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

合集下载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完整表格版)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完整表格版)
3. 天主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法国人得往内地游历
4. 凡中国与各国议定的税则、 关口税、吨税、过关税、出入口货税,法国都可“均沾”
5. 法国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停泊
6. 中国给法国赔款银200万两。
《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又称《中英通商章程》)
1858年11月
英国
1. 海关聘用英人
2. 海关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
1. 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加剧了中国人民的贫困
2. 清政府充当了列强镇压人民革命的工具
3.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
4. 对中国主权的粗暴干涉
总的影响:极大地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严重损害了中国主权。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俄国
“租借”旅顺和大连湾(两处已于1897年12月15日,即光绪二十三年十一月二十二日被俄国舰队占領)及其附近岛屿和海面,“租期”暂定为25年。租借地的范围包括金州所属,租地以北至盖平为“中立区”。南满铁路由东省铁路公司建造我。
1898年4月
日本迫使清政府承认福建为其势力范围
《展拓香港界址专条》
1898年6月
英国
租占九龙半岛,以扩充香港界址:划九龙深圳湾至大鹏湾的九龙半岛的全部,连同这两个海湾之间的海面,以及北纬22度9分以北、东经113度52分和114度30分之间的全部海面和岛屿,“租期”99年。
《订租威海卫专条》
1898年7月
英国
英国租占威海卫、刘公岛及其附近岛屿和陆岸,租期25年。
1899年9月至11月
4. 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5. 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 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

百年耻辱——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

百年耻辱——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

百年耻辱——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是中国人民百年来的耻辱,这些条约标志着中国在近代史上的屈辱和辱没。

这些条约在中国人民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创伤和痛苦,也对中国的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以下是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的一览:
1. 《南京条约》(1842年):是第一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赔偿英国军费。

2. 《天津条约》(1856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新的贸易口岸给英法等国,并赔偿巨额军费。

3. 《北京条约》(1860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更多的贸易口岸给英法等国,并赔偿更大额的军费。

4. 《辛丑条约》(1895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并赔偿巨额军费。

5. 《马关条约》(1895年):是中日甲午战争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割让辽东半岛给日本,并赔偿更大额的军费。

6. 《辛丑和约》(1901年):是中国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赔偿巨额军费,并同意允许外国驻军进驻中国。

7. 《辛丑协定》(1901年):是中国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同意对外国人实行司法和行政管辖权。

8. 《辛丑条约》(1902年):是中英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同意对外国人实行司法和行政管辖权,并割让新界给英国。

9. 《九国公约》(1901年):是中国八国联军侵华后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同意对外国人实行司法和行政管辖权,并赔偿巨额军费。

10. 《中俄密约》(1917年):是中俄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同意割让外东北地区给俄国,并赔偿大量军费。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归纳整理1.割地(领土主权、领事裁判权、司法权)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通过《瑷珲条约》《北京条约》等割占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③英国通过《北京条约》割占九龙司④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3000万两白银赎回辽东半岛;因沙俄法德干预)。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元。

②《北京条约》英法各增加赔款800万两。

③《马关条约》赔款2亿两白银(进一步控制中国的财政和外交)。

④《辛丑条约》赔款4.5亿两白银(分39年还清,本息9.8亿两,以关税和盐税作抵押)。

3.开埠通商(贸易主权)①《南京条约》开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通商口岸就是约开商埠,是商埠的一种)。

②《天津条约》增开南京、台南、汉口、九江、琼州等十处通商口岸。

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为商埠。

④《马关条约》开沙市(湖北荆州)、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由沿海向内地沿申)。

4.列强攫取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关税自主权)。

②《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式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文化权);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通航(内河航运权)。

③《马关条约》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免收内地税(资本输出,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④《辛丑条约》设使馆界,驻兵保护;拆毁炮台,列强可派兵驻守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摧毁中国军事力量);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干涉中国内政);列强取得了对中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的完全控制权。

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即为“片面”最惠国待遇。

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近代以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约时间国家条款影响(危害)1《南京条约》1842年8月20日中英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银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关税税率,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中国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从此步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2《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年中英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租界)。

3《望厦条约》1844年中美美国享有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美国兵船可任意到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

4《黄埔条约》1844年中法法国享有中美《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5《上海海关征税规则》1854年中国上海道和英、法、美三国各派一名代表组成“税务管理委员会”上海海关成为中国第一个半殖民地性质的海关。

6《天津条约》1858年中俄中美中英中法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②增开牛庄、淡水、汉口、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④外国人可以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⑤赔偿英法两国军费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商损失200万两白银。

7《天津条约》附件规定值百抽五原则,即列强进出中国海关的货物,按其价值,中国最多只能征收5%的关税。

大大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

8《北京条约》1860年中英中法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准许华工出国,对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伸向中国内地,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9《瑷珲条约》1858年中俄中国割让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

中国近代史上的不平等条约简表名称时间国家内容《南京条约》1842 英国割地(香港岛);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通商口岸(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4、协定关税《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3 英国1、“领事裁判权”;2、“片面最惠国待遇”;3、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和永久居住的特权《望厦条约》1844 美国1、美国在通商口岸建立教堂,开设医院;2、美国兵船可以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黄埔条约》1844 美国1、允许法国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爱珲条约》1858 俄国1、割地(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万平方公里);《天津条约》1858 俄美英法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2、开放十处通商口岸3.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4、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经商;5、赔款(英法军费各200万两、英商损失200万两)《北京条约》1860 英法1、《天津条约》继续有效;2、增开天津为商埠3、割地(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北京条约》1860 俄国1、割地(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40万平方公里《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俄国1、割地(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44万平方公里)《中俄改订条约》1881 俄国1、割地(我国西部7万平方公里)《中法新约》1885 法国1、“越南独立”;2、中越边境开辟商埠;3、修筑铁路;4、降低税率;5、法国撤退基隆和澎湖的军队《马关条约》1995 日本1、“朝鲜独立”;2、割地(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3、赔款(2亿两);4、开设工厂;5、开放通商口岸(苏州、杭州、沙市、重庆);6、开辟内河新航线《辛丑条约》1901 英俄日法德美意奥1、赔款(4.5亿两);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3、划东交民巷为“使馆界”;4、严惩反帝官员、禁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二十一”1915 日本1、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利;2、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与他国;3、中国警队及兵工厂由中日合办;4、中国政府聘日本人为政治、财政、军事顾问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43年《中英虎门条约》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1844年《中法黄浦条约》1851年《中俄伊犁塔尔巴哈通商章程》1854年《上海英法美租借地章程》1858年《中俄爱辉条约》1858年《天津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1861年《中德通商条约》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1874年《中日北京专条》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1887年《中葡和好通商条约》1890年《中英会议葬印条款》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1896年《中俄密约》1896年《中日通商行船条约》1898年《中德胶澳租界条约》1898年《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约》1898年《中英订租威海卫专约》1901年《辛丑条约》1905年《中日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1906年《中英续订臧印条约》1911年《中俄满洲里条约》1915年《中日民四条约》1915年《中俄蒙协约》不完全统计。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格模板(全国卷教材,必修一)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格模板(全国卷教材,必修一)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全国卷教材,必修一)
战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特权
中英鸦片战争中英《南京条约》
及附件割香港岛2100万银元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广、厦、福、宁、上)
①协定关税
②领事裁判权
③最惠国待遇
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美、俄)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俄国通过《瑷珲条
约》《北京条约》等
割占150多万平方
千米的领土。

英国通过《北京条
约》割占九龙司
800万两长江中下游及沿海十个口岸
天津开埠
①允许外国公式进驻北京;
②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
经商和传教(文化权);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
岸通航(内河航运自由)
甲午中日战争中日《马关条约》割占台湾岛、澎湖列
岛回辽东半岛(割三
岛)2亿两白银苏州、杭州、沙市、重庆
(苏杭杀虫)
①允许在华开设工厂
②产品免收内地税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与11国列强签订
《辛丑条约》
4.5亿两白银①设使馆界,驻兵保护;
②拆毁天津到北京炮台,列强派
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
③永远禁止中国人反帝。

完整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

完整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

完整中国近代史不平等条约表格|条约名称|签订时间|签订国家|主要内容|影响||::|::|::|::|::||《南京条约》|1842 年 8 月|中英|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款 2100 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虎门条约》|1843 年 10 月|中英|英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

|进一步损害了中国的主权和利益。

||《望厦条约》|1844 年 7 月|中美|美国享有英国在《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取得的除割地、赔款外的一切特权,同时还扩大了侵略权益,如美国人有权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等。

|使美国享有了更多的侵略权益。

||《黄埔条约》|1844 年 10 月|中法|法国享有美国在《望厦条约》中取得的一切特权,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司法、关税等主权。

||《天津条约》|1858 年 6 月|中英、法、俄、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赔偿英法巨额白银等。

|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北京条约》|1860 年 10 月|中英、法、俄|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有效;增开天津为商埠;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 800 万两白银。

|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瑷珲条约》|1858 年 5 月|中俄|中国割让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约 60 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给俄国。

|使中国的领土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中俄北京条约》|1860 年 11 月|中俄|将乌苏里江以东地域划归俄国,包括库页岛在内。

|进一步掠夺了中国的领土。

||《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 年 10 月|中俄|中国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 44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割给俄国。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完整表格版)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完整表格版)
3.各国对于进入自己势力范围或租借地内的他国船舶,不得征收高于本国船舶之港口税;或由铁路运输他国货物时,也不得多收高于本国商品的铁路运输费
《辛丑条约》
1901年9月
英、俄、美、法日、德、意、奥、西、比、荷
1.赔款白银4.5亿两,以关税、盐税和常关税作担保,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9.8亿两,另有各省地方赔款2000多万两
5.确定领事裁判权。
《中英天津条约》
1858年6月
英国
1.英国公使得住北京,并在通商各口设领事官;增开牛庄、登州、台湾(台南)、潮州、琼州、汉口、九江、南京、镇江为通商口岸后来开埠时牛庄口岸设在营口,登州口岸设在烟台,潮州口岸设在汕头
2.耶稣教、天主教教士得自由传教
3.英国人得住内地游历、通商
4.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往来
《黄埔条约》(又称《中法五口贸易章程》)
1844年10月
法国
条约规定除取得英美两国在条约中规定的侵略权益外,还规定允许法国天主教在通商口岸自由传教,修建坟地,清朝地方政府负责保护教堂和坟地。
1846年2月
清政府被迫宣布解除1724年(雍正二年)公布的禁止天主教在华传教的禁令。
《瑷珲条约》
1858年5月
俄国
俄国侵占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公里
《中俄天津条约》
1858年6月
俄国
1.俄国得以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台湾(台南)、琼州等七处口岸通商,若他国再有在沿海增开口岸,准俄国一律照办
2.俄国得在中国各通商口岸设立领事官,并派兵船在这些口岸停泊
3.俄国东正教教士得入内地自由传教
5.中英两国派员在上海举行会议,修改关税税则
6.中国给英国赔款银400万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一览表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近代中国人为什么不格外痛恨英国从晚清以来,很多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中国,细细数来,英、法、日、德、俄、意、美、奥匈等国发动或参与了侵华战争。

奇怪的是,中国人对这些侵略者的印象并不一样,最痛恨的是日本,最鄙视的是俄国、其次是法国,相反,对美国、德国好感较多,而对英国虽谈不上什么好感,也不至于十分痛恨。

其实,在中国近代史上,英国曾走私鸦片、火烧圆明园,就发动侵华战争的次数之多而论,仅次于日本;就给中国造成的损失之大而言,能排在俄日之后的第三位。

那么中国人为什么对这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心态复杂呢?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我感觉造成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英国在中国近代史上扮演了多种身份。

不知您注意了没有,对中国人来说,英国是敌人,也是“老师”,而最终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战友。

从敌人的角度来说,中国人逐渐发现,跟日本、俄国比较起来,英国其实并不是最凶恶的,因为它追求的主要是商业利益,没有灭亡中国的明确目的和计划。

并且,英国人守规则,发动战争之前一定宣战,战争中不过分地滥杀无辜,逼签条约之后基本能够恪守等。

从“老师”的角度来说,英国堪称当之无愧。

这个国家为人类做出了三大贡献:1、近代民主制度;2、资本主义经济模式;3、大机器生产方式。

可以说英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时代,曾经发挥的影响力至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超越。

中国跟英国打交道,吃了不少亏,也学到了不少东西,至今在有些领域已超越了“老师”,比如羽毛球等,当然,在有些方面尚有距离,比如足球。

在近代中国,中华民族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巧合的是,中国跟英国都在一个阵营中,如果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跑龙套”的话,第二次世界大战则是一场硬仗,中国人民流血牺牲赢得了英国人的尊重,在东南亚,中英两国士兵终于携起手来,向共同的敌人开火。

考虑到英国的这三重身份,就难怪中国人心态复杂,一言难尽了。

无论如何,跟英国打交道,中国不能说一无收获,至少能练练口语。

奇怪的是,这种感受不仅中国人独有,想当年英国人打遍了全世界,把几十个国家沦为殖民地,现在已经独立的殖民地国家对当年的“老东家”似乎也不太仇恨。

据说还组成了个英联邦,偶尔还开个派对,吉凶庆吊,走得还挺近乎。

这就不得不佩服英国人“有道”了。

中国所有不平等条约废除的历史二战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使美英中三国成为生死与共,并肩作战的战友。

罗斯福曾致电蒋介石称∶“中国军队对贵国遭受野蛮侵略进行的英勇抵抗,已经赢得美国和一切热爱自由民族的最高赞誉。

”中国艰苦持久抗战,已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广泛同情和钦佩。

中国的大国地位也得到反法西斯盟国的公认。

但是,美英等国在清朝末年强加中国的不平等条约仍未废除,这就大大妨碍了中国与反法西斯盟国之间的合作。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更认为中国是《联合国家宣言》首先签字的四国之一,只有尽早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才能适应中国已经取得的国际地位,符合联合国家进行战争的目标。

为此,国民政府主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九四二年三月派出外交部长宋子文到美国,向美国政府转达中国政府希望立即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的迫切要求,并争取和洽谈美援。

九月二日,国民政府派魏道明替换胡适为驻美大使,魏立即衔命由重庆飞赴华盛顿,以促成尽快签订新约。

在随后中美谈判中,国民政府都提出了废除领事裁判权及其他特权的要求,努力争取尽早废除不平等条约。

一九四二年十月九日,在两大阵营激烈交战之际,美英两国政府同时分别通知中国驻美、驻英大使,表示愿意立即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及其它有关特权。

中美、中英经过三个月的谈判,就废除不平等条约和改订新约问题,达成协议。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关于取消美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处理有关问题条约和换文”,由魏道明和赫尔代表两国在华盛顿签字;同日,“中英关于取消英国在华治外法权及其有关条约与换文”由宋子文、薛穆、黎吉生,代表两国在陪都重庆签字,上述两约通常简称“中美平等新约”和“中英平等新约”。

中美、中英新约强调∶中美、中英是平等的主权国家,缔约双方重视两国人民间的友好关系,并愿共同致力促进人类平等关系的发展。

中美新约共有八条,主要内容有∶(一)废除美国在华领事裁判权,关闭在华美国法院及领事法庭。

美国公民在中国,按国际法受中国政府管辖。

(二)废除“辛丑条约”,终止其给美国的特权。

美国愿协助中国与其他有关政府成立必要协定,将北平使馆租界区之行政与管理,连同使馆租界区之一切官有资产与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政府。

(三)美国同意终止在上海、厦门租界特权。

美国愿意协助中国与其它有关各国政府成立必要之协定,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政与管理,连同官有资产官有义务,移交于中华民国。

(四)美国放弃关于在中国通商口岸制度的一切现行条约权利,废除使用外国人引水等特权。

(五)美国放弃美国军舰进入中国领水的特权,中美两国军舰互访,应照国际惯例相互给予优礼。

(六)美国放弃给予美国船舶在中国领水内关于沿海贸易及内河航行的特权。

条约还规定新约未涉及的问题,如有影响中国主权者,应由中美两国政府代表会商,依照普遍承认的国际公法原则及近代国际惯例解决之。

在美英两国的促动下,其他国家都与之仿效。

此后,中国陆续与其他全部有关国家签订了新约。

原外国列强强加中国之不平等条约的废除,中英、中美平等新约的签订,是反法西斯阵营中和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大事。

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鼓舞了中国军民抗战的斗志。

一九四三年一月十一日,中美、中英分别在华盛顿和重庆订立新约。

二月四日,陪都国民政府批准新约,并决定举行庆祝中美中英新约三天。

从二月五日起,陪都各界庆祝新约活动开始。

各机关学校放假三天,举行集会,讲述建立平等新约的意义。

工厂停工一日,商店、住户悬灯三日。

国民政府中央广播电台五日至七日全部安排播放庆祝新约的节目。

陪都政府各系统大员,国民党元老、各界知名人士,蒋介石、何应钦、陈诚、邵力子、于右任、张道藩、吴铁城、张治中、谢冰心等都相继发表了广播讲演。

参政会连续举行茶话会,庆祝、座谈订立新约的意义。

教育部指令各社教机构,利用音乐、戏剧、电影、演讲等方式,扩大庆祝活动。

中美文化协会和联合国幻灯电影供应社合作,在夫子池新运服务社举办庆祝新约照片、幻灯片展览,自由参观,日夜开放。

各报纷纷发表社论,共庆新约。

在这三天之中,陪都家家户户都悬旗结彩,喜气洋洋。

各文艺团体在主要街道及广场,举办庆祝演出,观者如潮;街道两旁,广设高音喇叭,使庆祝活动有声有色。

入夜,各团体、机关、学校举办化装演讲,艺术宣传,提灯游行。

灯具上均写庆祝新约,同盟胜利,独立自主,自由平等,立己立人等口号。

新运总会还特制十幕庆约大型焰火。

群众一边观看焰火,一边高唱庆祝平等新约歌∶五十年革命流血,五年半作战牺牲,挣断了枷锁,唤回了汉魂,埋葬了沉重的历史,展开了民族的新生,正义已获得申张,神州已重睹光明……五日下午二时,陪都党政军机关,工商妇女各界两万多人,在夫子池广场举行庆祝大会,大会通电四则,盼中美、中英切实互助,加强团结。

四时开始举行游行,群众自动加入队伍,人数达到七万,沿途表演龙灯狮子,观众不可胜数,到两路口后游行队伍才解散。

由于中国政府与人民对世界反西斯战争的贡献与牺牲,中国人民终于将近百年来压在中华民族头上的不平等条约废除了!日本在获悉英美与蒋介石谈判新的平等条约后,抢在英美之前(即1943.1.11.)于1943.1.9.与汪精卫政权订约,交还租界和废除法外治权。

甚至包括北平使馆界、上海厦门公共租界和广州天津的英租界。

汪的盟国意大利1943.1.14.交还天津意租界、废除法外治权;法国维希政府1943.2.23.开始交还天津汉口广州上海法租界和广州湾。

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简况满清政府自鸦片战争以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这些不平等条约的主要特点如下:1.势力范围;2.驻扎军、警;3.设置邮政及电报局;4.领事裁判权;5.租借地;6.租界;7.掌管关税。

随着中国国民的日渐觉悟,与外国的交往逐渐增加,特别是东邻日本经过明治维新之后,明确提出废除与西方列强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并且获得相当成果。

有样学样,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尚在满清时期就发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呼喊。

而腐败的清政府也因为这些条约的逐渐增加,感到不堪重负,对此类要求与呼吁采取容忍甚至暗中支持的态度。

于是这个呼声也就越来越响亮了。

1902年中英条约、1903年中美、中日商约改定时,就有“整理本国律例,期与各国一律”之后,三国都同意废除治外法权的条款。

治外法权的产生,除开侵犯中国主权的一面以外,也有特定情况的另一面。

即,中国当时的法律显然与当时国际通律有根本差别。

中国并无独立司法机关,完全由行政长官判案;而且刑律中肉刑、砍头、凌迟处死等原始野蛮的刑罚比比皆是。

以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的列强,要求治外法权也不奇怪。

如果仅以改变旧律法看,治外法权无疑有促进作用。

但因此便侵犯中国主权,确实是一种简单而且违背国际通则的粗暴行为。

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辛亥革命,清朝政府被推翻。

因为实在事出意外,就连孙中山本人也无任何准备。

政权落入实力派袁世凯手中。

在中英关于西藏、中俄关于蒙古的谈判中均以中国退让告终。

接着于1914年8月日本借向德国宣战之机突然在龙口登陆,次年1月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除顾维钧拒绝第五条,结果因为顾病住院被改成“容后再议”,条约签字。

也称“民四条约”,为民国四年签订。

顾维钧气愤之余,发表声明表明其保留意见。

1917年,北京政府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断交宣战之机,废除了与德国和奥匈帝国的不平等条约,总算是突破了不平等条约的防线,开了先河。

接着北京政府乘十月革命之机,派徐树铮率军开赴库伦(乌兰巴托),迫使外蒙古政府取消自治,废除《中俄蒙协约》。

然后北京政府期盼再继续利用战后瓜分胜利的机会继续取得进展,最著名的案例莫过于1919年的巴黎和会。

1917年4月,美国参加欧战。

中国驻美国大使顾维钧立即判断协约国必胜,力促北京向德奥宣战。

同时设立专门小组搜集材料并予以分析,为在战后和平会议上争取废除不平等条约做准备。

顾称:“自十九世纪中叶,中国与西欧列强开始交往以来,中国对外关系中始终处于不平等的地位。

从那时起,中国一直受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约束。

由于在对欧洲列强的战争中屡遭失败,被迫割让领土作为赔偿,中国的领土完整早已遭到损害,由于接受了强加于中国领事裁判权和其他各种特权,中国的主权早已被侵犯。

”“现在正是时机,中国应该在即将召开的和会上向各国鸣不平,以争回某些失去的权利。

中国所不满的不仅仅是欧洲列强的帝国主义政策,而且还有十九世纪后期使中国蒙受苦难的日本侵略者。

日本侵略的最近事例便是日本提出的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要求,以及于提出最后通牒后强迫中国缔结的中日条约。

”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发表著名的《十四条宣言》,规划战后世界新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