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合集下载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唐僧师徒四人为取真经,行至白虎岭前。

在白虎岭内,住着一个尸魔白骨精。

为了吃唐僧肉,先后变幻为村姑、妇人,全被孙悟空识破。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欢迎大家参考!原文却说三藏师徒,次日天明,收拾前进。

那镇元子与行者结为兄弟,两人情投意合,决不肯放,又安排管待,一连住了五六日。

那长老自服了草还丹,真似脱胎换骨,神爽体健。

他取经心重,那里肯淹留,无已,遂行。

师徒别了上路,早见一座高山。

三藏道:“徒弟,前面有山险峻,恐马不能前,大家须仔细仔细。

”行者道:“师父放心,我等自然理会。

”好猴王,他在那马前,横担着棒,剖开山路,上了高崖,看不尽:峰岩重叠,涧壑湾环。

虎狼成阵走,麂鹿作群行。

无数獐豝钻簇簇,满山狐兔聚丛丛。

千尺大蟒,万丈长蛇。

大蟒喷愁雾,长蛇吐怪风。

道旁荆棘牵漫,岭上松楠秀丽。

薜萝满目,芳草连天。

影落沧溟北,云开斗柄南。

万古常含元气老,千峰巍列日光寒。

那长老马上心惊,孙大圣布施手段,舞着铁棒,哮吼一声,唬得那狼虫颠窜,虎豹奔逃。

师徒们入此山,正行到嵯峨之处,三藏道:“悟空,我这一日,肚中饥了,你去那里化些斋吃?”行者陪笑道:“师父好不聪明。

这等半山之中,前不巴村,后不着店,有钱也没买处,教往那里寻斋?”三藏心中不快,口里骂道:“你这猴子!想你在两界山,被如来压在石匣之内,口能言,足不能行,也亏我救你性命,摩顶受戒,做了我的徒弟。

怎么不肯努力,常怀懒惰之心!”行者道:“弟子亦颇殷勤,何尝懒惰?”三藏道:“你既殷勤,何不化斋我吃?我肚饥怎行?况此地山岚瘴气,怎么得上雷音?”行者道:“师父休怪,少要言语。

我知你尊性高傲,十分违慢了你,便要念那话儿咒。

你下马稳坐,等我寻那里有人家处化斋去。

”行者将身一纵,跳上云端里,手搭凉篷,睁眼观看。

可怜西方路甚是寂寞,更无庄堡人家,正是多逢树木少见人烟去处。

看多时,只见正南上有一座高山,那山向阳处,有一片鲜红的点子。

行者按下云头道:“师父,有吃的了。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本课“诡、抵、蠢,索”四个生字。

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残忍、识破、气愤、冷笑、抵挡、蠢、取经、残害、索性”。

掌握“胡说、行、上当”等词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话题+小句”、“差点儿+动词”等句式造句。

2、通过对重点词句的理解,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学习孙悟空坚定、机智和勇敢的品质。

3、掌握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人物性格特点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词语意思的准确理解,掌握其读写法,会用其造句。

2.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掌握阅读的方法。

【教学难点】词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有谁能背两句《三字经》?生: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师:人之初,性本善。

就人的本性是善还是恶,历史上人们争论了许久,那你们认为,人性是本善还是本恶呢?好,那就让我们来学习今天的第一个词语。

二、词语解释:1.本性:(名)意:固有的性质或个性。

同:天性。

词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毫毛:(名)意:细长而末端尖锐的毛。

比喻极细微的事物例句:不许伤到他一根毫毛。

3.假身:(名)反:真身。

本体。

4.诡计:(名)也作“鬼计”。

意:狡诈的计策。

比喻使用不正当的手段达到目的。

同:阴谋。

词组:诡计多端。

5.残忍:(形)意:残暴狠毒。

同:残暴,残酷。

反:仁慈,慈悲。

6.识破:(动)意(同):看穿;看破。

例句:我一眼就识破了他的伪装,并揭发他的真面目。

7.气愤:(形)意:生气愤恨。

同:愤怒,愤懑,生气。

反:开心,高兴。

8.冷笑:(动)意:含有轻蔑、讥讽、无可奈何、愠怒等意味的笑。

同:奸笑,嘲笑。

反:表扬,赞扬。

9.抵挡:(动)意(同):抵抗,抵御,阻挡。

例句:1)我们的军队奋力抵挡敌人的猛攻。

(抵抗)2)微笑的力量是不可抵挡的。

(抵抗)3)穿的如此单薄,如何抵挡寒风。

(抵御)4)任何事物都无法抵挡人类的进步。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课文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课文

西游记三打白骨精课文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

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

”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

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

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白骨精不甘心就这样让唐僧走了,又变成一个白发老公公,假装来找他的妻子和女儿。

悟空把金箍棒藏在身边,走上前迎着妖精,笑道:“你瞒得了别人,瞒不过我!我认得你这个妖精。

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掌握本课词语,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掌握词语,结合具体情景恰当运用重点词语“诡计、残忍、识破、气愤、冷笑、抵挡、蠢、取经、残害、索性、胡说、上当、怨恨、说情”等。

2、结合具体语境,学习掌握本课句型。

3、了解文章梗概,理清故事情节。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举例子、创设语境、查字典(词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掌握本课词语含义,尤其掌握重点词语的用法。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感悟、真实交际、表演等,加强积累和运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课文学习,明白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对付敌人不仅要勇敢,而且要有智慧的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本课词语、句型。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表演课文内容。

3、利用课文材料并联系生活实际,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难点:理清故事情节,复述课文内容。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四、教学方法:朗读感悟法、表演法、讨论法。

五、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课时检查、学习词语初读课文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新词语,学会重点词语。

2、初步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是吴承恩,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师徒四人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故事。

《西游记》自问世以来在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的一篇文章----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新授(一)检测词语,学习重点词语。

1、大屏出示词语提示中的(一)和(二)。

(1)指名认读,随机抽读。

(2)小组合作通过查字典及从汉字的意义和组合方式来理解。

(3)从中选择词语填在合适的括号内:本性和尚毫毛假身残忍诡计①《西游记》中所描述的妖怪一个个都()多端,手段(),大多数都会使用()迷惑唐僧。

但不管他们怎么变都逃不过孙悟空的眼睛。

②孙悟空身上的()可以变出无数个孙悟空。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初中汉语新教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754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初中汉语新教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754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初中汉语新教课标版九年级全一册教案754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熟书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运用边读边想边记的读书方法,读懂每一句话,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 学会新的句型。

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快速阅读课文的技巧和方法,能抓住关键词,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情感与价值观:1、了解我国古典名著,感悟祖国灿烂文化的民族底蕴,激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学情分析我任教的是九年级双语班汉语,学生大多汉语基础较好,对汉语学习积极性较高。

课堂氛围也比较活跃。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熟练地读并理解课文大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快速阅读的技巧和方法。

课文以孙悟空与白骨精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为主线,以师徒二人的矛盾为副线,主副线索交织成篇,使得文章一气呵成;让学生在矛盾冲突中分析人物形象及人物性格。

教学过程4.1 教学活动【讲授】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一、导入新课。

孙悟空的故事广为流传,你知道哪些有关的故事? 孙悟空的故事多得数也数不清,今天咱们要学习一则非常有名的故事,叫《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你觉得我们这篇课文中除了三打,还有哪些内容也可以用”三”来概括呢?二、交流:三个主要人物:孙悟空、白骨精、唐僧白骨精三变(骗)唐僧三(阻)三、再读课文、观看视频、理清脉络1、快速默读课文,分别找出课文中描写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段落。

并要求学生在相关内容前标注“一打”“二打”“三打”的字样。

2、观看三段视频,并进行交流:第1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第2自然段:一打白骨精(变作美貌的村姑)第3-4自然段:二打白骨精(变作年满八旬的老妇人)第5-7自然段:三打白骨精(变作白发老公公)3、谁能用一两句话简要地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三次怒打白骨精,最后将白骨精打死。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5)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今天机会来了!”
3、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白骨精怎么样,用哪些词来形容?(奸诈、诡计多端、狡猾、善于变化)
4、感情朗读描写白骨精的语句,读出白骨精的狡诈。
(二)探究孙悟空火眼金睛、嫉恶如仇
1、读课文找出文中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语句,画下来,想一想,孙悟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3)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告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
(4)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3、从以上语句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第十七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授课时间累计课时
第一课时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课时内容:检查课文一《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词语学习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诡、抵、蠢、索”4个生字。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残忍、识破、气愤、冷笑、抵挡、蠢、取经、残害、索性。掌握“胡说、行、上当”等词的用法,理解并能够模仿课文中“话题+小句”、“差点儿+动词”等句式造句。
1、重点字、词语例释。
(1)贯:量词,旧时的制钱,用绳子穿上,每一千个啊忙贯。如:家财万贯。
(2)装扮:动词,化装;假扮。如:这次服装设计师竞赛的主题是:把都市职业妇女装扮得更加漂亮。
(3)防备:动词,作好准备以应付攻击或避免受害。如:路上很滑,行人走路很小心,随时防备跌跤。
(4)怨恨:动词,对人或事物强烈地不满或仇恨。如:学习成绩不好,不能怨恨他人,只能怨恨自己。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

《三打白骨精》课文原文一天,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一座高山前,只见山势险峻,峰岩重叠。

走了一天的路,唐僧感觉饥饿,就让孙悟空去找些吃的。

悟空跳上云端,四处观看,见南山有熟透的山桃,便要摘些来给师父充饥。

悟空刚走,唐僧就被妖怪白骨精发现了。

白骨精不胜欢喜,自言自语道:“造化!造化!都说吃了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

今天机会来了!”它正要上前,见唐僧身边有猪八戒和沙僧保护,就摇身变作美貌的村姑,拎了一罐斋饭,径直走到唐僧面前,说是特地来请他们用斋的。

唐僧一再推辞,八戒嘴谗,夺过罐子就要动口。

正在这时,悟空从南山摘桃回来,睁开火眼金睛一看,认出村姑是个妖精,举起金箍棒当头就打。

唐僧连忙扯住悟空。

悟空说:“它是个妖精,是来骗你的。

”说着,就朝妖精劈脸一棒。

妖精扔下一具假尸首,化作一缕轻烟逃走了。

唐僧责怪悟空无故伤人性命。

悟空打开罐子,从里面跳出来几只青蛙、癞蛤蟆,根本没有什么斋饭。

唐僧这才有些相信那村姑是妖怪。

师徒们吃了桃子继续赶路。

山坡上闪出一个年满八旬的老妇人,手拄着弯头竹杖,一步一声地哭着走来。

悟空见又是那妖精变的,也不说话,当头就是一棒。

白骨精见棍棒落下,又用法术脱了身,丢了具假尸首在路上。

唐僧一见,惊得从马上摔下来,坐在地上,不由分说,一口气念了二十遍紧箍咒。

悟空头痛难忍,连忙哀告。

唐僧喝道:“你为何不听劝说,把人打死一个,又打死一个?”“它是妖精!”唐僧非常生气:“胡说!哪有那么多妖精!你无心向善,有意作恶,你去吧!”悟空说:“师父若真不要我,就请退下我头上的金箍儿!”唐僧大惊:“我只学过紧箍咒,却没有什么松箍咒儿!”悟空说:“若无松箍咒,你还带我走吧。

”唐僧无奈:“我再饶你这一次,但不可再行凶了。

”悟空忙点头答应,扶着唐僧上了马,继续前行。

孙 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 悟空三打白骨精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西行,前往西天取经。

这一日,他们来到了一处荒山野岭,只见四周山峦起伏,树木丛生,却不见一户人家。

唐僧骑在白龙马上,又饿又累,忍不住说道:“悟空啊,为师这腹中饥饿,这荒郊野外的,也不知何处能寻得些斋饭。

”悟空闻言,忙安慰师父道:“师父莫急,俺老孙去去就来。

”说着,一个筋斗云便飞了出去。

此时,在这山中的一处洞穴里,住着一个白骨精。

这白骨精狡猾多端,一心想吃了唐僧肉,以求长生不老。

她远远瞧见唐僧师徒四人,心中大喜,立刻想出了一条诡计。

白骨精摇身一变,变成了一个美貌的村姑,提着一篮食物,朝着唐僧他们走来。

八戒见了,口水直流,忙说道:“师父,你看,有个姑娘提着食物来了。

”唐僧刚要开口,悟空回来了,他用火眼金睛一看,便知这村姑是妖怪所变,二话不说,举起金箍棒就打。

那妖怪见状,丢下篮子,化作一缕青烟逃走了。

唐僧见悟空无故伤人,十分生气,说道:“悟空,你这猴头,怎可随意伤人?”悟空忙解释道:“师父,这女子是妖怪所变,她想吃了你。

”八戒在一旁煽风点火:“师父,大师兄胡说,明明是个漂亮的姑娘,怎么会是妖怪?”唐僧听了八戒的话,更加生气,念起了紧箍咒,疼得悟空满地打滚。

白骨精见悟空被师父责罚,心中暗喜,又变成了一个老妇人,哭哭啼啼地走了过来。

悟空忍着头疼,一眼就认出了这又是妖怪所变,再次举起金箍棒打去。

那妖怪又故技重施,逃走了。

唐僧见悟空又打死了人,怒不可遏,说道:“你这泼猴,屡教不改,我不要你这徒弟了!”悟空苦苦哀求,可唐僧心意已决。

白骨精不甘心,再次变成了一个老公公,前来寻找妻儿。

悟空这次不再手软,一棒将其打死,这白骨精终于现出了原形,是一堆白骨。

唐僧见此,才知自己错怪了悟空,可悟空却因为师父的不信任,心灰意冷,回到了花果山。

没有了悟空的保护,唐僧师徒三人很快就陷入了危险之中。

他们这才明白悟空的重要性,后悔不已。

好在后来,唐僧师徒历经磨难,最终化解了误会,悟空又重新回到了他们身边,继续踏上了西天取经的征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同学们分角色来朗读课文,注意感情语气的 变化。
2020/7/8
回答问题
思考:1,白骨精为了吃到唐僧肉,采 用了什么招数?
2,唐僧为什么赶走孙悟空? 3, 白骨精变了几次,什么模样
孙悟空和唐僧各自什么反应?
2020/7/8
想一想
学习交流
你觉得我们这篇课文中除了三打,还有哪 些内容也可以用“三”来概括呢? 三个主要人物:孙悟空、白骨精、唐僧 白骨精三变(骗) 唐僧三(阻)
2020/7/8
2020/7/8
导入新课
提问“同学们刚才你们听的 是哪个电视剧的歌曲?”
2020/7/8
2020/7/8
2020/7/8
吴 承 恩
吴承恩(1510?—— 1582?)明代小说家。字 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 山阳(江苏淮安)人。他 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 人的家族,家境清贫。吴 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 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 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 笔立成。”但他科考不利, 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 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 补贴家用。晚年因家贫出 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 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 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
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等202作0/7/8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202不仅要勇敢,而且要有智慧。阅读 本文,看看孙悟空是怎样利用自己的机智、 勇敢战胜妖怪的
2020/7/8
小练习册 积累运用
2020/7/8
2020/7/8
这篇课文中的三个主人公各自有什 么特点?
孙悟空:机智勇敢 唐僧:善良糊涂 白骨精:诡计多端
2020/7/8
把答案选在恰当的位置
1,它的真身 A 却变 B 成一C 轻烟 D逃跑了。(缕) (C ) 2,白骨精在 A山上看到 B 唐僧C 四个人 走D 。(过来) ( D ) 3,孙悟空是A 怎样 B 出农村姑娘 是C妖怪的D 。(识别) (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