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第二章 汽车行驶理论
合集下载
汽车理论 (2)

Ft
Ttqigi 0 T
r
和
ua
0.377
nr igi0
可以对应计算出 1 挡的Ft1和ua1。
n/(r·min-1)
nmin
ntq
800 3300
np
5700
nmax
6200
Ttq/(N·m )
ig1=2.13
Ft1/N
ua1/(km·h-1 )
142 5438 7.1
195 7468 29.2
24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n
ua
O
加载变形区 n' 卸载变形区
图1-9是对轮胎静态加载/卸载时, 轮胎所受载荷W和轮胎接地点中心的径向变 形关系。
轮胎滚动时的加载变形区和 卸载变形区
思
由轮胎的迟滞损失图看,在轮胎径向变形相同的情况下,
考
地面作用在加载变形区与卸载变形区的法向反力是否相等?
25
(4)驱动力
37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思考
为什么驱动力系数很大时,气压越低 f 越小?
Ft 胎面滑移Ff
传动系损失的功率PT主要与哪些因素有关?
机械损失
转矩
Ttq大 损失大 损失的比重小
ηT高
齿轮对数
齿轮对数少
损失小 ηT高
直接挡ηT最高
PT
润滑油品种
液力损失
温度
箱体内油面
过高,搅油损失大
高度
过低,热容量小
旋转零件的转速
15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与行驶阻力
传动系效率曲线
挡 挡
1—1200r/min 2—1600r/min 3—1900r/min 4—2000r/min
汽车理论 第二章汽车动力性(常)

7
Acceleration time
汽车加速度曲线
GB/T12543—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8
9
爬坡能力的评价
▪ 以满载、良好路面上的imax来表示。
▪
--商用车30%或16.5º;
▪
--越野汽车60%或31º;
▪ 轿车最高车速较大, 且通常在良好的市 区道路行驶,一般不强调爬坡度。
▪ 有的国家要求汽车在常遇坡道上汽车必 须保持的速度表明其加速能力。
r
21.15
36
1. 最大速度和部分负荷时的力平衡 以及 uamax 和部分负荷时的等速 2. 加速能力
3. 最大爬坡度
ua uam a,x此时F, i mgsin i tg(sin1 Ft Ff Fw )
mg
37
▪ 2. 加速能力 它用aj,但aj不方便评价。 通常用加速时间或加速距离来评价。
28
▪ δ 主要与发动机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 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即
▪
▪ 式中:Iw为车轮的转动惯量;If为飞轮的转 动惯量。
29
Ft Ff Fw Fi Fj
Ttqi0 ig T mg f cosCD Aua2
r
21.15
mgsinm du
dt
30
四、汽车行驶条件
▪ 1.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温度、转速、油面高度等有关。
16
▪ 汽车传动系总成机械效率
▪ 4~6档变速器ηT =0.96
▪ 6~8档变速器ηT =0.95
▪ 传动轴ηT = 0.98
▪ 主减速器ηT = 0.96 (单级)
▪
ηT = 0.92(双级)
▪ 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Acceleration time
汽车加速度曲线
GB/T12543—90《汽车加速性能试验方法》 8
9
爬坡能力的评价
▪ 以满载、良好路面上的imax来表示。
▪
--商用车30%或16.5º;
▪
--越野汽车60%或31º;
▪ 轿车最高车速较大, 且通常在良好的市 区道路行驶,一般不强调爬坡度。
▪ 有的国家要求汽车在常遇坡道上汽车必 须保持的速度表明其加速能力。
r
21.15
36
1. 最大速度和部分负荷时的力平衡 以及 uamax 和部分负荷时的等速 2. 加速能力
3. 最大爬坡度
ua uam a,x此时F, i mgsin i tg(sin1 Ft Ff Fw )
mg
37
▪ 2. 加速能力 它用aj,但aj不方便评价。 通常用加速时间或加速距离来评价。
28
▪ δ 主要与发动机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 转动惯量以及传动系统的转动比有关,即
▪
▪ 式中:Iw为车轮的转动惯量;If为飞轮的转 动惯量。
29
Ft Ff Fw Fi Fj
Ttqi0 ig T mg f cosCD Aua2
r
21.15
mgsinm du
dt
30
四、汽车行驶条件
▪ 1. 汽车行驶的驱动-附着条件
温度、转速、油面高度等有关。
16
▪ 汽车传动系总成机械效率
▪ 4~6档变速器ηT =0.96
▪ 6~8档变速器ηT =0.95
▪ 传动轴ηT = 0.98
▪ 主减速器ηT = 0.96 (单级)
▪
ηT = 0.92(双级)
▪ 汽车传动系机械效率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2)履带行走机构存在内部阻力:
•1)各链轨节铰链中的摩擦; •2)驱动轮与链轨啮合时的摩擦; •3)导向轮和拖链轮轴承的摩擦 •4)支重轮轴承的摩擦和支重轮在链轨上的滚动摩 擦。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由于这些摩擦损失的存在,显然,驱动力矩在形 成切线牵引力时必须消耗一部分力矩用来克服行走机 构内部的摩擦损失。即在驱动力矩中必须扣除一部分 力矩后才能与切线牵引力相平衡: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2、履带卷绕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计算:
• 可通过驱动轮每转一圈所卷绕(转过)的链轨节的总长 来计算,即单位时间内所卷绕的链轨节的长度:
•则履带卷绕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由下式计算: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3、车辆的理论行驶速度vT : •(1)定义:履带在地面上无相对运动时的平均行驶
表明了由于滑转而引起的车辆行程或速度的损失 。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二、履带行走机构的动力学
• 讨论履带车辆在水平地面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的 动力学问题。
• 履带车辆工作时,其上作用着抵抗车辆前进的各 种外部阻力和推动车辆前进的驱动力——切线牵 引力。而切线牵引力本身则由驱动链轮上的驱动 力矩所产生。
• 为简化履带行走机构运动学的分析,通常将这种 极限状态作为计算车辆行驶速度的依据。此时,假设履 带节为无限小,因此履带可看成是一条挠性钢带。这一 挠性钢带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且相对于驱动轮无任何滑 动。根据上述假设,履带就具有下图所示的形状。当驱 动轮齿数相当多时,此种假设是可以容许的。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二、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
•1、内部行驶阻力的影响因素: •(1)履带张紧度:履带过分张紧或松驰均会引起其摩 擦损失的增大。下图表示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获得的 履带式机械的牵引功率与履带张紧度的关系。履带张 紧度过大时法向压力增大,使各轴承和铰链处的摩擦 损失增大;反之,履带过分松驰,履带上下振动消耗 的功率及履带经过托链轮、驱动轮、导向轮时冲击损 失过大。这些损失均与履带式机械的行驶速度有关。
•(2)履带行走机构存在内部阻力:
•1)各链轨节铰链中的摩擦; •2)驱动轮与链轨啮合时的摩擦; •3)导向轮和拖链轮轴承的摩擦 •4)支重轮轴承的摩擦和支重轮在链轨上的滚动摩 擦。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由于这些摩擦损失的存在,显然,驱动力矩在形 成切线牵引力时必须消耗一部分力矩用来克服行走机 构内部的摩擦损失。即在驱动力矩中必须扣除一部分 力矩后才能与切线牵引力相平衡: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2、履带卷绕运动的平均速度的计算:
• 可通过驱动轮每转一圈所卷绕(转过)的链轨节的总长 来计算,即单位时间内所卷绕的链轨节的长度:
•则履带卷绕运动的平均速度可由下式计算: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 3、车辆的理论行驶速度vT : •(1)定义:履带在地面上无相对运动时的平均行驶
表明了由于滑转而引起的车辆行程或速度的损失 。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二、履带行走机构的动力学
• 讨论履带车辆在水平地面上作等速直线行驶时的 动力学问题。
• 履带车辆工作时,其上作用着抵抗车辆前进的各 种外部阻力和推动车辆前进的驱动力——切线牵 引力。而切线牵引力本身则由驱动链轮上的驱动 力矩所产生。
• 为简化履带行走机构运动学的分析,通常将这种 极限状态作为计算车辆行驶速度的依据。此时,假设履 带节为无限小,因此履带可看成是一条挠性钢带。这一 挠性钢带既不伸长也不缩短,且相对于驱动轮无任何滑 动。根据上述假设,履带就具有下图所示的形状。当驱 动轮齿数相当多时,此种假设是可以容许的。
第二章履带式机械行驶理论
•二、影响滚动阻力的因素:
•1、内部行驶阻力的影响因素: •(1)履带张紧度:履带过分张紧或松驰均会引起其摩 擦损失的增大。下图表示了在相同试验条件下获得的 履带式机械的牵引功率与履带张紧度的关系。履带张 紧度过大时法向压力增大,使各轴承和铰链处的摩擦 损失增大;反之,履带过分松驰,履带上下振动消耗 的功率及履带经过托链轮、驱动轮、导向轮时冲击损 失过大。这些损失均与履带式机械的行驶速度有关。
第2章 汽车行驶理论

作用在汽车前轮(从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X1 为
X1Z1fMj1/rk
(2—3)
而作用在汽车后轮(驱动轮)的切向反作用力X2 为
X2
Me
Mj2 rk
Z2
f
(2—4)
9
Pjycos
Pgysin
Cg
Gasin Gacos
hs
Y1
B Y1
Z1
Z1
图2-2汽车在横坡道上曲线行驶的受力图
10
(2)汽车在曲线上行驶
汽车的行驶需要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因而必须具备足够的动力—牵引力, 汽车行驶时牵引力来自内燃发动机。燃料在发动机内燃烧,将热能转变为 机械能,因此牵引力取决于发动机的性能。
1.(1)表征汽车发动机特性的基本指标
①有效功率
有效功率指汽车在单位时间内所具有的做功的能力,单位为千瓦(KW)。 不同的汽车,发动机性能不同,所发出的有效功率也不同。如在发动机转 速为3000时,不同汽车发动机所发出的最大功率分别为:解放CA—141, Nmax=99KW/3000r(135马力);黄河JN—150,Nmax=117.6kw/1800r;红旗 小轿车CA-772,Nmax=161.8KW/4000r。
③保证公路上的行车畅通。为保证公路上行车不受阻碍或受尽量小阻碍,公路 线形设计需要保证平面上有足够的视距,纵断面上应正确设计竖曲线,横断面 上应有足够的通行宽度。此外,还应尽可能地减少平面交叉以及采取增加交通 安全和防止公害等措施。
④尽量满足行车舒适。线形设计时,需要正确地组合平面线形和纵面线形,以 增进驾驶者和乘客在视觉上和心理上的舒适感,采用符合视觉舒顺要求的曲线 半径,注意线形与景观的协调、沿线的植树绿化等。
B 2
2汽车行驶特性

第一节
概述
道路线形设计要保证: 1 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即保证安全行 车,不翻车、不倒溜、不侧滑,这就需要合理设 置纵横坡度、弯道,以及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 力等。 2 尽可能提高车速。车速是评价运输效率 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提高车速,路线应具有 良好的线形(如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充分发 挥汽车行驶的动力性能。
(P35~39)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其一是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 阻力,这是必要条件;其二是驱动力小于或 等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摩擦力(附着力),这 是保证汽车正常行驶不致使车轮空转打滑的 条件,也就是充分条件。P39
一、汽车的驱动力
1、发动机曲轴扭矩M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它的内燃发动 机,其传力过程如下:在发动机里热能转 化为机械能 → 有效功率N → 曲轴旋转 (转速为 n),产生扭矩M → 经变速和传 动,将M传给驱动轮,产生扭矩MK → 驱 动汽车行驶。
性能、越野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平顺性和
操纵稳定性等)和使用性能的科学。本章主要简 要介绍汽车的驱动力和行车阻力,汽车的动力特 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制动性等基本理论。深 入的研究可学习有关《汽车应用工程》、《汽车
理论》等课程。
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组成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平移质量的惯性力
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
RI 1
G ma a g
RI 2
I
d dt
式中:I―――旋转部分的转动惯量;
d dt
―――旋转部分转动时的角加速度。
为简化计算,一般给平移质量惯性力乘以大于1 的系数δ,来近似代替旋转质量惯性力矩的影响,即: G RI= a (N) g 式中: RI―――惯性阻力 (N) ; G―――车辆总重力 (N) ; g―――重力加速度 (m/s2) ; a―――汽车的加速度(正值)或减速度 (负值)(m/s2) ; δ―――惯性力系数.
《汽车理论》第二章 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1 Q1 2 (Qt0 Qt1)t
Q2
1 2
(Qt1
Qt2 )t
Q3
1 2
(Qt 2
Qt3 )t
Qn
1 2
(Qt ( n1)
Qtn )t
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
Qa
1 2
(Qt
0
Qtn )t
n1
Qti t
i 1
等加速区间内行驶的距离
sa
ua22 ua21 25.92du / dt
三、等减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反映实际的汽车 行驶情况
循环行驶 试验工况
▪ 我国及欧洲:行驶100km所消耗 的燃油升数,单位为L/100km。
▪ 美国:每加仑燃油能行驶的英里 数,单位为MPG或mile/USgal。
一、等速行驶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常用的一种评价指标,指汽车在额定载 荷下,以最高档在水平良好路面上等速 行驶100km的燃油消耗量。常测出每隔 10km/h或20km/h速度间隔的等速百 公里燃油消耗量,然后在图上连成曲线, 称为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用来 评价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利用情况及行驶条件的影响,所以,它 不能直接用于评价整车的燃料经济性。
燃油经济性
一定的动力性条件下 尽量少的燃油消耗
燃油经济性好
降低汽车的使用费用 减少进口的石油量 节约资源 降低CO2等的排放
2.1 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评价指标
每百公里 的燃油消耗量
一定的燃油量 行驶的里程
等速百公里 燃油消耗量曲线
汽车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曲线
二、循环行驶工况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全面反映汽车的实际运行情况,特别是在市区行 驶中频繁出现的加速、减速、怠速停车等工况。
2汽车理论第二章——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综合燃油经济性
1 0.55 0.45 城市循环工况燃油经济性 公路循环工况燃油经济性
6
第一节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3)中国相关规定
7
第一节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3)中国相关规定
8
第一节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评价指标
一些车型的百公里油耗 车型 长安奥拓 夏利 捷达前卫 桑塔纳2000 帕萨特1.8L 雅阁2.3 大切诺基 工况 城市平均油耗 厂方油耗 90km/h等速 90km/h等速 城市工况 城市平均油耗 城市 郊区 综合 油耗 /[L(100km)1 ] 5.5 5.0 6.3 7.0 11.9 10.5 19.5 11.8 14.6
等速行驶 s 行程时,燃油消耗量
Pe bs 3.6s Q Qt t Qt ua 102ua g
折算成等速百公里燃油消耗量
Pe b 100 Qs 102ua g
Pe b 1.02ua g
18
第二节 汽车燃油经济性的计算
2.等加速行驶工况燃油消耗量的计算
加速时发动机需提供的功率为
盘都会造成轴承早期磨损。
33
第三节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3)轮胎气压要合适
气压过低, 导致车辆操控性 降低,燃油消耗 增大,轮胎磨损 加剧;轮胎气压
过高,接地面积
减小,轮胎中部 出现异常磨损。
34
第三节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二、汽车结构方面
1.缩减轿车总尺寸和减轻质量
35
第三节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3.怠速油耗、附件油耗、制动能量损耗
改进发动机设计、改善用车交通环境可以提高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28
第三节 影响汽车燃油经济性的因素
《汽车行驶理论》课件

PART FIVE
操控性能是指 汽车在行驶过 程中,驾驶员 对车辆进行操 控的能力和效
果。
操控性能包括 转向性能、制 动性能、加速 性能、稳定性
能等。
操控性能的好 坏直接影响到 汽车的安全性、 舒适性和驾驶
体验。
操控性能的评价 通常通过测试和 实验来进行,包 括赛道测试、制 动测试、加速测
试等。
安全性能评估:包括碰撞测试、安全配置、驾驶辅助系统等 提升方法:加强车身结构、提高安全配置、优化驾驶辅助系统等 安全配置:包括安全带、安全气囊、防撞梁等 驾驶辅助系统:包括ABS、ESP、车道保持系统等 碰撞测试:包括正面碰撞、侧面碰撞、翻滚测试等 安全驾驶习惯:包括遵守交通规则、保持安全车距、避免疲劳驾驶等
PART SEVEN
尾气排放:汽车尾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如CO、NOx、HC等,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 噪音污染:汽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音,对周围环境和居民生活造成影响 交通拥堵:汽车数量过多,导致交通拥堵,增加能源消耗和空气污染 交通事故:汽车行驶过程中发生的交通事故,对环境和人员安全造成威胁
噪音污染:汽车行驶产生的噪音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人们的工作和生活 健康影响:长期暴露在噪音环境中,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睡眠障碍等健康问题 生态影响:噪音对野生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产生影响,破坏生态平衡
热能转化为机械能,驱动车轮 转动
机械能转化为动能,推动车辆 前进
车辆行驶过程中,部分动能转 化为热能,部分热能转化为机 械能,形成能量循环
加速过程:发动机提供动力,将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推动车辆前进 减速过程:车辆通过刹车系统,将机械能转化为热能,降低车速 能量转换效率:影响车辆加速和减速性能的重要因素 能量回收系统:在减速过程中回收部分能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因素: ①汽车本身的结构参数; ②驾驶员的因素; ③作用于汽车的外因。
§ 2.3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纵向稳定性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纵向滑移
纵向倾覆
纵坡、重心、 先后
横向稳定性
纵向滑移
纵向倾覆
横坡、速度、 弯道半径、先后
§ 2.3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1.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longitudinal stability)
(2-5)
Zz
Ga
(2-6)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2.牵引力(tractive force)的产生及传递 (1)牵引力 1)汽车发动机的基本指标 ①有效功率N :单位时间内具有的做功的能力。(KW)
②转速n :发动机曲轴单位时间内的旋转次数(n/min)
③扭矩M :发动机产生于曲轴上的转动力矩。(N· m)
(1)汽车在直坡道上的受力分析
1)对后轮着地点 B 取矩,则可求得前轮垂直反力:
Z1 L Ga cosL2 Ga sin hg
Z1
Ga cosL2 Ga sin hg L
(2-21)
2)对前轮着地点 A 取矩,则可得后轮垂直反力:
Z 2 L Ga cosL1 Ga sin hg Z 2
5.动力性能(dynamic force)分析
Pt Pw Ga ( f i ) Ga
dv
g dt
(2-18)
Pt Pw dv D= f i Ga g dt
(2-19)
Pt Pw 式中左边 代表汽车单位重量的有效牵引力;右边为汽车 Ga
的动力性能, 这个数值称为动力因数(driving force factor), D 表示, 用 表征汽车克服道路阻力和惯性阻力的能力,随车速而变化。
N=nM时,M=Mmax
③当n=nN时,N=Nmax
④ 当n>nN时,N下降。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2.牵引力(tractive force)的产生及传递
• 发 动 机 曲 轴 扭 矩 M e—→ 离 合 器 —→ 变 速 器 iK—→传动轴—→主传动器i0—→车轮M K — → Pt • iK=ne/n1M ii0=n1/nK M i
旋转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3.汽车的行驶阻力(resistance to motion of motor vehicl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4)惯性阻力 旋转质量组成部分较多,且各部分的转动惯量和角加 速度不同,计算比较复杂,为方便计算,一般给平质量惯 性力乘以大于1的系数,来代替旋转质量惯性力矩的影响 G 。 R a (N) g
3.汽车的行驶阻力(resistance to motion of motor vehicl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②.行驶车速:受车速影响较大。
V<50时,f 变化较小。V>100时,f增加较快。 V=150-200时,f 急剧增大。 ③. 轮胎性质:胎压,轮胎材料,结构。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 3)制动性 (braking power)
• 4)行驶稳定性(running stability)
• 5)行驶平顺性(smooth running) • 6)操纵稳定性(operating stability)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1.汽车行驶中的受力分析
• (1)由汽车轮胎与路面接触而产生的路面摩擦力 。 • (2)因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的力。
K e K 0 M
Me
N 1000 60 N e 9549 e 2 ne ne
M k M e i k i0 M Pt rk rk
所以有牵引力
n e 60 ne rk ( km / h) 又 V 2rk = 0.377 i k i0 1000 i k i0
ne N e M Pt 0.377 M e M 3600 (N ) V V
Pt↑: Me↑ γ↑ η↑ ↑:路表粗糙、加强排水、改进轮胎 P↓:路面平整Pf↓、降低纵坡Pi↓、 改进车型Pj↓
要求道路:纵坡平缓,路面平整、粗糙。
§ 2.3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汽车行驶的稳定性(running stability) -----指汽车在
行驶过程中,受外部因素作用,而不发侧滑、倾 覆现象的能力。 – 按方向分: 纵向稳定性 \ 横向稳定性 – 丧失稳定的方式分:滑动稳定性 \ 倾覆稳定性
汽车的总行驶阻力为
R R f Ri Rw RI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4.牵引平衡和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
(1) 牵引平衡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阻力。当 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代数和相等的时候,称为驱动平衡。其驱动平衡 方程式(也称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为
(2-10)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3.汽车的行驶阻力(resistance to motion of motor vehicl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1)滚动阻力
2)坡度阻力 3)空气阻力
4)惯性阻力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3.汽车的行驶阻力(resistance to motion of motor vehicl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1)滚动阻力:车轮滚动时轮胎与路面之间的摩擦阻 力,是由于轮胎与路面变形引起的。
45º
100%
§ 2.3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的稳定性
1.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longitudinal stability)
(3)纵向倒溜
下滑力= G a sin ,附着力= Z 2 将(2-22)带入得
G a sin t an
G a cos L1 Ga sin hg L L1 hg t an L
一门在分析汽车行驶基本规律的基础上,研究汽车行 驶原理、使用性能和行驶性能的学科。
•
通过研究,进一步分析影响汽车使用和行驶性能 的各种因素,最大限度地从汽车构造、公路设计以及
其它行车条件等方面发挥汽车的使用效益。
§ 2.1 概 述
2.汽车的行驶性能
• 1)动力性能(dynamic force)
• 2)通过性(cross-country power)
(2-24)
h, tan 较小,可略去不计,并且 L1 Gd , 因
L
Ga
Gd L1 t an L Ga
(2-1)
Z2
(2-2)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1.汽车行驶中的受力分析
(2)曲线上行驶
Zr
Ga
B B cos Ga hg sin Pjy sin Pjy hg cos 2 2 B B B cos Ga hg sin Pjy sin Pjy hg cos 2 2 B
则:M=9549×N/n (N· m)
该曲线称发动机的特性曲线 外特性曲线—节流阀全开,对应的 曲线称为发动机的外特性曲线。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2.牵引力(tractive force)的产生及传递 2)发动机曲轴扭矩及外特性曲线 由图可见: ① 当n=nmin,为最小稳定工作转速
②当n增大时,N,M都增大。
I
—惯性力系数(或旋转质量换算系数)。
惯性力系数主要与飞轮的转动惯量、车轮的转动惯量以 及传动系的传动比有关.
1 1 2ik2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3.汽车的行驶阻力(resistance to motion of motor vehicl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滚动阻力 坡度阻力 空气阻力 惯性阻力
④转动角速度ω:单位时间内曲轴转动的角度(rad/s)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2.牵引力(tractive force)的产生及传递 2)发动机曲轴扭矩及外特性曲线
发动机有效功率与曲轴扭矩的关系 N=M·ω/1000 (KW) ω=2πn/60(rad/s) N=2πM·n/1000×60=M· n/9549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3.汽车的行驶阻力(resistance to motion of motor vehicl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4)惯性阻力
平移质量的惯性力
RI1 m a
G a g
d dt
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
RI 2 I
d I -- 旋转部分的转动惯量; dt 部分转动的角加速度。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3.汽车的行驶阻力(resistance to motion of motor vehicle) (2)汽车的行驶阻力 ② 空气阻力的计算
1 RW KAv 2 2
K——空气阻力系数,它与汽车的流线型有关,可参 考表2—3选用或查阅有关资料 将车速v(m/s)化为V(Km/h)并化简,得并化简,得 KAV 2 RW 21.15
Pt Pf Pi Pw Pj (2 -15)
(2) 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 ①必要条件 (即驱动条件) ―――牵引力必须能够克服各项行 驶阻力, Pt P 。 ②充分条件(附着条件)――引力必须≤轮胎与路面间的最 大摩擦力, Pt Gd 。
§ 2.2 汽车的牵引力与牵引平衡
Rf f G
f 与路面的种类 、行驶车速、轮胎性质有关。 ①.路面种类:
路面类型 水泥及沥青 表面平整的黑 色碎石路面 0.02~0.025 0.03~0.05 0.04~0.05 碎石路面 干燥平整的土路
混凝土路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