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胶质细胞瘤患者IL-6的表达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IL-6、TNF-α在高血压脑出血中含量变化的临床研究

I 一 、T F Q测 定采用E z m L n e Im n s r e t L6 N — n y e ik d m u o o b n A s y (L S )法,试剂盒购 自北 京中杉公司 。实验 组采 用 sa EIA 锥颅血肿抽吸术 ,并置引流管 ,于第 1 、3 、7 抽取颅 内血 d d d 肿液5l m ,第7拔 管。并于发病2 h 2 、7 、1d d 4 、7 h d 4 采集实验组 患者静脉血置于专用试管中,离心后取上清液一 0 2 ̄ C冰箱冻存 备 测 。对 照 组 静 脉 血 留取 及 保 存 方法 同 实 验 组 患 者 外 周 血 。 3 统计学处理 所有 资料 经 S S 1. 统 计 软 件 处 理 ,计 量 资料 用 ±s P S3O 表 示 ,多 组 间 比较采 用 单 因素 方差 分 析 ,两 组 间 比较 用q 检验 。 4 结 果 脑 出血 患者血 肿液、血清 中I 一 、T F 均 在发病后开 L 6 N —n 始升高,7 h 到高峰,7 h 2达 2 后开始呈下 降趋势 ( 1 )。 表 ,2 脑 出血 患者 血 肿 液 中 I一 、TF Q处 于 高 水平 ,显 著 高于 对 照 L6 N—
分 ,M d r t a e 6 ,重 ( 4 2 分 ,S v r a e o e a e c s )2 例 1~ 0 eee cs ) 3例 。对 照 组 4 例 ,为 与 病 例 组 患 者 同 期 的 门诊 或 住 院 体 检 0 O 者 ,男2例 ,女 1例 ,年 龄4  ̄ 6岁 ,平 均 (0 1 . )岁 。 1 9 1 7 6 . ±93 2 实 验 方 法
组与实验 组 自身的静脉血 中表达 水平 ,P . 5 ( 1 <0 0 表 )。脑 出血患者静脉血中I 一 、T F Q高于对照组静脉血,P .5 L6 N— <0 0 ( 1 。I一 、TF 表 ) L 6 N —Q升 高 的水 平 与 患 者 病情 轻 重 有 密 切 关 系 , 即病情 越 重 , I一 、 F Q水 平 越 高 ,P .5 ( 2 L 6 _ <00 表 )。 5 讨论 脑 出血后 的继发性 的脑损伤 病理生理机制极 为复杂 ,其 中有多种炎性细 胞因子参与 ,它们相 互影响 ,又有着各 自独 特 的作用 。脑 出血发病后,I 一 、I- 、T F L 1 L 6 N 一Ⅱ等血肿周 围 炎 症 因子 浸 润 而 且 相 关 基 因 表 达 增 强 J 。通 过 这 些 因 子 直 接 或间接的影 响,使血 管壁通透性增加 ,形成血管源性和细 胞 源 性 脑 水 肿 ,加 重 了 脑 出 血 后 的继 发 性 脑损 伤 ,这 是 脑 出 血 后 引起 继 发 性 损 伤 的病 理 生 理 的 重要 环节 。 J 目前关 于I 一 的研 究较 多 ,在 自发或在 其他 因素 的刺 L6 激 下淋 巴细 胞 与 多种 非 淋 巴 细 胞 都 能 产 生 I- 。在 中枢 神 经 L6 系 统I 一 主要 源于 巨噬 细胞 、有 活性 的星形 胶质 细胞 、小 L6 胶质 细胞及 神经 内皮细胞 等。有学者认为 的I一 对 中枢 神经 L6 系统发挥作 用不 同:正常神经 细胞中I 一 保持低浓度 发挥中 L6 枢介导 、神 经修复等生理作用 ,但 在脑 出血后 I一 浓度 继发 L6 增 高 参 与 神 经 损 伤 生 理 过 程 。本 组 实 验 中 I 一 在 对 照 组 患 L6 者 的I 一 水 平维持较低水平 ,而脑 出血后开始上升且达 到高 L6 峰后含量开始 下降 ,而且与病情轻 重密切相关 ,亦 与文献 一 致 ,说 明在 急性期 I一 表达处于 高水 平,介导 了出血后 的 L6 免疫损伤 。T F a主要 由单核一 N— 巨噬细胞产生 ,既是能进行免 疫调节 的细胞 因子,也具有广泛 的生物学功能。T F a参与机 N— 体的生长发育和 维持 内环境稳 定的生理过程, 同时又介 导感 染 、创伤及免疫应答 反应 。在急性脑 出血及 损伤后 ,T F N —n 是最早 出现升高 的细 胞因子 ,开始促进 炎症细胞的活化 ,如 多 核 白细 胞 的聚 集 和 激 活 ,释 放 各 类 炎症 介 质 , 增 强 嗜 中性 粒 细胞及单核细胞 的粘 附作用 ,诱导 I- 等 其他细胞因子的 L6 产 生。T F N —o表达过 量可诱导细胞分泌基质 金属蛋 白酶 ,从 而 分 解 细 胞 外 基 质 ,包 括 血 管 内皮 细 胞 的基 底 膜 , 使 血 脑 屏 障 受损 ,引发血管源性脑 水肿 。有学者认为T F Q可能是触 N- 动 因子 ,即高血压脑 出血对 脑组织产生暴发 损伤 后,免疫细 胞与具有 免疫潜能 的细胞 ( 如血管 内皮细胞 、星 形细胞 )被 激活后 首先 表达T F a,然后 其他相 同或相似 的细胞 被再激 N—
IL-1β或IL-6对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IL-1β或IL-6对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朱晓琴;李正莉;朱长庚;王效静【期刊名称】《神经解剖学杂志》【年(卷),期】2005(21)3【摘要】为研究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对培养新生大鼠的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体外细胞培养方法获得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然后在培养液中分别加入IL1β和IL6,在作用6、12及24h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IL1β、IL6对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结果显示IL1β、IL6作用于星形胶质细胞后,可引起细胞周期的显著变化,表现为G1期细胞数减少,S期、G2/M期细胞数增多,以作用12h 时变化最明显。
提示IL1β、IL6可促进体外培养的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总页数】4页(P313-316)【关键词】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白细胞介素-1β;白细胞介素-6;细胞增殖;体外培养;癫痫【作者】朱晓琴;李正莉;朱长庚;王效静【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解剖学系【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Q426;R742.1【相关文献】1.脑不对称Balb/c小鼠左右侧大脑皮质IL-1β、IL-6含量变化 [J], 付清玲;李康生;高明霞;董菁2.几种激素和IL-1β对人脑星形胶质细胞IL-6 、TNF-α分泌的影响 [J], 李兰英;孙云;庞智玲3.IL-1β或IL-6致痫对大鼠大脑皮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J], 朱晓琴;李正莉;姜昌富;卫向红;王效静4.17β雌二醇对谷氨酸钠诱导增殖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细胞周期的影响 [J], 谭政;朱长庚;刘庆莹;王伟5.IL-1β和Glu联合应用对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周期的影响[J], 王珍;刘庆莹;朱长庚;王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血清hsCRP TNF-α及IL-6在脑梗死老年患者的表达

表 1 血 清 hC P、N .【 I- s R T Fo 及 L6 的浓度 ( g L x± ) n/ , s
Ta 1 Co c n r to so- s b. n e tai n fh CRP, TNF一I a d ( n t I 6 i e u o h r u s L- n s r m ft e 2 g o p
日益受 到关注 , 为机体 非特异性 炎性 反应 的敏感 作
全 自动 酶标 仪 , 国 B—e 司生 产 , 美 i k公 T 型号 为
WL 一0 K 4定量软 件 , 津秀鹏 生物 开发有 限公 X8 ; C 天 司 ;s R h— P测 定 试 剂 盒 购 于 北 京 九 强 公 司 ; C 人 T P 仅E IA 和人 I- E IA试 剂 盒购 于 晶美 生 N 一 LS L6 LS
为脑梗 死后 , 由于脑 组 织 缺 血 坏死 , 仅产 生 大 量 不
抗 原 刺激 了免疫 系统 , 且有 大量 炎症 细胞 浸润 和激
成 和释 放 的炎 性 细胞 因子 如 T F 、L6等 是增 强 N - I-
的 。T F 、L6等 大 量 炎 性 细 胞 因子 , 致 肝 N — I- 导 细胞产 生 hC P等 , 以 hC P常 反 映 炎 症 在 动 sR 所 sR
莫 文 , 焦桂 萍 , 袁志柳 , 王先勇
( 贵州省人 民医院 干部医疗保健科 ,贵州 贵阳 50 0 ) 50 2
[ 摘 要 ]目的: 分析高敏 C 反应蛋白(sR )肿瘤坏死因子.(N .) 白细胞介素- I-) hC P 、 T Fd 、 6 L 在老年脑梗死 ( 6
患者血清的表达及意义 , 探讨它们在 老年脑梗发病过程 中的作用及 意义。方法 : 2 对 5例脑梗死 患者和 3 0例对 照者用胶乳增强免疫 比浊法检测 血清 hC P , s R 用双 抗体 夹心 E IA 法测 定血 清 T F 、L6 LS N . I-。结果 :实验 组 hC PT Fa l- s R 、N —、I6的血清浓度值 明显高于对照组 , 两者之 间比较有显著性 差异 ( 0 0 ) P< . 1 。结论 : s R 、N - hC P T F 0 I 6在老年脑梗死患者血清 中明显增高 , c L- 、 提示三者 可能参与 了老年患者脑梗死 的发生发展过程 。
精氨酸剥夺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21年1月第19卷第1期ONCOLOGY PROGRESS,Jan2021V ol.19,No.1*综述*精氨酸剥夺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姚舒洋,张毅#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胸科,北京100053摘要摘要::多种恶性肿瘤存在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这部分患者初诊时多为晚期,且存在化疗药物原发性耐药,肿瘤具有侵袭性高、预后差等特点。
精氨酸剥夺疗法是一种极具前景的靶向治疗精氨酸琥珀酸合成酶1(ASS1)阴性恶性肿瘤的治疗策略。
其中,精氨酸脱亚胺酶(ADI)是精氨酸剥夺疗法的研究热点。
这类药物已在欧美被批准作为治疗肝细胞肝癌(HCC)的孤儿药,因其抗肿瘤疗效及患者耐受性较好,近几年也不断有探索性临床研究分析ADI类药物在其他恶性肿瘤中的疗效。
本文综述了ADI类药物单药或与其他类型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
关键词关键词::精氨酸剥夺疗法;恶性肿瘤;精氨酸脱亚胺酶;联合治疗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0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21.19.01.02肿瘤细胞的代谢重组十分旺盛,其氨基酸代谢能够为肿瘤细胞的加速生长和增殖提供能量。
20世纪30年代Gilroy[1]的研究发现,与标准饮食小鼠相比,富含精氨酸饮食小鼠的肿瘤长得更快,相反,缺乏精氨酸饮食小鼠的肿瘤发生率较低,而且肿瘤长得更慢[2]。
更重要的是,精氨酸代谢受抑制后会导致肿瘤细胞溶解,而正常的体细胞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
之后,研究者对精氨酸营养缺陷型肿瘤开展了大量研究,发现精氨酸脱亚胺酶(ar-ginine deiminase,ADI)能够有效治疗依赖精氨酸代谢的恶性肿瘤,成为一种抗肿瘤治疗手段。
本文综述了ADI类药物单药或与其他类型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恶性肿瘤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结果,现报道如下。
1精氨酸在恶性肿瘤细胞生长中的作用1.1精氨酸代谢精氨酸是一种半必需氨基酸,正常细胞可摄取外源性精氨酸,也可利用瓜氨酸合成精氨酸。
TNF-α、IL-6与病毒性脑炎关系的研究进展

C末 端 的 模 块 功 能 未 明 。 T R 存 在 于 多 种 细 胞 , 知 的 NF 已 TN a活 性 大 多 由 TN R F 介 导 。T — NFa在 活 化 的 巨 噬 细
凋亡 所 必 需 的 独 特 膜 内 结 构 模 块 , 死 亡 结 构 域 ; NF 近 称 T R
放 T F a I一 炎 性 因 子 。 而 Ma n 等 是 利 用 抑 制 TN - N —、I6等 ye F
a
在 I H 后 的表 达 中发 现 中性 粒 细 胞 的 浸 润 减 少 而 血 肿 内 C
13 T F 与病 毒 性 脑 炎 . N —
T — NFa在体 内细 胞 因 子 网 络 中
起 重 要 调 节 作 用 , 的增 加 可 引 起 I- 、L2 I N 等 多种 细 它 L 6 I- 、F 胞 因子 的水 平 变 化 , 破 细 胞 因子 网 络 的平 衡 参 与一 些 疾 病 打 的 病 理 生 理 过 程 。有 学 者 认 为 它 是 一 切 炎 性 反 应 因 子 的 ] 始 动 因 子 。它 可 以直 接 促 进 中性 粒 细 胞 向病 灶 区 聚集 , 导 诱
T R , 由信 号 肽 、 外 结 构 域 、 膜 区 和 膜 内 结 构 域 组 NF z均 胞 跨
成 。两 者 胞 外 结 构 域有 同源 性 , 富 含 半 胱 氨 酸 的伪 重 复 区 以
为特 征 , 内结 构 域 则 各 异 : F 近 c末 端 有 一 诱 导 细 胞 胞 TN R
脑 炎研 究 进 展 作 一综 述 。
1 TN — 与 病 毒 性 脑 炎 Fq 1 1 T _ 来 源 和 结构 T 卜 n是 活 化 的单 核一巨 噬 细 . NF a的 N 胞 分 泌 的 可溶 性 细 胞 肽 , 1 6个 氨 基 酸 组 成 , 子 量 为 1 由 5 分 7 u NF a的 生 物 学 活 性 占 T 。T - NF总 活 性 的 7 ~ 9 , O 5 其
急性脊髓损伤脑脊液中炎性因子IL-6、IL-8的表达

急性脊髓损伤脑脊液中炎性因子IL-6、IL-8的表达钱列;劳立峰;蒋恺骉;于博;刘祖德【摘要】目的:了解急性脊髓损伤(SCI)后脑脊液中炎性因子白介素(IL)-6和IL-8的表达情况,探索其与SCI程度的关系。
方法急性SCI患者31例,均在脊髓休克恢复后按Frankel分级进行神经功能评价,分为A级组4例、B级组7例、C 级组12例、D级组8例。
所有患者均在48 h内行手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治疗,随访6个月。
在患者受伤后12、24、36、48、72 h行腰椎穿刺术并收集脑脊液,采用ELISA法检测IL-6和IL-8的浓度。
结果 Frankel分级A级组1例死亡,3例神经功能无明显改善;其他组均有一定比例的患者神经功能改善。
IL-6和IL-8在SCI早期(12 h)即出现高表达,且SCI越严重IL-6和IL-8升高越明显,损伤程度最严重的A级组IL-6和IL-8的表达分别为其他组的2.4~9.1倍和2.0~17.8倍;IL-6和IL-8的峰值分别在36 h和24 h;其中IL-6升高幅度更大、更持久,浓度变化大,且与SCI程度相关,损伤程度最严重的A级组IL-6在24、36、48 h的表达与12 h时的比值分别为3.6、5.6、4.7,而其他组的相应比值范围为0.74~2.40。
结论急性SCI早期脑脊液中IL-6和IL-8浓度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作为判断SCI程度的指标,对帮助临床判断是否进行早期手术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Objective To learn about the meaning of concentration changes in inflammatory cytokines interleukin (IL)-6 and IL-8 in cerebral spinalfluid(CSF) after acute spinal cord injury(SCI),so a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xpression of these inflammatory cytokines and severity of SCI.Methods Thirty-one patients with acute SCI were graded to 4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Frankel classification as soon as recovering from spinal shock after injury. The 4 groups included Frankel Agroup(n=4),Frankel B group(n=7),Frankel C group(n=12),and Frankel D group(n=8). All patients were operated within 48 h and folowed up for at least 6 months. The CSF(3 mL) of each patient was colected by lumbar puncture 12,24,36,48 and 72 h after SCI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IL-6 and IL-8 in CSF was determined by ELISA.Results In Frankel A group,3 patients had no improvement in neural function,and the other one patient died at 10 d after injury. In the other groups there were some patients having improvement in neural function. Expression of IL-6 and IL-8 increased at 12 h after serious SCI and were proportional to the injury severity. In Frankel A group patients with the most serious SCI,the concentration of IL-6 and IL-8 were 2.4 -9.1 times and 2.0 -17.8 times the other group patients. IL-6 and IL-8 reached peak concentrations at 36 h and 24 h after injury. The increased amplitude of IL-6 was great and the ratios of IL-6 concentration at different time points to 12 h were 24 h/12 h 3.6,36 h/12 h 5.6,and 48h/12 h 4.7 in Frankel A group. In the other groups the ratios were 0.74 -2.40 in Frankel B group,Frankel C group and Frankel D group.Conclusion The concentration of IL-6 and IL-8 early after SCI can be used as a biomarker for injury severity and can possibly guide a clinician to decide early operation.【期刊名称】《脊柱外科杂志》【年(卷),期】2016(014)005【总页数】5页(P272-276)【关键词】脊髓损伤;白细胞介素类;白细胞增多【作者】钱列;劳立峰;蒋恺骉;于博;刘祖德【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127;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上海 20012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51.21急性脊髓损伤(SCI)分为原发性损伤和继发性损伤,继发性损伤由原发性损伤所引起的局部缺血缺氧、细胞凋亡、免疫炎症反应、自由基损伤及脂质过氧化等引起[1]。
白细胞介素-6与脑卒中

白细胞介素-6与脑卒中研究发现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的损伤存在炎症反应,其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细胞因子起着重要的作用。
白细胞介素-6 (interleukin-6, IL-6) 是白介素家族中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也是机体内复杂的细胞因子网络中的关键成员,它在免疫调节、参与炎症反应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一种重要的前炎症细胞因子,IL- 6被认为在中枢神经系统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营养作用。
本文将就IL-6的理化性质、生物学活性及其在脑卒中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作简要综述。
1 IL-6的一般特征IL-6是一种由18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糖蛋白,相对分子量质量为21~26kDa。
人IL-6基因定位于7p21[1]。
活化的单核细胞是血液中IL-6的主要来源,机体发生炎症时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最早产生IL-6的反应细胞。
还有多种有核细胞都可产生IL – 6,如B细胞、T细胞、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等。
颅内IL-6的主要来源常被认为是CNS中的星形胶质细胞。
局部组织的IL-6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或局部巨噬细胞产生。
一些肿瘤细胞也能产生IL-6,如心脏黏液瘤、宫颈癌、骨髓瘤等的细胞。
IL-6的产生受许多刺激物的正调节和负调节。
细胞因子IL-1、IL-2,肿瘤坏死因子(TNF)、干扰素β(IFN-β)、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PDGF)、脂多糖(LPS)增强单核细胞、成纤维细胞产生IL-6的能力及某些肿瘤细胞产生IL-6能力。
糖皮质激素、雌激素和环胞霉素A等能抑制产生IL-6;IL-4、IL-10和IL-13也抑制单核细胞产生IL-6。
IL-6通过广泛分布于机体组织细胞上的IL-6受体(IL-6R)介导其生物学活性。
IL-6R由两条多肽链组成:特异性配体结合链——α链(IL-6Rα),分子量为80 KD;和信号传导链——β链,为分子量130 KD的糖蛋白(gp130)。
IL-6首先与IL-6Rα结合,形成IL-6/ IL-6Rα复合物,再与gp130 结合,形成具有信号传导功能的高亲和力复合物。
自泌性白细胞介素6在人脑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

自泌性白细胞介素6在人脑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李刚;张庆林;李新钢;田志刚;江玉泉;张建华【期刊名称】《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3(41)4【摘要】目的:探讨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是否分泌及表达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以及IL-6在人脑胶质瘤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采用手术中直接获得的人脑胶质瘤组织,进行胶质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分别采用四唑盐比色分析法(MTT)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人脑胶质瘤细胞中IL-6的分泌及表达;再分别采用IL-6及IL-6单抗处理脑胶质瘤细胞。
结果:①原代培养的人脑胶质瘤细胞可自发分泌IL-6,而正常人脑胶质细胞则无IL-6的分泌;②30例人脑胶质瘤标本中有25例表达IL-6基因,且其表达量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呈正相关关系;③IL-6能刺激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而IL-6单抗则能抑制脑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结论:IL-6在人脑胶质瘤中的异常分泌及表达可能是参与和维持脑胶质瘤恶性增殖的原因之一。
【总页数】3页(P394-396)【关键词】胶质瘤细胞;白细胞介素-6;分泌;基因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作者】李刚;张庆林;李新钢;田志刚;江玉泉;张建华【作者单位】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外科;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基础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9.41【相关文献】1.白细胞介素-6在人脑胶质瘤干细胞中的表达及其侵袭性的作用 [J], 仇波;张东勇;王军;王勇;陶钧;欧绍武;王运杰2.诺帝对CXCR4介导的人恶性胶质瘤细胞钙流和白细胞介素8分泌的抑制作用[J], 平轶芳;张玉琪;姚小红;陈剑鸿;杨世昕;章容;周向东;卞修武3.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8在实验性结肠炎发病中的作用及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治疗作用的探讨 [J], 朱峰;钱家鸣;潘国宗;全硕4.血清外泌体miRNA-30a-5p在人脑胶质瘤诊断及预后评价中的作用 [J], 杨智;唐栋;曹磊;杨光诚5.脑脊液外泌体miR-146a与人脑胶质瘤术后复发的相关性 [J], 田艳;魏可欣;张向宁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 Medical Sciences)
7ol8 25 9o8 6 :ec8 2004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 IL-6 的表达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 1] 血干细胞的辅因子 。红细胞与 T 淋巴细胞在机体
化, 揭示其在疾病过程中的内在联系, 为临床治疗提 供指导。 1 1. 1 材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神经外科经病理组织学检
防御微生物和抗肿瘤免疫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本研 究我们观察了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 IL-6 的含 量以及红细胞免疫功能和 T 淋巴细胞亚群的活性变
;o study t<e content of interleu=in>6 ( ?@>6 ) and t<e altering Aattern of eryt<rocyte FnGyBe lin=ed iBBunosorCent assay ( F@?SH ) Das used to
iBBunity and ; cell suCgrouA in t<e Clood of outer circulation in t<e Aatients Dit< cereCral glioBa,and to eEAlore t<eir relations<iA and t<e clinical significance8 Methods deterBine t<e content of ?@>6 8 ;<e iBBunoaCsorAtion Das eBAloyed to eEaBine t<e eryt<rocytic iBBune activity and its ( S>I)Das used to deterBine t<e cell nuBCer of J:3( 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 regulatory function8 StreAtavidin>IeroEidase 3) ,J:4 ,J:8 8 ResuIts ;<e content of ?@>6 in t<e grouA Dit< cereCral glioBa is significantly loDer t<an t<at in t<e control grouA ( ! < 0 8 05 ) 8 Ked Clood cell J3 C receAtor ( KLJ8 J3 CK)and KLJ iBBune ad<erence en<ance factor ( KMFK) droAAed greatly( ! < 0 8 001 ) ,D<ile red Clood cell iBBune coBAleE rosstte( KLJ8 ?JK ) and KLJ iBBune ad<erence in<iCitor factor( KM?K)increased greatly8 ;<e cell nuBCer of J:3 ,J:4 droAAed( ! < 0 8 01 )and t<ere Das no evident c<ange for J:8( ! > 0 8 05 ) 8 ConcIusion ;<e Dea=ening of iBBune function is oCserved in t<e Aatients Dit< cereCral glioBa8 ;esting of t<e content of ?@>6 , eryt<rocyte iBBunity and t<e activity of ; suCgrouA <as iBAortant clinical significance in t<e occurrence,develoABent,treatBent,outcoBe and Arognosis of t<e cereCral glioBa8
查确诊的脑胶质细胞瘤住院患者 60 例, 年龄 32 ~ 78 岁, 平均 51 岁。并设 65 例健康献血员作对照。 1. 2 主要试剂 人 IL-6 试剂盒由上海贝西科技发 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 批号: 20001017 ) , 红细胞免疫 功能检测试剂盒和红细胞免疫调节因子检测试剂盒
582
(! ± ",! ) &
;红细
胞 C3b 受 体( red blood cell C3b receptor, RBC. C3bR) 、 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 red blood cell immune complex rosstte,RBC. ICR ) 、 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 子 ( RBC immune adherence enhance factor, RFER) 、 红 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 RBC immune adherence in[ 3] hibitor factor,RFIR ) 采用免疫黏附法测定 ; T 淋巴
而 RBC. ICR 明显高于正常 C3bR 明显低于正常组, 组, 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表2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红细胞免疫功能测定 The results of erythrocyte immunization ( ! ± ",! ) & RBC. C3bR 13. 10 ± 1. 62 18. 50 ± 2. 65 < 0. 01 RBC. ICR 12. 10 ± 1. 49 6. 84 ± 1. 23 < 0. 01 Table 2 Group CG ( n = 60 ) Control ( n = 65 ) P
mune adherence inhibitor factor Group CG ( n = 60 ) Control ( n = 65 ) P RFER 12. 65 ± 16. 6 189. 1 ± 28. 3 < 0. 01
E / I 比值, 是血清中红细胞免疫调节机制的客观 r = 0 . 613 , P < 反映, 其 与 RBC. C3bR 呈 正 相 关, 0. 01 ; 而 与 RBC. ICR 呈 负 相 关, r = - 0 . 437 , P < 经细胞结合更多的 0. 01 。表 明 随 着 CIC 的 增 加, CIC , 膜表面 C3b 受体减少, 红细胞免疫调节能力减 弱。提示红细胞免疫调节能力的变化是随着 CIC 而 改变的。 3 讨 论
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 S-P ) 一步法测定 CD3 、 CD4 、 CD8 的细胞数。结果 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
质细胞瘤组 IL-6 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 P < 0. 05 ) ;红细胞 C3b 受体 ( RBC. C3bR) 、 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 ( RFER)亦明显降低 ( P < 0. 001 ) ,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 RBC. ICR) 、 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 RFIR ) 则明显升高; CD3 、 CD4 细胞数明显降低 ( P < 0. 01 ) , 而 CD8 无明显差异 ( P > 0. 05 ) 。结论 临床指导意义。 关键词:脑胶质细胞瘤; 红细胞免疫; 白细胞介素 6 ; T 淋巴细胞亚群 R741. 02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8259 ( 2004 ) 06-0581-03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检测 患者 IL-6 含量、 红细胞免疫功能及 T 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 发展、 治疗、 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医 学 版 )
第 25 卷
由本院免疫研究室提供 ( 批号: 20001215 ) , 链亲和素过氧化物酶 ( Streptavidin-Peroxidase,S-P ) 一步法测 定 T 淋巴细胞亚群试剂盒由福建三明日通科技发展 责任有限公司提供 ( 批号 20001215 ) 。 1. 3 方法 IL-6 定量测定采用 ELISA 方法
KEY WORDS:cereCral glioBa;eryt<rocyte iBBunity;?@>6 ;; cell suCgrouA 白细胞介素-6 ( interleukin-6 , IL-6 ) 是一种多功能 的细胞因子, 对肝细胞某些蛋白的合成和 T、 B 淋巴 细胞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同时也是胸腺细胞和骨髓造
[ 2]
2
结
果
通过对脑胶质细胞瘤 ( crebral glioma,CG ) 患者 及健康对照组进行 IL-6 含量及红细 胞 免 疫 功 能 检 测, 发现脑胶质 细 胞 瘤 组 较 健 康 对 照 组 IL-6 含 量、 CD3 、 CD4 、 RBC. C3bR, RFER 明 显 降 低, CD8 、 RBC. ICR、 RFIR 明显升高。 2. 1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 IL-6 和 T 细胞亚群的测定 表 1 显示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 CD3 、 CD4 明显低 于对照组, 而 CD8 明显高于正常组, CD4 / CD8 比值明 显低于对照组, 说明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 T 淋巴细胞亚群活性较差。脑胶质细胞瘤患者血清中 IL-6 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 IL-6 同样参与了脑 胶质 immune adherence enhance factor and im(! ± ",! ) & RFIR 49. 60 ± 2. 95 34. 34 ± 4. 50 < 0. 01 E/ I 3. 12 ± 0. 57 5. 24 ± 0. 79 < 0. 01
收稿日期: 2003-09-16 修回日期: 2004-06-10 通讯作者: 邱曙东, Tel: ( 029 ) 82655180 作者简介: 张越林 ( 1968-) , 男 ( 汉) , 博士研究生, 副主任医师. 主要从 事神经外科临床及科研工作. Tel: ( 029 ) 85253261-2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