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PPT演示课件
合集下载
水体富营养化ppt

用含磷和氮浓度低的水注入湖泊,
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这 对控制水华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 等有一定作用。
滇中调水工程
引金沙江之水解滇中之渴、冲刷滇 池污染,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 滞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谢谢!
结语
谢谢大家!
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 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 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 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 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 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 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 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 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 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 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
1971年的某一天早晨,日 本濑户内海的渔民正要出海 打鱼,忽然发现了一种奇妙 的景象:海水在一夜之间由 蔚蓝色变成了赤红色,好像 是在海湾上铺了一块硕大无 比的红地毯,一时间,消息 不胫而走,附近的人们都来 观看这闻所未闻的奇景,有 的人还赞不绝口,为自己大 开眼界而高兴。 殊不知,这 并不是什么奇景,而是一场 灾难。没过多久,海风带来 阵阵难闻的恶臭,死鱼大批 漂向岸边,这时,渔民们才 恍然大悟:啊呀,我们的生 计完了!
发生条件
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归 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总氮总磷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 ②铁,硅等含量比较适度; ③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含量; ④缓慢的水流流态,水体更新周期长。 只有在上述四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 现象,发生富营养化。
起到稀释营养物质浓度的作用,这 对控制水华现象,提高水体透明度 等有一定作用。
滇中调水工程
引金沙江之水解滇中之渴、冲刷滇 池污染,以流动的贫营养水代替停 滞的富营养水的目的。
谢谢!
结语
谢谢大家!
用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
• 利用水生生物吸收利用氮、磷元素进行代谢活动以去除水 体中氮、磷营养物质的方法。目前,有些国家开始试验用 大型水生植物污水处理系统净化富营养化的水体。大型水 生植物包括凤眼莲、芦苇、狭叶香蒲、加拿大海罗地、多 穗尾藻、丽藻、破铜钱等许多种类,可根据不同的气候条 件和污染物的性质进行适宜的选栽。水生植物净化水体的 特点是以大型水生植物为主体,植物和根区微生物共生, 产生协同效应,净化污水。经过植物直接吸收、微生物转 化、物理吸附和沉降作用除去氮、磷和悬浮颗粒,同时对 重金属分子也有降解效果。水生植物一般生长快,收割后 经处理可作为燃料、饲料,或经发酵产生沼气。
1971年的某一天早晨,日 本濑户内海的渔民正要出海 打鱼,忽然发现了一种奇妙 的景象:海水在一夜之间由 蔚蓝色变成了赤红色,好像 是在海湾上铺了一块硕大无 比的红地毯,一时间,消息 不胫而走,附近的人们都来 观看这闻所未闻的奇景,有 的人还赞不绝口,为自己大 开眼界而高兴。 殊不知,这 并不是什么奇景,而是一场 灾难。没过多久,海风带来 阵阵难闻的恶臭,死鱼大批 漂向岸边,这时,渔民们才 恍然大悟:啊呀,我们的生 计完了!
发生条件
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归 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总氮总磷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 ②铁,硅等含量比较适度; ③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含量; ④缓慢的水流流态,水体更新周期长。 只有在上述四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 现象,发生富营养化。
富营养化PPT课件

.
8
机理
• 水体富营养化的机理:在地表淡水系统
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长的限制因素, 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硝酸盐限制 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富营养 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限 的营养物质 。天然水体接纳这些废水后, 水中营养物质增多,促使自养型生物旺盛 生长,特别是蓝藻和红藻的个体数量迅速 增加,而其他藻类的种类则逐渐减少。
营养元素丰富,但由于当地工业,生活污水的大量
排放,导致了水体滞留,缺氧,富营养化问题严重,
导致鱼类的大量死亡。
back
.
22
钾
•钾 钾在自然界中大量存在,它是一种活
性很高的碱金属。比重为0.862g/cm3,熔 点336.65K,常保存于煤油之中。40K是放 射性核素,丰度为0.0118%,因此对建材原 料中40K的放射性进行检测,显得尤其重要。
.
19
水中氨氮的性质
• 氨氮是指水中以游离氨(NH3)和铵离子 (NH4)形式存在的氮。 动物性有机物的含氮 量一般较植物性有机物为高,同时人畜粪便 中含氮有机物很不稳定,容易分解成氨。因 此,水中氨氮含量增高时指以氨或铵离子 形式存在的化合氨。
.
20
⑵、磷源
• 水体中的过量磷主要来源于肥料、农业废弃物和城市污水。 据有关资料说明,在过去的15年内地表水的磷酸盐含量增 加了25倍,在美国进入水体的磷酸盐有60%是来自城市污 水。在城市污水中磷酸盐的主要来源是洗涤剂,它除了引 起水体富营养化以外,还使许多水体产生大量泡沫。水体 中过量的磷一方面来自外来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另方 面还有其内源作用,即水体中的底泥在还原状态下会释放 磷酸盐,从而增加磷的含量,特别是在一些因硝酸盐引起 的富营养化的湖泊中,由于城市污水的排入使之更加复杂 化,会使该系统迅速恶化,即使停止加入磷酸盐,问题也 不会解决。这是因为多年来在底部沉积了大量的富含磷酸 盐的沉淀物,它由于不溶性的铁盐保护层作用通常是不会 参与混合的。但是,当底层水含氧量低而处于还原状态时 (通常在夏季分层时出现),保护层消失,从而使磷酸盐释 入水中所致。
《水体富营养化》课件

参考文献
- 张三, 李四. "水体富营养化的现状与趋势." 环境科学研究, 2019(2): 24-30. - 王五, 赵六. "中国水体富营养化治理措施研究." 生态环境科学, 2020(3): 45-50.
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1 饮用水危害
富营养化会影响水源地的水质,增加饮用水 中有毒物质的含量,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2 游泳健康风险
富营养化会导致水体中的细菌和藻类繁殖, 增加游泳时感染疾病的风险。
海藻水华的形成原因
海藻水华是富营养化水体中藻类大量繁殖形成的现象。主要原因包括: • 高浓度养分的供应 • 适宜的水体温度和光照条件
《水体富营养化》PPT课 件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中的营养物质超过自然生态系统的容量,导致水体生态 系统失衡的现象。本课件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影响和预防治理方养化是指水中的营养物质超过自然生 态系统的容量,导致水体生态系统失衡的现象。
营养物质
主要包括氮、磷等养分,来源于农业、工业和 城市排放的废水等。
海藻水华对水体的影响
海藻水华会对水体生态系统产生以下影响:
缺氧
藻类过度繁殖消耗水中氧气, 造成水体缺氧。
光线阻塞
大量藻类浮游体遮蔽了水体表 层,影响深水植物的光合作用。
毒素释放
某些藻类可能释放有毒物质, 对水中生物造成伤害。
中国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目前中国的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 许多湖泊和河流已经受到富营养化的影响。 • 沿海地区也存在海藻水华的问题。
富营养化的原因
过度施肥 农药使用 工业废水排放
农业化学肥料流失至水体 农药流失进入水体 含有高浓度养分的工业废水排入水体
对水体生态系统的影响
《水体富营养化》课件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体富营养化 的认识,倡导绿色生产和生活方式,减少 污染源的排放。
控制策略
化学方法
通过投放化学药剂,如硫酸 铜等,降低水体中的藻类数 量,从而控制富营养化的发 生。
生物方法
利用微生物、鱼类等生物资 源,通过生态学原理,控制 藻类的生长和繁殖,达到防 治富营养化的目的。
工程措施
03
水体富营养化的检 测与评估
检测方法
化学检测
通过检测水体中的氮、磷、钾等 营养盐以及有机物、重金属等污 染物的含量,判断水体的富营养
化程度。
生物检测
利用水生生物(如藻类、鱼类、浮 游动物等)的生理反应和种群结构 变化,评估水体的富营养化状况。
遥感技术
通过卫星或飞机搭载的遥感设备, 监测水体的颜色、浑浊度等物理特 征,推断水体中藻类的生长状况。
生态修复和保护
这是预防水体富营养化的根本措施,需要 从源头上控制化肥、工业废水等污染源的 排放,降低水体中的营养盐含量。
通过生态工程措施,如湿地修复、植被恢 复等,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减少富营养 化的发生。
加强监测和预警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建立水体富营养化的监测网络,及时发现 并预警富营养化的发生,为采取应对措施 提供依据。
人工湿地技术
模拟自然湿地的生态系统,通 过植物、微生物等净化水质。
曝气增氧技术
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 进微生物的代谢活动,分解有 机物。
生物操纵技术
通过调整水生生物的种类和数 量,优化生态结构,控制藻类
生长。
富营养化治理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
某湖泊的富营养化治理:通过源 头控制、生态修复和曝气增氧技 术,成功降低了湖泊的富营养化 程度,恢复了水体的生态功能。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

工业和农业排放的控制
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减少废水 中营养物质的流入,降低富营养化的 发生风险。
结论
通过对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进行总结,强调控制和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性,以保护水体生态。
参考文献
引用相关研究和报告的参考文献,提供更多深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资料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PPT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本 课件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影响、分类、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自然水体富营养状态的程度,导致藻类等富营养化生物过 度繁殖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影响包括水体的变色、臭味、氧气不足等,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扰乱生态系统平衡
富营养化改变了水体的营养 结构,影响水生生物的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富营养化的防治
1
生物控制和修复技术
2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物阻挡网、
人工湿地等,控制藻类繁殖和改善水
体生态环境。
3
行政管理和政策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加大对富营养化的监测和治理 力度。
富营养化的分类
自然富营养化
自然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植物残体和有机物的富集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输入,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富营养化的成因
1 土地利用变化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整治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至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2 城市化和工业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含有富集的养分,促进藻类生长。
3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入水体,提供了大量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加强工业和农业废水处理,减少废水 中营养物质的流入,降低富营养化的 发生风险。
结论
通过对富营养化的成因和危害进行总结,强调控制和治理富营养化的重要性,以保护水体生态。
参考文献
引用相关研究和报告的参考文献,提供更多深入了解水体富营养化的资料来源。
水体富营养化介绍课件PPT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藻类过度繁殖的现象。本 课件将介绍水体富营养化的定义、影响、分类、成因、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是指水体中营养物质的浓度超过自然水体富营养状态的程度,导致藻类等富营养化生物过 度繁殖的现象。 富营养化的影响包括水体的变色、臭味、氧气不足等,对生态系统造成严重损害。
扰乱生态系统平衡
富营养化改变了水体的营养 结构,影响水生生物的物种 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富营养化的防治
1
生物控制和修复技术
2
运用生态修复技术,如生物阻挡网、
人工湿地等,控制藻类繁殖和改善水
体生态环境。
3
行政管理和政策措施
加强水质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法律 法规,加大对富营养化的监测和治理 力度。
富营养化的分类
自然富营养化
自然富营养化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如植物残体和有机物的富集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输入,如农业、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
富营养化的成因
1 土地利用变化
大规模的土地开垦和整治会导致土壤中的养分流失至水体,加剧水体富营养化。
2 城市化和工业化
城市化和工业化导致大量废水排放进入水体,含有富集的养分,促进藻类生长。
3 农业和畜牧业
农业和畜牧业的化肥和畜禽粪便流入水体,提供了大量养分,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水体富营养化及其对策PPT课件

O 49%
第3页/共71页
根据“最小限制因子定律”确定:
N,P是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P 是最主要的限制因子。
第4页/共71页
第二节 指标及评价标准
全世界无统一的指标和评价标准。 一.指标
常用指标有如下几种:
TP
0.035 mg/L
TN
0.3 mg/L
SD
3m
Chl-a 0.008 mg/L
COD
第17页/共71页
对我们的启示 • 确立大太湖防控的理念,进一步重视太湖上游的河荡保护,严禁氮磷含量高的污染物流入太湖;
• 在加大调水力度的同时,采取拦截、人工打捞、生态修复等多种方法; • 建立蓝藻预警机制,利用太湖现有水利工程,控制太湖水体出流,增加入湖水量。
第18页/共71页
我的看法
• 由于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这次以无锡为主要受害城市的太湖 蓝藻暴发事件。让我们市民度过了3天的“缺水”日子,也深刻地体会到了保护 太湖生态环境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连年施用,可使土壤有机质、全N、全P、碱解N、速效P含量显著增
加,明显提高了土壤养分含量水平;同时调节了土壤水、气、热状况
,进而改变了土壤容重、持水量和孔隙度等物理性状,对土壤保水、
保肥及供水、供肥有重4 要3 作用。
103.410 m
(4)淤泥做肥料
拟将所剩的
淤泥投入复合肥的生产,经处理,
底泥粉碎的含水率控制在15%~20%,以2∶8的配比与化肥混合,采用
不同的臭味。如猪圈味,臭鱼味等。 现象4. 大量死鱼,甚至“翻塘”
第2页/共71页
二.原因 目前有两种理论:1.食物链理论(肖顿) 2.生命周期理论(利贝格) 2是目前广泛接受的理论。 藻类分子式(经验分子式,化学组成,Stumm):
新版第二章-水体环境与水体富营养化.PPT课件

• 自然界的水域中,一般营养物较缺乏,多数 微生物常在饥饿的状态下生活,因此在水中 存活的许多微生物可以在稀薄的营养环境下 生活。
• 水中异养菌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水中也有自 养菌。
.
2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 来自溪流的水较为清洁,营养物质缺乏, 其中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为主。含 铁和硫的水中则常见鞘细菌和硫细菌 ;
一、水体自净 1 概念: ✓地面水接受污染物后,水质发生变化,
经过一定时间(或流过一定距离)后,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被污染的地面水又恢 复原有的洁净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 的自净作用。
.
9
自净容量
自净作用有一定的限度,在水体自净作用限 度内能够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称为该 水体的自净容量。
对于某一特定的水域,若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超过了其自净容量,则水体不能自行恢复至 原有的状态,其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河水 即被污染。
.
10
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
.
11
.
12
.
13
❖ 水体自净作用的强弱和自净容量的大小受水量、 水质及一系列水文条件 (如流量、流速、河流 弯曲复杂程度等)影响。
❖ 自净作用是自然沉降恢复)、 日照等许多作用联合的结果。
• 河流自净作用完成后,P/H指数也恢复到原来 的水平,自净度高。
.
20
• 河流自净过程中,好氧菌大量繁殖,使水中 溶解氧下降;而藻类和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产 生的O2及空气中向水体扩散的O2使溶解氧浓 度逐渐上升 (即复氧作用)。这种在耗氧与复 氧作用下的水中溶解氧变化曲线称为氧垂曲 线。
• 氧的消耗量能反映微生物自净作用的强弱, 溶解氧的完全恢复说明自净作用已完成,因 此氧垂曲线可反应出水体自净状况。
• 水中异养菌的种类和数量均较多,水中也有自 养菌。
.
2
一、水体中微生物的分布特点
• 来自溪流的水较为清洁,营养物质缺乏, 其中细菌以革兰氏阴性无芽孢菌为主。含 铁和硫的水中则常见鞘细菌和硫细菌 ;
一、水体自净 1 概念: ✓地面水接受污染物后,水质发生变化,
经过一定时间(或流过一定距离)后,受 多种因素的影响,被污染的地面水又恢 复原有的洁净状态,这一过程称为水体 的自净作用。
.
9
自净容量
自净作用有一定的限度,在水体自净作用限 度内能够容纳的污染物的最大数量,称为该 水体的自净容量。
对于某一特定的水域,若污染物的排放总量 超过了其自净容量,则水体不能自行恢复至 原有的状态,其生态平衡将遭到破坏,河水 即被污染。
.
10
我国每年的废污水排放总量已经达到了620亿吨
.
11
.
12
.
13
❖ 水体自净作用的强弱和自净容量的大小受水量、 水质及一系列水文条件 (如流量、流速、河流 弯曲复杂程度等)影响。
❖ 自净作用是自然沉降恢复)、 日照等许多作用联合的结果。
• 河流自净作用完成后,P/H指数也恢复到原来 的水平,自净度高。
.
20
• 河流自净过程中,好氧菌大量繁殖,使水中 溶解氧下降;而藻类和蓝细菌的光合作用产 生的O2及空气中向水体扩散的O2使溶解氧浓 度逐渐上升 (即复氧作用)。这种在耗氧与复 氧作用下的水中溶解氧变化曲线称为氧垂曲 线。
• 氧的消耗量能反映微生物自净作用的强弱, 溶解氧的完全恢复说明自净作用已完成,因 此氧垂曲线可反应出水体自净状况。
水体富营养化 ppt课件

以上现象是我们今天 要为大家介绍的---
水体富营养化
定义
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 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 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 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 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发发生生在在海湖域泊时时叫叫赤水潮华
污染源
水体中过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主要来自 未加处理或处理不完全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有机垃圾和家畜家禽粪便以及农施化肥,其中 最大的来源是农田上施用的大量化肥。
一 外源污染源
1 1点源
• 工业废水 • 城镇生活污水
• 固体废物处理场
2面源 城镇地表径流 农牧区地表径流 矿区地表径流 大气降尘 大气降水 水体养殖投铒 水面娱乐活动废弃物 水土流失及土地侵蚀
➢ 随着湖泊条件的变化,经常引起底泥中氮磷的吸收和 释放,对湖泊富营养化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 根据调查研究,杭州西湖沉积物每年磷的释放量达到 1.3t,几乎相当于年入湖磷负荷量的41%;安徽巢湖 沉积物磷的释放量220t左右,是入湖磷负荷量的 21%。因此底泥作为“内污染源”的作用是不容低 估的
危害
• 磷的主要来源是家庭洗涤剂的使用,其磷的污染 强度约占总的磷污染负荷的50%左右。
内源污染源 底泥及沉积物
➢ 底泥是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 有机碳、氮和磷,以及活泼元素铁、锰和硫,在有的 湖泊氮磷的90%分布在底泥中。
➢ 严重污染的湖泊水体都已沉积了大量的淤泥,这些淤 泥包含着历年积存的各种有害有毒污染物。
在自然界物质的正常循环中,湖泊会由贫营养湖发展为富营 养湖,进一步又发展为沼泽地和干地,但这一历程需要很长 的时间,在自然条件下需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但由于水体 污染而造成的富营养化将大大促进这一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1年05月 长江口和舟山群岛附近海域赤潮有蔓延趋势
2001年05月 长江口和舟山群岛附近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
2001年02月 2001年我国赤潮发生预测及管理对策
2001年01月 香港2001年夜光藻赤潮爆发 (2001-01-16)
2000年08月 赤潮侵袭大亚湾
2000年08月 渤海发生第四次赤潮 (青岛晚报,2000.8.8)
15
1971年的某一天早晨,日 本濑户内海的渔民正要出海 打鱼,忽然发现了一种奇妙 的景象:海水在一夜之间由 蔚蓝色变成了赤红色,好像 是在海湾上铺了一块硕大无 比的红地毯,一时间,消息 不胫而走,附近的人们都来 观看这闻所未闻的奇景,有 的人还赞不绝口,为自己大 开眼界而高兴。 殊不知,这 并不是什么奇景,而是一场 灾难。没过多久,海风带来 阵阵难闻的恶臭,死鱼大批 漂向岸边,这时,渔民们才 恍然大悟:啊呀,我们的生 计完了!
6
7
8
9
10
11
12
13
我国赤潮的情况
2001-06-20 浙江中部、北部海域日前发生大面积赤潮
2001-06-21 珠江口海域荒漠化严重赤潮频频鱼虾减少
2001-05-31 福建海域发生赤潮 大量养殖物死亡
2001-05-28 浙江南部海域出现大面积赤潮和水母灾害
2001年05月 浙江宁海赤潮消息
5
发生条件
富营养化发生所必备的条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归 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总氮总磷等营养盐相对比较充足; ②铁,硅等含量比较适度; ③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和溶解氧含量; ④缓慢的水流流态,水体更新周期长。 只有在上述四方面条件都比较适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 某种优势藻类“疯狂增长” 现象,发生富营养化。
17
•4.水华本来是水域自然生态系必然的演替过程:一 片水域在形成后,随着岁月的增长,水域中的养分 会越来越多,而且水会越变越浅,到最终变成沼泽 或陆地,像这种自然消长过程,即属水华。水域的 污染会加速水华现象:优氧化的营养源,大多来自 于施肥过度的农地,或都市污水中的清洁剂或有机 物产生的。家庭废水.抽水马桶的排放水与非肥皂及 合成肥料都含有很高的磷化物和硝酸盐类,当水中 氮化物和磷酸盐类的浓度增高时,藻类就可以大量 繁殖,造成所谓的“藻华”。因为藻类大量繁殖, 也会因而大量死亡,这些藻类的尸体,在腐烂分解 的过程会用尽水中的氧气,使得栖息在那儿的鱼族, 会因窒息而死亡,再者,形成藻花的蓝绿藻,往往 是群体状或丝状,这些不是滤食性鱼类的食物,因 此,表面上看来,鱼类的食物很丰富,事实上有不 少鱼类,却因饥饿而死亡,这就是所谓的“红潮”, 也是“藻华”的后遗症.。
(参考图)凶恶赤潮“劫”走4万鲍 鱼
16
•2.藻类只在水体表层能接受阳光的范围内生长, 并排出氧气,在深层的水中就无法进行光合作用 而出现耗氧,在夜间或阴天也耗氧。藻类的死亡 和沉淀都把有机物转入深层或底层水中,那里将 聚集大量待分解的有机物,但却没有足够的溶解 氧供应,则变为厌氧分解状态,使大量的厌氧细 菌繁殖起来。富营养化水中含有硝酸盐和亚硝酸 盐,人畜长期饮用这些物质含量超过一定标准的 水,也会中毒致病。 •3.无机氮的富集,开始使硝化细菌繁殖,大量消 耗溶解氧,在缺氧状态下,又会转为反硝化过程。 这样在底层将出现呼吸消耗有机物速度远远快于 光合作用生成有机物速度的腐化污染状态,并逐 步向表层发展,严重时可使一部分水体完全变为 腐化区。
18
控制修复技术
控制和修复技术有物理、化学和生态修复。 • 物理修复是借助工程技术措施 ,清除底泥污染的
一种方法,主要有疏浚、填沙、营养盐钝化 、底 层曝气、稀释冲刷、调节湖水氮磷比、覆盖底部 沉积物及絮凝沉降等一系列措施。 • 化学修复如加入化学药剂进行杀藻。 • 生态修复技术有人工湿地、生物浮床、生物操纵
1998年04月 香港和珠江口特大赤潮
14
1.富营养化会影响水体 的水质,会造成水的透 明度降低,使得阳光难 以穿透水层,从而影响 水中植物的光合作用, 可能造成溶解氧的不饱 和状态,促进细菌类微 生物的繁殖,一系列异 养生物的食物链会有所 发展,水体中耗氧量将 大大增加,溶解氧的过 饱和以及水中溶解氧少, 都会对水生动物有害, 造成鱼类大量死亡。
3
如何认定水体富营养化
多数学者认为氮、磷等营养物质浓度升高,是藻类大量 繁殖的原因,其中又以磷为关键因素。影响藻类生长的物理、 化学和生物因素(如阳光、营养盐类、季节变化、水温、pH 值,以及生物本身的相互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因此,很难预 测藻类生长的趋势,也难以定出表示富营养化的指标。 目前一般采用的指标是:
水体中氮含量超过0.2-0.3ppm;
生化需氧量大于10ppm;
磷含量大于0.01-0.02ppm;
pH值7-9的淡水中细菌总数每毫升超过10万个;
表征藻类数量的叶绿素-a含量大于10μmg/L。
4
在地表淡水系统中,磷酸盐通常是植物生 长的限制因素,而在海水系统中往往是氨氮和 硝酸盐限制植物的生长以及总的生产量。导致 富营养化的物质,往往是这些水系统中含量有 限的营养物质,例如,在正常的淡水系统中磷 含量通常是有限的,因此增加磷酸盐会导致植 物的过度生长,而在海水系统中磷是不缺的, 而氮含量却是有限的,因而含氮污染物加入就 会消除这一限制因素,从而出现植物的过度生 长。
组 娄尚灵、陈成、曹丹丹、刘明、邓静
员:
张龙艳、雷淼文、陈伟林、赵良斗、 吴大鹏
1
2
什么是水体富营养化?
概念:水体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 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氮、磷等营养物 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 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 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 物大量死亡的现象。这种现象在河流湖泊 中出现称为水华,在海洋中出现称为赤潮。
2000年07月 渤海发生今年第一次赤潮 .5.29)
2000年05月 东海多次发现大面积赤潮 17)
1999年07月 渤海发生大面积赤潮(中新社,1999.7.5)
1998年12月 碧海行动计划 (人民日报海外版,199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