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报告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报告

(二)案例分析1. 大学建筑系馆1)建筑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大学地处岳麓山风景区,当地植被以香樟红枫为主,土壤为红土。

所以设计师采用棕黄色石材作为外墙材料确定了棕黄色基调建筑的表皮具有一种粗糙感,和自然更加贴近。

2)建筑所处的位置.总平面分析满空间供人员集散周边的交通方便裂3)功能分区和流线分析两步楼梯,防火疏散两个入口进入要求一层的门厅,报告厅,展厅紧密结合交通流线方向一层的流线:入口大厅旁另设人员集散空间,避免与报告厅的人流的交叉,保持交通通畅。

也为首层展厅的开放做了合理过度。

交通流线方向办公空间和教学空间没有很好的分隔,容易造成相互影响。

两个办公用房之间相距较远,联系不够紧密。

交通流线方向每一层入口处都设有集散空间,以过厅的形式呈现使用空间交通空间开放空间4)立面分析由于基地的南北面宽不大,而东西面相对较宽,且北面为校园的主要交通要道,所以北面设计整片实墙把室和室外分隔开,作为室和室外的过渡。

中间中空的部分有着吸纳人流的效果。

这是系馆的东立面,把三层以上的部分挖空,以下部分单独拉出形成个体。

再结合院的竹井廊桥桂花树,运用借景手法丰富里立面的效果,而且软化了用石材作为材料的硬立面5)空间适合建采光不足*大学建筑系馆分析总结1.建筑系馆属于校园的一个建筑,与周边的环境相协调。

2.外墙表皮的选择与周围环境相协调,通过立方体的切割与复合来设计建筑的外立面3.部空间的设计过渡自然,没有明显的界限,交通空间,使用空间,展示空间,交流空间相互交错,符合建筑系学生需要交流展示的学习特征。

4.但整个建筑的采光不是做得很好,有一些房间的自然采光并不是特别理想。

2.大学建筑系馆1)总平面分析四周有道路环绕交通十分方便右侧是友谊林,风景优美,建筑和环境融合建筑系馆的主入口和深大主入口临近主要的交通要道,交通十分方便分开,相对独立。

但是在部仍旧有联系2系馆南侧为教学区,北侧为办公区庭院与建筑相融合,使得建筑与室外环境有更紧密的联系交通流线的庭,使室得到更多自然采光教学、教研和对应着三个明确的建筑体量它们在平面及空间上形成了互为构成关系的体量组合连接,形成相互贯通的空间,三体量之间既独立又有联系资料室放在三层,避免大量人流在这里穿过,各个设计教室都是向南的朝向营造一个相对安静的环境大面积开窗,让教室有充足的自然采光3)建筑的立面及细部室外部分另外一个立面采用了玻璃幕墙加上瓢架的结合,但是稍显呆板,而弧墙的加入则是打破了这种呆板。

当代高校旧工业遗存改造案例分析--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

当代高校旧工业遗存改造案例分析--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

当代高校旧工业遗存改造案例分析--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张宇【摘要】目前我国高校中存在大量的旧工业遗存,在呼吁正确对待旧工业建筑遗存的指引下,如何改造并对其加以利用是当下急需探讨的问题。

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造过程中运用的优秀的设计手法、成熟的处理方式和需要注意的因素加以分析和总结,旨在加强旧工业遗存保护理念的同时对日后类似设计提供有限的借鉴和思考。

【期刊名称】《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5(000)018【总页数】2页(P169-170)【关键词】高校;旧工业遗存;改造;建筑系馆【作者】张宇【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29由于社会整体产业结构的调整,影响到了社会的各个层面.在诸如高校这样的“象牙塔”里,校园环境也顺应着社会的发展进行着有机的更新.这些身处高校中的旧工业建筑较城市中别处的遗存更为特殊,它们远离城市主要干道,深居校园内部,无法与城市环境进行直接对话.这类改造经济价值不高,无法改造成服务于城市的各种公共建筑,即便是改造成商业建筑,也往往仅限服务于学校内部,收益性不高.但是作为高校中的旧工业遗存很大程度见证了这些高校的发展变迁,也是当代高校中富有浓郁历史文化的场所,更是创造一部鲜明的“活校史”及新的校园标识.其自身有不可估量的文化价值.目前我国对于高校中的旧工业遗存改造案例还较为匮乏,基本上都是结合当下文教活动的要求,以功能置换为主要手段进行改造.其中,大多数存在于工科且建筑学教育较先进的高校校园内,如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的贾平凹纪念馆,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如此一来,将旧工业建筑与文教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它们更好的融入到校园的文化生活当中去,既能解决实际教学问题又能提升校园文化氛围.另外,利用文教类建筑主要服务于知识分子这一特殊条件,将这种绿色生态的改造工程通过文教建筑这一特殊的平台传播和发展出去,使旧工业改造理念深入人心.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是学校2008年初为建筑学日常运作建设的系馆,典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项目.其前身为校办机械厂的铸工车间厂房,由于学校办学方向的调整更新,机械加工厂房全面废弃,准备拆除.2008年经学校决定,将废弃的铸工车间全面改造成为建筑系馆.建筑馆地处内蒙古工业大学新城校区内,位于校园中心点偏北,属于校园整体中心区域,地理位置显赫,交通便利.原厂房建筑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要由一个独立厂房和一组丁字厂房组成,属于单层单跨结构厂房.独立厂房被改造成单层的学术报告厅和2层结构的物理试验室;丁字组团厂房被改造成3层结构的建筑学院主体,用于教学和行政办公.由于原厂房层高较大,出于使用功能的需要改建时对厂房内部空间做了夹层,改建后根据现有功能区间划分和楼层划分建筑馆建筑面积达到5800平方米.(图1)·主和从改造后的建筑馆主体与报告厅形成了鲜明的主从关系.主体部分高大(檐口高度16.49m),且占地面积达㎡;而报告厅低矮(檐口高度9.81m),且占地面积仅㎡.其建筑形象满足逻辑性,属于隶属关系.(图2)·对比和微差由于改造保留厂房原貌,陈旧的建筑形象无法感受到新意,为了打破呆板的外部形象,改造设计通过对入口门厅的加建处理,这里的处理手法较为成功.入口占据了最核心的区域,也是整个建筑馆院内最重要的区域,在院内置入新的构建,高大的烟囱从构建中穿出,基于对比的手法运用了新材质如金属框架加之大片的玻璃构成了“透明方盒子”,强调通透和轻盈,是对原有旧工业建筑的元素、空间、尺度的尊重的同时,也是在谋求一种新旧文化之间的对话.改造设计加建了一些新式材质的金属连桥(连接主次功能区)、个别处设置了扶壁墙体(结构加固)等手法,使得建筑形象中从一致中也获得了微差的效果.特别是报告厅靠近建筑馆南大门的东侧立面,由于报告厅设计的要求加建的次入口,运用了与原有建筑风格相一致的红砖,但在加建片墙的尺度和细节处理上与报告厅主体有所不同.·评图室评图室目前作为当代建筑教学场所中的重点内容,也是重要的学术交流场所.同学们在各在创作中相互校正和得到启发的场所,目前由于教学计划的需要,在形态上除考虑悬挂图纸和摆放模型,还兼有作品展示的功能.评图空间普遍具有较为开敞、通透的空间特征,目的是鼓励交流和观摩,以促进不同年级的学生间的交流.目前馆中供学生创作设计的空间即为主体楼中的西侧二层部分区域,属于“开放式”设计空间,同时在设计中注意与评图空间相结合来设计,利用作为分割空间的板材为展板,不仅可以满足评图功能需要,还可以“就地取材”启发学生们的日常设计创作思路,四个评图空间“隔而不断”,方便同学们在设计中互动交流.·展览空间展览空间是提供示范性教学的主要场所,试图创造更为自然的交流机会,让学生在不自觉中相互学习.工大建筑馆中展览空间可分为四部分,1.西侧二层的评图室外侧展板结合评图空间外过道形成了一个通过式展示空间.其优点将展品设置在师生行进的路线上,将展品的展示达到最大化效果.2.北侧阶梯平台式展示空间,在逐层上升的路线中进行作品展示,一步一景,不同的设计带给你不同的想象空间和惊喜.3.玻璃盒子式的通透门厅中固定的陈列展板,可以使人在门厅内外人群均能看到门厅内的展出活动,激发人们的参观欲望.·公共交流空间(多义空间)由于素质教育下的建筑教学要求,提升建筑学教学建筑内部环境成为了必然.共享空间、中庭、休息空间等“以人为本”的概念逐步引入教学建筑空间设计中.这些空间主要有两种形式,以据点型的“面”形节点空间,即“庭”空间(图3)和以独处私密的线型联系空间,即“廊”空间(图4).建筑系馆中的内部公共性空间是学生的主要活动空间,它将教学既分隔又联系,从而构成了有秩序的有机整体,这里成为了他们在除上课外的主要活动场所.建筑教学中,空间体验往往是发生在公共交往空间中.作为教学的最好“教具”,系楼内的公共空间的形态特征需考虑满足学生之间这一特殊的行为方式.丰富的空间变化和具有节奏感的空间序列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逻辑关系本身就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综上所述,针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的改造手法分析,可以总结以下内容:1.整体布局方面,场地位置合适、交通便利、室外环境的舒适美观和整体的和谐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活力、想像力.由于改造过程中既有建筑位置多数已确定,无法变动,所以规划良好、便捷的场地交通相比于新建项目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2.在改造建筑外观方面,总体形象上适应旧建筑的文脉是现在改造的主要趋势,在个别关键位置利用新型材质或新式构造方式(如门厅)与旧建筑(建筑馆主体)产生对比,使得新建筑与旧建筑之间谋求一种“对话”模式.3.在教学环境方面,“寓教于境,寄情于景”充分发挥建筑教学空间在学生成才过程中的非语言教化作用.空间形式宜采用开放的而非封闭的,力求采用空间布置来激发学生创作思维(如评图室四周半围合的展板).3.在多义空间方面,场所或景观不仅是让人参观的,也是供人使用、让人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所以多义空间的营造应特别注意环境规划尺度的宜人性,多层次性,增加环境空间的安全感、领域感、归属感、舒适感和人情化.与此同时,由于多义空间无明确使用功能,所以此空间若无趣味性,就容易出现空无一人的较低的使用情况.着力营造丰富的、以及具有良好视觉效果的空间形式,以此来达到空间的趣味性特点.同时可以利用室内装饰加强空间趣味,如展品、题字、手绘、古建筑模型等.如此一来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停留和活动的兴趣,提高多义空间的利用率.本文通过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改造项目进行分析,着重将改造过程中的场地规划、建筑造型、教学空间、多义空间共四个方面的设计要素和手法予以介绍并加以总结.旨在通过优秀实践案例对今后高校旧工业遗存改造项目的设计思路给予一些借鉴和思考.〔1〕王建国.后工业时代产业建筑遗产保护更新[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2〕张鹏举,苍雁飞.从旧厂房到建筑馆-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改造[J].新建筑,2011(5).。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

建筑系馆案例分析建筑系馆是一座坐落在城市中心的现代化建筑,它不仅是一座教学楼,还是学生学习、交流和思考的场所。

在这里,我们将对建筑系馆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功能设置以及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

首先,建筑系馆的设计理念体现了现代建筑的特点,以简约、大气、功能性为主要特点。

建筑外观采用玻璃幕墙和金属材料,整体呈现出现代感和科技感。

建筑内部采用开放式空间设计,灵活利用空间,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楼布局,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舒适和自由的学习环境。

其次,建筑系馆的空间布局合理,功能设置丰富多样。

教学区、实验区、图书馆、休闲区等功能区域设置合理,满足了学生学习、科研、休闲的多重需求。

教学区采用多功能教室,支持多种教学模式,实验区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条件。

图书馆采用开放式设计,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休闲区设置舒适的休息设施,为学生提供了放松身心的场所。

最后,建筑系馆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深远。

首先,建筑的现代设计风格和开放式空间布局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为他们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其次,丰富的功能设置和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术成就。

学生在这里不仅能够获得知识,还能够培养自主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

最后,建筑系馆作为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的场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促进了学术研究和学科交叉。

总之,建筑系馆作为一座现代化建筑,其设计理念、空间布局、功能设置以及对学生学习生活的影响都体现了现代教育理念和建筑设计理念。

建筑系馆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还为他们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建筑系馆的成功案例,对于其他教学楼的设计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希望可以为更多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和更多的成长机会。

建筑馆

建筑馆
建筑设计分析
• 生态建筑:基于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和管 理的 群体和单体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体 系。其设计、建造、维护与管理必须以强化 内外生态服务功能为宗旨,达到经济、自然 和人文三大生态目标,实现生态健康的净化、 绿化、 美化、活化、文化五化需求。 • 绿色建筑:在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内,最大限 度地节约资源(节能、节地、节水、节 材) 、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 健康、适用和高效的使用空间,与自然和谐 共生的建筑。
设计理念 • • • • 塑造具有人文记忆的建筑品质 营造开放交流的空间氛围 采用适宜的生态策略 突出空间优先的设计
•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是由原校办工厂中的铸工 车间改造而成。那是一组已经遭废弃的、建于上 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工业建筑。陈旧的红砖墙面,锈 迹斑驳的机器,绿色掩映的吊车梁,加上矗立其中 的烟囱,处处都唤起人们已经久远的记忆。 改造 设计由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院院长张鹏举教授 主持完成。在有限的资金条件下,基于文化生态和 资源生态的策略,以场所精神和空间特质引导和引 发功能,在尊重原有特别场所感的前提下营造空 间。
系馆整体造型
郑大建筑学院由彭一 刚老先生设计建造,但是, 由于它并不是一个独立的 建筑,而是和郑大其他的 工科学院教学楼联系在一 起的。所以,郑大建筑系 馆在造型上所能表达出来 的个性与意义就有限。整
体造型基本上和土木工程等
系馆一样,成长方形布置,与土木
工程系馆共同围合成一个U组合。 表皮为清水混凝土,整体颜色为灰 白色,在楼梯部位做了竖向构造设 计,并涂以明亮的黄色涂料,借此 点亮整座系馆楼。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一层平面图
• 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二层平面
二、基地分析
高低错落
大中有小 小中见大
四、功能分区及流线

建筑系馆设计前期调研分析

建筑系馆设计前期调研分析

三层包含教研室、 材料室、资料室、 设计教室。资料室 放在三层避免了大 量人流在此区域的 穿梭,使资料室能 有一个较为安静的 环境。各个设计教 室南面朝向,大面 积开窗,使教室有 更充足的光照。
入 口 设 计
入口做得很朴质,寓意在于给人一种宁静 的氛围,让人们进入建筑后能有一个平静的 心态用平和的心态来学习,用平和的心态生 活。
玻璃幕墙和清水 墙面积比例组合得 恰到好处。
玻璃幕墙和飘架是现代 建筑比较常见的处理形式, 但是一面弧墙去除了立面 的呆板。
立面清水墙开洞与横 向延伸的走廊形成对比, 使两者相得益彰。
教学区大厅天窗 采用双层阳光板构造, 内部光线柔和,教研 区内庭采用高侧窗采 光也是为了避免强烈 的直射光线。建筑中 庭采用顶部采光的方 式,利用屋顶光影变 化在不同层高的桥和 廊道的穿梭,营造出 多变的中庭空间。
场地材质
坡顶的景观节点 借鉴了中国传统山 水的意境。青砖铺 地,亭前的忘言井, 如同山顶的传统内 庭。井旁边为石质 桌椅。亭全部由竹 材和木材搭建而成, 自然质朴。由此顺 着木质栈道拾级而 下。
青砖铺地
竹片编制成的顶
木 板 搭 成 的 栈 道
基地调研总结分析
• 1.基地位于建筑,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因此应该保留、 利用并发展好原有的景观面。 • 2.由于本次设计需要融入绿色建筑的理念,因而建筑的本 身应当很好的适应、融入山地地形,在保留利用原有建筑 和景观的条件下,满足系馆建筑所需要的功能。 • 3由于基地的高差较大,势必要对其进行改造,但不应该 破坏原有的环境。
主入口
建 筑 场 地 交 通 流 向 图
人流
光照
足建 光筑 照光 。照 , 建 筑 的 西 南 面 有 充
:教学区 :办公区 :设计院设计室 :公共交流区及交通区域

旧工业建筑改造下的展示空间活力重塑r——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

旧工业建筑改造下的展示空间活力重塑r——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

旧工业建筑改造下的展示空间活力重塑r——以内蒙古工业大
学建筑系馆为例
张佳琳;范桂芳
【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
【年(卷),期】2018(0)3
【摘要】文章使用网络分析法从"空间网络的构建"和"行为调查"两个方面对建筑系馆展示空间进行分析.通过网络分析软件UCINET使抽象的空间网络和行为路径图像化,对比空间网络图和行为网络图,辅以相关参数的计算,分析建筑系馆展示空间在提高空间组织灵活性和活化空间功能上的作用,及部分展示空间节点的形态对人行为的影响.
【总页数】3页(P205-207)
【作者】张佳琳;范桂芳
【作者单位】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旧工业建筑改造利用的价值——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 [J], 刘晨阳
2.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旧工业建筑改造——以内蒙古工业大学机械厂改造为例[J], 于波;刘铁山
3.建筑系馆体验性--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 [J], 杨皞
4.高校工业遗存教学化改造设计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 [J], 刘君浩; 姜长征
5.旧工业改造类文教建筑光环境调查研究——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例 [J], 王月;王婷;赵青;韩亚娟;李坤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系馆体验性--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

建筑系馆体验性--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

建筑系馆体验性--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杨皞【摘要】建筑教育重视对学生体验及认知能力的培养。

建筑系馆是建筑学子专属的体验学习场所,具有体验性。

建筑系馆体验性会激发学生对系馆的体验学习,引导学生通过建筑体验提升自身专业认知和设计能力。

本文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系馆为例,从工业改造、功能空间、生活场所、设计进程四方面分析建筑系馆体验性对系馆内学生建筑体验及学习的作用。

体验性在今后建筑系馆的营造中应得到充分显现。

%The teaching of architecture pay attention to the students’ cultivation of the experience and cognition ability. The architectural department hal is the place where the architecture students have experiential learning, which is experienced. The experiencing architectural department hal can motivate students to have experiential learning with the hal, leading students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cognition and designed capacity. This thesis takes the architectural department hal of the Inner Mongol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IMUT) for instance, analyze the experiencing architectural department hal’s efect on students’ architectural experience and learning, from four aspects, which is the industrial reform, the function space, the living places, the design process. In conclude, the experience should be fuly showed up in the creation of architectural department hal.【期刊名称】《建筑与文化》【年(卷),期】2016(000)004【总页数】2页(P216-217)【关键词】建筑系馆;体验性;建筑体验;认知【作者】杨皞【作者单位】北京建筑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正文语种】中文1.引言关于建筑体验,瑞典建筑师彼得·卒姆托曾这样阐述:“我们都体验过建筑,甚至在还没听过‘建筑’这个词之前。

所见即结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空间再生设计解析

所见即结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空间再生设计解析

旧厂房朴素单纯的工业气质,将空间操作重点放在结构、材料等方面的创造性运用上。

结构体系不做二次装饰,直接暴露作为力学支撑兼具空间表达的双重特性,“所见即结构”的效果得以呈现[1]。

建筑馆的再生逻辑在于关注了空间的真实性和可感知性,结构塑造的空间以鲜少的装饰带给人丰富的感官性刺激。

1结构的空间属性与空间感知1.1结构的空间属性阿尔伯蒂(Alberti)在《建筑论:阿尔伯蒂建筑十书》中提到,“所有建筑都需要看起来像符合结构的”,结构应该“表现”其存在 [2]。

结构的生成过程就是空间形式的获得过程,阿尔伯蒂让结构摆脱了仅仅被视作力学支撑的刻板印象而成为一种空间要素,结构发生了从力学属性到空间属性层面的递进[3]。

一方面,结构是抵抗荷载,为建筑提供必要的稳定性、强度和刚度而维系空间形态的实体;另一方面,结构空间属性并非完全的实体,它同时包括了结构构成元素之间的必要存在的虚空部分,一种始于科学追求的结构形成过程,以及单纯几何的空间视觉感,同时还强化了空间的性格[4]。

因此,结构空间属性既是结构塑造空间的物质基础又是结构的表现形式,结构通过建筑设计参与到适应人的行为要素中,使建筑空间知觉化,为结构与空间各个层次的元素之间建立起相互沟通的桥梁。

1.2体验与感知的介入空间既是一种物理属性,有关维度或广度;又是一种意识属性,是人们得以感知世界的工具之一[5]。

梅洛·庞摘要 以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为研究对象,以结构的空间属性表现为视点,对铸工车间再生为建筑馆的“所见即结构”式空间进行解析。

研究通过人与空间的主客体关系,从人对空间的两个知觉维度——感知与体验,探究结构从物质属性到空间属性的转变,解析旧工业建筑改造过程中结构是如何塑造空间并引导和改变空间感知,从而实现自我表达,为建筑与结构在空间中彼此成就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关键词 建筑馆再生设计;结构的空间属性;空间体验;空间感知;所见即结构中图分类号 TU024;TU244.3; TU3 文献标识码 ADOI 10.19892/ki.csjz.2023.17.37Abstract Taking the architecture hall of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of Technolog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exposed structure space of the architecture all, which was a casting workshop befor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atial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The paper explores the transformation of structure from material properties to spatial properties from human perception and experience of space, which is the subject-object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and space. It analyzes how the structure shapes the space and guides and changes the spatial perception during the transformation process of old industrial buildings, so as to realize self-expression and to provide a new perspective for architecture and structure to achieve each other’s achievements in the spa ce.Key words reproductive design of architecture hall; spatial properties of the structure; spatial experience; spatial perception; exposed structure2008年,内蒙古工业大学校园中废弃40余年的铸工车间被改造成建筑学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