂,异戊醇作为消泡剂,调节废水pH值,在一定的气体流量条件下,在气浮塔内进行气浮分离。
探索了废水pH值的范围、表面活性剂的投入量、锌离子的浓度以及气浮分离时间对分离效果的影响,得到了优化工艺条件。
处理后的废水中的锌离子浓度小于3mg.L-1。
同时,对处理过程中塔内废水中的锌离子浓度的下降趋势做了研究。
关键词:溶剂气浮;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异戊醇AbstractSolvent sublation technique is a more convenient and effective method for the separation, precondition and removal of organics from the wastewater.In this paper, the disposed of simulated wastewater contained zinc was studied in homemade sublation tower in intermission separation.With regulating waster pH value, and using sculpture acid sodium (SDS) as the surface-active agent, and isoamyl alcohol as the defoamer,wasterwater was treated in the sublation tower under a certain gas flux. The effect of pH range of wastewaters, adding quantity of surfactant, zinc concentration and floatation time on separ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optimize process was acquired, and the zinc concentration of disposed wastewater is less than 3 mg.L-1.As the same time, declined trend of zinc concentration in sublation tower was studied in disposed process.Key word:solvent sublation; surfactant; SDS; isoamyl alcohol第一章前言1.1引言目前,镀锌制品被广泛使用,在其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含锌废水。
气浮法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气泡法回收废水中的有机溶剂实验目的:1.了解气泡分离法的原理和分离方法2.找出一种可高效提取水中的有机物的试剂3.应用气泡分离法及相关试剂分离出废水中的有机物实验原理:利用高度分散的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于废水中的悬浮污染物,时期浮力大于重力和阻力,从而使污染物上浮至水面,形成泡沫,然后用刮渣设备自水面刮除泡沫,实现固液或液液分离的过程称为气浮。
向水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使待分离物质吸附于上升的气泡表面而浮升到液面,从而使某组分得以分离的方法,称气浮分离法或气泡分离法。
也称浮选分离或泡沫浮选分离。
原理是设法使水中产生大量的微气泡,以形成水、气、及被去除物质的三相混合体,在界面张力、气泡上升浮力和静水压力差等多种力的共同作用下,促进微细气泡粘附在被去除的微小油滴上后,因粘合体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到水面,从而使水中油粒被分离去除。
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易被吸附到气泡的气——液界面上。
表面活性剂极性的一端向着水相,非极性的一端向着气相( 如图8 — 9) ,含有待分离的离子、分子的水溶液中的表面活性剂的极性端与水相中的离子或其极性分子通过物理( 如静电引力) 或化学(如配位反应)作用连接在一起。
当通入气泡时,表面活性剂就将这些物质连在一起定向排列在气——液界面,被气泡带到液面,形成泡沫层,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影响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1. 溶液的酸度2. 表面活性剂浓度:表面活性剂浓度不宜超过临界胶束浓度,过量的表面活性剂会形成胶束使沉淀溶解。
3. 离子强度:离子强度大,对气浮分离不利。
4. 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的性质:螯合物以及离子缔合物的稳定性与分离效率都有直接关系。
5. 其它因素:一般要求气泡直径在0.1—0.5之间,气泡流速为1—2ml.cm-2.min-1 为宜。
气体常用氮气或空气。
通气时间因方法而不同。
气浮法处理工艺必须满足下列基本条件才能完成气浮处理过程,达到污染物质从水中去除的目的:1.必须向水中提供足够量的微小气泡。
气浮法

对σ水-气影响较大的主要是物质表面的亲水基团,亲水基 越多,则σ水-气越小,越不易被气浮处理(如乳化油及洗涤
废水等);同时亲水基越多,污染粒子乳化严重,表面电 位增高也影响粘附。
泡沫的稳定性
由上面的讨论可知,水中表面活性剂的存 在对气浮处理有不利影响。 但是,气浮处理时,一般又要求水中含有 一定量的表面活性剂,以保证气泡具有足 够的稳定性。如果表面活性剂含量过低, 则应投加一定量的起泡剂。 为什么?
水-粒 水-气 cos(180 ) 粒-气
式中:θ——接触角(也称湿润角)。
由此可得:
E 水-气(1 cos )
上式表明,并不是水中所有的污染物质都能与气 泡粘附,是否能产生较好的粘附,与该类物质的接触
角θ 、水的表面张力σ水-气有关。
当θ>900时,颗粒为疏水表面。θ→180°时, cosθ→ -1,ΔE→2σ水-气,这类物质憎水性强(称憎
污水处理技术中,浮上法固-液或液-液分离技术应 用的几方面:
石油、化工及机械制造业中的含油污水的油水分离;
工业废水处理;
污水中有用物质的回收;
取代二次沉淀池,特别是用于易产生活性污泥膨胀的 情况;
剩余活性污泥的浓缩。
水中颗粒与气泡的粘附条件
悬浮颗粒能否与气泡粘附主要
取决于颗粒表面的性质。颗粒
b
B H1
L
3 2 1
5
8
8
7
4
6
i
L2
L2
图 8-5 双室平流式电解气浮池
1-入流室;2-整流栅;3-电极组;4-出口水位调节器; 5-刮渣机;6-浮渣室;7-排渣阀;8-污泥排除口
分散空气浮上法
气浮分离法

溶剂浮选(萃取浮选法) 溶剂浮选(萃取浮选法)
在浮选溶液的表面加有少量比水轻的有机溶 在浮选物浮出水相时, 剂,在浮选物浮出水相时,若该物质溶于有机 则可以直接测定; 相 , 则可以直接测定 ; 若该物质不溶于有机 相,则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形成第三相,即为浓 则水相和有机相之间形成第三相, 缩相,从而达到浮选分离的目的。 缩相,从而达到浮选分离的目的。
浮选装置与操作
浮渣或泡沫层
样品液 气泡
烧结板
空气
浮选法类型 ● 离子浮选法 ● 沉淀浮选 溶剂浮选(浮选萃取法) ● 溶剂浮选(浮选萃取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离子浮选法原理
首先让溶液中欲分离富集离子或它与络合剂作用形 成络阳离子或络阴离子, 成络阳离子或络阴离子 , 与带相反电荷离子的表面活 性剂作用生成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然后通气起泡, 性剂作用生成疏水性的离子缔合物 。 然后通气起泡 , 离子缔合物被吸附在气泡表面而上浮至溶液表面, 离子缔合物被吸附在气泡表面而上浮至溶液表面 , 将 其与母液分开后便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其与母液分开后便可达到分离的目的 。 实现离子浮选 方式有两种: 方式有两种: 欲富集离子直接被浮选; ① 欲富集离子直接被浮选;“无机络阴离子或酸根 离子” 离子” ② 欲富集离子先与适当的络合剂作用形成络合物离 子缔合物,然后通过浮选此种络合物而达到浮选目的。 子缔合物 , 然后通过浮选此种络合物而达到浮选目的 。 有机试剂螯合离子” “有机试剂螯合离子”
回 收 率
表面 离子
剂 离子
pH
表面活性剂: 相反电荷” 表面活性剂 :带“ 相反电荷 ” ,其作用是将亲水 沉淀转为疏水沉淀便于浮选以及形成稳定的泡沫层。 沉淀转为疏水沉淀便于浮选以及形成稳定的泡沫层 。 气泡大小 2) 载体的选择 ① 对象元素的回收率 ② 从大量共存元素中分离的可能性 ③ 定量阶段载体元素的干扰情况 ④ 易得的高纯度载体元素等 3) 应用
气浮法简介

全溶气流程
7 3 4
8
10
浮 渣
5 2 1
6
9 出 水
全溶气流程图 图 8-9 全溶气方式加压溶气浮上法流程
1-原水进入;2-加压泵;3-空气加入;4-压力溶气罐 (含填料层);5-减压阀;6-气浮池;7-放气阀; 8-刮渣机;9-集水系统;10-化学药剂
部分溶气流程
7 3 压 力 表
4
8
10
浮 渣
微孔曝气气浮法
2.2、剪切气泡气浮法 将空气引至一个高速旋转混合器或叶轮机的附近,通过高速旋转混合器或叶轮机的高速剪切,将引入的空气切割粉碎成细小气泡。
剪切气泡气浮法
3、溶解空气气浮法 溶解空气气浮法是在一定的压力下让空气溶解在水中,然后在减压条件下析出溶解空气,形成微气泡。根据气 泡析出时所处压力的不同可分为真空气浮法和加压气浮法两种。 3.1真空气浮法 废气在常压下被曝气,使其充分溶气,然后在真空条件下,使废水中溶气析出,形成细微气泡,粘附颗粒杂质 上浮于水面形成泡沫浮渣而除去。此法优点是:气泡形成、气泡粘附于微粒以及絮凝体的上浮都处于稳定环境, 絮体很少被破坏。气浮过程能耗小。其缺点是:容气量小,布、不适于处理含悬浮物浓度高的废水;气浮在负 压下运行,刮渣机等设备都要在密封气浮池内,所以气浮池的结构复杂,维护运行困难,故此法应用较少。 3.2加压气浮法 (1)工作原理:在加压条件下,使空气溶于水,形成空气过饱和状态。然后减至常压, 使空气析出,以微小气泡释放于水中,实现气浮,此法形成气泡小,约20~100μm,处 理效果好,应用广泛。 (2)加压溶气气浮工艺流程: 加压溶气气浮可分为:全溶气流程、部分溶气流程、回流加压溶气流程。
3.4压力溶气气浮法系统的组成及设计(P71)
气浮分离法

第六章气浮分离法6.1 概述泡沫吸附分离现象是日常生活个常见的现象,利用肥皂泡沫去除身体或衣物卜的污垢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
什么是气浮分离法?采用某种方式,向水样中通入大量微小气泡,使待分离物质(如离子、分子、胶体、固体颗粒、悬浮微粒),因其表面活性不同,可被吸附或粘附在从溶液中升起的泡沫表面上, 从而使某组分得以分离的方法,称气浮分离法或气泡分离法。
也称浮选分离或泡沫浮选分离。
本身没有表面活性的物质,经加入表面活性剂后可变为有活性的物质,亦可用浮选法分离。
这是分离和富集痕量物质的一种有效方法。
问题:1. 特分离物质为什么会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泡上?2. 如何最大限度达到富集效果?下面介绍泡沫吸附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
6.2 气浮分离法的分离机理上面提到在气浮分离法中用到表面活性剂,那么我们首先介绍一下表面活性剂的性质,以及它在水中的表现行为。
一.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和在水界面上取向表面活性剂的分子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亲水的、极性的,另一部分是疏水的、非极性。
如以硬脂酸为例,它具有亲水的极性头,如COHO部分,也具有疏水的非极性尾,即R—CH2—(CH2)n一部分。
如下图所示:COHO R CH2(CH2)n可以用“”来表示表面活性剂的分子.其中“”表示极性头,““表示非极性尾。
在水—油体系中,表面活性剂分子将聚集在水—油界面上并定向地排列,其中的极性头向着水相.非极性尾向着油相。
而在气—液界面上,一般是极性头向着水.非极性尾向着伸向气相。
图6.1为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取向的情况。
图6.1表面活性剂在界面上取向(以下不讲,如果温度、压力和组成一定,则液体的表面张力也一定。
若向此体系加入少量物质而引起此液体表面张力的明显下降,这种物质就称为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溶入溶液后表现出两个基本性质:1 水溶液中溶解行为是很快地聚集在水面并形成亲水基团在水中,亲油基伸向气相的定向单分子排列,使空气和水的接触面减小,从而使表面张力急剧下降,同时,多余的分子则在溶液内部形成分子状态的聚集体--胶束,并分布在液相主体内;2 超过表面活性剂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后,溶液表面张力不再降低,但在相界面上,由于上述定向排列的单分子层的作用,具有选择性的定向吸附作用,会显著地改变原溶液的界面的性质,造成各种界面作用,泡沫分离就是充分利用表面活性剂的界面作用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分离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沫而不断减少,待目标物
质分离完成后,残液从塔 底排出。
连续式泡沫分离过程
6.4 影响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
1.溶液的酸度
2.表面活性剂浓度 3.离子强度 4.形成络合物或沉淀的性质 5.其他因素
1.溶液的酸度:
对分离效果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分离过程中 选择适当的PH,以保证好的分离效果。
应用
泡沫分离技术的工业应用领域很广。 20世纪初,最早用于金属矿石颗粒的分离回收。 在环保工程中,可处理原子能工业中含放射性元素如 锶的废水;染料、制革、石油化工等工业污水中,可降低 化学耗氧量(COD)、色素、有机化合物等;在其他工业 废水中,也可富集各种金属离子包括铜、锌、铁、汞、银 等;还可富集在海水中所含铜、锌、钼和铀。 在医药和生物工程中,可用于分离蛋白质、酶以及活 体中的金属含量的检验以及病毒的浓缩分离如脚气病和口 腔病病毒等。 在分析上作为痕量元素的分离富集方法, 特别适用于大 量的极稀溶液(10-7~10-15 mol/ L)的分离富集。
浮选机理
向含有待分离离子或分子的水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 剂,通气鼓泡,一般认为在气-液界面上存在定向
排列的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非极性端向着气体
,极性端向着水相。极性端通过物理(如静电引力 )或化学作用(如络合作用)与溶液中被分离的离 子形成络离子或沉淀,然后被气泡带到液面,形成 泡沫层,进而分离。
泡沫层
有机溶剂 (可溶解浮 选物)
析出第 三相
光度测定
选择另一溶 剂溶解后光 度测定
溶剂浮选与吸光光度法直接结合,即溶剂浮选光度 法,具有分离量大、选择性及灵敏度高的独特优点。
饮用水中痕量铜的测定
水样用酒石酸和EDTA隐蔽,控制pH6-6.4,加NaDDTC(砷试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浮选,
Γ— 吸附溶质的表面过剩量,即单位面积上吸附溶质 的摩尔数与主体溶液浓度之差, mol/cm2。
lnc < CMC 时, dσ/dlnc < 0, Γ > 0,正吸附作 用,即在表面上浓聚; lnc ≥ CMC 时, dσ/dlnc = 0, Γ = 0,表面张力 不再降低。 CMC一般为0.01~0.02mol/L,分离最好在低于CMC下进行。
吉布斯方程适用于脂肪酸或长链醇等非离子型表面
活性剂的稀溶液。 若溶液中含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应进行修正:
n为与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类型有关的常数。 完全电离的电解质类型 n=2; 当在电解质溶液中还添加过量无机盐时 n=1。
气浮情况涉及:气、水、固三相介质,每两
相之间都存在界面张力。
气
水气
气粒
粒
分类
氢氧化物共沉淀浮选法
常以Fe(Ⅲ)、Al(Ⅲ)、In(Ⅲ)氢氧化物作沉淀载 体,形成共沉淀后进行浮选。
例如,用Fe(OH) 3作载体,油酸钠作气泡剂,于 pH 为5.5~9.0下富集水中铊。水样为300mL, 加入Fe 3 + 10~15mg,油酸钠20mg以上,10~ 60ng/mL铊,通气浮选2分钟。用阳极溶出法测 定,浮选分离富集率可达 96% 。
实现离子浮选方式
① 欲富集离子直接被浮选--无机络阴离子或酸根离子;
② 欲富集离子先与适当的络合剂作用形成络合物或离子 缔合物,然后通过浮选此种络合物而达到浮选目的-有机试剂螯合离子。 河水中的Cr(Ⅵ)以 CrO42- 形式存在,加入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如氯化十六烷三甲基铵,即可将其气浮富集 到液面上。
水中痕量Cu、Ni、Pb的AAS测定
取250m水样于烧杯,加10mg/ml AlCl3 3ml, 加1mg/ml油酸钠,搅拌,再用1mol/LNH 4 OH调pH9.5, 形成Al(OH)3共沉淀, 继续搅拌15min。另取一浮选槽, 加入少量H2O, 调好气流,观察气泡大小合适,倒入上 述沉淀液 ,用25ml 0.1mol/L NH4OH洗涤烧杯并转入 浮选槽。调整气流40~60ml/min浮选5min,让上层形 成稳定的泡沫层。关气,抽滤除去下层母液,往泡沫 层加20 ml EtOH消泡,再用50ml 0.1mol/L NH 4 OH洗 涤沉淀,分别抽滤除尽乙醇和氨水。沉淀加4ml 2mol/ L HNO 3 片刻,溶解后收集于10ml容量瓶,用 4ml 2 mol/L HNO3洗涤小烧杯,再2mol/L HNO3定容, AAS测定。
(1) θ 0, COSθ 1, △W= 0 不能气浮
θ < 90, COSθ< 1, △W<σ水气 颗粒附着不牢--亲水性
θ > 90, △W> σ水气 易气浮―疏水性
θ 180, △W = 2σ水气 最易被气浮
(2) 同时, COS θ =(σ气粒-σ水粒)/σ水气
水中颗粒 θ 与表面张力 σ水气 有关。
第六章
气浮分离法
Flotation separation
教学内容
6.1 气浮分离原理
6.2 气浮分离法类型
6.3 气浮分离装置与操作
6.4 影响气浮分离效率的主要因素
6.5 气浮分离特点及应用
.1 气浮分离原理
气浮分离:以气泡作分离介质来富集和分离表面 活性物质的一种新型分离技术。根据表面吸附的 原理,利用通气鼓泡在液相中形成的气泡为载体, 对液相中的溶质或颗粒进行分离,因此又称泡沫 吸附分离或泡沫分离。 过程:通入空气→产生微细气泡→SS附着在气泡 上→上浮
以氢氧化铁的沉淀气浮法为例。其胶状沉淀在不同 pH下带不同的电荷,pH<9.5时带正电荷,pH>9.5时 带负电荷。 pH<9.5时进行气浮分离应该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如油酸纳; pH>9.5时则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如长碳链的季铵 盐等。
2.表面活性剂浓度
在浮选过程中,表面活性剂可改变被浮选物的表 面性质和稳定气泡,它直接影响着浮选分离的成败。 但表面活性剂的用量不宜超过临界胶束浓度(CMC)
螯合物溶于浮选槽上层的异戊醇,直接光度法测定。
6.3 泡沫分离的设备
泡沫吸附分离技术主要包括分离对象的吸附 分离和收集两个基本过程。与之相对应,实验设 备主要包括泡沫塔和破沫器两个部分。 泡沫分离的基本流程有间歇式和连续式两种。
间歇式泡沫分离过程
样品溶液置于塔的底
部,从塔底连续鼓入空气,
在塔顶连续排出泡沫液。 根据表面活性剂的消耗情 况,间歇地从塔底补充表 面活性剂。料液因形成泡
σ水气增加,θ增大, 有利于气浮
气 泡 气泡-颗粒吸 与 附 颗 粒 的 气泡顶托 粘 附 形 式
气泡裹夹
6.2 气浮分离法类型
依据分离的对象和分离手段来划分: 离子气浮分离法 沉淀气浮分离法 溶剂气浮分离法
离子气浮分离法
在含有待分离离子(包括络离子)的试样溶液 中.在适宜条件下,加入适量带相反电荷的表面 活性剂,使之形成电中性离子缔合物。通入适量 气流形成气泡,它们被吸附在气泡表面继而上浮 至液面形成泡沫被分离。
6.4
气浮分离法特点及应用
优点:样品处理量大,0.5-2L;富集倍数大,100-10000 ;
回收率高,90%以上;易于联用,成为超高灵敏度光度法
局限性:A. 对高浓度的溶液分离效率较低;
B. 当用于回收非表面活性剂时,需加入高分子的表面活性剂, 消耗量大,同时伴随着二次回收的问题; C. 在实际操作中,塔内的返混现象经常发生,影响分离效果; D. 对泡沫本身的结构研究少,它是一个非稳定体系,无法直 接测量,许多泡沫的性质还不清楚。
气浮分离应具备两个必要条件:
A. 所需分离溶质应为表面活性物质,或能与表面活性剂相结 合(静电作用、疏水性吸附等)的物质,它们都可吸附在气 液界面上。 B. 富集质在分离过程中借泡沫与原料液分离并在塔顶富集。
分离作用主要取决于组分在气-液界面上吸附的
选择性和程度,其本质是各种物质在溶液中表面活 性的差异。
●有机试剂共沉淀浮选法
试液(M+)+有机试剂/极性溶剂(丙酮、乙醇)
→ 有机共沉淀 → 浮选 特点 ①可在酸性溶液中捕集微量元素, 减少基体干扰。 ②不必加表面活性剂 ③干扰测定的有机试剂可灰化除去 ④应先搅拌, 待形成絮状沉淀再浮选 应用 ① 高纯铅、锌中的Ag和Cu的分离和测定 ② 海水中微量银的富集测定
捕集剂/收集剂作用:若待分离离子是亲水的,它们 很难吸附在气泡上而被浮选分离。加入捕集剂覆盖 在离子表面上,使它们由亲水性变成疏水性,便可 附在气泡上分离出来。 表面活性剂作用——在气泡表面定向排列
●表面活性剂非极性端向着气泡,极性端向着水相 ●极性端可以吸附水中的离子和极性分子
泡沫层
从底部通入 大量气泡
附着后: W2=σ气粒
界面能的减少△W=σ水气+σ水粒-σ气粒 三力之间关系: σ水粒 = σ气粒 + σ水气 COS(180-θ)
σ
l-g
△W = σ水气 (1-COSθ)
θ
σ
s-g
悬浮物与气泡附着的条件:
△W>0 ,△W越大,推动
力越大,越易气浮。
σ
s-l
△W = σ水气 (1-COSθ)
溶剂气浮分离法
在含有待分离离子的试样溶液表面上覆盖一层 与水不相混溶的有机溶剂,当采取某种方式使水中 产生大量微小气泡后,已显表面活性的待分离组分 就会被吸附和粘附在这些正在上升的气泡表面。溶 入有机相或悬浮于两相界面形成第三相.从而达到 分离溶液中某种组分的目的。 溶剂浮选与萃取法的区别在于浮选物与浮 选溶剂不起溶剂化作用,不涉及萃取的分配问题。
溶质吸附在 气泡上并随 之上升
问题:1 为什么溶质会选择性地吸附在气泡上? 2 如何最大限度达到富集效果?
浮渣或泡沫层
样品液 气泡
烧结板
空气
浮选装置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