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药剂学》复习资料2

合集下载

《药剂学》期末复习资料

《药剂学》期末复习资料

《药剂学》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一)1.剂型:是指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

2.药剂学:是将原料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即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二)1.药剂学的宗旨是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2.药用高分子材料学:主要研究对象是没有药理活性、无毒的合成和天然的高分子材料3.生物药剂学: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制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之间的关系,为合理设计剂型和制剂处方以及制备工艺等提供依据,使制剂产品的生物利用度最大限度地发挥(三)药物剂型的分类1.按给药途径分类:口服给药剂型、口腔内给药剂型、注射给药剂型、呼吸道给药剂型、皮肤给药剂型、眼部给药剂型、鼻粘膜给药剂型、直肠给药剂型、阴道给药剂型、耳部给药剂型、透析给药剂型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胶体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四)1.药用辅料系:是指生产药物制剂时使用的赋形剂或附加剂,是除活性成分以外,含在药物制剂中的所有物质。

2.药剂学中使用辅料的目的:使剂型具有形态特征、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提高药物的稳定性、调节有效成分的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五)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第二章(一)1.药用溶剂的种类:水、非水溶剂2.非水溶剂:醇与多元醇类、醚类、酰胺类、酯类、植物油类、烃类、亚砜类(二)1.溶解度: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压力)下,在一定量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2.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选择):(1)药物的分子结构;(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晶型;(4)溶剂化物;(5)粒子大小;(6)温度;(7)pH与同离子效应;(8)混合溶剂;(9)添加物3. 影响药物溶出速度的因素和增加溶出速度的方法(1)固体的粒径和表面积(2)温度(3)溶出介质的性质(4)溶出介质的体积(5)扩散系数6、扩散层的厚度(三)1. 渗透压:如果半透膜的一侧为药物溶液,另一侧为溶剂,则溶剂侧的溶剂透过半透膜进入溶液侧,最后达到渗透平衡,此时两侧所产生的压力差即为溶液的渗透压2.等张溶液:是指溶液的张力与红细胞张力相等,也就是药物溶液与细胞接触时细胞功能和结构保持正常,红细胞在该溶液中不发生溶血。

药剂学考试复习资料

药剂学考试复习资料

药剂学考试复习资料一、名词说明(要求含义准确,每题2分,共10分)1、膜分离技术:膜分离技术是指在分子水平上不同粒径分子的混合物在通过半透膜时,实现选择性分离的技术,半透膜又称分离膜或滤膜,膜壁布满小孔,依照孔径大小能够分为:微滤膜(MF)、超滤膜(UF)、纳滤膜(NF)、反渗透膜(RO)等,膜分离都采纳错流过滤方式。

2、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法:以大孔吸附树脂为吸附剂,利用其对成分的选择性吸附与选择作用,通过选择适宜的吸附与解吸条件借以分离、提纯某种或某类有机化合物的技术。

3、夹带剂:为提高单一组分的超临界溶剂对溶质的萃取能力,依待萃溶质的不同,适量加入适当的非极性或极性溶剂做共同试剂(co-solvent),即夹带剂(entrainer,又称改性剂,Modifier).4、控释制剂: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刻内自动以设定速度开释,使血药浓度长时刻恒定地坚持在有效浓度范畴内的制剂。

包括操纵释药的速度、方向、时刻,靶向,透皮制剂差不多上。

5、固体分散体:固体分散体(SD)是指将药物高度分散于固体载体中形成的一种以固体形式存在的分散系统。

药物在载体中的粒径在0.001~0.1毫米之间,要紧用于加速和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二、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以下有关超滤技术的应用,错误的是()A、由于澄明度问题,尚难应用于注射剂生产B、除菌、除热源成效均好C、可替代醇沉工艺降低成本D、膜的污染与劣化是瓶颈问题E、能保持原配方的成分,且提高了有效成分的含量2、有关大孔吸附树脂精制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大孔吸附树脂一样是以高浓度乙醇洗脱杂质,再以不同浓度乙醇洗脱有效成分B、大孔树脂具多孔性,比表面积大C、不同规格的大孔树脂具有不同的极性D、应结合成分性质选择大孔树脂的类型、型号、洗脱剂浓度E、提取物上样前要滤过处理3、最适合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半衰期为()A、15小时B、24小时C、2~8小时D、48小时E、12小时4、下列关于透皮给药系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药物分子量大,有利于透皮吸取B、药物熔点高,有利于透皮吸取C、透皮给药能使药物直截了当进入血流,幸免了首过效应D、剂量大的药物适合透皮给药E、透皮吸取制剂需呀频繁给药5、将大蒜素制成微囊是为了()A、提高药物的稳固性B、掩盖药物的不良臭味C、防止药物在胃内失活或减少对胃的刺激性D、操纵药物开释速率E、使药物浓集于靶区三、多选题1、超临界流体提取法的特点是()A、能够通过调剂温度和压力来调剂对成分的溶解度B、CO2是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C、提取物浓度高,不需浓缩D、适用于热敏性,易溶解的有效成分提取E、只能用于提取亲脂性、低分子量物质2、以下有关膜劣化问题,正确的是()A、膜氧化是高分子膜的普遍问题B、生物性劣化常导致膜的渗透通量增加C、物理性劣化常使膜的截留率下降D、膜劣化常使膜发生不可逆变化E、专门高的压力下易导致膜致密化3、关于纳滤的特点,正确的是()A、截留的相对分子量为100-1000B、纳滤能截留透过超滤膜的小分子量的有机物C、纳滤不能偷袭被反渗透膜所截留的无机盐D、纳滤膜的通量高,与反渗透相比,能耗低E、纳滤膜对不同价态离子的截留成效相同4、阻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药物理化因素是()A、pKa、解离度和水溶性B、分配系数C、晶型D、稳固性E、生物半衰期5、关于固体分散体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分散体是药物分子包藏在另一种分子的空穴结构内的复合物B、固体分散体采纳肠溶性载体,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率C、采纳难溶性载体,延缓或操纵药物开释D、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和刺激性E、能使液态药物粉末化四、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树脂种类的选择一样选用()、()、比洗脱量等指标来衡量。

药剂学考试复习重点

药剂学考试复习重点

第一章重点第二章重点• 1.概念:界面、表面、表面张力、表面活性、表面活性剂胶束、CMC、HLB、Krafft点、昙点、乳剂、乳化剂• 2. HLB值的大小如何反映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的能力?• 3.Krafft点和昙点分别是何种表面活性剂的特征?HLB反映的是哪种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能力?• 4.什么是接触角?怎样通过接触角的大小来预测固体的润湿情况?• 5.表面活性剂主要有哪几类?其主要的区别是什么?试各举例其常用的种类。

• 6.常用的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大小如何?•7.表面活性剂有哪几方面的应用?第三章重点1.概念:潜溶、潜溶剂、增溶剂、助溶剂2.溶解作用原理是什么?相似相溶原理:指溶质与溶剂极性程度相似的可以相溶。

3.常用的表示溶剂极性大小的参数有哪几个?它们怎样反反映极性大小?介电常数和溶解度参数.4.根据极性大小,可以把溶剂分为哪几类?5.增大药物溶解度有哪些方法?第四章重点1.概念:有效期、半衰期2.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哪几方面?化学、物理和生物学、疗效、毒性、生物活性等方面,主要是化学稳定性、物理稳定性和生物学稳定性。

3.零级反应和一级反应的反应速率方程的积分式分别是怎样的?4.怎样计算药物的有效期和半衰期?5.制剂中药物的主要化学降解反应有哪些?6.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外界因素有哪些?相对应的稳定化方法又有哪些?7.稳定性试验包括哪几种类型?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第五章重点❖粉体的密度真密度:ρt = W/Vt粒密度:ρg = W/Vg堆密度:ρb = W/Vb❖孔隙率和填充率❖流动性:休止角和流速表示第六章重点• 1.概念:滤浆、滤液、滤饼(滤渣)、助滤剂、过滤介质(滤材)• 2.过滤介质和助滤剂分别有什么特性?助滤剂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的原理是什么?各种滤器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4.反渗透的工作原理是什么?第七章重点1.概念:灭菌、消毒、防腐、无菌2.灭菌效果的标准是什么?3.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几种?4.空气净化的标准有哪几级?5.洁净室的空气调节系统有哪几级?6.无菌室内空气的流动形式?第八章重点• 1.粉碎的方法有几种分类法?• 2.水飞法、串料法、串油法分别怎样进行粉碎?各适用于哪种物料?• 3.中国药典规定了哪几种粉末规格?• 4.据中国药典,药筛的规格可分为哪几种筛号?大小如何?制药工业上又用什么单位来表示?• 5.混合有什么原则?• 6.处方为甘草5g, 滑石粉30g的六一散怎样进行混合?•7.引起混合产品不合格的原因有哪些?应采取怎样的对策?•8.什么是低共熔现象?•9.捏合的原则是什么?•10.捏合在湿法制粒中又称为。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一、基本概念1、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制剂的制备、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科学。

2、药物制剂:是指将药物通过特定的工艺过程,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

3、处方:是指由医生开具的,指导药物制剂制备和使用的文件。

4、药典:是指由国家或地区权威机构编写的,用于指导药物制剂制备、质量控制和使用的规范。

二、药物制剂的基本类型1、片剂:是将药物与辅料压制成片状的药物制剂。

2、胶囊剂:是将药物装入胶囊壳中的药物制剂。

3、注射剂:是将药物装入注射器中的药物制剂。

4、口服液:是将药物溶解于适当溶剂中的药物制剂。

5、外用制剂:是指用于皮肤、眼睛、鼻子等部位的药物制剂。

三、药剂学的应用1、医疗应用:药剂学在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包括药物的制备、质量控制和使用。

药剂师需要根据医生的处方,制备出适合患者使用的药物制剂。

2、预防应用:药剂学在预防医学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疫苗的制备和使用。

3、工业应用:药剂学在工业生产中也有应用,例如化学工业、制药工业等。

四、药剂学的发展趋势1、新技术的运用:随着科技的发展,药剂学也在不断进步。

例如,纳米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的应用,为药剂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个性化医疗:随着人们对医疗需求的提高,个性化医疗逐渐成为趋势。

药剂学将在药物的制备和使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3、质量控制与安全性:随着人们对药品安全性的度提高,药剂学将在药物质量控制和安全性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中药药剂学复习资料一、中药药剂学概述中药药剂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指导,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内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它是中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也是中医药各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课程。

二、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内容中药药剂学的基本内容包括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等。

具体而言,它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1、中药药剂的配制理论: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中药药剂的配方理论、中药药剂的剂型选择、中药药剂的配制方法等。

药剂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剂学期末复习重点

药剂学期末复习重点第一章绪论1.基本概念:药剂学(pharmaceutic):是将原料药制备成用于治疗、诊断、预防疾病所需药物制剂的一门科学。

以药物制剂为中心研究其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

药物(drug):指用于诊断、治疗、预防各种疾病的活性物质,但是不能直接用于患者,必须制备成适宜的剂型之后才能使用。

药品(medicine):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生产的原料药和制剂产品,有国家标准。

剂型(doageform):根据不同给药方式和不同给药部位等要求将药物制成的不同“形态”,即一类药物制剂的总称。

药物制剂(pharmaceuticalpreparation):指药物的具体品种。

2.药剂学的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的药物制剂。

3.药剂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多选)①药剂学的基本理论②药物制剂的基本剂型③新技术与新剂型④新辅料—PLA,PLGA⑤中药新剂型⑥生物技术药物制剂⑦新机械和新设备4.药剂学的分支学科1物理药剂学(phyicalpharmaceutic):以物理化学理论为指导,研究药物制剂的处方前工作、处方设计、配伍变化、制剂性质、稳定性、储存等。

2工业药剂学(indutrialpharmceutic):研究药物制成稳定制剂的规律、生产设计、质量管理的一门应用学科。

3生物药剂学(biopharmaceutic):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机理及过程,阐明药物因素、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与药效间关系的学科。

4药物动力学(pharmacokinetic):采用数学的方法,研究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与排泄的体内经时过程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

5药用高分子材料学(polymercienceinpharmaceutic):研究没有药理活性、无毒的合成和天然的高分子材料的结构、制备方法、物理化学性质以及生产设备和质量管理的一门学科。

5.药物剂型的重要性☆1药物剂型与给药途径——相适应2剂型对药效的重要性●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调节药物作用速度--植入剂●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氨茶碱栓剂●靶向作用6.剂型分类(可能不考)1给药途径:口服(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注射(静注、肌注、皮内),呼吸道(喷雾剂、气雾剂),皮肤(软膏、溶液),粘膜(滴眼剂、舌下片),透析用制剂2分散系统:溶液型、胶体型、乳剂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气体剂型4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7.使用辅料的目的1有利于制剂形态的形成-——溶剂、填充剂2使制备过程顺利进行——-增溶剂、润滑剂3提高药物稳定性-——防腐剂4调节药物作用部位、作用时间或满足生理要求8.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某DDS药物的传递系统:把药物在必要的时间、以必要的量、输送到必要的部位,以达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小副作用。

药剂学总复习资料

药剂学总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根据新大纲整理)第一章绪论掌握1、药剂学得定义及宗旨药剂学定义:研究药物制剂得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及合理用药得综合性应用技术科学、药剂学得宗旨:制备安全、有效、稳定、使用方便得药物制剂。

2、药剂学得相关术语(制剂、剂型、制剂学与调剂学)剂型:将药物制成方便临床应用与一定给药途径相适应得给药形式。

例如片剂、注射剂、胶囊剂。

制剂:根据规定得处方,将药物制成适合临床需要得某一种剂型并符合一定质量标准得药品。

制剂学:研究制剂生产工艺技术及相关理论得科学称为制剂学。

剂型设计原则: 最大限度地发挥药效得同时最低限度地降低毒副作用。

(强调让用药者承受最小得治疗风险获得最大得治疗效果)3、药物剂型得重要性a、改变药物作用性质-硫酸镁口服、注射b、调节药物作用速度c、降低或消除药物得毒副作用d、靶向作用e、影响药效4、药剂剂型得分类(按给药途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按制法分类;按形态分类)按给药途径与方法分类✧经胃肠道给药得剂型口服给药:片剂、胶囊剂、糖浆剂✧不经胃肠道给药得剂型注射给药:注射剂(静脉注射、肌注、皮下注射等)呼吸道给药:气雾剂、吸入剂皮肤给药: 洗剂、搽剂、软膏剂、贴剂粘膜给药: 滴眼剂、舌下片、口腔粘贴片腔道给药:栓剂按分散系统分类❖真溶液类剂型: <1nm 溶液剂❖胶体溶液类剂型: 1~100nm胶浆剂❖乳浊液类剂型: 0.1~50μm乳剂❖混悬液类剂型: 0。

1~100 μm 混悬剂❖气体分散类剂型: 气雾剂❖固体分散类剂型: 散剂、片剂❖微粒分散型微球5、中国药典得概况、特点、沿革及其她药品标准药典就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得法典,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药典收载常用药品及制剂: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其它药品标准: 1)、中华人民共与国卫生部标准(简称部颁标准) 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品标准(局颁标准)。

药剂学复习资料

药剂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绪论1.剂型:适合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将药物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2.制剂: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3.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4.非处方药:由专家遴选、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消费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5.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LP《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 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6.药品标准是国家对药品的质量、规格和检验方法所作的技术规定,是保证药品质量,进行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管理及监督检验的法定依据。

第2章药用溶液的形成理论1. 药用溶剂的种类水溶剂: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灭菌注射用水非水溶剂:醇类、醚类、酰胺类、酯类2. 药物的溶解度定义:溶解度(solubility)是指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在一定溶剂中达到饱和时溶解的最大药量,是反映药物溶解性的重要指标。

表示方法:溶解度常用一定温度下100g溶剂中(或100g溶液,或100ml溶液)溶解溶质的最大克数来表示。

亦可用质量摩尔浓度mol/kg或物质的量浓度mol/L来表示。

药典:在一定温度(气体在一定的压力)下溶解1g(或1mL)药物所需的最小溶剂体积(单位ml)用1:n来表示。

影响溶解度的因素及增容方法:1.溶剂与分子结构2.溶剂化作用与水合作用3.晶型4.粒子大小5.温度6.pH值与同离子效应7.混合溶剂8.添加物(加入助溶剂、加入增溶剂)增溶原因:溶剂间发生氢键缔合;潜溶剂改变了原来溶剂的介电常数。

由于潜溶剂处方的安全性,在FDA 批准的注射剂中,有10%应用了潜溶剂。

3. 药物的溶出速度定义:指单位时间药物溶解进入溶液主体的量溶出速度的影响因素:1、表面积(影响S2、温度(K , Cs)3、溶出介质的体积(C )4、扩散系数(K )5、扩散层的厚度(K )第三章 表面活性剂1.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①高级脂肪酸盐(肥皂类):钾、钠皂;钙、铝皂;三乙醇胺皂 ②硫酸盐:硫酸化蓖麻油(土耳其红油);SDS③磺酸盐:二辛基琥珀酸磺酸钠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2.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有:季铵盐型:洁尔灭、新洁尔灭等3.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有:①氨基酸型和甜菜碱型②卵磷脂4.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有:①脂肪酸山梨坦(司盘)②聚山梨酯(吐温)③聚氧乙烯脂肪酸酯(买泽)④聚氧乙烯脂肪醇醚(苄泽)⑤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型(普朗尼克)5.临界胶束浓度(CMC ):开始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药剂学复习要点

药剂学复习要点

药剂学复习要点第一章绪论-药剂学的概念-药物剂型的分类-药典(基本概念)第二章药物剂型与制剂的设计-药物制剂设计的基本原则-药物的熔点和多晶性-药物的吸湿性-影响制剂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及其稳定性措施-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他方法-稳定性研究的主要方法第三章药剂卫生-概念-灭菌、灭菌法、无菌、无菌操作法、防腐、消毒-灭菌制剂、无菌制剂-F值与F0值-物理灭菌法的种类和适用范围-影响热压灭菌的因素-滤过灭菌-常用防腐剂第四章液体制剂概论-液体制剂按分散系统分类-表面活性剂-表面活性剂的分类、常用产品-表面活性剂的基本性质CMC、HLB、克氏点与昙点-表面活性剂在制剂中的应用增溶、润湿、乳化-液体制剂常用的溶剂-溶解度、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第五章口服液体制剂-高分子溶液剂-液体制剂中常用的药用高分子-溶胶剂、溶胶的性质-混悬剂的定义与特点-混悬剂的物理稳定性-混悬剂的稳定剂-乳剂的定义、分类与特点-乳剂形成理论-常用的乳化剂-乳化剂的选择-常用乳剂制备方法-乳剂的不稳定性第六章注射剂-注射剂的定义及特点-注射剂的质量要求-注射剂的分类-注射用溶剂-注射剂的附加剂-等渗溶液与等渗计算(冰点下降法)-注射用水的制备与保存方法-热原的定义、组成、性质、除去的方法和可能的污染途径-注射液的滤过滤过的机理、影响因素、滤材输液澄明度问题与解决方案-注射用无菌粉末定义、种类-冷冻干燥的特点、原理与基本工艺第七章固体制剂概论-固体剂型的体内吸收途径-崩解与崩解度-药物溶出过程与影响溶出的主要因素-粉体-比表面积、密度与空隙率-粉体的流动性特征系数、改善流动性的方法-吸湿性与润湿性-包合物概念、优点包合物形成的影响因素包合材料-固体分散概念、特点载体材料固体分散体的类型固体分散体的速释和缓释原理固体分散体的制备方法-滴丸概念、特点基质和冷凝液第八章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混合的方法与注意事项-制粒的目的-颗粒形成原理-制粒的方法-颗粒剂的定义与特点-胶囊剂的概念、特点-空心胶囊与胶皮第九章片剂-片剂的概念与特点-片剂的辅料和一些常用材料(包括缩写名称)-片剂的制备工艺-片剂制粒的目的-片剂的质量控制与评价-片剂包衣的概念、特点和常用包衣材料-片剂的处方分析(或拟订处方)第十章外用制剂概论外用制剂的定义与分类第十一章软膏剂与凝胶剂-软膏、凝胶、糊剂的定义-软膏的基质和附加剂-凝胶剂的基质第十二章洗剂、搽剂与涂膜剂-洗剂、搽剂与涂膜剂定义第十三章黏膜给药制剂概论-粘膜给药系统定义与给药特点-粘膜吸收促进剂第十四章眼黏膜给药制剂-眼黏膜给药的特点-眼粘膜给药的吸收-影响眼部吸收的因素-滴眼剂的概念与特点-滴眼剂的附加剂-眼膏剂的概念、特点及常用基质第十五章其他黏膜给药制剂-口腔黏膜给药的部位与特点-鼻黏膜给药制剂的特点-栓剂定义栓剂的给药特点直肠吸收途径栓剂的基质与附加剂、置换价-膜剂膜剂的特点与常用膜材料第十六章气溶胶剂-气雾剂的分类、基本组成及其附加剂-气雾剂、粉雾剂、喷雾剂的区别第十七章生物技术药物制剂生物技术药物的概念第十九章经皮给药制剂-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与基本组成第二十章缓释、控释给药系统-缓释、控释制剂的定义与特点-缓控释的原理与释药方法-骨架型缓释制剂的组成与制备方法-渗透泵片的特点、组成-其他缓控释方法-微丸的定义与特点-微囊与微球的定义与特点-物理化学法制备微囊-胃内滞留片第二十一章靶向给药系统-靶向制剂的定义与分类-脂质体的定义与特点-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制备脂质体的材料-脂质体的制备技术-提高脂质体靶向性途径-纳米粒的定义与特点-微乳的组成与特点-物理化学靶向制剂生物药剂学英文汉译英要求Biopharmaceutics生物药剂学Absorption吸收Distribution分布Metabolism代谢Excretion排泄Transport转运Disposition处置Elimination消除Transcellular pathway细胞通道转运Paracellular pathway细胞旁路通道转运Passive transport被动转运Pore transport膜孔转运Carrier-mediated transport载体媒介转运Facilitated diffusion易化扩散、促进扩散Active transport主动转运Membrane mobile transport膜动转运Pinocytosis胞饮作用Phagocytosis吞噬作用First pass effect首过效应pH-partition hypothesispH-分配假说Dissolution溶出Parenteral drugdelivery注射给药Oral cavity mucosadrug delivery口腔粘膜给药Transdermal drugdelivery皮肤给药Nasal mucosa drugdelivery鼻粘膜给药Pulmonary drugdelivery肺部给药Rectal drug delivery直肠给药Ophthalmic drugdelivery眼部给药Distribution分布Accumulation蓄积Apparent volume ofdistribution表观分布容积Metabolize, metabolism代谢Biotransformation生物转化Inhibition酶抑制作用Inhibitor酶抑制剂Induction酶诱导作用Inducer酶诱导剂英译汉要求Membrane transport膜转运Fluid mosaic model生物膜液态镶嵌模型Extrinsic proteins外在蛋白Intrinsic proteins内在蛋白Fluidity流动性Asymmetry不对称性Semipermeability半透性P-glycoprotein P糖蛋白Vesicle小泡Endocytosis入胞作用Exocytosis出胞作用Kerckring环状褶壁Villi绒毛Epithelium cell上皮细胞Microvilli微绒毛Apical membrane顶侧膜Brush border membrane刷状缘膜Basal membrane基底膜Lateral membrane侧细胞膜Tight junction紧密结合Solvent drag effect溶媒牵引效应Gastric emptying rate胃空速率Liver first pass effect肝首过效应Lymphatic circulation淋巴循环Ionization解离度Lipophilicity脂溶性Dissolution rate溶出速率Molecular weight分子量Oi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油水分配系数Sink condition漏槽条件Critical particle size, CPS临界粒径Polymorphism多晶型Absorption number, An吸收指数Dose number, Do剂量指数Dissolution number, Dn溶出指数Permeation enhancer透过促进剂或Absorption enhancer吸收促进剂Solid dispersion tech固体分散技术Dispersible tablet分散片Effervescent tablet泡腾片Sustained-release preparation缓释制剂Controlled-release preparation控释制剂Stability稳定性Day/night rhythm昼夜节律Site-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定位释药系统Oral delayed-release preparation口服迟释制剂Stomach-specific preparation口服胃滞留制剂Floating漂浮型Swelling膨胀型Sticking粘附型Intestine-specific preparation小肠迟释制剂Oral colon-specific drug delivery system, OCDDS口服结肠定位给药系统In vitro experimental model离体实验模型Tissue flux chambers组织流动室法Mucosa粘膜Secosa浆膜Everted gut sac外翻肠囊法Everted rings外翻环法In situ experimental model原位实验模型Intestine perfusion method肠道灌流法In vivo experimental model体内法Intravenous injection静脉注射Intramuscular injection肌内注射Hypodermic injection皮下注射Intradermic injection皮内注射Solid particle precipitation固体粒子析出Masticatory mucosa咀嚼粘膜Lining mucosa内衬粘膜Specialized mucosa特性粘膜Buccal mucosa颊粘膜Sublingual mucosa舌下粘膜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TDDS/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经皮给药系统Physiologic factors生理因素Iontophoresis离子导入技术Cilia movement纤毛运动Surfactant表面活性剂Eyelid眼睑Eye adjunct眼附属器Cornea角膜Drug-protein binding药物-蛋白结合Albumin白蛋白Alpha acid glycoprotein, AAG α1-酸性糖蛋白Lipoprotein脂蛋白Binding constant结合常数Blood-brain barrier血-脑脊液屏障Inter-membrane transfer膜间转运Contact release接触释放Adsorption吸附Fusion融合Endocytosis内吞Pinocytosis胞饮Long-circulating DDS长循环微粒给药系统Target drug deliverysystem靶向给药系统Intracellular target ofbiomacromolecule生物技术药物的细胞内靶向Liver microsomeenzymes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系Live microsome mixedfunctionmonooxygenase肝微粒体混合功能氧化酶或单加氧酶Glucuronyl transferase葡萄糖醛酸转移酶The first phase reaction第一相反应Combination reaction结合反应Optical isomerism光学异构Cortex皮质Medulla髓质Nephron肾单位Glomerular filtration肾小球滤过Active tubular secretion肾小管分泌Tubular reabsorption肾小管重吸收Inulin菊粉Biliary excretion胆汁排泄Renal clearance肾清除率Enterohepatic cycle肠肝循环Compartment model隔室模型Single compartmentmode一室模型Two compartmentmodel二室模型Multicompartmentmodel多室模型First order processes一级速度过程Zero order processes零级速度过程Nonlinear processes非线性速度过程Pharmacokinetics, PK药物动力学Population pharmacokinetics, PPK群体药物动力学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临床药物动力学Therapeutic drug monitoring, TDM治疗药物监测Chronopharmacokinetics时辰药物动力学Physiological pharmacokineticmodel生理药物动力学模型Biological half life生物半衰期Sigma-minus method亏量法,又称总和-减量法Steady-state drug concentration稳态血药浓度Loading dose负荷剂量Lag time滞后时间Extravascular delivery血管外给药Plateau level坪浓度Fluctuation percentage, FI波动百分数Degree of fluctuation, DF波动度Product inhibition产物抑制Plasma drug concentration changepercentage血药浓度变化率Capacity-limited process容量限制过程Design of dosage regimen临床给药方案设计Individualization of drug dosageregimes给药方案个体化Bioavailability生物利用度Extent of bioavailability, EBA生物利用程度Rate of bioavailability, RBA生物利用速度Absolute bioavailability, Fabs绝对生物利用度Relative bioavailability, Frel相对生物利用度Pharmaceutical equivalence药剂等效性Bioequivalence生物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剂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名词解释1、药剂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剂型和药物制剂的设计理论、处方工艺、生产技术、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等综合性应用技术的科学。

2、剂型:适合用于疾病的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3、制剂:将原料药物制剂成适合临床需要且符合一定质量要求的药剂。

4、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规格和标准的法典,由国家组织药典委员会编印并由政府颁发发行,所以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5、处方: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

填空、选择、简答1、制剂的基本质量要求:有效、安全、稳定、使用方便。

2、药典中记载的是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较稳定的常用药物及其制剂。

3、药典是作为药品生产、检验、供应与使用的依据。

4、药物剂型的分类,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乳浊型、溶胶型、混悬液型(前4种可归纳为液体分散型)、气体分散型、固体分散型5、处方分类:①法定处方:国家药品标准收载的处方。

具有法律的约束力。

②医师处方:医师对患者进行诊断后,对特定患者的特定疾病而开写给药局的有关药品、给药量、给药方式、给要天数以及制备等的书面凭证。

具有法律约束力。

③协定处方:一般是根据某一地区或某一医院日常医疗用药需要,由医院药剂料与药师协商共同制订的处。

④生产处方:大量生产制剂时所列制剂的质量规格、成分名称、数量及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等规程性文件6、《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第二章表面活性剂1、表面活性剂:是指能使液体表面张力显著降低的物质。

2、临界胶束浓度:表面活性剂分子缔合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

3、胶束增溶:水不溶或微溶性的物质,在胶束溶液中溶解度显著增加。

填空、选择、简答1、表面活性剂分为:1)非离子型2)离子型:①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⑴肥皂类:碱金属皂、碱土金属皂、有机胺皂。

一价金属皂:水包油;二、三价金属皂:油包水⑵硫酸化物:十二烷基硫酸钠SDS⑶磺酸化物:十二烷基苯磺酸钠②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阳离子>阴离子、亲水>亲油③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2、卵磷脂是天然的两性离子表面活性剂。

主要来源于大豆(豆磷脂)和蛋黄(卵磷脂)3、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斯盘,HLB值为1.8——3.84、聚氧乙烯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商品名为吐温5、聚氧乙烯:商品名①卖泽;②苄泽;③泊洛沙姆;④普流罗尼克6、临界胶束浓度——CMC;亲水亲油平衡值——HLB值,值越大亲水性越强,越小亲油性越强;P22计算和2-4的图重点7、HLB值公式8、大部分具有聚氧乙烯基,除了PluroniC外,都具有起昙和昙点的。

吐温是有昙点和起昙的现象。

第三章溶解理论1、溶解度:只在一定温度下(气体在一定压力下),一定量溶剂的饱和溶液中能溶解溶质的量。

2、增溶:指某些难溶性药物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在溶剂中溶解度增大并形成澄清溶液的过程。

3、助溶:指难溶性药物与加入的第三种物质在溶剂中形成可溶性的络合物、复盐、缔合物等,而增加药物溶解度的现象。

4、潜溶剂:使用两种和多种混合溶剂,可以提高某些难溶药物的溶解度。

填空、选择、简答1、影响溶解度的因素:药物的分子结构、溶剂、温度、粒子大小、晶型、溶剂化物、PH值、同离子效应、其他(潜溶剂、助溶剂及增溶剂)2、影响溶解速率的因素:①药物的粒径:粒径越大速率越慢②药物的溶解度cs:凡影响药物溶解度的因素,均能影响药物的溶出速率。

③溶出介质的体积V④扩散系数D⑤扩散层的厚度h3、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制成盐类、加入增溶剂、加入助溶剂、改变溶剂或选用混合溶剂、药物分子结构修饰。

加入助溶剂的机理:KI+I2 KI·I2 络合物三碘化钾4、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①制成盐类:如盐酸普鲁卡因②加入增溶剂:甲酚、NaOH、豆油③加入助溶剂:碘液、KI、蒸馏水④改变溶剂或选用混合溶剂⑤药物分子结构修饰第四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及实验方法1、有效期:指制剂中的药物降解10%所需的时间,称十分之一衰期,记作t0.9,恒温时,t0.9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2、半衰期:指制剂中的药物降解50%所需的时间,恒温时,t1/2与反应物浓度无关。

填空、选择、简答1、物制剂稳定性一般包括化学、物理、生物学三个方面。

2、水解和氧化反应为最主要的降解反应。

3、维生素A极易氧化。

4、稳定性试验方法中,留样观察法时间比较长,能反映贮存期中的真实情况。

5、固体制剂的稳定性:注射剂<粉针<颗粒剂<片剂<胶囊剂第七章灭菌法与空气净化技术填空、选择、简答1、灭菌效果常以杀灭芽孢为标准。

2、F值和F0值可作为验证灭菌可靠性的参数。

F值和F0值都是来判定灭菌效果的好坏。

F值常用于干热灭菌。

F0值仅用于热压灭菌。

USP和BP均用F0值作为评价热压灭菌可靠性的参数,F0值≥8,以保证灭菌效果。

3、灭菌方法:火焰1)物理灭菌干热干热空气热压 FO≥8 →输液湿热 1-2 ml 注射剂流通蒸汽加抑菌剂不耐高温煮沸加抑菌剂紫外线器具表面(在玻璃瓶内不能用紫外)射线辐射→不耐热药物特点:可不升高产品的温度,穿透力强。

微波→水溶性药物(不耐高温)滤过→不耐热药物 0.22μm微孔滤膜(只能除菌,不能除热原)加抑菌剂2)化学灭菌一般用于无菌操作室或固体原料药物的灭菌3)无菌操作→不耐热药物不是一个灭菌的过程加抑菌剂4、干热空气灭菌法适用于耐高温的玻璃,金属等用具,不允许湿气穿透的油脂类和耐高温的粉末化学药品,如注射剂容器安瓿、输液瓶、西林瓶、注射用油。

5、湿热灭菌法是最广泛的灭菌方法。

6、热压灭菌法,适用于输液灭菌。

7、热压灭菌使用注意事项:①必须使用饱和水蒸气;②必须将柜内的空气排净;③必须达到所要求的温度时算起;④灭菌完毕后,必须使压力降到0后10~15分钟,再打开柜门。

8、输液用的是热压灭菌法,用于表面台面紫外不耐热药物:无菌操作法、滤过除菌法、辐射灭菌法需要加抑菌剂:无菌操作法、滤过除菌法、流通蒸气法、煮沸法第八章粉碎、筛分、混合与捏合填空、选择、简答球磨机属于密闭容器的是球磨机。

常用于毒、剧药及贵重药品和吸湿性、刺激性药物的粉碎,还用于无菌粉碎。

2、流能磨:适用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的粉碎。

4、常用的混合方法: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5、组分的比例量若组分比例量相差悬殊时,采用等量递增法,即将量大的药物先研细,然后取出与量小的药物约相等量的部分,与量小的药物混合研匀,如此倍量增加量大的药物直至全部混匀。

6、组分的堆密度:堆密度小者先放入研钵内,再加堆密度大者适当研匀。

(重上轻下)第十章干燥喷雾干燥:液态物料→固态物料沸腾干燥:固体物料→固体物料冷冻干燥: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适用于不耐热药品、低熔点药品的干燥。

第十一章液态药剂1、防腐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物质。

2、糖浆剂:含药物或芳香物质的浓蔗糖溶液。

液体药剂的特点(优缺点) 1)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2)给药途径广(内、外服)3)减少胃肠道刺激4)稳定性(降解、霉变)5)携带不便2、胶体分为高分子、溶胶或亲水胶体、疏水胶体3、液体药剂按分散系统分类:低分子(药物以大部分离子)分子存在澄明溶液均相高分子(药物、分子)稠度溶胶(药物分子)稠度非均相混悬液(药物、微粒)粗分散体系乳浊液(药物、溶滴)4、液体药剂常用溶剂的分类:甘油能与水、乙醇、丙二醇等任意比例混溶。

甘油对苯酚、鞣酸、硼酸的溶解比水大。

(甘油作为溶剂,处方分析)含甘油30%以上,具有防腐作用。

二甲基亚砜,被称为“万能溶媒剂”乙醇常被最为溶剂,能溶解药物和药材中的生物碱、苷类、鞣质。

含乙醇20%以上,具有防腐作用。

能防止药物水解作用的是:丙二醇、聚乙二醇5、含吐温药液中不能加尼泊金,作为防腐剂,一般只能加山梨酸。

6、常用防腐剂的分类:1)羟苯酯类,也称尼泊金类→酸性最强2)苯甲酸及其盐: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最好,最适的PH为4. 3)山梨酸及其盐:酸性条件中效果最好4)苯扎溴铵:阳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强。

7、糖浆剂单糖浆(饱和糖浆)85%(g/mL)或64.7%(g/g)→不需加防腐剂,自身有防腐剂性能8、糖浆剂易出现的问题:霉败问题、沉淀问题、变色问题9、单糖浆、甘油剂、醑剂:自身具有防腐剂,不需加防腐剂10、胶体型液体药剂:高分子→亲水胶体均相溶液→疏水胶体非均相1112、亲水胶体的制备有限溶涨(关键):静置,不能加热,不能搅拌。

无限溶胀:动态,可加热,可搅拌。

13、溶胶剂的稳定性受很多因素的影响:1)电解质的作用2)溶剂的相互作用带相反电荷3)保护胶的作用加入亲水性高分子溶液14、非均相分散体系:热力学不稳定、动力学不稳定15、可考虑制成混悬剂的药物:(1)不溶性药物需制成液体药剂应用。

(2)药物的剂量超过了溶解度而不能制成溶液剂。

(3)两种溶液混合由于药物的溶解度降低而析出固体药物或产生难溶性化合物。

(4)与溶液剂比较,为了使药物缓释长效。

(5)与固体剂型比较,为了加快药物的吸收速率,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6)固体剂型胃局部刺激性大的情况,可考虑用混悬剂。

注:毒剧药物或剂量太小的药物,不适合制成混悬液应用。

16、为了使微粒沉降速率减小,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可采用以下措施:(1)减小微粒半径;(2)加入高分子助悬剂,即增加了分散介质的黏度;(3)(ρ1-ρ2)↓减小两者密度差17、混悬剂中的稳定剂:助悬剂(粘性物)、润湿剂(表面活性剂)、絮凝剂与反絮凝剂(电解质)18、混悬剂的质量评定:1)微粒大小的测定:越小越稳定2)沉降体积比的测定:沉降体积在0-1范围内,F值愈大混悬剂愈稳定。

3)絮凝度的测定:β值愈大,絮凝效果愈好,则混悬剂稳定性好。

4)重新分散试验:越快越稳定19、乳剂的组成:水相、油相、乳化剂20、乳剂的分类:水包油(O/W)、油包水(W/O)。

搽剂属于乳剂。

21、决定乳剂类型的因素:1)乳化剂类型2)(水相与油相的比例)适当比例(外相多)2223、药物为气态、液态、固态24、乳化剂的选择:根据乳剂的类型选择:能用来静脉注射的:卵磷脂、豆磷脂25、乳剂的稳定性:乳剂属于热力学不稳定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其不稳定现象主要表现在:1)分层①可逆的;②密度差(增加粘度)2)絮凝①可逆的聚集;②电位降低—电解质3)转相①不可逆;②相反类型的乳化剂原因:乳化剂的类型改变4)合并与破坏不可逆5)败坏不可逆第十二章浸出药剂1、浸出药剂:有效成分、辅助成分↑浸出无效成分、组织物↓无需2、浸出制剂的类型中,含醇浸出制剂无需加抑菌剂。

3、浸出辅助剂:①酸或碱有利于碱性成分或酸性成分的浸出。

②甘油稳定鞣质的作用③表面活性剂4、浸出过程:浸润→溶解→扩散→置换扩散是重点过程,它的关键是细胞内外的浓度差。

5、影响浸出的因素:药材结构热性与粉碎度、进出溶剂、温度、浓度梯度、压力、浸出时间、新技术的应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