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六镇简介
江南六大古镇

江南六大古镇江南六大古镇分别是江苏的周庄、同里、角直;浙江得南浔、乌镇、西塘。
1、西塘----最具原生态型的古镇2、周庄----中国第一水乡3、南浔----中西合璧的巨富古镇4、同里----东方小威尼斯5、角直----江南的桥都6、乌镇----商业开发最成功的“枕水人家”。
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
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极大范围的世界。
以须弥山为中心,同一个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州、北俱芦洲)为一“小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合一千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
因大千世界中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沿用古印度传说,以大千世界为释迦摩尼所教化的范围。
泛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中国的菜系中国的菜系:人们通常把中国菜划分为“四大菜系”,即黄河流域的山东菜系(鲁菜)、长江上游的四川菜系(川菜)、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的江苏菜系(淮扬菜)和珠江流域及南部沿海的广东菜系(粤菜)。
在这四大菜系的基础上,又有“八大菜系”之分,即在“四大菜系”基础上再加上浙江(浙菜)、安徽(徽菜)、湖南(湘菜)、福建(闽菜)等四个菜系。
中国新八大菜系:甘肃的敦煌菜、吉林的吉菜、杭州的杭菜、沈阳的沈菜、西安的秦菜、上海的沪菜、宁波的宁波菜和山西的晋菜近日在杭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美食节暨新菜系展示评定会上被评为中国“新八大菜系”。
民俗文化:民俗是民间风俗的简称。
一般由自然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社会习尚叫“风”,由社会环境不同而形成的习尚叫“俗”。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中国旅游资源1、文化遗产部分:长城、故宫、敦煌石窟、秦始皇陵、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孔府及孔庙孔林、武当山古建筑群、西藏布达拉宫、苏州园林、平遥古城、丽江古城、颐和园、天坛。
2、自然遗产部分: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黄龙风景名胜区。
六大古镇介绍

六大古镇介绍六大古镇是江南水乡的代表,既有共同点又各具特色。
其深邃的历史文化底蕴、清丽婉约的水乡古镇风貌,在世界上独树一帜驰名中外。
现在,随店铺来看看六大古镇各自有什么特点吧!六大古镇介绍:周庄古镇说到周庄就不能不说桥。
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贞丰桥畔诗韵悦耳,富安桥桥楼台壁,而最知名的无疑就是双桥。
双桥地处周庄中心地段,位于交*的河道上,呈直角状排列,当地人称“钥匙桥”。
当年著名油画家陈逸飞画了此桥后,曾经被美国石油大王收藏,后来石油大王访华时又将这幅画转送给邓小平。
从此周庄随着双桥一起在世界上声名鹊起。
周庄呈“井”字形的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
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水小阁,比比皆是。
尤以深厅、张厅气势非凡,历经百年,风姿依旧。
元末明初,家住周庄的江南首富沈万三曾经资助明皇朝修建南京1/3的城墙,但最后仍然得罪了皇帝朱元璋,被流放到云南,客死他乡。
如今沈厅仍在,这个颇有分量的古民居中主人公的悲剧故事让人浮想联翩,为周庄的流水小桥凭添一分沉重的气氛。
六大古镇介绍:同里古镇同里古镇的民居不少,虽不像周庄全部沿河而建,却给人空间感。
这里的河道更为开阔,是用青石板铺成的。
在同里最为出名的是“一园、两堂、三桥”,都是古色古香的造型。
一园是江南名园退思园,此园在不大的面积里精巧安排,使得小小的园林给人一种移步换景千变万化的感觉。
两堂指的是崇本堂、嘉荫堂。
三桥指的是太平桥、吉利桥和长庆桥。
同里的民居、园林都很好看,不过我在同里最偏爱的莫过于桥了。
同里处于五湖环抱之中,镇内街巷逶迤,河道纵横,因而也就留下了众多的建于各个年代的古桥。
在古镇,最古老的桥是思本桥。
它建于南宋,距今已有700多年,虽经风雨侵袭,至今仍岿然不动,跨越在川清水秀的河港上。
桥名“思本”,乃取“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之意。
在同里,最小的桥该是坐落在环翠山庄荷花池上的独步桥。
江南六镇的开发模式与竞争态势

江南六镇的开发模式与竞争态势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提高,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休闲、度假游蔚然成风,“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撩动着都市人紧张忙碌、浮躁驿动的心灵。
在这种背景之下,号称“江南第一水乡”的周庄异军突起、一夜成名。
同里、乌镇、西塘、南浔、甪直、木渎、柯桥、双林等紧随其后,“千年文化名镇”、“神州水乡第一镇”、“东方威尼斯”等水乡旅游小镇纷纷闪亮登场。
其中周庄、同里、乌镇、南浔、甪直、西塘六镇风头最健,并称为“江南六镇”。
在本文中,归派就为您详解江南六镇开发模式以及六镇当前的竞争态势。
江南六镇之所以能名扬中外、游人如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依附于以上海为中心的苏杭旅游商圈——上海作为中国最被看好的经济、贸易、金融、物流中心,是极具发展潜力的长江流域之龙头老大,加之有超过千万的城市人口及数以百万计的流动人群;而苏杭素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美誉,这个历经千年文化积淀的品牌,其所塑造的深入人心的旅游品牌形象更是产生了难以估量的市场感召力与拉动力。
因此,当似乎久违的小桥、流水、石板路、青砖黑瓦、高门大院突然映入眼帘的时候,对都市人心灵深处的触动是可想而知的。
江南六镇,尤其是周庄、同里、乌镇的一举成名,离不开其特殊的区位优势。
周庄离苏州38公里,同里距苏州仅18公里,甪直、周庄正处上海与苏州之间,而西塘、南浔、乌镇则位于上海与杭州之间。
以周庄为代表的江南古镇,可以说把温情、婉柔、清丽、怀旧的江南水乡风情演绎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水道曲折,明街暗巷,舟楫咿呀,古屋栉比,拱桥相望,如在画中。
构成江南六镇旅游吸引力重要支撑点的,还有明清两朝与民国达官富贾的深宅豪院,如周庄的沈厅、张厅,同里的退思园,南浔的小莲庄、二张宅等;名人辈出也是其一大特色,如乌镇的茅盾,南浔的张静江、张石铭,同里的任兰生、沈桂芬、陈去病,甪直的叶圣陶等。
总之,江南六镇的诉求点皆为历史悠久、明清建筑、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水乡情韵、高门大院、古风犹存等。
江南六镇简介

江南六镇简介《碧玉・周庄》吴地唐风尚孑遗,古镇宋水两依依。
临渠水阁相互望,咫尺往来须舟楫;深宅大院高檐脊,依河成街牌楼骑。
河埠廊坊江南雨,碧玉周庄人影熙。
人文地理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是个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环抱。
周庄旧名贞体里。
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13公顷捐给全福寺作为庙产。
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将贞体里该名为周庄。
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开了历代兵焚战乱,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后裔所建的沈厅、明初中山王徐达后裔所建的张厅,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
因其年岁久远,保存较为完整,为文物、建筑、美术、摄影、旅游工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游周庄,在周庄民居清静幽谧的氛围中,细细体味清澄如水的水镇风情,确是别有一番情趣。
主要景点周庄四面环水,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
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古桥,还有那份敦厚纯朴的古镇民风,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难怪周庄一直成为摄影师、作家、艺术家、甚至电视电影的取景最佳地点。
若要选中国最热门的水乡古镇,周庄想必名列前茅。
周庄是水的世界,自然有它独特的生活形态和风味。
那绝不是一两幢古建筑、三四座老石桥,就能反映出来的。
那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你可凭个人的观察力去发觉它,也可毫不在意便感受到:沿水巷而建的石驳岸和穿竹石栏;镶嵌在岸边,变化多端的缆船石;商店出售的草鞋;河畔洗菜、淘米的妇女;围坐一起绣花聊天的老妇;街角的裁缝店;享受日光浴的马桶;甚至民居洗涤后的流水声……。
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南浔旅游攻略(住宿+景区介绍)

南浔为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
南浔的建镇时间要上溯到745年前,在中国近代史上,南浔还是一座少有的巨富之镇,所谓“耕桑之富,甲于浙右”。
ﻫ南浔虽与同里、周庄这些江苏古镇相差不远,但建筑风格上却有着不小的差异。
嘉业堂、小莲庄都是南浔古镇中最有代表性的,它们与古镇中那些数量不小的水乡民居一道,为南浔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百间楼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全长400余米,以门面百五十四,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
嘉业藏书楼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小莲庄的主人刘镛的孙子,于1920至1924年建造了嘉业藏书楼,因清帝溥仪所赠“钦若嘉业”九龙金匾而得名,原藏书楼主人刘承干是个酷爱藏书的世家子弟,辛亥革命后,刘乘大批古籍流散之机,大量购书,他自称历时二十年,费银三十万,得书六十万卷,在藏书楼全盛时期的 1925年至1932年间,藏有宋元刊本155种,地方志书一千余种,及不少明刊本、明抄本,大量的是清人文集和各种史集。
藏书楼不仅以收藏古籍闻名,而且以雕版印书蜚声海内。
刻印书中,有不少是清政府禁书,刊刻甚精。
1933年以后,刘氏家道中落,大量古籍“自我得之,自我失之”,直至1951年浙江省图书馆接管时,藏书只有十一万册左右,宋元刊本荡然无存,明刊本只剩下几种,藏书残缺严重。
1949年解放军解放江南时,周总理指示陈毅派部队保护藏书楼。
1951年11月,刘承干将书楼及庭园全部捐献给浙江图书馆。
广惠宫广惠宫是南浔镇知名的道观,俗称张王庙,始建于北宋英宗治平年间,距今已有900多年历史,建观历史长于建镇历史。
历史上的广惠宫经历过数度衰败鼎盛之变。
在重修重建中,广惠宫的规模也不断扩大。
广惠宫也曾称三清殿。
本为祠山神庙。
据镇志载,广惠宫“宋时止一殿,奉祠山神像”,“为道流香火之所”。
尽管数百年来其构建布局几经“调整”,但主体仍是祠山大帝行宫,至少人们总是以张王庙称之。
于2003年上半年重建。
广惠宫是南浔古镇一处源远流长富有地域文化色彩的道教建筑遗存。
文化景观视野下的江南六镇特征与价值解读

文化景观视野下的江南六镇特征与价值解读摘要:作为江南水乡古镇典型代表的江南六镇具有典型的文化景观特征,本文在剖析江南六镇概况的基础上,重点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对景观的塑造,及景观对环境的影响力两个角度,分析解读了江南六镇文化景观特征及其价值。
为古镇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并可作为古镇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的参考。
关键词:文化景观;江南六镇;解读一、研究背景(一)文化景观1.文化景观概念“文化景观”概念在20世纪初首先在地理学界广泛使用。
1906年,德国地理学家O.施吕特尔(0.Schluter)提出文化景观形态概念,认为景观有两类:一类是原始景观,一类是文化景观。
1925年,美国地理学家C.0.Sauer(索尔)在其《景观的形态》(The Morphology of Landscape,1925)中,认为文化景观是人类文化作用于自然景观的结果,即“附加在自然景观上的各种人类活动形态”,主张用实际观察地面景色来研究地理特征,通过文化景观来研究文化地理。
文化景观形成需经历长期过程,在每一历史时代,人类都按照其文化标准对自然环境施加影响,并在不知不觉中把它们改变成了文化景观。
1972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巴黎第十七届会议上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将遗产分为了文化和自然2个大类,其中界限泾渭分明,自然和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对立。
随着遗产保护实践的深入,遗产保护的观念也不断深化和完善。
人们认识到一种自然与文化相交融的景观遗产,而混合遗产的概念也无法充分表达其自然与文化有机统一的特点。
于是,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将“文化景观”纳入《世界遗产名录》中。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的核心是:人和自然的共同作品。
是架构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桥梁。
2.文化景观解读角度文化景观强调人与自然的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概念,强调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和文化环境对人类生存活动环境的共同塑造,以及人类对环境的主动利用和影响。
“江南六镇”寻觅原汁原味的醇香生活

南浔、西塘、乌镇、周庄、同里和角上统称“江南六镇”,初春来到这里,感受灵性的,活生生的,温馨的,原汁原味的醇香生活。
走进江南,来到美丽的古镇,水巷小桥、园林古宅,令人流连;一座座古镇的街弄亭榭,一砖一石,体现出悠久历史、悠长文化印痕;跟古镇的一幢幢深宅、一条条幽巷对话,体验不一样的江南风情,可谓人生一件美妙无比的乐事。
一、南浔:江浙雄镇江南水乡六大古镇之一,浙江(微博)省15个历史文化名镇之首。
南浔建镇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文化悠久,人才辈出,风景优美。
明朝万历至清代中叶为南浔古镇经济最繁荣鼎盛时期。
南浔镇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
南浔镇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风光和谐统一,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而欧陆情调与江南古风的意外并处、相得益彰,使古镇魅力更加引人入胜。
南浔古镇景区内有闻名遐迩的江南园林——小莲庄,著名私家藏书楼——嘉业堂,明清水乡建筑——百间楼,江南第一巨宅——张石铭故居等等。
南浔已经成为上海、杭州、苏州、南京等大中城市的后花园,成为城市居民休闲、度假、疗养、观光游览的最佳胜地去南浔古镇的N大理由理由1 南浔古镇是江南唯一的中西合璧的水乡古镇,镇内洋楼古宅古树园林众多,大气磅礴。
理由2 南浔古镇是著名的湖丝湖笔之乡,商贾文化发达。
理由3 南浔古镇交通便利,人少,让您真正享受慢生活。
理由4 传统节庆:每年4月清明节前后湖州含山蚕花节、4--5月湖州苕溪茶会、中国湖州国际湖笔文化节、夏季南浔古镇荷花节、每年9-10月中国竹乡生态旅游节、每年农历重阳节前后莫干山登山节驴友评价南浔古镇历史底韵很强的古镇,小莲庄荷花风景很好。
—— fcwivz千年南浔水乡梦,百岁紫藤小莲中。
五曲石桥吊角楼,藕花竞开雅园东。
鹧鸪门前捕鱼忙,船娘渡歌墙外哼。
百年香樟今成林,礼敬叔频为善行。
莲庄游罢打秋风,古镇桥东马如龙。
浔蹄红菱绣花锦,湖笔湖丝广惠宫。
中西合璧张刘房,水晶砖耀琉璃窗。
江南六大古镇介绍

江南最大的私家书库---南浔嘉 业堂藏书楼
大戏台
南浔的清晨
南浔通津桥
牌楼
水晶晶的小莲庄
在水一方
文风蔚然——乌镇(嘉兴桐乡)
• 乌镇,是浙北杭嘉湖平原上的一方古朴、 清雅之地,气凝而土沃,地厚而人稠, 为浙北殷庶之区,历史悠久,早在6000 多年之前已有先民在这里繁衍生息。
• 乌镇自古繁华,民风淳朴,极盛时"商贾四 集、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丛塔宫观周布森列, 桥梁阛匮,宛然府城气象"--"乌青镇志"。而 桐乡拳船、花鼓戏、皮影戏、香市等独特的民 俗风情,原汁原味的水乡风貌和千年积淀的文 化底蕴,使乌镇成为目前江南古镇中独具风韵 的佼佼者。 • 乌镇地当水陆之会,四方来水,争流竞秀,纵 横交织,四通八达。京杭大运河绕镇而过,镇 内河网密布,港汊纵横。千百年来,民居临河 而建,傍桥而市,静卧千余米的古帮岸、水阁 和廊稝透出水乡的悠悠韵味,形成了典型的江 南水乡风情。
• 。明万历年至清代中叶,蚕丝业和手工 业、缫丝业的兴起及商业的发展,为南 浔经济繁荣鼎盛时期。镇上的巨富豪绅, 几乎都靠经营蚕丝业发迹,俗称“四 象”、“八牛”、“七十二只金黄狗”。 民间有“湖州一个城,不及南浔半个镇” 之说。
•
至今幸存的有嘉业堂藏书楼、刘氏小莲庄、陈氏颖园和张氏适 园。南浔自古以来文化昌盛,人才辈出,崇文重教,仅宋、明、 清三朝统计,南浔籍进士41名、京官56名、州县官57名。近、现 代在全国有影响的专家学者有80多名。南浔还有保存完整号称 “江南第一古民宅”的张石铭旧宅;有民国奇人张静江故居;有 湖州市首家丝商建立的公所——丝业会馆;有江南至今罕见的沿 河民居建筑群——百间楼;有记载着动人传说的 “南浔三古 桥”(通津桥、洪济桥、广惠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南六镇简介《碧玉·周庄》吴地唐风尚孑遗,古镇宋水两依依。
临渠水阁相互望,咫尺往来须舟楫;深宅大院高檐脊,依河成街牌楼骑。
河埠廊坊江南雨,碧玉周庄人影熙。
人文地理周庄镇位于苏州城东南38公里、昆山市境内西南33公里,著名古画家吴冠中撰文说“黄山集中国山川之美、周庄集中国水乡之美”,海外报刊则称“周庄为中国第一水乡。
周庄有丰富的文化蕴涵。
西晋文学家张翰,唐代诗人刘禹锡、陆龟蒙等曾居周庄,是个具有九百余年历史的水乡古镇,被澄湖、淀山湖和南湖所环抱。
周庄旧名贞体里。
北宋元年(1086年),周迪功郎信奉佛教,将庄田13公顷捐给全福寺作为庙产。
老百姓感其恩德,遂将贞体里该名为周庄。
由于有河湖阻隔,使它避开了历代兵焚战乱,至今仍完整的保存着原有的水镇建筑物及其独特的格局,全镇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居民为明清建筑;如元末明初巨富沈万三后裔所建的沈厅、明初中山王徐达后裔所建的张厅,都是明清住宅的典范。
因其年岁久远,保存较为完整,为文物、建筑、美术、摄影、旅游工作者们提供了宝贵的资料,游周庄,在周庄民居清静幽谧的氛围中,细细体味清澄如水的水镇风情,确是别有一番情趣。
主要景点周庄四面环水,为泽国,南北市河、后港河、油车漾河、中市河,形成“井”字形。
居民傍河筑屋,依山成街,河道上横跨14座古桥,还有那份敦厚纯朴的古镇民风,呈现一派古朴、明静的幽雅,是江南典型的“小桥、流水、人家”。
难怪周庄一直成为摄影师、作家、艺术家、甚至电视电影的取景最佳地点。
若要选中国最热门的水乡古镇,周庄想必名列前茅。
周庄是水的世界,自然有它独特的生活形态和风味。
那绝不是一两幢古建筑、三四座老石桥,就能反映出来的。
那是一种活生生的生活气息。
你可凭个人的观察力去发觉它,也可毫不在意便感受到:沿水巷而建的石驳岸和穿竹石栏;镶嵌在岸边,变化多端的缆船石;商店出售的草鞋;河畔洗菜、淘米的妇女;围坐一起绣花聊天的老妇;街角的裁缝店;享受日光浴的马桶;甚至民居洗涤后的流水声……。
毕竟,它无处不在,而且常常成为摄影师最爱捕捉的镜头。
1.双桥因出现于旅美画家陈逸飞的油画《故乡的回忆》中而闻名双桥,俗称钥匙桥,1985年,这幅画又经过陈逸飞的加工成为当时联合国首日封的图案,深受集邮爱好者和各界人士的青睐。
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所以当地人便称之为“钥匙桥”。
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这两座桥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19年)。
这座石拱桥叫世德桥,横跨南北市河,长16米、宽3米、跨度5.9米。
这座石梁桥叫永安桥,平架在银子浜口,长13.3米、宽2.4米、跨度3.5米。
双桥中,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
2.沈厅沈厅位于周庄富安桥东堍南侧的南市街上,坐东朝西,七进五门楼,大小房屋共有一百多间,分布在一百米长的中轴线两旁,占地两千多平方米,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沈厅原名敬业堂,清末改为松茂堂,由沈万三后裔沈本仁于清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建成。
在周庄的近千户民居建筑中,明清和民国明期的建筑至今仍保存有百分之六十以上,其中有近百座古宅院第和六十多个砖雕门楼,还有一些过街骑楼和水墙门,这在江南水乡是有代表性的。
在这些建筑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数沈厅。
3.张厅张厅是江南民居中比较典型的前厅后堂格局,是周庄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建筑,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整个张厅占地面积1800多平方米,大小房间60余间,前后分为六进,还有一个私家后花园。
张厅是周庄镇仅存的少量明代建筑之一,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近几年来经过有关部门精心维修,恢复了原有的风貌。
张厅原名怡顺堂,建于明代,清初转让张姓,改为玉燕堂,俗称张厅。
厅中一副对联尤其引入注目,上联是“轿从门前进”,下联是“船自家中过”。
仔细琢磨,对联十分贴切地写出了张厅的建筑特色。
4.迮厅位于富安桥北侧,为明代崇祯年间吴江望族迮文焕所建,前后共五进,现存第一、四、五进,其馀已毁。
主厅又称大书房,据《迮氏家谱》记载,清光绪年间,祟陆润庠在此受蒙从师,成年后考中状元,遂将当年念书的大厅称之为大书房。
现在大书房已不复存在,只有宽阔宅基上残留的块块方砖和覆盆式青石柱础,不甘心时光的流逝,向游人证明着这里昔日的兴盛。
5.章厅位于中市街,为章腾龙故居。
章腾龙,字觐韩,周庄镇人。
年少游学习武。
于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效法徐霞客,远游各地,途经江苏、浙江、江西、广东、广西等地区,经两年多的长途跋涉,抵达桂林,行程一万馀里。
回到周庄后,撰写了《岭南杂记》和《粤游纪程》。
晚年,章腾龙采辑故里史实,积十年岁月,于清乾隆十八年(公元1753年)编纂成《贞丰拟乘》。
五十多年以后,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由周庄人陈勰增辑,刊印问世,成为周庄镇有史以来的第一部镇志。
6.富安桥富安桥,位于周庄中市街东端,是古镇桥与楼联袂结构完美的独特建筑,也是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富安桥始建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后由沈万三之弟沈万四出资重建,成石拱桥,改名富安桥,期望既富又安,心诚可见,后人永不忘怀。
位于中市街东端,横跨南北市河,通南北市街,相传桥旁有总管庙,所以它原名总管桥。
桥的四个角上都有一座楼房,而且楼房一、二楼之间是没有楼梯的,必须走到外面桥阶上绕上去,桥上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
桥身四侧的桥楼临波拔起,遥遥相对,气势非凡,为江南水乡仅存的立体型桥楼合壁建筑。
7.全福寺全福寺又称“全福讲寺”,宋元佑元年(一零八六年),周迪功舍宅为寺,在镇北白蚬湖畔建全福寺。
经历代不断扩建,梵宫重叠、楼阁峥嵘、碧水环绕、香火鼎盛,成为江南名寺。
殿宇曾一度改作粮库,随著周庄镇旅游业的发展,於一九九五年重建,历时不到一年,一座以水借景的寺庙园林建成了,大雄宝殿内有三丈多高的如来大佛比江浙一般寺院都来得大。
8.迷楼店主李德夫祖籍镇江,于清光绪末年,携眷迁徙周庄,因擅长烹调珍馐佳肴,掌勺开设酒店。
夫妻俩年过四十,才喜得千金名唤阿金。
年长后,如阿一枝出水芙蓉,在水乡周庄压倒群芳。
在父母的宠爱下,抵制缠足,“大脚观音”的雅号不胫而走。
求婚者纷至沓来,李德夫难舍爱女远离膝下,小楼藏娇,让她守着双亲共度生涯,当垆劝酒,张罗顾客,生意火红。
南社发起人柳亚子、陈去病等人曾在此痛饮酣歌,乘兴赋诗,慷慨吟唱,后将百余首诗编结为《迷楼集》流传于世。
9.周庄舫周庄镇北的白蚬湖,湖水清澈,微波荡漾,湖畔垂柳依依,曲廊亭台一派典雅。
沿着鹅卵石小径穿过一个名为“云海阁”的门洞,便踏上了一条13米长的木质栈桥。
栈桥那一头便连着周庄舫。
也叫APEC会议船舫,又名周庄舫,为2001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非正式会议而建,于2000年11月15日动工,2001年5月20日竣工。
周庄舫是镶嵌在古镇白蚬湖畔的一片碧玉,是周庄向世界展示风采的一扇窗口。
舫长49.71米,宽15.68米,深度1.48米,总排水量850吨,船体为钢质。
10.澄虚道院澄虚道院位于周庄镇中市街,面对普庆桥,俗称’圣堂’,建于宋元佑年间(1086-1093年),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
自明代中叶以后,道院规模日趋恢宏,清乾隆时,已形成前后三进的宏大建筑,占地1500平方米,为吴中地区知名道院之一。
院内主要建筑有玉皇阁、文昌阁、圣帝阁等。
澄虚道院俗称“圣堂”,创建于宋元佑年间(公元1086—1093年),距今已有九百馀年历史。
1.财神居财神居位于周庄镇东垞,是周庄富贵园根据历史资料和历史原貌,在原址设计、修建、布置的仿明式建筑。
12.周庄图书馆周庄图书馆有一千多平方米。
馆内主要展示了民间的生活用具、农具等,还有当地出土的一些中国有名的黑皮陶器。
特色文化1.茶文化:周庄古镇的茶文化历史悠久,历来有吃“阿婆茶”、“讲茶”,喝“喜茶”、“春茶”、“满月茶”等习俗,名目繁多,被称为“江南茶道”。
2.民间曲艺:丝弦宣卷是流传有近200年的周庄传统民间曲艺。
3.女子服饰:周庄妇女的传统服饰窄袖花襟,碎花底子,刺绣精巧。
4丝弦宣卷:宣卷是周庄乡村里特有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
它近似于堂名,亦有说唱、评弹之风。
按艺人众寡、表演繁简,宣卷分丝弦宣卷与木鱼宣卷两种。
《拆字·同里》菰雨潇潇不生凉,小桥流水枇杷黄。
一园进退思忠过,两堂出入废考量;三桥太平更吉庆,五湖环抱芡实香。
富土拆字为同里,人杰地灵好风光。
人文地理同里古镇属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位于太湖之畔,由同里古镇、同里湖、九里湖、南星湖、洋湖组成,紧靠市府所在地,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
是以古镇名园和水乡田园为特色的古镇湖景型景区。
景区有着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拥有“两堂三桥”、退思园、计成故居、耕乐堂、侍御古坊、环翠山庄等丰富而宝贵的历史遗存,明、清建筑多和名人雅士多。
同里古镇是以住宅园林和明清民居为主的典型江南水乡古镇,退思园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同里镇自宋淳祐四年至清末,先后出状元一名、进士四十二名、文武举人九十余名。
主要景点1.明清街:明清街是古镇重要商业街之一。
1996年始辟建“明清一条街”,街长160余米,为明清建筑风格,较完整保留了江南特有的上街、下街,两街道平行的格局。
入口“清明遗风”匾额由费孝通副会长题书。
2.耕乐堂:位于西柳圩,陆家埭中段,朝东面河,系明代处士朱祥所建,由时任南京国子监学正里人莫旦撰文作记。
朱祥,字廷瑞,号耕乐。
堂名取其号。
3.江同里湿地公园:位于吴江区同里镇东北部。
东南与著名的江南水乡古镇周庄为邻,西与千年文明古镇同里相连,北面和南面傍依澄湖和白蚬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同里与周庄旅游线路的必经之地。
园内已初步建成水杉林、池杉林、枇杷园、香樟园、银杏园、桃园、药草园、翠梨园、竹林园、苗圃、鱼塘等旅游观光区。
4.绍鏊纪念馆:落在同里镇富观街35号,建筑面积500平方米,布展面积400平方米,纪念馆以弘扬王绍鏊精神为主题,以王绍鏊革命战斗的一生为主线,通过实物、绘画、图片等手段再现王绍鏊同志生前的光辉业绩。
其中,一楼为专馆,陈列有关王绍鏊文献、实物、图片、文字等,内容共分十二个部分,分别展示了王绍鏊同志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经历。
5.松石悟园:简称“悟园”,即“同里镇松屏石展馆”所在地,古镇区石皮弄中,毗邻吉利、太平、长庆三桥,与珍珠塔景区一墙之隔,由富观桥南行百步即抵。
全园占地1600平方米。
园名出于收藏者的诗: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
以破译天书,感悟人生为展馆之旨要,故谓“悟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