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理论论据集锦

合集下载

议论文论据

议论文论据

议论文论据(事实论据、道理论据)集一、立志1、立志多在少年,但宋朝文学家苏洵27岁开始发愤,立志就读,昼夜不息,结果大器晚成,终于成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2、我国明代画家王冕,少年放牛时,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地画出来。

他不分昼夜地绘画,立志不移,后来成为当时著名的画家。

3、越王勾践被吴国军队打败,忍受奇耻大辱,给吴王夫差当奴仆。

三年后,他被释放回国,立志洗雪国耻。

他卧薪尝胆,发愤图强,终于打败了吴国。

4、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

——蒲松龄5.陈胜的鸿鹄之志(见《陈涉世家》)6.鲁迅弃医学文:青年时期鲁迅,曾到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医,希望以医救国。

在第二学年里,学校增加了一门学科——细菌学。

教学这一门课程时,细菌的形状全部是用幻灯片显示的。

有时穿插放映一些时事幻灯片。

有一次放映有关日俄战争的纪录片,画面上出现很多中国人围观一个被说成是俄国间谍的中国人,这个人将砍头示众,周围人在看热闹,画面上观众体格强壮而精神麻木。

鲁迅深受刺激,心情十分痛苦,他深深感到,学医在当前并不是一件要紧的事,思想愚昧精神麻木的人们即使体格再健壮,也只能被示众或作看客。

最紧要的,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

于是,他毅然弃医学文。

终于成为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文化运动的先驱和旗手。

7.为了中华之崛起:新学年开始了,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为了测验学生的学习目的,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一个严肃的问题:读书是为什么?有的回答:“为家父而读书。

”有的回答:“为明礼而读书。

”也有人回答:“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魏校长指着坐在后排的一位学生说:“周恩来,现在你谈谈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中华之崛起。

”周恩来庄重地回答。

由于他的南方口音,魏校长一时没有听清楚,于是周恩来又沉着有力地重复了一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奉献了一生。

8、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高考议论文论据分类汇编

高考议论文论据分类汇编

经典议论文论据分类集锦一、理想篇1、道理论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

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

——罗兰2、事实论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

”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

”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

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

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二、立志篇1、道理论据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高尔基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

——石玉昆2、事实论据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

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1、道理论据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2、事实论据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

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

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

议论文论点论据大全一、诚信1.经典论点(1)言必信,行必果。

(2)诚信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3)诚信是诚实和信用的统一。

(4)诚信会使友谊更加牢固。

2.道理论据(1)民无信不立。

——孔子(2)小信诚则大信立。

——韩非子(3)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程颐(4)失去钱财可找,失去信任难挽。

——谚语3.事实论据(1)晋文公退避三舍。

(2)商鞅立木取信。

(3)曾子杀猪(4)“狼来了”的教训。

二、生命1.经典论点(1)生命的意义在于燃烧。

(2)一个真正的人,必须是生而对人民有用,死而对人民有益。

(3)生命的可贵之处在于通过造福于人类而得到永生。

(4)生活的不幸和委屈应该激起奋斗的火花,而不应促使生命走向死亡。

2.道理论据(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夏日绝句》(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3)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司马迁(4)生如春花之烂漫,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5)生命的多少用时间计算,生命的价值用奉献计算。

——裴多菲(6)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暗礁,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奥斯特洛夫斯基(7)无用的生命,只是过早的死亡。

——歌德(8)一个人如果碌碌无为,只为自己渺小的生存而虚度一生,那么,即使他高寿活到一百岁,又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呢?——杨沫3.事实论据(1)孙思邈百岁著书立说。

(2)“135岁”的爱迪生。

(3)为了信念而战胜死亡的保尔。

三、创新1.经典论点(1)人需要有创新精神。

(2)创新能促进社会发展。

(3)创新需要不断地观察思考。

(4)创新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

(5)创新要打破传统的束缚。

(6)创新需要灵活的头脑。

(7)创新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能力作为前提。

(8)创新和异想天开是有区别的。

2.道理论据(1)穷则变,变则通。

——《周易》(2)人才进行工作,天才进行创造。

——舒曼(3)第一个形容女人像花的人是聪明人,第二个再这样形容得是傻子。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多篇)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多篇)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多篇)议论文论据素材篇一(1)潇洒与沉重——《归去来兮辞》《归去来兮辞》,读来并不能给人一种轻松感,因为在诗人看似逍遥的背后是一种忧愁和沉重。

陶渊明本质上不是一个只喜欢游山玩水而不关心时事的纯隐士,虽然他说“性本爱丘山”,但他的骨子里是想有益于社会的。

鲁迅先生在谈到陶渊明时说:“就是诗,除论客所佩服的‘悠然见南山’之外,也还有‘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之类的‘金刚怒目’式,在证明着他并非整天整夜的飘飘然。

”(《题未定草》)透过“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这些愤激之语,我们感到了沉重。

(2)感怀与慨叹——《滕王阁序》《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

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多变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济世的抱负和自强振作的意志。

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联,动静相映,意境雄浑,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3)亲情与事业——《陈情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

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

虽造语平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

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议论文写作经典论据篇二(1)引言“性痴则其志凝,故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历史和现实证明:要成就某种事业,就要痴米于某种事业,要专心执著于既定目标奋斗不息。

议论文九大论据

议论文九大论据

议论文九大论据原创:May_fly乐观事实论据:正:1.有一次爱迪生在美国的工厂失火,损失严重,近百万美元的设备和大部分研究工作的记录毁于一旦。

第二天早晨,67岁的爱迪生赶到火灾现场,有人设想希望与理想化为灰烬的他一定会暴怒至极。

但他却很平静。

他说:“灾难也有好处。

我们所有的错误都烧光了,现在可以重新开始。

”2.柳宗元被贬到柳州,任然在乎山水,题词写诗,最终被后人称赞为"唐宋八大家"之一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即使是被贬谪,但他犹与百姓同乐,写下"醉翁之意不在酒"的名句,这是旷达的4.范仲淹,驰骋沙场的时候就很乐观,在变法中被贬后,居于偏僻之地,但任然保持着他积极的人生态度,挥笔写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句子反:韩信被囚后的郁郁不得志,死于未央宫。

道理论据:1.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瞿秋白2.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

——威尔科克斯【德】3. 一切的和谐与平衡,健康与健美,成功与幸福,都是由乐观与希望的向上心理产生与造成的。

——华盛顿4.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霄济苍海。

——李白挫折事实论据:正:1.李欢是个身患绝症却品学兼优的西安女孩,她五岁那年得了假性肥大型进行肌营养不良。

患上这种病就近乎被判了“死刑”。

面对这一切,幼小的李欢并没有绝望,她依然坚强地与病魔作斗争。

凭着超越常人的勇气和毅力,李欢终于挺了过来,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2. 海伦·凯勒幼时患病,两耳失聪,双目失明。

在沙利文帮助之下,她进入大学学习,以优异成绩毕业。

在大学期间,写了《我生命的故事》,讲述她如何战胜病残,给成千上万的残疾人和正常人带来鼓舞。

又写出《假如我只有三天光明》。

1964年被授予美国公民最高荣誉–总统自由勋章,次年又被推选为世界十名杰出妇女之一。

议论文论据素材摘抄大全

议论文论据素材摘抄大全

议论文论据素材摘抄大全1. 论据一:追求个人幸福与家庭责任可兼顾- 人们常常认为追求个人幸福与承担家庭责任是相互排斥的,但事实并非如此。

- 培养个人兴趣爱好、提升自我能力可以增加个人的幸福感,进而更好地履行家庭责任。

- 充实自己不仅可以让个人更快乐,还可以为家庭带来更多的财富和资源,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2. 论据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可并行不悖- 传统观点认为经济发展必然导致环境破坏,但现代发展理念已在很多方面改变了这一情况。

- 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注重可持续发展,提倡节能减排、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

- 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可以相互促进,环保产业的兴起为经济增添了新的增长点。

3. 论据三:年轻人就业与自我实现可兼顾- 年轻人在求职时,通常会面临工作与自我实现的选择困境,但二者并非完全冲突。

- 工作可以为个人提供机会,积累经验、拓宽人脉,进而为个人的自我实现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 合理规划工作与生活,寻找适合自己的岗位和职业,既能有稳定的收入,同时也能追求个人理想和价值。

4. 论据四:技术进步与人类文明可和谐共存- 一些人担忧技术进步会导致人类丧失人文关怀和人类精神,但实际上技术和人文并非冲突。

- 技术的发展可以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机会。

- 人类可以通过保持对人文关怀的教育、加强社会互动等方式,在技术进步的同时继续培养和传承人类文明。

5. 论据五:个人隐私与网络安全可兼顾- 网络时代,个人隐私泄露和网络安全等问题备受关注,但其实可以通过合理的管理实现兼顾。

- 个人可以通过加强自身网络安全意识,采取安全措施保护个人隐私。

- 同时,政府和企业应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加强网络安全监管,保护公民的隐私权。

6. 论据六:全球化与本土文化可并行共存- 全球化的发展使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交流的机会,但并不意味着本土文化会被同化或消失。

- 本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意义。

高考议论文论据大全_论据集锦

高考议论文论据大全_论据集锦

高考议论文论据大全_论据集锦一、理想篇1、道理论据:志当存高远——诸葛亮一个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困难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

—徐特立一个没有理想,生活就会没有重心,就缺少朝气。

为自己建立一个正确的目标,朝向这个目标去努力追求,生活自然就会充实而有意义。

——罗兰2、事实论据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略)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新学期开始,沈阳东关模范学校魏校长问同学们读书是为了什么?于是有人回答说:“是为了家父读书。

”有人回答说:“为明礼而读书。

”也有人说:“为光耀门楣而读书。

”当魏校长点名要周恩来回答时,坐在后排的周恩来站起来,庄重地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马克思的理想。

1835秋天,马克思中学毕业,面临着职业选择。

当时,在马克思的同学中对选择职业有种种考虑,许多人认为有虚荣心和追求名利有理所当然的事。

但是马克思觉得,一个青年应当选择最能为人类服务、最能实现人类幸福的职业,马克思在他的毕业论文结尾写道:“我们选择职业所应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二、立志篇1、道理论据: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他的才力就发展得越快,对社会越有益。

—高尔基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话百岁。

——石玉昆2、事实论据:周处立志好学鲁迅异医从文许多科学家、发明家,都是从小立志(爱迪生、爱因斯坦、高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29岁发明留声机,33岁发明白炽电灯泡。

德国物理学家爱因基坦,26岁提出狭义相对论, 37岁提出广义相对论。

德国数学家高斯,17岁就提出最小二乘法,24岁出版《算术研究》,开创近代数论,32岁提出行星轨道的计算方法。

三、谦虚篇1、道理论据:满招损,谦受益——《尚书》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毛泽东当我们是大为谦卑的时候,便是我们最近于伟大的时候。

——泰戈尔2、事实论据:马克思厌恶别人歌颂自己。

有一次,马克思的朋友库格曼称颂马克思为19世纪的智慧的思想家,《共产党宣言》和《资本论》是划时代的著作,马克思知道后很不满意,给库格曼的回信说:“过分的赞扬我的活动是十分令人厌恶的,一切总归有个限度。

17个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

17个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

17个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17个议论文事实论据素材从古自今有很多名人的故事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这些任务的事迹是很好的作文素材。

下面请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素材,欢迎查阅,谢谢!1.凿壁偷光与映月读书西汉学者匡衡贫而好学。

夜晚无灯,为了能借邻家的烛光读书,他在墙壁上凿了个洞。

南齐时的江泌家境贫寒,白天做鞋,晚上才能抽空学习。

点不起灯,他就拿书登上屋顶,借着月光读书。

2.不耽于枕席我国古代文学家司马光,以一个圆木头做枕头,用来惊醒自己,起来继续写作,还给它取名为“警枕”。

俄国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为使自己不睡得太久,常用块大劈柴作枕头。

发明家爱迪生工作起来常常几天几夜不睡觉,实在困乏了,就把桌上的书籍垒起来当枕头。

3.不能轻视背诵背诵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中国历来有“博闻强识”的治学之说。

梁启超为学生讲解七千余字的《治安策》,且讲且背,并不看书。

鲁迅先生为了背诵一篇文章,不仅朗读,而且动手抄写一遍,以此加深印象。

4.一生才三天美国夏威夷岛上学生们上课时,总要先背诵一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

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

今天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

明天就要到来,也会消逝。

抓紧时间,一生只有三天。

5.《明日歌》与《今日歌》明代钱福写了一则《明日歌》,内容为: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皆被明日累,明日无穷老将至。

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明代文嘉又写了一则《今日歌》,内容为: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6.滴水穿石一滴从岩石滴下来的水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然而长年累月地滴,却能造成奇迹。

桂林的山洞中有不少长如石柱、蔚为奇观的石钟乳,就是岩石滴水的含有物历数万年的积累而形成的。

7.会走路的“黑板”物理学家安培一天傍晚在街上散步,忽然他脑子里考虑到一个题目,就向前面一块“黑板”走去,随手从口袋里掏出粉笔头,在“黑板”上演算起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理论论据集锦
一、惜时:
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2、最珍贵的是今天,最容易失去的也是今天。

(李大钊)
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鲁迅)
4、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鲁迅)
二、方法:
1、手披目视,口咏其言,心惟其文。

(韩愈)
2、可疑而不疑者,未曾学,学则必疑。

(张载)
3、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4、学欲速则不达,然亦不可怠。

(程颐)
三、积累: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骐骥千里,非一跃之功。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
3、不积跬步,无以成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
4、一个不注意小事情的人,永远不会成就大事业。

(卡耐基)
四、持恒:
1、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荀子)
2、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陈寿)
3、读书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

(郭沫若)
4、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时。

(拿破仑)
五、勤奋:
1、读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韩愈)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
3、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工作上的。

(鲁迅)
4、天才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

(爱迪生)
六、思考: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朱熹)
3、只读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

(王梓坤)
4、思索,是愚变智的钥匙;不思,是智变愚的根由。

七、励志:
1、天将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孟子)
2、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富勒)
3、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

(塞内加)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八、合作:
1、二人同心,其力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2、驷马不合,取道不长。

(刘向)
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
4、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九、创新:
1、文章当自出机杼,成一家风骨,不可寄人篱下。

(袁枚)
2、踩着前人的脚步前进,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

(刘湛秋)
3、我创造,所以我生存。

(罗曼罗兰)
4、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
十、幽默:
1、如果一个人想当幽默家,那么他周围的人必须至少和他一样聪明,否则他的幽默将不会被人理解。

(斯蒂芬斯)
2、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

(莎士比亚)
3、幽默是人与人交往中的润滑剂。

(周士林)
4、所谓幽默,是到口的肥鸭竟然飞了,还能一笑置之。

十一、正直:
1、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2、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阎罗话短长。

(于谦)
3、曲生何乐,直死何悲。

(韩愈)
4、不诱于誉,不恐于诽。

(荀子)
十二、爱国爱民: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3、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
4、长太息以掩涕息,衷民生之多艰。

(屈原)
十三、兴趣:
1、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

(歌德)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3、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孔子)
4、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孔子)
十四、爱国:
1、位卑而未敢忘忧国。

(陆游)
2、苟利国家生死矣,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4、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顾宪成)
十五、谦虚:
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

(司马迁)
2、谦受益,满招损。

3、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4、我们的骄傲,多半基于我们的无知。

(莱辛)
十六、自律:
1、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论语)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
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3、一个人最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

(安德烈耶夫)
4、反省是一面镜子,它能将我们的错误清楚地照出来,
使我们有机会改正。

(海涅)
十七、宽容:
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林则徐)
2、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
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雨果)
3、唯宽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载物。

(薛渲)
4、记人之善,忘人之过。

(秦宓)
十八、志气: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
2、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有坚韧不拔之
志。

(苏轼)
3、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4、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孟子)
十九、诚信:
1、人而无信,不其可也。

(孔子)
2、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3、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4、对人以诚信,人不欺我;对事以诚信,事无不成。

(陈玉祥)
二十、奉献:
1、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陶行知)
2、我就像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

(鲁迅)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4、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二十一、节俭:
1、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

(毛泽东)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想有时。

4、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
艰。

(朱子家训)
二十二、乐观:
1、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2、笑,就是阳光,它能消除人们脸上的冬色。

(雨果)
3、对生活笑吧,这样,你能察觉它的美。

4、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

忧郁的
日子里需要镇静。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普希金)
二十三、读书:
1、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
2、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3、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像大
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4、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

早一天,就多一些
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些平庸的困扰。

(余秋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