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预报第二章-1
第2章习题_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

第二章水文循环与径流形成学习本章的意义和内容:本章主要学习工程水文学的基本概念,如流域、河流、降雨、蒸发、下渗、径流;再是最基本的水文学原理,如水文循环、区域与流域水量平衡、流域径流的形成过程;三是掌握水文要素的定量计算方法,如流域面积、河流长度、河流坡降、降雨过程及流域平均雨量、蒸发量、径流量、径流深等,为后面学习水文分析计算及水文预报打下坚实基础。
学好本章内容,对今后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章习题的内容:自然界水文循环及水资源;河流与流域及其对水文变化的影响;降水成因、分类与计算;蒸发分类与计算;下渗过程与计算;径流及其形成的基本概念与定量描述方法;流域水量平衡原理与计算。
一、概念题(一)填空题1. 地球上的水以____态,____态,____态三种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的____ 、_____ 和_____ 中。
2. 空气中的水汽凝结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即要有吸附水分的_______, 以及使空气湿度_____________状态。
3. 使暖湿空气达到饱和主要靠空气______________运动引起的冷却。
4. 按水文循环的规模和过程不同,水文循环可分为_______循环和________循环。
5. 自然界中,海陆之间的水文循环称___ 。
6. 自然界中,海洋或陆面局部的的水循环称_____________。
7.水循环的外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内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水循环的重要环节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河流的水资源之所以源源不断,是由于自然界存在着永不停止的。
10. 水文循环过程中,对于某一区域、某一时段的水量平衡方程可表述为某一区域在某一进入的水量减去流出的水量,等于该时段该区域蓄水量的变化11. 一条河流,沿水流方向,自上而下可分为、、、、五段。
水文预报1-河段洪水预报

进行。
7.预见期 Ⅰ.天然预见期 ⑴河段预报天然预见期 预报对象(相应流量、水位)自上断面运动至 下断面的时间。 ⑵降雨径流预报天然预见期 次雨终止算起至流域出口断面预报对象(流量 )出现的时间。 Ⅱ.作业预报预见期 指发布预报时刻至预报对象出现时刻的时距。 所谓作业预报是指实际工作中发布预报的工作过 程。
天然预见期
5.因子预报 指利用影响水情的影响因子值与水情值建立的 定量关系用于预报的技术方法。 这种方法不研究水情与影响因子之间的物理过程 ,只利用数学方法建立起二者的定量关系用于预报。 使用最多的是回归模型,此外投影寻踪、人工神经 网络等模型也有一定应用。 6.统计预报 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对径流序列建模,然后依据 模型作出有一定概率意义的预报。例如各种时间序 列模型。
第二章河段洪水预报
第一节相应水位(流量)法 建立河段上下游断面洪水波同位相点的水位(流 量)经验关系,依据此关系作出洪水预报的方法。 一、相应水位(流量)的基本原理 1.在河段中,影响洪水波运动的因素 ⑴内因: 由于洪水波附加比降的作用,在河段中运动的洪 水波会发生坦化(展开)变形和扭曲变形。 ⑵外因: 区间有较大水量加入(区间有较大支流加入或 区间面积上发生较大降雨);河段中断面变化激烈
集中入流与分散入流示意图
峰。 当区间入流可以忽略时,(2-2)式简化为
Q下、t +τ= Q上、t - ΔQ (2-1) 这种情况通常在河段不长,洪水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附加比降起主导 作用的山溪河流。 ⑵上、下游相应流量传播时间关系式 设洪水波波速为C,则 τ= L / C (2-3) 波速与断面平均流速的关系可表示为 C=ηV (2-4) 则可得 τ = L / (ηV) (2-5) 上式可用于估计河段洪水波的传播时间,η可
水文预报(第二章 流域产流-蓄满产流)

0.2
5.8
5.0 5.2 5.4 6.9
10.29.6 9.0 源自.4 7.80.80.6 0.6 0.6 0.7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一层模式适用于土壤含水量较大的情况。
一层模式未考虑土壤水分垂向分布,对久旱之 后的小雨,因土壤水分少,计算的总蒸发量明显 偏小。
1970.8.13
1970.8.14 1970.8.15 1970.8.16 1970.8.17
0.2
5.8
5.0 5.2 5.4 6.9
8.3
7.5 6.9 6.3 5.7
0.2
0 0 0 0
0.8
0.6 0.6 0.6 0.7
1.0
0.6 0.6 0.6 0.7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下垫面 underlaying surface
地形、地质、土壤、植被等。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二、流量过程线分析 不同流域的降水,经产汇流形成的流量过程线具 有不同的特征。 流量过程线形状不对称系数
Q m3 / s
3
Q m3 / s
150
2
1 0
100
2、产流机制的分析
根据流域产流所表现出来的特点(结果)以及 影响产流过程的因素(原因),分析一个具体流 域所属的产流模式。 河北工程大学水电学院
Hydrological Forecasting
3、产流机制分析的主要内容 影响产流过程的主要因素:气候、下垫面等。
气候 climate
降水、蒸发、气温、湿度、风速风向等。
水文预报2

上下游相应水位关系式表示为:
Zm下,t f (Zm上,t , Z下,t )
τ
t
2.示例(见图2-5) 从图2-3右图中可看出,该上下游相应水位关 系点呈散布状,反映了同一上游洪峰水位,由于洪 水波附加比降不同,以及”底水”不同,坦化变形 量 也不同。从经验点旁边标注的下游同时水位数字可 看出,对同样的上游洪峰水位,下游同时水位越 大,下游相应洪峰越大。这是因为下游水位高,附 加比降小,坦化变形的展开量小。“底水”高,洪 水 波运动快,到达下断面的时间短,坦化变形的展开 量小,这就导致下游相应洪峰大。反之,坦化变形 的展开量大,下游相应洪峰就小。下游同时水位还 可以反映区间水量加入的多少。
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方案二:以下游同时水位作参数的方案 1.河段条件:在河段断面冲淤变换不大,无回水 顶托,河底比降较小,区间来水量较小的无支流河段 (意味着河段不太长);影响洪水波运动的主要因素 是内因。在这些河段上,洪水波附加比降作用较大, 加之洪水起涨前河槽蓄量不同,常造成相同的上游水 位(流量)向下游传播时,洪水波展开量不同。此种 情况通常是引入与上游同时刻的下游水位(称为“下 游 同时水位”)作参数来反映该时刻的水面比降和“底 水” 大小。
2.示例:
Q
芦茨埠
衢县
淳安 金华
t 2
t
T
t 3
t 1
思考题:作业预报预见期是多少?
金华相应水位
淳安相应水位
39 38
37
芦茨埠
49.5 50.3 49.8 50.0 48.3
50
58.5
51
52
旋转坐标
芦茨埠
50.1
衢县
图形平移
3.图2-7方案的制作说明:
工程水文及水利计算-第2章

第二讲:气象与水文
内容
2-1 气象基本要素 2-2 水循环与水量平衡
2-3 河流与流域
2-4 降水及其观测 2-5 蒸散发及其观测 2-6 土壤水、下渗与地下水 2-7 径流形成过程
2-8 流域水量平衡
重点: (1)水文循环、水量平衡方程;
(2)降雨的成因及分类;
(3)径流的形成过程
§2-1 气象基本要素
2-3 河流与流域
1、河流
河流的基本特征
2-3 河流与流域
1、河流
河流的基本特征 河道纵比降: 任意河段两端(水面或河底) 的高差△h称为落差,单位 河长的落差称为河道纵比 降,简称比降,用小数或 千分数表示。
J hl h0 Dh l l
(h0 h1 )l1 (h1 h2 )l 2 ...... (hn 1 hn )l n 2h0 L J L2
2.气压场和气压系统
①等压线和等压面:某一水平面上气压相等各点 的连线,称为等压线;空间气压相等各点组成的 面,称为等压面,它是一个起伏不平的曲面。
②气压场:气压的空间分布称为气压场 ③气压系统的基本类型:包括低气压、高气压、 低压槽、高压脊、鞍(鞍型气压区)等等,统称 为气压系统。 ◆低气压:简称低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 低,等压面向下凹陷如盆地,空气向中心辐合, 气流上升; ◆高气压:简称高压,其等压线闭合,中心气压 高,等压面向上凸出如山丘,空气向四周辐散, 气流下沉;
g d ——干空气绝热变化温度直减率,1℃/100m g m ——饱和空气绝热变化温度直减率。 g m <g d
二、气压: 1.大气的压强 = Z高度以上空气的重力总和
dp gdZ
水文预报课实验二 退水曲线制作与次洪分割实验

实验二退水曲线制与次洪分割实验一、实验目的及要求1.掌握在计算机上进行流域退水规律的分析和退水方案制作的方法及步骤。
2.熟悉用退水曲线对一次洪水过程进行分割的方法,正确推求一次降雨~径流的洪水径流量。
3.根据江西上犹江麟潭站以上流域的14次退水过程资料制作各种形式的退水曲线,包括:⑴用普通坐标绘制的“组合退水曲线”。
⑵用半对数坐标绘制的“半对数退水曲线”。
⑶Q(t)~Q(t+1) 形式的退水曲线。
4.分析出流域的地下水退水曲线和平均退水曲线。
5.用软件绘制地下水退水曲线和平均退水曲线对应的R~Q蓄泄关系线。
6.用制作的地下水退水曲线对应的R~Q蓄泄关系线,对麟潭站的两次洪水过程进行分割,求出次洪径流量。
7.用制作的平均退水曲线对应的R~Q蓄泄关系线,对麟潭站的两次洪水过程进行分割,求出次洪径流量。
二、实验设备1.计算机一台。
2.江西上犹江麟潭站以上流域的退水过程资料和两次洪水过程资料,见表1和表2。
3.退水曲线制作和洪水分割实验软件一套。
三、实验原理流域的地下水退水过程可以看作是一个线性水库的出流过程,其退水出流规律由线性水库方程和水库水量平衡方程描述。
联解两方程:⑴ kQ w = (线性水库方程)⑵ dt dwQ =- (水库水量平衡方程)在[0t , ∞ ]时间区间,方程解为:⑶ Kt e t Q t Q -=)()(0 (线性水库退水方程) 在[t+△t, t ]时间区间,解的形式为:⑷ Kt e t Q t t Q △△-=+)()(令△t=1,上式变为:⑸ C t Q e t Q t Q K )()()1(1==+-式中C 称为线性水库退水系数。
实测洪水退水段下部是流域地下水退水,其退水的规律即是⑶式表示的指数函数。
上部主要为直接径流退水过程,其规律一般不能看作线性水库出流,且其退水过程随洪峰大小而不同。
用实测洪水退水资料可制作Q(t)~Q(t+1) 形式的退水曲线。
各次洪水Q(t)~Q(t+1)退水关系线下部基本重合成直线,直线斜率)()1(t Q t Q △△+即为地下水退水系数C ;各次洪水Q(t)~Q(t+1)退水关系线上部是直接径流退水过程,其退水线呈分岔状,可以在退水曲线图上作出平均Q(t)~Q(t+1)退水线。
水文预报 期末总复习免费全文阅读

y(t+1)=XT(t+1)9(t)
式中 ,y(t+1)=Q(t+1); XT(t+1)= (Q(t ) , Q ( t - 1),Q(t -2));
4. 将卡尔曼滤波应用到水文系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采用滤波方法进行实时校正 , 必须首先将水文预报模型
5.流域汇流的非线性问题的处理方法
第五章实时洪水预报
1.水文实时预报——利用在作业预报过程中 , 不断得到的预 报误差信息 ,及时地校正 、改善预报估计值或水文预报模型 中的参数 ,使以后阶段的预报误差尽可能减小。
实时预报的核心是由“新息 ” 作为事件驱动之由 ,新息 是最新时刻的预报值与实测值之差。
模型识别: 确定一个较为理想的系统结构或模型结构 , 即确 定最佳的模型方程式的类型和形式。
参数估计: 模型形式确定后 ,利用长期观测的输入与输出资 料 ,选择适合的数学方法 , 实现系统模型参数的最优化率定,
2. 实时洪水预报的误差来源及其误差修正方法
实时洪水预报的误差来源①模型结构误差; ②模型 参数估计误差; ③模型输入资料误差 。误差修正方法有: ①对模型参数实时校正 , 如最小二乘估计;②对模型预 报误差进行预测 , 如自回归修正法;③对状态变量进行 估计 , 如卡尔曼滤波法。
第四章 流域汇流预报
1. 由时段雨洪资料分析时段单位线的基本步骤:
①选择记录完整的可靠的场次雨洪资料 ,作为分析对象; ②确定单位线时段长; ③从实测流量过程线上分割地下水 , 求出地面流量过程QS(t ); ④根据产流方案从实测降雨过程推求净雨过程RS(t ); ⑤根据单位线定义和假定 , 由QS(t )和RS(t )推求时段单位线 q(t ); ⑥对求得的单位线进行检验和分析 ,得到最终的单位线。
水文学原理(1-3章)

荡茜口 鹿鸣 泾口
-2 00 -2 0 -2 -2 00 -2 0 -2 -2 00 -2 0 -2 -1 00 -1 0 -1 -1 00 -1 0 -1 -1 00 -1 0 -1 00 0 00 0 00 0
沙
浪港
-3 00 -3 0 -3 -3 00 -3 0 -3 -3 00 -3 0 -3
新 00 0 00 0
00 0
新开港闸
-1 00 -1 0 -1 -1 00 -1 0 -1 -1 00 -1 0 -1
开
-1 00 -1 0 -1 -1 00 -1 0 -1 -1 00 -1 0 -1
青 龙 港
-1 00 -1 0 -1 -1 00 -1 0 -1 -1 00 -1 0 -1
沙
蒸腾ET
P E
海洋
地下径流Rg
水的不断蒸发、输送、凝结、降落、产流、汇流的往复循环过程
第四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续)
大循环和小循环
大循环:海洋→大气→大陆→海洋(纵向+横向) 小循环:海洋→大气→海洋(海洋小循环) 大陆→大气→大陆(内陆小循环)
水文循环的规律
1)
海洋的蒸发量多于降水量;
2)
3)
大陆的降水量多于蒸发量;
横
-2 00 -2 0 -2 -2 00 -2 0 -2 -2 00 -2 0 -2
港-100 -1 00 -1 0 -1 00 -1 -1 -1 0 -1 0 -1
-1 00 -1 0 -1 -1 00 -1 0 -1 -1 00 -1 0 -1
-2 00 -2 0 -2 -2 00 -2 0 -2 -2 -3 00 -2 00 -3 0 -2 0 -3 -3 00 -3 0 -3 -3 00 -3 0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运动波
在动力方程中,对于山区性的河道,河底 比降较大,惯性项与附加比降项都可忽略。 则运动波方程为:
Q Q u 0 t L
其特点是;水位 — 流量、流量 — 过水断面 面积、波速 — 流量关系均为单一线;波速 不变的条件下,流量在传播过程中只位移 而不衰减。
3) 动力波
• 动力方程中各项均不忽略所描述 的洪水波为动力波。对于受潮汐、 闸、坝等严重影响的河段要用动 力波进行演算。在随后的课程中 再细述 。
'
联解水量平衡与槽蓄方程的差分方程,可得流量 演算方程式为:
O2 C0 I 2 C1 I1 C2O1
(1.9)
其中,系数计算公式为:
0.5t Kx C0 0.5t K Kx
0.5t K Kx 0.5t Kx C C1 2 0.5t K Kx 0.5t K Kx
经过分析,可以推导X与特征河长的关系:
l x x1 2L
如水面为直线,即
x1 1 2
则,上式可写成:
1 l x 2 2L
特征河长:
Q0 Z l ( )0 S0 Q
Q 0 Z ( )0 S0 Q
1 l x 2 2L
由上面的两个公式可以看出: • 由于
都可根 据水文站实测资料求得,如河段 的l Q ' 和 K Q ' 关系是线性的 ,可以建立 x Q ' 及 K Q ' 的线 性方程,如:
a bQ
'
x c dQ
'
3.5、马司京干法的参数确定
有两个方法: • 其一是试错法; • 其二是水力学方法。
1 l(Q ) x 2 2L
Q0 S0 Z Q 0
(1.5)
式中
Q0
、
Z Q
0
表示恒定流状态下的数值。
对于一个特征河长的河段假定蓄量与出流间存在线 性关系,则槽蓄方程为:
W K lQ
(1.6)
式中 K l 是特征河长的传播时间。把水量平衡方程与特征 河长的槽蓄方程联解(有积分解和差分解)可以进行河 道洪水演算,对于长河段要进行分段演算。
马司京干法的基本假定, Q ' 示储流量于曹蓄量 W呈单一线性关系,这只有在 Q' Q0 ,即示储流量 等于该槽蓄量的恒定流流量,这是 Q ' 的物理意义。 K的值是槽蓄曲线的坡度,即:
' K dW / dQ dW / dQ0 由此可见, K 值等于在相应蓄量下恒定流状态下
的传播时间 , 这是 K 的物理概念。显然 K 随恒定流流 量而变化,取K为常数是有误差的。
第二章 河道 洪水预报
主 要 内容
• • • • • • 洪水波的分类; 河道流量演算; 水力学的河道洪水演算方法; 河道相应水位(流量)预报; 回水、感潮河段预报; 多沙、变动河床的洪水演算、具有 行、蓄洪区的河道洪水演算;
第一节、河道流量演算
• 1、基本原理 • 2、特征河长法 • 3、马司京干法 • 4、有支流河段的流量演算
3、 马司京干法
• 马司京干法是由G.T.麦卡锡于1938年提出的, 因首先应用于美国的马司京干河而得名。在河 段流量演算法中,我国广泛的应用于此法。从 五十年代起对此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并逐步的 加以改进。1962年华东水利学院提出马司京干 法有限差解的河网单位线,随后长江流域规划 办公室水文出导出马司干法河道分段连续流量 演算的通用公式及完整的汇流系数表。
1.2 水量平衡方程和槽蓄方程
• 对(1.1)进行简化,可以得到水量平 衡方程:
dW IQ dt
(1.3)
• 在一个河段内把扩散波的动力方 程简化为河段的槽蓄方程:
W f ( I, Q )
(1.4)
2、特征河长法
• 特征河长l是这样的一个河段:下断面的 流量Q与该河段的蓄量W是单一的关系。 特征河长的计算公式是
>=0,故 x<0.5,当
>L, x<0。
• 在上游河道, S0 较大, 较小,河道的调 蓄能力小,x较大; • 在总下游河道, S0 较小, 较大,河道的 调蓄能力大,x较小。 • 所以对于一个河道,上游的x一般大,下游小, 有时甚至为负值。
K是槽蓄曲线的坡度,等于恒定流状态下 的河段传播时间,即
水深)之和
附加比降
h S L
在峰前为正,在峰后为负
1 v v g t g
v L
为惯性项
根据对动力方程的不同简化,河 道里的洪水波可分为
1)、扩散波
在动力方程中,对于一般的天然 河道水流,惯性项较其它项要小 两个数量级,通常忽略。常用的 流量演算水文学方法都忽略惯性 项,且常将动力方程简化为槽蓄 方程,属于扩散波。
3.2、K、X参数的物理意义
槽蓄方程: 从方程来看,就是调整X,使得河段蓄量W 与示储流量 Q' 成单一的曲线,K 就是这 个曲线的斜率:
K dW / dQ'
W K xI (1 x)O KQ '
有几个问题 • 按照假定X、K是常数,但实际上X不是 常数;W- Q' 不是直线,而是曲线,所以 K也是变化的。 这与开始的假设不一致,需要从K、X的 物理意义开始解释。
由此可见,马司京干法通过流量比重因素X来调节流量, 使其与漕蓄量呈单一关系,并以线性假定来建立漕蓄方程。 若X=0,式(1-17)就变为特征河长的漕蓄关系式。
3.1.2 马司京干法流量演算
dW 把水量平衡方程 I Q dt ,假定流量在时段
内呈直线变化,水量平衡方程可以写成有限差 的形式为:
K N t
1 x e N(0.5 x) 2
K Ke N
3.4、马司京干非线性演算法
• 可以看出,K与x均是 Q ' 的函数 , 非线性的马司京干法有变动参数和 非线性槽蓄曲线两种处理方法。 • 在变动参数法中:
1 x 2 2L l(Q' )
K L C(Q' )
' ' l ( Q ) C ( Q ) 对于具体河段, 与
3.1、基本原理和概念
3.1.1、槽蓄方程
对于一般的槽蓄是 W f ( I, Q ) ,马司京干法的槽蓄为
W K xI (1 x)O KQ '
(1.7)
Q' xI (1 x)Q
式中
(1.8)
Q
'
为示储流量
K---------蓄量流量关系曲线的坡度(h); x---------流量比重因素.
I1 I 2 O1 O2 t t W W2 W1 2 2
把槽蓄方程
W KxI (1 x)O KQ
'
,假定K,X为常数,可以写成有限差的形式为:
W1 K xI1 (1 x)O1 KQ
' 1
W2 KxI2 (1 x)O2 KQ 2
t n t (I1i I2i ) 2 (Q1Q2 ) 2 W2 W1 i 1 i 1
W f ( Ii , Q)
i 1 n
n
由于各干、支流的上游站至下游 站的距离和传播时间不同导致槽 蓄关系的复杂性。常用的演算方 法有先合后演法和先演后合法。
• 先合后演法是将干、支流所有上断 面的流量迭加在一起,作为总入流, 按无支流河段方法进行演算。为了 使干支流的传播时间一致可以虚设 上断面。此法适用于干、支流干扰 较大或河段坡度比较平缓的地区。
• 先演后合法是将每个上游站 流量分别进行演算,然后相 加而得出出流过程。此法适 用于干、支流干扰作用较小 的河段
A t
Q L
0
Z L
Sf
h Q K S0 K S0 S L
Q Q0 S 1 S0
在附加比降S 的作用下,扩散波具有如下特点: (1)水位流量关系为多值函数关系。在同一水位条件 下,涨洪时 S 为正,流量大;落洪则相反。对于一次 洪水而言,水位流量关系为绳套曲线。 (2)洪水在传播过程中,既要位移,又要坦化。 (3) 波速为u Q / A 。 流量Q和过水断面面积A关 系有绳套,故对应某一传播流量的波速并非单值。
K dW / dQ0
K
L C(Q' )
式中C为波速度,可以采用断面平均 流量计算
3.3、马司京干分段连续流量演算法
马司京干法有两个假定:
• 流量在河段内线性变化; • 在 t 时间流量线性变化;
为了满足这两条, t K , 一般 t 根据河道、流域情况以及实时水文 资料确定,是固定的,如通常取1h,3h等。
'
K
L C(Q )
'
思考与练习题
一个河段的马斯京根法参数 K 、 X 分别为 k=3 小 时,x=0.35,t=2小时,河道为2段(n=2),河 道初始流量为零,假定输入为三角形,即
时段 0 1 2 入流流量 0 1 0
试列表计算出流流量过程线。
4、有支流河段的流量演算
A
B
C
有支流河段的流量演算方法与无 支流河段力量演算方法的原理一 样,仍是联解水量平衡方程式和 槽蓄方程式。设有 n 条支流,则 两方程式如下:
1、基本原理
1.1 洪水波的分类 圣维南(Saint-Venant)方程组:
A t Q L 0
(1.1) (1.2)
Z L
Sf
1 v v v g t g L
式(1.1)是连续方程,反映质量守恒, 式(1.2)是动力方程,反映动量守恒。
Z 为水面比降,可表示为河底比降 S 0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