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合集下载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
日本园林发展简史
一、日本的历史与自然环境介绍
二、借鉴异质 : 日本园林历史沿革
(一)自然之神:日本神道殿堂 自然之神: 平安时代(公元781-1185年) (二)天堂中的诗意 :平安时代(公元 年 (三)空即是色:镰仓园林(公元1185-1333年) 空即是色:镰仓园林(公元1185-1333年 (四)精神的通道:室町园林(公元1333-1573年) 精神的通道:室町园林(公元 年 (五)华丽与约束:桃山时期(公元1536-1598年) 华丽与约束:桃山时期(公元 年 (六)私人生境:江户时期(公元1603-1867年) 私人生境:江户时期(公元 年
三宝院
茶室
五、华丽与约束: 华丽与约束: 桃山时期(公元1536-1598年) 桃山时期(公元 年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德川以其僵化封闭的专政而著名,失宠 德川以其僵化封闭的专政而著名, 的贵族投身艺术事业 桂离宫、修学院离宫 桂离宫、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茶道风味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禅思想、净土思想 禅思想、 金阁寺、银阁寺和大仙院 金阁寺、 枯山风格,简约 枯山风格,
金阁寺
银阁寺
大仙院
五、华丽与约束: 华丽与约束: 桃山时期(公元1536-1598年) 桃山时期(公元 年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短暂而动荡,却是园林发展的高潮 短暂而动荡, 三宝院的园子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茶道风味 宁静、隐秘而亲近的气氛,
凤凰堂
平等院庭院
三、空即是色: 空即是色: 镰仓园林(公元1185-1333年) 镰仓园林(公元 年
时代背景 代表园林 风格特点 日本全面接受中国禅宗, 日本全面接受中国禅宗,武士阶层推崇 简单朴素的禅宗 龙安的寺庙林园 枯山水,借景手法 枯山水,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完整版)日本园林发展

日本园林起源、发展及现状日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 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而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日本国都经常搬迁, 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 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 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 近世园林指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 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 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日本园林主景的演变过程为:动植物(大和、飞鸟)——中国式山水(奈良)——寝殿建筑佛化岛石(平安)——池岛、枯山水(镰仓)——纯枯山水石庭(室町)——书院、茶道、枯山水(桃山)——茶道、枯山水与池岛(江户)。

古代园林一、大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至公元592年)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 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日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 虽然细节不清, 但亦可追到一丝踪迹, 如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 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 池内放养鲤鱼, 苑内奔走禽兽, 天皇在园内走狗试马, 远足田猎。

从类型上看, 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年至581年), 故园林在带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的同时, 也带有该期的自然山水园风格, 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而且园中有游船, 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从源流上看,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 并未经过象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 而且园中活动也很丰富和时髦, 进一步表明了日本园林源于中国的史实。

从技术上看, 当时园林就有池、矶, 而且是纯游赏性的, 可谓技术先进。

从活动上看, 曲水宴的举行和欣赏皆是文人雅士所为, 显出当时上层阶级的文化层次之高足以达到审美的境界。

二、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至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山水园系列, 所有古园今已不存, 但是, 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一时代的园林, 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日本园林历程

日本园林历程

1、宫殿式住宅建筑庭园:伴随着皇家贵族的宫殿式住宅建筑出现而发展起来的。

建筑的形式都是左右对称的,坐北朝南,庭园修建在建筑的南部。

庭园的整体布局形式大多以水池为中心,即池泉式,内有小岛,岛与岛、岸边有小桥连接,池中有供人游玩的小船。

2、净土式庭园:伴随着中国佛教思想的传入而产生的。

池泉含义转为极乐净土的黄金池,小岛或山石转为须弥山。

平等院凤凰堂、3、禅宗庭园:武家统治时代,崇尚禅宗。

在净土式庭园基础上产生。

大致分为两种:池泉*回游式庭园和枯山水庭园。

池泉*回游式庭园:围绕池泉踱步漫游中进行冥想,同时将龙门瀑布作为庭园设计的主题,并配以石桥来表现自然景观。

中国禅僧兰溪道隆将龙门瀑布引入日本庭院。

梦窗疏石天龙寺曹源池。

鹿苑寺金阁庭园枯山水庭园:梦窗疏石最早开始设计。

主题龙门瀑布和石桥。

造园手法上不适用任何水元素,利用山石和白砂等材料表现庭园的主题。

龙安寺方丈庭园4、书院式庭园:结束战争,社会改革,摆脱中国影响。

武家的宅邸建筑,空间开阔、线条简洁、室内外开放和谐。

庭园的表现特征多为池泉式庭院,池中小岛,岛上建立休息和观赏景色的亭台。

5、茶庭:庭园中所布置的茶室和茶室周围的各种添景物,如踏石、蹲踞、石灯笼等的总称。

6、池泉回游式庭园:书院式庭园与茶庭相结合的庭院形式。

桂离宫庭园。

7、大名庭:在平坦宽敞的土地上将各地名胜的风景进行再现和再造,是各地名胜的缩影。

年号及纪元 庭园形式与发展轨迹 中国年代及纪元 弥生时代57--300 东汉57--300 大和时代367--592南北朝420--581 飞鸟时代593--708 日本庭园文化的开始 隋朝581--618 奈良时代710--784 进入发展时期唐朝618--907 平安时代784--1191 宫殿式住宅建筑庭园 794--1192 净土式庭园 1192--1334 五代十国907--979 镰仓时代192--1334 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 南北朝时代1335-1392 禅宗庭园 1192--1573元朝1206--1368 室町时代1393--1467 明朝1368--1644战国时代1477--1575安土桃山时代1576--1600 书院式庭园 1573--1603茶庭 1603--1867 回游式庭园 1603--1868 大名庭 1603--1868 江户时代1603--1867清朝1616--1911明治时代1868--1912 庭园形式多样大正时代1913--1925 民国1912--1949 昭和时代1926--1988 平成时代1989--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

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宗教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

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东方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

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

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魏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

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苏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

《日本书纪》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苏我马子宅邸园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

从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日本古典园林艺术形式逐渐融合了现代景观设计的理念,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

古典园林艺术作为日本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现代景观设计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现代景观设计的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演变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探讨古典园林艺术形式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影响。

一、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演变古典园林艺术形式起源于日本古代,最初是以宗教祭祀和皇家园林为主。

古代日本的宫廷贵族们追求简约、淡雅、清幽的生活方式,园林艺术成为了一种表现方式和生活方式。

平安时代是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鼎盛时期,当时的园林以山水、花木、水池为主要造景元素,注重自然的美感和宁静的氛围。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典园林艺术形式逐渐演变,受到中国园林艺术的影响,园林的规模和造型得到了扩大和改变。

江户时代是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又一次高潮期,当时的园林更加强调对自然的表现和模拟,强调对观赏者心灵的感悟和启发。

二、古典园林艺术形式对现代景观设计的启示和影响古典园林艺术形式注重对观赏者心灵的感悟和启发,这为现代景观设计注入了更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情感。

现代景观设计不再只是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是更加关注景观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情感价值,使得景观作品更具有思想性和艺术性。

古典园林艺术形式还注重景观的整体性和变化性,这为现代景观设计提供了更多的设计手法和表现形式。

现代景观设计师们可以借鉴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整体构思和变化布局,创造出更具有变化性和趣味性的景观作品。

三、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趋势在古典园林艺术形式的影响下,现代景观设计呈现出了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景观设计更加注重对自然的模拟和表现,追求自然的美感和宁静的氛围。

现代景观设计在造园材料的选择和景观布局的设计上,更加关注对自然的还原和表现,创造出更具有自然美感和真实性的景观作品。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佛)与造园方式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佛)与造园方式
提倡与民同乐 引入西洋造园法 产生公

大正时代(1912-1926年)
田园生活与实用庭园结合,公共活动与自然山水结合
昭和时代(1926-1988年 )
既有传统精神,又有现代精神
平成时代(1989年至今)
把传统精髓进一步整合到园林之中
总结
总的来说: 1- 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是中国式自然山水园的引进期 2- 平安时期是日本化园林的形成时期和三大园林(皇家、私家 和寺院园林)的个性化分道扬镳时期 3- 中世的镰仓时代、南北朝时代和室町时代是寺社园林的发展期 4-近世的桃山时代是茶庭露地的发展期 5-近世的江户时代是茶庭、石庭与池泉园的综合期
禅和日本园林建筑的影响
2.1 禅宗思想体系形成的历史过程
2.1.3 分灯禅 • 分灯禅,亦即“一花开五叶”。禅宗根据教授和方 法的不同而形成沩仰、临济、曹洞、云门、法眼五 个派系,历经晚唐和五代而延续至后世。
2.1.4 文字禅 • 禅宗发展至宋代,经过儒、道、佛三家的融和,形 成了文字禅兴盛的局面,禅宗从“不立文字”向“ 不离文字”转变。在禅宗的传播过程中,文字、绘 画、诗词与园林相互交流、相互渗透,形成了以禅 宗美学为基础的审美经验,禅宗趋于文人化。
日本园林景观
——历史源流与造园方式及特征
日本园林发展历史源流
日本与中国一衣带水,从古至今一直有着广泛的 交流。中国文化输入日本始于汉代,在唐代达到高潮, 之后的宋、明两代也都间有输入,因而可以说日本是
在不断吸取中国文化的先进成分才逐渐形成自身的文
化。
园林史4阶段
1.古代园林 2.中世园林 3.近世园林 4.现代园林

禅和日本园林建筑的影响

禅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远甚于禅宗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禅宗的教义迎合了当 时日本社会文化修养水平较低的武士阶层的精神需求,得到了幕府的保护, 迅速发展而成为日本社会文化意识的主流,影响甚至主宰了日本社会生活的 方方面面。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

日本园林发展史(三)近世园林(2007-08-27 22:42:17)转载一、桃山时代园林(1573-1603年)在室町时代的后期,日本经过长期的战乱,成就了另一批武将,他们是织田信长(1534-1582年)、丰臣秀吉(1536-1598年)和德川家康(1542-1616年)在军事上的霸业。

织田信长在1573年破浅井长政、朝仓义景,流放室町末代将军足利义昭,宣告室町幕府的结束。

虽然1593年他在支授部将丰臣秀吉的途中于京都被家臣明智光秀袭击而自杀,但他统一了京畿及周边地区,为丰臣氏统一全国打下了基础。

丰臣秀吉秉承他的遗志,在1592年消灭各地军阀,结束了百年战争,完成了日本的统一,其功绩相当于中国的秦始皇结束战国时代的功绩。

他开创了桃山时代(1573-1603年,又称安土桃山时代或织丰时代),虽历时不长,只有三十年三代将军,而且一直处于战争之中,但在社会改革中措施得当有力,废除庄园制,确立一地一作人原则,推进兵农分离,收缴武器,废除商业座,实行东市乐座,促进商品经济发展,鼓励对外贸易,实行朱印制,统一货币和度量衡,发动侵朝战争等。

这一时期在中国相当于明神宗万历元年(1573年)-明神宗万历31年(1603年)。

在文化方面,茶道的发展,从精神落实到实践,那就是草庵风茶室和朴素简洁的茶庭,以园林意境的简约朴素、和寂清静及宾主真诚与大将军的壮观辉煌、绚丽多彩和飞扬跋扈相抗衡。

从建筑的发展期上看,日本建筑有四大转期。

第一个转期是引进中国隋唐建筑的飞鸟时代,第二个转期是引进南宋建筑的镰仓时代,第三个是自身发展的桃山时代,第四个是引进西方文明的明治时代。

桃山时代的建筑与前朝室町时代的"潇洒飘逸之风"相比,显出喜欢强烈刺激和豪放辉煌。

它是以人为中心的时代,而不是以宗教为中心的时代。

于是,人情味进入了建筑和园林。

在建筑上完成了前代形成的书院造,在园林上进一步完善书院造园林。

首先是武家园林表现得最强烈,然后影响到皇家园林。

日本园林介绍

日本园林介绍

飞鸟时代
•造园水平远胜于大和时代,开始形成日 本风格。 •以池为中心,增设岛屿、桥梁建筑。 •池泉山水园 •代表作: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 小垦宫庭园、苏我氏宅园等。
奈良时代
•从造园数量上看,奈良时代建园超过前朝。 •从喜好上看,还是热衷于曲水建制。 •从做法上看,神山之岛和出水洲浜并未改 变。 •从私园上看,朝廷贵族是建园的主力军。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理水:形式主要有瀑布、泉、溪、湖池等。 •筑山庭理水 •平庭理水 •湖池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山、石、岛 •山 •岛 岩岛、山岛、林岛、潮岛、沙岛、云岛、 松皮岛、龟岛。 •置石(石组)
日本园、石桥、木桥
日本园林造园元素
第3时期:
时间:桃山、江户时代(1573年-1867年) 主要形式:比较大尺度的庭园以及茶庭 代表作:桂离宫
大和时代
•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有池、 泉、舟、岛及各种动植物,池内放养 鲤鱼,苑内奔走禽兽。 •有中国殷商时代苑囿特点,兼有魏晋 自然山水园风格,属于池泉山水园系 列。 •园中有船,与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曲水宴 •代表作:掖上池心宫、矶城瑞篱宫、 泊濑列城宫
平等院

平安时代永承七(公元1052)年,藤原氏政权的全盛期,藤 原赖通作为自己的别墅修建了平等院。院内引入了宇治河水, 园中樱花、杜鹃花和莲花每年喷芳吐艳,藤原力图在平等院营 造一种超脱的仙境和极乐净土的气氛。 院内主要建筑有阿弥陀堂,又称凤凰堂。堂内有尊国宝阿 弥陀如来坐像,是藤原文化的代表之作。2001年3月新开设的博 物馆「凤翔馆」,展示著名国宝。平等院还被用来作为日本10 圆硬币的图案。平等院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日本园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园林发展脉络【摘要】园林是一种实现人们接触自然愿望的场所,体现着经过艺术处理后,大自然美的缩影;同时也承载着非常鲜明的文化与地域特征。

日本园林作为日本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其形成和发展与时代密不可分,不仅从侧面反映了造园时期整体社会的价值观、世界观与审美倾向,同时也反映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情趣及信仰。

【关键词】日本园林、造园史略、造园理念、造园手法1.与中国“一衣带水”的日本的造园文化日本文化曾一度以中国文化为蓝本,从中国古老的文明中汲取营养。

日本传统的园林亦具有浓郁的哲学思想,究其理念与思想的原点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道教的阴阳五行说以及对于蓬莱仙境的向往。

日本园林就是在这样的影响下发展起来,又无处不体现出日本特有的民族个性,逐步形成一种独特的造园文化。

在理念与思想上,日本园林多以大自然为主,在追求与自然和谐的同时,试图营造出一种人间乐土的境界。

2.日本园林的造园史略日本历史可分为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又分成若干朝代。

其造园史亦据此而分成四个阶段。

2.1古代园林——大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平安时代2.1.1大和时代(300年—592年)大和时代正值中国的晋南北朝,大和国不断像中国派出使者,学习中国文化,日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提到了皇家园林的情况,其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园中有游船,表明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和舟游结下了不解之缘。

日本园林一开始就很发达,并未经过像中国那样长久的苑囿阶段。

大和时代的园林和中国最初供帝王权贵打猎游玩的“囿”有着同样的作用。

2.1.2飞鸟时代(552年—645年)日本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

在从中国传入佛教后,日本文化有了新的发展,建筑、雕刻、绘画、工艺也在日本兴盛起来。

我最先把佛教传入日本,受中国蓬莱仙境的影响,在院子里挖地造岛,请仙人居住。

《日本书纪》推古三十四年(626年)六月条,关于我马子宅邸园池有如下记载“家于飞鸟河之傍,乃庭中开小池。

仍兴小岛于池中,故时人曰岛大臣”。

此时的日本园林取法中国的园林形式,以池,岛为骨干的庭园形式,已基本确立。

在这一时期,不仅皇家有园林,私家园林也出现了,城外的离宫之制亦初见端倪。

藤原宫庭、飞鸟岛宫庭园、小垦宫庭园、我氏宅院亦是飞鸟时代的代表作。

2.1.3奈良时代(645年—794年)这是日本全面吸收盛唐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日本灿烂古典文化的繁盛时期。

这时的天皇们仿照唐代都城长安的模式建造了新的都城平城京,其城市布局与长安城非常相似。

奈良时代的造园分皇室宫苑与贵族宅园两种类型,其造园的形式、风格甚至园林游赏容都以模仿唐朝为特色,庭园池中放入水鸟,并伴以小桥,池中采用岩石,仿造海景容姿,使不易见到海的山间地带可以欣赏到大海风景。

皇家园林中的平城宫南苑、松林苑等以及私家园林中橘诸兄的井手别业、长屋王的佐保殿等都是奈良时期造园的重要容之一。

不过,这些往日庭园皆成为了过眼云烟,无处追寻遗迹。

2.1.4平安时代(794年—1192年)为了避免奈良日益强大的佛教势力对政治的干涉,恒武天皇迁都平安京(现京城都)。

据载恒武天皇时期主要建筑都仿唐制,苑园多利用天然的湖池和起伏地形,并模仿汉上林苑营造了“神泉苑”。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提炼唐风神泉苑文化,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文化。

寝殿造建筑成型,形式都为左右对称的,由于宫殿式建筑都是坐北朝南布置的,因此园林皆修建在建筑的南侧。

在平安时期的初期形成了宫殿式建筑庭园,庭院整体的布局形式大多以水池为中心,亦称池泉式。

池泉表示漂浮着神仙岛的大海,同时池中还修筑有象征蓬莱山的小岛,有小桥将各个小岛之间以及小岛与池岸联系起来。

这些都源于中国的道教思想,引水造溪流的手法是这种形式园林的最大特征。

末期,伴随着中国佛教思想的传入与流行,净土庭院应运而生。

在宫殿式建筑庭园的形式当中融入了净土思想①。

在净土庭院中,漂浮着神仙岛的大海变成了表示极乐净土的黄金池,而象征着蓬莱山的小岛则变成了代表须弥山的石组②。

从容上看,与寝殿造庭院不同,然而在造园形式及技术上,二者确是一致的。

这一时代对庭园山水草木经营十分重视,诞生了日本最早的造庭法秘传书——《前庭秘抄》(又名《作庭记》)。

对日本园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2.2中式园林——镰仓时代、室町时代2.2.1镰仓时代(1192年—1373年)12世纪末起,武士当权,社会动荡不安,佛家思想深入人心,日本园林从此走向园林,形成朴素实用的宅园;后期宋朝禅宗传人日本。

禅宗讲究空灵颖悟,通脱不拘,所以这些流派的建筑也都简约素朴。

在寺园改造和新建的过程中,产生了新的庭院形式——枯山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庭院中水面变小,出现了建筑之间的庭,湖的形状也变得更加复杂,游览方式由舟游式向回游式发展,既可以沿湖欣赏景色,又可以从某个建筑中眺望远方的景致。

2.2.2室町时代(1373年—1573年)枯山水室町时期,传统贵族文化与新兴的武家文化即市民文化融为一体,同时完成了对唐、宋、元文化的吸收和消化,形成独立的日本文化。

室町时期是日本庭园的黄金时代。

自这一时代开始,日本园林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前期产生的枯山水在此朝得到广泛的应用,独立枯山水出现;室町末期,茶道与庭园结合,初次走入园林,成为茶庭的开始;书院建造在武家园林中崭露头角,为即将来临的书院造庭园揭开序幕。

在日本进入武家统治的时代(即日本的镰仓时代、南北时代和室町时代)之后,产生的池泉·回游式庭园(池泉式)和枯山水庭园,都是禅宗思想在一般社会的精神渗透,通常将这两种形式统称为——禅宗庭园。

值得一提的是,枯山水创始人——梦窗疏石的作品京都西芳寺是日本传统园林的传世之作,同时亦是早期枯山水的代表作。

在日本造园史上,西芳寺标志着一个明确的转变,从此,禅宗进入园林之中,园林开始向抽象化方面发展。

2.3近世园林——桃山时代和江户时代2.3.1桃山时代(1573年—1603年)这一时期,战国时代结束,国家重新统一,社会趋向稳定。

在贵族武士们的建筑中生成了追求豪华壮丽的潮流。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书院式庭园以及室町时期出现的茶庭也逐渐盛行起来。

书院式庭园的表现特征多为池泉式庭园,一般都在池泉中修筑有象征蓬莱山的小岛,并且在岛上还建有休息和观赏景色的亭台。

此外,池泉多采用巨大的山石和色彩丰富的彩色山石表现繁荣和吉祥。

与书院式建筑风格相符合。

茶庭也被成为露地,是附属于茶室的庭园,也是随着茶室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庭园形式。

这种庭园的主要特征是庭院与茶室的不可分离性,根据茶道的功能流程来进行茶庭的流线布局,这是茶庭的一个重要特点。

2.3.2江户时代(1603年—1867年)江户时代的日本,儒家思想取代了佛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家的中庸思想将园林的综合性进一步提高,而江户中期以后的庭园,也逐渐失去了室町时代的禅味。

出现了皇家园林以桂离宫庭园为首的,武家园林以金泽兼六园为代表的一系列著名庭园。

主要有回游式庭园和大名庭③两种园林形式:回游式庭园是一种以书院式庭园和茶庭相结合的综合式庭园,在一个院子中会有不同的分区,强调和突出不同区域的自然风景的不同性格和特点。

大名庭则是在平坦宽敞的土地上将各地的风景名胜进行再现和再造,如同颐和园中有谐趣园的缩影一样。

保留至今的桂离宫、仙洞御所、修学院离宫、京都御所号称京都四大名园,代表了日本传统庭院的主要风格和特征。

此时园林不仅集中于几个大城市,也遍及全国。

桂离宫茶庭回游式2.4现代园林——明治时代以后,包括明治、大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明治时代迎合了当时世界围的资本主义革命,面向公众开放的公园开始出现,大量地使用缓坡草地、花坛喷泉及西洋建筑。

许多古典园林在改造时也加入缓坡草地,形成开放公园。

同时许多传统形式的庭园仍在营造中,出现了代表明治和大正年代的草庭,代表昭和时期的杂木庭。

3.总结日本古典庭园的发展以及其独特的园林风格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以泉源为基地,创立池泉园,即中国的山水园。

平安时代加大模仿中国唐朝的山水园,由唐风园林发展为寝殿造庭园。

镰仓时代随着佛教的传入,创立了有唐风山水园风格的净土式庭园。

江户时代将前面出现的池泉园、枯山水、茶庭融于一园之中,形成了综合性回游式庭园。

日本的古典园林和中国古典园林一样,每个庭园都有一个创作的主题,即立意。

将人的心世界通过“庭园”这种三维的空间表达出来,寓情于景。

自然的美,佛教的宇宙观,蓬莱仙境,童话世界以及传说、诗歌中的情景都成为了庭园创作的主题,并且在庭园当众得到了很好的诠释。

拥有着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子,却表现出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日本民族就是这样,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去其糟泊,取其精华。

不是简简单单的抄袭,而是注入自己的文化涵,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便是属于自己国家的东西。

这是值得我们所学习的。

注释①远离烦恼和尘嚣,神仙和菩萨居住的极乐净土②所谓的须弥山是佛教的宇宙观中,被称为宇宙中心的山。

在佛教看来须弥山的四周分部着九山八海,日月环绕在其周围。

③大名指的是日本封建时代的诸侯,从这个意义上来理解,大名庭就是各个诸侯在江户城或各个地方城市所建造的庭院形式。

【参考文献】1.《中外造园艺术》,中国建筑工业,海燕编2.《日本庭园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宁晶著3.《中外造园史》,华中科技大学,健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