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试行版)
眼科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视瞻昏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眼科学》(第二版)(曾庆华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年)。
(1)自觉眼前灰黄暗影遮挡,视物不清、变形。
(2)视力下降,但常不低于0.2。
(3)眼底黄斑部视网膜水肿呈圆形反光轮,中心凹反光消失,或伴有黄白色点状渗出。
(4)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等检查有助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眼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年)。
(1)临床表现:症状:眼前中央暗影遮挡,视物不清、视物变形。
眼部检查:检眼镜下黄斑区局限性盘状浆液性脱离,中心凹反光消失。
(2)实验室及特殊检查:①Amsler表检查:可见中心暗点、方格变形。
②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黄斑区出现荧光渗漏点、渐呈喷射状、墨渍样扩大。
③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OCT):后极部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或伴有浆液性RPE脱离。
(二)证候诊断1.水湿上泛证:视物模糊,眼前出现有色阴影,视物变形或变小;眼底见黄斑部水肿,视网膜呈圆形反光晕轮,中心凹反射消失;兼见胸闷不舒,胁肋胀痛,大便稀溏。
舌苔滑腻,脉濡。
2.痰浊内蕴证:多见于病情缠绵迁延,视物模糊,眼前暗影,视物变形;眼底见黄斑部水肿减轻,出现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射消失或减弱;兼见胸闷纳呆,食少便溏。
舌质淡,舌苔白腻,脉濡。
3.肝肾亏虚证:病属后期,视物仍模糊,或有视物变形、易色;眼底见黄斑区色素紊乱,少许黄白色渗出,中心凹反射仍未见;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
舌质红,舌苔少,脉细。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水湿上泛证治法:利水渗湿,调和肝脾。
推荐方药:五苓散合逍遥散加减。
白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包)、当归、赤芍、柴胡、生甘草等。
中成药:五苓散、逍遥丸等。
中医眼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问题治疗

运动保健
总结词
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控制血糖水平,预防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 发生。
详细描述
糖尿病患者应保持适度的运动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 有氧运动,以增强身体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水 平。运动时应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引起眼底出血等并发症。
心理调适
总结词
保持良好的心态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和治疗具有积极意义。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概 述
定义与分类
01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由于糖尿病 引起的视网膜微血管病变,是糖 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02
根据病变程度和特点,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可分为非增殖期和增殖 期,其中非增殖期又可分为背景 期和前背景期。
VS
详细描述
选取60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视网 膜病变的患者等量随机分组对照组给予常 规西药治疗定时记录患者情况定时记录患 者情况。定时记录患者情况。
REPORT
THANKS
感谢观看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 变的认识
中医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因分析
气阴两虚
由于长期饮食不节、情志 失调、劳欲过度等因素导 致气阴耗伤,脏腑功能衰 退。
肝肾亏虚
肝肾同源,肝藏血,肾藏 精,精血互生,若肝肾亏 虚则精血不足,目失所养 。
由于视网膜血管病变导致视网 膜缺血、缺氧,引起视神经萎
缩,导致视野缺损。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可编辑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一、概念:消渴目病是指由消渴病引起的内障眼病,本病多为双眼先后或同时发病,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
相当于西医学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二、病因病机:1、病久伤阴或素体阴亏,虚火内上,火性炎上,灼伤目中血络,血溢络外。
2、气阴两亏,目失所养,或因虚致瘀,血络不畅而成内障。
3、饮食不节,脾胃受损,或情志伤肝,肝郁犯脾,致脾虚失运,痰湿内生,上蒙清窍。
4.禀赋不足,脏腑柔弱,或劳伤过度,伤耗肾精,脾肾两虚,目失濡养。
三、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教材《中医眼科学》”)(1)单眼或双眼视物模糊。
(2)有明确的消渴病史。
(3)眼底出现视网膜特征性改变:微血管瘤、视网膜出血、渗出、水肿或视网膜新生血管等。
(4)荧光素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2.西医诊断标准及分期有糖尿病病史并出现视网膜微血管瘤、出血、硬性渗出、软性渗出、黄斑水肿、视网膜新生血管等即可诊断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
DR临床分期(采用2002年悉尼国际眼科学会议等制定的新标准。
)(二)症候诊断1.肝肾亏虚,气滞血瘀: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渗出水肿、出血、有棉絮斑形成;形体偏瘦,身体某单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少,脉涩。
2. 阴虚燥热证:眼底可见微动脉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淡薄白,脉细数。
3. 气阴两虚证: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
4. 脾肾两虚证:视力下降,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黄斑水肿,棉絮斑出视网膜渗出出血等;形体消瘦,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萎、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严重者尿少而面色晄白,舌体胖,脉沉弱。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中医眼科临床诊疗指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1.范围本《指南》规定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辨证和治疗。
本《指南》适用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导致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所引起一系列典型病变,是一种影响视力甚至致盲的慢性进行性疾病。
“消渴内障”,为“消渴目病”之一,属“视瞻昏渺”、“云雾移睛”、“暴盲”及“血灌瞳神”等内障眼病范畴。
3.诊断3.1诊断要点3.1.1.症状早期眼部多无自觉症状,病久可有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甚至失明。
3.1.2.体征DR的眼底表现包括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状、IRMA、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1.3.并发症DR的并发症有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
(1)牵拉性视网膜脱离视网膜增殖膜及新生血管膜收缩,是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主要原因。
(2)虹膜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DR广泛的视网膜缺血,诱生血管生长因子,刺激虹膜及房角产生新生血管。
虹膜新生血管表现为虹膜表面出现的细小弯曲、不规则血管,多见于瞳孔缘,可向周边发展;房角新生血管阻塞或牵拉小梁网,或出血,影响房水引流,导致眼压升高,形成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3.1.4.眼科检查(1)视力:裸眼视力(远近视力)和矫正视力。
(2)眼压(3)裂隙灯显微镜检查(4)眼底检查:散瞳后进行眼底检查。
(5)彩色眼底照相彩色眼底照相发现DR的重复性比其他检查要好,对于记录DR的明显进展和治疗的反应方面是有其价值的。
但在发现黄斑水肿的视网膜增厚及细微的新生血管方面,FFA和OCT更具有优越性。
(6)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眼镜下未见DR眼底表现的患者,FFA检查可出现异常荧光,如微血管瘤样强荧光、毛细血管扩张或渗漏、视网膜血管无灌注区、新生血管及黄斑囊样水肿等。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技术

眼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诊疗技术糖尿病(DM)是一种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所致的以糖代谢紊乱为主的常见疾病。
临床上主要分为两型,I型,又称为胰岛素依赖型(IDDM);II型,也称为非胰岛素依赖型(NIDDM)o∏型远较I型多见。
糖尿病可引起全身许多组织、器官的广泛损害,在眼部可引起多种疾病,如视网膜病变、白内障、青光眼和眼内、外肌麻痹等,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则是其中最严重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
一、流行病学在美国,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工作年龄人群首位致盲性眼病。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据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为0.67%、90年代中期则增长为2.5%。
因此DR也成为我国人群重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
胰岛素依赖型的糖尿病患者,约10%起病后5〜9年左右便可发生视网膜病变,15年后约50%的人发生,25年后有约80%〜9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
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病情况与此相似,但因不少患者发病日期难以确定,病程也更难估计。
一般说来,约1/4糖尿病患者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5%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不仅取决于代谢障碍的程度,也同时与糖尿病病程时间长短、患病年龄、遗传因素以及患者血糖控制状况等有关。
一般而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各种类型的DR患病率均随之提高。
糖尿病病史20年以上,几乎99%的IDDM患者和60%的NID-DM都会有不同程度的DR发生;患糖尿病30年以上的患者中,约25%患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约2%〜7%因视网膜病变失明。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研究(DCCT)结果表明,加强血糖控制可降低视网膜病变危险性,并减缓IDDM患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加强血糖控制还可减慢严重非增生型或增生型DR的进展,降低黄斑水肿的发生率。
Wisconsin 进行的流行病学研究(WESDR)也显示降低血糖可降低IDDM和NIDDM患者的DR发生和发展。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消渴病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复因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原因所导致的以阴虚燥热为基本病机,以多尿、多饮、多食、乏力、消瘦,或尿有甜味为典型临床表现的一种疾病。
消渴病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消渴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以视网膜血管闭塞性循环障碍为主要病理改变特征的致盲性眼病。
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1.阴虚燥热证:眼底查见微血管瘤、出血、渗出等;兼见口渴多饮,消谷善饥,或口干舌燥,腰膝酸软,心烦失眠;舌红,苔薄白,脉细数。
2.气阴两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黄斑水肿,视网膜渗出、出血等。
面色少华,神疲乏力,少气懒言,咽干,自汗,五心烦热;舌淡,脉虚无力。
3.肝肾亏虚证:视物模糊或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水肿、棉绒斑、出血;形体消瘦或虚胖,头晕耳鸣,形寒肢冷,面色萎黄或浮肿,阳痿,夜尿频,量多清长或混如脂膏;舌淡胖,脉沉弱。
4.气虚血瘀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网膜新生血管,反复发生大片出血、视网膜增殖膜;兼见胸闷,头晕目眩,肢体麻木;舌暗,有瘀斑,脉弦或细涩。
5.脾虚痰湿证:视物模糊,眼前有黑影飘动,眼底可见视网膜水肿、渗出,网膜新生血管、出血,玻璃体可有灰白增殖条索或与视网膜相牵、视网膜增殖膜;形盛体胖,头身沉重,身体某部位固定刺痛,口唇或肢端紫暗;舌紫有瘀斑,苔厚腻,脉弦滑。
(四)鉴别诊断:1中医鉴别诊断青盲:目系病变为主,色淡、苍白,边界清晰,部分可见筛孔,脉管变细,视衣色淡。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

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分析、总结报告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医诊疗方案临床疗效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情况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定的第一批优势病种之一,从2016年1月到2016年12月,威海市中医院眼科开展了中医诊疗方案的实施工作。
期间接受诊疗方案的住院患者共有23例,平均住院日14.8天。
应用的主要治疗方法有:口服中药汤剂、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针灸、耳穴贴压、穴位贴敷、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等。
二、诊疗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一)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接受诊疗方案治疗的23例病例中,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应用情况如下:中药饮片使用率100%,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液)使用率100%,特色疗法使用率100%,辨证施治率100%。
其中,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情况如下: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23例(100%),辨证选择口服中成药23例(100%),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23例(100%),针灸治疗23例(100%),中药湿热敷治疗23例(100%),耳穴贴压治疗23例(100%),中药足浴治疗20例(86.9%),穴位贴敷19例(82.6%),。
(二)应用情况分析按照应用比例将依从性分为三个层次:好(>75%),中等(25%~75%)和差(<75%),采纳的关键中医治疗方法的依从性均为好。
具体而言,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包括:口服中药汤剂、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针灸、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耳穴贴压、穴位贴敷、中药足浴等。
依从性好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原因,具有以下特点:1.治疗方法的疗效有循证医学证据,被纳入到正规教材以及正式发布的指南中,因此临床医生的依从性好,如中药治疗增殖前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比较肯定,应用较好;2.治疗效果好,能广泛被患者乃至民众所认可,因此患者及其家属的依从性好,如中药湿热敷、中药足浴治疗逐渐被患者广泛接受,无论是增殖前期还是增殖期均得到很好的实施。
3.穴位贴敷和中药足浴治疗因病人体质原因皮肤不能耐受。
消渴(糖尿病)诊疗方案.doc

消渴(糖尿病)诊疗方案【诊断标准】一、诊断依据1、DM症状(多尿、多饮及不能解释的体重下降),并且随机(餐后任何时间)血浆葡萄糖(VPG)≥11.1mmoI/L(200mg/d1);2、空腹(禁热量摄入至少8小时)血浆葡萄糖(FPG)≥7.0mmol/L(126mg/d1)或3、口服葡萄糖(75g脱水葡萄糖)耐量试验(0GTT)中2小时的血浆葡萄糖≥11.1mmol/L(200mg/dI)。
注:在无引起急性代谢失代偿的高血糖情况下,应在另一日重复上述指标中任何一项,以确定DM的诊断,不推荐做第三次0GTT 测定。
二、相关检查查空腹、餐后2小时血糖和尿糖,尿比重,葡萄糖耐量试验等,有助于明确辨病诊断。
病情较重时,尚需查血尿素氮、肌酐,以了解肾功能情况;查血酮,以了解有无酮症酸中毒;查二氧化碳结合力及血钾、钠、钙、氯化物等,以了解酸碱平衡及电解质情况。
三、鉴别诊断(一)、西医鉴别诊断1、非葡萄糖尿:乳糖尿见于哺乳妇女或孕妇及婴儿,果糖及戊糖尿见于进食大量水果后,为罕见的先天性疾患。
2、非DM性葡萄糖尿:当过度饥饿后,一次进食大量糖类食物,可产生饥饿性糖尿;少数正常人在摄食大量糖类食物,或因吸收过快,可出现暂时性滋养性糖尿;胃切除或甲亢可出现暂时性糖尿及低血糖症状。
肾炎、肾病等可因肾小管再吸收功能障碍而发生肾性糖尿。
怀孕后期或哺乳期妇女由于乳腺产生过多乳糖,且随尿排出产生乳糖尿。
脑出血、大量上消化道出血、脑瘤、窒息等,有时血糖呈暂时性过高伴尿糖为应激性糖尿。
尿酸、维生素C、葡萄糖醛酸等具有还原性物质或异烟肼、青霉素、强心苷、噻嗪类利尿剂等随尿排泄的药物使尿糖出现假阳性。
3、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表现为多食、易饥、口干口渴、怕热多汗、急躁易怒等高代谢状态,血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
(二)、中医病证鉴别1.消渴与口渴症:口渴症是指口渴饮水的一个临床症状,可出现于多种疾病过程中,尤以外感热病为多见。
但这类口渴各随其所患病证的不同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不伴多食、多尿、尿甜、瘦削等消渴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渴目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发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ZYYXH/T3.4-2007)。
(1)消渴病史。
(2)不同程度视力减退,眼前黑影飞舞,或视物变形。
(3)眼底出血、渗出、水肿、增殖,晚期可致血灌瞳神后部、视衣脱离而致暴盲甚或失明。
(4)可并发乌风内障、青风内障及金花内障等内障眼病。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眼科学》(李凤鸣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
(1)糖尿病病史:包括糖尿病病程、既往血糖控制水平、用药史等。
(2)眼底检查可见微动脉瘤、出血、硬性渗出、棉絮斑、静脉串珠、黄斑水肿、新生血管、视网膜前出血及玻璃体积血等。
(3)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可帮助确诊。
(二)分级标准
2002年全球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项目组(the Global Diabetic Retinopathy Project Group)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早期治疗研究(ETDRS)和Wisconsin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流行病学研究(WESDR)两个大样本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制订了国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黄斑水肿分级标准(表1、表2)。
(三)证候诊断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视力稍减退或正常,目睛干涩,或眼前少许黑花飘舞,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口干咽燥,自汗,便干或稀溏,舌胖嫩、紫暗或有瘀斑,脉沉细无力。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视物模糊或变形,目睛干涩,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肢体麻木,大便干结,舌暗红少苔,脉细涩。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视物模糊或不见,或暴盲,神疲乏力,五心烦热,失眠健忘,腰酸肢冷,手足凉麻,阳痿早泄,下肢浮肿,大便溏结交替;舌淡胖少津或有瘀点,或唇舌紫暗,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气阴两虚,络脉瘀阻证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络。
推荐方药:生脉散合四物汤加减,人参、麦冬、五味子、赤芍、川芎、当归、枸杞、山药、牡丹皮、丹参、牛膝、生蒲黄。
中成药:生脉饮、复方丹参滴丸等。
2.肝肾阴虚,目络失养证
治法:补益肝肾,养血通络。
推荐方药:六味地黄丸加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牡丹皮、茯苓、黄芪、生蒲黄、决明子、枸杞子、丹参、水蛭、浙贝母。
中成药:明目地黄丸、杞菊地黄丸等。
3.阴阳两虚,血瘀痰凝证
治法:阴阳双补,化痰祛瘀。
推荐方药:
偏阳虚者,右归丸加减,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杜仲、肉桂、制附子、菟丝子、当归、淫羊藿、茯苓、三七、益母草、瓦楞子、穿山甲、海藻、昆布。
偏阴虚者,左归丸加减,熟地、山药、枸杞、山茱萸、川牛膝、鹿角胶、龟板胶、菟丝子、山楂、浙贝、陈皮、茯苓、三七、海藻、昆布。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知柏地黄丸等。
(二)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辨证选择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
(三)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和临床实际可配合针灸、电离子导入、光凝、玻璃体切割术等疗法。
(四)内科基础治疗
应按相应临床指南严格控制血糖、血脂及血压等。
(五)护理
应定期进行眼科随访,出血较多或反复出血者,避免剧烈活动;不可过用目力;生活规律;戒烟酒。
三、疗效评价
(一)评价标准
1.疾病疗效评定标准(此标准由消渴目病协作分组拟定)
(1)显效
A.视力进步≥4排,或视力≥1.0。
B.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渗出量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
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二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明显缩短、黄斑水肿程度明显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
改变有二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变化程度≥20%。
(2)有效
A.视力进步≥2排。
B.眼底改变显示视网膜微血管瘤数由(+++)减少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眼底出血量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渗出量由(+++)到(++)、或由(++)减少到(+)、或由(+)到消失。
微血管瘤、出血、渗出改变有一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平均循环时间缩短、黄斑水肿程度减轻、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缩小,血管渗漏明显减轻。
改变有一项以上指标达到要求。
变化程度≥10%。
(3)无效
各项指标未达到上述有效标准者。
(4)恶化
A.视力退步2排以上。
B.眼底彩色照相显示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等增殖性改变或加重。
C.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视网膜毛细血管无灌注区扩大,黄斑水肿加重,血管渗漏增加。
注:①视力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1分制),不及0.1者,每进0.02计为一排。
②眼底变化指标以眼底镜或彩色眼底照片判定,微血管瘤应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负片为准。
③(+)表示较少、易数;(++)表示较多、不易数;(+++)表示微血管瘤很多、不可数,出血及渗出量多、融合成片。
④疗效评定时,视力、眼底改变及荧光造影三项中须具备一项。
⑤单项疗效指标按以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判定。
2.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按照尼莫地平法计算:
疗效指数(n)= [(疗前积分- 疗后积分)÷疗前积分]×100%
显效:症状基本消失,n≥70%。
有效:症状缓减,30%≥n<70%。
无效:症状基本无变化,n<30%。
3.终点指标疗效判定
(1)主要终点事件
失明率:治疗后两组患者失明率的组间比较。
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治疗后两组患者进展为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的组间比较。
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治疗后两组患者进行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的组间比较。
(2)次要终点事件
中度视力丢失(MVL):视力较入组视力降低3排或3排以上(ETDRS视力表),相当于视角增加一倍或更多。
持续视力丢失(SMVL):连续2次访视视力较入组视力降低3排或3排以上。
(二)评价方法
1.近期疗效评价方法
在患者进入路径不同时间对眼部症状和客观指标进行评价。
(1)进入路径当天,按照疾病疗效判定标准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进行评判。
(2)进入路径每隔15天,进行疾病疗效判定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3)进入路径第30天,进行疾病疗效判定和中医证候疗效判定。
2.远期疗效判定方法
通过长期观察,治疗终点时主要评价失明率、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全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率,及次要指标中度视力丢失率和持续视力丢失率。
THANKS !!!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