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心轴的冷温复合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偏心轴的冷温复合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偏心轴的冷温复合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一、概述
偏心轴是指轴心不在几何中心的轴,其制造难度较大。
传统的挤压工艺难以满足偏心轴的制造要求,因此需要采用冷温复合挤压工艺。
二、冷温复合挤压工艺
冷温复合挤压工艺是指在挤压过程中,先采用冷挤压的方式将材料压制成初形状,然后再进行温挤压,使其达到最终形状。
该工艺具有以下优点:
1. 可以有效降低材料变形率,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
2. 可以减少挤压过程中的应力和变形,提高挤压品的表面质量。
3. 可以控制挤压温度,避免材料的热变形和晶粒长大。
三、模具设计
1. 偏心轴的模具设计需要考虑到偏心度、壁厚和挤压力等因素。
2. 模具的结构应该合理,能够有效控制材料的流动和变形。
3. 模具的材料应该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耐磨性,以保证模具的使用寿命。
四、案例分析
某公司需要生产偏心轴,采用冷温复合挤压工艺进行生产。
通过模具设计和工艺优化,成功生产了符合要求的偏心轴产品。
该产品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五、结论
偏心轴的制造需要采用冷温复合挤压工艺和合理的模具设计。
这种工艺可以有效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和表面质量,同时能够控制材料的流动和变形。
模具的设计应该合理,材料应该具有高强度、高硬度和高耐磨性。
《冷挤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大纲

《冷挤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名称(中英文)中文名称:冷挤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英文名称:Cold Extrusion Processes and Die Design二、课程编码及性质课程编码:0817761课程性质:选修课三、学时与学分总学时:24学分:1.5四、先修课程机械设计、材料成形工艺、金属学及热处理和材料成形原理等五、授课对象本课程面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开设,也可以供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和电子封装技术专业学生选修。
六、课程教学目的(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贡献和作用)本课程是第七学期开设的一般选修课,其教学目的主要包括:1、掌握金属材料冷挤压的变形性质和成型规律,以及冷挤压模具设计的方法;2、掌握冷挤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特点及国内外发展概况,查找并掌握冷挤压技术及模具设计发展前沿的新技术的特性;3、掌握挤压成形的各种方法,能独立编制工艺规程和设计冷挤压模具,分析和解决冷挤压生产问题,具有今后从事冷挤压成型工艺和复杂模具开发与设计的能力。
表1 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七、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本课程以介绍冷挤压成型工艺与模具为主体、以讲述两者的设计为重点;2)在全面了解与掌握挤压成形的材料原理及力学原理的基础上,重点学习冷挤压加工工序和模具的设计;3)重点学习的章节内容包括:第2章“挤压基本原理”(6学时)、第5章“冷挤压加工工序设计”(4学时)、第6章“冷挤压模具设计”(6学时)。
教学难点:1)冷挤压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是实践性极强的课程之一,本课程将密切结合学生的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实验课等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对冷挤压成型工艺及模具的认识及设计能力,提高授课质量与效果。
2)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掌握冷挤压成型工艺的变形特点、应用范围、质量控制方法等,具备合理设计冷挤压成型工艺和复杂模具的实践能力。
八、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方法:(1)采用现代化教学方法(含PPT演示,工艺动画,视频资料等),讲授冷挤压工艺的变形特点及应用领域,以提高教学效果及效率;(2)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PPT汇报、交流讨论等方式,进行课堂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偏心轴冷镦工艺研究及模具设计

5 8
< 具 5 业) 2 0 . . 总 2 7 模 - . 0 2 No 7 5
偏 心 轴 冷 镦 工 艺 研 究 及 模 具 设 计
刘 汉 雄
( 安 东 方 机 械 厂 , 陕 西 西 安 7 0 4 ) 西 1 0 3
摘 要 :在 分 析 了偏 心 轴 冷 镦 工 艺成 形 难 点 的 基 础 上 ,提 出 了解 决 材 料 流 动 失 稳 的 措 施 和 对 模 具 结 构 的
收 稿 日期 : 0 1—1 20 0—3 1
( )在 制 件 压制 过 程 中 ,希 望 在 保 证 合 格 制 件 4 的前 提 下 , 尽 量 使 制 件 在 模 具 中停 留 时 间 短 一 些 , 以减 少 制 件 对 模 具 的 热 冲 击 。
参考文献 :
[ 】 周 惦 武 等 .Cr Mo钢 锻 模 液 态 模 锻工 艺 试验 .湖 2 5 Ni
1 冷 镦 成 形 工 艺 难 点
根 据 毛 坯 图 选 定 直 径 为 1 . 一 - 34g- mm 的 冷 拉
作 者 简 介 : 汉雄 ( 9 6 , , 西 清 涧 县 人 , 工 , 艺技 术 刘 1 5 一) 男 陕 高 工 部 副部 长 ,从 事 冲 压及 机 加工 工 艺及 模 具设 计 工作 , 址 : 安 地 西 市 幸 福 南 路 1 ,西 安 东 方 机 械 厂 工 艺 技 术 部 , 电 话 : ( 2 ) 号 0 9
0 2 m,长 杆 部 直 线 度 要 求 0 0 r m。 该 零 件 材 料 .r a .8 a
为 2 0钢 , 合 于 冷 镦 工 艺 。 适
R 0. 6
( ) 形 模 具 不 能 采 用 现 有 的 同心 圆模 具 结 构 , 2成 必 须 设 计 出 适 合 金 属 向 偏 心 型 腔 远 处 流 动 的 新 结
偏心凸轮轴冷温联合挤压工艺研究

挤 压 降 低 5 以上 , 可 采 用 较 大 变 形 量 L , 0 并 1 因此 为 凸 ]
轮 外 形 的 成 形 创 造 了 有 利 条 件 。根 据 该 零 件 的 形 状 特 点 , 者 认 为 采 用 圆 棒 坯 料 经 过 冷 温 挤 压 可 以 成 形 出 笔
Ke r s e c n rc c ms a t o d e t u i n;wa m x r so y wo d : c e t i a h f ;c l x r s o r e t u i n;e t u i n d e x r so i
偏 心 凸 轮 轴 零 件 形 状 及 主 要 尺 寸 如 图 1所 示 , 材
维普资讯
《 热加工工艺》 20 年第5 02 期
工 艺 技 术
3 7
偏 心 凸 轮 轴 冷 温 联 合 挤 压 工 艺 研 究
张 水 忠 ,李 霞 ,赵 中华
( 海 工 程 技 术 大 学 材 料 工 程 学 院 ,上 海 2 0 3 ) 上 0 3 6 摘 要 :分 析 了 偏 心 凸 轮 轴 的 成 形 特 点 , 定 了 零 件 挤 压 成 形 工 序 。对 该 零 件 冷 挤 压 变 形 程 度 进 行 校 核 , 算 了 各 制 计
Re e r h o c n q e o l & W a m t u i n f r Ec e t i ms a t s a c n Te h i u f Co d r Ex r so o c n rc Ca h f
ZH AN G Shuiz ng, LIXi ,ZHAO — ho a Zhong- hua
A b r ct T he f m i ha a t r he e e rc c m s f a st a : or ng c r c e s oft cc nt i a ha t w s anayz l ed,t or ng oc dur s ofe r s on f he w ki pr e e xt u i or t r a pr de he pa t w s ovi d.The pr s ur n e h e s e i ac wor ng pr ce ki o dur s a al at d and t t uc u e o he e r i n e e w s c cul e he s r t r s f t xt us o dis w a nt oduc d. si r e
第五章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2/11
第五章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5.1 冷挤压工艺
•5.2 冷挤压模具设计 • •5.3 冷挤压模的典型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5.1 冷挤压工艺
• 冷挤压是一种先进的少无切削加工工艺之一。它是在 常温下,使固态的金属在巨大压力和一定的速度下,通过模 腔产生塑性变形而获得一定形状零件的一种加工方法。冷挤 压的工艺过程是:先将经处理过的毛坯料放在凹模内,借助 凸模的压力使金属处于三向受压应力状态下产生塑性变形, 通过凹模的下通孔或凸模与凹模的环形间隙将金属挤出。它 是一种在许多行业广泛使用的金属压力加工工艺方法。
• (3) 冷挤压的变形方式 在变形程度相同的条件下, 反挤压的力大于正挤压的力。反挤压的许用变形程度比正挤 压小。
PPT文档演模板
第五章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 (4) 毛坯表面处理与润滑 毛坯表面处理越好,润滑 越好,许用变形程度也就越大。
• (5) 冷挤压模具的几何形状 冷挤压模具工作部分的 几何形状对金属的流动有很大影响。形状合理时,有利于挤 压时的金属流动,单位挤压力降低,许用变形程度可以大些。
第五章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5.1.4.2 许用变形程度
• 冷挤压时,一次挤压加工所容许的变形程度,称为许 用变形程度。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许用变形程度。在工艺上, 每道冷挤压工序的变形程度应尽量小于许用值,使模具承受 的单位挤压力不超过模具材料许用应力(目前一般模具材料 的许用应力为2500~3000N/mm2),确定许用变形程度数值 是冷挤压工艺计算的一个重要依据,因为冷挤压许用变形程 度的大小决定了制件所需的挤压次数。若计算出的冷挤压变 形程度超过许用值、则必须用多次挤压完成,以延长模具寿 命,避免损坏模具。
冷挤压模具设计

第六章冷挤压模具设计本章通过一些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结构,介绍冷挤压模具的特点、其工作零件及其它主要零部件的设计要点及步骤等。
第一节冷挤压模具的结构及分类一、概述冷挤压是在常温下对金属材料进行塑性变形,其单位挤压力相当大,同时由于金属材料的激烈流动所产生的热效应可使模具工作部分温度高达200℃以上,加上剧烈的磨损和反复作用的载荷,模具的工作条件相当恶劣。
因此冷挤压模具应具有以下特点:(1)模具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要在冷热交变应力下正常工作;(2)模具工作部分零件材料应具有高强度、高硬度、高耐磨性,并有一定的韧性;(3)凸、凹模几何形状应合理,过渡处尽量用较大的光滑圆弧过渡,避免应力集中;(4)模具易损部分更换方便,对不同的挤压零件要有互换性和通用性;(5)为提高模具工作部分强度,凹模一般采用预应力组合凹模,凸模有时也采用组合凸模;(6)模具工作部分零件与上下模板之间一定要设置厚实的淬硬压力垫板,以扩大承压面积,减小上下模板的单位压力,防止压坏上下模板;(7)上下模板采用中碳钢经锻造或直接用钢板制成,应有足够的厚度,以保证模板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度。
典型的冷挤压模具由以下几部分组成:1.工作部分如凸模、凹模、顶出杆等;2.传力部分如上、下压力垫板;3.顶出部分如顶杆、反拉杆、顶板等;4.卸料部分如卸料板、卸料环、拉杆、弹簧等;5.导向部分如导柱,导套、导板、导筒等;6.紧固部分如上、下模板、凸模固定圈、固定板、压板、模柄、螺钉等。
二、冷挤压模具分类冷挤压模具有多种结构形式,可根据冷挤压件的形状、尺寸精度及材料来选择合适的模具结构形式。
冷挤压模具可以按以下几个方面来分类。
(一)按工艺性质分类模具按工艺性质可分为:正挤压模、反挤压模、复合挤压模、镦挤压模等。
1.正挤压模图6-1所示为实心件正挤压模。
该模具更换相应的工作部分零件,可进行其它零件的正挤,也可用于反挤压、复合挤压和镦挤。
顶出系统由零件1、2、3、4组成可调式拉杆,其中件3为调节螺母。
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共65页

11、用道德的示腊
12、法律是无私的,对谁都一视同仁。在每件事上,她都不徇私情。—— 托马斯
13、公正的法律限制不了好的自由,因为好人不会去做法律不允许的事 情。——弗劳德
14、法律是为了保护无辜而制定的。——爱略特 15、像房子一样,法律和法律都是相互依存的。——伯克
1、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2、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3、有勇气承担命运这才是英雄好汉。——黑塞 4、与肝胆人共事,无字句处读书。——周恩来 5、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使人精确。——培根
偏心轴的工艺规程与设计

偏心轴的工艺规程与设计偏心轴是一种具有偏心结构的轴承零件,通常用于传动装置中。
它的设计和工艺规程对于确保产品的质量和性能至关重要。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偏心轴的工艺规程和设计要点。
1.规范和标准:在进行偏心轴的设计和制造过程中,需要遵守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如GBT1804和GBT1805、这些规范和标准规定了偏心轴的尺寸、公差、材料、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方面的要求。
2.材料选择:偏心轴一般采用高强度合金钢或不锈钢材料制造。
在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其耐疲劳性、强度和刚性等方面的要求,以确保产品在长期使用中具有良好的性能。
3.尺寸设计:偏心轴的尺寸设计需要考虑到其使用环境和负载要求。
尺寸设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确定轴的直径和长度,以满足承载和传输力矩的要求;二是确定轴的偏心量,以实现偏心轴的传动功能。
4.轴端设计:偏心轴的轴端需要进行特殊设计,以适应连接件的安装和传动功能。
轴端设计应当考虑到连接方式、紧固件选用和加工要求等方面。
常用的轴端设计有平口轮、锥形轮和键槽轮等。
5.热处理:偏心轴的热处理是提高产品性能的重要环节。
常见的热处理方法包括淬火、回火和表面渗碳处理等。
热处理能够改善偏心轴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提高其使用寿命和传动效率。
6.精加工:偏心轴的精加工主要包括车削、铣削和切割等工艺。
精加工过程需要保证尺寸的准确性和表面的光滑度。
特别是在制造轴孔和轴肩等关键部位时,需要采用高精度的加工设备和工艺控制,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精度。
7.表面处理:偏心轴的表面处理是提高产品外观和耐腐蚀性的重要措施。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镀铬、喷涂和电镀等。
表面处理能够保护产品免受氧化和腐蚀的侵害,提高其整体性能和寿命。
8.检测和质量控制:偏心轴的制造过程中需要进行各项检测和质量控制措施,以确保产品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关标准。
常见的检测方法包括尺寸测量、磁粉检测和硬度测量等。
质量控制措施主要包括过程控制和成品检验等,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初定方案二。
第二部分: 模具设计
1. 挤压件的设计
在拿到零件后,应先制订出挤压件图。挤压件图就是适 合于冷挤压的零件的图形。它是根据成品零件图,考虑到挤 压工艺性和机械加工的工艺要求,进行设计的。 由于该零件的轴部带有4个连续阶梯,在挤压时很难一 次成形,所以必须对轴部进行简化,改为两个阶梯;凸轮部 分必须在温挤压时一次成形,直接达到零件图尺寸,所以精 度要求较高。
2. 零件分析
偏心轴是重要的传动零件。在工作时承受巨大的冲击载荷,而且零 件的工作环境恶劣、多粉尘,零件易磨损。采用温塑性成形工艺,可 以提高工件精度,降低材料消耗,减少或部分取消机械加工。 偏心轴由头部、盘部、杆部三部分组成,为非对称结构零件。杆 部细长,杆部与头部偏心布臵,盘部的截面是非轴对称截面。从零件 结构上看,头部和杆部形状细长而狭窄,其长度明显大于其他尺寸。 由于零件各个截面积差较大,故可考虑采用挤压工艺。 该零件选用的材料为40Cr,此钢的抗拉强度与屈服强度比相应的 碳素钢高20%,并具有良好的淬透性,良好的切削加工性能。
3. 工艺方案分析
方案1: 采用温挤压成形工艺将该零件一次成形。由于 该零件变形程度较大,故可考虑采用温挤压工艺。 而且一次成形减少了零件制造工序,降低了生产成 本。
表面处理
润滑
加热
方案2:
在挤压件最终成形前加入一道预成形工序,即先 使偏心轴下部的台阶成形,由于该道工序中零件变形 程度不大,故采用冷挤压成形,简化模具制造和实际 生产时的步骤。此后,采用温挤压工艺成形零件变形 程度较大的凸轮部分和其上的直径8mm小台阶。
冷镦力F = 649~670kN ,考虑安全系数,选设备:开式 双柱可倾压力机 J23-100。
3).退火:
860°C
对于40Cr来说,其退火工艺 为加热至860℃,保温14小时,再 随炉冷却至300℃后空冷,处理后 硬度为 HBS150~163。 4).表面处理:磷化处理 5).润滑:皂化 6).冷挤压预成形: 用冷挤压工艺将毛坯挤压至 如左图形状。 冷挤压力:F = 1193.3KN
退火 表面处理
润滑
表面处理
பைடு நூலகம்
润滑
加热
比较:
以上两种方案各有所长,方案一制造工序少, 模具制造成本低,但在实际生产中,由于该零件的 凸轮部分变形程度过大,且制造精度很高,要求一 次成形而不需进行后道加工,导致挤压力增大,毛 坯无法完全充填型腔,零件很有可能报废。同时在 工作中零件会与模具型腔内壁剧烈摩擦,产生的力 有可能使模具报废。方案二尽管增加了一套模具, 制造成本比方案一高很多,但因为加入了预成形工 序,使挤压时零件的变形程度降低,挤压力也减少 了很多,因此保证了零件质量,比方案一更适于实 际生产。
温挤压工艺特点:
( 1 ).温挤压塑性成形时,毛坯的变形抗力比冷挤压小, 金属塑性成形比冷挤压容易,所需的压力机吨位也较小。 (2).与热挤压工艺比较,由于温挤压毛坯的加热温度 较低,氧化、脱氧的可能性大为减小,因此,温挤压件的 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皆比热挤压件质量明显改善。 (3).由于温挤压前毛坯的加热温度一般不超过再结晶 温度,因此挤压件的力学性能与冷挤压件相当。 (4).温挤压前或工序之间不需要进行软化退火工序。 这不仅可以减少工序数,而且还为连续自动化生产创造了 有利条件。 ( 5 ).冷挤压塑性成形可以采用加大变形量的挤压工艺, 可以顺利成形一些非轴对称异形件。这就大大地扩大了挤 压技术的使用范围。
加热装臵采用2500Hz、100kw的中频感应加热炉。
9).温挤压成形: 在冷挤压基础上将零件头部的小凸杆和 凸轮温挤压成形,如左图所示: 温挤压力: F = 1526.5KN
考虑安全系数选挤压设备:四柱万能液 压机Y32-200。
10).车加工: 塑性成形后,由于挤压机械加工精度及零件尺寸公差无法 达到图纸要求,部分尺寸需要进行切削加工至零件尺寸。
2. 工艺参数计算
1).下料: 坯料规格为Φ24×35mm,使用剪切模下料。
坯料重量为123.8g。
剪切力Q=588.1KN ,剪切设备:开式双柱可倾压力机 JB23-63。 2).镦粗: 用剪切模制备坯料时,剪断的坯料端面比较粗糙,端面与 中心轴线不能保持垂直,有一定的斜度。因此坯料在剪切后, 一般用镦平模将坯料端面压平后再进行挤压。 镦粗后坯料规格为Φ27.8×26.1mm。
3. 模具结构设计
(1). 预应力圈组合凹模:
为了解决凹模的横向裂纹, 生产中采用横向或纵向剖分的 凹模结构;为了提高凹模的强 度,防止纵向裂纹产生,生产 中普遍使用预应力组合凹模。 所谓预应力组合凹模,就是利 用过盈配合,用一个或两个预 应力圈将凹模紧套起来而制成 的多层凹模结构。 由于组合凹模中的内凹模与预应力圈采用过盈配合,压入后 两者的接触面产生接触预应力。因此,组合凹模挤压时,内凹模 所产生的切向拉应力就被抵消而减小,而预应力圈上所产生的切 向拉应力被叠加而增加。这样,内凹模与预应力圈的切向应力趋 于相同。如果组合凹模预应力圈的尺寸选择得适当,其过盈量也
偏心轴的冷温复合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1. 温挤压工艺简介
温挤压成形技术是近年来在冷挤压塑性成形基础上发 展起来的一种少无切削新工艺,又称温热挤压。它与冷、 热挤压不同,挤压前已对毛坯进行加热,但其加热温度通 常认为是在室温以上、再结晶温度以下的温度范围内。对 温挤压的温度范围目前还没有一个严格的规定。有时把变 温前将毛坯加热,变形后具有冷作硬化的变形,称为温变 形。或者,将加热温度低于热锻终锻温度的变形,称为温 变形。 从金属学观点来看,区分冷、热加工可根据金属塑性 变形后有无加工硬化现象存在来决定似乎更合理些。在金 属塑性变形后存在加工硬化现象这个过程称为冷变形及温 变形。
温度
300°C 14h 时间
因为液压机在任何行程位臵都能产生公称压力, 所以考虑安全系数选用设备:四柱万能液压机 Y32200。
7).温挤压前润滑:水剂石墨 8).加热: 40Cr的温塑性变形温度通常在600℃~800℃之间,高于 800℃时工件的氧化变得剧烈,低于600℃时工件的变形抗力迅 速增大。由于工件的变形程度较大,故将温挤压温度定在 750℃,在这温度下40Cr的变形抗力为常温下的15%,氧化极 微。考虑到加热温度的波动,将温挤压温度定为75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