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制药工艺学 第6章 吸附分离法
合集下载
第六章 吸附分离

吸附剂通称离子交换剂 ion exchanger 离子交换树脂 ion exchange resin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1. 离子交换吸附特点
1) 吸附剂其它性质不变,对相反离子的吸附是动态 平衡过程。 2)吸附强弱与吸附剂表面的电荷密度有关。 3)吸附强弱取决于被吸附离子的电荷数与离子的水 化半径大小。离子带电荷越多,在吸附剂表面的吸 附力越强;电荷相同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 附。 4)吸附有电性选择性,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产生吸附原因---吸附作用力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固液相多种相互作用力
离疏亲 子水和 交作吸 换用附 吸吸 附附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3. 吸附剂(adsorbent)
固体表面对溶质的吸附作用是由固体的表面力所引 起。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是 吸附作用的主体。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吸引力
合力
5)作用力与分子间距关系 分子间距离大时,范德华力
较弱。分子间距离小,范德
吸引力
华力增大,有利于分子间吸
附。当距离过小时,产生推
距离
0
A
推斥力
B 斥力。 最佳距离为吸附分子中心间
的距离比一个分子半径稍大
一点OA, 吸附物分子处于
最稳定状态。
推斥力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吸附分离概述 二、吸附的理论基础 三、离子交换吸附 四、生物分子的吸附类型 五、吸附分离工艺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 吸附分离概述
1. 吸附(adsorption) 吸附是相转移过程,溶质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固相
发生在表面----吸附?? 发生在全相----吸收??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1. 离子交换吸附特点
1) 吸附剂其它性质不变,对相反离子的吸附是动态 平衡过程。 2)吸附强弱与吸附剂表面的电荷密度有关。 3)吸附强弱取决于被吸附离子的电荷数与离子的水 化半径大小。离子带电荷越多,在吸附剂表面的吸 附力越强;电荷相同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 附。 4)吸附有电性选择性,吸附相反电荷离子。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产生吸附原因---吸附作用力 物理吸附,化学吸附,固液相多种相互作用力
离疏亲 子水和 交作吸 换用附 吸吸 附附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3. 吸附剂(adsorbent)
固体表面对溶质的吸附作用是由固体的表面力所引 起。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称为吸附剂,是 吸附作用的主体。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吸引力
合力
5)作用力与分子间距关系 分子间距离大时,范德华力
较弱。分子间距离小,范德
吸引力
华力增大,有利于分子间吸
附。当距离过小时,产生推
距离
0
A
推斥力
B 斥力。 最佳距离为吸附分子中心间
的距离比一个分子半径稍大
一点OA, 吸附物分子处于
最稳定状态。
推斥力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吸附分离概述 二、吸附的理论基础 三、离子交换吸附 四、生物分子的吸附类型 五、吸附分离工艺
第六章 吸 附 分 离
一. 吸附分离概述
1. 吸附(adsorption) 吸附是相转移过程,溶质从气相或液相转移到固相
发生在表面----吸附?? 发生在全相----吸收??
生物分离工程:06-吸附-1(2007)

6. 吸附 (1) Adsorption
1
BIOREACTOR
Intracellular Products
CELL HARVESTING
Extracellular Products
* Centrifugation * Microfiltration * Ultrafiltration
BIOMASS REMOVAL
4
吸附和萃取的比较
萃取 处理能力 选择性 平衡关系 较高 中等 常呈线形,溶质互相独立, 常与溶质浓度无关 操作特点 加料要求 可能产生问题 稳态操作 澄清液 易产生乳化,蛋白质可能变性 等 吸附 较低 较高 常呈非线形,溶质之间相互作用, 与溶质浓度相关 非稳态,周期性操作 澄清液或发酵液 固体吸附剂的处理,床层填充不均 匀,吸附剂的可压缩性等
现在已经鉴别出来的分子筛结晶结构有近40种 极性强、孔径小,常用于小分子极性溶质的分离,在生物 大分子的分离中不常用。
16
(5)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制备的,含有带电基团 由三部分构成 载体:惰性的不溶性聚合物固定骨架 功能基团:与载体以共价键结合的不能移动的活性基团 平衡离子:功能基团以离子键结合的可以移动的活性离子
CELL DISRUPTION
* Homogenization * Bead Milling * Osmotic Shock
PRODUCT EXTRACTION BY
* Vacuum Filtration * Centrifugation * Microfiltration * Ultrafiltration * Press Filtration * Candle Filtration * Flotation
19
1
BIOREACTOR
Intracellular Products
CELL HARVESTING
Extracellular Products
* Centrifugation * Microfiltration * Ultrafiltration
BIOMASS REMOVAL
4
吸附和萃取的比较
萃取 处理能力 选择性 平衡关系 较高 中等 常呈线形,溶质互相独立, 常与溶质浓度无关 操作特点 加料要求 可能产生问题 稳态操作 澄清液 易产生乳化,蛋白质可能变性 等 吸附 较低 较高 常呈非线形,溶质之间相互作用, 与溶质浓度相关 非稳态,周期性操作 澄清液或发酵液 固体吸附剂的处理,床层填充不均 匀,吸附剂的可压缩性等
现在已经鉴别出来的分子筛结晶结构有近40种 极性强、孔径小,常用于小分子极性溶质的分离,在生物 大分子的分离中不常用。
16
(5) 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是由高分子聚合物制备的,含有带电基团 由三部分构成 载体:惰性的不溶性聚合物固定骨架 功能基团:与载体以共价键结合的不能移动的活性基团 平衡离子:功能基团以离子键结合的可以移动的活性离子
CELL DISRUPTION
* Homogenization * Bead Milling * Osmotic Shock
PRODUCT EXTRACTION BY
* Vacuum Filtration * Centrifugation * Microfiltration * Ultrafiltration * Press Filtration * Candle Filtration * Flotation
19
生物分离工程 吸附分离优秀课件

活性炭
1.5---3.5
750---1500
硅胶
2---100
40---700
活性氧化铝
4---12
50---300
硅藻土
5---20--10Fra bibliotek多孔性聚苯乙烯树脂
--
100---800
多孔性聚酯树脂
8---50
60---450
多孔性醋酸乙烯树脂
---6
7---400
氧化铝
硅藻土
活性炭
(1)活性炭
1)组成结构:由木屑、兽骨、兽血或煤屑等原 料高温(800℃)碳化而成的多孔网状结构
生物分离工程 吸附分 离
吸附操作是一种古老的技术,早在两千多年前西汉 古墓中就用木炭吸湿防潮,说明当时已了解到木炭有很 强的吸湿作用。20世纪50年代前,因吸附剂种类少,常 用的只有酸性白土、硅藻土和活性炭等几种,选择吸附 的能力低,只限于脱色、脱臭、吸湿、干燥等小型的操 作过程。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性能优良的吸附剂的 不断开发(如合成沸石、活性氧化铝、分子筛等)以及各行 各业分离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吸附分离技术得到了迅速 发展,成为完整的单元操作过程。目前,吸附分离技术 已经在轻工、炼油、化工、食品、环保等许多领域得到 了广泛的应用。
主要有两 种方法: (1)气体 法;
(2)药剂 法。
活性炭是一种多孔含碳物质的颗粒或粉末,不 仅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而且具有高 度发达的孔隙结构,因而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活 性炭还具有解吸容易、热稳定性好等优点。
活性炭具有非极性的表面,即可以吸附非极性 物质。活性炭既可用于气相吸附,又可用于液相吸 附。目前,活性炭已广泛地用于制药化工过程,如 各类有机蒸汽的吸附,溶液的脱色、除臭,药物的 精制等。
制药分离工程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69张)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 第一节 吸附分离原理及分类
四、吸附结合作用类型
1.物理吸附 2.化学吸附
3.交换吸附 (1)定义 ——表面带极性分子或带电粒子的吸附剂,吸附相反电荷的离子
(2)吸附结合作用力 ——主要是静电作用力 ——表面带阴离子如磺酸基,则吸附结合带正电性的吸附质如氨类 ——表面带阳离子如氨基,则吸附结合带负电性的吸附质如羧酸类
化学吸附分离跟物理吸附相比,一个突出的特点 是具有较强的吸附选择性和结合牢固性。此说法 对吗?
A 对的 B 不对 C 不好说
提交
单选题 1分
此题未设置答案,请点击右侧设置按钮
已知胆红素的分子结构如图所示, 有人将乙烯多胺接枝到载体上用来 吸附胆红素,请问所使用的主要 原理是?
A 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
1. 常用吸附剂 (5)人工合成大分子高聚物类
——种类繁多,可定向设计合成制备 ——可具有特定的选择性,是开发 新型高效选择性吸附剂的 重要领域和方向 ——但制备可能复杂、成本高 ——常见的如聚苯乙烯
聚苯乙烯大孔树脂微球
——常用于抗生素、维生素等的 浓缩分离
多选题 1分
此题未设置答案,请点击右侧设置按钮
机制
分类 物理吸附类(如大孔树脂,氢键、极性相吸)
亲和吸附类(综合化学/物理吸附,再加上空间协 同效应,如抗原-抗体结合类)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
第二节 吸附剂及其特性
二、吸附剂主要性能参数
第六章 吸附分离技术
第二节 吸附剂及其特性
二、吸附剂主要性能参数
1.颗粒尺寸及尺寸分布 ——吸附剂颗粒尺寸易小不宜大(纳米到毫米范围内)以增大 吸附接触面积,可增大吸附容量
(3)特点 ——吸附选择性较物理吸附的高 ——吸附结合不牢固,可逆化,易脱落
生物分离工程-吸附法

m = mmax bc (1+bc)
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
在稀溶液, 1+bc≈1,m= mmax bc,吸附 量和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m = mmax bc (1+bc)
在浓溶液中, 1+bc≈bc,m= mmax ,吸附量 和浓度零次方成正比
可以想象,在中等浓度时,吸附量和浓度的(1/n)次方成正 比(n>1),故有下列关系:
• 吸附容量主要与比表面积有关; • 吸附速度主要与颗粒度和孔径分布有关; • 机械强度影响其使用寿命。
吸附物的性质:
–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表面所吸附; –溶质从较易溶解的溶剂中吸附时,吸附量较少;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附剂易吸附非极性
物质; –对于同系列物质,吸附量变化有规律;
范德华力, 所以当气相中的吸附质分子被吸附在固体表面上之后,它们还可能从气相
分子中吸附同类分子,因而吸附是多层的。 但被吸附在同一层的吸附质分子之间相互无作用; 吸附平衡是吸附和解吸的动态平衡; 第二层及其以后各层分子的吸附热等于气体的液化热 。
大网格聚合物物理性能的测定
视密度:可用比重瓶用水银测定。
范德华力中的色散力是普遍的一种力
氢键力
一种特殊的分子间作用力,介于库仑引力与范德华引力 之间的特殊定向力,比诱导力、色散力都有大
两种原子电负性越大,半径 越小,H键就越能形成,作用 也就越大,越有利于吸附。
不同元素原子所形成的氢键力大小次序如下:
F-H······F > O-H······N > N-H······O > N-H······N > N C······N
吸引力和推斥力
吸附等温线
生物分离工程:06-吸附-2(2007)

c*为吸附平衡的液相溶质浓度
− β + β 2 − 4a c* = 2
a = − K d cF
β = Fqm + K d − cF
例题6.3
9
多级吸附
多级错流 多级逆流
吸附平衡方程 物料平衡方程
解析法和图解法
例题6.4和6.5
10
4. 连续搅拌釜吸附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Adsorption
31
(1)近似分析方法
假设:
H, yF
W, q(t)
料液流经床层时是活塞流,无返混现象 床层内传质阻力为零,吸附速率无限大 通过吸附床层时穿透曲线的形状保持不变 (恒定图式假设)
yE 吸附区 y(z) 平衡区
H, y(t)
yB 距离,z
32
(1)近似分析方法
yE 吸附区
∆t=tE-tB
平衡区
平衡区相对长度:
cF − q / K σ1 σ2 −σ 2 t e e −σ 1t = − cF σ1 −σ 2 σ1 −σ 2
σi =
1 H {[ + ka(1 + ε )] ± [ H + ka(1 + ε )]2 − 4kaH 2 εV (1 − ε ) K (1 − ε ) K εV K (1 − ε )V
24
固定床吸附过程的数学描述
四个基本方程
总物料平衡方程 吸附剂的质量衡算方程 吸附速率方程 吸附等温式
25
固定床吸附过程的数学描述
H, yF (1)吸附柱内溶质的质量平衡方程
z=0
∂y ∂y ∂q ∂ y ε = −υ − (1 − ε ) + Dz 2 ∂t ∂z ∂t ∂z
− β + β 2 − 4a c* = 2
a = − K d cF
β = Fqm + K d − cF
例题6.3
9
多级吸附
多级错流 多级逆流
吸附平衡方程 物料平衡方程
解析法和图解法
例题6.4和6.5
10
4. 连续搅拌釜吸附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Adsorption
31
(1)近似分析方法
假设:
H, yF
W, q(t)
料液流经床层时是活塞流,无返混现象 床层内传质阻力为零,吸附速率无限大 通过吸附床层时穿透曲线的形状保持不变 (恒定图式假设)
yE 吸附区 y(z) 平衡区
H, y(t)
yB 距离,z
32
(1)近似分析方法
yE 吸附区
∆t=tE-tB
平衡区
平衡区相对长度:
cF − q / K σ1 σ2 −σ 2 t e e −σ 1t = − cF σ1 −σ 2 σ1 −σ 2
σi =
1 H {[ + ka(1 + ε )] ± [ H + ka(1 + ε )]2 − 4kaH 2 εV (1 − ε ) K (1 − ε ) K εV K (1 − ε )V
24
固定床吸附过程的数学描述
四个基本方程
总物料平衡方程 吸附剂的质量衡算方程 吸附速率方程 吸附等温式
25
固定床吸附过程的数学描述
H, yF (1)吸附柱内溶质的质量平衡方程
z=0
∂y ∂y ∂q ∂ y ε = −υ − (1 − ε ) + Dz 2 ∂t ∂z ∂t ∂z
生物分离工程:06-吸附-1(2007)

CELL DEBRIS REMOVAL
* Centrifugation * Microfiltration * Vacuum Filtration * Press ltration
* Aqueous Two-Phases * Organic Solvents * Expanded Bed Adsorption * Batch Adsorption * Supercritical Fluids * Reverse Micelles * Extractive Distillation
14
(3) 活性氧化铝
活性氧化铝可以从Al2O3·3H2O直接经脱水并在 高温下重结晶获得, 一种多孔、高比表面积的固体。 极性比硅胶强,表面既有酸性,也有碱性特征, 平均孔径约为2 nm。 活性氧化铝常用于脱水,较少用于生物物质的 分离。
15
(4) 分子筛
分子筛是一类多孔铝硅酸盐结晶 骨架是SiO2及AlO2四面体,通过 共享的氧原子而联结在一起,并 形成与分子大小类似的晶格开口 及晶格内的孔腔 只有小于孔直径的分子才能进入 空腔,分子筛就是以此得名。 A型分子筛结构
27
吸附亲和力
q* 吸附相中溶质浓度,
溶质浓度与吸附 量的比值(c/q*) 是衡量吸附剂对 吸附质亲和性的 尺度。 亲和力越大, c/q*就越小。 假如cA=cB,吸附 剂对B的亲和力 大于A。
B q*B q*A
A
cA , cB 溶液中溶质浓度,c
28
吸附等温线
5
吸附量 q
1:线性 2和3:优惠型
CELL DISRUPTION
* Homogenization * Bead Milling * Osmotic Shock
107676-生物制药工艺-第六章__吸附分离法2009

图21-1界面上分子和内部分子所受的力
二、吸附类型
项目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作用力
范德华力
吸附热
较小,接近液化热
选择性
几乎没有
吸附速度 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小
吸附分子层 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化学键力 较大,接近反应质
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
水溶液中,一般分子量越大,极性越弱,吸附 量就越大。
无机盐会使吸附量增大。 溶液的pH:影响弱电解质的离解程度,故也影
响其吸附量。
52
解吸:
常用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解吸溶剂能使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溶胀;选
用溶剂应容易溶解吸附物。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弱碱性物质可
用酸来解吸 吸附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用水洗能解吸下
维生素 B12 ——————→ 吸附柱层析 ————→ 洗脱液 —————→维生素 B12 结晶
的浓缩液 Al2O3 吸附,20℃以下
丙酮,水(80%)
丙酮 5~6 倍
(4000u/ml)
影响因素:
Al2O3的颗粒度要均匀,流速控制要很慢; 温度宜在20℃以下层析,洗脱在室温中进行; 利用B12在丙酮中不溶的特性,在冰冻条件下结
[提取制霉菌素]
菌丝——————→
制霉菌素 [板框过滤] ↗
[吸附]
[解吸]
发酵液—————→ 滤液————→炭饼————————→
活性炭
用氯仿洗脱 2 次
[减压浓缩]
[溶解]
[脱色]
洗脱液————→粗制品——————→溶解液————→结晶 (放线酮 90%)
用醋酸丁酯溶解
活性炭
39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二、吸附类型
项目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作用力
范德华力
吸附热
较小,接近液化热
选择性
几乎没有
吸附速度 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小
吸附分子层 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化学键力 较大,接近反应质
吸附质和吸附剂之间的作用力-范德华力
水溶液中,一般分子量越大,极性越弱,吸附 量就越大。
无机盐会使吸附量增大。 溶液的pH:影响弱电解质的离解程度,故也影
响其吸附量。
52
解吸:
常用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解吸溶剂能使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溶胀;选
用溶剂应容易溶解吸附物。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弱碱性物质可
用酸来解吸 吸附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用水洗能解吸下
维生素 B12 ——————→ 吸附柱层析 ————→ 洗脱液 —————→维生素 B12 结晶
的浓缩液 Al2O3 吸附,20℃以下
丙酮,水(80%)
丙酮 5~6 倍
(4000u/ml)
影响因素:
Al2O3的颗粒度要均匀,流速控制要很慢; 温度宜在20℃以下层析,洗脱在室温中进行; 利用B12在丙酮中不溶的特性,在冰冻条件下结
[提取制霉菌素]
菌丝——————→
制霉菌素 [板框过滤] ↗
[吸附]
[解吸]
发酵液—————→ 滤液————→炭饼————————→
活性炭
用氯仿洗脱 2 次
[减压浓缩]
[溶解]
[脱色]
洗脱液————→粗制品——————→溶解液————→结晶 (放线酮 90%)
用醋酸丁酯溶解
活性炭
39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用大网格高聚物吸附剂吸附的弱酸性物质,一般用下列哪种溶液洗 脱
❖
()
❖ A.水 B.高盐 C.低pH D. 高pH
❖ 5、“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何种溶剂
中吸附极性物质
()
❖
A.极性溶剂 B.非极性溶剂 Ch.水 D.溶剂
43
第六章 吸附分离法
❖ 吸附法(adsorption method)指利用吸附 作用,将样品中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杂质吸 附于适当的吸附剂上,利用吸附剂对活性 物质和杂质间吸附能力的差异,使目的物 和其它物质分离,达到浓缩和提纯目的的 方法。
h
1
h
2
优点: (1)设备简单、操作简便、价廉、安全。 (2)少用或不用有机溶剂,吸附过程中pH变化小,
❖ 常用洗脱剂排序(极性增大): 石油醚<甲苯< 乙醚<氯仿< 乙酸乙酯< 丙酮< 乙醇< 甲醇 <水 <乙酸
h
24
氧化铝或硅胶为吸附剂
❖ 洗脱剂从极性低的开始逐渐增加极性。
❖ 次序:石油醚、甲苯、氯仿、乙酸乙酯、 丙 酮、乙醇、甲醇、水 、乙酸。
[层 析 ]
[洗 脱 ]
[ 冷 冻 结 晶 ]
维 生 素 B 1 2— — — — — — → 吸 附 柱 层 析 — — — — → 洗 脱 液 — — — — — → 维 生 素 B 1 2结 晶
[吸附]
[解吸]
发酵液—————→ 滤液————→炭饼————————→
活性炭
用氯仿洗脱2次
粗制品——————→溶解液————→结晶 (放线酮90%)
用醋h酸丁酯溶解
活性炭
26
第三节 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
大网格吸附剂(macroreticular adsorbent )
h
14
❖
h
15
三、磷酸钙凝胶
磷酸钙 磷酸氢钙 羟基磷灰石
主要是其中的钙与蛋白质的负电基团结合
h
16
胰岛素纯化
h
17
四、白陶土(Kaolin )
可作为助滤剂与去除热原的吸附剂
h
18
五、氢氧化铝凝胶
将氨水或碱液 加入铝盐形 成的无定形 凝胶;
吸附能力和陈 化程度有关。
h
19
六、氧化铝(Aluminum oxide)
h
29
Amberlite大网格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h
30
Diaion大网格吸附剂的物理性质
h
31
❖ 比表面积:
❖ 空隙度:系指吸附剂中空隙所占的体积百 分率。
❖ 孔容度:指每1g吸附剂所含的空隙体积。
❖ 骨架密度:系指吸附剂骨架的密度,即每 1ml骨架(不包括空隙)的重量(g) 。
❖ 湿真密度:
❖ 偶极矩:表征极性的强弱,越大,极性越
吸附:
❖ 选择合适的孔径:孔径等于溶质分子直径 之6倍比较合适。
❖ 水溶液中,一般分子量越大,极性越弱, 吸附量就越大。
❖ 无机盐会使吸附量增大
❖ 溶液的pH
h
35
解吸
❖ 常用低级醇、酮或其水溶液解吸.
❖ 解吸溶剂能使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溶 胀;选用溶剂应容易溶解吸附物。
❖ 对弱酸性物质可用碱来解吸 ,弱碱性 物质可用酸来解吸
活性炭
用氯仿洗脱2次
[减压浓缩]
[溶解]
[脱色]
洗脱液————→粗制品——————→溶解液————→结晶 (放线酮90%)
用醋酸丁酯溶解
活性炭
h
13
二、人造沸石(zeolite )
无机阳离子交换剂 Na2 Al2O4·xSiO2·yH2O Na2Al2O4=2Na++Al2O42-
N 2 Z a 2 M M 2 Z 2N
的 浓 缩 液 A l2 O 3吸 附 ,2 0 ℃ 以 下
丙 酮 ,水 (8 0 % )
丙 酮 5 ~ 6倍
(4 0 0 0 u /m l)
h
25
活性炭为吸附剂
❖ 洗脱剂从极性高的开始逐渐降低极性。
❖ 次序:水、乙醇、甲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
[提取制霉菌素]
菌丝——————→
制霉菌素 [板框过滤] ↗
h
6
(二)吸附物 能使表面张力降低的物质,易为吸附 溶解度:较小易吸附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吸附物 同系物吸附量变化有规律 氢键
h
7
吸附剂及被吸附物极性对吸附的影响
❖ 极性吸附剂易吸附极性物质,非极性吸 附剂易吸附非极性物质;
❖ 极性吸附剂适宜从非极性溶剂中吸附极 性物质;
❖ 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从极性溶剂中吸附非 极性物质。
h
4
二、吸附类型
项目
物理吸附
化学吸附
作用力
范德华力
吸附热
较小,接近液化热
选择性
几乎没有
吸附速度 较快,需要的活化能很小
吸附分子层 单分子或多分子层
化学键力 较大,接近反应热 有选择性 慢,需要一定的活化能 单分子
h
5
三、影响吸附的因素
(一)吸附剂 吸附容量:比表面积、种类、活化状况 吸附速度:颗粒度、孔径 机械强度
2、其孔隙大小、骨架结构和极性,可按 照需要,根据不同的原料和合成条件而 改变,因此可适用于吸附各种有机化合 物。
3、适合弱电解质及非离子型化合物分离。
h
28
一、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的类型和结构
可分为非极性、中等极性、极性和强极 性吸附剂四类。
美国罗姆-哈斯公司:Amberlite系列; 日本三菱化成公司:Diaion系列。
❖ 吸附在高浓度盐类溶液中,用水洗能解 吸下来。
h
36
四、大孔网状吸附剂的实验操作
(一)、大孔吸附树脂的选择 1、预处理
甲醇、乙醇、丙酮洗涤至洗出液加水不浑浊 2、静态吸附 动态吸附
h
37
(二)、吸附条件选择
1、样品浓度
2、pH值、盐浓度
3、流速(吸附时间)
(三)、洗涤
(四)、洗脱
1、流动相选择
较少引起生物活性物质的变性失活。 缺点: (1) 选择性差,收率不高。 (2)一些无机吸附剂性能不稳定。
h
3
第一节 吸附法基本概念
一、吸附: 物质从流体相(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 表面从而达到分离的过程称为吸附作用 (adsorption),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 的固体微粒称为吸附剂(adsorbent),而 被吸附的物质称为吸附物(adsorbate)。
粉末状,颗粒状,锦纶活性炭 是吸附能力很强的非极性吸附剂 溶剂中吸附力: 水>乙醇>甲醇>酯>丙酮>氯仿 去色素、热原,用量0.02~1% 加热活化 pH影响
h
11
辅酶A制备
h
12
活性炭提取放线酮
[提取制霉菌素]
❖
菌丝——————→
制霉菌素 [板框过滤] ↗
[吸附]
[解吸]
发酵液—————→ 滤液————→炭饼————————→
(大孔网状树脂,macroreticular resin )
在树脂聚合时加入惰性的致孔剂,待网格 骨架固化和链结构单元形成后,用溶剂萃取或 蒸馏水洗将致孔剂去掉,形成不受外界环境条 件影响的孔隙,其孔径远大于2~4nm,可达 100nm,故称“大孔”。
吸附能力不同 分子量大小
h
27
特点
1、选择性好、解吸容易、理化性质稳定、 机械强度好、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的 浓 缩 液 A l2 O 3吸 附 ,2 0 ℃ 以 下
丙 酮 ,水 (8 0 % )
丙 酮 5 ~ 6倍
(4 0 0 0 u /m l)
影响因素:
❖ (1) Al2O3的颗粒度要均匀,流速控制要很慢; ❖ (2) 温度宜在20℃以下层析,洗脱在室温中进行; ❖ (3) 利用B12在丙酮中不溶的特性,在冰冻条件
强。
h
32
h
33
二、大孔网状聚合物吸附剂吸附机理
❖ “类似物容易吸附类似物”的原则:
❖ 一般非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极性溶剂(水) 中吸附非极性物质。
❖ 一般极性吸附剂适宜于从非极性溶剂(有 机溶剂)中吸附极性物质。
❖ 而中等极性的吸附剂则对上述两种情况 都具有吸附能力。
h
34
三、大孔网状吸附剂的应用特点
❖
A.分辨率高 B.变性作用小 C.杂质易除 D.沉淀易分离
❖ 2、当向蛋白质纯溶液中加入中性盐时,蛋白质溶解度
()
❖
A.增大 B. 减小 C. 先增大,后减小 D. 先减小,后增大
❖ 3、盐析常数Ks是生物大分子的特征常数,它与下列哪种因素关系密切。
❖
()
❖
A.盐浓度 B. 盐种类 C. 溶质浓度 D介质pH
常用的吸附剂 1、碱性氧化铝: 2、中性氧化铝: 3、酸性氧化铝:
h
20
氧化铝吸附层析纯化维生素B12
[层 析 ]
[洗 脱 ]
[ 冷 冻 结 晶 ]
维 生 素 B 1 2— — — — — — → 吸 附 柱 层 析 — — — — → 洗 脱 液 — — — — — → 维 生 素 B 1 2结 晶
下结晶3天,结晶析出。
h
21
七、硅胶(Silica gel)
SiO2·nH2O 硅胶表面的硅羟基能吸附多量的水,称自 由水,活性随自由水含量增加而下降。
能吸附非极性化合物和极性化合物
h
22
CoQ10制备
❖
h
23
洗脱剂的选择
❖ 极性溶质:极性大的溶剂洗脱能力就大; ❖ 非极性溶质:极性小的溶剂洗脱能力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