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

合集下载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8课《木兰诗》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对镜帖花黄(同“贴”,贴上)
2.市: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集市)
3.愿:愿为市鞍马(愿意)
愿驰千里足(希望)
(四)词类活用
1.策勋十二转(名词用作动词,记录)
2.愿为市鞍马(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五)文言句式
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
点拨:“为”后省略“之”,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
点拨:宾语前置句,应为“问女所思何”。
8.“爷娘闻女来……向猪羊”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这几句诗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通过父母姐弟各自符合年龄、身份特征的举止,长幼有序地描写பைடு நூலகம்家人迎接木兰的情景。一家人忙忙碌碌,洋溢着一片喜庆气氛。
9.木兰归家,一系列的动作描写有什么作用?
一连串的动词表现了木兰回家后舒畅的心情,同时写出了她柔情的一面,对女儿妆的喜爱,对美的追求。
3、第4段的基调是悲壮,读时头脑里要有“平沙列万幕”的视象,每两句作一气读,速度更慢──须知,十年艰苦作战的种种经历俱在其中。
4、第5段前一节,当由庄严转为热烈,节奏可稍稍加快;后一节是正意所在,要放慢节奏,读得亲切、和悦、朴实,使前后形成对比的色调,力求突出木兰的英雄本色──毫无居功之意。
5、第6段的基调是热烈、欢快,但节奏有变化:第1节节奏最快,要极力渲染喜庆的气氛;第2节节奏放慢,要表现木兰恢复女儿妆时轻松、喜悦的心情,末句应轻读,为高潮蓄势;第3节再加快节奏,着力表现伙伴的惊奇感。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9课《阿长与〈山海经〉》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鲁迅先⽣的《阿长与⼭海经》所追忆的保姆,她是⼀个粗⼈,没有⽂化、粗俗、好事,是⼀个很不幸的⼈。

但她⼜是⼀个热望⼀⽣平安的劳动妇⼥,质朴善良、热⼼帮助孩⼦解决疑难。

鲁迅先⽣深情地抒写了对她的真挚的怀念。

以下是®⽆忧考⽹为⼤家精⼼整理的内容,欢迎⼤家阅读。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8课《阿长与〈⼭海经〉》课⽂原⽂ 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个⼀向带领着我的⼥⼯,说得阔⽓⼀点,就是我的保姆。

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的意思。

只有祖母叫她阿长。

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我们那⾥没有姓长的;她⽣得黄胖⽽矮,“长”也不是形容词。

⼜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

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

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个⼥⼯,⾝材⽣得很⾼⼤,这就是真阿长。

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虽然背地⾥说⼈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佩服她。

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

还竖起第⼆个⼿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或⾃⼰的⿐尖。

我的家⾥⼀有些⼩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

⼜不许我⾛动,拔⼀株草,翻⼀块⽯头,就说我顽⽪,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

⼀到夏天,睡觉时她⼜伸开两脚两⼿,在床中间摆成⼀个“⼤”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久睡在⼀⾓的席⼦上,⼜已经烤得那么热。

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长妈妈⽣得那么胖,⼀定很怕热吧?晚上的睡相,怕不见得很好吧?……” 母亲听到我多回诉苦之后,曾经这样地问过她。

我也知道这意思是要她多给我⼀些空席。

她不开⼝。

但到夜⾥,我热得醒来的时候,却仍然看见满床摆着⼀个“⼤”字,⼀条臂膊还搁在我的颈⼦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梳理

《谁是最可爱的人》知识点梳理【课文内容】在朝鲜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东西感动着;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纵奔流着;我想把一切东西都告诉给我祖国的朋友们。

但我最急于告诉你们的,是我思想感情的一段重要经历,这就是:我越来越深刻地感觉到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部队、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也许还有人心里隐隐约约地说:你说的就是那些"兵"吗?他们看来是很平凡、很简单的哩。

既看不出他们有什么高深的知识,又看不出他们有什么丰富的感情。

可是,我要说,这是由于他跟我们的战士接触太少,还没有了解我们的战士: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让我还是来说一段故事吧。

还是在二次战役的时候,有一支志愿军的部队向敌后猛插,去切断军隅里敌人的逃路。

当他们赶到书堂站时,逃敌也恰恰赶到那里,眼看就要从汽车路上开过去。

这支部队的先头连(三连)就匆匆占领了汽车路边一个很低的光光的小山岗,阻住敌人,一场壮烈的搏斗就开始了。

敌人为了逃命,用三十二架飞机,十多辆坦克和集团冲锋向这个连的阵地汹涌卷来。

整个山顶都被打翻了。

汽油弹的火焰把这个阵地烧红了。

但勇士们在这烟与火的山岗上,高喊着口号,一次又一次把敌人打死在阵地前面。

敌人的死尸像谷子似得在山前堆满了,血也把这山岗流红了。

可是敌人还是要拼死争夺,好使自己的主力不致覆灭。

这激战整整持续了八个小时,最后,勇士们的子弹打光了。

蜂拥上来的敌人,占领了山头,把他们压到山脚。

飞机掷下的汽油弹,把他们的身上烧着了火。

这时候,勇士们是仍然不会后退的呀,他们把枪一摔,身上、帽子上冒着呜呜的火苗向敌人扑去,把敌人抱住,让身上的火,把要占领阵地的敌人烧死。

……据这个营的营长告诉我,战后,这个连的阵地上,枪支完全摔碎了,机枪零件扔得满山都是。

烈士们的尸体,做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有抱住敌人腰的,有抱住敌人头的,有卡住敌人脖子,把敌人捺倒在地上的,和敌人倒在一起,烧在一起。

第13课《卖油翁》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第13课《卖油翁》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七下文言《卖油翁》【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虚词的含义;提高文言文的朗读能力与水平。

2.文学常识积累:了解欧阳修相关文学常识。

3.分析人物形象,感悟文章中的道理。

【品读学习】(一)文学常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

(意即藏书一万卷,金石拓片一千件,琴一张,棋一局,酒一壶,醉翁一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著有《欧阳文忠公集》《六一词》等。

本文选自《归田录》,是欧阳修晚年所写的笔记体小说。

笔记体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一种,是具有小说性质、介于随笔和小说之间的一种文体,多以人物趣闻轶事、民间故事传说为题材,具有写人粗疏、叙事简约、篇幅短小、形式灵活、不拘一格的特点。

起源可以追溯到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二)把握故事内容1.掌握正确字音,朗读的节奏停顿。

2.先不看注释尝试读懂大意,圈出不懂的语句,再结合注释重读故事。

陈尧咨擅长射箭,当时世上没有人能和他相比,他自己也因此自夸。

他曾在自己家的园子中射箭,有个卖油翁放下担子,站在一旁,斜着眼睛看他,很久不离开。

(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微微点头。

陈尧咨质问道:“你也懂得射箭吗?我的射技不也是很精湛吗?”卖油翁说:“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怒气冲冲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卖油翁说:“凭我倒油(的经验)知道这个(道理)。

”,说着就取来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住葫芦的口,慢慢地用勺子倒油滴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过去,但铜钱却没有湿。

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别的(奥秘),只是手法技艺熟练罢了。

”陈尧咨笑着将他打发走了。

3.重点字词(1)通假字①但手熟尔:同“耳”,罢了②徐以杓酌油沥之:同“勺”,勺子(2)古今异义①尝.射于家圃古义为曾经;今义辨别滋味、尝试②尔安.敢轻吾射古义为怎么;今义安全、平安③但.手熟尔古义为只、仅仅,副词;今常用作转折连词,但是。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语文下册六篇课内文言文知识点汇总第4课孙权劝学一、全文讲解篇◆本文选自《资治通鉴》,这本书是由北宋(朝代)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 年间的史事。

1、劝学,劝说,鼓励学习。

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2、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3、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4、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5、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

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

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6、全文解析: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

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

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

“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

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归纳及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1课《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归纳及练习(word含答案)

部编版七(下)《己亥杂诗(其五)》知识点归纳及练习【诗歌】已亥杂诗龚自珍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一、文学常识《己亥杂诗》的作者是龚自珍,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

有《龚定庵全集》。

《己亥杂诗》共315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这一年作者愤然辞官南归,后又北上接迎眷属,往返途中将见闻感受写成三百一十五首杂诗,统名曰《己亥杂诗》。

二、问题梳理1.请描述诗歌前两句所展现的情景。

这首诗前两句是怎样写“离愁”的?“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画面:在弥漫无际的离愁中,眼看夕阳西下,我挥舞着马鞭远离京城,向东奔向远在天涯的家乡。

赏析:用“浩荡”表现“离愁”的广阔无边,用“白日斜”的特定情境烘托“离愁”。

可见诗人辞官心情的痛苦和决心之大。

2.请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

”诗人以落花自喻,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现用来赞扬老一辈在事业上鞠躬尽瘁的精神以及他们对培养和爱护青年人耗尽心血的高尚情怀。

)3.为什么说“吟鞭东指”“即天涯”?答:因为在诗人看来,这次离京,也许永远也不会回来了,出了城门,就如同人在天涯一般。

答: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要不甘自弃,继续奋斗,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6.落花有情自比,表达自己虽然前途坎坷不畅,也不忘报国情怀,后人也常用来比喻老一代关心下一代成长的句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7.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8.龚自珍载着“浩荡离愁”辞官还乡,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诗句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三、诗歌主题这首诗写作者辞官离京,远去天涯的无边愁思,表现了诗人崇高的献身精神和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过关练习】一、基础知识1.《己亥杂诗》的作者是____________(填人名),号定庵,___________(填朝代)思想家、文学家,有《龚定庵全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预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预习知识点汇总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9课《一颗小桃树》预习知识点汇总一、作者简介贾平凹,1952年出生,陕西省丹凤县人,当代著名作家。

他的小说主要描写新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西北农村的变革,格调清新隽永,明丽自然。

代表作品有《废都》《满月儿》《秦腔》《白夜》等。

二、字音词义忏chàn悔:认识了错误或罪过而感到痛心并决心改正。

矜jīn持:庄重;严肃,拘谨;拘束。

执着zhuó:指对某一事物坚持不放,不能超脱。

后来指固执或拘泥,也指坚持不懈。

服侍:伺候,照料。

猥wěi琐:(容貌、举动)庸俗不大方。

幼稚zhì:1.年纪小。

2.形容缺乏经验,不老练。

颤chàn抖:哆嗦,发抖。

赤裸luǒ:1.(身体)裸露。

2.比喻毫无遮盖掩饰血气方刚:指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轰轰烈烈:形容气魄雄伟,声势浩大。

祸不单行:表示不幸的事接连发生。

三、主题概述作者借一颗小桃树的顽强生长抒发了自己的理想和情志。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以“小桃树”象征青年一代,通过对“小桃树”艰难的成长历程的生动描述,反映了青年一代在迷茫和探索中成长的真实历程,表达了他们胸怀大志、奋起直追、报效祖国的思想感情。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引文,交代“我”写小桃树的缘由,表达“我”对小桃树的深情。

第二部分(2):描写眼前的情景,写开花的小桃树经受风雨磨难,抒发怜悯、痛心、惋惜、自责、无可奈何的复杂情感。

第三部分(3~8):回忆小桃树艰难曲折的生长过程。

第四部分(9~14):又回到眼前的景象,描绘小桃树与风雨搏斗的情形。

五、鉴赏品读1.如何理解“只是常常自个儿忏悔,自个儿安慰”这句话的内涵?“我”常想写,却一直没写,所以感到内疚,要忏悔;现在“该给它写”了,所以感到安慰。

2.文章第1段有什么作用?内容上,暗示“我的小桃树”有特殊的经历、特殊的含义,以点明写作这篇文章的缘由。

写法上,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3.作者是怎样写眼前大雨中的小桃树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作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和细节描写,将小桃树在风雨中受难的形象描写得淋漓尽致。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释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生字词注释

1《邓稼先》元勋(xūn):指首功;大功。

亦指为建立新的国家或某朝代立大功的人。

奠基(diàn jī):本意是指打下建筑物的地基,后引申为某一事物的产生或者确立,打基础。

选聘(pìn):挑选聘用。

谣言(yáo yán ):虚构不实的传闻背诵(sòng):指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辞。

昼夜(zhòu yè):白日和黑夜昆仑(kūn lún):指昆仑山。

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挚友(zhì yǒu):交情深厚的朋友平沙píng shā:平时的沙地。

这里指旷野。

夐xiòng:辽远。

萦带yíng dài:环绕。

纠纷jiū fēn:指群山交错在一起。

曛xūn:昏暗。

蓬péng:即飞蓬。

多年生草本植物,枯后根断,遇风飞旋。

铤tǐnɡ:疾走。

亡群wāng qún :失群。

殷红yān hóng:带黑的红色。

可歌可泣(kě gē kě qì):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xiǎn wéi rén zhī):鲜:很少;为:被。

很少被人知道,至死不渝(zhì sǐ bù yú):至:到;渝:改变。

到死都不改变。

(含褒义)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鞠躬:弯着身子;尽瘁:竭尽心力。

指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dāng zhī wú kuì):担得起某种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家喻户晓(jiā yù hù xiǎo):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锋芒毕露(fēng máng bì lù):刀锋和矛尖都露出来。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透露出来。

妇孺皆知(fù rú jiē zhī):妇女和小孩都知道,指某件事物众所周知,流传得很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梳理单元1.重点词语2.文学常识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4.重点语段理解5.记叙等的表达方式一单.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第一课时:1.字词:攒人迹罕至秕谷菜畦蟋蟀臃肿人声鼎沸人迹罕至2.文学常识: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重要作品《阿Q正传》《呐喊》《朝花夕拾》。

本文出自散文集《朝花夕拾》3.文章的思路:作者从百草原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

慢慢地,我长大了,家人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

文章接着写在三味书屋的读书生活。

4.作者的情感:通过对百草原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第二课时:1.过渡段及作用:也许…也许…也许…,承上启下作用。

2.景物描写:①抓住事物的特点。

②四季景色皆备。

③写景井然有序。

④修辞运用:不必说…不必说…单是…就…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

3.重要词语含义及作用:①捕鸟过程的描写:突出动词的运用,②第一段中似乎和确凿的含义。

③第二段表现事物特点的词语。

4.文章的主旨: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邵月梅2.爸爸的花儿落了第一课时:1.词语,肿胀(zhànɡ)叮嘱(zhǔ)皱眉(zhòu)骊歌(lí)雇(ɡù)花圃(pǔ)玉zān(簪)花鸡毛(掸)dǎn子(咻咻)气xiū xiū2.文学常识。

作者:林海音,台湾作家,代表作《城南旧事》。

3.作品语言朴素、平实,富有情感的语言,包含父女深情。

如:“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表明爸爸希望女儿勇敢,坚强,不被困难吓倒。

4.人物形象爸爸是个“严”在其外,“爱”在其内的可亲可敬的人。

他让孩子到银行汇款,鼓励孩子要坚强,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能闯过去。

爸爸很重感情,他听到弟弟被日本人害死的消息,便急得吐血了。

他特别爱花,每天下班回来,第一件事就是浇花。

5.塑造人物的方法选取典型事例;语言、外貌描写。

第二课时1.文章结构①本文的线索:爸爸爱花和毕业典礼②插叙叙事方法及其作用: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

如课文中的插叙“不让我上学迟到”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热爱学习,不要懒惰,要从小养成好习惯,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到银行汇款”一事重在表现爸爸教孩子要敢于闯练,要学会生存。

这两件事侧重点不同,对表现主题都有积极的重要作用。

③伏笔方法的作用:巧妙运用伏笔和照应可以使文章脉络通畅、线索分明、结构紧凑。

本文的伏笔铺设自然,使文章气脉通畅。

这是我们在以后写作中应该学习借鉴的东西。

2.文章语言特点:语言平实,蕴涵哲理情感真挚。

3.写作手法:标题具有象征意义。

文题一方面实指夹竹桃的败落,一方面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的辞世。

这样写,使作品一线串珠,浑然一体,充满情味,严谨周密。

同时借花的柔性来调和爸爸性格中的刚性,使爸爸的严厉和慈爱和谐发展。

花的败落,暗示父亲已不在人间。

4.文章的情感:父亲严中有爱、纯真质朴的深情。

3、丑小鸭一课时:1.积累词语:丑陋、讪笑、嫉妒、来势汹汹2.文学常识:安徒生,丹麦19世纪著名童话作家,世界文学童话创始人。

代表作品《拇指姑娘》《海的女儿》《卖火柴的小女孩》《白雪公主》3.丑小鸭形象的思想内涵。

丑小鸭在不幸和打击面前,始终不屈不挠,相信自己,以乐观的态度对待艰难困苦。

他相信即使身出逆境,只要坚持不懈,努力进取,美好的理想一定能实现。

进而了解本文的思想内容。

4.关键语句的含义:只要你是一只天鹅蛋,就算是生在养鸭场里也没有什么关系。

(只要你有理想,有追求,并为着目标而努力奋斗,即使身处逆境也不要紧,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5.文章主题:丑小鸭这是作者的自我写照,并激发他们坚韧、勇敢去地对待生活中的各种困难,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理想。

4、诗两首一课时:1.词语:瞬(shùn)息恋(liàn)涉足:指进入某种环境或生活的范围。

幽寂:幽静、寂寞。

伫(zhù)立:长时间站着。

萋萋(qī):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回顾:回过头来看。

污染:这里指踩下足迹。

2.文学常识: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十九世纪伟大的民族诗人,作品包括著名的《自由颂》《致恰达耶夫》;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澳涅金》。

《叶甫盖尼?澳涅金》是他的代表作品。

弗罗斯特(1874~1963),美国现代诗人,,《一个男孩的愿望》和《波士顿以北》的出版,使他一举成名。

3.诗歌主题:《假如生活欺骗了你》强调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生活是有意义的,不要随意忘却、抛弃那曾经拥有的忆念;而反对悲观消极的人生态度。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人生的体验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各种体验都是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都有助于把握人生。

《未选择的路》诗人表面上似乎在写自然界的道路,但实际上暗示的却是人生之路。

悟出的道理有:人生的道路千万条,但一个人只能选择一条,必须慎重;人生的选择,要深思、慎取、忌草率、盲从;路要靠自己去走,越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越能令人想念,也越能磨炼人。

4.直抒胸臆的写法:《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这首诗不以意象传情达意,而是直抒胸臆,以平等交流的语气娓娓写来,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

5.象征的写法:《未选择的路》诗人借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自己对人生之路的思考,具有深刻的象征性、哲理性。

6.重要诗句含义①而那过去了的,就会成为亲切的怀恋②可是一种愿望还在胸中激荡5.《伤仲永》一、文学常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临川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唐宋八大家∶苏询、苏轼、苏辙、王安石、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二、字词句1、通假字:“扳”通“攀”,牵、引。

“材”通“才”,才能。

“尝”同“曾”,曾经。

2、古今异义: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其文理皆有可观者;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3、重点句子:①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②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③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

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三、文章主题:天资固然重要,但没有好的后天教育,再好的天赋也不可能得以发挥。

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四、写作方法:①借事说理。

先叙后议,说理自然;叙是议的依托,议是叙的深化,说服力强,引人深思。

②先仰后抑。

以巨大的反差给人强烈的冲击,产生“理不讲而自明”的艺术效果。

五、语言特点1、平实。

2、简练钧隽永。

3、富有情感。

二单元1.积累重点词语2.了解小说诗歌及其它文体的常识3.体会文章内容及情感4.细致分析,细心揣摩课文中的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5.注重朗读训练培养语感第六课《黄河颂》一课时:1.字词:巅澎湃狂澜屏障哺育九曲连环浊流2.文学常识:光未然简介光未然,(1913~2002)现代著名诗人,文学评论家。

原名张光年。

湖北省光化县人。

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

3.诗歌结构:由朗诵词和歌词组成。

歌词结构:序曲(黄河的伟大坚强)——主体(由望黄河和诵黄河组成)——尾声(学习黄河精神)。

3.诗歌情感:情感抒发以及第一人称写法:诗人通过赞美黄河,歌颂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表达了中华儿女的坚强决心和一往无前的勇气。

4.诗歌抒情方式:以“我”为抒情主体,由黄河的形象,写到黄河的精神,由“我”的望,到“我”对黄河的赞颂,再到“我们”的决心。

全诗一气呵成,激情澎湃,气贯长虹。

借助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抒发了发自内心的强烈感情和民族责任感。

这首诗描绘黄河形象时,表现了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

4.重点语段理解:“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她哺育了中华儿女,我们的民族有着源源流长的革命精神和伟大力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

千千万万中华儿女在神州大地上正以高昂的斗志抵御侵略,争取解放,争取胜利,迎接光明,演绎“我们是铁,我们是钢”的团结力量。

5.写作特点:①结构上先总写后分写,有着清晰的线索.②歌词在相同句式里又略有变化,一咏三叹,有着极强的抒情性;③修辞手法运用。

典型的比喻和排比。

诗歌语句显得生动形象。

呼告手法,直抒胸臆。

如:黄河,你给我们骄傲,给我们自豪,给我们欢欣,给我们微笑。

6.朗诵:节奏、重音、语速、情感。

7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1、字词:哽郝踱惩罚祈祷诧异婉转懊悔2、文学常识:都德,法国小说家,代表作《小东西》,《最后一课》是其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3、文章思路: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第四个阶段(24—29)高潮和结局。

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

4、文章情感:本文表达了沦陷区人民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悲痛。

第二课时:1、主要人物:小弗郎士: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韩麦尔先生: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的描写方法: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展示了一个具有崇高的爱国情感的教师形象。

2、重点句子含义:“我们必须把它牢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的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

除了表达强烈的爱国热情外,还表达了对学生的无限期望,对民族和祖国前途的坚定信念。

3、环境描写及作用:“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