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牙齿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技术研究-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牙齿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技术研究-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牙齿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技术研究-口腔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种植术中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指的是植体放入种植窝后,与周围骨之间通过相互锁结及摩擦固位作用获得的稳定性。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是获得种植成功的必要条件。

随着种植技术广泛的开展,临遇到的初期稳定性不足病例较多,我科自2007年开展ITI、NobelBiocare 等系统种植牙技术以来,遇到68例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的患者,经过我科种植小组研究采用增加种植体长度和(或)直径方法、种植窝植入自体骨和(或)骨代用品等方法,重新获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07-082013-08在我科种植牙1000余例患者中遇到所有初期稳定性不足者68例,其中男性22例,22颗;女性46例,46颗;年龄23~65岁。

牙位布(表1)。

1.2治疗方法采用单纯增加种植体长度、单纯增加种植体直径或者增加种植体长度和直径方法。

种植窝植入自体骨、种植窝植入骨代用品或者种植窝植入自体骨和骨代用品。

选择方法或需结合患者曲面断层片和CBCT等X线影像学的条件,若牙槽骨高度和/或宽度足够且同一种植系统有接近长度和/或宽度的植体可供选择则可选择方法,反之选择方法,重新获得种植体的初期稳定性。

1.3疗效判定为了保证治疗效果准确性和减小误差,治疗方法选择和操作均由同一主任医师操作。

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表现为松脱、滑丝、扭矩扳手扭力接近0牛顿;成功标准:采用方法、处理后植体获得初期稳定性为扭矩扳手扭力达到30牛顿以上;失败: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经再处理一年内松动或脱落者。

2、结果68例种植体初期稳定性不足的患者,经过再治疗处理后,并进行冠修复,观察1~6年,62例获得种植成功,成功率占91.2%。

失败6例中,上下前牙各占1颗,后牙4颗;男性占3颗,女性3颗。

6颗脱落牙情况:某男,58岁,26脱落,牙槽骨质疏松Ⅲ度。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探讨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探讨

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探讨摘要]目的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

方法选取在我院需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

对照组行传统正畸方法治疗,观察组予微型种植体支抗的方法治疗,比较两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观察组上中切牙凸距差、上中切牙倾角、下齿槽座角及尖牙间宽度均高于对照组,磨牙位移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口腔正畸治疗中行微型种植体支抗治疗可提高骨性正畸支抗的稳定性,且安全性较好。

[关键词] 口腔正畸治疗;微型种植体支抗;稳定性;安全性正畸是治疗牙颌面畸形的常用方法,而支抗是正畸治疗中抵抗反作用力的一种装置。

合理的支抗设计是正畸治疗计划能否有效实施并取得良好疗效的关键[1]。

以往临床上多采用舌弓、横腭杆、口外弓等方法加强支抗,但其舒适性及美观性较差,且治疗过程中还需患者密切配合,进而影响治疗效果。

近些年,微型种植体支抗因体积小、手术简单、植入部位灵活等特点,在口腔正畸治疗中得到广泛应用,并获得较好的结果[2]。

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口腔正畸治疗中微型种植体支抗的稳定和安全性,对我院40例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进行研究。

具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2014年12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行口腔正畸治疗的患者40例纳入研究,按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20例。

对照组:男9例,女11例;年龄12-30岁,平均年龄(22.71±4.73)岁;疾病类型:开唇露齿5例,牙弓前突15例。

观察组:男10例,女10例;年龄12-31岁,平均年龄(22.67±4.78)岁;疾病类型:开唇露齿4例,牙弓前突16例。

分析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对比。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行0.02%洗必泰溶液对口腔进行清洁,使用利多卡因行局部浸润麻醉,并选用不锈钢直丝弓(0.019×0.025英寸)行正畸治疗,完成后行关闭牙间隙,并以加强支抗为支抗控制。

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研究

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研究

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研究翟荣萍;陈岩【摘要】微种植体支抗系统术式简单、植入部位灵活、效果稳定确切,且不依赖于患者的合作,因此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

微种植体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其与骨结合的生物力学相关文献仍然非常有限。

本文从生物力学角度对不同植入术式、加载时间、种植部位以及角度和深度方面,分析对微种植体骨界面愈合产生的影响,并展望微种植体在今后的研究趋势。

%Due to its simple operation , flexible embedded parts , effect of stable precise and in dependent of patient′s cooperation , the micro-implant system received widely attention at home and abroad .Although many clinical studies shown micro-implant had broad application prospects , but the bone biomechanics related literature is still limit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biomechanics this reviewis to study the different implantation type , the loading time , plantingarea , angle and depth for micro-implant bone interface healing effecs , and to prospect the micro-implant′s fu ture de-velopment .【期刊名称】《转化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00)004【总页数】4页(P232-235)【关键词】微种植体;正畸学;生物力学【作者】翟荣萍;陈岩【作者单位】010059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口腔医学系;010050 内蒙古呼和浩特,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正畸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3.5自Branemark和Breine[1]提出骨整合理论以来,大多数学者承认和接受纯钛微种植体与骨组织之间的骨性结合,测试微种植体骨界面的结合力是客观而准确地估计微种植体稳定的重要方法。

正畸种植支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正畸种植支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种植体植入后在完成矫治目标前能否保持 稳定,不移位或不脱落,是种植
支抗应用的关键.
3
1
种植体因素
1. 1 种植体形状 近年来,大部分学者认同种植体与骨直接 接触形成骨结合是其作为正畸支抗的基础,因 而大部分学者倾向于使用螺纹型种植体,螺纹 型种植体界面改建程度较大, 可能由于种植 体周围有骨沉积,形成板层骨,并且形成牢固 的骨整合,从而增加了对扭力的阻挡作用. 目前使用的种植支抗一般都是柱状种植 体.
15
4
初次与再次植入的成功率
如果一枚种植钉失败后,通常有两种选择: 一是4~6 wk后在同一位置植入一枚新的种 植钉;二是立即在临近组织植入一枚新种植钉. Baek等报道初次植入的正畸种植支抗与 再次植入的正畸种植支抗的成功 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初次的种植 钉失败后,应该立即再植入种植钉 以减少支抗丧失的时间.
14
3
患者因素
3. 2 植入部位 通常认为骨的质量是影响微螺钉稳定性 的主要因素.但Moon等研究发现上、下颌第 一前磨牙和第二前磨牙之间的区域成功率最 高,而第二前磨牙和第一磨牙之间的成功率最 低,尤其是下颌,其成功率有显著差异. 因此除了骨的质量外, 如软组织厚度、口腔卫生、 牙根邻接可能也影响微螺钉 的成功率.
13
3
患者因素
3. 1 年龄、性别
Moon等报道年龄小的患者植入微型种 植体的成功率和成人患者无显著性差异,但成 人患者上颌成功率更高而年龄小的患者下颌 成功率更高。 Baek等则发现女性正畸种植支抗成功率 高于男性。女性患者骨密度低和或皮质骨薄, 尤其是年轻患者,通过高转矩植入圆锥形的种 植钉得到了补偿。
16
17
5
但是种植体的直径也不是越大越好,目前临床 上使用的微螺钉种植体的直径一般在1. 2~ 2. 3mm,因为微螺钉直径的增大受到牙根间 距的限制,直径过大,种植体接触牙根的风险 将增大.

微型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性研究

微型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性研究摘要】一个稳定的支抗在牙齿矫正和颌面矫形过程中对矫正效果,在多年努力不懈的寻找稳定支抗的过程中,正畸骨性支抗系统得到发展和应用。

随着近年来生物医学材料的发展,多种具备优良支抗作用的种植体被应用于正畸的治疗过程当中,其中微型种植体的出现为广大医生和患者带来了福音,极大地提高了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大大缩短了治疗过程。

微型种植体适合于牙槽高度失调和槽关系失调所导致的露龈笑下颌过度前上旋或后下旋的患者,以前的传统矫正方法对此类患者难以奏效。

本文就影响微型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的稳定性因素进行综述。

【关键词】微型种植体正畸稳定性随着医疗器械与科技的发展,微型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微型种植体能够提供绝对的支持。

对于正畸治疗而言,微型种植体支抗能够提供很好的支抗,但微型种植体的松脱率较高,这限制了微型种植体的使用。

影响微型种植体承受正畸力后稳定性因素相当复杂,本文对影响微种植体支抗承受正畸力后稳定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微种植体在临床中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1.微种植体因素微型种植体能够提供稳定的固位和以及足够的支持力是支抗种植成功的关键,种植体大小、种植体的表面性质都能够影响微型种植体的固位力。

微型种植体的直径越大,其能够提供的表面积越大,这能够增加微型种植体与骨之间的接触面积,这有助于应力在骨界面处的合理分布从而增加微型种植体的抗载荷能力,应力的合理分布是微型种植体稳定以及手术成功的关键所在。

兰泽栋[1]研究也证明了微型种植体的是影响支抗种植成功的关键所在。

有学者建议种植体的直径和长度应尽量大。

1.2mm-1.3mm的微型种植体能支撑4.5N的外力,1.4-1.6mm的微型种植体能够支撑更大的外力,用于牙根间有更大间隙的患者。

种植体的表面性质也是影响微型种植体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目前的微型种植体的材料主要为柱状钛合金,通过酸蚀、涂层、喷砂等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进行表面改性, 来增大其与骨组织的结合力。

正畸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正畸种植体支抗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种植体支抗植入方式分为 自攻式与助攻式两种 , 两种不 同的植入方式对种植体 的稳定有着不同的影响 , 但都存在着
骨种植体支抗 的接触 。自攻 型种 植体支抗 在 BC B 种植 I 、 A(
2 种植体骨界面组织 愈合方式 . 种植体与骨组织界面结合形式 主要分为三种类型 : 纤 ① 维性界面 : 的是种植体与骨之间介入了未钙化 的纤 维结缔 指
纤维组织 介入其 间, 没有炎性 细胞 和其 它组织 反应 的出现 ; ③混 合性 界面 : 多数种 植 体属 于这 一类 j ant 大 。V ne 等 j 在犬 下 颌 植 入 种 植 体 , 有 种 植 体 支 抗 的 B C达 到 了 所 I
7 . 8 。Wu等 的 研 究 表 明 , I 可 以 从 3 . 7 到 44 % BC 05 %
支抗 种植体 愈合 方式 的组织 学研 究
1愈合期组织学观察 . D gci euh 等… 在动物 ( ) 犬 实验 中发 现种植 体支 抗植 入 愈合 3周后种植体周 围可 出现编 织骨 的矿化 , 合 6至 1 愈 2 周后层状骨开始形成 和致密 化。Wu等 研究发 现 , 合 1 愈 周时, 种植体 支抗周 围出现胶原 纤维包绕及 局部 吸收 ; 合 愈
【 摘要 】 种植体支抗在临床应用 日益成熟。其中组织学分析是研 究种植体支抗 稳定性 的重要方法 之一 。作
者通过文献 回顾 , 从组织学方面概括出种植体 支抗 的愈合方式及其稳定性 的相关影响因素 。 近年来 , 微种植体支抗在临床上应用 日益广泛。其 中组 组织 ; ②骨性界面 : 的是生活 的骨组织与 载荷种植 体表 面 指
B r ud 等 详细描述 了未受力种植 体支抗植 入牙槽骨后 e ln h g

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摘要: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

影响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因素有植入区骨量骨质、植入角度、植入深度、植入方式、及口腔卫生维护等因素。

关键词: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影响因素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

可靠的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而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又是微种植体骨整合后提供坚强支抗的首要环节。

本文就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初始稳定性的概念初始稳定性即种植体与植入区周围骨机械锁合,达到物理学上的稳定。

微种植体与植入区骨质锁合紧密则初始稳定性高。

以往研究证实种植体植入后初始稳定性差,动度过大,会造成种植体周围纤维膜的形成,不能形成骨整合,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

因此,坚强牢固的初始稳定性能是微种植体行使正畸支抗的重要前提。

二、影响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因素1.植入区骨量骨质:Sennerby等[1]通过实验证实具有皮质骨的植入区种植体稳定性高于没有皮质骨的种植体。

骨皮质厚度≥1.0㎜是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成功的临界值。

微种植体植入区牙根间距必须大于3㎜,且与牙齿长轴呈一定角度植入才能避免损伤牙根,保证植入稳定性。

在前牙区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牙根间距最大;在后牙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近远中向牙根间距都较大,在以上区域植入可获得足够骨量支持,植入后稳定性较高。

2.植入角度:Wilmes B等[2]实验结果显示: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现在临床植入微种植体时,通常上颌首选与上颌齿槽骨表面成30°~40°的角度植入微种植钉;下颌首选与下颌齿槽骨表面成10°~20°的角度植入微种植钉.3.植入深度:大量实验表明,植入深度对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3]。

对于不同的植入部位,植入深度有所不同,植入过深可能会损伤深部解剖结构;植入过浅,就会因支持组织不足而易松脱,故临床上一般要求微种植体植入骨内的长度不应小于6㎜。

自攻型正畸微螺旋种植体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自攻型正畸微螺旋种植体稳定性的实验研究

I NVES GATI TI oN oF THE TABI TY S LI oF ELF —DRI S LLI NG o RTH oD oNTI M I C CRo — I PLANTS W I M TH M M EDI I ATE LOADI NG
CHEN n, Ya NI Yi— s h, Zh o W e — tn U ha a n i g, e 1 ta .

14 ・ 4
Jun l fInr n oi Me i l ol e A r2 1 V13 N 2 ora n e Mog l dc lg p.0 2 o.4 o a aC e o

自攻 型 正 畸微 螺 旋 种 植体 稳定 性 的 实验 研 究
陈 岩 , 牛 一 山 , 赵 文婷 , 咏 梅 , 斯 琴 毕力格
植体 有 良好的 生物机械 性能 , 即刻 负载对 自攻型 正畸微种 植体的生物整合 未见明显的影响。 关键 词 : 正畸 , 微螺 旋种植 体 , 自攻 , 即刻 负载 , 定性 稳
中图分类号 :735 R 8 .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04— 13 2 1 )2— 14— 5 10 2 1 (0 2 0 04 0
we e me s r d a tre t a a i . s t The p a e v lt r ue v l e wa 9 ±1 2 Nc r a u e f u h n sa Re uls: e k r mo a o q a u s5. e . m.Pe it s ro e t v l e o mp a t s u de +9 i he lt r n r 。 a u fi l n swa n r n t ae a tpa whi eo +9 i he mi d e o he ma d b e a t l b lw e n t d l ft n i l t t e i ni n s b t e +9 t +1 tt e e d o he e p rme t Th e de c ffa t r s he b gn ng a d wa ewe n o a h n ft x e i n . e tn n y o r cu e wa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13T16:34:45.360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7期作者:张莉
[导读] 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

本钢总医院口腔科辽宁本溪 117000
摘要: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

影响正畸微种植体稳定性的因素有植入区骨量骨质、植入角度、植入深度、植入方式、及口腔卫生维护等因素。

关键词: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影响因素
正畸微种植体能够提供可靠的正畸支抗。

可靠的支抗有赖于微种植体良好的稳定性,而良好的初始稳定性又是微种植体骨整合后提供坚强支抗的首要环节。

本文就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一、初始稳定性的概念
初始稳定性即种植体与植入区周围骨机械锁合,达到物理学上的稳定。

微种植体与植入区骨质锁合紧密则初始稳定性高。

以往研究证实种植体植入后初始稳定性差,动度过大,会造成种植体周围纤维膜的形成,不能形成骨整合,最终导致种植体松动、脱落。

因此,坚强牢固的初始稳定性能是微种植体行使正畸支抗的重要前提。

二、影响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因素
1.植入区骨量骨质:Sennerby等[1]通过实验证实具有皮质骨的植入区种植体稳定性高于没有皮质骨的种植体。

骨皮质厚度≥1.0㎜是微种植体支抗植入成功的临界值。

微种植体植入区牙根间距必须大于3㎜,且与牙齿长轴呈一定角度植入才能避免损伤牙根,保证植入稳定性。

在前牙区侧切牙与尖牙之间的牙根间距最大;在后牙区上颌第二前磨牙与第一磨牙之间、下颌第一前磨牙与第二前磨牙、第一磨牙与第二磨牙之间的近远中向牙根间距都较大,在以上区域植入可获得足够骨量支持,植入后稳定性较高。

2.植入角度:Wilmes B等[2]实验结果显示:植入角度对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有显著影响,现在临床植入微种植体时,通常上颌首选与上颌齿槽骨表面成30°~40°的角度植入微种植钉;下颌首选与下颌齿槽骨表面成10°~20°的角度植入微种植钉.
3.植入深度:大量实验表明,植入深度对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有着直接影响[3]。

对于不同的植入部位,植入深度有所不同,植入过深可能会损伤深部解剖结构;植入过浅,就会因支持组织不足而易松脱,故临床上一般要求微种植体植入骨内的长度不应小于6㎜。

4.植入方式:根据植入方式可将正畸微种植体分为自攻型和助攻型两种类型。

陈岩[4]等通过实验证实:自攻型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优于助攻型微种植体。

自攻型微种植体直接将钉旋入牙槽骨,对骨组织产生挤压,可产生较好的机械锁合作用,有利于微种植体的稳定。

目前,临床多采用自攻型微种植体。

5.长度、直径、外形设计:微种植体的长度和直径是影响初始稳定性的重要参数[5]。

在不同加载条件下,不同长度的正畸微种植体应力值呈规则分布,均显示8㎜长度时,应力值最小,并且随着微种植体长度的增加或减少,应力值都呈增加趋势。

直径为1㎜的微种植体植入后牙颊侧区其成功率明显低于直径1.5㎜和2.3㎜的微种植体。

实验证实圆锥形螺纹钉较圆柱形螺纹钉的初始稳定性高。

多数学者认为直径大、长度长和螺纹形的种植体稳定性更好。

但在临床上还要根据植入部位的不同,选择合适的直径和长度的微种植体。

6.口腔卫生维护:细菌附着在种植体上会导致种植体周围支持骨的丧失,降低骨-种植体界面的机械稳定性,出现种植体早期松动[6]。

虽然微钛钉对口腔植入区软组织的刺激很轻微,但良好的口腔卫生维护对种植体获得良好的稳定性是非常重要的。

并建议患者植入术后1~2周每日含漱0.12%氯已啶,以预防感染,保证微种植体的植入稳定性。

综上所述,我们在掌握了正畸微种植体初始稳定性的概念及影响因素的前提下,严格按照适应症选择正畸患者,重视口腔卫生的维护,则能够保证正畸微种植体植入后获得可靠的初始稳定性,从而行使可靠的正畸支抗功能。

参考文献:
[1] Sennerby L,Thhomsen P,Ericson LE.A morphometric and biomechanic comparison of titanium implants insered in rabbit cortical and cancellous bone Int J Oral Maxillofac Implants,1992,7(1):62-71.
[2] Wilmes B,Su YY,Drescher D.Insertion angle impact on primary stability of orthodontic mini-implants AngleOrthod,2008,78(6):1065-1070.
[3] Wilmes B,Drescher D.Impact of insertion depth and predrilling diameter on primary stability of orthodontic mini-implants.Angle Orthod,2009,79(4):609-614.
[4] 陈岩,赵文婷,Hee-Moon Kyung,不同微型种植体稳定性比较的动物实验,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42(10):605-607.
[5] Chatzigianni A,Keilig L,Reimann S et al.Effect of mini-implant length and diameter on primary stability undea loading with two force levels.Eur J Orthod,2011,33(4):381-387.Epub 2010 Nov 9.
[6] 王增全,周辉霞,等。

防止感染侵入微种植支抗体周的研究。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18(11):629-63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