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世界文化思潮及其发展趋势模板

合集下载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新趋势在文化日益为世界各国重视、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综合竞争力一部分的情况下,我们要发展中国特色国际都市文化,必须对世界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作出判断和分析,这是我国一些大城市融入世界、建设国际文化都市的世界文化新背景。

全球化与世界文化发展多元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跨国资本的全球流动,形成一股势不可挡的全球化的趋势;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实践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的拓展,以跨时空的交往、跨时空的实践,突破了原有时空的限制,实现了文化传播、文化交流、文化交往等实践方式的全球化。

全球化不是单个人、单个地区、单个民族、单个国家的行动,而是全球无数个人、无数个单位、无数个民族、无数种制度在全球经济与社会交流和交往实践中的互动,这种互动的多元性、多维性、多层性,决定了文化的多元性。

世界文化的多元性从本质上折射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

全球化与世界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人类文化的新繁荣,也使我国都市文化建设面临新的抉择。

国际文化产业竞争的高技术化经济全球化已经对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和文化生活层面,全球化进程使我们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日益国际化,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在中国人家里,可能有美国的电脑、日本电视机、德国电话、意大利冰箱、韩国的空调;喝可乐、吃肯德基、品咖啡,成为城市新的饮食习惯;看外国片、听外国流行歌曲、欣赏交响音乐会和芭蕾舞或职业篮球赛……这一切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国际化的文化空间。

但你是否想过,中国市民生活和习惯国际化的背后是什么?实际上是以高技术为特征的文化产业、文化产品对中国生活方式的影响。

高技术对文化产业的渗透和影响,表现为利润高、竞争力强的新的文化产业形态的形成。

“高技术”含量的背后是“高文化”,“高文化”的实质是知识经济时代高智商、高品味、高消费的需求在文化上的反映,进而刺激“高技术”的开发以满足“高文化”的需求。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关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特征及其走向》,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所关注问题的共同性更加凸显。

诸如环境保护、市场运行、民生保障、安全维护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已经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也不是一种制度的问题,而是世界性的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尽管分析各有不同,但在许多关注点上形成了相对共识。

研究这些共识对于我们深入了解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整体发展。

借鉴其合理成份推动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积极作用。

下载论文网关键词:社会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新社会主义中图分类号:D0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4-0033-06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推动的全球化进程,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

全球化在推动人类整体发展的过程中也衍生出了诸如环境保护、市场运行、民生保障、安全维护等关系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这些问题在当今世界不再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问题,也不再是一种制度的问题,而是全世界都要面对的难题。

针对这些复杂多变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世界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其中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新社会主义等最具代表性。

虽然它们的分析视角各不相同,价值取向各有侧重,但在许多关注点上形成了相对共识。

研究这些共识,把握世界社会主义思潮的整体发展,对于推动中国的全面深化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借鉴意义。

一、当代世界主要的社会主义思潮进入新世纪,各类矛盾日益凸显,世界社会主义思潮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苏东剧变以来的持续低潮后迎来了新的复苏时机。

伴随着以美国次贷危机为导火线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影响,特别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问题的出现,世界各国的礼会主义者都试图寻求一种既避免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又不同于资本主义模式的发展道路,因而导致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全面复苏,并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有民主社会主义、市场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和新新会主义等思潮。

世界主要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主要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

世界主要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文化交流与融合越来越频繁,文化产业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在全球范围内,各个国家都在积极发展自己的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的国际化,推动文化的多元化。

一、文化产业的定义和特点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知识、信息、艺术、体育和娱乐等为核心,运用现代科技手段,生产创造和传播符合人们精神需求的产品和服务的产业。

文化产业的特点是高新技术、创意性、文化价值、知识密集、文化多样性、网络性、数字化。

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1.创意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意经济时代要求企业快速响应市场的需求,以创新为动力进行产品、服务和模式的转型和升级。

创意经济下的文化产业非常注重文化创意的价值,以节奏、音效、视觉和交互等多维度进行全新的表达,致力于创造具有文化内涵的产品和服务。

2.数字化的发展数字技术在文化产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字艺术、数字音乐、数字电影等都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数字化的发展为文化创意产品的生产、创作和传播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方式,同时也加速了文化产业的全球化发展。

3.文化多元化的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单一的文化产品和服务,越来越注重文化多元化,对世界各种不同的文化都充满好奇心并具有意识和尊重。

文化多元化的趋势促进了全球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交流和融合,推动了文化产业的多样性发展。

4.智能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科技的应用,极大地增强了文化产业的创意和创新能力。

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技术,文化产业能够更精准地推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文化创意产品和服务,实现消费者和生产者双方的共赢。

三、主要文化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1.中国文化和文化产业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国家,其文化产业日益繁荣。

总体上看,中国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将主要表现为市场规模逐渐扩大、技术创新升级、文化多元化趋势逐渐清晰、文化产业与新经济紧密结合等特点。

2.欧美文化和文化产业欧美文化被全球高度重视,其文化产业多年来一直处于领导地位。

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当代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

社会经济的繁荣,科技的突飞猛进,加上文化思想的活跃,促使当代世界文化正在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建筑师与理论家们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许多新的建课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使当代的建筑文化呈现出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错综复杂的壮丽画面,里面编织着科技的成就、高度的人情化思想、生态环境意识以及传统文化与创新思潮等等。

如果将这些特点的趋向概括起来,可以看出技术、理论、场能、生态四个方面因素对建筑创作起的重要作用。

一.先进技术的全球化趋向建筑的发展永远离不开物质技术的作用,当代新材料、新结构、新工艺、新设备、新设计方法、新施工方法等都为建筑的创新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

这种科技条件下多种多样的建筑表现形式层出不穷,具有时代特色的技术美学得到充分的发挥,尤其是90年代,我们可以从高层建筑、大跨度建筑、智能建筑、生态建筑、仿生建筑等类型中看到新的科技创造的体现。

如:1997年西萨·佩里设计的吉隆坡双塔大厦,不仅是塔高最高,而且造型还吸收了伊斯兰光塔的曲线外形,表现了标新立异与地域风情,更反映了先进技术的巨大潜力;1992年在挪威哈默尔建成的冬奥会滑冰馆,建筑师采用了轻型木结构网架体系,最大跨度达100m,每根木架都经过特殊化学处理,其表面涂有防火和耐蚀性涂料,以提高结构的持久性;1994年在法国里昂落成的机场铁路东站可谓放生结构的杰作,仿照飞鸟展翅的结构形体,不仅是有轻盈和美感,而且也展示了新技术的有机性与全球性。

出现各种学派与理论—古典复兴派、新现代派(简洁派、前卫派、新表现派)结构派、高级派、生态派、仿生派。

建筑类型学、建筑现象学、行为建筑学……新理性主义,后现代主义。

二.建筑理论的多元化倾向当代错综复杂的建筑文化必然导致建筑理论和多元化倾向。

建筑师在激烈的市场中不断标新立异,于是各种学派和理论不断出现,这些流派中,许多代表人物已成为近些年来普利策奖的获得者,标志着社会日益重视地区建筑文化的创新和进一步发扬现代建筑的科学成就。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三、科技成果在文化发展中的运用,带来了文化发 展的技术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
四、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发展的市场化、产 业化,形成了国际文化市场。
五、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1、科技文化迅猛发展,在 社会发展中发挥着“先 锋”、“先导”、“火车 头”的作用。
2、文化教育作为培养人、塑造 人、提升人的素质、开发人力 资源的基本途径,其基础性、 先导性作用日益显著。
21世纪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实现教育的综合化、多样化、个性化、终 身化、大众化和国际化。
3、民族精神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精华、灵魂和核 心,在综合国力竞争中起着激励、鼓舞、凝聚、 整合的重要作用。
4、先进的观念、理论文化,是号召、动员、激发、 引导人民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强 大思想动力。
5、文化的力量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动力;文 化自身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巨大力量。
当代世界,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相互汇合, 形成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知识经济时代将是一个高智慧、高技术、高文化 的时代”,文化力因素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 作用日益突出,已成为一种同政治手段、经济实力 和军事威胁等“硬权力”相对应的、对当今国际关 系产生重大影响的“软权力”.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 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 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二部分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四部分 文明的冲突 第五部分 文明的未来
当代世界 文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文化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大为增强,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重要因素。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ppt课件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ppt课件
16
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
[美]亨廷顿 Samuel P. Huntington 第一部分 一个多文明的世界 第二部分 变动中的各文明力量对比 第三部分 正在形成的文明秩序 第四部分 文明的冲突 第五部分 文明的未来
17
三、科技成果在文化发展中的运用,带来了文化发 展的技术化、信息化、网络化趋势。
18
四、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发展的市场化、产 业化,形成了国际文化市场。
19
五、加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意义
20
21
13
二、与经济的全球化相呼应,各国、各民族文 化的发展日益走向开放化、多元化。
14
1982年 墨西哥 世界文化大会:
文化是对话,是交流思想和经验,是对其它价值观 念和传统的鉴赏;文化将在孤立中消亡.
15
“中西文化互补论”:
季羡林: 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院 士、中国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梵文、巴利文专家.
8
4、先进的观念、理论文化,是号召、动员、激发、 引导人民为实现远大理想和宏伟目标而奋斗的强 大思想动力。
9
5、文化的力量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内动力;文 化自身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成为拉动经济增长 的巨大力量。
10
当代世界,经济的文化化和文化的经济化相互汇合, 形成了经济文化一体化发展的历史潮流。
当代世界 文化发展的趋势与特点
1
一、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到来,文化在社 会发展中的作用大为增强,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 的重要因素。
1、文化的现代化 2、文化力
2
文化的现代化: 观念的理性化,知识的科学化,教育的普及化,信 息传播的社会化、科技化,文化生产和消费的产业 化、市场化。
3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共23页文档

当代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共23页文档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备的头脑有特别的 亲和力 。 27、自信是人格的核心。
28、目标的坚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 量泉源 之一, 也是成 功的利 器之一 。没有 它,天 才也会 在矛盾 无定的 迷径中 ,徒劳 无功。- -查士 德斐尔 爵士。 29、困难就是机遇。--温斯顿.丘吉 尔。 30、我奋斗,所以我快乐。--格林斯 潘。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23

当代人类文化发展与十大趋势

当代人类文化发展与十大趋势

当代人类文化发展与十大趋势2012-05-16 来源: 光明日报人类在取得空前巨大成就、获得用高科技装备和推动的高度发达生产力与巨大财富,以及享受高水平的福利生活的同时,也带着严重问题、巨大麻烦和深沉的忧伤,进入21世纪。

人类文化,也就在这种背景下,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在新世纪第一个十年过去,进入第二个十年的阶段,作为上世纪的赓续和新世纪的开拓,逐渐形成了新的发展趋势。

这种新趋势,在全球化的新的世界构造与秩序下,以其雷霆万钧之力、汹涌澎湃之势,席卷整个“地球村”。

其中,尤以重要区域、大国和人口众多的民族,既首当其冲,又蔚为大观和发展重镇。

中国自然居于其中。

就整体观察和择其要者而言,有十大发展趋势,为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新潮流。

中国之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即身处其中,既受其推动与“牵引”,又受其制约;既受惠于此“大潮流”,又作贡献于它。

一、世纪末的“三大反思”与新世纪的三个适度回归“时间就是金钱”的口号和生活律令,已经改变为“时间(与亲人——他人和谐相处的时间)比金钱更重要”。

对于由于科技发展而带来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经济迅猛发展、高福利生活和由此引起的社会变异,特别是它的弊端一面,世界有识之士,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即开始了反思。

斯宾格勒1914年问世的《西方的没落》可谓开其端,尔后,则有以法兰克福学派为代表和重镇的批判,直至丹尼尔·贝尔的《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以及汤因比与池田大作的对话录《展望二十一世纪》等,著述丰厚、批判犀利、说理深邃,全面反映了人类对于科技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达和与其相对应又应该形成合理结构比的精神文明、人文文化的滞后,进行了百年反思。

在此“百年反思”的基础上,在上世纪末,全球性的总结性的反思,则集中于三个方面,我们不妨称为“三大反思”。

这就是:对于现代化的反思、对于科技的反思和对于人的最佳生活方式标准的反思。

而且,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施了三个适度回归。

这成为人类当代文化发展的首当其冲的新趋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狭义的文化指意识形态所创造的精神财富,包括宗教、信仰、风俗习惯、道德情操、 学术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各种制度等,主要是心态文化,又称小文化。广义 的文化,着眼于人类与一般动物,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本质区别,着眼于人类卓立于 自然的独特的生存方式,其涵盖面非常广泛,所以又被称为大文化。
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时期,在一定的背景下, 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称作文化思潮。

当代世界文化思潮发展脉络
当代世界文化思潮 发展脉络
二战结束至60年代
越战
60年代中至80年代末
冷战结束
90年代以来 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等
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等
新左派、后现代主义等
一、存在主义
• 存在主义(Existentialism),又称生存主义。当代西方哲学主要流派之一。这一名 词最早由海德格尔提出。 存在主义主要包括有神论的存在主义、无神论的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存在主义三大 类,它指任何以孤立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作最真实存在的人本主义学说。存在主 义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指出人是在无意义的宇宙中生活,人的存在本 身也没有意义,但人可以在存在的基础上自我造就,活得精彩。 存在主义文学是二十世纪流行于欧美的一种文艺思潮流派,它是存在主义哲学在文学 上的反映。存在主义作为一个文学流派,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主要表现在 战后的法国文学中,从四十年代后期到五十年代,达到了高潮。 存在主义最著名和最明确的倡议是让·保罗·萨特的格言:“存在先于本质” (l'existence précède l'essence)。



一、存在主义文化思潮
• 产生背景 战争。随着宗教这一包容一切的框架的丧失,人不但变得一无所有,而且变成一个支 离破碎的存在物。战后人们失去了归宿感,认为自己是这个人类社会中的“外人”, 自己将自己异化。在人们迫切的需要一种理论来化解自己的异化感觉时,存在主义就 应运而生了。 思想流派 存在主义文化思潮渊源主要来自于索伦·克尔凯郭尔的神秘主义、尼采的唯意志主 义、胡塞尔的现象学等。
一、存在主义文化思潮
存在先于本质——萨特 • 萨特主要观点: • 萨特将存在分为两种: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自在的存在是一个物体同其本身等 同的存在。自为的存在同意识一起扩展,而意识的实质就在于它永远是自身。 • • • • 萨特存在主义哲学提出了三个基本原则: 其一是“存在先于本质”,认为人的“存在”在先,“本质”在后。 其二是“世界是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其三是“自由选择”。这是存在主义的精义。
二、法兰克福学派
• 法兰克福学派简介: • 法兰克福学派其成员主要是一些有着犹太血统的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这个学派的 名称来源于法兰克福大学社会学研究所,这个研究所创办于1923年。1931年,一个叫霍克 海默的思想家担任了所长。他在一篇题为《社会哲学的现状和社会研究所的任务》的就职 演说中指出,社会研究所的任务是建立一种社会哲学,它不满足于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经 济学和历史学的实证性分析,而是以“整个人类的全部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为对象,揭 示和阐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的命运”。对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总体性的哲学批判和社 会学批判。 • 这个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和哈贝马斯等人。法兰克福学 派在媒介研究中主要的贡献是提出了“文化工业”(文化工业,即大众文化产品的标准 化、齐一化、程式化。用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下大众文化的商品化及标准化)、“单向度 文化”等概念以及“机械复制”理论。 • 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是大众文化批判理论最重要,也是影响最为深广的组 成部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工业理论,历来被视为大众文化的一个理论基点。也不 乏有人说,不读法兰克福学派的著作,就没有资格来谈大众文化。不研究和理解法兰克福 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就不可能十分全面与深刻地理解20世纪人类文化精神的演进。
当 代 世 界 文 化 思 潮
——若 干 问 题 探 讨
中共贵州省委党校文史教研部 于长江 2016-11-27
何谓当代?
中国 • • • • • 中国 古代: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之前 近代:1840-1919年,鸦片战争后至五四 新民主主义运动 现代:1919-1949年,新民主主义运动时 期 当代:1949-,建国以来。
马丁·海德格尔 让-保罗·萨特

代表人物
一、存在主义文化思潮
对存在的理解本身就确定了存在的存在——海德格尔 海德格尔主要观点: 《存在与时间》中第一次提出了存在主义这一称谓,并促使存在主义理论系统化、明 确化。对于“人是如何存在”的问题,他指出,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是“虚 无”,孤独无依,永远陷于烦恼痛苦之中。 • 《存在与时间》中,对死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对人存在价值的看 法。他指出,“我将要死”并不是世界中的一个外在的和公开的事实,而是我自己存在 的一种内在可能性。我随时都可能要死,因此死就是我现在的可能性,而且我也肯定会 死,无论是死于哪种方式,因此死又是我存在的极端性。它是我各种可能性中最极端、 最绝对的一个。 • 承认了死就是承认了人的有限性,因此海德格尔也研究了这个问题。他指出,对于人 的有限性的体验,不在于其周界、延伸范围,而在于它存在的核心中——人都是有限 的,因为它的存在充满非存在!
古代
1840年前
近代
1840-1919
现代
1919-1949
当代
1949-
• • •
• •
世界 古代:1689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功之前 近代:1689-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 命 现代:1917年之后 当代:通常说是二战之后
古代
1689年前
世界
近代
1689-1917
现代1917-Fra bibliotek当代1945-
何谓世界?
世界的划分标准:地理、政治、文化—宗教。 《康熙字典》将“大千世界”注为: “世谓同居天地之间,界谓各有彼此之别。”现代汉语 里的“世界”则已基本意指全部时间与空间的总称,通常指人类所生活居住的地球。
何谓文化思潮?

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 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