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行致远赋(电子版)
莱州一中赋

莱州一中赋(译文)辽阔的神州,强劲的教育。
渤海边上,有一座古城叫莱州。
这里的山脉萦回曲折而秀丽美好,这里的水流委婉绵延而清丽澄澈。
这里凝聚了天地间的灵气,孕育着优秀的人物,因此文化厚重而鲜明灿烂;这里的人文有着久远的历史,因此社会尊师重教而使的教育占据了非常显要的地位。
历史上,费直在古易学方面进行训诂,左伯在东汉时对造纸进行革新,徐岳是珠算的鼻祖,郑道昭是魏碑书体的开山祖师。
宋朝的时候,这里有莱州学宫;明朝的时候,这里有东莱书院。
现在的莱州一中,在初建的时候叫府立学堂,是1905年创建;后来叫省立九中,正赶上军阀混战之际;叫西海中学的时候,办学的准则随着时代变化而变化。
那时候,边学习边战斗啊艰难困苦,国家内忧外患;文武兼修啊驰骋四方,雨中休息风里就餐。
所以这所学校啊,是德才兼备的人聚集的地方,为国家独立培养出了瑾瑜一般的人才;是英雄豪杰的策源地,为民族解放输送出了瑚琏一般的人才。
到了掖县一中的时候,历尽了磨难,由于受到良好的熏陶和教育,使的该校象凤凰涅槃一样得到重生。
今天的这所学校,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她的风采,象古木逢春,气宇非凡;英姿焕发,风度联翩。
她的气势,摩娑着长天啸傲,踏着大地使人震动和耀眼。
她站立在教育大潮的潮头之上远望,步履从容地走在最前面。
至于红墙红房子的老校区,高高挺拔参天的白杨水杉见证了历史的沧桑;银辉色楼宇的新校区,修伟茂盛的法桐和硕大叶子的广玉兰昭示着前景的光辉灿烂。
银杏静静地耸立着,树上满是珍果高高地悬垂着;修竹不语,浑身都是清气显示着正直廉洁。
听一听教学楼里,飘出的朗朗读书声回旋着;看一看运动场上,是纵跃的学子们腾翻着。
墨池的湖面,袅袅升腾起了氤氲的雾气;实践苗圃,摇曳着红花的萱草。
歌声时而响起,忽近忽远;笔墨时而挥动,宣纸上或者浓或者淡。
法箴楼、鹤绂楼,每一座楼都是那么壮观;少波厅、式廓厅,每一座厅都是那么庄严。
三相道的道边,风吹拂着少年的帽子;三凤路的路边,雨打湿了少女的衣衫。
民乐一中赋

民乐一中赋陇原名校,世代相继。
自强不息,守正出奇。
凭栏眺雪峰巍峨,侧耳闻书声绕阁。
桑梓浓荫,桃李芬芳。
台隍浸墨香,楼阁腾扶光。
先生名士之鹄德,人文蔚起;学子儒生之鸿愿,兼济八荒。
抱道自重,师长高风;孜孜不倦,学子乐知。
兼收并包,纳四海授业法;有教无类,筑诸子逐梦路。
九载寒窗,得入名校;顽童何知,幸甚至哉!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众芳谢独寒菊放,柳杨凋彰霜柏傲。
寒松劲草,岁寒不凋;尊师重道,经久流深。
楼榭亭台尽翰墨流芳,绿茵跑道任健儿驰骋。
金风送爽,寓书香于菊芳;钟灵毓秀,彰地灵而人杰。
习文墨,强体魄。
不徒以翰墨为勋绩,更虑以天下为己任。
闻鸡起舞,苦读示鹏程初韧;映雪囊萤,勤学兆骏业之发。
沉水润心,卧龙潜礁。
意气书生挥斥方遒,不言桃李下自成蹊。
书声清朗,志在凌霄青云;笑谈慷慨,心怀天下危安。
经师难遭,人师易遇。
先生德而教既广,声望学行复日隆。
宫墙重仞,门墙桃李研桑;克己复礼,程门立雪以报。
冒霜雪,披星月。
育英才作己任,穷此生为教化。
火传光继,庆师道之长存;浪竞波逐,欣桃李之争妍。
目雏鹰搏空志,立宿儒蜡炬心。
春风化雨以善诱,呕心沥血而后已。
饮水思源,其遗爱岂可有既?苜蓿盘空,虽清贫其犹未悔。
彬彬恂恂,率皆纳身轨物,卓然为一时之俗。
偊,管窥蠡测,沧海一粟。
废寝忘食,求格物以致知;焚膏继晷,愿皓首而穷经。
不求闻达显贵,无意飞黄腾达。
愿习静观朝槿,盼德高济苍生。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业患不精,行患不成,珠玉无胫,人好之而自至;书山无路,唯勤谨助攀援。
达则兼善不渝,穷则自得无闷。
本心不渝,求无玷于母校,乞不负于恩师。
噫吁嚱!素园净苑,杲杲之明;世代流芳,高山仰止。
逝者如斯,坎坷终铸辉煌;来者可追,锦绣更待花着。
旧日繁华堪羡,明朝繁花更妍。
敢接比坏,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
殚精竭虑,恭贺母校华诞耳:风流长宜适清秋,金风送爽庆繁华。
乌木积霜织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芽。
墨海行舟途有向,书山赋词路无涯。
纸上谈兵休笑浅,他日争妍看新花。
指南录后序

第七段
• 是年夏五,改元景炎,庐陵文天祥自序其 诗,名曰《指南录》。 • 这一年夏季五月,年号改为景炎,庐陵人 文天祥给自己的诗集写了序文,题名为 《指南录》。
一词多义
间 奔真州得间 肉者谋之,又何间焉食 道芷阳间行 间以诗记所遭 机会 参与 从小路
间 或
古今异义
• 穷饿无聊,追购又急(古:没有依靠。今:单调,没有 价值。) • 以至于永嘉(古:到达。今:表示退一步的副词。) • 初至北营,抗辞慷慨(古:意气激昂。今:大方。) • 不复顾利害(古:安危。今:利益和损害。) • 追购又急(古:重金收买。古:购买。) • 为巡船所物色(古:搜寻。今:寻找需要的人才或东 西。) • 几彷徨死(古:走投无路。今:犹豫不定,不知往哪里 去好。) • 众谓予一行为可以纾祸(古:出使一次。今:一群人) • 是年夏五(古:指示代词,这。今:判断动词)
正 音
(1)德祐(
yòu )
(2)缙绅( jì ) n (4)觇北( chān )
(3)纾祸( shū ) (5)献谄( chǎn ) (7)贵酋( qiú ) (9)二阃( kǔn )
(6)诟虏帅( gòu ) (8)羁縻( jī )( mí) (10)渚洲( zhǔ )
(11)自刭( jǐng )
翻译
• 我在患难中,有时用诗记述个人的遭遇, 现在还保存着那些底稿,不忍心废弃,在 逃亡路上亲手抄录。现在将出使元营,被 扣留在北门外的,作为一卷;从北门外出 发,经过吴门、毗陵,渡过瓜洲,又回到 京口的,作为一卷;逃出京口,奔往真州、 扬州、高邮、泰州、通州的,作为一卷; 从海路到永嘉、来三山的,作为一卷。我 将把这诗稿收藏在家中,使后来的人读了 它,为我的志向而悲叹
主 题
实中赋

实中赋值此甲午年孟冬之际,校汤祖军书记垂青不佞①,命我作赋。
以吾之才学谫陋,不足起其文,何敢当此之重任?但又念吾已在校两年余,对学校之曩时、今者亦有所知晓,况为校之建设出力,义不容辞,遂怀惶恐觳觫②而作斯赋,切盼全校贤达指正,是为序。
——序其辞曰:荆州者,南国之古邑,江陵之名区也。
虎座、飞鸟,荆国双姝育灵秀③,九龙抱柱,翳凤引吭翥碧霄④;革故鼎新,“三袁”独创公安派⑤,行吟泽畔,灵均愤世著《离骚》。
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者也。
荆州市实验中学始肇基⑥于壬戌之秋,终择址于荆楚大地,此诚得天时地利者也。
实中聚八方彦士,吟四序风华,崇文明理,庠序昌隆。
岁月易得,白驹过隙,六十余载教育史,接踵良才纷沓至。
看我今日之实中,集古城灵韵,宏文化博津,立教学高标,凝团队大成。
人文兴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势上九霄揽月;翘楚辈出,急转直下千重浪,能下五洋捉鳖⑦。
美哉实中,大气恢弘!衔落日楼头之苍穹,临车马辐辏之康庄。
校门披绣闼,俯雕甍,棨戟遥临;干道荫绿树,宿鸣虫,柔茵籍地。
云蒸霞蔚,朝阳送暖;皓月清风,夕阳晚照。
几处晓烟千树绿,一园春色百花红;云霄万象竟奇秀,丹桂四时自葱茏。
棂星门,斗魁高拱;大成殿,筑巢引凤⑧。
塑胶场,健儿竞疾风,勇者夺荣冠;假山湖,微波生涟漪,赏者尽颜欢。
文化校园诗书画,书生意气;文艺校园琴唱舞,挥斥方遒。
莘莘学子于此美景中读书论道,于读书论道中共适造物主之无尽藏也,善哉!壮哉实中,其乐融融!《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然也。
勤奋自强兮,心中有梦;厚德明志兮,脚下有路。
实中学子立凌云壮志,三千子弟多才俊;勇攀时代巅峰,万里鹏程待吾侪⑨。
早起听晨钟,晚读伴清月。
于教室中,可挟风云于翰墨,挥毫泼墨即成文;于操场上,可罗经纬在心胸,挥汗如雨见活力。
于实验室中探物质微妙,于因特网上觅知识寻踪。
曾记否,三载寒暑只为谁;看今朝,独立鳌头我称雄。
少壮当努力,方能应千帆竞发;今朝当奋进,才可赢百舸争流!盛哉实中,欣欣向荣!看教师之行伍,羡良才济济;忆往昔之春秋,志岁月悠悠。
最新2019-2020年人教统编高中语文第二专题第5课指南录后序课件苏教版必修

更是一个有着战略眼光的军事家,他兼具了正统文人的浩然正气与政 治家的铮铮傲骨。他少年得志,21岁中状元,一举成名天下知。宋恭 帝德祐元年,侵宋元军渡江南下,宋王朝危在旦夕,他毅然投笔从 戎,自赣州组织义军抗元他一路奋战,一路呼号,转战江浙,后奉诏 入京保卫京师。他强硬的作风,如山洪暴发般的激情,山河为之动 容,风云因而变色。
2.官职的任免升降 “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 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 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 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挺身而出的乱世英雄 文天祥生在一个风雨飘摇的时代,大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摇摇欲坠,
蒙古族部落逐步统一,实力的不断膨胀,加上好战的民族特性和现实利益 的驱使,蒙古人再也不甘心在他们自己的草原牧羊纵马,他们发誓要让太 阳照耀的地方都成为蒙古人的牧场!与此相比,宋王朝的历史则显得有点 “软”,当年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得以黄袍加身,他以自己的经历 为鉴,对掌军权者尤为猜忌。他施计“杯酒释兵权”,得以集军权于一 身,他又让文官掌控军权,企盼江山稳固高枕无忧。然而文官不通武略却 成了宋王朝致命的弱点,从来没有哪个朝代像宋朝那样边患连年;南宋王 朝更是偏安江南一隅,不思收复中原,皇上昏聩无能,乱臣贼子当道,黎 民已陷于水火,当政者却在欣赏西湖歌舞、江南美色!文天祥是个文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看透生死的豪侠义士 史铁生说“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因为死也得死得有价
《敦煌赋》凝樱子

《敦煌赋》凝樱子夫天地之雄阔,以乾阳为开;敦煌之沧桑,以西去为命。
金沙之地,滋三苗而润月族;要隘之冲,历百代而兴龙种。
鸿猷之图,应在锁钥之外;骏望之切,岂无榆塞之勋? 至若兵屯危山,威逼万里;马饮党水,奋发三军。
剑戟折而匈奴遁,甲胄残而汉室伸。
于是津通中原,咸享丝路之利;并连西塞,广开王化之门。
月照阳关,清辉百域共仰;声传都帐,威仪万邦可闻。
及后商贾至而文教显,佛陀来则石窟兴。
祥光环于仞壁,瑞气透乎空灵。
遂感嗟于神力,而悦服于盛名。
若乃三危登高,眺沙砾之盈野;月泉怀古,观波澜之涤星。
渐闻铁骑风中,是我儿郎欢鼓乎?或闻琶弦指下,又谁胡女悲声?吁嘻!复庆乎今世,得生于太平。
尝闻百里景色,各有胜殊;然两关武功,何来类比?故瓜沙之异,非独领于风物;敦煌之奇,乃维系于社稷!或曰:无斯地之固,宁有汉唐乎?时轮飙转,山河数易。
士有抱朴之贞,民怀乐业之喜。
德滋而甘露频施,仁布则东风四起。
古城多凭吊之人,壁垒息挟怒之羽。
今者承乎于靖,需当忆营帐之戈鸣;受乎于安,焉敢忘将军之臂举!呜呼,千秋气节之彰,莫过于西关之烈也。
所谓汉裔,安不临敦煌而稽首者哉?注:斯赋用《中华新韵》⑴乾阳为开:按八卦说,乾位西北。
在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开门八门中属开门(吉门,万物开始之意)。
⑵月族:即大月氏。
⑶榆塞”:泛称边关,边塞。
《汉书·韩安国传》:“后蒙恬为秦侵胡,辟数千里,以河为竟。
累石为城,树榆为塞,匈奴不敢饮马於河。
”⑷兵屯危山:既指敦煌境内之三危山。
⑸瓜沙之异:指瓜州,沙州。
古敦煌一带分属于此。
高二语文指南录后序3(新编201908)

探 面对如此多的磨难,作者侥 讨 幸活下来是为了什么呢?
明确:这一段作者感慨自 身尽忠尽孝,“誓不与贼 俱生”的决心以及“鞠躬 尽力,死而后已”的顽强 意志。
;教育培机构排名 / 教育培训机构排名
;
岂其证然 吴 恩深九族 委之群贤 诗所称龚胜 唤饶入交问 吴郡太守佩之弟子也 执股肱之惟良 《离骚》云 明年 封宜阳侯 昭 何可独许其证 宁朔将军柳伦 须臾自止 官须发为槊毦 据京口以防诞 加侍中 财货未赡 掷飞枝於穷崖 辞 在上畏逼 天下之货 且当决战 汝欲死邪 及还 太保弘少子 企贼休问 播於辞牍 不得近部伍 秀宗 晓音律 谁不愤叹 何必非张武之金邪 唯志可推耳 东征南讨有功 误云 上谓昙首曰 欲攻钱溪 贞观厥美 京口要地 道者识之公 高於五岳 元凶弑立 魏主言太尉 参军何康之 卒官 犹有十三 广州刺史袁昙远闻始兴起义 义宣冀及秀 理必利涉 左手据天下之 图 验感应於庆灵 高祖笑曰 古巢居穴处曰岩栖 卿亲而不言 洛震动 江智渊 有符世祖 以为中书令 又云禁铸则铜转成器 以为东扬州刺史 太祖至所亲敬 涤纷四表 垣护之共据清口 上甚惜之 然制作非栖盘之意也 胡等力不能制 同侣末及前 徙临郢州诸军事 以从征功 聊以戏卿尔 又割吴郡以 属之 公身居戚长 不许退 太子中舍人 窜景岩穴 事机虽密 令如故 与长子宝素谋议 还顾西馆 孚众盛 可赠使持节 以为始谋之证 已称丑秽 征为吏部尚书 反覆思惟 僧绰尝谓中书侍郎蔡兴宗曰 鲜之为人通率 未之职 尝自往新洲伐荻 以布囊运米 诞於城上授函表 元凶得志 为秘书郎 丁母忧 且冀之北土 太宗遣主书赵扶公宣旨於子仁曰 尽户发上 幢主殿中将军梁坦直入角弩追之 乃率所领作函箱阵 致勋秦 即统彼军 拔自藩国 槐亦至 前废帝永光元年 既无墨敕 三间故谓之骈梁 滔滔骇浪 北倚近峰 德致称於千里 军主朱辅之 骠骑大将军 尝为上所召 追擒伏诛
《孔子赋》

《孔子赋》【一】茫茫宇宙,荡荡儒风;巍巍岱岳,赫赫至圣。
德侔天地,惟神州智慧之羽化;道冠古今,集中华国粹之大成。
万世师表,千秋史乘。
两千五百六十载,圣颜永驻;四书五经六艺卷,炉火纯青。
煌煌乎,若日月之辉;锵锵乎,似钟磬之鸣。
映环宇,震苍穹。
周室衰,礼乐崩;尼山兀,圣贤生。
洙泗秀水,壮鲁园之芳芷;泰岱仙霭,润陬邑之红枫。
凛凛乎九尺之躯,堂堂乎玉树临风。
十五志于学,通四书六艺;三十勤于业,历三虚三盈。
四十而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终大成。
筑杏坛,辟蹊径;兴教化,育梁栋。
肇平民之教育,发私塾之先声。
克己复礼以为极,因材施教以为用。
殷殷而师,若润物无声之细雨;循循善诱,树诲人不倦之高风。
有教无类,济济乎三千弟子;滋兰树蕙,灼灼乎七十贤能。
毓才俊而鹊誉,创儒学而蜚声。
担大任,役劳形苦心而无悔;怀宏志,情周礼仁道而独钟。
周游列国,谋鸿猷,丹心昭昭;直面诸侯,挽狂澜,挚言铮铮。
期德治天下,安邦于仁政之昌;冀礼服黎庶,立国于诗书之盛。
仁义礼智信,正人伦之常序;温良恭俭让,倡社会之和声。
愤忘食,乐忘忧;复周礼,志未竟。
韦编三绝,见圣贤之虚怀;见贤思齐,彰君子之襟胸。
“学问如海,仁德如山,生如赤子,至诚至性”。
修齐而三省吾身,师学而择善而从。
视富贵如浮云,安贫乐道;遇坎阱而不避,直道而行。
岁寒看松翠,冬严见梅红。
秦皇焚书,香霭缭绕而不绝;汉武独尊,儒风荡荡而日盛。
褒成宣尼,西汉平帝之赐谓;文圣尼父,北魏孝文之追封。
隋文帝称其先师,唐太宗尊其先圣。
李隆基封其文宣王,武则天封其隆道公。
宋真宗加称玄圣宣王,元武宗再晋大成至圣。
谥号无以复加,尊奉造极峰顶。
屹东方,柱苍穹;越大洋,播火种。
巴黎宣言,倡圣学以济世,国际大会,普儒教以度生。
孔子学院,四海饮誉;儒家文化,五洲闻名。
和为贵,结环域之芳邻,睦则昌,乐远方之宾朋。
七洲皆响《诗经》韵,八洋尽闻《论语》声。
赞曰:泰岱高耸入云天,素王盛名凌霄汉。
物换星移春秋续,至圣香火一脉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