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下对慎独人格境界的考量
“慎独”本质是“安然”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难

“慎独”本质是“安然”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最难内省、慎独,加强自我修养的自觉性内省和慎独都是古人提倡的修养方法。
曾参曾使用“吾日三省吾身”的方法来进行自我修炼。
所谓内省实际上就是自我反思、自我剖析、自我检查、自我改进的自我完善过程。
用现代心理学的概念说,就是自我监控的过程。
这是人所特有的能动性的突出表现,也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最大特点。
一个人的修养水平能达到什么样的境界,完全取决于自我监控的自觉性。
慎独的提法见于《礼记·中庸》:“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真要培养自己的优良性格,就有做到有人没人一个样,即使没有别人在场,该遵从的规范一定要遵从,不要因为没人看见或觉得事情很小就放纵自己。
这实际是个自觉性和自制力的培养问题。
通过内省,能够帮助我们发现不足,及时改进;通过慎独,可以使我们养成稳定的行为习惯,增强行为的自觉性。
这些对于良好性格的培养与塑造都具有重要的意“慎独”本质是“安然”“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孔子的这番论说,后经后人不断归纳、凝练成了一句:“君子慎独”。
“君子慎独”。
自然言下之意就是“非君子者无所谓‘慎独’”了?也不是“无所谓”;“非君子者”即便是有所谓,也没法“慎独”的!原因何在?还是因为“诚于中,形于外”;亦即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的良莠是非,无论如何都是会自“(外)形(神情)”上昭示出来的。
自然会自“(外)形(神情)”上昭示出来的内心世界,是良,是莠,是是,是非,又跟“慎独”与否有什么关系呢?有。
“慎独”(亦即是不是自个儿独处都一样,淡然无躁、轻松自由、心怀坦荡、逍遥自在,没有一点儿“做给外人看”的做作、虚伪或掺假),无疑是种修身养性以使其真正达到“良”、“正”的“自修”,而且还是一种最富有成效、最能说明问题的修身养性“自想来也是这个理儿。
经过“慎独”而镌刻于心了的内心世界,无论怎么去“诚于中,形于外”,又有何惧?更无须时时刻刻都在绞尽脑汁地遮遮掩掩了……但凡是“诚于中,形于外”无所惧了的,亦即根本不屑去费心思时时刻刻绞尽脑汁地遮掩自我内心了的,也就实可谓“心安理得”了。
“慎独”文化内涵与现实价值

Advances in Philosophy 哲学进展, 2023, 12(9), 1711-1716 Published Online September 2023 in Hans. https:///journal/acpp https:///10.12677/acpp.2023.129285“慎独”文化内涵与现实价值刘 菲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收稿日期:2023年7月31日;录用日期:2023年8月21日;发布日期:2023年9月1日摘要“慎独”不仅是儒家工夫论和修养论的核心内容,更是中国思想史中的一大重要概念。
本文就“慎独”文化内涵、发展演变脉络以及现实价值进行了系统梳理,并指出了有关“慎独”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以期推动“慎独”理论优秀思想元素在实践中的落地,为构建风清气正的道德环境贡献启示。
关键词慎独,诚意,工夫,网络道德失范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Realistic Value of “Shendu”Fei LiuSchool of Management,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 Wuhan HubeiReceived: Jul. 31st , 2023; accepted: Aug. 21st , 2023; published: Sep. 1st , 2023Abstract“Shendu” is not only the core content in Confucian cultivation and Gong-fu theory, but also an im-portant concept in Chinese history of thought.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combs out 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its meaning in Chinese history of philosophy as well as the realis-tic value of “Shendu”, and also points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future research directions of i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excellent ideological elements of “Shendu” in practice, and to contribute enlightenmen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a clean and upright moral environment. KeywordsShendu, Sincerity, Gong-Fu, Online Moral Anomie刘菲Copyright © 2023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自先秦到汉唐再至宋明,经过历代儒者的推崇和深刻诠释,儒学形成了一套意境深远的“慎独”之学。
中庸慎独的论述理解

中庸慎独的论述理解中庸慎独是一种处世之道,是对个人修养和人际关系的有益指导。
中庸慎独强调适度、平衡、谦虚和自律等品质,使人能够在忙碌繁杂的现代生活中保持内心的平静和身心的健康。
首先,中庸慎独提倡适度。
在追求个人利益和满足的同时,要考虑到他人的需要并遵循社会道德。
在职场中,我们要做到公平竞争,不以权势欺压他人;在家庭中,我们要关心家人,分享家务,在与他人相处时要尊重他们的意见和感受。
适度的行为既有益于个人的成长,也能维持和谐的人际关系。
其次,中庸慎独强调平衡。
在各种人生抉择和决策中,我们要权衡利弊,不偏激、不极端。
平衡是一种智慧的表现,它使我们能够正视问题,由此产生恰当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工作与生活之间要取得平衡,不仅要全身心投入工作,也要有时间和精力与家人、朋友交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平衡让我们保持清晰头脑,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压力。
第三,中庸慎独倡导谦虚。
谦虚是一种开放心态和对他人的尊重。
我们要承认自己的不足,乐于接受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通过持续学习和成长,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养,同时也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
谦虚让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与他人建立起真诚的友谊,共同成长。
最后,中庸慎独要求自律。
自律是一种对自身行为的规范和控制。
它让我们能够按时完成工作,避免拖延,提高工作效率。
自律还能使我们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坚持锻炼身体、规律饮食和良好的作息时间。
自律让我们在当前社会充满诱惑的环境中抵制住诱惑,始终保持目标导向和坚定的意志力。
总之,中庸慎独是一种与他人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它强调适度、平衡、谦虚和自律等品质。
通过奉行中庸慎独,我们能够成为一个有担当、有身份、有力量的人。
无论是在职场、家庭还是社交场合,中庸慎独都能为我们带来更好的人生体验和更宽广的视野。
让我们在追求个人幸福的同时,能够关注他人的需要,与他人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论当代社会条件下的慎独

论当代社会条件下的慎独杨旭光济南市山东大学南新校区经济学院2012级5班 250002内容摘要:“慎独”,即“慎其独”,是指人们在独自活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在古代,人们把慎独作为衡量君子的标准。
再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君子越发严格要求自己。
而到了当下,“慎独”已经埋没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金钱和利益驱动下的人们已经很少能够做到“慎独”,这也是当今社会上对“慎独”的讨论越来越热烈的原因。
关键词:当代社会条件、慎独正文:当今社会相比较于古代社会已然高度发达,然而当代人的道德水平却远低于古代人,尤其在慎独。
在当代社会监督体系薄弱的情况下,公司账目造假、“将你军”、“糖高宗”等投机行为浮现水面;“表叔”、“土地奶奶”等官员腐败、滥用职权事件屡屡曝光;三聚氰胺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食品安全问题频发;落后、腐朽文化无法根除……这一切不由得引起我们的深思,为什么经济社会发展了,人们的道德水平却下降了?为什么现在的人做不到“慎独”了?慎独一词作为一种品质在《大学》《中庸》《儒家》等书中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可见慎独自古就是人们认可的一种品质。
实际上,它是儒家认可并推崇的一种品质。
《大学》中讲:“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
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①1《中庸》也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到后来,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慎独也成为一种主流的思想。
之后,随着儒学独尊地位的巩固,慎独思想也随之扎根。
同时,当时人们更加注重内心的修养,在社会的大环境下,任何违背儒家道德的事件(例如司马相如和卓文君)都会被放大、批判。
慎独,是最高级的气场修炼(深度)转载

慎独,是最高级的气场修炼(深度)转载一个朝圣者,一定是享受孤独、踏遍千山万水、尝尽悲欢离合的人;一个朝圣者,一定是拥有信念、明了生命依托、心有所归的人。
每一寸光阴的印记,并不只是容貌留下的风霜,更是内心的深邃,丰富而安然。
——周国平气场改变命运:慎独则心安!•01慎独,是生命的修养慎独,则心安。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同时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
“慎独”,顾名思义,独处之慎。
“慎”者,谨慎;“独”有二义,一是“独处”,无人看你,要谨慎自己行为。
二是“独知”,你的念头、内心,大庭广众之中,别人并不知道,只有自己知道,这更需要谨慎。
所谓“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时也能谨慎自律,操行自守,不欺暗室。
人如果能做到慎独,心里自然会平静,安定,富足。
曾国藩说: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慎独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
慎独,修养的是内在的定力,是每天三省吾身的省察,是在无人时、细微处,如临深渊,始终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慎独,是自我与灵魂的对话。
慎独,本质上就是《大学》中所说的“诚其心,正其意”,是对自我内心崇高道德律的敬畏。
达到这种境界的人,能在绚烂中归于平淡,在世不染,阅历深厚,返璞归真。
一位智者说:“当我打开的时候,就是我锋芒毕露的时候,需要我去表现自己,展现自己的能力,无需谦虚。
当我闭合的时候,也是我掩其锋芒的时候,慎独慎行。
”慎独,是一种静美,一种至高的人生境界。
它让你面对广阔天地而内心坦荡,能让你面对磨难坎坷而心平气和。
慎独,是一生的修行。
02循道重德怀敬畏心,“诚”慎独之自律。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
《礼记·中庸》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意思是说,最隐蔽的东西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有道德的人在独处时,也不会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

慎独,是一种人生境界慎独,是儒家的一种道德修养方法。
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谨慎从事,自觉遵守各种道德准则。
慎独,是个人风范的最高境界。
出于《文子·精诚篇》:“圣人不惭于景,君子慎其独也,舍近期远,塞矣。
”现实生活中,要有机会放置久已劳累的心灵,为生命留白,“能闲世人所忙者,方能忙世人之所闲。
”把自己交还给自己,多读书,读好书,勤于思考,生命虽然向死而生,但力圆满丰润。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将是对生命的一种辜负。
”生命之所以要起舞,是因为你觉得你这场人生实在值得庆贺。
既然我们已来世上走这一遭活这一生,一定要把困难、生死离别和自己的人生过得值得庆祝。
杨绛说:“你的问题是主要在于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
”拒绝无意义的社交,保持灵魂深处的慎独,培养出抽离的能力,能够跳脱当下的痛苦与挫折,比较容易面对失败。
这种能力不会从天上掉下来,是靠不断实践、大量的体验和阅读,累积足够的信心,明白世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活着,不是只有一种活法,还有无数人无数种活的可能。
得之,俯仰无愧;失之,不悲无泣。
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佛家的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道家的举头三尺有神灵,皆是慎独的敬畏之心的写照。
所谓儒家主敬,佛家主净,道家主静,则是告诉我们:慎独!再慎独。
锤炼人生,萃取精华,去向极致。
走好选择的路,别选择好走的路,才能在生活过程中拥有真正的自己。
慎独是人文精神的亮点。
强大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命运是欺软怕硬的家伙,它只会向敢于挑战它的人低头。
人总是在祈求圆满,觉得好茶需要配好壶,好花需要配好瓶,佳人也自当配才子。
却不知道,有时候缺憾也是一种修行。
太过精致,太过完美,总会被打破,反而要惊心度日。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肩负使命。
少数人能敏锐地觉察将要承担什么,而大多数人则在迷雾中懵懂穿行。
许多年后当他回顾,才会发现在那一刻,他的命运就已经开始了,无法选择,无法挣脱,唯一能做的,或许是顺流而下,尽量将头浮出水面。
慎独的心得体会感悟(3篇)

第1篇一、慎独的意义1. 提升自我修养慎独,意味着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高尚的道德品质。
这有助于提升个人的自我修养,使自己在道德、品质、行为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
2. 增强心理素质在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压力巨大。
学会慎独,有助于增强个人的心理素质,使自己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能够保持冷静、理智,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
3. 培养自律精神慎独,要求我们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这种自律精神,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人生目标。
4. 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慎独,使我们能够在与他人相处时,保持真诚、善良、宽容的心态。
这有助于我们塑造良好的人际关系,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二、如何做到慎独1.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慎独,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我们要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追求,坚定信念,不被外界诱惑所动摇。
2. 培养良好的习惯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
我们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工作习惯等,使自己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3. 增强自律意识自律,是慎独的关键。
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律。
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自我约束,抵制各种诱惑。
4. 学会反思慎独,需要我们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
在反思中,发现问题,改正错误,提高自己。
只有不断反思,才能更好地做到慎独。
5. 保持谦逊的心态谦逊,是慎独的重要体现。
我们要保持谦逊,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升自己。
同时,要关注他人的需求,关心他人,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
三、慎独的感悟1. 慎独是一种境界慎独,并非易事。
它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修养。
当我们真正达到慎独的境界时,会发现,自己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和坚定的信念。
2. 慎独是一种力量慎独,使我们能够在面对困境和压力时,保持冷静、理智。
这种力量,将帮助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目标。
3. 慎独是一种智慧慎独,要求我们在生活中,学会分辨是非,把握自己的方向。
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_个人礼仪_

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古人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为什么说慎独是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下面让小编为您介绍慎独的重要内容!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慎独的定义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外在的功利目的,它追求的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境界。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恶,而不能实用其力,以为善去恶,则谓之自欺。
方寸之自欺与否,盖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独知之。
”一个人要自修,就要养心,而要养心要寡欲,更要内省。
“驰逐于外,修治于内”。
一个杰出的人,即使功勋在外,也不能没有内心的修为。
而一个真正有为的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为。
慎独,就是做到内省、寡欲,并达到养心、修身的办法。
古代儒家君子做人讲求“慎独”。
“慎独”出自《礼记·中庸》:“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过去的读书人从小熟读《四书》、《五经》,所以对“慎独”可谓无人不知。
但是,光知道慎独理论,没有实践则是枉然。
而曾国藩的高明就在于对这一古老真理做了一辈子的实践,这不仅使他自己大受其益,还使他的家庭大受其益,更使社会大受其益。
曾国藩在逝世前的一年零一个月,总结了自己一生的处世经验,写了著名的“日课四条”,即:慎独、主敬、求仁、习劳。
在这四条之中,慎独是根本,是“体”;其他三条是枝叶,是“用”。
由此可见,曾国藩对于“慎独”的重视。
个人行为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曾国藩的告诉你慎独的重要性那么,“慎独”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南宋理学家朱熹解释:“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慎独并非追求空间上的独居、独处,而是追求心理、人格上的卓尔不群。
正所谓“驰逐于外,修治于内”。
一个杰出的人,即使功勋在外,也不能没有内心的修为。
相反,一个真正有为的人,更加注重内心的修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市场经济下对慎独人格境界的考量自上世纪下半页以来,我国在经济领域逐步引入市场体制,随之拜金主义、腐败之风、造假之事等道德滑坡现象不断涌现,那么为什么市场经济下人们会变得无所畏惧呢?本文试图从信仰心理出现偏差的角度究其原因,即慎独本是儒家推崇的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境界,但是一些人在追求慎独境界过程中不是出于水到渠成的自觉修养,而是出于对鬼神之说的敬畏,这样一来在形形色色的诱惑之下,再加上现代科学日益揭开鬼神之说的神秘面纱,人们就变得无所畏惧。
本文试图从古人倡导慎独的精神出发,以求人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自我道德修养也有所提升,为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养提供一个思考的角度。
标签:市场经济;慎独;鬼神之说一、慎獨的含义及其现实价值(一)何谓慎独所谓“慎独”,从字面上讲“慎”就是小心翼翼,“独”就是一个人,这就意味着一个人不管在公众场合还是私人领域,都能小心翼翼要求自己,不为非、不越轨,诚心诚意表里如一,这是一种人们在道德修养中高度自觉与真诚的表现。
“慎独”不仅仅是儒家一直以来所精心提倡的自我进行道德修养的方式,更是儒学者一生追求的完美的人格境界,当然如若一个人做到了内心的监督,那么在他内心中就有自己评判事物的道德律。
目前,我们在战国以前的文献中并未见到“慎独”一词,但古人讲慎独常以春秋时代的卫国贤大夫蘧伯玉为例。
到了战国时代,在《荀子》一书中,有“君子慎其独”的字眼儿,但并未作出具体阐述。
对“慎独”一词详加论述的最早是出自于《礼记》的《中庸》与《大学》篇,其中在《中庸》之篇提到:“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意思就是说遵守仁义礼智信的道德是一刻也离不开的,如果可以有时离开的话那就不是我们所称谓的道德了,故而,真正的君子在只有自己可见的地方也可以自觉地遵守道德,在只有自己可听的地方也诚惶诚恐说符合礼仪的话。
宋代儒学大家朱熹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
”这就意味着慎独不仅包括他人所不知的场合,还包括他人所无从发现的自己的内心活动。
(二)市场经济下追求慎独的意义自上世纪90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我国确立,人们的价值选择趋向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嘈杂的世界中谁也不可能完全的独善其身,金钱的诱惑使人们对古人所追求的慎独境界不屑一顾。
另外,市场经济的切入,迎来了政治、经济、文化的交融,随之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进入人们的视野之中,各种各样的价值观不可不避免的出现相互碰撞相互冲突,这就增加了人们对不同道德價值选择的难度,进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
那么我们面对这一现象应如何解决呢?倡导人们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道德品质,培育慎独的人格境界无疑是一个好的思路。
再者,进入21世纪以来一个虚拟的网络世界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并占据着重要位置,虚拟的世界当中,更需要人们自觉遵守网络规则,这就在一定程度上更加彰显了“慎独”的地位。
在一个看不到交流彼此世界,双方的信息传递是以符号、语言为载体的,人们并不是面对面的沟通,我们不知道对方是谁,在哪,这样我们就会敞开心扉,沉溺于这个虚拟空间,当然也会肆无忌惮的做一些在现实中不敢做不能做的事,因为没有人监督,没有人指责。
因此网络世界不能像现实世界一样,社会舆论可以通过对人们不当的行为进行指责来规范个体的行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人们可以匿名,可以隐身,这样一来道德舆论的具体对象便变得模糊不清,人们只有提高自我的觉悟,才能在虚拟的空间中也不做违心行为,一些网络病毒、网络色情、黑客袭击、恶意诋毁等行为现象才能得以有效遏制,有序有律的网络环境才能得以形成。
二、市场经济下人们无所畏惧的原因(一)部分人追求慎独境界的心理出现偏差由于鬼神迷信在民间大行其道,很是风靡,再加上统治者为了愚民,对鬼神之说加以推崇,渐渐地“慎独”这一人格境界在不懂文化渊源的俗人那里出现了微妙的心理偏差。
就其本质而言,慎独是儒家提倡的进行自我道德修养而水到渠成的一种高层次的人格境界,是建立在诚心正意且发自内心真正认同之上的,这一人格境界,是教导人们在自己独处时也要自规自律,不因为他人监督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
之后,一些不学无术的伪君子和利用鬼神之说来愚民的统治者,就存有私心的教导人们,我们在没有他人监督时也小心翼翼行事,是因为有上帝和鬼神在看,并且他们会以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惩罚我们。
这些统治者和信仰者向人们宣称,在他人看不见的地方,不代表鬼神也看不见,所谓“人在做,天在看”就是这个道理,这也是我们常说的“举头三尺有神明”。
固然,这种因鬼神之说而教导人们“慎独”的方式,也是一种自我道德修养的途径,但从其本质上来说,这种学说不是出于自律而是出于他律才能做到慎独,因为这种学说使人们害怕自己做错事而遭到上帝的惩戒,上帝也好,生活中的他人舆论也罢,都属于外在的监督而不是内心的自觉。
出于这种心理的善行行为也好,自觉遵守道德准则,高标准要求自己也罢,都是出于对鬼神的敬畏,希望上帝能够保佑自己,给自己带来好运,这种微妙的心里归根结底不是出于诚而是出于畏。
故而,这种因敬畏鬼神而规范自己行为的心里,不能一点一滴的提高人们的人格境界,随着人们知识的增加就会对“鬼神报应”这一理论产生怀疑,出于畏惧的“慎独”也会随之破产。
(二)市场经济的切入市场经济的切入使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果,但也带来了价值多元的文化冲突。
市场经济倡导金钱至上,世俗人被功名利禄驱足,面对金钱、权利的诱惑人们往往把道德伦理观念抛到脑后,在巨大的物质利益面前迷失了方向,迷失了自我,一些人甚至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不惜做损人利己、违反法律、背离道德的事,固然社会上出现一定程度的道德滑坡现象。
面对这一现象人们往往不知何去何从,内心的道德律在金钱的天平面前不断挣扎。
诚然,现代社会中的我们很少有人反思自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是得不偿失?还是失得其所?功利之心、浮躁之心、人云亦云之心、急功近利之心等等充斥着人们的步伐,人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停下脚步看看自己真正的收获了什么,除了金钱之外。
面对当今世界上形形色色的种种诱惑,出于相信鬼神之说而遵守规则的人们在欲望的促使下对鬼神存在的认同发出了挑战。
我认为一些人在做到慎独的时候不是出于道德修养,而是出于对鬼神的敬畏,那么这一根基是经不起考究的,慎独的精神缺失了内心深处的真诚,难能可贵的自我也就会在形形色色的物欲追逐中慢慢丢失。
最终,市场经济的局限性使人们在生活中缺失了内心归属感,以至于淡化了社会责任感。
(三)现代科学揭开了鬼神之说的神秘面纱由于人们在加强自身修养追求慎独人格境界的过程中,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偏差,即一些人能够做到自觉自律,做到慎独不是出于水到渠成的修养,而是他们相信神灵的存在,相信大家都生活在神灵的监督之下,行为不端会遭报应。
但是自上世纪下半页以来,科学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进步,原先许多科学无法解释或解释不清的问题,现在都逐渐的有了科学依据,如打雷下雨纯属自然现象,并非鬼神作怪。
这样的结果就使鬼神之说揭开了其不可知的神秘面纱,人们渐渐从愚昧的迷信世界走出来,走向科学,走向文明,把鬼神之说从精神世界中踢了出去,人們出于畏惧而做到慎独的精神堡垒就颓然倒塌,由此变得无所畏惧无所适从。
三、追求慎独人格境界的有效路径选择(一)社会:淳化社会风气,树立人格榜样而今,如若我们要想纠正人们的偏差心里,促使人们养成自觉自律的良好行为,首先我们要淳化社会风气,为个体追求慎独的人格境界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进而使慎独成为人们发自内心推崇的自愿遵循的道德价值取向,只有人们心中崇尚,才会在行为上表现于外。
再者,我们要树立道德人格榜样,对正确的行为进行大力提倡,对错误行为进行严格批评,使人们有明确的道德评价标准,只有善的行为得到善的结果,恶的行为受到及时惩罚,社会风气才能淳化,人们才能真诚向善。
最后,还得发挥好舆论的监督作用,减少不良行为发生的几率,当然还要保证舆论监督导向的正确性,正确而有效的监督推动人们自觉遵守道德的步伐。
(二)家庭:重塑家教家规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家教不是现代意义的家教,而是指家庭对子女道德的影响教育,家庭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的单位,在社会结构中扮演着基石的角色。
在中国古代,学校的教育尚不普遍,只有少数人才能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即使受学校教育也摆脱不了一个家族风气的感染,因此家庭教育在一个人形成性格中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正所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先修身才能齐家,家齐而后才能国治,国治而后才能天下平,这是一个不断进取的过程。
而今,我们说慎独修身首先面对的社会关系就是家庭关系,个体在家庭中被给予良好的文化氛围,找到心灵的归宿,父母的言传身教传递的是潜移默化的修养,而且这种教育方式是建立在血亲关系的情感基础之上,故而家庭的影响远远大于社会的影响,要想真正的做到自省自觉自律,达到慎独的人格精神境界,家庭环境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重要因素。
(三)个人:通过加强自身修养提高人格境界“慎独”的宗旨在于不管在众目睽睽之下还是个人独处,都能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是道德律的规范真正的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口心一致,当然这无疑是一种很高的要求,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达到这一要求呢?要想达到这一要求不仅仅要有社会氛围、家庭环境影响,最重要的还是要达到内心真真切切的认同。
一个人如若一步步的不断加强自身修养而提高人格境界,那么他律就是不重要的在它看来,因为他早已认同自己行事的原则,做到了表里如一,身心实现了高度的和谐相处,这时他所追求的道德目标就是求真、向善、尚美,自然也就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市场经济具有固有的局限性,我们更应该弘扬“慎独”精神的价值内涵,倡导人格的自觉自律,通过真正的而不是虚假的达到高层次的人格境界,迈上身心一致的高台阶。
一个人只有发自内心的真正地做到了“慎独”,才能够在形形色色的诱惑面前保持自我,不遗忘初心,不管前方荆棘再多也坚持前进的方向;一个人只有真正做到了慎独,才能够把道德伦理规范植根于脑海之中,并内化于心中,从而作为道德实践的指导。
〔参考文献〕〔1〕南怀瑾.《大学》微言〔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1998.〔2〕鲁洁.当代德育基本理论探讨〔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张锡勤.中国传统道德举要〔M〕.哈尔滨: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09.〔4〕艾理生.关于“慎独”的几点思考〔J〕.船山月干,2005(3):43-44.〔5〕郭彩霞.“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J〕.改革与开放,2009(8):94-95.〔6〕涂文娟.论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J〕.道德与文明,2008(2):79-82.〔7〕苏树华.论儒家的慎独观〔J〕.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9):45-49.〔8〕孙铁骑.论中国传统慎独思想的现代价值〔D〕.哈尔滨:东北师范大学,2005.〔9〕陈琳.《中庸》“慎独”探论〔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