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及范文
读后感的写法范文五篇

读后感的写法范文五篇读后感属于议论文范畴,但是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
读后感侧重于在感字上做文章,它可以是原文主要观点的阐发,也可以是原文某一侧面的引申,还可以对原文的观点表示不同的看法。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读后感的写法,欢迎大家来参阅。
读后感的写法1读后感的写法换位思考----读《颠倒国》有感李萌萌《颠倒国》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使我品味到了人生的哲理。
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着各种差异,加上我们都有自己的独特经历和处事方法,所以我们对他人往往存在误解,这时换位思考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那位书生,故事中的主人公游历了许多国家,其中有一个特别奇怪的国家,名字叫“颠倒国”。
你看,那些拎着公文包,拿着文件夹,坐在办公室里,开着电脑努力工作的都是一些未成年的学生;而那些坐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的学生却是应该去上班的家长们。
从中,我们可以窥见一斑,所谓的“颠倒国”也就顾名思义了。
其实,我是希望自己也能居住在这样的国家,让家长尝一尝我们当学生的辛苦,让我们尝一尝当家长的滋味儿。
《颠倒国》中的主人公来到这里后,尝试了各种职业,了解到每一个工种都是不容易的。
当我们捧着课外书正在田野里对照植物读植物书读得津津有味时,忽然遭到家长粗暴的训斥。
在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和家长能够颠倒一下位置那就太好了。
这样一来,家长就会知道书本给孩子带来多大的乐趣儿,从而变干涉为鼓励,支持孩子多从课外得到有益的知识;而我们当孩子当学生的,一旦和家长调换一下位置,也就能深切地体会到家长那种望子成龙的心情,更加自觉地学习了。
《颠倒国》中的主人公正是在颠倒中品味出了快乐,品味出了人生的真谛,从而变得善解人意,不因为某件事情去刁难人。
在颠倒的尝试中,学会了理解,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事。
推而广之,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不也有很多例子很多事情是可以‘颠倒’的吗?比如,在医院,把不负责任的医生和喋喋不休的病人的位置颠倒一下;在商店里,可以把蛮不讲理的营业员和喜欢挑剔的顾客的位置颠倒一下……甚至,我们还可以把少数高高在上,作风官僚的干部和老百姓的位置颠倒一下。
怎么写读后感范文五篇

怎么写读后感范文五篇很多人都不懂读后感怎么写,那么就前来学习学习吧。
下面有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怎么写读后感,欢迎大家来参阅。
怎么写读后感1第一部分,由读而引出感,这开头部分就好比一条醒目的标语或引子一样,先交待清楚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想。
一般来说,这一部分要求简明扼要、开门见山,千万不要绕圈子、卖关子、遮遮掩掩,而是要用肯定的语气概括地说出感受是什么?简单但明确,不含糊,这样就可以了!不必展开来说。
第二部分,具体谈感受是什么。
我们读书看报阅读文章都有一个过程,都需要一段时间,而我们的感受也是在这个过程、这段时间内一点一点产生的,感受由浅到深,感受由心而发、发自内心,因此要自然真实,有感而发,不要无病呻吟,虚假不实,这样才能感人,打动读者。
写法上,可采用夹叙夹议的形式,"叙"就是把感人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或词句叙述出来,"议"就是抒发自己的感受,要有层次地把自己的感情一步一步地推向顶点,得到升华。
叙述是简述,抓住要点,不要照抄原文,但可以引用原文句子,不过不能太长,否则就有凑字数的嫌疑,再者,这样也影响文章的结构。
第三部分,把感受落实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去,联系生活中的事例来谈感受,因为"感"的目的就是要指导我们的实际行动,要不就毫无意义了。
具体说来,就是把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作所为和文章中感动自己的人或事情做比较与对比,找出差距,找出不足,树立学习的榜样。
第四部分,文章的结尾,要对全文内容做个收尾总结,可以进一步抒发理想或希望与祝愿,把全文的情感升华到顶点。
怎么写读后感2(1)简述原文有关内容。
如所读书、文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书或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的议论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2)亮明基本观点。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及优秀范文一、写“读(观)后感”要做到要想写出有质量的读后感,读书很重要。
在阅读的时候我们要努力做到:1.读懂原文抓中心:我们在读中可分三步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有写“感”的条件。
2.选择重点作感点:一本好书和一篇好文章可“感”的点很多,从众多的感点中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最善于写的感点,作自己读后感的切入点。
3.读感结合:处理好写读后感时“读”与“感”的关系,做到二不二要。
4.联系实际谈感受:联系自己或别人的思想和生活实际,写出真情实感。
读过一本书或一篇文章都可能有所收获,有所感想,把自己的收获或感想写出来,就是心得体会,也叫读后感。
写读后感不仅可以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还可以提高思想认识和语文水平。
二、读后感基本的写作技巧那么,怎样写处有新意、有感情、有见解、有体验的读后感呢?1.读懂原文抓中心“读后感”的“感”是从读中产生的。
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能感得深刻。
如果有必要的话,在读文章前我们可先了解一下作品涉及的社会背景、作者等。
在读中可分三步去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思路: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第一步:初读感知,理清层次:文章的来龙去脉,建立起对课文的初步总体印象。
初读《小音乐家扬科》我们知道文章记叙了具有音乐才能的波兰穷孩子扬科为了看看、摸摸地主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
第二步:细读深思,抓重点:评词析句,细读深思,体会用词的生动、准确。
细细品读文章,可先找出一些能反映扬科热爱音乐的重点词句,再细细体会语言的形象生动,故事的扣人心弦之处。
第三步:研读体悟,突破难点: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表达的中心思想,用心去感悟生活、研读章,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明白夺去小音乐家扬科生命的罪魁祸首是人吃人,人剥削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这样的社会里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遭到被迫害至死的悲惨命运,要感悟到我们生活在社会主义社会里是如此幸福,只有通过认真地“读”,才能领会到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才具备了写“感”的条件。
读后感的格式及范文【二十篇】

【导语】读了⼀本书,⼀篇⽂章,⼀段话,或⼏句名⾔后,把具体的感受和得到的启⽰写成的⽂章,就是读后感了,那它的格式是什么呢。
更多相关讯息请关注⽆忧考读后感频道!【篇⼀】读后感的格式及范⽂ 第⼀段把书⾥⾯的⼀些主要的内容,加以概括,作者写了些什么,想表达些什么。
第⼆段选择⼀个其中⽐较重要地点,也可以是⾃⼰认为重要的⼀些地⽅,把它表达出来,切记是要⽤记的语⾔不要摘抄。
⽐如说我觉得那些地⽅写得好哪些地⽅有隐含的意思,我有什么样的看法。
第三段联系实际的⽣活,把书⾥的和⽣活中的结合起来,抒发下真情的实感,⽣活中怎么怎么样,我觉得怎么怎么样,我学到了些什么。
做到以上3点,那么这篇读后感基本就出来了,当然不⼀定就三段,中间可以⾃⼰分,详略得当就好,但是结构层次⼀定要鲜明,读和感结合,重点在“感”上。
读后感通常有三种写法:⼀种是缩写内容提纲,⼀种是写阅读后的体会感想,⼀种是摘录好的句⼦和段落。
题⽬可以⽤《读xxx后感》,也可以⽤《读xxx有感》。
⾸先事要审清题⽬。
在写作时,要分辨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求做到“读”能抓住重点,“感”能写出体会。
其次要选择材料。
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得认真仔细,才能深⼊理解⽂章内容,从⽽抓住重点,把握⽂章的思想感情,才能有所感受,有所体会;只有认真读书才能找到读感之间的联系点来,这个点就是⽂章的中⼼思想,就是⽂中点明中⼼思想的句⼦。
对⼀篇作品,写体会时不能⾯⾯俱到,应写⾃⼰读后在思想上、⾏动上的变化,摘取其中的某⼀点做⽂章。
第三,写读后感应以所读作品的内容简介开头,然后,再写体会。
原⽂内容往往⽤3-4句话概括为宜。
结尾也⼤多再回到所读的作品上来。
要把重点放在“感”字上,切记要联系⾃⼰的⽣活实际。
最后,写读后感的注意事项:①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的抄录或简单的复述,不能脱离原⽂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
②要写得有真情实感。
应是发⾃内⼼深处的感受,绝⾮“检讨书”或“保证书”。
观后感的写作技巧与范文

三一文库()〔观后感的写作技巧与范文〕观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基本属于议论范畴,但写法不同于一般议论文,因为它必须是在观看后的基础上发感想。
简单来说就是观赏过后的感触。
小编收集了观后感的写作技巧与范文,欢迎阅读。
▲一、简述原文内容。
可以先交代所读书或文章的篇名、作者、写作年代,以及原文的内容概要。
写这部分内容是为了交代感想从何而来,并为后文提出自己的观点作好铺垫。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尽量不要大段地叙述所读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
▲二、亮明自己的基本观点。
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这样的句子可称为“观点句”。
观点句表述的是文章的中心观点,它在文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可以在篇首开门见山,也可以在篇末深化主题。
▲三、围绕基本观点摆事实、讲道理,并注重联系实际。
读后感的重点部分是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证明观点的正确性,这样比较有说服力。
(选自《作文指导报·小高版》)如需购买,可进入官方微书店放心选购!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当有时代气息,有真情实感。
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善于联系实际,可以是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也可以是某种社会现象。
联系实际时还应当紧紧围绕基本观点,为基本观点服务,而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
▲四、把握好“读”与“感”的关系。
首先,先“读”而后“感”。
写读后感首先要读懂原文,准确把握原文的基本内容,正确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关键语句的含义,深入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和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选自《作文指导报·小高版》)如需购买,可进入官方微书店放心选购!其次,要准确选择感受点。
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对同样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更是会产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启迪。
以大家熟知的“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为例,从讽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我们可以领悟到没有真本领蒙混过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馅”,掌握真才实学才是最重要的;若是考虑在齐宣王时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领导者要。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5篇-学习总结

《读后感的写作技巧》读后感的写作技巧(一):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从结构上看, 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资料组成: 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资料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资料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分, 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 三是有感而发, 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 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 弄懂难点疑点, 理清文章的思路, 透彻的掌握文章的资料和要点, 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 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 才能真有所感。
所以, 要写读后感, 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 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 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 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 避免脱离原作, 东拉西扯, 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 写读后感就务必要边读边思考, 结合历史的经验, 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 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 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 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 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 反对些什么, 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 并把它条理化, 系统化, 理论化。
总之, 想的深入, 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 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 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 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 不是书评, 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 要认真地选取对现实生活有必须好处的、有针对性的感想, 就能够避免泛泛而谈, 文章散乱, 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 自然会受到感动, 产生许多感想, 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 有些是模糊的, 一闪而失。
要写读后感, 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 反复想, 反复作比较, 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 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 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读后感的标准格式范文(合集12篇)_3

读后感的标准格式范文(合集12篇)一、研读原文。
只有研读好原文,才能对原文的内容和主旨有深刻全面的理解和把握,才能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写好读后感的基础。
二、确立感发点。
感发点是读后感的中心论点,又是文章的“入手处”。
一篇文,一本书,一布影视片,一出戏剧,内容有简有繁,线索有多有少,人物有主有次,观点有深有浅,写读后感不可能面面俱到。
那么,怎样确立感发点呢?方法很简单。
我们研读某篇作品后,必然会受到启发,有所感悟,而我们受启发最大、感悟最深的那一点(或几点),就可以确立为“感发点”。
例如:写人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人物最突出的精神、思想、品格等特点或最有价值的言论、行动。
写事为主的记叙文,感发点往往是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所反映的某种问题或普遍性的规律。
议论文的感发点,一般是所读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或分论点。
其他文体感发点的确立的与此大同小异,不一一赘述。
三、述读与发感。
联想与引申的原则是,要围绕感发点,要与原文材料有密切的联系。
对联系的内容和实际还要进行必要的分析、议论或抒情,这样“感”才会深刻。
这也是展开读后感主体布分最主要的方法。
另外,在论证感发点的过程中,要注意把两种论据紧密结合起来,一是所读原文的材料,二是联想和引申的材料。
四、读后感的结尾。
结尾可概括中心,总结全文,或提出问题,发表看法,发人深思。
“文无定则”,内容决定形式,采用什么形式结尾,要根据读后感的类型而定。
读后感的标准格式范文第2篇孔子作《春秋》,提出了“内诸夏,外夷狄”的观点,并且该观点在何休等公羊家的理解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一套完整的夷夏理论。
该理论作为儒家的经典文化一直流传至今,而且在*的不同历史时期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当华夏民族受到外族侵略时,夷夏理论激励了华夏民族的爱国**思想,推动他们积极进行反侵略**,捍卫祖国。
然而,夷夏之辨作为该理论的精髓,却有着深刻的内涵。
夷夏之辨,是区分诸夏与夷狄的一套理论。
古代华夏族群居于中原,为文明中心,而周边则较落后,因此逐渐产生了以文明礼义为标准进行人群分辨的观念。
读后感怎样写开头和结尾

读后感怎样写开头和结尾读后感是文学教育中最常见的作业之一,它要求我们将自己读过的书籍所产生的感受和体会写出来。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如何写好读后感一直是一个难题。
那么,如何写一篇开头引人入胜、结尾扣人心弦的读后感呢?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写作技巧和范例。
一、开头的写作技巧1.以引言开头,引出你写作的主题。
引言即以一句名言、诗句、歌词等形式引出你写作的主题,以引人入胜。
例如: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中有句名言:“英雄所见略同”,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深感人生的无常;2.以问句开头,引发读者思考。
以问句作为开头可以引人思考和启迪灵感。
例如:你读过一本深入人心的文学巨著吗?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本真正让人心灵颤抖的小说……3.以故事开头,吸引读者兴致。
以故事作为开头可以增强文章的情感色彩,吸引读者兴趣。
例如:每当我回忆起小时候,就会想起一本书:《红楼梦》。
每当我翻开它那黄色的封面,就会想起曹雪芹笔下那些让人眷恋及不舍的人物。
二、结尾的写作技巧1.以总结作为结尾,表达读后感想。
结尾可以用一段总结性语言,表达你对读后感想的归纳。
例如:读完《百年孤独》,我感受到的不仅是马尔克斯创造的独特风格和惊人的文学功底,更是他对人类生存在时间中的无奈和思考,这种沉重贯穿全书,让我不禁深思。
2.以观点出发作为结尾,强调作者主旨。
结尾可以通过自己的观点出发,强调作者想要表达的主旨,切实地体现出读者的思考能力。
例如:在《老人与海》中,他展现了一个老渔夫坚韧不拔的精神,这种精神不仅代表着生命的力量,也代表着那种无法击垮的人类信仰。
三、范文开头:生命中总有那些书,能够渐入心灵,触动灵魂。
而《飘》就是这样一本充满了爱和生命、英勇和牺牲的小说,让人深深感受到那份来自生活的厚重和那种对于生命意义的探索和坚定。
正文:《飘》是一本充满激情、代价和收获的小说。
在阅读过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珍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他人的重要性。
小说中的凯瑟琳充满了坚韧的生命力,她在危急情况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战胜了病魔,她的勇气、毅力、顽强和乐观都深深地打动了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读后感的写作方法及范文(一)
怎样才能写好读后感呢?
从结构上看,一篇读后感至少要有三个部分的内容组成:一是要介绍原作的篇名内容和特点;二是根据自己的认识对原作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分析和评价,也就是概括地谈谈对作品的总体印象;三是读后的感想和体会。
即一是说明的部分,二是要有根据评价作品的部分,三是有感而发,重点在“感”字上。
首要的一点是“读”。
“读”是感的基础,“感”是由“读”而生。
只有认真的读书,弄懂难点疑点,理清文章的思路,透彻的掌握文章的内容和要点,深刻地领会原文精神所在,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个人的实际,才能真有所“感”。
所以,要写读后感,首先要弄懂原作。
其次要认真思考。
读后感的主体是“感”。
要写实感,还要在读懂原作的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分析和评价。
分析和评价是有所“感”的酝酿、集中和演化的过程,有了这个分析和评价,才有可能使“感”紧扣原作的主要思想和主要观点,避免脱离原作,东拉西扯,离开中心太远。
所以,写读后感就必须要边读边思考,结合历史的经验,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实际展开联想,从书中的人和事联系到自己和自己所见的人和事,那些与书中相近、相似,那些与书中相反、相对,自己赞成书中的什么,反对些什么,从而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并把它条理化,系统化,理论化。
总之,想的深入,才能写的深刻感人。
第三,要抓住重点。
读完一篇(部)作品,会有很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把他们都写出来。
读后感是写感受最深的一点,不是书评,不能全面地介绍和评价作品。
因此,要认真地选择对现实生活有一定意义的、有针对性的感想,就可以避免泛泛而谈,文章散乱,漫无中心和不与事例挂钩等弊病。
怎样才能抓住重点呢?
我们读完一部作品或一篇文章后,自然会受到感动,产生许多感想,但这许多感想是零碎的,有些是模糊的,一闪而失。
要写读后感,就要善于抓住这些零碎、甚至是模糊的感想,反复想,反复作比较,找出两个比较突出的对现实有针对性的,再集中凝神的想下去,在深思的基础上加以整理。
也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写出真实、深刻、用于解决人们在学习上、思想上和实践上存在问题的有价值的感想来。
第四,要真实自然。
就是要写自己的真情实感。
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
把自己的想法写的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会情真意切,生动活泼,使人受到启发。
浙江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从表现手法上看,读后感多用夹叙夹议,必要时借助抒情的方法。
叙述是联系实际摆事实。
议论是谈感想,讲道理。
抒情是表达读后的激情。
叙述的语言要概括简洁,议论要准确,抒情要集中。
三者要交融一体,切忌空话、大话套话、口号。
从表现形式上看,也有两种:一种是联系实际说明道理的。
这是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和具体生动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阐明一个道理的正确性,把理论具体化、形象化,使之有血有肉,有事有理,以事明理,生动活泼。
另一种是从研究理论的角度出发,阐发意义。
根据自己的研究和理解,阐明一个较难理解的思想观点,或估价一部作品的思想意义。
它的作用是从理论上帮助读者加深对原文的理解。
这一种读后感的重点仍在“感”字上,但它的理论性较强,一定要注意关照议论文论点鲜明、论据典型、中心明确突出等特点。
《斑羚飞渡》读后感
看了《斑羚飞渡》这篇文章,我的心里掀起了千层巨浪,感慨万千。
它描写了一群被逼至绝境的斑羚,为了赢得种群的生存机会,用牺牲一半挽救另一半的方法摆脱困境的壮举。
每一只年轻斑羚的成功飞渡,都意味着有一只老年斑羚摔得粉身碎骨。
这是一种为了种族的延续而甘愿牺牲自己的伟大精神!是一种用生命为下一代搭起一条生存道路的精神!“没有拥挤,没有争夺,秩序井然,快速飞渡”,没有一只老年斑羚从注定死亡的那拨偷偷溜到新生的那拨去,它们的心里很坦然,很踏实:为了下一代,我们有了坚定的勇气,可以无悔地牺牲自己,完成这一幕悲壮的斑羚飞渡。
我敬佩这些勇敢的斑羚,特别是镰刀头羊,他没有做人类的奴隶,没有做人类的囚徒。
“只见它迈着坚定的步伐,走向那道绚丽的彩虹。
”它维护了自己的尊严,也维护了种族的尊严。
而有的人,却甘于屈服,在生死抉择之际,他们毅然选择了在他人的膝下苟活,只为了一己私利。
这是可耻的自私蒙蔽了人类的思想,冲昏了人类的头脑,埋没了人类的心灵。
但有的人也具有和老斑羚们一样的牺牲精神,那就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中,有多少人本来能逃生却为了救别人而牺牲。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谭千秋老师。
这是一位英雄的教师,当救援人员发现他时,他双臂张开着趴在课桌上,身下死死地护着四个学生,四个学生都活了下来,他却永远离去了。
还有一个小男孩手刨四个小时从废墟下救出了同学,但他的双手却血肉模糊,他就是马健。
他们的心灵是伟大高洁的。
假如我们能搏击蓝天,那是他们给了我们腾飞的翅膀;假如我们是击浪的勇士,那是他们给了我们弄潮的力量;假如我们是不灭的火炬,那是他们给了我们青春的光亮。
他们和斑羚们一样,都是可以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为他人付出全部的英雄,他们是我们的骄傲。
在赞美斑羚的同时,我也为那些狩猎的人感到心痛,他们是罪魁祸首。
大自然是需要和谐的,虽然我们是最高级的动物,但其他的动物依然有它们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它们也有深爱的伙
浙江人身边的中小学课外辅导专家
伴,也有感人至深的亲情,但几声枪响,破坏了它们的安宁,让它们失去了美好的家园。
这对我们来说并不算什么,因为我们不是斑羚,但对它们来说呢?失去亲人的痛苦又有谁能体会,人们为什么不能和它们和谐相处呢?毕竟它们也是生命,我们大家都是大自然的孩子。
将心比心吧,苍天最终还是让斑羚们繁衍了下来,这是它们用生命的代价换来的,而我们人类,从来不需要用任何的代价来换取生存的机会,和它们相比,我们幸福多了。
它们用无私感动了上苍,它们的善良代代相传,这一飞渡的壮举谱写了生命的乐章,也带给我们深深的自责与愧疚。
其实,生命需要奉献与牺牲,这样才有意义。
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开一朵花,你生命的芳香就会灿烂一片;当你的生命为他人增添一份温暖,你生命的芳香就会沁人心脾;当这一切在你的心田荡漾着涟漪的时候,你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温情关爱的芳香。
我想,那些为了救年轻斑羚而失去生命的老斑羚们一定也是这样想的。
我合上书,闭上眼,只听见窗外萧萧细细的雨声,那一幕情景,依旧栩栩如生,只是生命已去,再多悔恨的眼泪也只能化作春夜的一丝细雨,滋润那片曾经茂盛欢腾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