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2010年各省份人均GDP

4、深圳市 9510.91亿元 增长12.0% (广东2)
5、苏州市 9168.00亿元 增长13.0% (江苏1)
6、天津市 9108.83亿元 增长17.4% (津)
7、重庆市 7894.24亿元 增长17.1% (渝)
8、杭州市 5945.82亿元 增长12.0% (浙江1)
26 文莱 31239
27 西班牙 30639
28 以色列28686
29 塞浦路斯28237
30 希腊e 27302
31 斯洛文尼亚23706
32 巴哈马21879
33 葡萄牙21559
34 韩国20591
35 巴林 20475
36 马耳他 19746
27、长春市 3369.70亿元 增长15.6% (吉林1)
28、西安市 3241.49亿元 增长14.5% (陕西1)
29、石家庄市3110.00亿元 增长11.1% (河北2)
30、潍坊市 3090.92亿元 增长00.0% (山东4)
2011年城市GDP排名(31-40)
168 几内亚比绍509
169 乌干达 501
170 多哥459
171 莫桑比克458
172 几内亚448
173 中非 436
174 厄立特里亚398
175 马达加斯加392
176 尼日尔381
177 埃塞俄比亚350
178 塞拉利昂326
18 山西 3806美元
19 新疆 3682美元
20 河南 3628美元
21 湖南 3607美元
22 青海 3545美元
23 海南 3517美元
浙江各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温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字体:[ 大中小] 日期:2011-05-10 08:29:10 浏览次数:2115 来源:“中国温州”政府门户网站温州市统计局(2011年5月9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在各级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1]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我市人口普查主要阶段工作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2]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3]为912.21万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55.80万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56.41万人,增长20.69%,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其中市外流入人口284.22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的31.16%。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91.03万户,家庭户人口为804.03万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7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35人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79.74万人,占52.59%;女性人口为432.47万人,占47.41%。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11.72下降为110.93。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30.53万人,占14.31%;15-59岁人口为680.92万人,占74.6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0.76万人,占11.05%,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69.54万人,占7.62%。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5.49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4.81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1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31个百分点。
五、受教育程度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65.03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5.04万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34.44万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67.99万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2010年人口普查福建省人口分布状况

福建省各辖区人口分布状况(2010年) (数据源于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单位:万人 标红部分为省会、特区、地级市辖区范围总人口数地区 常住人口 城镇人口 乡村人口 城镇化水平泉州市812.85474.95337.9058.4福州市711.54440.81270.7362.0漳州市481.00224.76256.2446.7厦门市353.13311.9141.2288.3宁德市282.20135.23146.9747.9莆田市277.85141.10136.7550.8南平市264.56134.23130.3350.7龙岩市255.95115.22140.7345.0三明市250.34127.98122.3651.1福州市辖区292.18282.449.7496.7晋江市198.64117.2881.3659.0莆田市辖区195.38110.7284.6656.7泉州市辖区143.52115.4728.0580.5南安市141.8571.8669.9950.7福清市123.4847.0876.4038.1安溪县97.7433.6064.1434.4惠安县94.4246.5647.8649.3龙海市87.7842.3045.4848.2仙游县82.4730.3852.0936.8漳浦县80.3030.2650.0437.7漳州市辖区70.5661.479.0987.1长乐市68.2627.8040.4640.7龙岩市辖区66.2446.0120.2369.5闽侯县66.2129.4736.7444.5石狮市63.6747.0016.6773.8诏安县59.7819.6440.1432.9福安市56.3632.6023.7657.8连江县56.1519.7736.3835.2福鼎市52.9526.6826.2850.4平和县49.8516.2433.6132.6南平市辖区46.7930.1416.6564.4霞浦县46.1217.5228.6038.0建瓯市45.2219.2625.9642.6永春县45.2223.8621.3652.8宁德市辖区42.9325.2517.6858.8云霄县41.5816.6024.9839.9长汀县39.3416.1823.1641.1三明市辖区37.5532.88 4.6787.6上杭县37.4011.4825.9230.7永定县36.2713.6522.6237.6平潭县35.7811.3924.3931.8尤溪县35.2112.9622.2536.8永安市34.7021.3713.3361.6南靖县33.4013.5719.8340.6古田县32.3711.0221.3534.0大田县31.1613.3617.8042.9浦城县30.4612.9417.5242.5建阳市28.9315.0713.8652.1武平县27.828.2319.5929.6德化县27.7919.328.4769.5邵武市27.5118.349.1766.7宁化县27.248.2818.9630.4永泰县24.957.9616.9931.9连城县24.868.3016.5633.4漳平市24.0211.3712.6547.3闽清县23.767.2616.5030.6武夷山市23.3612.2811.0852.6沙县市22.6712.989.6957.3东山县21.1510.2810.8748.6罗源县20.777.6413.1336.8长泰县20.688.4712.2141.0顺昌县19.168.7510.4145.7寿宁县17.597.2210.3641.0政和县17.17 6.7110.4639.1华安县15.92 5.939.9937.2将乐县14.897.037.8647.2屏南县13.77 5.038.7436.5清流县13.62 5.468.1640.1光泽县13.41 5.607.8141.8松溪县12.55 5.147.4141.0建宁县12.00 4.207.8035.0周宁县11.27 4.91 6.3643.6泰宁县11.03 4.77 6.2643.2明溪县10.27 4.69 5.5845.7柘荣县8.84 5.00 3.8456.6福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福建省统计局2011年6月7日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
2010年广东各市人口普查资料[资料]
![2010年广东各市人口普查资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44ff366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d858957.png)
广东省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广东省统计局2011-05-10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国务院和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我省这次普查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省常住人口全省常住人口[3]为104303132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8642000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17883132人,增长20.69%。
年平均增长率为1.90%。
二、家庭户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 27747417户,家庭户人口为88681724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20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9人减少0.49人。
三、性别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4397408人,占52.15%;女性人口为49905724人,占47.85%。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03.82上升为109.00。
四、年龄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7618241人,占16.89%;15-64岁人口为79645606人,占76.36%;65岁及以上人口为7039285人,占6.75%。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7.28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6.58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7个百分点。
五、民族构成全省常住人口中,汉族人口为102239726人,占98.02%;各少数民族人口为2063406人,占1.98%。
六、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程度的人口为856725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程度的人口为17806826人;具有初中程度的人口为44759923人;具有小学程度的人口为23944315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口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泉州调研资料

泉州调研资料一、泉州市的概况泉州是福建省经济中心,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连续13年保持福建省经济总量第一。
同时,泉州也是海峡西岸城市群20个城市中经济总量最高的城市,泉州湾城市群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三大中心城市群之一。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又濒太平洋,形成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常春,年平均气温19.5℃~21℃。
但自然灾害较为频繁,主要为旱、涝、风害等。
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21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
其中陆域面积11014.78平方公里(包括金门岛),约占全省陆地面积的9.08%;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大小港湾14个,岛屿208个。
土壤类型多样,分布最广的土壤为红壤,次为水稻土及砖红壤性红壤。
耕地多属一、二级,土壤较肥沃。
植被茂繁,类型多,动植物资源丰富。
境内还蕴藏较丰富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煤、铁、黄金、花岗岩、石灰石、石英砂、高岭土等,以“砂、石、土”为主的非金属矿产资源是泉州市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矿产。
泉州是国际花园城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
同时,泉州是我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唐朝时为世界四大口岸之一。
泉州港在宋元时期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港”。
根据《泉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市常住人口为8128530人。
其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749845人,占58.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78685人,占41.57%。
2011年泉州市生产总值达4270亿元、财政总收入500.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2.09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240亿元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73亿元,均比2006年翻一番以上,经济总量连续13年位居全省首位;形成3个产值超千亿元、2个产值超500亿元产业集群。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人口排名及GDP排名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人口排名及GDP排名36时间:2014-5-15 16:00:27编辑:水痕依旧热度:89311 ℃数据来自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排名,中国339个城市人口排名,看下你的城市有多少人吧?2012年国家统计局统计: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71,182万人,占52.57%;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64,222万人,占47.42%。
近年来,由于积极推进人口城镇化和产业结构升级,实施城市带动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发展战略,人口城镇化率以每年超过1个百分点的速度增长。
采取多种措施和合理规划,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努力改善农民进城务工环境,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流动。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新生代流动人口已经超过流动人口半数,总量达1.18亿。
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流动人口的平均年龄约为28岁,超过一半的劳动年龄流动人口出生于1980年以后。
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体系却严重滞后,亟待完善。
庞大的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构成巨大压力。
流动人口就业、子女受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以及计划生育等方面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制约着人口的有序流动和合理分布,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面临困难。
注1:人口数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选自:365知识网注2:GDP数据来自各市、地区的2010、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或其它报告。
[ 转自365知识网/ ]注3:美元汇率按2010年全年平均价:1美元=6.7695元人民币计算。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人均GDP排名注1:人口数据来自各省市自治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公报。
注2:GDP数据来自各市、地区的2010、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或其它报告。
注3:美元汇率按2010年全年平均价:1美元=6.7695元人民币计算。
2013-2014年中国最新城市GDP总量排名注2:GDP数据来自各市、地区的2010、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政府工作报告或其它报告。
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正文:---------------------------------------------------------------------------------------------------------------------------------------------------- 深圳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深圳市统计局2011年5月12日)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注2。
在国务院、省政府和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快速汇总任务。
现将主要数据公布如下:一、全市常住人口全市常住人口注3为10357938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008428人相比,十年共增加3349510人,增长47.79%,年平均增长率为3.98%。
二、家庭户人口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注43503201户,家庭户人口为7402412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2.11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63人减少0.52人。
三、性别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5614027人,占54.20%;女性人口为4743911人,占45.80%。
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97.74上升为118.34。
四、年龄构成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018774人,占9.84%;15-64岁人口为9156398人,占88.4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2766人,占1.76%。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上升1.34个百分点,15-6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1.99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65个百分点。
泉州市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更名永春县。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 县。天福八年(943年)二月,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殷。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 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泉州市境内溪流密布,发源于本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条,总长度1549千米,其中晋 江水系15条,九龙江水系5条,闽江水系9条,单独入海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条,总长度为 2156千米。晋江、洛阳江为泉州市主要河流。
全年全市自来水供水总量万立方米,其中居民家庭自来水用水量万立方米,家庭自来水用户114.99万户。
13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Ⅲ类水质达标率保持100%。主要流域14个国、省控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100%, 晋江流域13个国、省控断面Ⅰ类-Ⅱ类水质比例46.2%,58个小流域监测断面Ⅰ类-Ⅲ类水质比例93.1%。36个近 岸海域国、省控站位一、二类水质比例91.7%。全年农村饮水安全受益人口10.85万人。
泉州市
福建省辖地级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泉州市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泉州市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泉州统计局
2011年7月7日
根据《全国人口普查条例》和国务院的决定,我国以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
在各级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全体普查对象的支持配合下,通过广大普查工作人员的艰苦努力,圆满完成了人口普查任务。
现将快速汇总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全市常住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3]为812853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7283040人相比,十年共增加845490人,增长11.61%,年平均增长率为1.10%。
二、家庭户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共有家庭户[4]2267970户,家庭户人口为6948685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06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3.65人减少0.59人。
三、性别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4207544人,占51.76%;女性人口为3920986人,占48.24%。
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7.31。
四、年龄构成
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1178882人,占14.50%;15-59岁人口为6237844人,占76.74%;60岁及以上人口为711804人,占8.7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86988人,占5.99%。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0-14岁人口的比重下降9.62个百分点,15-59岁人口的比重上升8.63个百分点,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1.00个百分点,65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0.52个百分点。
五、各种受教育程度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463839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955861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5542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375162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1878人上升为5706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8308人上升为1175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8503人上升为43740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8239人下降为29220人。
全市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75857人,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文盲人口减少323999人,文盲率[5]由6.86%下降为2.16%,下降4.70个百分点。
六、城乡人口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6]为4749845人,占58.43%;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3378685人,占41.57%。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城镇人口增加1915286人,乡村人口减少1069796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19.51个百分点。
七、人口流动
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914894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7]为91529人。
具有市外户籍的迁入人口为2012857人,其中具有本省外市户籍的迁入人口为321196人,具有外省户籍的迁入人口为1691661人。
八、人口地区分布
泉州市常住人口地区分布情况
地区人口数(人)比重(%)
全市 8128530 100
鲤城区 368059 4.53
丰泽区 529640 6.52
洛江区 187189 2.30
泉港区 313539 3.86
石狮市 636700 7.83
晋江市 1986447 24.44
南安市 1418451 17.45
惠安县 716224 8.81
安溪县 977432 12.02
永春县 452217 5.56
德化县 277867 3.42
泉州开发区 36758 0.45
台商投资区 228007 2.81
注释:
[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汇总数。
[2]普查登记的对象是指普查标准时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自然人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但未定居的中国公民,不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短期停留的境外人员。
[3]市(县、区)人口,是普查登记的2010年11月1日零时的常住人口。
常住人口包括:居住在本乡镇街道、户口在本乡镇街道或户口待定的人;居住在本乡镇街道、离开户口所在的乡镇街道半年以上的人;户口在本乡镇街道、外出不满半年或在境外工作学习的人。
本公报不包括金门县的人口数。
[4]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
[5]文盲率是指全市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
[6]城乡人口是指居住在我国境内城镇、乡村地域上的人口,城镇、乡村是按2008年国家统计局《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划分的。
[7]市辖区内人户分离的人口是指设区市所辖的区内和区与区之间,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乡镇街道的人口。
来源:泉州晚报日期:201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