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评价梁启超
名人对左传的评价

名人对左传的评价
左传是中国古代史书《春秋左氏传》的简称,记录了春秋时期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被视为中国古代史书中的经典之一。
许多名人对左传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评价,以下是其中几位名人的评价。
1. 孔子:孔子是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对左传有着极高的评价。
孔子称赞左传是“必读之书”,他认为左传中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描写十分精确,能够帮助人们理解和学习古代的道德与智慧。
2. 陆机:陆机是东晋时期的文学家、历史学家。
他对左传的评价是:“述事爽直,义宜语;状物详细,讳所闻。
”他认为左传的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叙述非常直接
和准确,对人物形象的描写细致入微,他们避免了夸大和隐瞒的倾向。
3. 梁启超:梁启超是近代中国的政治家和思想家。
他评价左传是“古之正史,
无如是书。
”他认为左传在中国史书中独占鳌头,因为它记录了春秋时期各国之间
的政治斗争和国家兴衰的历史真相,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观点。
4. 钱穆:钱穆是现代中国的历史学家和哲学家。
他对左传的评价是:“为我国
第一功过手册。
”他认为左传虽然也记录了春秋时期的战争和权谋,但其主要目的
是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和人物品质的评判,展示出理想的政治及人格修养,是一本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用书。
左传在历史学界和文化领域拥有广泛的认可和重要地位。
从孔子到近代的名人,他们对左传的评价都体现出其作为一部重要历史著作的价值和意义。
梁启超的名人故事

梁启超的名人故事梁(启超)先生学问是第一,道德人品是第一,他是名副其实的大师。
小编收集了关于梁启超的名人故事,欢迎阅读。
梁启超三拒红颜大师梁启超自小聪明,17岁参加乡试,成了举人。
当时主持乡试的考官、清末著名维新派人士李瑞棼,对梁启超的才华极为赏识,当即请人做媒,将堂妹李惠仙许配给他。
1898年6月,光绪皇帝下诏变法,参与维新变法的梁启超,由此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
然而,好景不长,百日变法失败,康有为、梁启超匆匆逃亡日本,李惠仙只得避居澳门。
第二年秋天,梁启超将家人接到了日本。
不久,28岁的梁启超应康有为之召,前去美国檀香山办理保皇事宜,在那里邂逅了美丽大方的何惠珍。
当时,梁启超在檀香山演讲,何惠珍为其担任翻译,两人配合默契,演讲活动盛况空前。
此时,何惠珍对才华横溢的梁启超暗生情愫,活动过后,向他表白了爱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惟有先生……”“不行,我家中已经有妻子了。
”梁启超明确地拒绝了她。
初遭拒绝,何惠珍不仅没有气馁,反而为梁启超的忠贞感到快慰。
事后,为博取梁启超的好感,她动员父亲为康、梁保皇之事捐了一笔款,并托人设宴向梁启超交接捐款事宜。
席间,梁启超又一次见到何惠珍。
这次,何惠珍提出一个让梁启超心惊的要求:“我情愿下嫁梁先生做小。
”晚上,回到寓所的梁启超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他知道,何惠珍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她作出这样的决定,其痴情实在令人感动。
他们在事业上,确实可以相互扶持,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这些年来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怎能让妻子伤心?为此,他异常苦闷。
于是,他连夜给身在日本的妻子写了一封信:“余归寓后,愈益思念惠珍,由敬重之心,生出爱恋之念来,几乎不能自持……不知惠仙闻此事将笑我乎,抑或恼我乎?”梁启超心想,妻子接信后,定会生出一些醋意来,大骂他一顿,这样,他发热的头脑也好冷静一下。
很快,妻子回信了。
梁启超打开信后,愣住了,妻子给他寄来了《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竟然乐意成全他的婚事。
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精心整理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来源:名人资料网作者:名人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
字卓如,一字任甫,18731891年随康有为就读于万木草堂,接受康有为的思想学说并由此走上改革维新的道路,世人合称康梁。
同年与其妻李蕙仙结婚。
公车上书梁启超第一次投身政治运动,是1895年参与公车上书。
甲午战争中国惨败,康有为联合3000举人上书请求变法,作为康最得力的弟子,梁启超积极参与了这桩震动中国的大事。
1895后来,1897二十四年三月,协助康有为组织保国会。
四月二十三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书,开始了百日维新。
五月十五日,光绪帝召见梁启超,赏给六品衔,命他办理译书局事务。
梁参与了康有为策动袁世凯推翻慈禧太后的密谋,但被袁出卖。
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八月初六日,慈禧太后宣布再出训政,随即捕杀维新志士,变法失败。
梁启超在当日避入日本公使馆,次日化装到天津,东渡日本。
是年冬,梁启超曾代表康有为与兴中会领导人孙中山、陈少白等在东京商谈合作救国,梁十分赞成兴中会的革命主张,终因康有为的反对,合作未成。
十一月十一日,梁在横滨创办《清议报》,却仍鼓吹斥后保皇。
1898,赏,由少白商谈合作,意见比较一致,随后,往新加坡会晤康有为。
康痛骂他竟背叛光绪帝,倾向革命,梁被迫跪下认罪。
逃亡海外同年9月,政变发生,梁启超逃亡日本,一度与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有过接触。
在日期间,先后创办《清议报》和《新民丛报》,鼓吹改良,反对革命。
同时也大量介绍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在当时的知识分子中影响很大。
武昌起义爆发后,他企图使革命派与清政府妥协。
民国初年支持袁世凯,并承袁意,力。
1902191319151916退出政坛1917年9月,孙中山发动护法运动。
11月,段内阁被迫下台,梁启超也随之辞职,从此退出政坛。
1918年底,梁启超赴欧,了解到西方社会的许多问题和弊端。
关于梁启超的有趣的名人故事

关于梁启超的有趣的名人故事梁启超(1873年-1929年),字观田,号忠爱,是清末民初的杰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
他不仅在政治、教育和文化领域均有卓越贡献,同时也是一个个性鲜明、极具争议的名人。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梁启超的有趣的名人故事。
故事一:梁启超喜欢说“南辕北辙”梁启超在史学方面具有独到的见解,他经常运用“南辕北辙”来形容历史的变化和沧桑。
这个成语意为“车辕向南,车轮却朝北”,形容车轮的转向与车辕的移动相反。
梁启超用这个成语来比喻历史上的矛盾和变化,以及人们的思维方式。
据说在一次演讲中,梁启超使用了这个成语时,他像个驯马师一样拿着马鞭,手舞足蹈地解释这个成语,并配以精彩的说教,令在场的观众非常喜欢。
故事二:与陈独秀的争论梁启超与陈独秀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上两位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们在思想上存在许多分歧。
据传,在一次辩论中,陈独秀批评梁启超的思想过于保守,不利于中国革命。
梁启超则回应道:“道不同,不相为谋。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主张,正是由于不同的思想碰撞,才能推动社会的发展。
这次争论被后人称为“梁陈之争”,也是当时知名的辩论之一。
故事三:梁启超的“乞丐智慧”梁启超曾亲身经历过与乞丐的一次交往,这也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据说有一天,梁启超路过一位蓬头垢面的乞丐,他停下来与乞丐聊天。
乞丐自豪地说,他曾经做过一段时间的学生,但不幸家道中落。
他告诉梁启超:“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可以轻易掌握幸福,所以我们要学会满足,学会享受简单的快乐。
”这种乞丐的智慧启发了梁启超,他对于人生的看法也有了一些新的认识。
故事四:梁启超和他的“混沌冬瓜”梁启超在生活中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据说有一次,他种了一片冬瓜地。
由于冬瓜的花色形状各异,梁启超斤斤计较起来,觉得非常烦恼。
于是,他决定将这些长得与众不同的冬瓜割掉,只留下整齐的。
结果,割掉的冬瓜却是最好吃的,非常甜美可口。
梁启超意识到,世界上不同的事物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特点,不能仅仅按照传统观念去评判,也反映了他对于传统观念的挑战和创新。
“新闻人物”梁启超

“新闻人物”梁启超2014年4月,解玺璋新著《君主立宪之殇——梁启超和他的“自改革”》出版。
书中,梁启超的政治求索被追溯到19世纪初由洪亮吉、龚自珍开始的“自改革”。
解玺璋认为,龚自珍在1814年前后提出的“自改革”,是对王安石“改易更革”的化用,也是“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开始前,中国精英知识分子问题意识的体现。
按照孔飞力在《中国现代国家的起源》中的概括,当时清帝国面临的问题是:怎样使因恐惧而变得小心的统治阶层重新获得活力,以对抗权力滥用;怎样控制大批受过教育却不能被吸收到政府中来的知识精英;怎样通过一套相对狭小的官僚机构来统治庞大而复杂的社会。
“自改革”推动了清代学术变革及洋务运动,后两者却最终被1894年的甲午战争证明失败。
梁启超时代随即开始。
1897年,湖南时务学堂24岁的总教习梁启超是中国政坛上毁誉参半的明星。
1898年到1912年,他作为“戊戌变法”失败后清廷通缉的要犯流亡在外。
1912年到1917年,他是北洋政府司法总长、财政总长、币制局局长,而后退出政坛。
1918年以中国赴巴黎和会代表团非正式顾问的身份赴欧。
在巴黎期间,梁启超把章宗祥与日本签订秘密借款合同、陆徵祥将在和会上签字的消息电传给林长民、汪大燮。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在与亲友往来的书信中,梁启超例数了政权更迭带来的乱象:“党人纷纷抢机关、抢饭碗。
北京一万多灾官,连着家眷不下十万人,饭碗一起打破,神号鬼哭,惨不忍闻。
”写这些信的时候,启超正因“历史关系”,“邮电往来常被检查”。
梁启超一生随中国转型浪潮沉浮。
政敌自不必说,即便朋友,对他的评价也常毁誉参半。
对解玺璋而言,梁启超就像一座山,他一直在那里,但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有时从这个角度看见,有时从那个角度看见。
1979年,在大学的中国新闻史课堂上,因为选作“梁启超和《时务报》”的论文,解玺璋用一个学期的时间,把梁启超主持下的69册《时务报》通读一遍。
从第二期连载至第二十几期的《变法通议》,让1970年代末的学术青年极为震动——历史螺旋状向上,中国又处于新一轮“自改革”的起点。
国学大师梁启超:真情真情真君子

国学大师梁启超:真情真情真君子人物春秋鹜梁启超(1873--1929),字卓加, 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等.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戊戌运动领袖之一.中国近代史上最重要的启蒙思想家,政治活动家,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梁实秋先生评价梁启超时曾说:”梁(启超)先生学问是第一,道德人品是第一,他是名副其实的大师.” 国学大师梁启超:岭南奇才梁启超自幼聪明绝项,四五岁就读完了《四书》和《诗经》.9 岁时,便能作千言的文章;12岁就中了秀才,17岁中举人,被乡人称作”岭南奇才”.有一次,梁启超到三江东胜街书铺买书,选好一本书后,与店主议价,店主分文不愿减,梁启超说:'我买不买这本书无什么相干,反正我已看完了,已能从头到尾背诵出来.'店主以为他吹牛, 便随手翻开书中的一页说:”你能背出这一页,我便将此书送给你.'结果他一字不漏地背出.店主亦守信,将该书送给了他. 梁启超博闻强识,读书极杂,知者甚多.一次宴会上,胡适说:中国古诗很多,诗人都吃肉,就是没有人写过猪.这个牲畜没有人作过诗.'梁启超马上反驳:'不见得,清朝乾隆就写过’夕阳芳草见游猪’的句子.'乾隆一生诗作无数,佳作甚少,鲜有人读,由此可见梁启超读书之杂. 梁启超学识驳杂,藏书多. 他的藏书多达3470种,4万多册.他潜心研究图书文献学,支持图书馆事业.逝世后,家人遵其遗嘱,将所有藏书捐赠给了北京图书馆.梁启超一生勤奋,着述繁多,多种着述达1400万字,每年平均写作39万字.这些着作,是他近 36年的政治活动之余写出来的, 足见其勤奋.他的《饮冰室合集》共148卷,曾经产生”饮冰一集,万本万遍,传诵国人”的社会影响. 最是难得真性情康梁一起变法,曾亲如兄弟,但康梁的性情又差别很大,康有闫桂萍为多少有些趋炎附势,喜欢到处捧场,梁启超则嫉恶如仇,眼里揉不得沙子.军阀吴佩孚过50岁大寿,给康梁都发了请帖,梁启超嗤之以鼻,不屑一顾,拒不捧场;康有为不仅亲往捧场祝寿,而且绞尽脑汁,送上贺联:”百岁功名才一半,八方风雨会中州.极尽吹捧之能事.虽得了吴佩孚的欢心,被敬为座上宾,却为时人轻之,梁启超也羞于与康为伍. 梁启超曾是康有为的学生,助手,但他们还是分道扬镳了;梁启超与孙中山合作过,也对立过;他拥护过袁世凯,也反对过袁世凯.对此,梁启超说:这决不是什么意气之争,或争权夺利的问题,而是我的中心思想和一贯主张决定的.我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就是爱国.我的一贯主张是什么呢?就是救国.知我罪我,嘉现史逮景日鹜塞库让天下后世评说,我梁启超就是这样一个人而己.” 梁启超的真性情,还表现在他在徐志摩,陆小曼的婚礼上的那一番”不近人情”的讲话中. 徐,陆敬他是名人泰斗,请他主持婚礼,没想到他劈头盖脸竟是番教训:志摩,小曼皆为过来人,希望勿再做过来人•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所以在学问方面没有成就,你这个人用情不专,以致离婚再娶.陆小曼!你要认真做人,要尽妇道之职• 你今后不可以妨害徐志摩的事业•你们两人都是过来人,离过婚又重新结婚,都是用情不专• 以后要痛自悔悟,重新做人!愿你们这是最后一次结婚!'一语既出,满座皆惊.1926年3月8日,梁启超因尿血症入住协和医院.经透视后发现其右肾有一点黑,诊断为瘤.手术后,经解刨右肾虽有一个樱桃大小的肿块,但不是恶性肿瘤,却依然尿血,且查不出病源,遂被复诊为”无理由之出血症” 一时舆论哗然,矛头直指协和医院,嘲讽西医”拿病人当试验品,或当标本看”这便是轰动一时的”梁启超被西医割错腰子” 案.梁启超毅然在《晨报》上发表《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一文,公开为协和医院辩护并申明:'我盼望社会上,不要借我这回病为口实,生出一种反动的怪论,成为中国医学前途进步之障碍.” 三拒红颜知己梁启超在美国檀香山演讲,何惠珍为其担任翻译,两人协作默契,珠联壁合.演讲活动盛况空前,何惠珍对才华横溢的梁启超暗生情愫,活动过后即向他表白了爱慕之情:今生今世,我之心唯有先生了……” 参现兜晨不行,我家中已经有了妻子了.'梁启超严厉地回拒了 . 被遭拒绝,何惠珍并不气馁.为博取梁启超的好感,何惠珍动员父亲为康,梁保皇之事捐了一笔款,并托人设宴向梁启超交接捐款事宜•席间,梁启超又次见到了何惠珍•这次,何惠珍提出了一个让梁启超心惊的要求:我情愿嫁给梁先生做小I” 晚上,梁启超回到寓所,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知道,何惠珍毕业于美国名牌大学,她做出这样的决定,其痴情实在令人感动.可是他和妻子李惠仙这些年来一直相濡以沫,感情深厚,怎能让妻子伤心?于是,他提笔为何惠珍写了一首诗:'一夫一妻世界会,我与浏阳实创之(浏阳指谭嗣同).尊重公权割私爱,须将身做后人师.”总慧的何惠珍马上明白了梁启超的意思.1924年9月,李惠仙因病逝世•他悲痛万分,立誓不再续弦.痴心不改的何惠珍听闻消息,急忙找到梁启超,一面劝慰其节哀,一面寻机重续秦晋•没想到,梁启超以”年迈不想再婚”为由,第三次婉拒了她•纸电报点燃”五四运动”1918年11月I4日,北洋政府宣布,全国放假3天.这一天, 人们在庆祝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这是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第次成为战胜国.12月初,梁启超筹借了 10万元经费,挑选了一批各有所长的专家,组成一个民间代表团,赴欧洲参加巴黎和会. 1919年1月,巴黎和会正式开幕.会上,战胜国日本要求继承德国在山东的权益,遭到中方代表顾维钧的严词反对. 场外,梁启超作为民间代表进行了频繁的游说活动,发挥了出席和会的中国外交代表所起不到的作用.他写下《世界和平与中国》一文,并翻译成多国文字,广为散发,宣传中国的要求,驳斥日本占据山东的借口• 由于日本早在和会召开前就与协约国各方达成了秘密共识,梁启超打听到和会条约的内容,并且得知部分中国代表已准备在条约上签字•他赶紧致电国内好友林长民(林徽因父亲)告知他巴黎和会的详情.林长民4月30日接到梁启超电报,5月1日就写成《外交警报敬告国民》一文,刊登在《晨报》上,他在文中惊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国不国矣!国亡无日,愿合四万万民众誓死图之!林长民文稿被披露的第二天,北京大学的墙报就贴出了十三院校学生代表召集紧急会议的通告.5月4日下午13时,北京大学等14个学校的5000多名学生纷纷走上街头,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了 . 清华国学院教授梁启超在清华任教时,每周三讲授《儒家哲学》•讲课时,他让学生周传儒负责记录他讲课的内容.一次,一名学生制作灯谜则,曰:'梁任公先生每周讲哲学,打一人名.大家都猜不着,最后这位学生揭开谜底,原来是”周传儒”众人哄笑.1914年11月初,梁启超在清华作题为《君子》的演说,他在演说中引用《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来勉励清华学子们,希望他们能够”崇德修学,勉为真君子,异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澜作中流砥柱”从此,”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便成为清华校训,沿用至今.一。
【名人故事】“不讲义气”的梁启超

【名人故事】“不讲义气”的梁启超梁启超是清末民初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和爱国者,也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
他的思想和主张,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和思想的发展。
然而,梁启超也有着一些不为人知的故事,比如他曾因为“不讲义气”而遭到人们的谴责。
梁启超出生于1873年,是安徽蒙城县人。
他年轻时就展现出了卓越的才华和思想。
他特别关注中国的现代化和国家的强大,从而成为了民主革命的引领者之一。
他的主张包括要求废除科举制度、实行选举制度,支持妇女权利、批判封建主义、推进文化改革等。
这些主张都是为了推进中国的现代化和民主化进程,从而让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更有地位和尊严。
然而,梁启超也有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
那就是他曾因为“不讲义气”,而遭到了人们的谴责。
据说,当时梁启超有一个好友,名叫詹天佑。
詹天佑和梁启超一样,是中国的爱国者,他认为中国需要强大的海军建设,才能对外抵抗侵略。
于是,他准备到外国去学习现代的海军技术,并把所学带回中国。
但是,詹天佑身上没有足够的钱财,他希望梁启超能够借给他一些钱。
梁启超听到了好友的要求,他想了一下,觉得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于是便借给了詹天佑一笔钱。
可是,过了一段时间,詹天佑一直没有归还这笔钱。
梁启超便找到詹天佑,问他要回借给自己的钱。
但是,詹天佑却推托说,现在手头上还没有到位,需要再等一段时间才能归还。
梁启超听了,虽然有些不悦,但还是同意了。
梁启超此时非常愤怒,他感到自己的好友竟然可以如此不讲义气,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拒绝帮助自己。
于是,梁启超决定制定一个计划,来让詹天佑还自己的钱。
他在一次聚会上,特意安排了一个场景,将詹天佑叫到自己的面前,然后一边告诉大家詹天佑的事迹,一边要求他还自己的钱。
在场的人都聚精会神地听着,却不知道这一切都是梁启超为了让詹天佑还钱而制定的计划。
最后,梁启超的计划成功了,詹天佑还了自己的钱,而梁启超也因此得到了大家的尊重和赞赏。
这个故事虽然不大起眼,但它却展现出了梁启超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他有礼有节,讲究义气。
名人介绍l梁启超

个人作品
梁启超有多种作品集行世,以1936年9月11日出版的《饮冰室合集》较完 备。《饮冰室合集》计148卷,1000余万字。1901至1902年,先后撰写了《中 国史叙论》和《新史学》,批判封建史学,发动“史学革命”。 欧游归来之后,以主要精力从事文化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研究重点为先秦 诸子、清代学术、史学和佛学。指导范围为“诸子”、“中国佛学史”、“宋元 明学术史”、“清代学术史”、“中国文学”、“中国哲学史”、“中国史”、 “史学研究法”、“儒家哲学”、“东西交流史”等。这期间著有《清代学术概 论》《墨子学案》《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情圣杜甫》《 屈原研究》《先秦政治思想史》《中国文化史》《变法通议》等。 主要作品有:《少年中国说:论近世国民竞争之大势及中国前途》、《敬业与乐 业》、《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新民说》、《饮冰室 主人自说》、《中国文化史》、《饮冰室主人全集》、《李鸿章传》、《王安石
2018/5/8
学术贡献
图书馆学 梁启超对图书馆学有独到见识。他认为应建设“中国 的图书馆学”,以现代西方的图书馆学理论施之于中国 传统目录学的改造,即是目录学的科学化。积极倡导图 书馆事业,民国十一年(1922年),发起建立“松坡图 书馆”,出任馆长。民国十四年(1925年)中华图书馆 协会成立,任董事部部长,并发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 立会演说辞》,提出了他对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方向的 见解。后任京师图书馆馆长、北京图书馆馆长。欲编纂 《中国图书大辞典》,相当于中国图书古今总志,“作 古今典册总汇之簿录”,惜未完成而逝。其藏书颇丰, “海棠书屋”、“饮冰室”有书44470余册,2830余种, 还有未刊稿本、私人信札、笔记等。梁廷灿等人编有 《饮冰室藏书目初编》,著录古籍13000余种。民国十 八年(1929年)全部移交给北京图书馆。北京图书馆特 辟“梁启超纪念室”以志纪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人评价梁启超
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
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黄遵宪梁启超一生有点像虎头蛇尾。
他最辉煌的时期是办《时务报》和《清议报》的几年。
那时他同康有为力主维新变法。
他写的《变法通议》在《时务报》上连载,立论锋利,条理分明,感情奔放,痛快淋漓。
加上他的文章一反骈体、桐城、八股之弊,清新平易,传诵一时。
他是当时最有号召力的政论家。
——毛泽东平心而论,梁任公地位在当时确实不失为一个革命家的代表。
他是生在中国的封建制度被资本主义冲破了的时候,他负戴着时代的使命,标榜自由思想而与封建的残垒作战。
在他那新兴气锐的言论之前,差不多所有的旧思想、旧风气都好像狂风中的败叶,完全失掉了它的精彩。
二十年前的青少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有产阶级的子弟——无论是赞成或反对,可以说没有一个没有受过他的思想或文字的洗礼的。
他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有力的代言者,他的功绩实不在章太炎辈之下。
——郭沫若梁任公为吾国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
十五年来,吾国人士所以稍知民族思想主义及世界大势者,皆梁氏之赐,此百喙所不能诬也。
去年武汉革命,所以能一举而全国
响应者,民族思想政治思想入人已深,故势如破竹耳。
使无梁氏之笔,虽有百十孙中山、黄克强,岂能成功如此之速耶?近人诗“文字收功日,全球革命时”,此二语惟梁氏可以当之无愧。
——胡适过去半个世纪的知识分子,都受了他的影响。
——曹聚仁梁启超先生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影响巨大的人物,但对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
过去很多人批判他是保皇派和反革命直到近几十年才对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给予正确的评价。
我对梁启超先生的评价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奇才,并归纳了他对近现代中国的十四大贡献.
一、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梁启超先生最早将西方的民权,民主自由思想系统地介绍到中国。
促使了国人的觉醒,使国人产生了近代化意识。
以戊戌变法为界,中国思想此前是封建正统思想,此后是启蒙思想兴起。
他将民权思想引进实务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开创了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他的启蒙思想还影响到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具有国际意义。
二、梁启超先生坚决不妥协地反封建专制,倡导民主宪政,开创了中国政治民主化,思想自由化和法律制度化的新时代。
三、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宣传家梁启超先生把报刊作为宣传思想的阵地,先后创办了《中外纪闻》、《实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闻报》、《大中华》、《申报》等有重大影响的报刊。
他的文章反映了当时最科学的思想,广受知识分子的欢迎,影响广泛。
他将西方的
哲学、政治学、政治经济学、财政学和法学等当时先进的学科和学说介绍到中国。
四、梁启超是世界史上罕见的社会活动家和杰出的政治家梁启超先生是资产阶级维新运动的主将,君主立宪的倡导推动者,革命共和的大力鼓吹者和立宪派领袖。
辛亥革命后任进步党党魁,熊希龄主阁时任司法总长兼财政总长。
袁世凯称帝,他愤然拒绝重金收买,发表著名文章《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公开讨袁,与蔡锷等组织护国运动。
一战后任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会外顾问,极力主张力争国权。
他事先探听到日本欲接管山东这一帝国主义图谋,及时将消息传回国内并在报纸上发表,引发了标志中国民主革命转入新阶段的五四运动。
五、梁启超是坚决反帝的旗手梁启超组织领导了公车上书反对签定《马关条约》。
发表文章《瓜分危言》揭露帝国主义欲瓜分中国的野心。
坚决地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六、梁启超是中国杰出的教育家由于过去对他主要是大力批判,梁启超的教育思想没引起国人的重视。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是:
(1)倡导教育救国,提出培养人才是基础的教育救国论。
(2)兴办学堂等教育机构,主张废八股,设立京师大学堂和国内各级学堂。
他率先引进西方学制和管理制度,制定教育方针。
(3)设立图书馆,他先后设法组建了京师图书馆、北京图书馆、松坡图书馆,组织建立了中国图书馆学会。
(4)实地讲学,早年在东莞办学,后任万木草堂学长,主讲于实
务学堂。
辛亥革命后任清华大学教授并为清华题写了“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校训。
(5)教育以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主张首先教学生做人,次则传授知识,贯彻“立志,爱国,成才”的教育理念。
他的九个儿女中有八个出国留学,又都学成归国,其中三个是院士。
他在理论和实践上为中国近代教育奠定了基础。
七、塑造国民精神梁启超毕生致力于倡导继承和发扬民族的优秀精神,引进西方先进文化。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首先提出改造国民懦弱性的学者,主张塑造新智新力的新国民,只有这样中国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
八、梁启超是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梁启超先生把当时几乎所有的西方社会科学都介绍到中国并结合中国实际加以推广。
他广泛研究中国历史,指出二十四史只是为帝王作谱牒,提出了新的史观。
因此我们可以说梁启超先生是中国旧学的终结者,新时代中西结合新文化的开创者,是划时代的文化人物。
九、首创思想解放,反对儒训梁启超开创了中国学术的新时代。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第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人并不是李大钊,而是梁启超先生。
早在1902年梁启超就发表文章宣传这一学说,李大钊是在梁启超创办的《申报》供职期间受他的影响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
十、学术著作颇丰,学术观点价值高据上海社科院研究梁启超著述的学者说,梁启超的已出版学术著作约有1400万字,未录入著作
的约是2000多万字,可见他的文章之多。
梁启超最早提出中国处于由封建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观点,并设想了过渡社会的发展模式渐进的,分阶段的。
在这种观点影响下他主张实行开明君主制,反对激进的暴力革命。
他认为开明皇帝是改革的重要人物,对社会历史的发展有重大的贡献。
梁启超反对跨越论,主张把中国实际与国外经验结合起来,反对照搬外国的经验。
他在政治上主张实行开明君主专制,经济上反对节制资本,提倡大力发展民族资本来增强国力,反对激进的社会主义。
回望他的思想观点同党的十五大制定的“社会发展的速度,力度要与社会的承受度相适应”的社会发展方针是多么得吻合呀!
十一、梁启超首倡道德革命,猛烈抨击三纲五常的儒家伦理道德。
十二、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科学先进的学术观梁启超先生以他高尚的个人情操,渊博的学术,博爱的社会革命活动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
爱德加·斯诺评价他是“中国精神之父”。
日本首相伊腾博文称他是“中国珍贵的灵魂”。
十三、开创文学革命早在新文化运动之前,梁启超就用语言通俗的新文体写文章,开创了新文体“实物体”,影响广泛。
他积极倡导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史学革命,提出了新的史学观点。
十四、首倡女学,宣扬妇女解放梁启超先生极力反对妇女缠足,指出了缠足对妇女的残害,对中国社会的毒害。
指出天下民之体始于妇女,娘胎决定体质,人最早接受的教育是母亲教育。
因此他大力提倡兴女学,男女平等。
提出女学是衡量国家强盛的重要指标的著名论
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