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爬行现象的原因和对策
《2024年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范文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是工业制造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还可能对设备造成严重的损害。
因此,对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本文旨在探讨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并针对该问题提出有效的抑制方法。
二、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机床导轨爬行是指机床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导轨在运动过程中出现不规则的蠕动或跳动的现象。
其发生的主要机理如下:1. 摩擦因素:机床导轨的爬行与摩擦因素密切相关。
导轨的润滑状况不良、摩擦力过大时,会使得摩擦力出现动态变化,导致导轨产生不规则的运动。
2. 动态刚度:导轨的动态刚度不足也是导致爬行的重要原因。
当机床在高速运动时,由于动态刚度不足,导轨容易发生变形和振动,从而引发爬行现象。
3.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不当也会影响导轨的稳定运动。
如控制系统的控制频率过高或过低、位置检测器出现误差等,都可能导致导轨的爬行现象。
三、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方法针对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抑制:1. 优化润滑系统:通过优化润滑系统的设计和维护,改善导轨的润滑状况,减小摩擦力,降低导轨发生爬行的概率。
2. 提高导轨刚度:采取合适的导轨材料和结构设计,提高导轨的动态刚度,减少变形和振动,从而抑制导轨的爬行现象。
3. 调整控制系统参数:根据机床的实际运行情况,合理调整控制系统的参数设置,如控制频率、位置检测器的灵敏度等,以保持导轨的稳定运动。
4. 引入反馈控制技术:通过引入反馈控制技术,实时监测导轨的运动状态,并根据监测结果进行实时调整和控制,以抑制导轨的爬行现象。
5. 预防性维护:定期对机床进行预防性维护和保养,及时发现并解决潜在的问题,以降低导轨发生爬行的风险。
四、结论本文通过对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及抑制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摩擦因素、动态刚度和控制系统等因素是导致导轨爬行的主要原因。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范文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的重要设备,其性能的稳定性和精度对产品的加工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机床导轨爬行现象常常导致机床运动不平稳,进而影响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
因此,对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工程应用价值。
本文将深入探讨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及其抑制方法,旨在为提高机床的加工精度和稳定性提供理论支持。
二、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机床导轨爬行是指机床在运动过程中,由于某些因素导致导轨表面出现周期性或非周期性的微小振动,使得机床运动不平稳的现象。
其机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摩擦力变化:机床导轨爬行的最直接原因是摩擦力的变化。
当导轨表面存在杂质、锈蚀、划痕等缺陷时,摩擦力会发生波动,导致导轨的周期性振动。
此外,润滑不良、润滑油粘度不匹配等因素也会影响摩擦力的稳定性。
2. 导轨系统刚度不足:导轨系统的刚度对机床的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
当导轨系统刚度不足时,会导致导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发生变形,从而引发爬行现象。
3. 控制系统误差:机床的控制系统对导轨的运动轨迹进行控制。
当控制系统存在误差时,会导致导轨的运动不准确,进而引发爬行现象。
三、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方法针对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抑制:1. 优化导轨表面质量:通过提高导轨表面的加工精度和降低表面粗糙度,减少摩擦力的波动。
此外,定期对导轨进行清洗和润滑,以减少杂质和锈蚀对摩擦力的影响。
2. 提高导轨系统刚度:通过优化导轨的结构设计、选用高强度材料、增加支撑点等方式提高导轨系统的刚度。
此外,合理布置导轨的支撑点,使导轨在受到外力作用时能够均匀分布载荷,减少变形。
3. 优化控制系统:通过改进控制算法、提高控制系统的响应速度和精度等方式,使机床的控制系统能够更准确地控制导轨的运动轨迹,从而减少爬行现象的发生。
4. 安装振动隔离装置:在机床导轨上安装振动隔离装置,如阻尼器、减震器等,以减小外界振动对机床的影响。
数控机床爬行故障分析与处理

二 解决爬行问题的方法 1 首先找出发生故障的部位 有机械部分,进给伺服系统或者是数控装置.通常爬行部 分的故障产生在机械部分或进给伺服系统 2 机械部分故障分析 动,静摩擦力的差异是产生爬行的根本原因.检测机械部 分时,首先检查导轨副,因为移动部件所受的摩擦阻力主要是 来自导轨副,导轨副分为滚动导轨和贴塑导轨.对贴塑导轨, 检查是否有杂质或异物阻碍导轨副移动.对滚动导轨检查预紧 措施是否得当,还有检查导轨副的润滑,如果润滑状态不好, 也可能造成爬行故障. 3 进给伺服系统 爬行问题与进给速度有密切关系,伺服系统不稳定会引起 爬行现象,检查伺服系统增益参数和有关系统参数的设定.
数控机床爬行故障1.产生爬行故障的因素 机床爬行现象: 伺服系统在作低速运动或作微量移动 时,移动部件出现速度不均匀,时走时停或时快时慢 的现象. 2.产生因素 2.1 2.2 2.3 2.4 机械进给传动链出现故障 润滑不良 进给传动系统电气部分出现问题 系统参数设置不当
�
有关数控机床的爬行因素与解决技巧分析

有关数控机床的爬行因素与解决技巧分析爬行属于复杂摩擦自激振动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摩擦面上的摩擦系数的变化和传动机构的刚度不足。
当驱动件开始以匀速运动的时候时,工作台尚没有动,而驱动力也没有达到所需克服的静摩擦力,所以就会压缩弹簧继续移动,弹簧的压缩量加大,工作台所受的驱动力随之增大,当驱动力超过静摩擦力时,开始移动此时静摩擦转化为动摩擦,摩擦系数迅速下降,使移动的速度增大。
随着弹簧的伸长,弹力在减小,当弹力等于动摩擦力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但由于惯性,工作台仍以较大的速度移动,弹力进一步减小,当其小于动摩擦力时,加速度为负值,工作台的惯性不能克服摩擦力时,便停止运动,驱动件再重新压缩弹簧,上述现象重复循环,就出现了时走时停的爬行现象。
又因为摩擦系数的变化是非线性的,在弹簧重新被压缩的过程中,工作台的速度尚未降至零时,弹力有可能大于动摩擦力,使它的速度再次增大,这就出现了或快或慢的爬行现象。
1、机床产生爬行的因素分析机床的爬行和振荡故障一般情况下都是发生在进给伺服系统和机械部分。
产生爬行的原因除了机械方面一些不可消除的弹性变形、传动间隙、摩擦阻力等因素外,伺服系统的相关参数也是不可忽视的。
伺服系统分为直流和交流两种,这里只介绍直流伺服系统引起的爬行。
主要引起伺服系统爬行的有四种情况:传动机械装太大;速度环的振动;位置环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的不稳定;可调定位器过大导致的电压的失真输出。
2、解决技巧及措施分析2.1 闭环伺服系统造成的爬行很多的数控伺服系统都是采用半闭环装置,而全闭环伺服系统通常都是在局部半闭环系统不发生振荡的前提下进行参数调整,因此两者大同小异,这里只探讨全闭环情况下的参数优化。
在伺服系统中有参考的标准值,例如FANUC-OC系列为3000,西门子3系统为1666,出现爬行可降低增益,但不能降太多,因此要保证系统的稳态误差。
负载惯量比一般设置在发生爬行时所示参数的70%左右,如不能消除故障,不宜继续降低该参数值。
机床爬行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造成数控机床爬行的原因可能是:【一】动摩擦系数影响临界速度分析动摩擦系数f增大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1)导轨润滑油混入了切削液。
分析原因:油泵吸油管正好在切削液与润滑油之间,所以泵在工作时,就把切削液与润滑油同时吸入,使切削液与润滑油混合,造成润滑油的运动粘度降低,继而使静压导轨静压区压力变小。
由此,动摩擦系数f增大,Δf随之减小,临界速度V减小,X轴产生爬行。
(2)部分静压分配阀中的毛细管节流器堵塞。
分析原因:部分毛细管节流器堵塞后,各个静压区压力值相差较大,造成X轴滑座各点上浮量不同。
由此,动摩擦系数f增大,Δf随之减小,临界速度V减小,x轴产生爬行。
Δf是静摩擦系数和动摩擦系数之差。
【二】进给系统刚性影响临界速度分析原因:①联接紧固件松动;②传动齿轮齿条间隙较大;③齿轮与轴以及轴与轴承配合间隙过大。
以上是以“X轴方向静压导轨”故障为例说明,其他轴与其大同小异。
如果是普通贴塑导轨,也应该是以上两条主要原因造成的。
金属切削机床爬行因素分析与消除措施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09-11-15 10:50:00 ] 作者:范国权编辑:studa20-【摘要】本文重点分析金属切削机床爬行故障形成因素及消除措施。
【关键词】爬行因素分析液压系统机床机床工作台或拖板在运动中出现时走时停、或快或慢的现象称为爬行。
所谓爬行就是指时走时停非匀速的运动,表现轻微时为目光不易察觉的颤振,表现严重时为大距离的间歇冲动。
如:坐标镗床难以实现精确定位及微量进给,个别情况还可能出现扎刀、飞蹦工件等。
机床爬行时,移动部件突然跳动移位的大小称爬行量,较大的爬行量可采用百分表直接顶在执行部件上表针移动的刻度变化值,而较轻微的爬行量则可以采用精密仪器检测。
机床的爬行影响着加工工件的质量和表面粗糙度,并且还会造成机床摩擦副的加速磨损,缩短机床零件的使用寿命,所以必须及时消除。
机床产生爬行的原因有单一性的,也有综合性的。
一、机理分析引起爬行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论数控机床的爬行和振动

论数控机床的爬行和振动引言数控机床作为现代制造业中的重要设备,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
然而,在数控机床的工作过程中,常常会出现爬行和振动的问题。
爬行是指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工具以较低速度在工件表面移动的现象;振动则是指数控机床在加工过程中出现的波动和摆动。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还会加大设备的磨损,降低设备寿命。
本文将探讨数控机床爬行和振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案。
数控机床爬行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数控机床爬行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 机械因素数控机床的爬行问题与其机械结构密切相关。
可能的机械原因包括机床导轨的摩擦力不均匀、滑块的松动或磨损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对机床导轨进行维护和润滑,确保导轨的表面光滑; - 检查并紧固滑块上的螺丝,防止松动; - 定期更换磨损严重的滑块,确保机床结构的稳定性。
2. 电气因素电气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数控机床的爬行。
例如,电机参数设置不当、电机驱动器故障等。
解决电气因素引起的爬行问题可以考虑以下方案: - 检查电机参数的设置是否合理,根据机床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 定期检查电机驱动器的工作状态,如有故障及时维修或更换。
3. 控制系统因素控制系统的问题也可能导致爬行现象的发生。
例如,控制程序错误、控制参数设置不当等。
针对控制系统因素引起的爬行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案: - 检查控制程序是否存在错误,如有错误及时修正; -定期对控制参数进行调整,确保参数的准确性。
数控机床振动的原因及解决方案数控机床振动的原因较为复杂,可能涉及到机械、电气、材料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可能导致振动问题的原因及相应的解决方案:1. 机械因素数控机床的机械结构不稳定、零件松动或磨损等都可能引起振动问题。
解决机械因素引起的振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 定期对机床结构进行检查,确保其稳定性; - 解决零件松动问题,及时紧固与更换磨损严重的零件。
2. 电气因素电气系统的问题,如电机驱动器故障、电源电压不稳定等,也可能导致数控机床的振动问题。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是影响机床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的重要问题之一。
导轨的爬行会导致机床的切削过程出现不规则振动,使得加工工件的精度下降,严重时会缩短机床的寿命。
因此,研究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以及相应的抑制方法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就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的研究与探讨。
二、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1. 形成原因机床导轨爬行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摩擦力在导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不稳定变化。
在低速运行时,润滑油和空气压力的影响变得明显,而空气的涡流效应可能导致摩擦力的周期性变化,进而引发导轨的爬行现象。
此外,机床的装配精度、润滑条件、环境温度等都会影响导轨的运行状态,导致爬行现象的产生。
2. 机理分析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涉及复杂的动力学和热力学过程。
当机床处于低速运行时,导轨表面可能出现部分区域的实际接触和部分区域的非接触状态交替出现的现象,导致摩擦力的变化。
这种摩擦力的变化会引发导轨的振动,进而导致爬行现象的产生。
三、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方法1. 优化润滑系统优化润滑系统是抑制机床导轨爬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通过改进润滑油的粘度、流动性和分布均匀性,可以降低摩擦力,减少导轨的振动。
此外,采用循环润滑系统可以保证润滑油在导轨表面的持续供应,减少因润滑不足导致的摩擦力变化。
2. 改善装配精度提高机床的装配精度可以减少导轨的间隙和误差,从而降低因导轨运动不平稳而产生的爬行现象。
通过精确的装配工艺和检测手段,可以保证导轨的平行度和垂直度,提高其运行稳定性。
3. 空气动力学设计针对空气涡流效应对导轨的影响,可以通过空气动力学设计来改善。
例如,在导轨表面增加特殊的防涡流装置,以减少空气涡流对导轨运行的影响。
此外,优化机床的冷却系统,以保持工作环境的稳定,也有助于减少因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摩擦力变化。
4. 智能控制技术随着现代控制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机床的导轨系统中。
通过实时监测导轨的运行状态,利用先进的控制算法进行反馈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导轨的爬行现象。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范文

《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研究》篇一一、引言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是工业制造领域中常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和效率,还可能对工件的质量造成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机床导轨爬行机理及抑制方法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机床导轨爬行的机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研究有效的抑制方法,以提高机床的加工性能和产品质量。
二、机床导轨爬行机理机床导轨爬行现象主要指的是在机床运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工件或刀具在导轨上产生周期性的不规律运动,这种现象被称为“爬行”。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润滑条件不良:导轨的润滑条件对机床的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润滑不良时,导轨表面容易产生摩擦力不均的现象,从而导致工件或刀具在导轨上产生爬行。
2. 导轨精度问题:导轨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对机床的稳定性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如果导轨存在弯曲、扭曲等缺陷,会导致工件或刀具在运动过程中产生振动和爬行。
3. 外部干扰因素:如温度变化、切削力波动等外部因素也会对机床的稳定性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工件或刀具在导轨上产生爬行。
三、抑制方法研究针对机床导轨的爬行现象,本文提出以下几种有效的抑制方法:1. 优化润滑系统:改善导轨的润滑条件是抑制爬行的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改进润滑系统设计、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等方式来提高润滑效果,从而减小导轨表面的摩擦力不均现象。
2. 提高导轨精度:提高导轨的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是抑制爬行的关键措施之一。
可以采用先进的制造工艺和精密的安装方法,减小导轨的弯曲、扭曲等缺陷,从而提高机床的稳定性。
3. 减小外部干扰因素:针对温度变化、切削力波动等外部干扰因素,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抑制。
例如,通过控制环境温度、优化切削参数等方式来减小外部干扰因素对机床稳定性的影响。
4. 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通过采用先进的控制系统,如数控系统等,对机床的运行进行精确控制,可以有效地抑制工件或刀具在导轨上产生的周期性不规律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数控机床爬行现象的原因和对策摘要:本文对数控机床的爬行现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爬行现象的力学模型,提出了消除爬行现象的措施。
关键词:数控机床爬行低速运动数控机床在低速运动下会发生时快时慢时走时停的爬行现象,影响加工表面的加工质量,表面粗糙度及定位精度。
数控机床爬行还会造成磨擦副的加速磨损,影响机床零件的使用寿命,缩短刀具的使用寿命,机床导轨爬行严重时,甚至使机床丧失加工能力。
因此,数控机床在低速下的爬行问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1-4]。
1.爬行现象的定义爬行广义的是指运动部件非匀速运动,如图1所示。
在机床的进给运动和调整运动中,由于运动速度很低,通常出现如图1形式的爬行,即时走时停形式的运动,也就是所谓的粘滑运动[5]。
这种形式的爬行在机床中较为常出现,所以我们通常所指的爬行,主要是指粘滑运动。
图1爬行的两种形式
2.爬行现象的力学模型[6-7]
由于爬行现象实际上就是一种摩擦自激振动现象,为对其系统进行分析,可以将数控机床进给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模型。
各轴之间传动看成弹簧刚度的串联,而阻尼重点考虑导轨和工作台,忽略其它次要因素,这样就将复杂的系统简化为单自由度系统。
物理模型如图2所示:图2爬行现象的力学模型
v0——驱动速度;k——系统刚度;c——系统阻尼;m——移动
部件的质量;x(t)——移动部件的位移;(t)——移动部件的速度;f——摩擦力
根据图2列出动力学方程:
m+c(-v0)+k(x-v0t)+f=0 (1)
解此方程并推导出机床爬行的临界速度公式:
vc=δf4πξkm(m/s)(2)
式中:δf——静动摩擦力之差(n)
ξ——振动系统的阻尼比
m—运动部件的质量(kg)
从公式(2)中可以看到影响机床爬行的几个因素有:系统刚度,动静摩擦力之差,移动部件的质量和系统中的阻尼。
(1)传动刚度的影响
重型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的系统刚度越大,临界爬行速度越低,爬行现象越不明显。
(2)δf的影响
工作台与导轨之间的动静摩擦系数之差是产生爬行的根本原因,差值越大,临界速度越高,越容易出现爬行现象。
(3)移动部件质量的影响
工作台质量对爬行的影响比较复杂,一方面它可以降低临界爬行速度,匀化速度波动防止爬行;另一方面质量越大惯性力越大,运动中的摩擦力越大越易出现爬行,实践证明后者的作用要大于前
者。
(4)系统中阻尼的影响
重型数控车床纵向进给系统中的阻尼是保证运动平稳性的根本原因,阻尼越大吸振性越好,越不容易出现爬行现象。
3.爬行现象的预防措施
(1)提高传动系统刚度
系统的刚度包括轴的抗弯刚度和抗扭刚度,齿轮的啮合刚度以及轴承的刚度等,而系统刚度就是各个刚度的串联结果,串联的刚度大小取决于最小的刚度,因此应提高刚度最小的部分,缩短传动链。
合理分配传动比,尽量采用降速传动。
对于丝杆螺母结构应加大丝杆直径,采用整体螺母,提高螺母的接触刚度和传动刚度。
在液压传动系统中,应缩短油缸行程,减少油缸容积,增大油缸直径,防止空气进入,避免爬行。
(2)减小动静摩擦系数之差
当导轨面上缺油或者导轨面上用油不当时,导轨表面润滑油不能起到充分的润滑作用,就会出现爬行现象。
所以在选用润滑油时应选用粘度和油性较好的润滑油,同时应对导轨进行定期的润滑,这样才能减少爬行现象的产生。
(3)零部件的装配精度过差
机床上传动系统零件装配精度不高,出现偏心时,系统在低速情况下就会出现爬行现象。
提高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和装配精度,找
出影响装配精度的重要零件,对其进行调整或者重新组装使装配良好,减少零部件的摩擦阻力,消除爬行。
(4)高速转动件未做动平衡
机床上的高速转动零件未进行动平衡,导致在电机转动或高速转动零部件转动时出现动态不平衡,从而导致爬行现象发生。
通过对电机转子或高速转动部件进行动平衡,消除机械振动的因素,或者将电机底座或高速转动零部件填装橡胶、羊毛毡等软性材料起到减震的作用,从而消除爬行现象的产生。
4.小结
本文主要介绍了爬行现象的定义,爬行现象的力学模型及爬行现象的主要参数。
并根据爬行的基本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爬行的各种因素,提出了消除爬行的措施。
(作者单位:郑州华信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陈循介.中国机床工业六十年发展中的主要经验教训
[j].wmem,2009(5):64-67.
[2]尹明,张晓锋.数控机床进给系统产生爬行的机理分析[j].机床与液压,2007,35(12):82-83.
[3]杨延水,董传军,孙学斌.数控磨床工作台爬行现象浅析[j].金属加工,2009(5):68.
[4]杨丽敏.国内外重型数控机床的技术对比与发展[j].金属加
工,2010(7):17-19.
[5]于英华,徐平,刘大木,机床低速爬行研究现状及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4,23(2):243-246.
[6]于英华,徐平.机床低速爬行参数的测试与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98,17(6):606-609.
[7]袁秀平,刘建亭,张洛平,李鹤一.数控机床低速爬行实验系统的验证[j].机电工程,2002,19(2):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