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安徽省淮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六次人口普查全国各县级单位常住人口数据

县区
长安区 桥东区 桥西区 新华区 裕华区 高新区 矿区 井陉区 正定县 栾城县 行唐县 灵寿县 高邑县
1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91.9 124.3 354.5 211.2 61.6 328.1 29 94.5 118.4 87.7 166.1 136.5 37.3 41.6 46.8 31.7 27.3 86.1 87.1 101.8 78.8 53.2 57 68.5 59.3 66.9 94.9 79.9 248.2 41.6 64.7 78.5 48 41 59.6 62.5 49.4 16.2 9.5 31 46.7 32.9 40.6 33.4 18.6
县区
4
六普常住人口 (万人)
52.9 53.8 56.3 58.9 60.4 63.2 116.5 52.2 39.4 31.6 21.5 28 32.9 48.7 52.9 34.1 36.2 56.6 20.7 30.8 66.9 40.2 35.7 20.2 43.7 33.5 36.6 28.2 58 20.3 58.4 82.2 44.4 81 10.5 2.1
省
地市
巴彦淖尔 1669915
兴安盟 1613250
锡林郭勒 1028022
阿拉善 231334
辽宁 沈阳 43746323 8106171
朝阳
县区
临河 五原 磴口 乌拉特前 乌拉特中 乌拉特后 杭锦后 乌兰浩特市 阿尔山市 科尔沁右翼前旗 科尔沁右翼中旗 扎赉特旗 突泉县 二连浩特市 锡林浩特市 阿巴嘎旗 苏尼特左旗 苏尼特右旗 东乌珠穆沁旗 西乌珠穆沁旗 太仆寺旗 镶黄旗 正镶白旗 正蓝旗 多伦县 #乌拉盖开发区 阿拉善左旗 阿拉善右旗 额济纳旗(包括东风场区)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 #孪井滩生态移民示范区 沈河 和平 大东 皇姑 铁西 苏家屯 东陵 沈北 于洪 新民 辽中 康平 法库 双塔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

2010年全国第六次⼈⼝普查第六次全国⼈⼝普查⼀、第六次⼈⼝普查时间第六次全国⼈⼝普查的标准时间点是2010年11⽉1⽇零时开始,历时三年时间,到2012年6⽉结束,这个时间是与第五次⼈⼝普查的时间⼤体上是⼀致的,这次⼈⼝普查主要内容是⼈⼝和住户的基本情况,⼈⼝情况就包括⼈的姓名、性别、年龄和民族,以及他的教育程度和职业,另外⼀个重要的普查内容是住房情况,另外这次⼈⼝普查的对象是标准时间点内我国境内的⾃然⼈还有在我国境内但是没有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我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员,这⾥的境内是指海关关境以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
⼆、第六次⼈⼝普查⽅案1、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普查的通知》(国发〔2009〕23号)和《全国⼈⼝普查条例》(审批中),制定第六次全国⼈⼝普查⽅案。
2、⼈⼝普查是⼀项重⼤的国情国⼒调查。
开展第六次全国⼈⼝普查,⽬的在于查清2000年以来我国⼈⼝在数量、结构、分布和居住环境等⽅⾯的变化情况,以便为科学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安排⼈民的物质和⽂化⽣活,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持。
3、⼈⼝普查⼯作,按照“全国统⼀领导、部门分⼯协作、地⽅分级负责、各⽅共同参与”的原则,在国务院和地⽅各级⼈民政府的领导下进⾏。
国务院和地⽅各级⼈民政府设置⼈⼝普查领导⼩组和办公室,村民委员会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设置⼈⼝普查⼩组,分别负责⼈⼝普查的领导、组织和具体实施⼯作。
各有关部门按照各⾃职能,各负其责、通⼒协作、密切配合。
4、⼈⼝普查所需经费,在保证⾼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和厉⾏节约的原则下,由中央和地⽅各级⼈民政府共同负担,并列⼊相应年度的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
5、各级宣传部门和⼈⼝普查机构要采取多种⽅式,积极做好⼈⼝普查的宣传⼯作,为⼈⼝普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6、⼈⼝普查实⾏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各级⼈⼝普查机构的领导同志对⼈⼝普查数据质量负总责,确保⼈⼝普查数据的真实、准确、可靠。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第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1年4月28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
其中: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共1339724852人。
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4]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5]为552300人。
台湾地区人口[6]为23162123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26582504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73899804人,增长5.84%,年平均增长率为0.57%。
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401517330户,家庭户人口为124460839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1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44人减少0.34人。
四、性别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男性人口为686852572人,占51.27%;女性人口为652872280人,占48.73%。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6.74下降为105.20。
五、年龄构成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0-14岁人口为222459737人,占16.60%;15-59岁人口为939616410人,占70.1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8.87%。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县级公报模板

××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县统计局2011年8月日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县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县政府和县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县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县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县常住人口[3]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减少(增加)人,下降(上升)%,年平均下降(上升)%。
全县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人,增长%,年平均增长%。
二、家庭户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户,家庭户人口为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减少人。
三、性别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人,占%;女性人口为人,占%。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下降为。
四、年龄构成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人,占% ;15-64岁人口为人,占%;65岁及以上人口为人,占%。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县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人上升为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人下降为人。
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人,文盲率[5]由%下降为%,下降个百分点。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省常住人口为78659903人,比十年前增加4277094人,增长5.75%,年平均增长率为0.56%。
:男性人口为39630233人,占50.38%,女性人口为39029670人,占49.62%,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下降为101.54。
江苏常住人口的年龄构成。
0-14岁人口为10230180人,占13.01%,15-64岁人口为59861916人,占76.10%,65岁及以上人口为8567807人,占10.89%。
这也意味着,走到大街上,每10个人中至少就有一个人超过65岁,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反映出江苏的整个社会正面临着越来越重的养老负担。
文化程度:大专以上学历人口占10.8%综合全省各县区人口数量排名前20名单位:人安徽人口普查全省常住人口为5950.1万人,普查登记时全省户籍人口为6862.0万人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3024.6万人,占50.83%;女性人口为2925.5万人,占49.17%。
全省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559.1万人,占43.01%,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91.0万人,占56.99%。
2010年人口普查各市常住人口数河北省全省常住人口为71854202人,共有家庭户20395118户,家庭户人口为6853869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36人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2093041人,占16.83%;15-64岁人口为53841435人,占74.93%;65岁及以上人口为 5919726人,占8.24%。
人口数(人)比重(%)2000年 2010年全省 71854202 100 100 石家庄市 10163788 13.86 14.15 唐山市 7577284 10.56 10.54 秦皇岛市 2987605 4.13 4.16 邯郸市 9174679 12.58 12.77 邢台市 7104114 9.97 9.89保定市 11194379 15.70 15.58 张家口市 4345491 6.28 6.05 承德市 3473197 4.98 4.83 沧州市 7134053 9.96 9.93 廊坊市 4358839 5.75 6.06 衡水市 4340773 6.23 6.04。
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情况

月1日零时;1990年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2000年普查时点为11月1日零时;2010
性别比(女=100) 家庭户规模 (人/户) (%)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0-14 15-64 65岁及以上 总抚养比 老年抚养比 少儿抚养比 民族人口 汉族
30.1 66.6 3.3 (%) 50.2 5.0 45.2
41.5 54.4 4.1 83.8 7.5 76.3
22.4 72.0 5.6 38.9 7.8 31.1
六次人口普查人口基本情况
项 常住人口 男 女
目 (万人)
1953 276.8 159.8 117.0 136.5
1964 759.7 391.1 368.6 106.1
1982 923.1 467.1 456.0 102.4 3.7
1990 1081.9 559.3 522.6 107.0 3.2
2000 1356.9 707.4 649.5 108.9 2.9
文盲人口及文盲率
文盲人口 文盲率 平均受教育年限 城乡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万人) (%) (年) (万人) 205.8 71.0
168.9 34.2 5.3
114.7 16.0 7.8
Hale Waihona Puke 94.3 10.9 8.6
57.8 4.9 10.0
425.8 333.9
597.0 326.1
794.5 287.4
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1982年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1990年普查时点为7月1日零时;2000年普查时点为11 年普查时点为11月1日零时。
80.2
文盲人口,1982年、1990年、2000年、2010年的文盲人口数为15周岁及以上文盲和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

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各省数据汇总(总48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各省各市都有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来源: 国家统计局中国总人口达13.397亿人 10年增加7390万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
所谓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就是规定一个时间点,无论普查员入户登记在哪一天进行,登记的人口及其各种特征都是反映那个时间点上的情况。
根据上述规定,不管普查员在哪天进行入户登记,普查对象所申报的都应该是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情况。
通过这个标准时间,所有普查员普查登记完成后,经过汇总就可以得到2010年11月1日全国人口的总数和各种人口状况的数据。
以下是数据详情: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关于开展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通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圆满完成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总人口普查登记的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3]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
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
二、人口增长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三、家庭户人口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有家庭户[7]四、性别构成五、年龄构成六、民族构成七、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八、城乡人口九、人口的流动[10]十、登记误差普查登记结束后,全国统一随机抽取402个普查小区进行了事后质量抽样调查。
1204-安徽省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宿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1]宿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25日根据国务院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各县、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5352924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相比,十年共减少163499人,下降3.0%,年平均下降0.3%。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为638923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人口相比,十年共增加632040人,增长11.0%,年平均增长1.05%。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1599795[4]户,家庭户人口为514973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2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8人减少0.46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698929人,占50.42%;女性人口为2653995人,占49.58%。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4.5下降为101.69。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57052人,占19.75%;15-64岁人口为3730594人,占69.69%;65岁及以上人口为565278人,占10.5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53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0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47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为21307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550222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2353550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1280160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淮北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淮北市统计局
2011-07-04
根据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我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在市政府和市以下地方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级各有关部门和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全市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户籍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2114276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8746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39676人,增长12.79%,年平均增长1.21%。
全市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220303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1962824人相比,十年共增加240214人,增长12.24%,年平均增长1.16%。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612062户,家庭户人口2009449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56人减少0.28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1070553人,占50.63%;女性人口1043723人,占49.37%。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106.30的下降为102.57。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357928人,占16.93%;15-64岁人口1562229人,占73.89%;65岁及以上人口194119人,占9.18%。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8.85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46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2.39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程度的人口143565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25549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98203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44606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程度的由2860人上升为6790人;具有高中程度的由9194人上升为12084人;具有初中程度的由39133人上升为46448人;具有小学程度的由31067人下降为21098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138360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19540人,文盲率[5]由8.42%下降为6.54%,下降1.88个百分点。
六、常住人口地区分布
注释:
[1] 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 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不包括常住在市内的境外人员。
[4] 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 文盲率是指全市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 比重为各县(区)的人口占全市合计的比重,各县区10年内比重变化未考虑到区划变动因素,不具有可比性。
来源:淮北市统计局日期:201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