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第五单元复习课件

合集下载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共20张PPT)

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复习课件(共20张PPT)
的几个动作的词。“冲”表现翠鸟行动迅猛,“飞”“衔” 说明翠鸟动作熟练,“站”是翠鸟捕鱼回来后的姿态, “吞”写出了翠鸟享受劳动成果的那种怡然的情态。
统编·三语上·第五单元
2.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 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品析:作者从颜色角度描写了翠鸟的外形特点,又和我
统编·三语上·第五单元
2.《金色的草地》通过描写“我们”兄弟俩在草 地上玩耍的情景及“我”发现草地___颜_色_变化及 其变化的__原__因_,表现了大自然给人们生活带来 的_快__乐__,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_热__爱__之情。
统编·三语上·第五单元
语文园地
Yu Wen Yuan Di
日积月累
词语听写
dā chuán 搭船
xiǎng liàng 响亮 zuǐ ba 嘴巴
fù qīn 父亲
yǔ máo 统编羽·毛六语

tūn xià
吞下
统编·三语上·第五单元
qiāo qiāo 悄悄
cuì niǎo 翠鸟
hā qiàn 哈欠
词语听写
wán shuǎ 玩耍
guān chá 观察
jiào hǎn 叫喊
统编·三语上·第五单元
悄( 悄悄 ) 消( 消失 ) 钓( 钓鱼 ) 钩( 鱼钩 ) 盛( 盛开 ) 盆( 盆子 )
统编·三语上·第五单元
近义词与反义词
l 说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
美丽——( 漂亮 ) 视察——( 观测 ) 盛开——( 开放 ) 仔细——( 细心 ) 发现——( 发觉 ) 合拢——( 收拢 ) 一本正经——( 不苟言笑 )
妈妈给客人准备了一桌丰盛(shèng)的晚餐 ,我忙着给客人盛(chéng)饭。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第3、4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

2023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课件第五单元 第3、4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

的互换)。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D
A.若F1表型比例为9∶3∶3∶1,则果枝基因和抗虫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
B.若F1中短果枝抗虫∶长果枝不抗虫=3∶1,则B、D基因与A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
C.若F1中短果枝抗虫∶短果枝不抗虫∶长果枝抗虫=2∶1∶1,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
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的基因型为A和aBD
第五单元 第3、4课时 自由组合定律
[课标 阐明有性生殖中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使得子代的基因型和表型有 要求] 多种可能,并可由此预测子代的遗传性状。
1.阐述孟德尔做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 2.熟练掌握F2中各种表现型、基因型的比例 3.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遗传图解和测交的遗传图解 4.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适用范围、实质,如何验证自由组合定律 5.熟练使用拆分法、配子法分析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的遗传情况 6.探究不同对基因在常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
3.杂交实验结果分析
♀ YR yR
Yr
4种配子,16种结合方式,后代9种基因型,4种表型 yr

YR
亲本类型?
重组类型?
yR
Yr
yr
纯合子比例? 杂合子比例? 某种表现型中纯合子、
9∶3∶3∶1
单杂合子比例? 杂合子所占比例?
双杂合子比例?
对位练习
(多选)在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F1黄色圆粒豌豆(YyRr)
D.若F1中长果枝不抗虫植株比例为1/16,则基因型为AaBD的短果枝抗虫棉植株产生配子 的基因型为AB、AD、aB、aD
对位练习
6.实验者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某抗旱植株的高抗旱基因R成功转入到一抗 旱能力弱的植株品种的染色体上,并得到下图所示的三种类型。下列说 法不正确的是( )

三上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教学课件

三上第五单元《习作例文:我家的小狗》教学课件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习作例文:
我家的小狗
自读要求:
• 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 小狗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课文用哪些事情来 写小狗的?
默读课文,思考根据小狗的事情,作者写 出了它什么特点?圈画出相关词语,在旁边 写写自己的感悟。
我教过“王子”认字,可是它连一个字母也没 学会,不过它倒是挺爱上课的。我教它念“狗” 的时候,它叫得最欢。它准是在想,这是在说它 自己呀!“王”子还会数数,不过总共才会数到 二。
它喜欢同火车赛跑。每次都输,可 它从不在乎。每次有火车开过来,“王 子”都以为能跑赢它。等到跑不动了, 它便冲着远去的火车汪汪叫上几声,不 知是允许火车开走呢,还是骂了火车一 顿。
细致观察、选 材独特
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我们就会有新的发现。
细致的观察可以让我们对 事物有更多更深的了解。
事情
特点
写法
一段
二段
三至八 段
跑得快,很 乖
长得最花、 毛色漂亮 能跑、很乖
外形
略写 略写
略写:
爱上课,学
抓住狗字叫
狗字叫得最
得最欢这一有

有趣
趣点来 写,学
会数数
习作者会观察、
习性 会选材的方法
喜欢哼哼和 爱叫、淘气、
汪汪地叫 可爱、有趣、
喜欢同火车 我和它感情Fra bibliotek赛跑深
详写: 选同火
车赛跑写小狗 的有趣。

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部编版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集体备课教学课件ppt

初读课文
1.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 意生字的读音。
2.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 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 识记生字。
重点词语
一本正经:
形容很规矩,很庄重。 引人注目:
合拢:
引起人的注意,使人 把视线集中在一点上。
合到一起;闭合。
玩耍:
做使自己精神愉快的
傍晚:
活动;游戏。
比鹦鹉还漂亮 对比
突出小鸟的美
我看见一只 __彩__色___ 的 小鸟站在船头,多么美丽啊! 它 的 羽 毛 是 __翠__绿___ 的 , 翅 膀带着一些___蓝__色___,比鹦 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 __红__色___的长嘴。
这么美丽的一只小鸟站在船头,会 让人产生什么想法呢?文中的小朋友又 是怎么想的?
பைடு நூலகம்
认字大冲关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精读课文
读一读第1自然段,自读提示: ① 这一段交代了故事的什么? ② 这一段运用了什么描写?结合你的想象,
思考:“沙啦沙啦”说明了什么?
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 外祖父家里去。
故事的起因。
天下着雨,雨点打在船篷上, 沙啦沙啦地响。
翠鸟,我真佩服你。 翠鸟,你真了不起。 我真希望我也是一只翠鸟,这样就 可以和你一起去捕鱼了。
阅读第5自然段,翠鸟有什么特点?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会搭船捕鱼。 聪明,有灵性。
如何写好动物? 留心观察 细致描写 多听
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小动 物吗?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 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可以写一写它的颜 色,也可以写一写它的本领。运用本节课 学习的方法写一写。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复习(共34张ppt)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复习(共34张ppt)

第11课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国家名称 征伐时间
鼎盛时期 疆域范围
所涉及的 文明
结果
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内容和影响;
亚历山大远征
蒙古西征
希腊文明
埃及文明 基督教 文明
两河流域文明
伊斯兰教 文明
蒙古西征图
印度文明 儒家文明
了解亚历山大东征和蒙古西征的内容和影响;
国家名称
亚历山大远征
拉丁语,印第安语
政治 ①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①受欧洲意识形态影响,建立联邦制、共和国 文化 ②实行权力制衡。③自由女神是重要文化符号 ②考迪罗主义盛行。③拉丁舞是重要文化符号
相同点
①以欧洲文化为主;②受黑奴贸易影响;③美洲印第安文化的破坏;④文化融合,具有多元 性特点;⑤种族歧视
文化
美国文化 英国文化为主
政治
政治文化呈现出民主、法治特点
种族 ①多元;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少
不 血缘
同 点 宗教
多源,但并不是混血社会 多种宗教
语言
美“考迪罗”独裁政治特点
①多元;②白人、黑人、印第安人融合较多
多源,混血社会 ①多种宗教;②天主教是主要宗教,印第安人 的多神崇拜仍存在
一战期间,列强驱使亚非拉人 民充当炮灰,从事劳役,掠夺 财富,激化了与亚非拉人民间 的民族矛盾。
宗主国忙于战争,一定程度上

放松了控制,殖民地半殖民地

的民族工业得到发展,民族资
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壮大。
亚非拉 地区民 族独立 运动的
殖 民 者
印度
印度教、伊斯兰教、种 姓制度扮演重要角色; 反抗英国殖民统治,提
英语、法律、政府体制、 文官制度

2020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

2020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课件
翠鸟,我真佩服你。 翠鸟,你真了不起。 我真希望我也是一只翠鸟,这样就 可以和你一起去捕鱼了。
阅读第5自然段,翠鸟有什么特点?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哦, 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会搭船捕鱼。 聪明,有灵性。
如何写好动物? 留心观察 细致描写 多听
同学们,你们留心观察过周围的小动 物吗?请你们选择自己喜欢的小动物,把 它的特点介绍给大家。可以写一写它的颜 色,也可以写一写它的本领。运用本节课 学习的方法写一写。
嘴 zuǐ
结构:左右 部首:口 书写指导:左部“口”窄小偏上,右
部要写紧凑。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我”在同母亲坐船去外祖父家的途
中,看见了一只站在船头的非常美丽的小 鸟,它带给“我”许多遐想,它捕鱼时速 度很快,母亲告诉“我”它是翠鸟。
复习导入
第2课时
母亲 外祖父 雨点 船夫 用力 船头 羽毛 翠绿 静悄悄 翠鸟 捕鱼
我最喜欢的小动物是小白兔。小白兔 的耳朵是白色的,里面却是粉色的,很漂 亮。红色的眼睛炯炯有神。小白兔的三瓣 嘴很可爱。它一身雪白,像一个大雪球。 人们常说:兔子的尾巴长不了,它的尾巴 圆圆的像一个小肉球。奇怪的是,小白兔 的两条前腿很短,两条后腿却很长。
小结
大自然美丽神奇,大自然中的小动物 充满灵性,希望我们能与他们和睦相处, 成为亲密的朋友。
①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
②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
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 父家里去吗?
一连串的心理描写,突出了“我” 对小鸟的关注和喜爱,表现出了孩子的 好奇与天真,充满了童趣,为下文“我” 仔细观察小鸟作铺垫。
朗读第4自然段,美丽的翠鸟还给你 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①从文中找出表示翠鸟捕鱼动作快的词

《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第五单元复习课》(教案)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一、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学生对第五单元所学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培养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复习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

2. 复习第五单元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巧。

3. 复习第五单元的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巩固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教材、教案、PPT、练习题等。

2. 学生准备:课本、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第五单元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复习:讲解第五单元的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进行练习和讨论。

3. 练习:进行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合作:分组进行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总结第五单元的重点知识,进行复习和巩固。

六、板书设计1. 《第五单元复习课》2. 内容:第五单元重点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阅读、写作和口语表达技巧,文化背景和相关知识。

七、作业设计1. 写一篇关于第五单元主题的短文,要求使用所学的词汇、句子和语法知识。

2. 准备一个关于第五单元主题的口语表达,进行课堂展示。

八、课后反思1. 教师反思: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总结,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 学生反思: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制定改进计划。

注:以上内容仅为示例,实际教学内容和过程可根据教材和教学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整个教案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它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质量。

在本教案中,教学过程的设计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导入部分导入部分是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统编三上第五单元习作优秀课件

统编三上第五单元习作优秀课件

院子东面栽着几株像巨人一样高大的白杨,还有几株 果实累累的果树。白杨树挺直了高大的躯干,碧绿的叶子 被风吹得哗哗直响,在响声中,可以闻到果子的清香。
院子的南面是一片碧绿的小菜园。韭菜绿油油的。茄 秧上挂满了嫩茄,半红半绿的辣椒像害羞似的。藏在茂密 的绿叶中,还有西红柿、黄瓜……各种各样的蔬菜,为农家 增添了乐趣。
当然,只有细致的观察还不够,还要在观察的 时候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没有问“它站在那 里做什么呢”,作者就不会发现翠鸟捕鱼的精彩一 幕;如果作者看到草地的颜色会变时,没有问“这 是为什么呢”,他就不会找到草地变色的原因。问 了之后才会去思考,“问”是探究的动力,“思” 是深入的基石。
初试身手
◎ 你在生活中观察到了什么?用几句话写下来和同 学交流吧!
好结尾 ◇到了傍晚,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啊,大海、沙滩, 说起来似乎是平常的,可你又给了我五彩缤纷的印象。 ◇转眼间,天上的火烧云怎么没了呢?我疑惑不解地看着 天空发呆,脑子里全是问号。我真有点儿舍不得火烧云下 去,巴望明天火烧云还能出现……
佳作引路
姥姥家的小院
今年暑假,我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最有趣的是到农村姥姥家, 我最喜欢姥姥家的小院。
怎样做到言之有情呢?我们可以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直接 抒发自己的情感。如《我爱故乡的杨梅》中,作者写道:“我的 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作者在开头就直接抒发自己对 故乡杨梅的热爱之情。
4. 抓住特点,写出事物的变化。
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形状、颜色、姿态等特点,也都有着奇 妙的变化。如:课文《金色的草地》中,作者细致观察并描写了 草地在早上、中午、晚上的变化。
2.全方位、多角度地细致观察。 我们要学会调动多种感官、从不同的角度全方位地观
察事物或场景。观察时我们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 听,还可以用手摸,用鼻子闻,可以吃的东西还可以去品 尝。此外,我们在观察时还要注意事物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答:鸟类有98种,爬行类动物有25种。
间隔排列: 1.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 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 2.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圈, 它们的数量相等。 温馨提示: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找 准两个物体的排列规律。
马路的一侧栽有75棵柳树,每相邻两棵柳 树中间栽有一棵桃树,桃树有多少棵? 75 + 1 = 76(棵) 答:桃树有76棵。
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先弄清 题中每个条件的含义,看清要求的 问题,从条件开始想,确定先算什 么,再算什么,然后列表找出答案。
练一练
一包糖果有32颗,第一次吃掉它的一半,以后 每次吃掉剩余数量的一半,第三次吃掉几颗第 五次呢?
一包糖果 第一次吃掉 第二次吃掉 第三次吃掉 第四次吃掉 第五次吃掉
99个男同学围成一圈做游戏,每两个男同 学中间有一个女同学,女同学有多少个? 99 × 1 = 99(个) 答:女同学有99个。
(3)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并解答。
同学们排对做操,从前数小明是第8 个,从后数小明是第13个,他所在的这 排有多少个同学? 8 + 13 – 1 = 20(个) 答:他所在的这排有20个同学。
同学们排成一个方阵进行体操表演,云云 的东、西、南、北面各有3名同学,这个 方阵一共有多少名同学? 3× 2 + 1= 7(名)
32颗
16颗
8颗
4颗
2颗
1颗
第一次:32÷2=16(颗) 第二次:16÷2=8(颗) 第三次:8÷2=4(颗)
第四次:4÷2=2(颗) 第五次:2÷2=1(颗)
答:第三次吃掉4颗,第五次吃掉1颗。
红红读一本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一半, 第二天读了剩下的一半,这时还剩38页, 这本书原有多少页?
38× 2 = 76 (页) 76× 2 = 152(页) 答:这本书原有152页。
水果店运来18箱苹果,运来的梨的箱数 是苹果的5倍,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一共 多少箱?
18× 5 = 90 (箱) 90 + 18 = 108(箱)
答:水果店运来苹果和梨一共108箱。
小强和小明的体重和是79千克,小强比小 明重19千克,小强和小明各重多少千克?
方法一: 小强:79 + 19 = 98(千克) 98 ÷2 = 49 (千克) 小明:49 – 19 = 30(千克) 或79 – 49 = 330(千克) 小强:79 – 30 = 49(千克) 或30 + 19 = 49(千克)
答:小强重49千克,小明重30千克。
中国特有动物中,鸟类和爬行类动物一共 有123种,爬行类动物的种类比鸟类少73 种,鸟类和爬行类动物分别有多少种?
方法一: 鸟类:123 + 73 = 196(种) 196 ÷2 = 98(种) 爬行类:98 – 73 = 25(种) 或123 – 98 = 25(种) 方法二: 爬行类:123 -73 = 50(种) 50 ÷ 2 = 25(种) 鸟类:25 + 73 = 98(种) 或123 – 25 = 98(种)
根据表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动物
速度
老虎
袋鼠


每秒跑20米 每秒跳12米 每秒游11米
(1)豹跑的速度比老虎和袋鼠的速度和少7米,豹每秒跑多少米?
20 + 12 = 32(米) 32 – 7 = 25(米) 答:豹每秒跑25米。
(2)鲸1分钟游多少米? 11 × 60 = 660(米) 答:鲸1分钟游660米。
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
基础知识整理
一、解决问题的策略 1.从条件出发,根据已知条件,逐步解 决问题。 2.从问题出发,根据要解决问题需要什 么条件,看条件是否具备,如不具备, 先求出间接条件,从而解决问题。
温馨提示:
1.充分利用“列表”“画线段图”的 方法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2.正确理解题中数量间的关系是解决 此题的关键。
7× 7 = 49(名) 答:这个方阵一共有77名同学。
用“画线段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能清楚地分析数量关系,有助于理解 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更快地找到解 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有两种分析思路: 1.从条件出发,根据已知条件逐步解 决问题。 2.从问题出发,根据要解决的问题需 要什么条件,看条件是否具备,如不 具备,先求出间接条件,再解决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