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场地设计考试题目及答案

场地设计总复习题-答案重点题目一.单选题﹡1.根据广场的性质划分,城市广场可分为(D )。
A.市政广场、纪念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等四类B.市政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娱乐广场、集散广场等五类C.市政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娱乐广场、纪念广场、宗教广场、集散广场七类D.市政广场、交通广场、商业广场、休息及娱乐广场、纪念广场、宗教广场等六类﹡3.只有一个双车道汽车疏散出口的地下汽车库,其最大允许停车位是(A )辆。
A.100 B.90 C.80 D.70﹡8.关于规划总用地范围的周界问题下列何项是错误的(C )。
A.自然分界线;B.道路中心线;C.道路红线;D.双方用地的交界处划分﹡12.初步设计说明书中,下列哪一项面积指标一般不列入“总指标”( B )。
A.总建筑占地面积B.总使用面积C.总用地面积D.总建筑面积﹡15、沿街建筑物长度超过多少时,应设不小于( B )面积的消防通道。
A.160m,3m×3m B.160m,4m×4m C.180m,4m×3m D.120m,4m×4m ﹡18、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 A )米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
A.150m B.220m C.160m D.210m﹡29.厂区围墙与厂内建筑之间的间距不宜小于(C)米,且围墙两侧的建筑之间还应满足相应的防火间距要求。
A、1B、3C、5D、10二.多项选择题﹡ 1. 投资估算划分为(ABCD) 阶段:A规划阶段B评审阶段C项目建议书阶段D可行性研究阶段﹡ 2.公共建筑的群体组合方式(ABCD) 。
A对称式B自由式C庭院式D综合式F自由式﹡ 4.住宅群体组合主要有以下(ABCD)基本形式。
A行列式B周边式C点群式D混合式F自由式﹡6.医院选址应符合下列要求(ABCD)。
A 交通方便、面临两条城市道路;B 便于利用城市基础设施、环境安静,远离污染源、地形力求规整;C 远离易燃易爆物品的生产和贮存区;D 远离高压线及其设施、不应邻近少年儿童活动密集场所。
第一章第五节各类型民用建筑设计规范(一)

第五节各类型民用建筑设计规范本节内容包括各种常见的民用建筑类型专用设计规范。
以居住区和厂前区所见的建筑类型为主重点在满足各种类型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和安全、卫生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并侧重于强制性的规范条文。
一、《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JGJ 39-2016(节选)3基地和总平面3.2.2三个班及以上的托儿所、幼儿园建筑应独立设置。
两个班及以下时可与居住建筑合建,但应符合下列规定:1 幼儿生活用房应设在居住建筑的底层;2应设独立出入口,并应与其他建筑部分采取隔离措施;3 出入口处应设置人员安全集散和车辆停靠的空间;4应设独立的室外活动场地,场地周围应采取隔离措施;5 室外活动场地范围内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措施。
3.2.3托儿所、幼儿园应设室外活动场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每班应设专用室外活动场地,面积不宜小于60m2,各班活动场地之间宜采取分隔措施;2应设全园共用活动场地,人均面积不应低于2m2;3地面应平整、防滑、无障碍、无尖锐突出物,并宜采用软质地坪;4共用活动场地应设置游戏器具、沙坑、30m跑道、洗手池等,宜设戏水池,且储水深度不应超过0. 30m;游戏器具下面及周围应设软质铺装;5 室外活动场地应有1/2以上的面积在标准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3.2.4托儿所、幼儿园场地内绿地率不应小于30%,宜设置集中绿化用地。
绿地内不应种植有毒、带刺、有飞絮、病虫害多、有刺激性的植物。
3.2.5托儿所、幼儿园在供应区内宜设杂物院,并应与其他部分相隔离。
杂物院应有单独的对外出入口。
3.2.6托儿所、幼儿园基地周围应设围护设施,围护设施应安全、美观,并应防止幼儿穿过和攀爬。
在出入口处应设大门和警卫室,警卫室对外应有良好的视野。
3.2.7托儿所、幼儿园出入口不应直接设置在城市干道一侧;其出入口应设置供车辆和人员停留的场地,且不应影响城市道路交通。
3.2.8托儿所、幼儿园的幼儿生活用房应布置在当地最好朝向,冬至日底层满窗日照不应小于3h。
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

民⽤建筑设计统⼀标准《民⽤建筑设计统⼀标准》GB 50352-2019⽬录1总则2术语3基本规定3.1 民⽤建筑分类3.2 设计使⽤年限3.3 建筑⽓候分区对建筑基本要求3.4 建筑与环境3.5 建筑模数3.6 防灾避难4规划控制3.6 防灾避难4.1 城乡规划及城市设计4.2 建筑基地4.3 建筑突出物4.4 建筑连接体4.5 建筑⾼度5场地设计5.1 建筑布局5.2 道路与停车场5.3 竖向5.4 绿化5.5 ⼯程管线布置6建筑物设计6.1 建筑标定⼈数的确定6.2 平⾯布置6.3 层⾼和室内净⾼6.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6.5 设备层、避难层和架空层6.6 厕所、卫⽣间、盥洗室、浴室和母婴室6.7 台阶、坡道和栏杆6.8 楼梯6.8 楼梯6.9 电梯、⾃动扶梯和⾃动⼈⾏道6.10 墙⾝和变形缝6.11 门窗6.12 建筑幕墙6.13 楼地⾯6.14 屋⾯6.15 吊顶6.16 管道井、烟道和通风道6.17 室内外装修7.4 声环境7室内环境7.1 光环境7.2 通风7.3 热湿环境7.4 声环境8建筑设备8.1 给⽔排⽔8.2 暖通空调8.3 建筑电⽓8.4 燃⽓本标准⽤词说明引⽤标准名录1总则1 总则1.0.1 为使民⽤建筑符合适⽤、经济、绿⾊、美观的建筑⽅针,满⾜安全、卫⽣、环保等基本要求,统⼀各类民⽤建筑的通⽤设计要求,制定本标准。
▼展开条⽂说明1.0.2 本标准适⽤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民⽤建筑设计。
▼展开条⽂说明1.0.3 民⽤建筑设计除应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外,尚应符合下列规定:1 应按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建筑和环境的相互关系。
2 必须保护⽣态环境,防⽌污染和破坏环境。
3 应以⼈为本,满⾜⼈们物质与精神的需求。
4 应贯彻节约⽤地、节约能源、节约⽤⽔和节约原材料的基本国策。
5 应满⾜当地城乡规划的要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宜体现地域⽂化、时代特⾊。
6 建筑和环境应综合采取防⽕、抗震、防洪、防空、抗风雪和雷击等防灾安全措施。
场地设计规范

高层建筑应设有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通道之间的距离不宜超过80m。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
一、基地应至少一面直接临接城市道路,该城市道路应有足够的宽度,以保证人员疏散时不影响城市正常交通;
二、基地沿城市道路的长度应按建筑规模或疏散人数确定,并至少不小于基地周长的1/6;
三、基地应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方向通向城市道路的(包括以通路连接的)出口;
15m;
主要入口前的集散空地,中、小型电影院应按每座0.2㎡计,大型、特大型电影院除应满足此要求外,且深度不应小于10m;
总平面布置应功能分区明确,人行交通与车行交通、观众流线与内部路线(工艺及管理)明确便捷,互不干扰,并应符合下
主要出入口必须明显,并能引导旅客直接到达门厅。主要出入口应根据使用要求设置单车道或多车道,入口车道上方宜设雨棚。
应合理划分旅馆建筑的功能分区,组织各种出入口,使人流、货流、车流互不交叉。
在综合性建筑中,旅馆部分应有单独分区,并有独立的出入口;对外营业的商店、餐厅等不应影响旅馆本身的使用功能。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托儿所、幼儿园及儿童游乐厅等儿童活动场所应独立建造。当必须设置在其他建筑内时,宜设置独立的出入口。
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的室外疏散小巷,其宽度不应小于3.00m。
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
民用建筑设计

民用建筑设计一、基本规定(一)民用建筑分类1、民用建筑按使用功能可分为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两大类。
2、民用建筑按地上层数或高度分类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住宅建筑按层数分类:一层至三层为低层住宅,四层至六层为多层住宅,七层至九层为中高层住宅,十层及十层以上为高层住宅;(2)除住宅建筑之外的民用建筑高度不大于24m者为单层和多层建筑,大于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建筑高度大于24m的单层公共建筑);(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为超高层建筑。
本条建筑层数和建筑高度计算应符合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
3、民用建筑等级分类划分应符合有关标准或行业主管部门的规定。
(二)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建筑与环境的关系应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基地应选择在无地质灾害或洪水淹没等危险的安全地段;(2)建筑总体布局应结合当地的自然与地理环境特征,不应破坏自然生态环境;(3)建筑物周围应具有能获得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等的卫生条件;(4)建筑物周围环境的空气、土壤、水体等不应构成对人体的危害,确保卫生安全的环境;(5)对建筑物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废气、废水等废弃物应进行处理,并应对噪声、眩光等进行有效的控制,不应引起公害;(6)建筑整体造型与色彩处理应与周围环境协调;(7)建筑基地应做绿化、美化环境设计,完善室外环境设施。
(三)建筑无障碍设施1、居住区道路、公共绿地和公共服务设施应设置无障碍设施,并与城市道路无障碍设施相连接。
2、设置电梯的民用建筑的公共交通部位应设无障碍设施。
3、残疾人、老年人专用的建筑物应设置无障碍设施。
4、居住区及民用建筑无障碍设施的实施范围和设计要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的规定。
(四)停车空间1、新建、扩建的居住区应就近设置停车场(库)或将停车库附建在住宅建筑内。
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位数量应符合有关规范或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
2、新建、扩建的公共建筑应按建筑面积或使用人数,并根据当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在建筑物内或在同一基地内,或统筹建设的停车场(库)内设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车位。
场地设计(例题)

场地设计案例场地分析1.设计条件某住宅建设用地范围及周边现状如图3-67所示。
建设用地的场地设计标高为105.00m,道路南侧已建办公楼的场地标高为102.50m。
建筑退用地红线:临城市道路多层退5.00m,高层退10.00m,其他均退3.00m。
应满足日照及建筑防火消防规范要求。
该地区日照间距系数为1.2。
2.任务要求按设计条件绘出多层住宅(建筑耐火等级二级)的最大可建用地范围(用左斜线表示),绘出高层住宅的最大可建用地范围(用右斜线表示)。
标注相关尺寸。
根据作图,在下列单选题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用地南侧已建办公楼CD段与其北侧高层可建范围的间距为()。
A.30.00m B.45.00m C.51.00m D.54.60m(2)用地北侧已建办公楼EF段与其南侧高层可建范围的间距为()。
A.6.00m B.9.00m C.10.00m D.13.00m(3)多层可建范围与高层可建范围的面积差约为()。
A.585m2 B.652m2C.660m2D.840m2答案:(1)C (2)D (3)C3.解答题(参见图3-68)例题3-28场地剖面1.设计条件·某疗养院场地剖面如图3-69所示,场地南高北低,南北两侧均为已建疗养用房。
·将场地整理成图3-70所示的三级水平台地(地面排水坡度可忽略不计),要求达到土方平衡且土方工程量最小。
·中间台地区性布置如图3-71所示的拟建疗养用房,要求该用房离南侧已建疗养用房距离最近。
·已建及拟建疗养用房均为等长的条形建筑,其均为正南北向布置,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
·按当地规划要求疗养用房的日照间距系数为2.0。
·要求满足日照及建筑防火要求。
2.任务要求·按照设计条件绘制场地剖面图·标注相关尺寸及台地的标高·根据作图,在下列单选题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
(1)中间台地的标高为()。
2018年二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试题及答案(卷一)

2018年二级注册建筑师《场地设计》试题及答案(卷一)1.50汽车库、修车库的平面布置,以下哪一条错误( B )。
A.汽车库可设在高层、多层民用建筑的底层或贴邻建造B.直接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和托儿所、幼儿园、病房的上面、下面或贴邻建造汽车库时,必须用防火墙隔开C.当病房楼与汽车库有完全的防火分隔时,其地下可设汽车库D.汽车库内设修理车位时,停车部位与修理车位之间,应设防火隔墙2.以下哪项不符合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要求( A )。
A.能据以进行施工准备B.能据以编制施工图预算C.能据以安排材料、设备定货和非标准设备的制作D.能据以进行工程验收3.当城市指标级别为I级时,城市人均建设用地指标为( B )m2/人。
A.45.1~60.0B.60.1~75.0C.75.1~90.0D.90.0~105.04.新设计一幢耐火等级为一级的6层办公楼,但近处原有一幢3层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二级。
两楼之间的设计间距,下列哪一种做法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B )。
A.设计间距为8mB.设计间距为5mC.设计间距为4m,但须把老楼与新楼相邻外墙改造成防火墙D.设计间距仅为2m,但须把新楼与老楼相邻的外墙设计为防火墙5.公共建筑设计的功能问题中,下列哪一条不属于重要的核心问题( D )。
A.功能分区B.人流疏散C.空间组成D.通风采光6.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无障碍设计要求中,以下哪一项不准确( B )。
A.入口和轮椅通行平台应设雨篷B.室内外不得有高差C.入口轮椅通行平台最小宽度为2.0mD.设两道门时,门扇同时开启最小间距1.5m7.新设计一幢耐火等级为一级的6层办公楼,但近处原有一幢3层办公楼,耐火等级为二级。
两楼之间的设计间距,下列哪一种做法不符合防火规范要求( B )。
A.设计间距为8mB.设计间距为5mC.设计间距为4m,但须把老楼与新楼相邻外墙改造成防火墙D.设计间距仅为2m,但须把新楼与老楼相邻的外墙设计为防火墙8.大中型公共建筑入口的无障碍设计要求中,以下哪一项不准确( B )。
场地设计(第一章场地分析)PPT课件

9
6、城市紫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和省、自治 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范围线,以及历 史文化街区外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公布保护的历史建筑的保护范 围界线。
地震设防城市,应保证震后城市道路畅通:干路两侧的
高层建筑应由道路红线向后退:10~15m。
15
十、视距要求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16
十一、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 十二、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 《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15十视距要求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16十一道路与建筑物的间距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厂矿道路设计规范gbj2287十二挡土墙护坡与建筑的最小间距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17十三古树名木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十四地形坡度限制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知识要点
10
10、建筑密度--场地内所有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占场地总用地面
积的比例(%)(建筑物的基底总面积按照建筑物的底层总建筑 面积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范围应扣除边坡(挡土墙)及周边距离
• 边坡占地大造价低
挡土墙占地小、稳定性好、造价高
•
坡度≤1/1.5
表面喷浆(抹面、喷浆、勾浆、灌浆)用于(岩石边坡)
护墙(护墙、干彻片石护坡、浆砌片石护坡)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建筑与边坡(挡土墙)距离要求
建筑位于坡顶(填土)
• H-台阶(台地)高度 m
h-基础埋深
m
Фo-土琅内摩擦角 °
b-基础底面宽度 m
α-边坡倾角
°
当α>45° 需进行坡体稳定验算
H>8m
当b<3m时 条形基础 S0≥3.5b-h/tgα 独立柱础 S0≥2.5b-h/tgα
S0≥2.5m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建筑与边坡(挡土墙)距离要求
建筑位于坡顶(填土)
基础设在原土层上且边坡稳定;S0>S1 除土力学要求外,尚需满足日照、通风 要求。 挡土墙可作基础,但临空挡土墙一侧应 有安全防护措施CJJ83-99《城市用地 竖向规划规范》5.0.3.2 当挡土墙高度>2m时 S0≥3m
I=4为中间点 hij为中间点高度
f(x)-各交叉点设计标高
a2×(2.6+3.35+4.4+3.5)
一个网格土方量 =
4
角点 边点 凹点 中间点
场地若干个网格
V = V’ 平整前 平整后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Pi∑hij)=∑Pi(∑f(x))
土方计算
计算施工的高度
逐一计算各交叉点设计标高
• 挖方为负(-) • 填方为正(+)
竖向设计表示法
局部剖面法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土方计算
土方工程主要项目 • 场地平整(挖填土) • 地下室(人防)及人防通道出土 • 基础出土 • 各类管沟出土(含下水沟、化粪池及各种管井、热力管及
电缆沟) • 施工渣土 • 房心填土 • 其他项目土方填挖 绿地地形等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土方计算
方格网法
基本原理
• 适用于平坦场地土方计算
• 用地四周施工高度>1m需计算边坡土方量
a为网格边长
2.6,3.3,4.4,3.5为各角点施工高度
V—自基准面起算的土体体积
Pi—方格网交点的权值
i—X轴方向的坡度%
j—Y轴方向的坡度%
i=1为角点 hij为角点高度
i=2为边点 i=3为凹点
hij为边点高度 hij为凹点高度
原有地形排水系统改造
• 土方平衡计算 不平衡时需确定取土(弃土)地点
• 支档构筑物及排水构筑物设计
挡土墙、边坡、排水沟、截洪沟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竖向设计
2)竖向设计原则 • 满足使用功能要求、联系方便、流线简捷通畅 • 符合规划、消防、环保、交通及各项规范、规程的要求 • 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注重地质水文条件的影响、确保安全、节
城市历史、人文元素
古建文物、名木古树
社会经济条件
人口密度、动迁安置
城市规划主管部门批文、控制性详规
用地性质、场地界限 红蓝绿紫黄线 座标系统 高程系统
出入口方位交通限制、停车泊位、公交站点设置 配套设施 商业、餐饮、文教卫生、社区管理
按规定指标
市政设施 路、桥、变配电、泵站、调压站
容积率、建筑密度、限高(层数)绿地率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标高确定
确定道路、广场竖向设计 道路(车、人 、无障道路) 广场、室外活动场地 停车场 绿地 按地形特点综合考虑交通及排水要求
坡度、坡长 主要控制点标高 (道路中心线交叉点、转折点、变坡点等)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技术标准
道路纵坡 按车速20km/h(沪06版设置标准4.1.2条规定≤10kg/h) 纵坡是按道路中心线计。方案阶段就应画道路中心线
技术标准
道路横坡 水泥、沥青路面1-2% 石块、粒料路面路拱坡度2-3.5%
弯道处、车速≥15kg/h时按不同车型需加宽车道——道路内侧当弯道半径较小、车速≥20kg/h时需设超高 ――道路外侧――横坡呈单向内侧倾斜(抵消离心力)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技术标准
场地
平原地区 广场坡度≤1% 山区 广场坡度≤3%
设计标高法 高程+箭头
• 应注明 • 地面及道路控制点的设计标高 道路起讫点、交叉点、变坡点、建筑入口处 • 室内外地面设计标高 四角散水 • 道路坡度、坡向 广场轴线及四角 停车场中心线两端 挡土墙上下端 • 道路画剖面 注意:剖切线应民往用上建往筑左场地看设计(1)
竖向设计表示法
设计等高线法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约投资 • 建立完整有效的雨水排放系统 • 尽量保护原有生态条件、整合和梳理环境景观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2、竖向处理方案 平坡式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地面坡度0.3-3% 常用0.5%、最小0.2%、最大6% 场地较大(宽>500m)、自然坡度近3%、也可做成台地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台阶式
• 场地条件分析 • 场地总体布局 • 交通组织、道路设计 • 竖向布置 • 管线综合 • 绿化与环境景观布置 • 技术经济分析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场地设计文件深度
• 依据文件: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08年发布) 民用建筑工程总平面设计深度图样
设计说明 区域位置图 总平面图 竖向布置图 道路平面图 土方工程图 管线综合图 景观设计图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场地条件分析
2)场地建设条件
区域位置 环境条件
(基地及周边)
规划限定条件 用地控制 交通 场地设置
指标: 建筑形态
地理位置、交通运输条件――基地在城市用地布局结构中的地位和特 点
现状建筑物(构筑物);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路网、市政设施 容量、管线走向及接口)
环境保护状况
生态环境优劣、环境公害防站
详图
方案 ○ ○ ○
初步设计 ○ ○ ○ ○
△ △ △
施工图 ○
○
(建筑定位)
○
○
(道路定位)
△
△
按需要出图可另委托
△
○
• 方案及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需要绘制反映设计特性的分析图:功能分析、交通分 析、空间组合及景观分析、地形分析、绿化分布、日照分析、分期建设等。
注:○ 为必须出图 △ 为可按需要决定出图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建筑与边坡(挡土墙)距离要求
建筑位于坡脚(挖土)
S1-散水坡宽度0.8-1m S2-采光通风消防运输埋管绿化、施工要求 S3-排水沟宽度0.6-1.5m S4-护坡道宽度
当边坡为不易风化岩石,护坡高度h<2m或加民固用护坡建,筑S场4可地不设设计边(1坡) 为黄土、砂土或易风化岩石S4<0.5-1m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地面坡度>8% 宜作台地 台阶高为1.5~3m(≥1m) 台阶之间应设挡土墙或护坡,并以踏步或斜坡联系。避免将台阶连 接处设于不良地质地段。台阶宽度按功能分区要求,并考虑交通联 系及管道敷设要求。 连接踏步数≤18级;级宽≥300;级高宜≤150。当级宽不大、踏步数 >40级时 台阶不宜设计成一条直线 坡道坡度≤8% 当地面坡度>10%时,可采用错层、跌落、掉层方法布置建筑。 可利用地形高差,灵活设置建筑出入口。建筑垂直等高线时,通风 状况比平行等高线的好。
混合式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边坡、挡土墙与自然地形的连接方式及有关规定
边坡――土(石)稳定的斜面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 边坡高度>20m需要验算 • 坡度表示方法:a)角度
b)高宽比1:n • 设计要标注边坡两端标高。
(总图中护坡线要画至坡脚)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边坡
• 征地范围应包含边坡(挡土墙)占地面积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技术标准
停车场
道路平行方向纵坡≤1% 垂直方向(停车带)≤3%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技术标准
场地排(雨)水设计
• 自然地形排水分析 雨水流向、雨水出口
↓ • 确定场地排水方案 划分场地雨水的排水分区,布置排水设施。
排水方式:自然排水;明沟;暗管;混合
• 按总平面的建筑、道路布置、地形特点、雨水量及设计标高确定排水方案 • 建筑设计要与水道设计、景观设计结合
道路排水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技术标准
广场(停车场)排水
――根据地形、面积、铺装及相邻道路排水设施决定单向或多向
当广场单向≥150m 或纵坡≥2%,单向≥100m
应划区分散排水
当周围地形较高时应设截流设施
场地坡度<0.2%宜采用多坡向或特殊排水措施
场地标高高于地下水位≥1m
民用建筑场地设计(1)
竖向设计表示法
筑物进行高程(标高)设计。竖向设计使建筑与地形密切配合,场地规划布 局和空间构成合理。对坡地场地,竖向设计更为重要,关系到设计方案的可 行性和场地开拓的经济性。
1)竖向设计基本任务
• 选择地面竖向布置形式
• 确定标高
室内外地面标高
基地入口及构筑物关键标高 广场道路设计标高及坡度
• 组织排水
建立新的排水系统
场地条件分析
设计资料收集
1)场地自然条件
地形条件 水文地质条件
气候条件
地形图及地形变迁 地质构造 岩土分布 地基土物理性质指标 地震资料 自然水体分布及状态 洪水位 地下水分布规律 水位水质及动态变化规律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水务局文件 风象 风向、风速、风级 日照 所在地区气候区划、太阳高度角与方位角度变化规律、日照时数 气温 常年最高(低)气温、最热(冷)月平均气温 降水 年降水量(mm)、最大降水量(mm)暴雨强度、最大历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