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

合集下载

电大《中国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二(省开必修学生专用)

电大《中国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二(省开必修学生专用)

1.诸子散文第一个发展时期是春秋末年到战国初期,此时的散文主要是(),代表作是《论语》。

A.汉赋
B.国别体
C.诗歌
D.语录体
答案:ACD
2.鸦片战争所引起的( )是中国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重要契机。

A.文化危机
B.时代危机
C.经济危机
D.国防危机
答案:A
3.儒家主张由己而兼善天下,道家从自我认同走向()的逍遥,二者群集关系上各有侧重。

A.人权
B.命运
C.个体
D.宗教
答案:C
4.相对于儒墨之突出人道原则,道家则把关注的重点放在()之上,由此形成一种异于儒墨的价值取向。

A.宇宙
B.命运
C.自然
D.天
答案:C
5.《楚辞》的主要作者是(),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A.墨子
B.孔子
C.屈原
D.韩非子
答案:ABC
6.至迟在公元前6世纪,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就基本编定了。

A.论语
B.春秋
C.楚辞
D.诗经
答案:D。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2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作业2
A.孟子
B.孔子
C.庄子
D.老子
【答案】:B
5.战国时期,在江汉一带出现了一种新诗体是()。
A.乐府诗
B.散曲
C.楚辞
D.汉赋
【答案】:C
6.楚辞以( )作品为代表。
A.宋玉
B.刘向
C.屈原
D.贾谊
【答案】:C
7.代表汉代历史散文最高成就的散文是()。
A.《史记》和《汉书》
B.《战国策》
C.《尚书》
A.“六珍”
B.“七珍”
C.“九珍”
D.“八珍”
【答案】:D
14.中秋节是农历()。
A.五月初五
B.正月初一
C.八月十五上专门的地理学著作,首推战国时期的()。
A.《左传》
B.《汉书》
C.《山海经》
D.《史记》
【答案】:C
16.中国传统文化是人类历史上最成熟的伦理文化之一。
A.《窦娥冤》
B.《赵氏孤儿》
C.《汉宫秋》
D.《西厢记》
【答案】:A
11.中国史学的发端和奠基时期是()。
A.先秦时期
B.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答案】:A
12.作为“二十四史”之首、“正史之祖”的是()。
A.《史记》
B.《汉书》
C.《资治通鉴》
D.《左传》
【答案】:A
13.烹饪作为一门艺术的出现,是以周代()的制作为标志的。
【答案】:正确
17.中国传统文化就整个体系来说,是宗教性的,充满了人文理性精神。
【答案】:错误
18.在孔子那里,“义”作为价值准绳,就是与物欲、“利”绝对对立的东西。
【答案】:错误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四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试卷总分:97 得分:971.绘画艺术欣赏的标准分为四格,即()。

A.妙格B.神格C.逸格D.能格【答案】:ABCD2.中国传统艺术的特点有()。

A.融合互通精神B.注重神韵的技法C.“礼乐一体”原则D.用于教化目的【答案】:ABCD3.()被后世尊为“诗圣”。

A.杜牧B.白居易C.杜甫D.李白【答案】:C4.下列古代书法家中,生活在隋唐时期的有()。

A.柳公权B.颜真卿C.张旭D.欧阳询【答案】:ABCD5.()创造“兰叶描”绘画技法,被后世尊为“画圣”。

A.顾恺之B.徐渭C.阎立本D.吴道子【答案】:D6.和田玉又被称为()。

A.岫玉B.菜玉C.真玉D.独玉【答案】:C7.在()时期,中国古代散文开始从哲学与史学中独立出来。

A.先秦B.魏晋南北朝C.唐D.汉代【答案】:B8.被法国《通用百科全书》称为“18世纪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的长篇小说是()。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红楼梦》D.《西游记》【答案】:C9.南方太湖地区的(),其出土的玉琮、玉璧、玉钺、三叉形玉器及成串玉项饰等,以浅浮雕的装饰手法见长,线刻记忆水平更高。

A.大汶口文化B.良渚文化C.河姆渡文化D.龙山文化【答案】:B10.在下列作品中,()是元代戏曲作家关汉卿的作品。

A.《赵氏孤儿》B.《窦娥冤》C.《汉宫秋》D.《西厢记》【答案】:B11.()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

A.唐代近体诗歌B.《诗经》C.汉代乐府诗D.《楚辞》【答案】:B12.北方辽河流域的()出土的钩形玉龙身体蜷曲呈“C”字形,符合早期龙的形象,其他玉兽形饰、玉簪形器等,形象刻画栩栩如生。

A.龙山文化B.红山文化C.仰韶文化D.二里头文化【答案】:B13.古代中国的青铜器,分文礼器、乐器、兵器和杂器,其中()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而必须陈设在庙堂用于祭祀,或者用于宴飨、盥洗。

A.兵器、杂器B.杂器、乐器C.乐器、兵器D.礼器、乐器【答案】:D14.中国各地风俗习惯的共同特点是()。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1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1

电大天堂【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以巫史为主要载体的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的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主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的表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的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的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的思想核心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的表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的一种表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的结构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的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的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的表现。

下面所列有一个不是这一转变的表现,它是:(A)A从铁器的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的方法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的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的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A当时的经济基础出现了大的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原来的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亡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的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道教的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5、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6、魏晋时期玄学兴盛,其所谓"玄"主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的保证是(B)A太宗对道教的崇奉D科举制的实施C武则天的圆融三教D韩愈的排佛8、唐代吸收外来文化最集中的地方是(D)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的种类也很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的是(B)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10、"心性本觉"是(C)佛教的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经过了几个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时期楚文化的兴起B唐代的"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格调雅,神韵超然体现在(D)A宋画的淡远B宋诗的浅易C宋词的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的西移B西部文化的东移C江南文化的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的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征的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的特征是(B)A更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17、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的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的是(B)A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的态度对待西学,吸取优点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的神学部分18、安史之乱造成文化的南移,其结果是(A)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9、《四库全书》的修订是有深层的历史背景的,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B)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的统治之术B由明入清的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C用修书的办法表示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D为了跟明代的《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的强大20、在崇实尚性的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表现出对宋代以来的性理之学的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呈现出(A)A汉代朴学的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C佛学化的倾向D道教化的的倾向三、简答题1、龙的形象说明了什么?从文化学的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的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的混合物。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2023年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有题目

电大天堂【中国老式文化概观】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电大天堂【中国老式文化概观】第一次作业一、填空题1、以巫史为重要载体旳文化为神本文化,人本文化旳载体是士。

2、诸子之中,“显学”重要有儒家和墨家二家。

3、人本文化成熟最初旳体现,就是春秋战国时期旳“百家争鸣”。

4、先秦"百家争鸣"中,百家思想虽然各异,但他们共同旳学术之源是六经。

5、在儒学中,作为天人共通契合点旳是“以德陪天”。

6、儒家学说旳思想关键是仁。

7、与唐宋文化相比,汉代文化最突出旳体现是浑厚。

8、玄文化乃是士文化旳一种体现。

9、从某种意义上讲,封建宗法社会旳构造形态,正是儒内法统治术旳必然产物。

10、从文化形态上讲,隐逸文化是主体个性自由旳产物。

二、单项选择题1、古代从神本文化向人本文化转变,有几方面旳体现。

下面所列有一种不是这一转变旳体现,它是:(A)A从铁器旳出现可以看出B从卜筮旳措施可以看出C从周人重"德"旳风尚可以看出D从周代旳宗法制度可以看出。

2、战国时期,我国士文化首度崛起,其原因是多方面旳,其中不属于这种原因是(D)A当时旳经济基础出现了大旳变化。

B教育从巫那里下放,出现了私学。

C当时诸侯为求富国强兵,纷纷延纳贤士。

D征伐战争使得本来旳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成为士。

3、先秦文化终至统一,其中最重要旳原因是:(C)A诸子学术逐渐消灭B秦始皇统一了文字C政治上旳大一统D汉武帝独尊儒术4、道教旳出现是在(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5、佛教传入中国旳时间是(D)A先秦时期B秦汉之际C西汉时期D两汉之际6、魏晋时期玄学昌盛,其所谓"玄"重要是源自"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语出自(B)A《论语》B《老子》C《庄子》D《周易》7、唐代寒士崛起在制度文化上旳保证是(B)A太宗对道教旳崇奉D科举制旳实行C武则天旳圆融三教D韩愈旳排佛8、唐代吸取外来文化最集中旳地方是(D)A敦煌B洛阳C河北D长安9、唐代文化高度发达,代表性旳种类也诸多,下面所列不能代表唐代文化旳是(B) A诗歌B钟鼎C书法D舞蹈10、"心性本觉"是(C)佛教旳思想A印度B西藏C中国D南亚11、我国历史上文化南移通过了几种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是(B)A战国时期楚文化旳兴起B唐代旳"安史之乱"C永嘉之乱D靖康之难12、宋型文化风格雅,神韵超然体目前(D)A宋画旳淡远B宋诗旳浅易C宋词旳俚俗D宋文纡徐委备13、元朝灭亡南宋,导致了(C)A东部文化旳西移B西部文化旳东移C江南文化旳大量北移D北方文化旳南移14、体现元杂剧抒情性特性旳手段是(A)A唱B念C做D打15、与宋代绘画相比,元代绘画显示出旳特性是(B)A愈加浓墨重彩B更重意趣与心境C更显富丽堂皇D以人物素描为主16、从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史看,明清时代可以称之为(C)A轴心时代B黄金时代C蜕变时代D鼎盛时代17、在西学东渐旳过程中,中国知识界对西学旳态度出现差异,其中较为科学旳是(B)A以徐光启为代表旳全面接受B以方以智为代表主张以冷静旳态度看待西学,吸取长处弃其伪妄C以儒学为本兼取西学中旳神学部分D只取西学中旳神学部分18、安史之乱导致文化旳南移,其成果是(A)A南方经济远远超过北方,为文化南移埋下伏笔B南方经济与北方经济持平C南方成为政治中心D南方文化远远超过北方19、《四库全书》旳修订是有深层旳历史背景旳,其中一种重要原因是(B)A清王室急于向历史学习,以便掌握汉人旳统治之术B由明入清旳知识分子有反清言论,借修书以毁书C用修书旳措施表达清统治者已经完全汉化D为了跟明代旳《永乐大典》比较,显示清廷旳强大20、在崇实尚性旳思想大潮影响下,清代学术思想体现出对宋代以来旳性理之学旳怀疑,在学术思想上展现出(A)A汉代朴学旳倾向B明代王阳明心学倾向C佛学化旳倾向D道教化旳旳倾向三、简答题1、龙旳形象阐明了什么?从文化学旳角度分析,龙并不是什么神奇旳东西,而是各部落初民原始图腾旳混合物。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第一次形成性考核任务

试卷总分;100 得分:97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中国的姓氏可以追溯到()社会。

A.奴隶B.封建C.父系氏族D.母系氏族【答案】:D2.中国文化的内在特点有()。

A.突出人文主义精神B.依附于神学独断C.注重和谐中庸D.富于安土乐天的情趣【答案】:ACD3.我国位列长度第一的河流是()。

A.松花江B.黄河C.珠江D.长江【答案】:D4. ()认为“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属于“人”的“善端”。

A.老子B.孟子C.孔子D.韩非子【答案】:B5.从公元前()开始,中国历史有了准确的纪年。

A.771B.841C.2027D.1064【答案】: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6.下列姓氏中,来自官职的有()。

A.司空B.陶C.史D.司马【答案】:ACD7.最能反映母系氏族文化的文化类型是()。

A.龙山文化B.仰韶文化C.马家窑文化D.龙山文化【答案】:B8. ()段黄河河床高出地面,成为“地上河”。

A.兰州B.郑州C.包头D.济南【答案】:B9.关于甘肃的由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甘肃简称“甘”或“陇”B.元设甘肃中书省,明隶属陕西省,清置甘肃省C.秦为陇西郡,汉为凉州D.古为雍梁二州【答案】:ACD10.关于唐代疆域,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西到咸海B.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C.南达南海D.东达大海【答案】:ABCD11.黄帝和炎帝两大部落组成的集团是()。

A.苗蛮集团B.华夏集团C.东夷集团【答案】;B12.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风流人物”中的“大江”是指()。

A.钱塘江B.珠江C.长江D.黄河【答案】:C13.黄河的发源地在()。

A.卡日曲B.玛曲C.碌曲D.那曲【答案】:A14.根据文史学家分析,中国人的远祖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集团,即()。

A.华夏集团B.草原集团C.苗蛮集团D.东夷集团【答案】:ACD15. ()是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直立人”。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2及3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2及3网考题库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一网一平台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考任务2及3网考题库答案形考任务21.儒家学派注重个人修养,有利于理想型人格的培养。

【正确答案】正确2.“道”本义为道路,引申为规律、准则、道理等。

【正确答案】正确3.马致远的《墙头马上》被誉为“秋思之祖”。

【正确答案】错误4.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5.“婉约派”代表词人有柳永、李清照等。

【正确答案】正确6.瓦舍勾栏的兴盛是宋代市井文化勃兴的代表之一。

【正确答案】正确7.西周时的神本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精神思想基础。

【正确答案】错误8.《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正确答案】正确9.散曲,是以胡乐结合北方民间俚曲为曲调,用通俗语言配乐演唱的新诗歌样式。

【正确答案】正确10.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两个著名的文学团体是O?【正确答案】建安七子【正确答案】竹林七贤I1下列唐代教育机构“二馆”的有()?【正确答案】崇文馆12.北朝乐府,多反映人民生活,朴素刚健。

如“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

【正确答案】错误13下列属于“骚体赋”的有()?【正确答案】《吊屈原赋》【正确答案】《•鸟赋》14.“初唐四杰”包括()?【正确答案】王勃【正确答案】杨炯【正确答案】卢照邻15.“乐府双壁”是指?【正确答案】《孔雀东南飞》【正确答案】《木兰诗》16.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家庭道德中的有益成分的有O?【正确答案】勤俭持家【正确答案】孝敬父母【正确答案】夫妻和睦【正确答案】兄弟有爱17.以下属于孔子教育思想的有()?【正确答案】因材施教【正确答案】教学相长18.宋词的主要特点是O?【正确答案】雅致【正确答案】细腻19.以下关于“楚辞”的说法正确的有O?【正确答案】以楚地的民歌、巫歌为曲调基础【正确答案】用楚地方言歌咏当地的风土人情【正确答案】句式参差不齐【正确答案】多以“兮”结尾20.下列属于韩愈观点的有()?【正确答案】力排佛老【正确答案】推崇儒学2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倡为政以德、复:礼、举贤,并以O为核心。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测试(二)

电大《中国传统文化概观》形成性测试(二)

试卷总分:40 得分:401.【单选题】“疱丁解牛”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传统哲学“天人之辩”中()的思想。

A.重人事,轻天道的观点B.天人交相胜的观点C.天人相分的观点D.天道自然的观点【答案】:D2.【单选题】“存礼灭欲”是()的一致主张。

A.魏晋玄学B.明清实学C.宋明理学D.汉代经学【答案】:C3.【多选题】以下属于“中医四大经典”的有()。

A.《金匮要略》B.《伤寒论》C.《耒耜》D.《黄帝内经》【答案】:ABD4.【单选题】“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的英才是唐朝的()。

A.白居易B.杜甫C.李白D.王勃【答案】:C5.【单选题】世界上曾经有许多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媲美的文化类型,惟独()绵延数千年之久从未中断过。

A.中国传统文化B.古巴比伦文化C.古埃及文化D.古印度文化【答案】:A6.【多选题】下列属于五言诗的是()。

A.《古诗十九首》B.《青青河畔草》C.《行行重行行》D.《离骚》【答案】:ABC7.【判断题】孔子“仁”的内涵是仁者,爱人;“仁”的基本原则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答案】:正确8.【多选题】勇毅力行是中华民族在践行道德方面所具有的德性和德行,以下做法()便是其体现:A.见义思利B.舍生取义C.杀身成仁D.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答案】:BCD9.【判断题】董仲舒把仁义礼智信列为“五常之道”,把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列为“三纲”,三纲五常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内容。

【答案】:正确10.【多选题】我国古代史书的体裁包括()。

A.编年体B.国别体C.纪传体D.纪事本末体【答案】:ABCD11.【判断题】孔子在教育上取得巨大成就,所谓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答案】:正确12.【单选题】儒家文化把血缘亲情、家庭伦理纳入自己的思想体系,形成了集哲学、宗教、政治、法律、道德、文艺于一体的宗法礼教,()在其中居支配地位。

A.道德B.政治C.哲学D.宗教【答案】:A13.【单选题】宣扬孝谨第一,正心诚意,少思寡欲,清净无为是修道之本的道教教派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概观》(本、专科) 一、填空题 1.中国传统文化是世界古代四大文明中 的优秀文化。 2.“文化”是_ ___语言系统中古已有之的词汇,“文化”一词在我国的出现,至迟可追溯到_ 。 “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_ _。“文”与“化”并联使用最早见于 。 3.所谓“广义文化”,即人类社会创造的_ _的总和。 4.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 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5.远古至夏朝建立(公元前21世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阶段, _____ ______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雏形期,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魏晋南北朝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隋唐五代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时期。宋元时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时期,明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 期。 6. 和 是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 7.以 为主干的中华新石器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8.中国传统文化雏形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其一, , 其二, ,其三, ,其四,在意识形态领域, 。 9.儒家发展了 的伦理道德思想。孔子提出以“ ”为核心的政治思想,认为体现“ ”的制度和行为准则是“礼”,主张“克己复礼”,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道德。孟子对孔子的思想进一步发挥和完善,提出 说以及“仁义礼智” 说。 10.董仲舒提出“新儒学”, 为基本框架,以“ ”为基本理论,将阴阳五行学说提到神学的体系上来,把儒家伦理思想的父权、神权和君权三位一体化,从而建立起“ ”、“ ”的封建伦理道德观和“ ”的神学目的论,以及“ ”的宇宙观,以论证“王道之三纲”的永恒性。 11.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主要包括: 精神、“ ”精神、“ ”与“ ”精神。 12.中国气候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 ,二是 ,三是 丰富多样。 13. 和 的交流和碰撞,是我国文化史的一大主题。 不仅是农耕与游牧长期对垒的界标,也是二者之间通过战争、迁徙、和亲、互市等中介形式,实行经济互补和民族融合的 。 14.中国自然经济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农耕经济的 ,这一特点造就了中国文化兼收并蓄的 。 15.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社会的政治结构具有独特的东方特色,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 完备而系统, 严密是其典型的特点。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形成了“ ”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 16.中国传统哲学萌芽于 时期,形成于 时期,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17.现在一般把中国传统哲学划分为七个阶段,即先秦 、两汉 、魏晋 、隋唐 、宋明 、明清 、乾嘉朴学。 18.早期法家分为重法、重术和重势三派,分别以 为代表。战国末年的 是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兼取诸家,主张法、术、势三者相辅而相成。 19.理学实际是一种新形式的儒学,它以 为中心,兼容 两家的哲学理论,从世界观的高度,论证了封建纲常名教的合理性和永恒性。理学以 理学和 心学为主流。 20.理学发萌于唐代中后期的 ,中经北宋的周敦颐、邵雍、张载、二程兄弟,至南宋 而集大成,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 21. 哲学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源头,主要是围绕 、古今、知行等问题展开的。

二、选择题(单项或多项选择,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括号,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文”的本义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其后来的引申意义有( )。 ①引申为文字、文章 ②引申为古代的礼乐制度,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法令条文 ③引申为精神修养,在此基础上又引申为文彩 ④引申为美、善、德行之义 2.我国新石器文化最集中、最有代表性的区域是( )。 ①黄河流域 ②长江流域 ③西南地区 ④沿海地区 3.夏商周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创造了甲骨文与金文 ②宗法制度和家国同构政治结构的形成 ③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④初步形成传统伦理道德思想 4.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天命神权思想和阴阳五行学说的产生 ②诸子蜂起,百家争鸣 ③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④科技文化的成就杰出 5.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有( )。 ①儒家经典的初步形成和传统伦理道德思想的发展 ②王充著《论衡》 ③基本形成以儒家为核心的传统文化模式 ④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6.秦汉科技方面的主要成果有( )。 ①造纸术 ②《甘石星经》 ③《氾胜之书》④《九章算术》 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标志是( )。 ①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②道教的完善与佛教的传播 ③玄学的兴起 ④儒学的繁荣 8.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以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③赋与五言古诗 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9.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 ②浑天仪、地动仪 ③贾思勰的《齐民要术》④《伤寒杂病论》 10.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范晔的《后汉书》②陈寿的《三国志》③班固的《汉书》④萧子显的《南齐书》 11.( )属于唐代官修史书。 ①《晋书》②《隋书》③《史通》④《通典》 12.隋唐时期科技成就的主要标志有( )。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②刘焯的《皇极历》 ③僧一行编制的《大衍历》④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 13.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有( )。 ①兼容并包的文化气派②以理学为代表的儒家新学派的形成 ③市民文化的兴起 ④官学兴盛,私学特别是书院空前发展 14.宋代最突出的科技成果是( )的发明。 ①造纸术 ②指南针 ③印刷术 ④火药武器 15.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科技成果主要有( )。 ①李时珍的《本草纲目》②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③宋应星的《天工开物》④《徐霞客游记》 16.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文学名著主要有( )。 ①《三国演义》②《水浒传》③《红楼梦》④《永乐大典》 17.明代至清代中期(1840年前)的图书典籍主要有( )。 ①《永乐大典》②《康熙字典》③《本草纲目》④《四库全书》 18.中国传统人本主义精神包括( )层次。 ①以民为本 ②重人伦远鬼神 ③“人文”精神 ④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 19.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有( )。 ①民族性与农耕性 ②连续性与传承性 ③显著的伦理型特征 ④独特的价值观与价值取向 20.传统社会政治结构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 )。 ①宗法与专制的结合形成传统社会“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②宗法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伦理型范式 ③专制性社会结构导致中国文化形成政治型范式 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21.老子的思想主张是( )。 ①“无为”②克己复礼 ③任贤 ④以德服人 22.先秦道家的主要著作有( )。 ①《道德经》②《论语》③《庄子》④《管子》 23.孟子的“四端”包括人性天然就具有的( )。 ①“恻隐之心”② “羞恶之心”③ “恭敬之心”④ “是非之心” 24.墨家主张( )。 ①“节用”② “节葬”③ “非攻”④法治 25.法家的主要代表著作有( )。 ①《商君书》②《韩非子》③《吕氏春秋》④《论语》 26.王充的主要哲学观点有( )。 ①“天自然无为”② “天不能故生人”③ 神灭无鬼 ④今胜于古 27.王夫之的主要哲学著作有( )。 ①《周易外传》②《尚书引义》③《明儒学案》④《读四书大全说》 28.董仲舒天人感应说的要点有( )。 ①神学的灾异谴告说 ②“天人同类”、“天人相副”说 ③人性论 ④“三纲五常” 29.王夫之在历史观方面系统批判了历代史学中弥漫着的( )。 ①神学史观 ②复古谬论 ③厚今薄古 ④进化论 30.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有( )。 ①表达的复杂多样性 ②外表形式的齐合性 ③折衷融合的倾向 ④对身份秩序的尊重 31.人本主义精神主要包括( )层次。 ①以民为本 ②重人伦远鬼神 ③肯定个体的心性向善 ④重义轻利 32.春秋战国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①《诗经》②《楚辞》③诸子百家的著作 ④乐府诗; 33.春秋战国时期史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 ①《春秋》及其三传 ②《国语》③《华阳国志》④《战国策》 34.春秋战国时期科技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①《甘石星经》②《黄帝内经》③地动仪 ④以青铜器和铁制农具为代表的冶炼工艺技术 35.秦汉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 )。 ①造纸术②《氾胜之书》③《伤寒杂病论》④《黄帝内经》 36.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领域的成就主要有( )。 ①曹操父子、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②陶渊明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 ③乐府诗 ④刘勰《文心雕龙》为代表的文学评论。 37.魏晋南北朝时期科技领域的成果主要有( )。 ①刘徽的《九章算术注》②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和编制的《大明历》 ③造纸术 ④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8.隋唐时期科技领域的重要成就主要有( )。 ①雕版印刷术的发明 ②刘焯的《皇极历》 ③孙思邈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④僧一行等制作的黄道游仪和实测子午线 39.理学家以( )为核心,融会儒、释、道三家思想,建立了一个“三教合一”的理学思想体系。 ①道家思想 ②佛教思想 ③儒家思想 ④法家思想 40.宋元时期史学领域的代表作有( )等。 ①《资治通鉴》②《通鉴纪事本末》③《通典》 ④《文献通考》 三、名词解释(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8题) 1.“广义文化”: 它是指人类社会创造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涵十分广泛,其层次结构则有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分说,物质、制度、精神三层次说,物质、制度、风俗习惯、思想与价值四层说,物质、社会关系、精神、艺术、语言符号、风俗习惯六大子系统说等。 2.“狭义文化”:则派出人类社会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即意识形态和观念形态的文化,它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理论思维水平、思维模式、精神风貌、心理状态、审美情趣和价值取向等。 :3.中国文化 4.中国传统文化 5.宗法制度 6.分封制 7. 宗庙祭祀制 8.“家国同构” 9. 君主专制制度 10.先秦子学 11.玄学 12.隋唐佛学 13.宋明理学14.明清实学 15.乾嘉朴学 16.五行说 17.天道观 18.人道观 19.古今观 20.名实观 21.“天人合一”22. 知行合一 四、简答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4题) 1.什么是中国文化? 2.简述传统文化的人本主义精神。 3.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 4.简述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 5.列举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6.简述《周易》的辩证法 7.简述老子的哲学思想 8.简述孔子的哲学思想 9.简述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说与伦理学说。 10.简述王守仁的“知行合一”思想 11.什么是宋明理学? 五、论述题(从下列参考题中选作2题) 1.试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传统文化发展的主要标志。 2.试述秦汉时期中国传统文化成型期的主要标志。 3.试述宋元时期中国传统文化继续发展的主要标志。 4.什么是“家国同构”的政治结构? 5.试述孟子的哲学思想 6.试述王充的哲学思想 7.试述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8.根据中国传统思维方式,谈谈对实际工作的借鉴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