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大风风骨——以形传神

合集下载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5 精准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义(新教材)第8部分 散文阅读 课时65 精准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

课时65精准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课堂讲义复习任务 1.能够从物象的内在、外在特点和作者蕴含的情感分析概括其特征,全面分析其作用。

2.能够从正侧描写及作者的介绍、评价文字中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全面分析人物的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1天津《送一位远征的友人》在作者笔下,友人L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主要人物的特点①散文形象对于全国卷来说是冷考点,不排除未来考查的可能。

②考查主要是“一象三考”:一个形象,考特点,考作用,考技巧。

以前两者为主。

2019天津《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次要人物的特点与作用2017北京《根河之恋》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主体物象的意蕴天津《挺拔之姿》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主体物象的意蕴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次要物象的作用知识图要活动一一文练透[提升物象分析概括能力]散文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物象是作者抒情说理的主要载体,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悟。

阅读时要抓住“物——情(志)”这对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水边,那只白鹤李汉荣星期天,我到河边散步,随身带了一本《昆虫记》,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名作,被誉为“昆虫的史诗”。

现在是4月,看着远方的油菜花开得正盛,金黄色的波浪铺张成海洋,你不能不佩服植物的单纯和伟大。

它们并没有用心策划,也不发什么宣言,只是简单地随了季节和阳光的感召,就让整个大地换了一个模样。

这季节最幸福、最忙碌的,当是蜜蜂们。

它们纷飞于花海,吟唱于暖风,把春天的精华,运往它们的秘密工厂。

我坐在临近河湾的一片油菜地边,“检阅”了数千只蜜蜂以后,想锁定某只蜜蜂,看看它的“花篮”是否已经盛满,看看它劳作时的表情,听听它对春天、对花的评价。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

人教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

《安塞腰鼓》《竹影》《观舞记》知识讲解梳理运用作者与背景《安塞腰鼓》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

1961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现任陕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

已出版7部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0世纪80年代初,人到中年的刘成章先生,“中年变法”,放弃了原先所熟悉的诗歌、歌词等创作形式,找寻到散文这种新的艺术创作方式。

其实,他的散文的生命内核还是激扬的浪漫,还是“信天游”的旋律。

当他远离家乡来到省城后,脑际里回闪着“安塞腰鼓”那踏破岁月、气吞山河的壮丽景象,耳畔里仍回旋的是高原上那在沉默中爆发的鼓点。

面对20世纪80年代我们祖国在改革开放中日新月异的景象,他怎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呢?他怎能不为之而欢欣鼓舞呢?此情此景,转化成刘成章日日感悟的又在“那一瞬间呈现理智和情感的复合物的东西”(美国意象派诗人庞德语),即“安塞腰鼓”。

他必须用“安塞腰鼓”这种特定的意象来传达他对生活、对时代的审美感受,传达他对生命的诗意的理解!安塞腰鼓渊源流长,距今已有千年历史。

击鼓到春秋战国时达到鼎盛,以秦国为最。

以后各代多用于边塞守卫,击之以报警号令和助战。

到了宋代,多用于边关。

今天的安塞县,就是当年北宋与西夏国(今宁夏)的边界,为安定边塞方设“安塞县”,“安塞腰鼓”也因以得名。

《竹影》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浙江崇德人,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丰子恺的散文,在我国新文学史上也有较大的影响。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随笔二十篇》《甘美的同忆》《艺术趣味》《率真集》等。

这些作品除一部分艺术评论以外,人都是叙述他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表现浓厚的生活情趣。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多角度构思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下册多角度构思

月亮象征着什么?请进行归类1、足下蹑(niè)丝履,头上玳(dài)瑁(mào)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dāng)。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孔雀东南飞》【赏析】:从不同角度写出了刘兰芝的美丽,其中用“明月”形容其耳上饰品的光泽,其实也借以衬托了刘兰芝整个人的清新、美丽、光辉的形象。

2、一剪梅李清照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3、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4、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5、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赏析】:王昌龄贬官前为江宁丞,去龙标是由江宁溯江而上的;远在扬州、行止不定的诗人自然无法与老友当面话别,只好把一片深情托付给千里明月,向老友遥致思念之忧了。

6、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赏析】:借天涯共对的一轮明月寄托了主人公满腔的心意,使相隔两地的恋人只能对月相思,因月生情,寄情于月。

7、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屈原《涉江》)【赏析】:表明了诗人坚守节操的信念如天地一样长久,高洁的品质如日月一般永远散发着光辉。

8、赠汉阳辅录事二首·其一李白闻君罢官意,我抱汉川湄。

借问久疏索,何如听讼时。

天清江月白,心静海鸥知。

应念投沙客,空馀吊屈悲。

鹦鹉洲横汉阳渡,水引寒烟没江树。

南浦登楼不见君,君今罢官在何处。

汉口双鱼白锦鳞,令传尺素报情人。

其中字数无多少,只是相思秋复春。

译文:听说你辞官而去,我抱怀坐在汉川之湄感叹。

想问问:闲静下来的滋味与在公堂听讼时有什么不同吗?天空清幽江月苍茫,海鸥也知道你心静如水,与你嬉戏。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风》教案 北师大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4课《风》教案 北师大版

《春风》【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比较北国春风与南国春风的不同,学习辨证地看问题。

二、能力目标:1、品析重点语句的神韵。

2、尝试着运用一连串的动词描写上海的春风,上海的人。

三、情感目标:懂得热爱生活是发现生活之美的前提。

【教学重点】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语句的神韵。

【教学难点】1、了解短句的特点及其表现力。

2、品析重点语句的神韵。

【教学过程】一、导入学习了朱自清的《春》,我们跟作者一起感受了春天的花卉争荣,更让我们领略了一幅南国春天的有形、有味、有声、有情的春风图。

今天我们来学习当代作家林斤澜所写的《春风》,看一看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作者为什么要独出心裁的称颂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人们对他全无半点好感的北京春天的风沙。

二、朗读课文,圈划生字词褒贬bāo 飘拂fǘ塞外sài冰碴chá耗子hào乍暖zhà三、研读课文本文写北国的春风,抒发了对北国春风者热爱,歌颂了北国春风的品质。

四、问题解疑: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而林斤澜笔下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仅仅是作者所描写的对象不同吗?还是有其他原因?1、与朱自清的《春》比较,南国的春风和北国的春风有哪些不同之处?引导学生体会北国风与杨柳风的不同。

归纳:A特点:具有粗犷之美、雄健之美、阳刚之美小结:同样是写春风:朱自清笔下的春风是柔柔的,清新的悦耳的;林斤澜的笔下的春风则充满力度,充满豪迈之情。

2、你更喜欢哪种春风?为什么?3、作者为什么能把给人带来诸多不便,遮天蔽日,飞沙走石的春风写得如此之美?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北方的春天,尤其是北方的春风虽然“粗暴”却别有一番诗意的美,有毫不逊色于江南春景的另一种美好。

抒发了对北国春风无比的深情,歌颂了北国之春的别具一格的“好不痛快人也” ,宛如北方的汉子粗犷、豪放、雄健、粗犷之美。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观舞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9课《观舞记》

初中语文试卷马鸣风萧萧第19课《观舞记》一、自主学习1、根据“提示”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认识的字词。

2、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髻褶裙笑颊垂睫细腻妥帖屹立铮铮雏凤星宿花鬘斗薮惆怅本色当行叱咤风云尽态极妍3、理解下面的词语。

清扬:咿哑:静穆:端凝:颦蹙:粲然:嗔视:绚丽:细腻:妥帖:变幻多姿:本色当行:离合悲欢:低回婉转;叱咤风云:浑身解数:高视阔步:尽态极妍:息息相通:举手投足:4、初步阅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

5、记下你初读的体会、感受以及不明白的地方,以便和老师同学交流。

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并简要归纳各部分大意。

第一部分(第自然段):第二部分(第自然段):第三部分(第自然段):第四部分(第自然段):2、文章开头就用疑问句独立成段,然后四个假设句构成四个排比的段落,其作用是什么?答:3、作者要描写卡拉玛姐妹的舞蹈,却说“如同一个婴儿,看到了朝阳下一朵耀眼的红莲,深林中一只旋舞的孔雀,他想叫出他心中的惊喜,但是除了咿哑之外,他找不到合适的语言。

”这是什么意思?你可不可以用一个四字短语来表达作者的意思?答:4、为什么说卡拉玛“在舞蹈的狂欢之中,她忘怀了观众,也忘怀了自己”?答:5、课文中说“看了卡拉玛姐妹的舞蹈,使人深深第体会到印度的优美悠久的文化艺术”,应该怎样理解这句话?答:6、卡拉玛姐妹的舞蹈总的特点是什么?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表现的?答:7、把下面的词语填入句中的空白处。

盛怒喜乐哀愁娇羞我们看她忽而双眉颦蹙,表现出无限的();忽而笑颊粲然,表现出无边的();忽而侧身垂睫,表现出低回婉转的();忽而张目嗔视,表现出叱咤风云的()。

8、本文和《安塞腰鼓》都是写舞蹈的。

在舞蹈的风格上,《安塞腰鼓》主要表现的是一种什么美?而本文主要表现的又是一种什么样的美?答:9、对这篇课文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提出来与老师同学作进一步的探究。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七下教参第一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章节测试习题

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七下教参第一单元写作 写出人物的精神-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1.【答题】下列加下划线字的读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丰润(rùn)红晕(yùn)疑望B. 忧戚(qì)枉然(wǎnɡ)漫游C. 谐奏(zòu)飘逸(yì)流盼D. 坦荡(tǎn)摇拽(yè)吹熄【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及字形的能力。

【解答】A. “疑”应写作“凝”;B. “戚”应读作“qī”;D. “拽”应写作“曳”。

2.【答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们的革命先辈,为了人民的利益,这些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B. 不懂英文的张艺谋,用一部全英文对白的怪兽特效大片《长城》,证明了自己在世界上的国际价值。

C. 你送来的材料已交给打印室,正在进行打印。

D. 走进美丽的地中海公园,我禁不住驻足欣赏。

【答案】D【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为必考题型。

【解答】A. “这些革命战士”就是前面所说的“我们的革命先辈”,应删去“这些革命战士”;B. “在世界上”和“国际”重复,任删其一即可;C. “正在打印”就表示正在进行中,与“进行”重复,应删去“进行”。

3.【答题】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_____云霞升起来了,从那重重的绿叶的缝隙中透过点点金色的彩霞,林子中映出一缕一缕的透明的、淡紫色的、浅黄色的薄光。

①当大地从晨雾中苏醒过来的时候,肃穆的园子便开始活跃起来。

②一些爱在晨风中飞来飞去的小甲虫便更不安地四处乱闯。

③在那树丛里还有偶尔闪光的露珠,就像在雾夜中耀眼的星星一样。

④鸟雀开始欢噪,呼朋引伴地唱起悦耳的歌曲。

⑤而那些红色果皮上的一层茸毛,或者是一层薄霜,便更显得柔软而润湿。

⑥浓密的树叶在伸展开去的枝条上微微蠕动,却隐藏不住那累累的硕果。

A. ①③⑥⑤②④B. ①④⑥③⑤②C. ①④②⑥③⑤D. ①②④⑥⑤③【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句子衔接能力。

初中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赏析总复习

初中语文—人教版必背古诗赏析总复习

人教版必背古诗词赏析总复习一、中考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古诗词语言凝炼,在有限的篇幅中熔铸极大的内涵,在浓缩的语言里饱含丰富的情感古诗词常以抒情言志来反映生活:或抒凌云壮志,我言婉约柔情;或心忧天下,或寄情山水;或慨叹身世,或讽喻时政;或描摹事物,或吟咏古今……容天下诸事,抒万千情思这就是诗歌流传至今的魅力所在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用译诗来解说内容,用描述来表现诗境,用抒情来表达感受,用阐释来点示深意,用呤诵来传情达意,用评说来赏析美点总的来说,人们欣赏诗词的着眼点是诗情画意下面以具体例子对诗歌赏的方法进行说明:1、字词品味:如“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一个“空”字领起,把所有的景致都染上了静谧写出了山中的空寂“空”是秋山的特征,秋雨过后,山村一色,就更显空旷“空”境通感空旷的视觉感受,伴随的是静寂的听觉感受“空”是双关,即是写景,也是对佛理的感悟王维在山村中,追求“空”、“静”,以获得心灵的“空”、“静”根据“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①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②红杏枝头春意闹;③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④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2、画面欣赏,如:诗人以泉流之动态衬山村的静态,以泉流之声响衬山村之宁静“明月松间照”写静态远景,可以是明月初升,透过松林看到斑驳圆月,月亮就像悬挂在树梢上;也可以是皓月高悬,月光倾泻,树影斑驳,风影移动,姗姗可爱“清泉石上流”,写动态近景,喑含水声,雨后山泉微涨,“石上流”明其线,水线声亦轻,山村中万籁俱寂,惟闻水声潺潺请根据“画面欣赏”这种方法赏析①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③风掣红旗冻不翻3、景物描述:如“竹暄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月光透过松枝,洒在潺潺流泉上,斑驳陆离;清泉在山间跳跃,闪闪烁烁,仿佛银柱击弦,发出清脆悦耳的轻响;忽然竹林喧动,传来洗衣归返的姑娘阵阵甜美的笑语,湖中莲荷,颤动起来,那是晚归的渔舟荡波而过……一幅多幺恬淡幽美的山居图画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②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③烟笼寒水月笼沙;④《天净沙·秋思》4、意境(画面环境抒发何种情感)探求: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无边”写出林木的广漠,见出秋色的萧瑟;“萧萧”形容风吹叶落的响声,见出树叶飘落的情景“不尽”写出长江的源远流长;“滚滚”写出江水汹涌翻腾的气势绘声状势,音韵悠长,壮阔雄浑,造成一种天下皆秋的苍茫辽远的艺术境界,抒发了诗人在动荡不安的社会中辛酸悲苦的心情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不觉月光寒;②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5、情感体味:如“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正确对待死亡足以令人钦敬,而在年华渐老之时能正确对待自己的有生之年则更为可贵“老骥伏枥”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于纸面作者以老骥自比,胸中仍有凌云壮志,透露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龟虽寿》中的名句激昂千秋,使人慷慨)请根据这种方法赏析: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常用鉴赏语言风格的词:①清新秀逸俊美清秀清幽淡远高雅委婉含蓄而有韵味雄放壮阔慷慨悲壮雄健遒劲豪爽苍凉;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明白晓畅朴实无华通俗传神生动活泼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声有色栩栩如生气势磅礴亲切感人情景交融言简意赅细致入微②手法千变万化,不拘一格想象大胆神奇叙事生动形象鲜明;语言明白晓畅通俗易懂语言纯朴自然;感情强烈奔放真挚动人感人肺腑,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能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抒写悲愤酸楚之情,郁闷神伤;内容深刻,富含哲理[解题思路与技巧]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1、思想情感: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三、赏析表达技巧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4、表现手法:托物言志、借古抒怀、借古讽今、用典、铺垫、象征、对比、想象、烘托、欲扬先抑、以小见大、动静结合、以动写静、虚实相生、比兴(间接抒情的诗歌)等5、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意境:由寄托作者思想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诗歌基本的整体情境如孤独凄凉、激情飞越、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7、词语赏析: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析效果(该词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古诗词赏析答题方式:这……句运用了……写作手法(修辞手法),描绘了……,抒发了作者……感情其中,“……”词使用得好,传神地表现了……四、熟练掌握答题方法,大胆使用常用的鉴赏术语,做到卷面整洁、表述严密、条理清晰、逻辑合理唐诗宋词里有人生旅途的羁苦,有怀乡思亲的愁绪,有志存高远的信念,有引人深思的哲理,有满腔热忱的爱国之心,有令人景仰的人格风骨。

七年级语文下册 4.17 安塞腰鼓 新人教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4.17 安塞腰鼓 新人教版

听读课文,感知内容 1.听读课文,注意积累本文的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的结构,该如何划分。 3.圈画出文中对安塞腰鼓描写的关键性词语或句子。 4.从这篇散文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这 些 生 字 新 词,你 会 吗?
亢奋(kàng )晦暗( huì ) 羁绊( jī ) 烧灼( zhuó)冗杂( rǒng )蓦然( mò ) 震撼( hàn )磅礴( Páng bó ) 戛然而止( jiá )
朗读课文,梳理文章结构
一.(1--4)敲鼓前的 预备阶段
二.(5--27)安塞腰 鼓的演奏阶段
三.(28--30)鼓声的 戛然而止
1.场面 2.鼓声 3.后生 4.舞姿
根据提示填上恰当的词语完成文章结构图
鼓安 塞 腰
打鼓前1-4:( 安静)的腰鼓 打鼓中5-27:( 激昂)的腰鼓
5-13:宏伟的场面
4.如何理解“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 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惊 心动魄的搏击!”?
作者把这样生命的宣泄、力量的喷发赋予了“黄土高 原”“安塞腰鼓”意在赞美黄土高原的人“朴实”“沉 稳”“安静”。黄土高原是这雄伟力量的源泉。
5.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 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14-17:雄壮的(鼓声 ) 18-22:元气淋漓的(后生 ) 23-27:奇丽的(舞姿)
打鼓后28-30:( 寂静 )的腰鼓
问题探究:
1. 在文中找出安塞腰鼓的表演部分。 2.“好一个安塞腰鼓!”的“好”体现在哪里?试 用“好在……,你看(听)……。”的句式叙述。
a.好在有火烈的舞蹈场面,你看,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五 十块被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骤雨一样,是急促的 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 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历史人物,搜集与 他相关的历史资料,运用“以形写神” 的写作手法,写一篇小短文。
群文阅读研讨课 (七下)
大师风骨
——以形写神
德阳中学 王璐
以 外貌 神态 形 语言 语气 写 动作 细节 神 典型事例
外在形象
精神气质 (风骨神韵)
1.本文是通过傅雷先生哪些外在特征或典 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
2.表现出傅雷先生怎样的风骨神韵?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阅读后三篇,思考:
1.作者是怎样通过“以形写神”的 手法来表现大师的风骨神韵的? 2.表现了大师怎样的风骨神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