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

合集下载

汽车行驶特性分解课件

汽车行驶特性分解课件
爬坡阻力是指车辆在爬坡过程中所受到 的阻力,其大小与车辆的质量、坡度大 小和附着力等因素有关。
空气阻力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 的空气阻力,其大小与车辆的外形、速 度和风速等因素有关。
滚动阻力是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所受到 的地面阻力,其大小与车辆的质量、轮 胎气压和路面状况等因素有关。
车辆行驶方程式
优化设计
通过对车辆的结构、动力系统和行驶阻力进 行优化设计,提高车辆的能效性能。
车辆排放与环保性能
排放测试
在实验室和实际行驶中测试和评估车辆的排 放性能,测量废气、颗粒物、噪音等指标。
环保性能
评估车辆的环保性能,如使用可再生能源、 低碳排放、低噪音等,提高车辆的环境友好
性。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车辆动力学基础包括 车辆的力学模型、车 辆的操纵稳定性、行 驶阻力和驱动力等。
车辆的力学模型是研 究车辆行驶特性的基 础,通过对车辆的受 力分析,可以得出车 辆的加速度、速度和 位移等运动状态的变 化规律。
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是 指车辆在行驶过程中 对操纵输入的响应能 力,包括车辆的侧向 稳定性和纵向稳定性 等。
02
汽车加速与减速特性
车辆加速度与减速度
车辆加速度
车辆在单位时间内增加的速度,通常用 米/秒²或公里/小时来表示。
VS
车辆减速度
车辆在单位时间内减少的速度,通常用米 /秒²或公里/小时来表示。
车辆变速器与传动系统
车辆变速器
一种改变车辆速度和扭矩的设备,通过改变齿轮比和传动比来改变车辆的动力 输出。
车辆行驶安全性评价
车辆稳定性
评价车辆在各种行驶条件下的稳定性和操控性能,确 保驾驶员和乘客的安全。
制动性能

2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2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

第二章交通特性及其调查分析前言交通特性与交通调查是交通工程学的一个基本部分,是进行科学、合理的交通规划、设计、运营、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通过对人、车、路交通特性的研究,以便揭示交通规律,据此编制交通规划,设计道路线形和实施交通管理。

交通调查是通过统计、实测与分析判断,掌握交通状态发展趋势及有关交通现象的工作过程。

通过对多种交通现象进行调查,得到准确的数据信息。

所以交通调查可以为交通规划、交通设施建设、交通管理与控制、交通安全、交通环境保护和交通流理论研究等方面服务。

交通调查的对象主要是交通流。

研究交通流量、密度、速度三者之间的关系,可实现交通变量之间的转换,实现控制变量与交通性能指标之间的转换。

本章将先介绍人、车、路的基本特性,其次对交通量、速度、密度及延误调查进行了介绍,最后分析了交通流三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人、车、路基本特性一、人的交通特性道路交通系统中的人包括驾驶员、乘客和行人。

人是交通系统中的主要参与者,贯穿于交通工程学的各个方面。

例如,汽车的结构、仪表、信号、操作系统应当适合驾驶员操纵,交通标志的大小、颜色、设置地点应考虑驾驶员的视觉机能,道路线形的设计要符合驾驶员的视觉和交通心理特性,制定的交通法规、条例应合情合理等等。

(一)驾驶员的交通特性驾驶员是交通系统中最活跃的因素之一,是影响交通安全与效率的关键要素,驾驶员通过视、听、触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经过大脑进行处理,作出反应和判断,再支配手、脚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之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运行。

在这一过程中,驾驶员受到自身一系列生理、心理因素制约的影响,主要通过视觉特性、反应特性、饮酒与疲劳等特性加以表现。

1.视觉特性汽车驾驶员在行车中,驾驶员的眼睛是保证安全行车重要的感觉器官,眼睛的视觉特性与交通安全有密切关系。

对于驾驶员的视觉机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考察:(1)视力眼睛辨别物体大小的能力称为视力。

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

顾名思义,静视力即指人和视标都在不动状态下检查的视力。

《道路工程》讲义第二章-平面设计

《道路工程》讲义第二章-平面设计

为超高。
2.曲线上汽车的受力分析
将离心力F和车重分解为平行于路面的横向力和垂直于路面 的竖向力,即:
横向力: X=Fcosα-GSinα 竖向力: Y=FSinα+Gcosα Y α很小,可以认为sinα≈tgα=ih ,cosα≈1 , ih为超高 X
X
F Gih
G 2 gR
Gih
G
2 gR
平面线形几何
直线
直线的方向表示
1. 用直线的夹角或转角表示 2. 用方位角表示
直线
直线的表达式
平面线形与交通事故
相关研究表明: 丹麦 20%的伤亡事故,13% 的死亡事故发生在平曲线路段 法国超过 20%的死亡事故发生在危险的平曲线上
发展中国家情况:
平曲线上事故形态
两种主要事故形态 冲出路边撞固定物 (Running off the road and hitting an object) 失控翻车(Lost control and Rolled over)
第二章 平面设计
川藏公路
重庆巴南波浪形公路
第一节 概述
一、相关概念
道路 路线
布设在地表面上的三维空间实体工程构筑物,包括 路基、路面、桥涵、隧道及其他沿线设施等
道路中心线的空间位置
线形
道路中心线的立体形状
路线平面 道路中心线的水平投影
路线纵断面 沿中线竖直剖切再行展开的断面(展开是指展开平
面、纵坡不变)
(4)考虑舒适性
当μ超过一定数值时,驾驶者在曲线行驶中驾驶紧张, 乘客感到不舒适。 μ <0.1~0.16间,舒适性可以接受。
考虑对行车的安全、经济与舒适方面的要求,最大横向 力系数采用:
设计速度 (Km/h)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交通工程学-第2章-交通特性

1第二章交通特性2第二章交通特性■内容介绍一、主要内容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4 交通密度特性二、基本要求1.熟悉交通系统三个基本要素的交通特性2.掌握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基本特性三、重点与难点1.驾驶员的交通特性2.交通流三参数的基本概念与特性32.4 交通密度特性2.3 行车速度特性2.2 交通量特性2.1 人-车-路基本特性本章主要内容第二章交通特性42.1 人-车-路基本特性环境小汽车、大客车、公共汽车、卡车、摩托车、人力车(自行车、三轮车)出行者、规划设计和管理者等5一、人的交通特性对人的交通特性的研究是以交通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研究驾驶员及行人在交通环境中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特征。

2.1 人-车-路基本特性(一)驾驶员(Drivers)的交通特性1.驾驶员的职责和要求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身体素质、心理素养、驾驶技术。

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安全意识、遵纪守法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踏实工作良好的身体素质——体质、视力、判断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心平气和、文明礼貌熟练的驾驶技术——得心应手6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004年5月31日起,国家《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2004)标准正式出台。

•新标准对车辆驾驶人员血液酒精含量临界值作了调整,饮酒驾车由原来的≥30mg/100ml 调整为≥20mg/100ml ,醉酒驾车由原来的100mg/100ml 调整为≥80mg/100ml ,新国家标准的出台无疑加大了处罚的力度。

•据专家估算:20mg/100ml 大致相当于一杯啤酒;80mg/100ml 则相当于3两低度白酒或者两瓶啤酒;而100mg/100ml 就大致相当于半斤低度白酒或者3瓶啤酒。

72.1 人-车-路基本特性2.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感官(接受外界信息)→感觉(大脑)→知觉(判断)→操作。

82.1 人-车-路基本特性3.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1)视觉特性(Visual Acuity)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数的比例是:视觉是驾驶员信息输入最重要的感觉器官。

道路勘测设计--第2章-汽车行驶特性

道路勘测设计--第2章-汽车行驶特性
Gk——驱动轮荷载,小汽车为总重的0.5~0.65倍,载重 车为总重的0.65~0.80倍。
.
16
第二节 汽车的动力特性及加、减速行程
动力特性:反映汽车动力性能指标。
汽车动力性能:汽车具有的加速、上坡、最大速度等的性能。汽 车的动力性愈好,速度就愈高,能克服行驶阻力也愈大。
一、汽车的动力因数
汽车运动方程式:T = Rw+RR+RI
滚动阻力与汽车总重力成正比,若坡道倾角为α时,其值
Rf=Gfcosα 坡道倾角α一般较小,认为cosα≈1,
Rf=Gf (N) 式中:Rf——滚动阻力(N);
G——车辆总重力(N);
f——滚动阻力系数,
.
11
(2). 坡度阻力
Ri=Gi (N) 式中:Ri——坡度阻力 (N);
G——车辆总重力(N); i ——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第二章 汽车行驶特性
研究内容: • 研究汽车的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 分析汽车运动的基本规律; • 研究汽车主要动力性能; • 分析影响汽车主要使用性能的因素。
.
1
汽车行驶对道路基本要求
➢ 安全:保证汽车行驶稳定性,避免发生翻车、倒溜、侧滑
➢ 迅速:行驶速度——平均技术速度。
➢ 经济:运输成本:低
Rw
1KAv2
2
式中:K——空气阻力系数,它与汽车的流线型有关; ρ——空气密度,一般ρ=1.2258(N·s2/m4); A——汽车迎风面积(或称正投影面积)(m2); v——汽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m/s),近似取汽车 行驶
速度。
.
10
2. 道路阻力
道路阻力包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1). 滚动阻力

2汽车行驶特性

2汽车行驶特性

第一节
概述
道路线形设计要保证: 1 保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即保证安全行 车,不翻车、不倒溜、不侧滑,这就需要合理设 置纵横坡度、弯道,以及保证车轮与地面的附着 力等。 2 尽可能提高车速。车速是评价运输效率 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为提高车速,路线应具有 良好的线形(如曲线半径、最大纵坡等),充分发 挥汽车行驶的动力性能。
(P35~39)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必须具备两个条
件:其一是有足够的驱动力来克服各种行驶 阻力,这是必要条件;其二是驱动力小于或 等于轮胎与路面间的最大摩擦力(附着力),这 是保证汽车正常行驶不致使车轮空转打滑的 条件,也就是充分条件。P39
一、汽车的驱动力
1、发动机曲轴扭矩M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它的内燃发动 机,其传力过程如下:在发动机里热能转 化为机械能 → 有效功率N → 曲轴旋转 (转速为 n),产生扭矩M → 经变速和传 动,将M传给驱动轮,产生扭矩MK → 驱 动汽车行驶。
性能、越野性、制动性、行驶稳定性、平顺性和
操纵稳定性等)和使用性能的科学。本章主要简 要介绍汽车的驱动力和行车阻力,汽车的动力特 性,汽车的行驶稳定性、制动性等基本理论。深 入的研究可学习有关《汽车应用工程》、《汽车
理论》等课程。
汽车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等组成
第二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平移质量的惯性力
旋转质量的惯性力矩
RI 1
G ma a g
RI 2
I
d dt
式中:I―――旋转部分的转动惯量;
d dt
―――旋转部分转动时的角加速度。
为简化计算,一般给平移质量惯性力乘以大于1 的系数δ,来近似代替旋转质量惯性力矩的影响,即: G RI= a (N) g 式中: RI―――惯性阻力 (N) ; G―――车辆总重力 (N) ; g―――重力加速度 (m/s2) ; a―――汽车的加速度(正值)或减速度 (负值)(m/s2) ; δ―――惯性力系数.

汽车行驶理论

汽车行驶理论

Pt Pf Pi Pw Pj
式中:Pf前之“+”表示上坡,“-”表示下坡; Pj前之“+”表示加速, “-”表示减速,与恒为正值。
第二章 汽车行驶原理
土木工程学院
schl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2)汽车行驶的两个条件 汽车行驶的必要条件是:
Pt Pf Pi Pw Pj

→离合器→变速器i →传动轴(M )→主传动 →P
K n t
N 1000 60 N e 9549 e 2 ne ne
iK=ne/n1 , i0=n1/nK
M K M e i K i0 M
Pt
M k M e ik i0 M rk rk
所以有牵引力
又 V 2rk
动力性能: 指汽车所具有的牵引力,决定汽车加速、爬坡和最大速度的性能。
通过性(又称越野性):指汽车在各种道路和无路地带行驶的能力。
制动性:指汽车强制停车和减低车速的能力。 行驶稳定性:指汽车遵循驾驶者指定方向行驶的能力。 行驶平顺性:指汽车在不平道路上行驶时,汽车免受冲击和震动的能力。 操纵稳定性:指汽车是否按驾驶员的意图控制汽车的性能。
2.2.3 汽车行驶中的受力分析
汽车在道路路面上行驶时,汽车牵引力将克服行驶阻力,并 受到弯道超高、加减速、制动、路面凹凸不平等因素的影响。 汽车行驶中的受力情况与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密切的关系,汽 车的运动状态可分为直线行驶和曲线行驶。 (1) 汽车直线行驶
第二章 汽车行驶原理
土木工程学院
schl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Pt Gd
即:汽车的牵引力必须大于等于汽车的行驶阻力。
汽车行驶的充分条件是:

第2章 汽车行驶特性

第2章    汽车行驶特性

第2章 汽车行驶特性第1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1)动力性能(dynamic force)• 2)通过性(cross-country power ) • 3)制动性 (braking power)• 4)行驶稳定性(running stability) • 5)行驶平顺性(smooth running) •6)操纵稳定性(operating stability)•第2节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running resistance)一 汽车的驱动力(driving force)内燃机N —机械能—扭矩M —驱动扭矩MK —牵引N=M •w=M •n •0.1047 M=9.549N/n①.有效功率N :单位时间内具有的做功的能力。

(KW) ②.转速n :发动机曲轴单位时间内的旋转次数(n/min) ③.扭矩M :发动机产生于曲轴上的转动力矩。

(N·m) ④.转动角速度ω:单位时间内曲轴转动的角度(rad/s)二 汽车的行驶阻力2.坡度阻力:汽车爬坡时,重力的分力对行车的阻力由于公路纵坡α较小(α<5°) 所以 R i =G · i道路阻力:R R =G·(i+f)2) 惯性阻力:RI=δ · G · a/g(包括汽车整体质量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产生的线性惯性阻力G · a/g 和由汽车各转动部件加/减速产生的旋转惯性阻力) 3) 空气阻力⑴.空气阻力的产生原因①.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

②.车后的真空吸力③.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

当行驶速度在100KM/h,以上,有时一半的功率用来克服空气阻力。

K —空气阻力系数,它与汽车的流线型有关。

将车速v (m/s )化为V (Km/h )并化简,得并化简,得思考题: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作匀速行驶,受哪几种阻力的影响?三. 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1.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保证汽车在道路上加或等速行驶,T>=R=R W +R R +R I 减速行驶直至停止:T<R=R W +R R +R I 2.汽车的行驶条件● 必要条件:T>=R● 充分条件:T<=ϕ·G K第2节汽车的动力特性(dynamic characterization)及加减速行程一.汽车的动力因数汽车的运动方程:T=R W+R R+R I受速度影响大的合并,即T-R W=R R+R I即:T-R W=G(f+i)+δ•G · a/g令D=(T-R W )/G,ϕ= f+i(D为动力因数,表示单位重力的后备牵引力,ϕ道路阻力系数)牵引力相同,重量轻的汽车具有较好的牵引性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得:
a Im ax arcsin
2 2 DIm ax f 1 2 DIm ax f
坡道倾角; 式中: aIm ax 最低档所能克服的最大 DIm ax 最低档的最大动力因数 。
1 f
2
用imax=tanaImax计算最大爬坡坡度。
道路勘测设计
四.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能保持正常行驶状态和方向,不致失 去控制而产生滑移、倾覆等现象的能力,为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影响汽车行驶稳定性的因素:汽车结构参数、驾驶员操作 技术及道路、环境等外部因素。 (一)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
Gk i i G
道路勘测设计
四.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二)汽车行驶的横向稳定性
1、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力的平衡 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会产生离心力, 2 公式为:
Gv F g R
离心力可能使汽车向外侧滑移或倾覆,为保证 行驶稳定性,路面做成外侧高、内侧低呈单向横 坡的形式(横向超高)。车重水平分力X可以抵消 一部分离心力的作用。
1.纵向倾覆
产生纵向倾覆的临界状态:汽车前轮法向 反作用力Z1为零,对O2点取矩并让Z1=0,得:
i0 tga0 l 2/ hg
当坡道倾角a≥a0(或i≥i0),汽车可能发 生纵向倾覆。由上式可以看出纵向稳定性与汽车 重心至后轴的距离l2和重心高度hg有关。
道路勘测设计
四.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T R
汽车行驶必要条件(即驱动条件)
汽车能否正常行驶,还要受驱动轮与路面之间附着条件的 制约,即:
T Gk
汽车行驶充分条件 (附着条件)
根据以上汽车行驶条件,对路面提出一定要求,宏观要求 路面平整而坚实,减少滚动阻力;微观上要求路面粗糙而不滑, 以增大附着力。
道路勘测设计
三. 汽车的动力特性
2.纵向滑移 后轮驱动的汽车,根据附着条件驱动轮不产生滑移的临界状态是:
sin tg i 则:
G sin Gk
i tg Gk / G
当倾角a≥aφ(或i≥iφ)时,汽车可能发生纵向滑移。
3.纵向稳定性的保证
比较上述两式,可知:iφ<i0,即汽车在坡 道上行驶时,先发生纵向滑移,后发生纵向 倾覆。为保证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道路 设计应满足不产生纵向滑移。且避免装载过 高。即:
2.道路阻力
道路阻力是由弹性轮胎变形和道路的不同路面类型及纵坡 度而产生的阻力,主要包括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 滚动阻力 式中:Rf——滚动阻力;
R f Gf cos
G——车辆总重力; f——滚动阻力系数。 式中:Ri——坡度阻力; G——车辆总重力; i——道路纵坡度,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坡度阻力
道路勘测设计
五. 汽车的制动性
1、制动平衡方程式
制动器产生制动力P阻止车轮前进,P值取决于轮胎与路 面之间的附着力,其极限值为:
P G
制动力P的方向与汽车运动方向相反。在制动减速时,车 速减小很快,可略去空气阻力影响。所以制动平衡方程式为:
即:
P RR RI 0
G G G a 0 g g a ( )
(二)汽车的构造及主要技术参数(了解)
1.一般构造 2.主要技术参数
质量、长、宽、高、轴距、轮距、最小转弯半径、最高车 速、最大爬坡度等。
道路勘测设计
车身 电气设备
底盘
道路勘测设计
汽车行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安全:保证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避免发生翻车、倒溜、侧滑等; 迅速:行驶速度——平均技术速度。 经济:运输成本:低 运输生产率:高 评价汽车运输工作效率的指标有: 汽车运输生产率——周转率 运输成本——油料及轮胎消耗,保养周期 舒适:视觉上:线形美观,赏心悦目,自然环境与景观设计 生理上:平稳、不颠簸,离心力小 心理上:轻松,有安全感,心情愉快。
道路勘测设计
三. 汽车的动力特性
动力因数和动力特性图是按海平面及汽车满载情况下 的标准值计算的。 若道路不在海平面上,汽车也不满载,应对动力因数 D进行修正,方法是给D乘以一个修正系数λ(称为动力 因数D的海拔荷载修正系数),其值为:
G G
式中:ξ——海拔系数;查图确定或ξ=[1-2.26*10^(-5)*H]^5.3 G——满载汽车总重; G'——实载汽车总重。
因此,汽车的总行驶阻力R为:
R RW RR RI
道路勘测设计
二.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三)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与行驶条件
1.汽车的运动方程式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时,当驱动力与各种行驶阻力之和相等 时,称为驱动平衡,驱动平衡式(也称汽车的运动方程式)为:
T R RW RR RI
1.发动机曲轴扭矩
N M 9549 n
式中:M——发动机曲轴的扭矩(N· m); N——发动机的有效功率(kW); n——发动机曲轴的转速(r/min)。
道路勘测设计
二.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2、驱动轮扭矩
发动机曲轴扭矩M经两次变速传给驱动轮,在Mk的作用下驱 使车轮滚动前进,将力传至从动轮的轮轴上而使从动轮运动。
道路勘测设计
第二章
一. 二. 三. 四. 五.
汽车行驶理论
概述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汽车的动力特性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汽车的制动性能
一. 概述
(一)研究汽车行驶理论的意义
道路勘测设计
道路设计是以满足汽车行驶的要求为前提的。 汽车运动基本规律及对公路的要求,指导公路设计; 保证公路的使用品质、服务等级。汽车行驶理论是公路线 形设计的理论基础。 汽车行驶对道路的基本要求
RI 2
d I dt
式中:I——旋转部分的转动惯量; d ——旋转部分转动时的角加速度。 dt

道路勘测设计
二.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一般用平移质量惯性力的修正来表示旋转质量惯性 力矩。即: G RI a g 存在情况?
式中:a——汽车加速度;
δ——惯性力系数,主要与飞轮、车轮的转动 惯量及传动比有关。
v2 X G( ih ) 即: gR
X v2 ih G gR
μ称为横向力系数, μ愈大,汽车在平曲线上的稳定性越差。 上式对确定平曲线半径、超高率及评价汽车安全性和舒适性有十分的重 要意义。
道路勘测设计
四.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2、横向倾覆条件分析 为使汽车不产生倾覆,必须使倾覆力矩小于稳定力矩。经过整理得出:
X b G 2h g
V2 即:R b 127( ih ) 2hg
利用此式可计算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倾覆的最小平曲线半径R或 最大允许行驶速度V。
3.横向滑移条件分析 横向力的存在可能使汽车沿横向力方向发生横向滑移。不发生滑移的条 件是(φh为横向附着系数):

X h G
V2 即:R 127( h ih )
利用上式可计算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不产生横向滑移的最小平曲 线半径R 或最大允许行驶速度V。
道路勘测设计
四. 汽车的行驶稳定性
4.横向稳定性的保证
由上述两式可知,汽车在平曲线上行驶时的横向稳定性主要取 决于横向力系数μ值的大小。 根据汽车的构造特点(重心较低),一般 b=2hg,即b/2hg≈1, h 0.5 而 ,所以:
T= Mk/r=0.377nMηT/V 根据扭矩与功率的函数关系,可以推出驱动力与功率之间的关系式: T=0.377nMηT/V=3600NηT/V
道路勘测设计
二.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二)汽车的行驶阻力
汽车行驶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遇到的各种阻力。
1.空气阻力
汽车在行驶中,由于迎面空气质点的压力,车后的真空吸 力及空气质点与车身表面的摩擦力阻碍汽车前进,总称为空气 阻力。可以用下式计算:
操纵稳定性
汽车是否按照驾驶员的意图控制汽车的性能
道路勘测设计
二.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为了研究汽车在道路上的运行状况,需要掌握沿汽车行驶方 向作用于汽车的各种外力,即驱动力和行驶阻力。
(一)汽车的驱动力
汽车在道路上行驶,必须有足够的驱动力克服各种行驶阻力。 汽车行驶的驱动力来自内燃发动机,发动机里热能转化为机 械能,经过一系列的变速和传动,产生Mk的扭矩驱动汽车行驶。
2 KAV 1 2 RW KA 转化为: RW 21.15 2
式中:K ——空气阻力系数,它与汽车的流线型有关; ρ——空气密度,一般ρ=1.2258(N· s2/m4); A ——汽车迎风面积; ν ——汽车与空气的相对速度,可近似的取汽车的行驶速度。
道路勘测设计
二. 汽车的驱动力及行驶阻力
M k MT
式中:Mk——汽车驱动轮扭矩; M——发动机曲轴扭矩; γ——总变速比,γ =io·ik,io为主传动器速比,ik为变速箱速比; ηT——传动系统的机械效率。
3.汽车的驱动力
驱动轮上扭矩=一对力偶Ta和T,Ta作用在轮缘上与路面水 平反力F抗衡,T作用在轮轴上推动汽车前进,称为驱动力(或 称牵引力),与汽车行驶阻力R抗衡。
(二)汽车的爬坡能力
汽车的爬坡能力是指汽车在良好路面上等速行驶时克服了 其他行驶阻力后所能爬上的纵坡度。因α=0,则
i D f
汽车的最大爬坡能力是用最大爬坡坡度评定的。
最大爬坡度指汽车在坚硬路面上用最低档作等速行驶时所 能克服的最大坡度。此时应该用下式计算:
DIm ax f cosa sin a

道路勘测设计
五. 汽车的制动性
2、制动距离
V V S 254( )
2 1 2 2
汽车的动力性愈好,速度愈高,所能克服的行驶阻力 愈大。本节为道路纵断面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一)汽车的动力因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