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中音乐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教学设计

环节
教师活动
(教学内容的呈现)
学生活动
(学习活动的设计)
设计意图
第
一
课
时
1、用视频引入教学
2、教师演示本课课件出示课题
3、探戈的起源
4、师生问答
①问:通过观察视频探戈舞者处于什么精神状态?为什么?
②问:她们的表情应该是什么样的?
③问:探戈的发源地在哪里?阿根廷探戈被称为他们国家的什么?。
5、探戈的风格
探戈舞曲《一步之遥》作者是卡洛斯·加德尔
这首曲子的结构是ABAB
9、探戈节奏学习与互动
探戈典型节奏:
①欧洲风格节奏 X X X XX | X X X XX ||
②阿根廷风格节奏 X.X X X | X X X X X ||
10、用视频结束教学
4、师生问答
答:精神高度紧张的状态,因为怕被人发现。
答:严肃的
讲解
环节6
图片欣赏
讲解
环节7
风格视频欣赏
讲解
观赏
环节8
音乐欣赏
讲解
聆听
环节9
探戈节奏学习与互动
讲解
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任务分配均匀
环节10
用视频结束教学
四、教学反思
高中音乐教学设计模板
课题名称
拉丁美洲音乐
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 目
音乐
年 级
高一
适用班级
略
略
教学目标、重难点等略
三、教学过程预设(分课时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什么是阿根廷风格探戈
舞曲《一步之遥》的创作背景与结构分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课件》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 《音乐鉴赏》

节
奏:切分节奏的连续使用
(来源于非洲传统音乐)
表演形式:载歌载舞
小伙伴
│Ⅹ 哒
Ⅹ │ ⅩⅩ 哒 哒 哒
Ⅹ 哒
│Ⅹ 哒
Ⅹ 哒
六 角 风 琴 演 奏
排箫、盖纳笛、双音筒鼓、海 螺壳、石头琴等多种乐器
盖纳笛
石
头
琴
海
螺
号
双
音
筒 鼓
1、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哪几种音乐文化的融合?
印地安、欧洲、非洲
2、请列举出印第安本土乐器。
石片琴、海螺壳、双音木头鼓、盖纳笛……
3、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点有哪些?(从音阶、节奏、 表演形式方面)
廷探戈随后传入欧பைடு நூலகம்不断融合发展至今。
小组观察
第一组:头部动作 第二组:肢体架型 第三组:舞步动作 第四组:舞 服
阿根廷探戈
国标探戈
阿根廷探戈与国标探戈区别
种 类 头部动作 架型 舞步 阿根廷探戈
不能甩头 “人”字形 在舞步规则下随心所欲 美艳高雅且性感
国标探戈
甩头 “Y”字形 严格的规范、标准和套路 燕尾服+大舞裙
1、请仔细欣赏视频中的歌、舞及器乐表演,能否知道是哪个地区的音乐吗? 2、可利用手机即时搜索这个地区的相关历史及音乐文化。
拉丁美洲音乐文化
印 第 安 音 乐 文 化
欧 洲 音 乐 文 化
非 洲 音 乐 文 化
[墨]基利诺· 门多萨· 伊科尔德斯词曲
思考:1、歌曲是用什么语言来演唱的? 2、说说歌曲的旋律特点?
谱例一
① 谱例二
哒 哒 哒⑤ 哒 哒
② 切分节奏 ⑥
第6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2)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教学设计【学生】高一年级【教材】《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社【教学内容】《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一课时欣赏课《雄鹰之歌》《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教学目标】1、感知安第斯山脉印第安人的音乐及乐器——排箫、盖那笛;了解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独特的节奏、“松”的歌舞表现形式;感受个性鲜明的——探戈的节奏与旋律。
2、体验拉丁美洲热情、奔放的音乐及对其文化的认知。
3、说出“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融合”的原因及意义。
【教材分析】:最具代表性的三首拉丁美洲音乐作品:《雄鹰之歌》、《美丽的小天使》、《小伙伴》。
《雄鹰之歌》是一段关于印第安人音乐的视频,人与音乐、自然融为一体的温馨画面,柔美的淳朴的印第安音乐,突出了排箫、笛子演奏的印第安音乐——质朴、自然、唯美。
《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三拍子的具有浓郁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
抒情浪漫的音乐表达了年轻人美妙、缠绵的爱情。
《小伙伴》是阿根廷最著名的探戈舞曲。
特殊的节奏音型,起伏跌宕的旋律和特有的动作,表现出徐缓、深沉又紧张激越的矛盾音乐情绪。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了亚洲、非洲、欧洲音乐之后,再来学习拉丁美洲音乐,对拉丁美洲音乐融合的理解,有了一定的铺垫。
了解拉丁美洲的历史与文化,帮助学生深层次了解拉丁美洲音乐的融合。
【教学重难点】分析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旋律、节奏、节拍、音色),唱旋律、打节奏、做动作,感受体验拉丁美洲的音乐风格,以历史文化为背景,阐述印第安音乐、欧洲民间音乐、非洲黑人音乐相互融合的意义。
【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生命之杯》1998年法国世界杯主题曲歌手瑞奇马丁——拉丁美洲音乐风潮的标志性人物,国际拉丁流行乐团的新天王。
充满激情的音乐仿佛把我们带入了拉丁美洲的热土。
今天我们将走近拉丁美洲,了解那里的音乐。
拉丁美洲包括:墨西哥、加勒比海、中美洲、南美洲四个地区。
第6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教案-高中音乐人音版必修音乐鉴赏

课前伴着音乐循环播放一组拉丁美洲风景图片。
提问:刚才看到的风景来自于哪个大洲?(拉丁美洲)出示课题:拉丁美洲音乐之旅。
观看图片,感受拉美风情。
激发学生对拉美音乐的学习欲望,让学生回忆搜索记忆中对拉美音乐的点滴印象。
拉美歌舞音乐特点探究:一、拉丁美洲地理文化知识(一)讨论拉丁美洲的地理位置、环境、历史、社会等印象。
(二)教师归纳:拉丁美洲是指以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
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和南美洲,包括秘鲁、玻利维亚、阿根廷,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
二、探戈(一)播放探戈乐曲《小伙伴》视频提问:音乐主旋律的演奏乐器有什么?(小提琴,低音提琴,手风琴)(二)介绍探戈乐队主要组成乐器(小提琴,低音提琴,手风琴,钢琴,都是来自欧洲的乐器,从探戈音乐的演奏乐器中可以看出拉丁美洲的探戈音乐里融合了欧洲的音乐风格)提问:音乐舞蹈有什么特点?(音乐:以 2/4 拍为主,切分节奏突出且样式多样。
旋律徐缓、深沉,节奏强烈,既有平稳的情调,又有紧张、激越的情绪。
舞蹈:运步的方向象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挫,流动中伴以短暂的停顿,舞蹈中融合了欧洲华尔兹舞蹈多旋(学生根据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回答)带着问题观看视频。
总结观赏视频后对其音乐和舞蹈方面的特点通过思考和讨论,结合学生在历史和地理课中掌握的拉丁美洲的地理文化知识和课前的准备,更好的了解拉丁美洲音乐风格。
歌舞音乐是拉美音乐的灵魂音乐。
从歌舞音乐特点入手了解掌握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阿根廷是三个国家中欧化的最明显的一个,从乐器的了解中就能明显的感觉到。
从音乐和舞蹈双方面找寻探戈歌舞集合和欧洲音乐风格的特点。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

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教学内容:1. 欣赏:告别小伙伴美丽的小天使2. 知识:拉丁美洲音乐3.拓展与探究:教学目的:欣赏几首有代表性的拉丁美洲民间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初步知道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概况,了解拉丁美洲音乐是三种音乐(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音乐)的融合;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拉丁美洲民间音乐的风格特征。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二.导入新课:1.简介地理位置与音乐起源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
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南美洲四个部分.十六世纪前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文化。
十六世纪后,由于欧洲的侵入,同时也带来了欧洲文化的渗入及黑人的非洲文化.使拉丁美洲的音乐文化具有三种音乐文化相混的显著特征(印第安欧洲非洲黑人)玛雅文化的太阳神金字塔2.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拉丁美洲民间音乐指的是土生白人和印欧混血人的音乐。
这些音乐受到欧洲音乐的强烈影响,甚至直接来源于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葡萄牙音乐。
拉丁美洲民间音乐与欧洲民间音乐很大的不同点在于它那热情洋溢的风格,激荡人心的气氛和充满动力的节奏。
但它同时又带有淡淡的忧郁、哀愁,然而并不悲痛,这是从祖先遗留下来的怀乡、思念祖国之情。
3.民间音乐的延续:当前各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主要流行情况:一,许多国家努力发掘、继承印第安人的传统音乐;二,歌舞音乐是拉丁美洲民族、民间音乐的灵魂。
各国有代表性的歌舞曲广为流传。
如:古巴的“伦巴”;墨西哥的“恰恰”;巴西的“桑巴”;阿根廷的“探戈”;智利的“库埃卡”;委内瑞拉的“霍罗伯”;哥伦比亚的“班布戈”;秘鲁的“瓦依诺”。
三.新课教学:1.灿烂多姿的拉丁节奏从拉丁音乐的来源中我们可以明显看到,拉丁音乐是一种以节奏为中心的流行音乐。
高中音乐人音社必修教案第十三节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教学设计:《拉丁美洲音乐》年级;高一课型:欣赏课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课书——第六单元第十三节一、教学理念:音乐欣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结合音乐生活的时代特点,用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充分运用音乐整体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人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真正实践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
二、教学设计思想:音乐欣赏以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综合能力为出发点,因此在选材中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选取了拉丁美洲中最有代表性的声乐、器乐、及歌舞音乐三种音乐体裁进行赏析。
学生平时对拉丁美洲音乐接触甚少,在教学设计上运用听、看、议、比较、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兴趣,同时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及运用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材分析: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直到南美洲最南端的广大地区。
面积相当于两个欧洲,包括墨西哥,中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南美洲四个部分。
古代印第安人曾在这里创造了灿烂辉煌的玛雅、阿兹台克、印加三大文化。
在300多年的殖民统治后,拉丁美洲的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由于大量欧洲(尤其是地处伊比利亚半岛的西班牙、葡萄牙)的文化传播到了整个拉丁美洲。
同时,来自非洲的黑人奴隶也带来了非洲的文化艺术。
长时期种族间的混血,也形成了各种新的混合民族。
拉丁美洲的文化正是欧洲文化、印第安文化和非洲文化经过长期的碰撞、冲突、渗透、吸收后融合而成的一种统一而又多元的文化。
它源于这三种文化而又不同于原有的文化,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上。
从宏观的角度看,拉丁美洲音乐也是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非洲音乐的混合体。
但由于混合的类型、层次、成份、程度各不相同,就形成了十分丰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
所以,有人说拉丁美洲的音乐如同是一个“马赛克”,各种各样的都有,千姿百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教学设计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新课程高中一年级音乐课教学设计)一教育理念高中音乐欣赏课教学应当从学生的兴趣和发展出发,结合音乐生活和时代特点,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以素质教育和主体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充分运用音乐本体语言,发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使学生真正走进音乐、感悟音乐、理解音乐,激发学生热爱世界优秀音乐作品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歌舞音乐片段欣赏《小伙伴》(探戈舞曲,乌拉圭、G.M罗德里格斯曲)2.声乐曲《美丽的小天使》3.器乐合奏曲《告别》(排箫、盖那笛、恰朗戈)三教学思路本课从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入手,选取拉美音乐中最有代表性的器乐、歌舞、声乐曲为组合。
针对学生对拉美音乐了解较少,在教学设计上,注重运用音乐本体语言的力量,强化学生的审美体验,并以学生为主体,构建欣赏——思考——讨论——分析——探究——体验的学习环境。
激起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奠定学生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发展音乐能力的坚实基础。
四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三组作品的赏析,使学生了解拉美音乐的地域特色和风格特点;通过赏析加深学生对拉美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融合的产物的理解。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在“寓教与乐”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体验拉美音乐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难点1.对三组拉丁美洲音乐的欣赏,通过讨论分析、比较等方法,学生能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的风格特征。
2.理解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是三种音乐文化的产物结合六教材分析1.歌舞音乐是拉美民间音乐的灵魂,本课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探戈舞蹈《小伙伴》拉展示拉美歌舞音乐特点,这是一首著名的阿根廷探戈舞曲。
2.声乐曲《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拉美民间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种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的被称为“松”的歌舞曲。
歌曲表达了青年间的爱情,旋律优美、动人。
3.器乐曲《告别》是一首安第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乐曲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的告别。
人音版高中音乐必修音乐鉴赏第六单元第13节 拉丁美洲----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交融

《化妆舞会》
拉丁美洲音乐
拉丁美洲指的是美国以南 的美洲地区,由北向南分 为墨西哥、中美洲、加勒 比亚地区以及南美洲四个 部分,面积相当于两个欧 洲。
拉丁美洲
思考:探戈的魅力是体现在独特的音乐风格上还是颇具个性舞姿?
探戈的起源与发展的情况? 探戈的音乐特点? 探戈的舞姿特点?
探戈的起源与发展的情况? 探戈的音乐特点? 探戈的舞姿特点?
探戈舞姿特点
运步方向像蟹行、脚法似猫步,行步刚健顿挫,流 动着伴以短暂的停顿(故被称作瞬间停顿的舞蹈) 头部摆动、顿足机警活泼,舞步变幻莫测难以捉摸。
思考:探戈的魅力是体现在独特的音乐风格上还是颇具个性舞姿?
探戈的起源与发展的情况? 探戈的音乐特点? 探戈的舞姿特点?
力。连续切分节奏的使用,产生出充满活力的律 动,也显现出浓郁的非洲音乐痕迹。
形式:歌舞音乐是拉美民族民间音乐的灵魂。 风格:风格各异、热情奔放、粗狂豪放。
印第安、非洲黑人、欧洲音乐在拉 丁美洲大陆上融合,而随着混血种 人占据越来越大的比例,也决定了
多元混合型文化成为这一地区
文化发展的最大特点。
谢谢
哈巴涅拉
欣赏歌剧《卡门》片段——哈巴涅拉
墨西哥民歌《鸽子》
秘鲁安第斯高原 上最古老的乐器 之一,音色空灵 飘逸。
排箫
有着凹型吹口的竖笛,音 色粗犷、嘹亮。
盖那笛
外形像吉他,个头却小很 多。
恰朗戈
《告别》
你能听出哪一种乐器?
拉美音乐总体特点 节奏: 形式: 风格:
拉美音乐总体特点
节奏:节奏鲜明强烈、样式丰富,具有充沛活
你知道探戈乐队由哪几 种乐器组成的吗?
拉美代表性歌舞——探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第六单元第13节
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教学设计)
作者:熊世宏
高中《音乐鉴赏》(人民音乐出版)
第六单元第13节拉丁美洲音乐
——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
授课年级:高一
授课时数:一课时(容可根据实际加以调整)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题为“拉丁美洲音乐——安第斯高原探戈音乐文化的融合”,主要介绍有关拉丁美洲音乐的特点和形成原因,加深对拉丁美洲音乐风格及其在世界音乐中地位的认识。
在前面几个章节,学生已经逐一认识了亚洲传统音乐、非洲歌舞音乐以及欧洲民间音乐。
拉丁美洲音乐是世界音乐文化的一部分,也与亚、非、欧音乐有一定的联系与区别,通过拉丁美洲音乐的鉴赏学习,可以了解音乐文化的交融和独特性、多样性,从而达到尊重多元文化,开阔艺术视野的目的。
本课的学习对学生把握世界各民族音乐的历史脉络以及独特风格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教学容简介
1.《告别》是一首安底斯高原印第安人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旋律优美、气势雄浑,表现了印第安人在集会之后,临行前告别时的情景。
乐曲为G大调,4/4拍子,采用五声调式音阶,乐句悠长且多下行。
2.《美丽的小天使》是一首有着浓郁的拉丁美洲音乐风格的歌曲,是一首极具墨西哥民族个性,被称为“松”的歌舞曲,歌曲表达了男女青年间的爱情,旋律缠绵、优美、动人。
歌曲为A大调,3/4拍子,采用七声音阶。
3.《小伙伴》是一首阿根廷探戈舞曲。
乐曲既有平稳持重的情调,又有紧、激越的情绪,节奏强烈,乐曲为g小调,2/4拍子。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1.一般特征
①学生为一级达标高中一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三年初中课改学习的经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合作能力等都较强;
②由于地处农村,有相当部分同学也来自农村,大部分同学对拉丁美洲的人文背景以及音乐文化认识不深,尤其是对于外国的传统音乐文化比较淡漠,因此要激发学生的兴趣。
2.初始能力
①学习本课前,学生对拉丁美洲的地理、历史等有一定的了解;
②学生对神秘、新奇的事物很感兴趣,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探究学习热情。
③学生会上网,可以自己查找资料,有一定的信息技术能力和素养。
四、三维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根据教学人员教育技术能力标准、高中音乐新课程标准中课程观由“知识本位”向“人本位”转变的思想、“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目标,以及当前新课改倡导的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念,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开放的心态,正确审视拉丁美洲音乐文化;开阔视野,树立多元文化的价值观;感受拉丁美洲音乐独特的风格、理解尊重世界多元音乐文化。
2. 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验、讨论、合作、比较、探究,让同学们对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特点有所把握。
①教法:讨论法、对比法、律动法等;
②学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探究性学习法、参与体验法、小组合作法。
3. 知识与技能
①学生通过欣赏体验拉丁美洲音乐,初步认识拉丁美洲民间器乐、歌舞和探戈音乐的特点,以及拉丁美洲音乐文化(欧洲音乐、印第安音乐和非洲黑人音乐)的融合。
②学生通过听、唱、动等不同形式,加深对拉美音乐的理解并能够尝试用简单的肢体语言表现拉美歌舞。
③学生能够自主探究有关拉丁美洲的地理、语言、风俗等知识;体验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用分析、比较的方法识记音乐主题;合作训练学习探戈舞步。
五、教学重难点及确立依据
教学重点:
1.欣赏歌曲《美丽的小天使》和探戈乐曲《小伙伴》,感受作品的音乐情绪,从旋律、音色、节奏等音乐表现要素上感受、了解拉丁美洲歌舞音乐文化和民族风情。
2.对探戈节奏特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引导学生通过音乐实践表现音乐,学习探戈舞步。
理论依据:
新课标中“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和“以审美为核心”的理念。
教学难点:
如何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激发学生主动参与音乐鉴赏活动,积极投入实践活动,大胆表现拉丁美洲音乐,正确理解和把握拉丁美洲音乐文化的形成原因和风格特点有难度。
理论依据:新课标中提出“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
六、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简介当前最流行的电影《2012》中玛雅文明世界末日的预言与拉丁美洲相关的剧情,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分组布置学生预习本单元“导言”(第二自然段)和本节“知识——拉丁美洲音乐”。
并自主学习探究有关印第安古代文明、拉丁美洲的历史和地理相关知识以及拉美音乐的来源和特点等,收集资料,相关曲目也可以预先听一听。
教师:教学环境的选择和布置、自制课件及相关教学器材用具等的准备。
七、教学程序
(一)环节设计
1.整体设计
①本节的总体教学指导思想:“以学生为本,充分挖掘探究性音乐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收集整理相关资料;
②以音乐为本,在体验聆听的基础上,设计具有探究性还有启发性的问题,进行讨论交流,并用多种形式表达鉴赏体验。
整个学习过程体现了师生双向互动和教学相长的过程。
2.教学流程
导入新课,揭示主题—→交流探讨,展开主题—→走进音乐,深化主题—→拓展探究,表现(拓展)主题—→归纳总结,升华主题。
(二)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打开教学课件):
配合背景音乐播放一组特效图片(拉丁美洲地图、安第斯山、美洲文明古迹遗址、印第安人、黑人、葡萄牙西班牙军队、西班牙斗牛、拉丁舞、拉美乐器、巴西基督山、智利复活节岛巨像等景观、电影2012剧照等等),这组图片交替、反复……采用电影的手法表现,背景音乐为世界首席女性排箫演奏家DANA DRAGOMIR(丹娜.德拉戈米尔)用罗马尼亚排箫(上节课欣赏过《森林的多伊那和妇女的舞蹈》)演奏的
八、板书设计如下:
阶、三拍子、歌舞音乐“松”、马里阿契乐队)
二、拉丁美洲音乐特点
九、教学反思、总结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的教学思想是这样的:突出以学生为本、以音乐为本,坚持以聆听音乐为主。
所有的综合活动都体现了以音乐为本的理念。
为实现三维目标服务。
1.根据课标中音乐鉴赏的“活动建议”提示:鼓励学生根据老师指定的专题和相关资料,主动搜集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进行交流、探讨、展示,体现探究性音乐学习的全新模式。
2.充分调动各种手段,体验、比较、合作、探究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兼顾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把知识融会贯通起来。
3.本堂课中还有可能出现以下情况:如容量较大,有可能造成时间不够用,要注意控制和掌握时间,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言简意赅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有效性;也可以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对预设的教学设计进行适当的调整。
另外,在拓展探究环节,问题可以具体一点,同学的回答和表现有可能与主题不够吻合,质量不高等等,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进行指引,启发学生理清思路,表达(现)出来。
4.形成性评价方面
①对学生多予鼓励性的评价;
②及时指出缺点,端正观念;
③鼓励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