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质

合集下载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解析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解析

Ab t a t s r c :H e e i n i e fwo l it r s rc n c n e t ,n to l as n n e i i g wo l g l d a o rd h s o y i ih i o t n s o n y r i i g a d d fn n rd a
第2 4卷第 2期 21 年 0 01 3月
唐山学院学报
J u n l fTa g h n Colg o r a n s a l e o e
V o . NO. 1 24 2
M a .2 1 r O1
黑格 尔 的“ 界 历 史 " 想解 析 世 思
王 哲
( 国民航大学 人文学 院, 津 300) 中 天 0 3 0
如 此 , 格 尔 还 注 意 到 了世 界 历 史 发 展 的 曲折 性 。他 认 为 世 黑
个构成部分之 间的相互 关系。他认为 , 各个 民族与 国家 虽然
都 是 “ 体 ”但 每 一 个 单 个 国 家 都 存 在 于 许 发 生 国 家 之 间 的 关 系 , 是 各 个 民族 与 国 家 因 正
摘要 : 黑格 尔关 于世 界历 史 的思想 是极 其 丰 富的。他 不仅 提 出和 界定 了“ 界 历史” 而 且 系统和 深 世 , 刻地 分析 了世界 历 史。尽 管 黑格 尔 的观 点具 有 一定 的局 限 性 , 我们 还是 应辩 证地 看待 , 好地 发 但 更 掘 它在 当今 的理论 与现 实意 义 。 关键 词 : 黑格 尔 ; 世界 历 史 ; 证分 析 辩 中 图分类 号 : 5 6 3 文献标 识码 : B 1.6 A 文章 编 号 :6 2 4 X( O 1 0 1 7 —3 9 2 l ) 2—0 6 —0 02 2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

关于黑格尔思想的一些理解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德国近代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代表、政治哲学家。

德国浪漫主义思想的继承者。

黑格尔思想艰深复杂,可谓涉及较广,是哲学领域的典范,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黑格尔曾提到过“世界精神”这个名词,他认为“世界精神”乃是人类理念的总和,因为唯独人类有“精神”可言。

只有这样才能谈及世界精神史的发展。

而这里的世界精神,他认为是人类的生命、思想与文化。

从而黑格尔认为“真理是主观的”,因此他不承认人类理性之外的任何真理的存在。

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

这些从人类的发展史来看有一定的道理,人类一直按照自我的意识来认知这个世界。

所谓真理也只是大多数人对一些暂时合理的行为观念的看法。

其实自我仍局限于一个自我认知的世界。

便如经典物理学与现代物理学的矛盾实际上都是人类理性的认知。

所有的知识也不过是人类定义后才有的。

所以他说真理是主观的,所有的知识都是人类的知识从唯心学的角度来看有一定道理。

在黑格尔之前的哲学体系都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试图为人们对世界的知识建立一套永恒的标准。

黑格尔认为这是不可能的。

他认为人类认知的基础代代不同,因此世间并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永久的理性”。

哲学唯一可以确切掌握的一个定点就是历史。

历史就像一条流动的河,河里的任何一处河水的流动都受到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的影响。

但上游河水的涨落与漩涡又受到你观察之处的岩石与河湾的影响。

思想的历史就像河流,思考方式乃是受到宛如河水般向前推进的传统思潮与当时物质条件的影响。

因此我们无法宣称任何一种思想永远是对的。

只不过就我们处身环境而言可能是正确的。

比如说“地心说”与“日心说”的比较都是人类在不同时期的思考。

黑格尔认为哲学思维亦是如此,我们的理性事实是动态的,是一种过程。

而“真理”就是这个过程。

而在历史这个过程外是没有判断真理的标准的。

所谓的真理只是人类的知识在不断地扩张,我们不能简单从过去的历史中挑出一些思想说它们是错的或对的,我们只能说人类的知识随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有道理。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和分析社会演化规律基础上而获得的思想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包括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前提、根本动力、基本途径和显著特征以及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等等,由此构成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

当前,面对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全面认识和准确厘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进全球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萨托里所言:与‘世界历史’概念联系更为紧密的也许只有黑格尔和马克思,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辩证吸收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黑格尔是在《历史哲学》中集中阐述他的世界历史观的。

在书中,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理解为理性与精神的展开和实现。

他指出,世界历史是由理性和精神所统治的,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

理性就如一粒包涵树木、果实一切色泽和材质的种子一样,内部蕴藏着历史及其发展的一切,包括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理性借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场所和方式,理性是世界历史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不仅如此,黑格尔在书中还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

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纵横联系的广泛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过渡和联系使我们达到全体的联系—达到世界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概念。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世界历史的整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是世界历史的“器官”。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

简评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1770年出生于一个政府公务员家庭。

1788年进入图宾根神学院学习。

1793年毕业后,先后在伯尔尼和法兰克福当了七年的家庭教师。

1800年到耶拿,与谢林共同创办《哲学评论》杂志。

次年成为耶拿大学编外讲师,四年之后成为副教授。

1807年出版他的第一部著作《精神现象学》。

1808至1816年,他在纽伦堡当了八年的中学校长。

在此期间完成了《逻辑学》。

1816年,他被聘为海德堡大学教授。

1817年,出版《哲学全书》,完成了他的哲学体系。

1818年开始担任柏林大学教授,1821年出版《法哲学原理》。

1829年,黑格尔被任命为柏林大学校长和政府代表,1831年死于霍乱。

他在柏林大学的讲稿死后被整理为《历史哲学讲演录》、《美学讲演录》和《宗教哲学讲演录》。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哲学的核心和中心,是一部有着最深刻影响的著作。

黑格尔始终将思想与历史视为同一个过程,他自己的哲学就是历史的产物,必须历史地理解。

离开历史的语境,黑格尔哲学及其意义就无法得到真正的理解。

《历史哲学》是黑格尔1822年在柏林大学时做的世界历史哲学讲演录,集中地反映了他的历史观。

恩格斯不止一次地指出,黑格尔是一位有“巨大历史感”的思想家,赞扬“他是第一个想证明历史中有一种发展、有一种内在联系的人。

尽管他的历史哲学中的许多东西,现在我们看来,十分古怪,如果把他的前辈,甚至把那些在他以后敢于对历史作总的思考的人同他相比,他的基本观点的宏伟,就是在今天也还值得钦佩。

”德国哲学家勒维特说过,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基本上是用历史术语思考出来的,在他之前没有别的哲学这么做。

在黑格尔之前,还没有一个哲学家像黑格尔那样,试图全面把握历史的性质。

正是黑格尔,第一个提出了“世界历史”的概念。

但黑格尔并不是要写历史,而是要写历史的哲学。

尽管他甚至被人指责为“历史实证主义”,但他决不是要实证地描述具体的历史进程,而是要提供一个全面理解人类历史的构架。

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

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

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和宗教学家, 他的世界历史思想认为世界历史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历史的本质是实现上帝旨意的进程。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是由上帝计划和指引的,历史进程是实现上帝旨意的进程。

历史是由上帝创造的,并由上帝指引。

历史的目的是实现上帝的旨意,即世界的完美化。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强调了历史的本质是实现上帝旨意的进程, 也提出了世界历史是有意义的,有目的性的。

黑格尔认为人类在历史进程中是实现上帝旨意的工具,人类的行为和事件是上帝计划的一部分。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对基督教历史观有着重要影响。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历史的进程是由实现上帝旨意的进程,而世界的最终归宿是上帝的国度"。

他认为历史是有目的性的,有意义的,有终点的,最终将会实现上帝的旨意。

黑格尔的世界历史思想是一种宗教历史观,强调历史是上帝计划和指引的,历史进程是实现上帝旨意的进程。

他的世界历史思想对于基督教历史观有着重要影响。

世界历史最基本的特征马原

世界历史最基本的特征马原

世界历史最基本的特征马原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最早体现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分别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较为系统地加以展开。

他以唯物史观为根源,在批判黑格尔的世界历史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他自己的世界历史理论,用于分析和看待资本主义社会的现象和问题。

其实质是:作为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产物的世界历史,虽然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它并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形态,而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基本前提。

马史思的世界历史观揭示了经济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趋势。

通过分析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历史特点,指出了马克思关于世界历史趋势分析的理论创新和贡献。

黑格尔主义哲学原理

黑格尔主义哲学原理

黑格尔主义哲学原理文学绕不开哲学,哲学也绕不开康德黑格尔。

黑格尔,1770年生于斯图加特,生活于德国精神生活最辉煌的时期。

黑格尔的历史意义在于,他以出色的、体系化的彻底性完成了此前不久还被康德宣称不可能被完成的事情。

康德认为形而上学是不可能的,人类心灵是不可能达到对实在全体的理论的认识的。

而黑格尔则提出这样一个普遍命题:“凡是合理的都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都是合理的”由此可以得出结论,一切东西都是可知的,这是一种复杂详尽的形而上学。

一、绝对精神德国唯心主义主张知识最终的源泉和内容是心灵,而不是物理对象或者说什么神秘的物自体。

也就是上面黑格尔所提到的“凡是合理的都是实在的,凡是实在的都是合理的”但是,哪一种“心灵”实际上产生了我们的知识?我们确实体验到了一个外在于我们的事物世界,这个事物世界在我们看来是独立于我们而存在的,不是我们所创造的。

如果我们所有知识的对象都是心灵的话,但并不是我们的心灵的产物,我们就必定认为它们是一个不同于有限的个别心灵的理智的产物。

黑格尔就下结论说,知识的所有对象、因而所有对象、事实上整个宇宙,都是一个绝对的主体、一个绝对精神的产物。

在康德看来,心灵的诸范畴仅仅使知识成为可能。

但在黑格尔看来,诸范畴还有某种独立于任何个别心灵的存在。

对于康德而言,诸范畴代表了一个个体的心灵活动过程,其认为范畴是人心灵中的概念——是心灵带给经验的东西,心灵通过它们才能够理解经验世界。

与康德不同,黑格尔不仅仅将范畴考虑为心灵过程,而且考虑为不依赖于进行思考的个人而存在的客观实在,也就是黑格尔认为,范畴的存在基于绝对精神。

范畴与苹果、椅子之类的事物如果承认同时存在,那么将意味着观念和事物有着互相分离的存在——这就如同柏拉图从事物当中分离出理念一样。

但黑格尔并不像柏拉图一样,将任何独立的存在归于范畴。

独立的存在是不依赖于人的思想或心灵而有其实存的。

黑格尔想要表达的是实在的世界不仅仅是人们心灵的主观概念,同时他要表达的是实在就是理性(思想)。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

论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概念与方法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世界历史理论是马克思在承继黑格尔世界历史思想和分析社会演化规律基础上而获得的思想体系,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蕴含内在的理论规定性,包括世界历史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前提、根本动力、基本途径和显著特征以及世界历史与资本主义、世界历史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关系等等,由此构成一个逻辑严密、体系完整的理论体系。

当前,面对着全球化浪潮的迅猛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前进,全面认识和准确厘清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对于推进全球化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意义。

一、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创立正如美国学者安德鲁·萨托里所言:与‘世界历史’概念联系更为紧密的也许只有黑格尔和马克思,而不是其他任何人。

”马克思在批判继承和辩证吸收黑格尔世界历史观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世界历史理论。

黑格尔是在《历史哲学》中集中阐述他的世界历史观的。

在书中,黑格尔将世界历史理解为理性与精神的展开和实现。

他指出,世界历史是由理性和精神所统治的,理性和精神的展开和实现就是世界历史的形成“哲学用以观察历史的惟一的‘思想’便是理性这个简单的概念;‘理性’是世界的主宰,世界历史因此是一种合理的过程。

理性就如一粒包涵树木、果实一切色泽和材质的种子一样,内部蕴藏着历史及其发展的一切,包括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是理性借以展现和实现自身的场所和方式,理性是世界历史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

不仅如此,黑格尔在书中还揭示了世界历史的整体性。

他认为,世界历史不是各个民族、各个国家的简单组合,而是由各个民族、各个国家在纵横联系的广泛关系基础上形成的有机整体“这种过渡和联系使我们达到全体的联系—达到世界历史成为世界历史概念。

各个民族、各个国家之间的有机联系构成世界历史的整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是世界历史的“器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格尔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质:贫困的历史决定论
摘要
黑格尔勇于把基督教“信仰”的眼睛转换成理性的眼睛,把奥古斯丁建立的历史神学转化为历史哲学,贯彻其始终的是把基督教的上帝意识转变为绝对精神,以绝对精神为主线所建构的世界历史理论,展现了其思想本身所具有的辩证和革命的精髓。

排除黑格尔对哲学的巨大贡献的合理因素之外,其世界历史理论的实质在于抽象思辨的框架和世界历史的终结,否认了历史发展中偶然性作用,片面夸大了英雄人物的作用,陷入贫困的历史决定论。

1、世界历史进程中抽象的人
黑格尔世界历史作为世界精神实现自由的过程,在翻开他的历史画卷展现了变化和行动,以及交往中推移的各民族、国家和个人。

主体普遍东西的实现是个体性的运动,世界精神作为普遍的东西,需要人的热情和人的活动,而实现自身自然地达到自觉的自由意识。

只有通过特殊的民族和个人才能实现,即拥有自由意识的日耳曼民族和日耳曼人才能实现,展现了世界历史进程中“现实的人”的缺失与空场。

黑格尔承认社会历史是人们共同活动的产物,他把所有社会成员分成两种:一种是“再生产的个人”,即人民群众。

黑格尔所关注重视个人的存在,个人的需要、本能和热情,并认为热情是决定行动的原动力,“我们简直可以断言声称,假如没有热情,世界上一切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11]。

对于热情的界定可以说成是从私人或自身目的和利益出发的人类活动,同样没有热情的话,世界历史也不会形成。

世界历史不仅是精神观念的产物,还是人的活动的结果,共同构成了其世界历史的经纬线。

所以黑格尔不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创造作用。

如果没有农夫和兵士的存在,一个僧侣的国家断然不能够存在,正是他们的这种活动维持并再生产社会生活所必需的条件。

但是,毕竟黑格尔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表,积极反对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认为人民群众是愚昧无知和进行不自觉的活动,以追求自身利益、荣誉为目的的、没有定性的群众。

人民群众就是不知道自己应该需要什么的那一部分人,但现实的人和人的活动只是世界精神的手段和工具罢了!在他们追求和满足的自身目的过程中,同时又是扮演着为实现精神自由发展这一更崇高目的的工具和手段。

一种是世界历史性的个人,伟大的历史人物——英雄人物。

英雄人物之所以伟大,始终是高于人民群众并能真正地体现理性和历史意志和实践历史目的的人,来充当“世界精神的代理人”。

每个人都是时代的产儿,伟大的历史人物也不例外,反而他们更能够适应历史的发展潮流和趋势,因为他们不仅是政治人物还是有思想的人,能够感知什么是他们最需要的和正合事宜的东西,“正因为他们主持了和完成了某种伟大的东西。

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幻想、一种单纯发的意向,而是对症下药适应了时代需要的东西”[12]而成为世界历史的主人。

他们的行动和言语是他们所处的时代最优秀和卓越的行动和言语代表,他们能够自觉地意识到世界历史的需要。

但是,黑格尔的英雄人物并不同于主观唯心主义者眼中“意见支配世界”的伟大人物,他认为伟大人物创造历史的活动,必须符合理性的意志,以理性、绝对精神为基础展开创造活动,所以广大的群众之所以能够追随伟大人物是由于感受到其内在的“精神”不可抗拒的力量,这恰恰表征了伟大历史人物不过是精神的代理人。

作为辩证法大师的黑格尔对于英雄人物的论述也展现了其辩证的思维判断。

黑格尔预见了伟大人物的历史必然性的结局,他们不能超越时代精神的界限,必须以自己的民族为依托和舞台,失去了自己的民族那就会被替代和消亡。

有着丰功伟绩的英雄人物却是不幸福和快乐的,他们的人生充满了艰辛和困苦,在其实现自己目的的过程中会破坏和蹂躏许多无辜和好的事物,而成为一种必须推翻的否定性的存在。

黑格尔把自己所关注的人定义为特殊的存在,强调人及其活动对于历史的重要性,但并不真正把人当作历史主体,而是一种规定他们意志的隐匿冲动推进历史发展。

因为世界历史下的个人是无意识地追求东西,并不是有意识的,以本能的理解来完成他们当作目的的东西。

各个民族和个人在追求东西过程中的行动是历史性的,乍看是激情和利
益驱动而展现的样子,实际上是理性在行动者、人的激情、利益中和背后活动的,人在满足自私欲望的活动中成就了理性的事业,人却最终沦为世界历史在形成中精神实现的自由工具和手段,主、客体颠倒后的精神成为主体,人成为抽象的存在,暴露了他的庞大的唯心主义体系中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

2、精神的预定自由与个体自由的缺失
黑格尔视角下的人作为—种抽象的存在,那么其所谓的自由也是虚幻地存在世界历史理论框架之中。

作为世界历史的主体——精神的本质就是自由。

而绝对精神作为本身的中心点,依靠自身而存在,向自身复归,那么自由也便是绝对精神预设好自身追求的目的和绝对精神的唯一真理,所以,世界历史发展便是绝对精神趋向于自由这一原则,从自由的特殊形式提升到纯粹的普遍性,提升到精神性本质的自我感觉和自我意识,是黑格尔世界历史到达目的地。

精神在走向世界历史的过程和阶段上都在表现并实现着人的自由,那么世界历史无非就是自由的精神意识的进展。

黑格尔根据世界历史各个民族的自由实现程度不同而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四个时期,幼年时期,青年时期,壮年时期与老年时期。

作为“历史的幼年时期”的东方国家只知道一个人——专制的统治君主,每一个人都要隶属于君主,在无限制的意义上是自由的,除他之外的人都是无足轻重的存在;历史的“青年时代”和“壮年时代”的希腊和罗马世界下只知道有些人生来就与奴隶不同的公民是自由的存在,逐渐统一普遍的东西并净化到有益于全体的神圣人格,但是如凯撒、拿破仑等个人在其位置巩固自身的统治时,他们不可能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他们的行动表面上是自由的,是一种以动物般的盲目追求特殊目标的激情的双重含义的自由;历史的“老年时代”的日耳曼世界知道全体是自由的,人的精神在基督教的影响下使这一地方和区域自觉地把自己变成绝对精神借以实现的工具,能够从实体的自由中产生出主体的自由又重新回归到他的自身而获得统一。

只有到了世界历史的老年时期,自由才有方法实现它的概念、真理,人类精神自由的实现即便是“世界历史的目标”。

黑格尔把世界历史发展的本质和人类追求的最终目标视为自由,表征了黑格尔以“精神”主体来定义自由,以“世界历史”作为自由的最终完成。

黑格尔认为世界历史无非是自由意识的进展,这一种进展的必然性使我们认识到精神的自由却致使现实个体自由的缺失。

因为黑格尔把世界历史发展的主体已经转换成绝对精神,无论是世界历史下的个人还是伟大人物,是一种规定他们意志的隐匿冲动促使他们无意识的来追求东西,表面上是他们自身激情和利益驱动,实际上是理性的狡计在人的激情、利益的背后活动,人却最终沦为精神实现世界历史过程中的追求自由工具和手段,整个世界历史也因此成为自由意识展示并实现自身的过程,主体、客体颠倒之后人成为抽象存在的主体,也就没有自由可言。

黑格尔本身对自由概念的论述充满了唯心论的浓厚色彩。

意识是自由的,只有自由的东西才是意志,意志如没有自由就只是一句空话;同时自由只有作为意志和主体才时有其现实性,自由只能作为精神或意识的唯一的本质和真理,它已经超越了埋没在自然之中的生活,突破了感官性和自然性,并获得自由意识,进而扬弃了与自然的对立,提高到了纯粹的普遍性,实现自我意识和自我感觉——自由就是精神依靠自身存在而已,并非人现实存在的人的真正的自由。

但黑格尔预设的自由也终将阻止不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的现实,资本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殖民扩张,导致阶级矛盾的日益明朗化,无产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努力打破资产阶级奴役束缚,追求自身的解放和真实自由,这对于创立和建构新的世界历史理论作为无产阶级革命指导思想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本篇文章来源于 原文链接:/biyelunwen/boshilunwen/zhexuelei/2012/0911/517.htm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