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中文版)
《计算机网络自顶向下》课后习题答案答案(第一章中文版)

1复习题

1.没有不同。主机和端系统可以互换。端系统包括PC,工作站,WEB服务器,邮件服务器,网络连接的PDA,网络电视等等。

2.假设爱丽丝是国家A的大使,想邀请国家B的大使鲍勃吃晚餐。爱丽丝没有简单的打个电话说“现在我没一起吃晚餐吧”。而是她

先打电话给鲍勃建议吃饭的日期与时间。鲍勃可能会回复说那天不行,另外一天可以。爱丽丝与鲍勃不停的互发讯息直到他们确定一致的日期与时间。鲍勃会在约定时间(提前或迟到不超过15分钟)出现再大使馆。外交协议也允许爱丽丝或者鲍勃以合理的理由礼貌的退出约会。

3.联网(通过网络互联)的程序通常包括2个,每一个运行在不同的主机上,互相通信。发起通信的程序是客户机程序。一般是客

户机请求和接收来自服务器程序的服务。

4.互联网向其应用提供面向连接服务(TCP)和无连接服务(UDP)2种服务。每一个互联网应用采取其中的一种。

面相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是:

①在都没有发送应用数据之前2个端系统先进行“握手”。

②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也就是说,连接的一方将所有应用数据有序且无差错的传送到连接的另一方。

③提供流控制。也就是,确保连接的任何一方都不会过快的发送过量的分组而淹没另一方。

④提供拥塞控制。即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进入迟滞状态。

无连接服务的原理特征:

①没有握手

②没有可靠数据传送的保证

③没有流控制或者拥塞控制

5.流控制和拥塞控制的两个面向不同的对象的不同的控制机理。流控制保证连接的任何一方不会因为过快的发送过多分组而淹没另

一方。拥塞控制是管理应用发送进网络的数据总量,帮助防止互联网核心(即网络路由器的缓冲区里面)发生拥塞。

6.互联网面向连接服务通过使用确认,重传提供可靠的数据传送。当连接的一方没有收到它发送的分组的确认(从连接的另一方)

时,它会重发这个分组。

7.电路交换可以为呼叫的持续时间保证提供一定量的端到端的带宽。今天的大多数分组交换网(包括互联网)不能保证任何端到端

带宽。当发生拥塞等网络问题时,TDM中的数据丢失可能只会是一部分,而FDM中就可能是大部分或全部。

8.在一个分组交换网中,在链路上流动的来自不同来源的分组不会跟随任何固定的,预定义的模式。在TDM电路交换中,每个主机

从循环的TDM帧中获得相同的时隙。

9.t0时刻,发送主机开始传输。在t1=L/R1时刻,发送主机完成发送并且整个分组被交换机接收(无传输时延)。因为交换机在

t1时刻接收到了整个分组,它可以在t1时刻开始向接收主机发送分组。在t2=t1+L/R2时刻,交换机完成传输且接收主机收到了整个分组(同样,无传输时延)。所以,端到端实验是L/R1+L/R2。

10.在一个虚电路网络中,每个网络核心中的分组交换机都对经过它传输的虚电路的连接状态信息进行维护。有的连接状态信息是维

护在一个虚电路数字传输表格中。

11.面向连接的VC电路的特点包括:a.建立和拆除VC电路是需要一个信令协议;b.需要在分组交换中维持连接状态。有点方面,

一些研究者和工程人员争论到:使用VC电路可以更容易提供QoS业务,如:保证最小传输率的业务,以及保证端到端的最大分组延时的业务。

12.a.电话线拨号上网:住宅接入;b.电话线DSL上网:住宅接入或小型办公;c.混合光纤同轴电缆:住宅接入;d.100M交换机以

太网接入:公司;e.无线局域网:移动接入;f.蜂窝移动电话(如WAP):移动。

13.一个第一层ISP与所有其它的第一层ISP相连;而一个第二层ISP只与部分第一层ISP相连。而且,一个第二层ISP是一个或

多个第一层ISP的客户。

14.POP是ISP网络中一个或多个路由器构成的一个组,其它ISP中的路由器也可以能连接到这个POP。NAP是一个很多ISP(第

一层,第二层,以及其它下层ISP)可以互联的局部网络。

15.HFC的带宽是用户间共享的。在下行信道,所有的分组从头到尾由同一个源发出,因此在下行信道不会发生冲突。

16.以太网的传输速率有:10Mbps,100Mbps,1Gbps和10Gbps。对于一个给定的传输速率,如果用户单独在线路上传输数据,

则可以一直保持这个速率;但是如果有多个用户同时传输,则每个都不能达到所给定的速率(带宽共享)。

17.以太网通常以双绞线或者细的同轴电缆为物理媒体,也可以运行在光纤链路和粗同轴电缆上。

18.拨号调制解调器:最高56Kbps,带宽专用;ISDN:最高128Kbps,带宽专用;ADSL:下行信道5-8Mbps,上行信道最高1Mbps,

带宽专用;HFC:下行信道10-30Mbps,上行信道一般只有几Mbps,带宽共享。

19.时延由处理时延、传输时延、传播时延和排队时延组成。所有这些时延除了排队时延都是固定的。

20.5种任务为:错误控制,流量控制,分段与重组,复用,以及连接建立。是的,这些任务可以由两层(或更多层)来执行,比如:

经常在多于一个层次上执行错误控制。

21.英特网协议栈的5个层次从上倒下分别为:应用层,传输层,网络层,链路层,和物理层。每一层的主要任务见1.7.1节。应用

层是网络应用程序及其应用层协议存留的地方;运输层提供了一个在应用程序的客户机和服务器之间传输应用层报文的服务;网络层负责将称为数据报的网络层分组从一台主机移动到另一台主机;链路层:通过一系列分组交换机(Internet中的路由器)在源和目的地之间发送分组;物理层:将该帧中的一个一个比特从一个节点移动到下一个节点。

22.应用层报文:应用程序要发出的在传输层上传递的数据;传输层报文段:将应用层报文加上传输层包头,由传输层管理和封装的

信息;网络层数据报:将传输层报文段加上网络层包头之后封装;链路层帧:将网络层数据报加上链路层包头之后封装。

23.路由器处理第一层到第三层(这是一个善意的谎话?本人理解为“这样说不确切”因为现代路由器常常还要扮演防火墙或者高速缓

存器的角色,一次也处理第四层);链路交换机处理第一层和第二层;主机处理所有的5层。

习题

1.本题不止一个答案,很多协议都能解决这个问题,下面是一个简单的例子:

2. a.电路交换网更适合所描述的应用,因为这个应用要求在可预测的平滑带宽上进行长期的会话。由于传输速率是已知,且波动不

大,因此可以给各应用会话话路预留带宽而不会有太多的浪费。另外,我们不需要太过担心由长时间典型会话应用积累起来的,建立和拆除电路时耗费的开销时间。

b.由于所给的带宽足够大,因此该网络中不需要拥塞控制机制。最坏的情况下(几乎可能拥塞),所有的应用分别从一条或多条特

定的网络链路传输。而由于每条链路的带宽足够处理所有的应用数据,因此不会发生拥塞现象(只会有非常小的队列)。

3. a.因为这4对相邻交换机,每对之间可以建立n条连接,;因此最多可以建立4n条连接。

b.可以通过右上角的交换机建立n条连接,并且可以通过左下角交换机建立n条连接,因此最多可以建立2n条连接。

4.由于收费站间隔100km,车速100km/h,收费站以每12m通过一辆汽车的速度提供服务。a)10辆车,第一个收费站要花费120s,

即2分钟来处理。每一辆车要达到第二个收费站都会有60分钟的传输延时,因此每辆车要花费62分钟才能达到第二个收费站,从第二个收费站到第三个收费站重复这一过程。因此,(端到端)总延时为124分钟。

b)每两个收费站之间的延时为7×12秒+60分=61分24秒,(端到端)总延时=3624×2=7,248s,即112分48秒。

5.a)传输一个分组到一个链路层的时间是(L+h)/R。Q段链路的总时间为:Q(L+h)/R。所以发送文件所需要总的时间为:t s

+(L+h)/Q。

b)Q(L+2h)/R

c)由于链路上没有存储转发延时,因此,总延时为:t s+(L+h)/R。

6.a)传播时延d prop=m/s秒

b)传输时延d trans=L/R秒

c)端到端时延d end-to-end=(m/s+L/R)秒

d)该分组的最后一个bit刚刚离开主机A。

e)第一个比特在链路中,还没有到达B。

f)第一个比特已经到达B。

g)m=LS/R=100×2.5e8/28e3=893km

7.考虑分组中的第一个bit。在这个bit被传输以前,先要收集这个分组中的其它bit,这个需要:48×8/64e3 =6e-3s=6ms

分组的传输延时:48×8/1e6=384e-6 s=0.384ms

传播时延:2ms

到该bit被解码的时延为:6+0.384+2=8.384ms(英文答案中的那个“.”表示乘)

8.a)由于每个用户需要十分之一的带宽,因此可以支持10个用户。

b)p=0.1

c)

d)

我们用中心极限定理来求这个概率的近似解。令X j表示J个用户同时传输的概率,如P(X j=1)=p,则:

所以所求概率约为:0.001

9.

10.传输这N个分组需要LN/R秒。当一批N个分组到达时,缓存器内是空的。

第一个分组没有排队时延,第二个分组的排队时延为L/R秒......第N个分组的排队时延为:(N-1)L/R秒,所以平均排队时延为:

11.a)传输时延为L/R,总时延为

b)令x=L/R,则总时延与x的函数为:总时延=x/(1-ax)。

12.a)一共有Q个节点(源主机喝N-1个路由器)用表示第q个节点的处理时延。用R q表示第q个节点处的传输速率,令

。用表示通过第q条链路的传播时延。则:

b)用表示节点q处的平均排队延时,则:

13.实验题?不会考吧。。。。。。

14.a)“带宽时延”积=(1e7/2.5e8)*1e6=40,000bit

b)40000bit

c)一条链路的带宽时延积就是这条链路上具有的比特数的最大值。

d)1e7/4e4=250m,比一个足球场的长度还长。

e)s/R

15.2.5e8/1e6=25bps

16.a)(1e7/2.5e8)*1e9=40,000,000bit

b)400,000bit(包长度)

c)1e7/4e5=25m

17.a)传播时延=1e7/2.5e8=40ms;传输时延=4e5×250/2.5e8= 400ms

因此总延时为:440ms

b)传播时延=2×40=80ms(发送及返回确认);传输时延=4e4×250/2.5e8=40ms,传送10个分组,总时延=10×(80+40)

=1200ms=1.2s

18.a)地球同步卫星距离地面3600km,因此该链路的传播时延=3600e3/2.4e8=150ms

b)150e-3×10e6=1,500,000

c)60×10e6=6e8bit

19.我们假设旅客和行李对应到达协议栈顶部的数据单元,当旅客检票的时候,他的行李也被检查了,行李和机票被加上标记。这些

信息是在包裹层被添加的(if Figure 1.20 that不知道怎么翻译......)允许在包裹层使服务生效或者在发送侧将旅客和行李分离,然后在目标测(如果可能的话)重新组合他们。当旅客稍后通过安检,通常会另外添加一个标记,指明该旅客已经通过了安检。这个信息被用于保证旅客的安全运输。(答非所问?)

20.a)将报文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7.5e6/1.5e6=5s。由于使用存储转发机制,报文从源主机到目标主机的总

时间=5×3(跳)=15s。

b)将第一个分组从源主机发送到第一个分组交换机的时间=1.5e3/1.5e6=1ms.

第一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二个分组所需的时间=第二个分组交换机完成接收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2×1ms=2ms。

c)目标主机收到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1ms×3(跳)=3ms,此后每1ms接收一个分组,因此完成接收5000个分组所需的时

间=3+4999×1=5002ms=5.002s。可以看出采用分组传输所用的时间要少的多(几乎少1/3)。

d)缺点:

1)分组在目标侧必须按顺序排放;

2)报文分组产生了很多分组,由于不论包的大小如何,包头大小都是不变的,报文分组中包头子节的销耗会高于其它方式。21.JAVA程序试验。。。。。。略

22.目标侧接受到第一个分组所需的时间=。之后,每(S+40)/R秒,目标测接收到一个分组。所以发送所有文

件所需的时间:

为了计算最小时延对应的S,对delay进行求导,则:

vb课后习题答案

VB 课后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一、 1、C 2、C 3、B 4、B 5、D 6、B 7、B 8、D 二、 1、学习版、专业版、企业版 2、alt+Q 或 alt+F4 3、.vbp 、 .frm 4、固定、浮动 5、"abcd"、"VB Programing" 6、属性窗口、运行 7、对象框、事件框 8、窗体模块、标准模块、类模块 第二章 一、 1、B 2、B 3、B 4、B 5、D 6、D 二、 1、((x+y)+z)*80-5*(C+D) 2、cos(x)*sin(sin(x)+1 3、2*a*(7+b) 4、8*EXP(3)*LOG(2) 5、good morning 、 good morning 6、2001/8/25 8 2001 7 第三章 一、 1、C 2、B 3、D 4、A 5、D 、 3 6、C 7、B 8、C 9、C 10、D 11、B 12、C 13、B 14、B 15、A 16、B 17、D 18、C 19、C 二、 1、AutoSize 2、text1.setfocus 3、0 、 0 4、 picture1.picture=loadpic ture("yy.gif") 5、stretch 6、interval 7、enable 8、下拉式组合框、简单组 合框、下拉式列表框、style 9、下拉式列表框 10、条目1 、条目3 11、欢迎您到中国来、 welcome to china!! 第四章 一、 1、B 2、C 3、C 4、B 5、C 6、B 7、C 8、B 9、D 10、A 11、B 12、A 13、B 14、D 15、A 16、B 17、A 18、C 19、B 二、 1、2542=57 2、beijing 3、002.45、2.449、 24.49e-01、-2.449 4、9 10 11 5、9 6、1 2 3 7、 iif(x<=0,y=0,iif(x<=10, y=5+2*x,iif(x<=15,y=x- 5,y=0))) 8、x=7 或 x>6 或 x>5 9、x>=0 、x

1.第一章课后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 1.(Q1) What is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 host and an end system List the types of end systems. Is a Web server an end system Answer: There is no difference. Throughout this text, the words “host” and “end system” are used interchangeably. End systems inc lude PCs, workstations, Web servers, mail servers, Internet-connected PDAs, WebTVs, etc. 2.(Q2) The word protocol is often used to describe diplomatic relations. Give an example of a diplomatic protocol. Answer: Suppose Alice,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A wants to invite Bob, an ambassador of country B, over for dinner. Alice doesn’t simply just call Bob on the phone and say, come to our dinner table now”. Instead, she calls Bob and suggests a date and time. Bob may respond by saying he’s not available that particular date, but he is available another date. Alice and Bob continue to send “messages” back and forth until they agree on a date and time. Bob then shows up at the embassy on the agreed date, hopefully not more than 15 minutes before or after the agreed time. Diplomatic protocols also allow for either Alice or Bob to politely cancel the engagement if they have reasonable excuses. 3.(Q3) What is a client program What is a server program Does a server program request and receive services from a client program Answer: A networking program usually has two programs, each running on a different host,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The program that initiates the communication is the client. Typically, the client program requests and receives services from the server program.

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二

习题二处理器管理 一、单项选择题 1、操作系统中的作业管理是一种()。 A.宏观的高级管理 B.宏观的低级管理 C.系统刚开始加电 D.初始化引导完成 2、进程和程序的本质区别是(). A.存储在内存和外存 B.顺序和非顺序执行机器指今 C.分时使用和独占使用计算机资源 D.动态和静态特征 3、处于后备状态的作业存放在()中。 A.外存 B.内存 C.A和B D.扩展内存 4、在操作系统中,作业处于()时,已处于进程的管理之下。 A.后备 B.阻塞 C.执行 D.完成 5、在操作系统中,JCB是指()。 A.作业控制块 B.进程控制块 C.文件控制块 D.程序控制块 6、作业调度的关键在于()。 A.选择恰当的进程管理程序 B.选择恰当的作业调度算法 C.用户作业准备充分 D.有一个较好的操作环境 7、下列作业调度算法中,最短的作业平均周转时间是()。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 优先数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8、按照作业到达的先后次序调度作业,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是指() 调度算法。 A.先来先服务法 B. 短作业优先法 C.时间片轮转法 D. 优先级法 9、在批处理系统中,周转时间是()。 A.作业运行时间 B.作业等待时间和运行时间之和 C.作业的相对等待时间 D.作业被调度进入内存到运行完毕的时间 10、为了对紧急进程或重要进程进行调度,调度算法应采用()。 A.先来先服务法 B. 优先级法 C.短作业优先法 D. 时间片轮转法 11、操作系统中,()负责对进程进行调度。 A.处理机管理 B. 作业管理 C.高级调度管理 D. 存储和设备管理 12、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13、当作业进入完成状态,操作系统(). A.将删除该作业并收回其所占资源,同时输出结果 B.将该作业的控制块从当前作业队列中删除,收回其所占资源,并输出结果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 1.设计现代OS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4.试说明推劢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収展的主要劢力是什么? 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12.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不实时系统迚行比较。答:(1)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第二章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 –b;S4=w:=c+1; 8.试说明迚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 (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 (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 (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VB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在设计阶段,当双击窗体上的某个控件时,所打开的窗体是_____。 A. 工程资源管路器窗口 B. 工具箱窗体 C. 代码窗体 D. 属性窗体 2. VB中对象的含义是_____。 A. 封装了数据和方法的实体 B. 封装的程序 C. 具有某些特性的具体事物的抽象 D. 创建对象实例的模板 3. 窗体Form1的Name属性是MyForm,它的单击事件过程名是_____。 A. MyForm_Click B. Form_Click C. Form1_Click D. Frm1_Click 4. 如果要改变窗体的标题,需要设置窗体对象的_____属性。 A. BackColor B. Name C. Caption D. Font 5. 若要取消窗体的最大化功能,可将其_____属性设置为False来实现。 A. Enabled B.ControlBox C. MinButton D. MaxButton 6. 若要以代码方式设置窗体中显示文本的字体大小,可通过设置窗体对象_____属性来实现。 A. Font B.FontName C.FontSize D. FontBold 7. 确定一个控件在窗体上位置的属性是_____。 A. Width或Height B. Width和Height C. Top或Left D. Top和Left 8. 以下属性中,不属于标签的属性是_____。 A. Enabled B. Default C. Font D. Caption 9. 若要设置标签控件中文本的对齐方式,可通过_____属性实现。 A.Align B. AutoSize C. Alignment D. BackStyle 10. 若要使标签控件的大小自动与所显示文本的大小相适宜,可将其_____属性设置为True来实现。 A.Align B. AutoSize C. Alignment D. Visible 11. 若要设置或返回文本框中的文本,可通过设置其_____属性来实现。 A.Caption B. Name C. Text D. (名称) 12. 若要设置文本框最大可接受的字符数,可通过设置其_____属性来实现。

第1章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半导体器件基础 1.试求图所示电路的输出电压Uo,忽略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 解: (a)图分析: 1)若D1导通,忽略D1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1V,U D2=1-4=-3V。即D1导通,D2截止。 2)若D2导通,忽略D2的正向压降和正向电阻,得等效电路如图所示,则U O=4V,在这种情况下,D1两端电压为U D1=4-1=3V,远超过二极管的导通电压,D1将因电流过大而烧毁,所以正常情况下,不因出现这种情况。 综上分析,正确的答案是U O= 1V。 (b)图分析: 1.由于输出端开路,所以D1、D2均受反向电压而截止,等效电路如图所示,所以U O=U I=10V。

2.图所示电路中, E

解: (a)图 当u I<E时,D截止,u O=E=5V; 当u I≥E时,D导通,u O=u I u O波形如图所示。 u I ωt 5V 10V uo ωt 5V 10V (b)图 当u I<-E=-5V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E<u I<E时,D1导通D2截止,uo=E=5V; 当u I≥E=5V时,uo=u I 所以输出电压u o的波形与(a)图波形相同。 5.在图所示电路中,试求下列几种情况下输出端F的电位UF及各元件(R、DA、DB)中通过的电流:( 1 )UA=UB=0V;( 2 )UA= +3V,UB = 0 V。( 3 ) UA= UB = +3V。二极管的正向压降可忽略不计。 解:(1)U A=U B=0V时,D A、D B都导通,在忽略二极管正向管压降的情况下,有:U F=0V mA k R U I F R 08 .3 9.3 12 12 = = - =

(完整版)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

2 . 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0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2)0S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3)0S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5 .何谓脱机I/O 和联机I/O ? 答:脱机I/O 是指事先将装有用户程序和数据的纸带或卡片装入纸带输入机或卡片机,在外围机的控制下,把纸带或卡片上的数据或程序输入到磁带上。该方式下的输入输出由外围 机控制完成,是在脱离主机的情况下进行的。而联机I/O方式是指程序和数据的输入输出 都是在主机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 11 . OS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 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20 .试描述什么是微内核OS。 答:(1)足够小的内核;(2)基于客户/服务器模式;(3)应用机制与策略分离原理;(4)采用面向对象技术。 25 ?何谓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中通常提供了哪些功能? 答:把操作系统中更多的成分和功能放到更高的层次(即用户模式)中去运行,而留下一个尽 量小的内核,用它来完成操作系统最基本的核心功能,称这种技术为微内核技术。在微内核 中通常提供了进程(线程)管理、低级存储器管理、中断和陷入处理等功能。 第二章进程管理 2.画出下面四条语句的前趋图: S仁a : =x+y; S2=b : =z+1; S3=c : =a - b ; S4=w : =c+1; 7 ?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惟一标志? 答: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作用是使一个在 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成为能与其它进程 并发执行的进程。OS是根据PCB对并发执行的进程进行控制和管理的。 11 .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T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T就绪状态:时间片用 完;(3)执行状态T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T就绪状态:I/O完成. 19 ?为什么要在OS中引入线程? 答:在操作系统中引入线程,则是为了减少程序在并发执行时所付出的时空开销,使OS具

visual_Basic程序的设计教程_课后习题答案及练习

《VB程序设计》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概述 一、填空题 1、Visual Basic是一种面向__________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采取了__________的编程机制。 2、在VB中工程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____,窗体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____,标准模块文件的扩展名是____________。 3、执行“工程”菜单下的__________命令,可选择并添加ActiveX控件。 4、Visual Basic 6.0用于开发__________环境下的应用程序。 二、选择题 1、下面不是VB工作模式的是() A.设计模式B.运行模式C.汇编模式D.中断模式 2、可视化编程的最大优点是() A.具有标准工具箱 B.一个工程文件由若干个窗体文件组成 C.不需要编写大量代码来描述图形对象 D.所见即所得 3、下列不能打开属性窗口的操作是() A.执行“视图”菜单中的“属性窗口”命令 B.按F4键 C.按Ctrl+T D.单击工具栏上的“属性窗口”按钮 4、下列可以打开立即窗口的操作是() A.Ctrl+D B.Ctrl+E C.Ctrl+F D.Ctrl+G

5、Visual Basic的编程机制是() A.可视化 B.面向对象 C.面向图形 D.事件驱动 三、简答题 1、代码窗口主要包括哪几部分? 2、在工程资源管理器窗口中,主要列出了哪三类文件? 3、窗体布局窗口的主要用途是什么? 4、VB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5、怎样理解可视化设计? 6、怎要理解事件驱动编程? 第二章简单的VB程序设计 一、填空题 1、设置是否可以用Tab键来选取命令按钮,应该用______________属性。 2、一个控件在窗体的位置由_______和________属性决定,其大小由__________和_________属性决定。 3、利用对象的属性setfocus可获得焦点,对于一个对象,只有其visible属性和____________属性为true,才能接受焦点。 4、设置控件背景颜色的属性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所有控件都具有的共同属性是__________________属性。 6、一般情况下,控件有两个属性项的缺省值是相同的,这两个属性项是_______________。 7、VB中的每个对象(控件)都有一组特征,这组特征称为__________,我们通过修改它可以控制对象的外观和操作。 8、通常情况下,VB中一个工程主要包括如下四个文件:窗体文件、工程文件、类模块文件和_____________文件,后者的扩展名为.Bas,通常由Basic语言编写,是一个可共用的子程序。 9、VB有三种工作模式,分别是设计(Design)模式、_____________和中断(Break)模式。 二、选择题 1、以下能够触发文本框Change事件的操作是()

信号与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1章

第1章 习题答案 1-1 题1-1图所示信号中,哪些是连续信号?哪些是离散信号?哪些是周期信号?哪些是非周期信号?哪些是有始信号? 解: ① 连续信号:图(a )、(c )、(d ); ② 离散信号:图(b ); ③ 周期信号:图(d ); ④ 非周期信号:图(a )、(b )、(c ); ⑤有始信号:图(a )、(b )、(c )。 1-2 已知某系统的输入f(t)与输出y(t)的关系为y(t)=|f(t)|,试判定该系统是否为线性时不变系统。 解: 设T 为此系统的运算子,由已知条件可知: y(t)=T[f(t)]=|f(t)|,以下分别判定此系统的线性和时不变性。 ① 线性 1)可加性 不失一般性,设f(t)=f 1(t)+f 2(t),则 y 1(t)=T[f 1(t)]=|f 1(t)|,y 2(t)=T[f 2(t)]=|f 2(t)|,y(t)=T[f(t)]=T[f 1(t)+f 2(t)]=|f 1(t)+f 2(t)|,而 |f 1(t)|+|f 2(t)|≠|f 1(t)+f 2(t)| 即在f 1(t)→y 1(t)、f 2(t)→y 2(t)前提下,不存在f 1(t)+f 2(t)→y 1(t)+y 2(t),因此系统不具备可加性。 由此,即足以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而不需在判定系统是否具备齐次性特性。 2)齐次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T[af(t)]=|af(t)|≠a|f(t)|=ay(t) (其中a 为任一常数) 即在f(t)→y(t)前提下,不存在af(t)→ay(t),此系统不具备齐次性,由此亦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系统。 ② 时不变特性 由已知条件y(t)=T[f(t)]=|f(t)|,则y(t-t 0)=T[f(t-t 0)]=|f(t-t 0)|, 即由f(t)→y(t),可推出f(t-t 0)→y(t-t 0),因此,此系统具备时不变特性。 依据上述①、②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非线性时不变系统。 1-3 判定下列方程所表示系统的性质: )()()]([)()(3)(2)(2)()()2()()(3)(2)()()()()() (2''''''''0t f t y t y d t f t y t ty t y c t f t f t y t y t y b dx x f dt t df t y a t =+=++-+=+++=? 解:(a )① 线性 1)可加性 由 ?+=t dx x f dt t df t y 0)()()(可得?????→+=→+=??t t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t f dx x f dt t df t y 01122011111)()()()()()()()()()(即即 则 ???+++=+++=+t t t dx x f x f t f t f dt d dx x f dt t df dx x f dt t df t y t y 0212102201121)]()([)]()([)()()()()()( 即在)()()()()()()()(21212211t y t y t f t f t y t f t y t f ++前提下,有、→→→,因此系统具备可加性。 2)齐次性 由)()(t y t f →即?+=t dx x f dt t df t y 0)()()(,设a 为任一常数,可得 )(])()([)()()]([)]([000t ay dx x f dt t df a dx x f a dt t df a dx x af t af dt d t t t =+=+=+??? 即)()(t ay t af →,因此,此系统亦具备齐次性。 由上述1)、2)两点,可判定此系统为一线性系统。

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2知识分享

2. 进程和线程的管理 例题解析 例2.2.1 试说明进程和程序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解进程和程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概念。 进程是动态的,程序是静态的。程序是一组有序的指令集合,是一个静态的概念;进程则是程序及其数据在计算机上的一次执行,是一个动态的集合。离开了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但同一程序在计算机上的每次运行将构成不同的进程。程序可看作是电影的胶片,进程可以看作电影院放电影的过程。 一个进程可以执行多个程序,如同一个电影院的一场电影可放映多部影片。 一个程序可被多个进程执行,如同多个影院同时利用一个电影的胶片放映同一部电影。 程序可以长期保存,进程只能存在于一段时间。程序是永久存在的,而进程有从被创建到消亡的生命周期。 例2.2.2 举例说明多道程序系统失去了封闭性和再现性。 解例如,有两个循环程序A和B,共享一个变量N。程序A每执行一次时,都要做N:=N+1操作;程序B则每执行一次时,都要执行print(N)操作,然后再将N的值置成“0”。程序A 和B在多道程序系统中同时运行。假定某时刻变量N的值为n,可能出现下述三种情况:N:=N+1 在print(N)和N:=0之前,此时得到N值变化过程为n+1、n+1、0; N:=N+1 在print(N)和N:=0之后,此时得到N值变化过程为n 、0 、1; N:=N+1 在print(N)之后和N:=0之前,此时得到N值变化过程为n、n+1、0。 所以,在A、B程序多次执行过程中,虽然其每次执行时的环境和初始条件都相同,但每次得到的结果却不一定相同。 例2.2.3 为什么将进程划分成执行、就绪和阻塞三个基本状态? 解根据多道程序执行的特点,进程的运行是走走停停的。因此进程的初级状态应该是执行和等待状态。处于执行状态的进程占用处理机执行程序,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正在等待处理机或者等待其它某种事件的发生。但是,当处理机空闲时,并不是所有处于等待状态的进程都能放到处理机上执行,有的进程即使分配给它处理机,它也不能执行,因为它的执行的条件没有得到满足。因此,将等待状态的进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放在处理机上就能立即执行,这就是就绪的进程;另一部分是仍需等某种事件发生的进程,即使放在处理机上也不能执行的进程,这就是阻塞进程。 例2.2.4 进程的挂起状态与进程的阻塞状态和就绪状态有何异同? 解相同点是它们都没有占用处理机。不同点是挂起状态的进程是处于一种静止状态,不会参与对资源的竞争,在解除挂起之前,进程不会有新的资源要求,也不会有占用处理机的机会;阻塞状态和就绪状态的进程均处于活动状态,它们都有获得处理机的机会,都可能有新的资源要求。 例2.2.5 两个并发进程P1和P2的程序代码在下面给出。其中,A、B、C、D和E均为原语。 P1: begin P2: begin A; D; B; E; C; end end 请给出P1、P2两个进程的所有可能执行的过程。

操作系统课后题及答案

第一章 1 .设计现代OS 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1)有效性(2)方便性(3)可扩充性(4)开放性 2 .OS 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1)OS作为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之间的接口 (2)OS 作为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者 (3)OS 实现了对计算机资源的抽象 4 .试说明推动多道批处理系统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什么?答:主要动力来源于四个方面的社会需求与技术发展: (1)不断提高计算机资源的利用率; (2)方便用户; (3)器件的不断更新换代; (4)计算机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 7 .实现分时系统的关键问题是什么?应如何解决?答:关键问题是当用户在自己的终端上键入命令时,系统应能及时接收并及时处理该命令,在用户能接受的时延内将结果返回给用户。 解决方法:针对及时接收问题,可以在系统中设置多路卡,使主机能同时接收用户从各个终端上输入的数据;为每个终端配置缓冲区,暂存用户键入的命令或数据。针对及时处理问题,应使所有的用户作业都直接进入内存,并且为每个作业分配一个时间片,允许作业只在自己的时间片内运行,这样在不长的时间内,能使每个作业都运行一次。 12 .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 1 )及时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对实时性的要求与分时系统类似,都是以人所能接受的等待时间来确定;而实时控制系统的及时性,是以控制对象所要求的开始截止时间或完成截止时间来确定的,一般为秒级到毫秒级,甚至有的要低于100 微妙。 (2)交互性:实时信息处理系统具有交互性,但人与系统的交互仅限于访问系统中某些特定的专用服务程序。不像分时系统那样能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和资源共享等服务。 (3)可靠性:分时系统也要求系统可靠,但相比之下,实时系统则要求系统具有高度 的可靠性。因为任何差错都可能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是灾难性后果,所以在实时系统中,往往都采取了多级容错措施保障系统的安全性及数据的安全性。 13 .OS 有哪几大特征?其最基本的特征是什么?答: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异步性四个基本特征;最基本的特征是并发性。

VB课后答案(第四版)蒋加伏、张林峰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对象事件驱动 2、编译运行模式解释运行模式 二、简答题 1、简述VB的特点。 答:①可视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②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 ③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 ④结构化的程序设计语言 ⑤高度的可扩充性 ⑥强大的数据库访问能力 ⑦支持动态数据交换 ⑧支持对象链接与嵌入 2、简述VB的安装过程。 答:①向光驱中放入VB安装光盘; ②计算机将运行自动安装程序,若没有,执行VB目录下的Setup.exe; ③根据提示逐一回答问题,并点击“下一步”; ④点击“完成”; 2、如何启动VB。 答:三种方法: ①单击“开始”按钮,选择“程序”菜单下的“Microsoft Visual Basic 6.0 中文版”菜单项并单击; ②双击桌面上的VB6.0快捷图标; ③在“开始”菜单的运行对话框中输入命令来启动VB; 第二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0、DCACD BCBBC 11-20、BADCA BBAAB 21-29、AACBB CDDC 二、填空题 1.窗体、控件 2.属性值 3.属性窗口设置、代码窗口设置 4.事件过程 5.对象名、下划线、事件名 6. Form_Click 第三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A 4、B 5、A 6、C 7、C 二、填空题 1、 11 字符型、字节型、整型、长整型、单精度型、双精度型、货币型、逻辑型、日期型、对象型、变体型。String、Byte、Integer、Long、Single、Double、Currency、Boolean 、Date、Object、Variant 2、双引号(英文)、# 3、 ASCII、1、2 4、 public、通用、Dim、Static、Private、Static 5、 &、+、+ 6、 Now()、Time、日期型 三、解答题 1、(3) 2、(1 ) 3、(1)常量(关键字)(2)字符型常量(3)逻辑型常量(4)变量(5)字符串常量(6)变量 (7)字符串常量(8)变量(9)日期型常量(题目应是#11/16/1999#)(10)数值型常量(单精度) 4、31 5、(1)(1+y/x)/(1-y/x) (2)x^3+3*x*y/(2-y) (3)sqr(abs(a*b-c^3)) (4)sqr(s*(s-a)*(s-b)*(s-c)) 6、 7、(1)13 (2)17 (3)#1999-11-12# (4)zxy123ABC 8、(1)19 (2)8.16666666666667 (3)5.25 (4)2 9、(1)-4 (2)2 . 82842712474619 (3)-3 (4)49 (5)”hello”(6)He 7)16 (8)“-459.65”(9)5 10、(4) 11、(2) 12、(4) 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7: DAABBCD 二、填空题 1. 500.00% 2.将字号扩大为原来的二倍 3. B 三、编程题(略) 1.文本框、标签和命令按钮的名称分别为text1、label1、command1 Private Sub Command1_Click() Label1.caption=text1.text Command1.caption=text1.text End Sub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题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练习题(一) Ⅰ问答题 1. 操作系统的两个主要目标是什么? 答:方便性与有效性。 2. 试说明操作系统与硬件、其它系统软件以及用户之间的关系? 答: 与硬件的关系: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层上的第一层软件,它直接管理着计算机的硬件,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并提高了硬件的利用率。。 与其他系统软件的关系: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但它不同于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它为其它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提供接口。应用软件要使用操作系统所提供的服务方可方便使用计算机。 与用户之间的关系:操作系统是为改善人机界面、提供各种服务,为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良好运行环境的一种系统软件。 3. 试论述操作系统是建立在计算机硬件平台上的虚拟计算机系统。 答: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即使其硬件功能再强,也必定是难于使用的。而实际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计算机系统是经过若干层软件改造的计算机。裸机位于最里层,它的外面是操作系统,经过操作系统提供的资源管理功能和方便用户的各种服务功能,将裸机改造成功能更强、使用更方便的机器,通常把覆盖了软件的机器称为扩充机器,又称之为虚拟机(Virtual Machine ),这样的计算机系统是概念上和逻辑上的计算机,不是物理上的真实计算机。 4. 什么是操作系统?它有哪些基本功能与基本特征? 答:操作系统是位于硬件层之上,所有其它软件层之下的一种系统软件,它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系统之间的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有:处理器管理、存储器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和提供用户接口。 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有:并发性、共享性、虚拟性和不确定性。 5. 请叙述并发和并行两个概念的区别? 答:并发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程序在同一时间段内同时执行,是宏观上的同时。而并行性是从硬件意义上考虑,是不同硬件部件(如CPU与I/O)在同一时刻的并行,即微观上,多个程序也是同时执行的。 6. 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在操作系统中使用这种技术有什么好处? 答:多道程序设计是指在计算机内存中同时存放若干道已开始运行尚未结束的程序,它们交替运行,共享系统中的各种硬、软件资源,从而使处理机得到充分利用。 好处: ①提高了CPU的利用率。各道程序是轮流占用一个CPU,交替地执行。 ②改进了系统的吞吐量(系统吞吐量是指计算机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总工作量)。 ③充分发挥了系统的并行性,使CPU与I/O并行工作。提高CPU、设备、内存等各种资源的利用率,从而提高系统效率。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 1. 什么是前趋图?为什么要引入前趋图? 答:前趋图(Precedence Graph)是一个有向无循环图,记为DAG(Directed Acyclic Graph),用于描述进程之间执行的前后关系。 2. 画出下面四条诧句的前趋图: S1=a:=x+y; S2=b:=z+1; S3=c:=a-b; S4=w:=c+1; 答:其前趋图为: 3. 为什么程序并发执行会产生间断性特征? 程序在并发执行时,由于它们共享系统资源,以及为完成同一项任务而相互合作,致使在这些并发执行的进程之间,形成了相互制约的关系,从而也就使得进程在执行期间出现间断性。 4. 程序并发执行时为什么会失去封闭性和可再现性? 因为程序并发执行时,是多个程序共享系统中的各种资源,因而这些资源的状态是由多个程序来改变,致使程序的运行失去了封闭性。而程序一旦失去了封闭性也会导致其再失去可再现性。 5. 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概念?它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为了使程序在多道程序环境下能并发执行,并能对并发执行的程序加以控制和描述,从而在操作系统中引入了进程概念。影响: 使程序的并发执行得以实行。 6. 试从动态性,并发性和独立性上比较进程和程序? a. 动态性是进程最基本的特性,可表现为由创建而产生,由调度而执行,因得不到资源而暂停执行,以及由撤销而消亡,因而进程由一定的生命期;而程序只是一组有序指令的集合,是静态实体。 b. 并发性是进程的重要特征,同时也是OS的重要特征。引入进程的目的正是为了使其程序能和其它建立了进程的程序并发执行,而程序本身是不能并发执行的。 c. 独立性是指进程实体是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系统中独立获得资源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而对于未建立任何进程的程序,都不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位来运行。 7. 试说明PCB的作用?为什么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a. PCB是进程实体的一部分,是操作系统中最重要的记录型数据结构。PCB中记录了操作系统所需的用于描述进程情况及控制进程运行所需的全部信息。因而它的作用是使一个在多道程序环境下不能独立运行的程序(含数据),成为一个能独立运行的基本单位,一个能和其它进程并发执行的进程。 b. 在进程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系统总是通过其PCB对进程进行控制,系统是根据进程的PCB而不是任何别的什么而感知到该进程的存在的,所以说,PCB是进程存在的唯一标志。 11.试说明进程在三个基本状态之间转换的典型原因。 答:(1)就绪状态→执行状态:进程分配到CPU资源(2)执行状态→就绪状态:时间片用完(3)执行状态→阻塞状态:I/O请求(4)阻塞状态→就绪状态:I/O完成 12.为什么要引入挂起状态?该状态有哪些性质? 答:引入挂起状态处于五种不同的需要: 终端用户需要,父进程需要,操作系统需要,对换需要和负荷调节需要。处于挂起状态的进程不能接收处理机调度。10.在进行进程切换时,所要保存的处理机状态信息有哪些?答:进行进程切换时,所要保存的处理机状态信息有:(1)进程当前暂存信息(2)下一指令地址信息(3)进程状态信息(4)过程和系统调用参数及调用地址信息。13.在进行进程切换时,所要保存的处理机状态信息有哪些? 答:进行进程切换时,所要保存的处理机状态信息有: (1)进程当前暂存信息 (2)下一指令地址信息 (3)进程状态信息 (4)过程和系统调用参数及调用地址信息。 14.试说明引起进程创建的主要事件。答:引起进程创建的主要事件有:用户登录、作业调度、提供服务、应用请求。 15.试说明引起进程被撤销的主要事件。答:引起进程被撤销的主要事件有:正常结束、异常结束(越界错误、保护错、非法指令、特权指令错、运行超时、等待超时、算术运算错、I/O 故障)、外界干预(操作员或操作系统干预、父进程请求、父进程终止)。 16.在创建一个进程时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1)OS 发现请求创建新进程事件后,调用进程创建原语Creat();(2)申请空白PCB;(3)为新进程分配资源;(4)初始化进程控制块;(5)将新进程插入就绪队列. 17.在撤销一个进程时所要完成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答:(1)根据被终止进程标识符,从PCB 集中检索出进程PCB,读出该进程状态。(2)若被终止进程处于执行状态,立即终止该进程的执行,臵调度标志真,指示该进程被终止后重新调度。(3)若该进程还有子进程,应将所有

计算机操作系统习题及答案

第3章处理机调度1)选择题 (1)在分时操作系统中,进程调度经常采用_D_ 算法。 A. 先来先服务 B. 最高优先权 C. 随机 D. 时间片轮转 (2)_B__ 优先权是在创建进程时确定的,确定之后在整个进程运行期间不再改变。 A. 作业 B. 静态 C. 动态 D. 资源 (3)__A___ 是作业存在的惟一标志。 A. 作业控制块 B. 作业名 C. 进程控制块 D. 进程名 (4)设有四个作业同时到达,每个作业的执行时间均为2小时,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则平均周转时间为_ B_ 。 A. l小时 B. 5小时 C. 2.5小时 D. 8小时 (5)现有3个同时到达的作业J1、J2和J3,它们的执行时间分别是T1、T2和T3,且T1<T2<T3。系统按单道方式运行且采用短作业优先算法,则平均周转时间是_C_ 。 A. T1+T2+T3 B. (T1+T2+T3)/3 C. (3T1+2T2+T3)/3 D. (T1+2T2+3T3)/3 (6)__D__ 是指从作业提交给系统到作业完成的时间间隔。 A. 运行时间 B. 响应时间 C. 等待时间 D. 周转时间 (7)下述作业调度算法中,_ C_调度算法与作业的估计运行时间有关。 A. 先来先服务 B. 多级队列 C. 短作业优先 D. 时间片轮转 2)填空题 (1)进程的调度方式有两种,一种是抢占(剥夺)式,另一种是非抢占(非剥夺)式。 (2)在_FCFS_ 调度算法中,按照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来分配处理机。 (3)采用时间片轮转法时,时间片过大,就会使轮转法转化为FCFS_ 调度算法。 (4)一个作业可以分成若干顺序处理的加工步骤,每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_作业步_ 。 (5)作业生存期共经历四个状态,它们是提交、后备、运行和完成。 (6)既考虑作业等待时间,又考虑作业执行时间的调度算法是_高响应比优先____ 。 3)解答题 (1)单道批处理系统中有4个作业,其有关情况如表3-9所示。在采用响应比高者优先调度算法时分别计算其平均周转时间T和平均带权周转时间W。(运行时间为小时,按十进制计算) 表3-9 作业的提交时间和运行时间

VB课后练习答案.doc

VB课后练习答案P12第一章课后练习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第二章(P39) 选择题答案: 填空题答案: 1.Cmdl, Click 2.Text 1.Text二"Hello" P64第三章课后练习答案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1. (Y Mod 4=0 And Y Mod 10000) Or Y Mod 400=0 2. a<>0 And b*2-4*a*c>=0 3. X Mod 5=0 And X Mod 2=0 或 Tnt(x/5)=X/5 And Int(X/2)=X/2 4. 注意:返回的均是字符型。 第四章课后答案:P79 一、选择题 答案为:$$41.500

10 二、填空题 三、程序设计题(提示) 1、鸡的头数为x,兔的头数为y,则可列方程式: \x-\- y = h (兀 * 2 + y * 4 =于 求得x, y 的值再在窗体上输出结果。 2、 利用Format 格式函数,再通过窗体的Print 将格式化后的信息输出到窗体上。 3、 厶员I 的周长=2加" $岡的面积=加2 5、通过Inputbox 函数或用文本框输入三边和圆的半径 a,b,c, r,利用公式: . a + b + c n 二 --------- 2 S 三角形面积=Jh (h - - b )(h - c ) P97第五章课后练习答案: 第9题| D 一、选择题 答案D 改为:30

二、填空题 第]题Y Mod 4二0 And Y Mod 100二0 Or Y Mod 400二0 第2题 笫3题 笫4题 Private Sub Command l_Click() X=Val(Textl.Text) Select Case X Case Is>200. Isv-10() Print “xv 100 Or x>200" Case ls<=0 Y=l()()-X Case Isv二100 Y=100+X Case Is<=200 Y=400 End Select Text2.Text=y End Sub 三、程序设计题(提示) 1、判断条件: 假设一个整数为x X Mod 3=0 Or x Mod 5=0 或x/3=x\3 Or x/5=x\5 2、选项按钮的知识点在P182,利用该控件的Wlue属性判断是否选中该项。 第六章课后题参考答案 、选择题 l.D 2.D 3.C 4.B 5.C 6.B 7.C &A 9.C 10. D ll.B 12.D 二、填空题 1 .Male*4+Female*3+Boy/2=36 2.M T M<=39 3.-C 1+1 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