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8单元教学反思
部编语文五年级(下)第5单元教案及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1.认识“墩、搂”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监”,会写“跤、搂”等15个字,会写“摔跤、欺负”等9个词语。
2.默读课文,结合课文句子感受小嘎子、祥子、严监生这三个鲜活的人物形象。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心理等描写人物的方法。
4.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
-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展示课前收集的图片,内容为文学、影视作品中的经典人物,让学生说出其名字和最显著的特征。
(在灿烂的文学宝库里,作家们用他们神奇的妙笔,为我们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比如,神通广大的孙悟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知错能改的廉颇,勇武过人的武松……)在作家的笔下,这些人物特点鲜明,让我们印象深刻,久久难忘。
2.出示课题“人物描写一组”。
3.导入新课。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走进一组新的课文,继续认识和亲近作家们所塑造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形象,感受这些人物的特点。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嘎(gǎ)、腮(sāi)、欺负(fu)、脚腕(wàn)。
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鞭、扳、腕、疤、喉、咙”,并在黑板上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课文,回答问题:《摔跤》《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两茎灯草》的主人公分别是谁?各选自哪部作品?作者又是谁?(1)《摔跤》的主人公是小嘎子和小胖墩儿,选自《小兵张嘎》,作者是徐光耀。
(2)《他像一棵挺脱的树》的主人公是人力车夫祥子,选自《骆驼祥子》,作者是老舍。
(3)《两茎灯草》的主人公是严监生,选自《儒林外史》,作者是吴敬梓。
四、小组探究。
朗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有趣的段落,分小组进行表演。
在表演前先分组朗读,熟悉课文。
选部分学生作为演员,剩余的学生作为导演。
导演说戏,演员演戏,老师评戏。
分别指出生动之处、不足之处,让学生自主讨论,自主学习。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第八单元教学反思
本单元围绕“幽默智慧”这一主题,安排了《杨氏之子》《手指》《童年的发现》3篇课文。
文章语言风趣幽默,是智慧的闪现,充满了艺术的魅力。
《杨氏之子》一文,写了九岁孩童与客人笑谈的经过,孩子那机智巧妙的对答,令人拍案叫绝;《手指》一课,作者用风趣的语言,展现了五个性格各异的手指形象,让我们联想到生活史类似的人;《童年的发现》生动描写了作者意年时发现胚脸发育的规建的过程。
教学中的成功之处:
1、在小古文教学中,我狠抓朗读,让学生读出韵味。
我先让学生端正朗读态度,我引用了名句“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重视读的重要性;接着让学生按照“读通课文——读好课文——理解课文”的程序自读自悟,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然后总结出正确的通读方法。
2、在教学《手指》时,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运用拟人的幽默写法,感受文章的生动具体活泼,描写的淋漓尽致。
不足之处及改进措施:
1、在教会学生体会杨氏之子语言的机智巧妙之后,学生从课文找出相关语句时,我没有加以拓展,设计让学生改改草坪的提示语,体现语言的艺术的环节,这样的话题离学生生活很近,孩子会充满兴趣。
2、在介绍《手指》这篇文章的表达时,只是告诉学生:课文介绍手指的每一个特点时,都是先提出观点,再举例子进行论述。
我应该
让学生仿照这样的结构,学习作者运用修辞来具体生动地描写一种物品的特点,以及从这些特点中得到什么启示。
3、在《童年的发现》课前预习时,我对学生提的要求有些笼统,上课的时候通过课上的补充又有些生硬,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这也是今后需要我改进的地方,针对不同的课文,在提问题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课时

1.本组教材围绕“作者笔下的人”这一主题安排了两篇课文《人物描写一组》《刷子李》以及习作例文、习作等项教学内容。
2.阅读本组课文让学生学习课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
3.教学建议:(1)教学时,引导学生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了解描写人物的方法。
(2)在习作教学中,指导学生尝试运用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尝试具体地表现人物的特点。
(3)引导学生关注和阅读单元首页,形成对单元的整体认识。
13 人物描写一组第1课时1.关注语文要素的落实。
从开始的单元篇章页到后面的教学过程,我始终坚持以语文要素为教学目的。
教师在开篇引导学生了解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课中通过读、找、交流等方式明白三个片段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描写方法。
2.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积极性。
在学习《摔跤》和《两茎灯草》时,自主读文,自主探究,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课中小组合作表演摔跤的过程,将文字内容转化成了具体情境,知识由虚转实,形式多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第2课时1.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方式来主动学习课文。
在教学中,多次利用课中导学单的活动,先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主观认知,再小组讨论进行查漏补缺,最后全班交流、教师总结得出最后结论。
整个过程中,学生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观能动性,锻炼了他们的自主探索能力和集体合作能力。
2.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由畅谈文中各个人物形象。
通过各种学习方法感受人物形象的同时,体会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充分尊重不同个体的想法。
3.利用表格和思维导图。
课文的片段较多,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采取表格和思维导图的方式,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让知识体系一目了然。
习作例文第1课时这两篇习作例文是为学生习作提供的范文,在教学时我给了学生足够的阅读时间,在学生自读感悟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阅读与交流,适当点拨和总结。
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感悟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为主要目标,在教学时不从具体的段落进行分析,而是利用框架,抓住重点,有选择地教学,把重点放在文章的写法和分析人物形象上。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学反思

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3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借助媒体,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及配套的动漫,化静止抽象的语言为动态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和听觉上感受人物形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以读代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在教学中,把读落到实处,引导学生有层次地进行阅读。
首先,初读课文,力求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再求读有所悟、读进文本、读进人物、读进作者,最后达成的状态是读得有感情、有韵味。
例如学习《摔跤》这个片段,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作者对小嘎子的动作描写,如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等,心理活动描写如“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感受小嘎子活蹦乱跳、争强好胜和富于心计的特点;通过作者对小胖墩儿的动作描写如“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感受小胖墩儿的沉稳老练、以实力取胜。
课堂上,学生的阅读活动是这样展开的:自由读文,读准字音;指名朗读,师生评议并正音;学生带着理解读,教师进行初步的朗读指导;学生听老师读,边听边想象画面,感受人物形象;提炼描写动作、神态的语句读,发现细节描写特点,品读悟法并走进人物心里。
三、细读文本,抓人物的动作、神态,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
例如学习《临死前的严监生》这个片段,我让学生仔细分析每一句话,并小组讨论交流。
同学们不仅对动作神态描写有了更深的体会,并且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形象有了全面而深刻的认识。
14 刷子李教学反思3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阅读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学生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过程中,放手学生自读课文,让学生在默读课文的基础上发现、欣赏、品味。
要想真正品出文章的味道,没有读的过程是不行的。
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的阅读水平。
在学生充分自读课文的基础上,围绕“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里?作者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有哪些描写最精彩的句子等问题交流讨论。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课教学设计 教学反思

部编版语文(统编人教)五年级下册教案教师!我专注地写了每一课,敬请各位同仁大胆斧正、自由编辑使用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课教学设计教学反思教学要点:1.了解任务及情境,回顾并说出人物描写的经验。
2.整体了解单元知识和单元学习进程,拟定习作观察计划。
教学重点:回顾并说出人物描写的经验教学难点:拟定习作观察计划课前准备:预习单:1.关于人物描写,我们已经学习了下面的知识。
请结合复印资料回顾这些知识。
册次题目习作要素三年级下册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四年级上册小小“动物园”写一个人,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四年级下册我的“自画像”从各方面写出人物特点五年级上册“漫画”老师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1)关于“抓住人物的特点来写”:(2)关于“把印象深刻的地方写出来”:(3)关于“从各方面写出人物特点”:(4)关于“结合具体事例写出人物的特点”:2.本期年级要开展“文字画像”的语文实践活动,我们要通过文字来记录学校中老师和同学的形象。
大家完成的“文字画像”最后会制作成一本名为《字里行间师生相校园生活你我他》的精美书册。
下面请你综合运用学到的人物描写的知识,写一位自己班上的老师或同学。
(请老师制作横格或作文格)学习流程:一、明确情境任务1.孩子们,你们在学校有老师的亲情陪伴,有同学的友好相助,他们各有各的特点,音乐老师幽默风趣,数学老师温柔可亲,吴线友同学憨态可掬,我们要用文字把身边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画下来,去参加我们年级开展的“文字画像”征文活动。
大家完成的“文字画像”最后会制作成题目为《字里行间师生相校园生活你我他》的精美书册,每个同学都会得到一本。
在这次活动中,每个班级还将评选出10名文字画像能手。
对于这次活动,大家有没有兴趣?(集体答议)大家还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指名交流)2.在之前的阅读中,我们认识了众多形形色色的人物。
请大家猜猜看,下面的人物到底是谁?(课件出示描写人物的概述文字5段,学生举手竞猜)片段一:病人一声不吭,他双手紧紧抓住身下的白床单,手背青筋暴起,汗如雨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 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1. 教学目标•能正确理解笑话的主旨和要点。
•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讲笑话,引起听众的共鸣。
•能够在适当的场合运用幽默语言,增强交际能力。
2. 教学重点•理解笑话的内容及语言特点。
•掌握讲笑话的基本技巧。
3. 教学难点•运用适当的语音语调讲笑话。
•增强学生的表达与交际能力。
4. 教学准备•课本《口语交际:我们都来讲笑话》•PPT课件•笑话资料5. 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一个生动的笑话或趣事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学习内容:教师向学生介绍笑话的种类、结构和特点,带领学生学习掌握常见的讲笑话技巧。
3.练习环节:学生分组练习讲笑话,互相欣赏评价,提高表达能力。
4.导出: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尝试用新的笑话练习口语表达,通过开展表演、评选等活动,增强学生参与欲。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整理一则自己喜欢的笑话,准备下节课分享。
•复习本节课内容,做好课堂笔记。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笑话这一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言表达和交际技巧。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度高,积极表现出自己的特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在表达方面的不足之处。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重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化表达,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表达和交流中得到成长。
总的来看,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际技巧,激发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的自信心,为学生未来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 初试身手》教案及教学反思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交流平台初试身手》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交流平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2.掌握交流平台的常见形式和特点。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初步运用交流平台进行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点的意识。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乐于分享的品质;2.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交流平台的概念;2.能够初步运用交流平台进行交流。
教学难点1.启发学生深入思考交流平台对于人们生活的意义;2.引导学生如何合理有效地利用交流平台。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5分钟)老师通过举例引出交流平台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交流平台的认识。
2. 学习交流平台的概念(10分钟)通过讲解和例子引导学生理解交流平台的含义,并列举常见的交流平台形式。
3. 交流小实践(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交流平台形式进行小组交流,并记录下自己的交流心得。
第二课时1. 复习交流平台的概念(5分钟)让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点,并总结交流平台的特点。
2. 分组探讨(15分钟)每组学生分享上节课的交流心得,让其他组进行评论和互动交流。
3. 教师点评与反馈(10分钟)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和反馈,鼓励学生提出更深入的问题和思考。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认识到交流平台对于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性,让学生通过实践感受到交流平台的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了较强的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注重引导学生思考交流平台的深层意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同时,要鼓励学生多多参与交流实践,提高他们的交流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希望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部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教学反思
本单元的语文园地安排了四个板块的内容。
交流平台的学习中结合单元语文要素语言的风趣幽默,引导学生回顾课上所学,对幽默风趣的语言特点进行了归纳和梳理,也是对课上所学的一个补充和完善。
语句段运用安排了两项内容。
第一题要求学生在体会句子特点的基础上进行仿写练习。
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更注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样的专项练习,再加上教师细致的引导,有利于学生感悟到比喻句描写的技巧,再尝试运用中提升语文素养。
第二个练习中借助《手指》一课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感悟先概括在具体描写的妙处,再加上相应的课上练习和具体的指导,让学生感悟到采用总分的方法,能巧妙的把意思表达清楚,做到言之有物。
书写提示介绍颜真卿及其楷书的特点,意在让学生通过欣赏碑帖,初步了解颜体书法艺术,感受艺术风格,进一步体会书法的魅力,增强对书法艺术的兴趣。
日积月累的五条名言是从为人方面进行积累,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导向,在为人处世方面提供依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5-8单元教学反思13 人物描写一组(教学反思)《人物描写一组》由三个片段组成,分别是选自徐光耀写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的《摔跤》;选自老舍先生写的《骆驼祥子》中的《他像一棵挺脱的树》;选自吴敬梓写的《儒林外史》中的《两茎灯草》。
这三个片段都是描写人物的,因此教学本课除了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人物鲜明的性格特点外,一个很重要的训练重点是学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以及作家描写时的侧重点。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抓住“两个指头”,走进守财奴的内心。
《两茎灯草》中的严监生非常吝啬贪财,是个要钱不要命的人。
课文抓住他的动作、神态来描写,尤其是严监生伸出两个手指的细节。
教学时,我抓住这个细节,狂追不放,让学生理解“此时此刻,严监生想说什么”,以这个问题来理解临死之前的严监生,急于想说什么,进而走进他的内心,理解严监生吝啬、小气的形象。
学生细读文本,找出了描写严监生动作、神态的句子,我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两根指头”这一细节,让学生感悟、思考:“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严监生都已经病得奄奄一息了,为什么还伸着两个指头,他想说什么呢?这么多人猜测,却没有一人能真正理解他的内心,他不住地摇头。
严监生内心的焦虑越来越迫切,没人能理解他,没人能读懂他,此时他的心里只有什么呢?严监生的心情从失望到绝望到崩溃。
此时的严监生真是有口不能言啊,如果可以,他会说什么呢?通过这样一步一步的引领,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走进人物内心,真正感悟到严监生的吝啬。
正是作家抓住人物动作、肖像、心理及细节描写等写作方法,才达到如此效果。
2.教学收获(思得)运用表格,分辨异同。
三个片段都采用了动作描写的方法,运用了一系列的动词,同时还有语言、神态等描写方法,生动地刻画了人物不同的特点。
运用这样的方法,就使读者好像看到了人物的动作,听到人物说的话,整个人物形象仿佛就站在我们的眼前,栩栩如生。
但是三个片段的侧重点略有不同,为了让学生更清楚之间的不同,我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利用表格理清三个片段人物描写方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感悟体会不同的人物描写方法的作用。
学生明白了相同之处是三个片段都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描写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鲜明。
不同之处是《摔跤》侧重动作描写;《两茎灯草》细节描写突出;《他像一棵挺脱的树》侧重于祥子的外貌描写,写出了祥子结实健美的身体,表现了祥子旺盛的生命力。
3.不足之处(思失)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他像一棵挺脱的树》整堂课的教学中,很少启发学生提出问题,都是我抛出问题,学生努力去解决;教学中,学生的质疑问难没有激发出来;自主阅读,带着问题去阅读,没有很好重视,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培养学生质疑问难,培养他们自主阅读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4.改进措施(思改)在以后教学中,需要增加游戏环节,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把学习到的人物形象进行回顾,拓展补充阅读涉猎到中外经典名著人物形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拓宽学生阅读面,加深对人物描写方法的领悟,为写作中的迁移运用打下基础。
14 刷子李(教学反思)《刷子李》选自冯骥才的民间世人轶事集《俗世奇人》,课文以“刷子李”刷墙时穿一身黑衣服,结束时却没有一个白点,来说明刷子李高超的刷墙技术,告诉我们本事是勤学苦练出来的,有了本事才能有自己的尊严。
课文语言朴素,具有浓郁的“天津”风味,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
刷子李动作描写尤为传神,是学生学习的例子。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复述课文,再度领悟。
教学时,学生快速读完课文,我问学生:“课文给你留下印象深刻的是什么词?”学生回答说:“是白点”。
是的,白点是贯串全文的线索。
于是,在复述课文的时候,我要求学生以徒弟曹小三的口吻来复述,按照“传说白点——未见白点——发现白点——揭秘白点”的顺序,讲《黑衣白点》的故事,这样以第一人称来复述课文,把课文改成自己的话去讲,使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综合训练,进一步领会情节一波三折之魅力,刷子李绝妙的粉刷艺术,也领悟到了文章绝妙的表现艺术。
2.教学收获(思得)导入新课,拓展延伸。
课题含有很多信息,学生通过剖析课题,会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开始,我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央视《挑战群英会》栏目“变脸”和民间奇人绝活展示“嘴上功夫”的图片。
同时告诉学生:在天津卫这个地方,某一行有绝活的人,人们用他的行当加姓称呼他。
比如在天津,有个姓张的,泥人捏得特别好,就叫他“泥人张“;姓王的做豆腐特别好的,人称“豆腐王”……紧接着出示课题“刷子李”,学生自然明白:这个人刷墙特别好,所以才叫“刷子李”。
最后我趁势引导学生:现在就让我们阅读课文,走近刷子李,看看他高超的刷墙技艺吧!3.不足之处(思失)反思这课教学,我上课时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动作、外貌、神态、心理活动去刻画人物,没有要求学生要把典型事例写具体,因为人和事是分不开的,一个人往往在做事情、与别人相处的时候,才显出自己的特点,在习作中要注意选择典型事例。
4.改进措施(思改)这一课中刷子李刷墙的动作描写很传神,在以后教学中,特别是在教学“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音”时,应该启发学生说:“此时此刻你觉得刷子李还是粉刷匠吗?想想他更像什么?”引导学生把刷子李刷墙的动作和舞蹈家、音乐指挥家、书法家联系起来,体会动作之优美、和谐,然后让学生做一做,演一演,请学生自己做“悠然摆来,悠然摆去“的动作,让学生体会刷子李动作的优美。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课后反思《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是部编本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习作五的内容。
这一习作题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人,选取最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他的特点,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
怎样使学生在习作中能运用本单元学过的描写人物的方法,把人物的特点写具体是本次习作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学中我努力做到以下几点:一、以读促写,学会观察,描写人物。
在作文教学中,根据儿童模仿力强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和习作例文中作者观察人物、描写人物的方法。
指导学生把阅读教学中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做到以读促写。
二、让学生理解从典型事例中集中表现人物的品质。
写好事例就可以使人物形象更丰满、充满活力。
这就要求小学生深入生活,留心观察,认真思考,根据表达的需要捕捉生活中表现力最强的典型事例来展示人物形象。
怎样在事中表现人,在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片段训练的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特点观察。
这样,学生就笔下有物,言之有序,很快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创设情境,引导交流。
从师生关系上看,在课堂对话中适度点拨,交流引导,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调动学生的习作热情。
学生能按教师的教学流程思考并回答问题,课堂气氛融洽,师生配合得好。
本次教学的不足是:作为习作指导课,时间分配不均,学生静心思考和写作的机会不多,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不突出。
15 自相矛盾(教学反思)《自相矛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文言文,出自《韩非子》,是一则内容浅显、寓意深远的小故事。
讲的是楚国有个人既夸自己的矛锐利,又夸自己的盾坚固,说话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了解字义,走进成语。
这篇小古文中,有几个字比较冷僻,学生不理解。
教学时,我采用了解字义,走进成语的方法,让学生既学习古文字义,又积累成语。
古文中有:“楚人有鬻盾与矛者”,句子中“鬻”的读音是“yù”,意思是“卖”,相同的意思并且带“鬻”字的成语有“卖官鬻爵”,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字义和成语的意思。
还比如教学“誉”时,可以积累成语“毁誉不一”。
这样通过了解字义,积累成语,让学生学得轻松,记得牢固,让学生真正喜欢上成语故事,体会祖国语言的博大精深。
2.教学收获(思得)(1)读句子,想画面,用成语。
这篇课文中句子“其人弗能应也”是故事“自相矛盾”的结果。
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读句子以后,想一想当时那位商人“弗能应也”窘相、尴尬的画面,然后说说此时可以用什么成语来描绘,学生马上就会联想到“哑口无言、张口结舌、目瞪口呆、瞠目结舌、无地自容、面红耳赤、无言以对、洋相百出、呆若木鸡”等成语,这些类似成语的积累,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了解了成语的魅力。
(2)阅读插图,拓展延伸,说写结合。
插图是课文的一部分。
教学中,我注意到课文中有一幅插图,在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以后,我要学生把插图与文中对应的句子找出来,学生很快找出“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此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充分想象:课文中那幅插图是一位老年人正指着那位商人,除了那位老人,还会有什么样的人,他们会用什么语气,说什么话呢?学生根据情境说话,分组练习,然后把练习的内容写出来。
这样,通过阅读插图,想象说话,说写结合,使阅读有指向性,使读写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很大的提高。
3.不足之处(思失)课上完了,回顾整节课,自己觉得还是有一些遗憾:在拓展延伸的环节,要求学生和生活相结合,说说生活中“自相矛盾”的事例,学生感到有点儿困难,不知如何表达,课堂有点儿沉闷。
其实“自相矛盾”的意思是“言行相抵触”,主要有三种:就是前面说的和后面说的不一样;前面做的和后面做的不一样;说的和做的不一样,生活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当时也没有去好好琢磨。
4.改进措施(思改)以后教学中要改进“教学导入”这个环节,采用“游戏导入”——请你猜一猜。
上课开始可以创设情境,出示反映《狐假虎威》《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画蛇添足》内容的图片寓言画面,让学生看画面猜寓言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6 田忌赛马(教学反思)《田忌赛马》是部编版五下语文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讲述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的帮助下,田忌在比赛中调换了一下马的出场顺序,最终获胜。
本文的思想教育内涵十分丰富,通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的科学思维方法。
回顾整堂课的教学,总结如下:1.教学效果(思效)硬币代替马的图片,直观形象。
“脚力都差不多”“能分为上中下三等”是比赛胜利的基础,也是孙膑调换赛马顺序的依据,可是学生对于“脚力都差不多”到底是什么概念,是无法知晓的,并且是模糊的,教学中,我一改教师们常用的让学生手拿马的图片进行比赛的教学策略,改用硬币代替马的图片,直观形象地让学生明白“脚力都差不多”这个概念。
教学时,对于田忌的赛马,我把三个一元硬币用胶带叠放起来,代表上等马,用两个一元硬币叠放起来,代表中等马,用一个一元硬币代表下等马;而对于齐威王的马,则在田忌的每一等级赛马上加一个五角硬币,然后把田忌和齐威王的三个等级的马平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学生就会轻易地得出结论:“脚力都差不多”就是稍微快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