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24 李可攻癌2号方

合集下载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 名院名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千年秘方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  名院名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千年秘方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名院名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千年秘方肿瘤临证初探一、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攻癌夺命汤是我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各30克,大贝15克,山茨菇、山豆根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克”(研粉吞服),19味药组成。

本方脱胎于兰州已故名医董静庵先生之验方“海藻甘草汤”,原方主治瘰疬,由海藻、甘草各10.5克,全虫12只、蜈蚣1条组成,水煎服。

我师董老意,加量3倍,虫类药研粉吞服,以加强药效。

另加鳖甲、消瘰丸(元参、牡蛎、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姜,大大加强了养阴化痰,攻坚散结之力。

曾治愈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瘤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疑恶变5例,缺碘性甲状腺肿12例,颈淋巴结核4例,泛发性脂肪瘤5例,脑瘤术后复发1例。

多数在半月内痊愈,无复发。

1961年后加木鳖子、蛇舌草、蚤休、黄药子、山豆根、明雄黄,基本定型。

经临床运用40年,用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

兹选录验案数则如下:1.恶性淋巴瘤景月华,女,65岁。

灵石检察院赵嫦娥母,1977年8月15日初诊:颈左侧肿物40天,初起如黄豆大,未及1个月,猛长如初生婴儿头大,并向下蔓延至左锁骨上窝,凹凸如岩,坚硬不移;颈右侧及颊车穴下方肿块6个,大如杏核,连成一串,坚硬不移;双腋下,双腹股沟淋巴结皆肿大如枣,推之不移。

随肿块之逐日增大,上则头痛如破,气喘痰壅,{MOD}憋胀,面色灰滞,神识昏糊。

下则二便闭结,溲若浓茶。

口臭熏人,苔黄厚腻,中根黑燥,六脉沉滑数实。

(后经山西肿瘤医院病检,确诊为“左颈部弥漫型恶性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病理号3054)辨证属痰毒弥漫三焦,毒入血分,阻塞气机,蒙蔽神明重症。

拟攻癌解毒,涤痰通腑,软坚散结为治,以攻癌夺命汤合礞石滚痰丸扫荡血毒:漂海藻、生甘草、煅礞石、木鳖子、生半夏、鲜生姜、莱菔子(生炒各半)、黄药子、鳖甲、生牡蛎、浮海石、海蛤壳、元参、蚤休各30克,大黄、大贝、桃杏仁各15克,山茨菇、山豆根、红花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2克”(研末冲服)。

李可医案:肺癌–经方派

李可医案:肺癌–经方派

李可医案:肺癌–经方派癌病是多种恶性肿瘤的总称,以脏腑组织发生异常增生为其基本特征。

临床表现主要为肿块逐渐增大,表面高低不平,质地坚硬,时有疼痛,发热,并常伴见纳差,乏力,日渐消瘦等全身症状。

殷墟甲骨文就有“瘤”的记载。

《圣济总录》说:“瘤之为意,留滞不去也。

”而“癌”字首见于《卫济宝书》,该书将“癌”作为痈疽五发之一。

中医古籍对于癌病的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疗、预后等均有所记载,至今仍有重要参考价值。

《素问·玉机真脏轮》有云:“大骨枯槁,大肉下陷,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月困真脏见,十月之内死。

”所述症状类似肺癌晚期临床表现,并明确指出预后不良。

清·祁坤《外科大成》中:“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

”上述症状与直肠癌基本相符。

对癌病的病因病机多认为由于阴阳失调,七情郁结脏腑受损等原因,导致气滞血瘀,久则成为“症瘕、积聚”。

《诸病源候论》说:“诸脏受邪,初未能成积聚,留滞不去,乃成积聚。

”《景岳全书》中“凡积聚之治,如经之云者,亦既尽矣。

然欲总其要,不过四法,曰攻,曰消,曰散,曰补,四者而已。

”对积聚的治法做了高度的概括。

唐代《晋书》中说:“初帝目有瘤疾,使医割之”,是我国手术治疗癌病的最早记录。

其基本病理变化为正气内虚,气滞、血瘀、痰结、湿聚、热毒等相互纠结,日久积滞而成有形之肿块。

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做到“治实当顾虚,补虚勿忘实”。

姚xx,男,50岁,2007年8月10日初诊。

初诊:本人病重,其女来灵石咨询述病情:患者二期硒肺多年,2007年7月13日,于浙江大学附一院诊为“左上肺CA首先考虑,伴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两肺弥漫粟粒灶及胸膜小结节,转移不能排除。

左侧胸腔积液。

”目前患者正在接受化疗。

食纳可,动则喘,余况不明。

嘱其停止化疗,治疗以扶正为主。

高丽参15克(冲服),生半夏45克,生南星30克,两头尖45克,漂海藻45克,全蝎3克(研冲服),蜈蚣3条(研冲服),干姜30克,辽细辛45克,白芥子10克(炒研),鹿角霜45克,油桂10克,姜炭10克,熟地30克,麻黄5克,炙甘草30克,制附片45克,生山萸肉60克,生姜90克,加水5斤文火煮,取6两3次分服,10剂。

治肿瘤,李可有6首临床应用较多的肿瘤秘方,学到就是赚到

治肿瘤,李可有6首临床应用较多的肿瘤秘方,学到就是赚到

治肿瘤,李可有6首临床应用较多的肿瘤秘方,学到就是赚到小编导读李可老中医是21世纪中医界的大家,医术精湛,经验丰富,尤擅长治疗急危重症、疑难杂症,被称为“中医ICU”。

对于肿瘤的治疗,李老有丰富的经验,也积累了不少疗效突出的自制方。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6首李老临床应用较多的肿瘤自制方。

◀1.攻癌基础方▶【组成】白芥子(炒研)10g,木鳖子、夏枯草、生半夏、生姜、玄参、牡蛎、大贝母、海藻、生甘草各30g,“全蝎12只,蜈蚣4条”(研粉分吞)。

【主治】良性肿物,包括颈淋巴结核、甲状腺囊腺瘤、乳腺增生、脂肪瘤等。

【方解】白芥子有宣开肺气、化皮里膜外之痰功效;木鳖子苦微寒,有毒,为消积块、破肿瘤要药;夏枯草清肝散结,主治瘿瘤、乳癌,兼有补益养血之功;生半夏为消痰核、化肿瘤要药;消瘰丸软坚破积,养阴化痰;海藻为消瘤专药,与甘草同用,相反相激,攻坚化瘤,磨积消水;蜈蚣入络搜剔,活血化瘀,直捣病巢,力专效宏。

【用法】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2次服。

◀2.麝甲无敌散▶【组成】麝香2g,炮甲珠60g。

【主治】消囊肿,破栓塞,攻肿瘤。

【方解】麝香芳香浓烈,辟秽化浊,开窍醒脑,通络活血,消肿止痛;山甲珠穿透走窜之性无所不到,凡血瘀血凝皆能开,寓补于攻,妙用无穷。

二药相合,直捣病巢,消囊肿,化瘀积,无微不至。

李可用之治肺间质纤维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卵巢囊肿、脑瘤等,用途甚广,故称之为“麝甲无敌散”。

若麝香紧缺,可用苏合香丸代之,即苏合香丸1丸配服山甲珠3g。

贫穷患者可用白芷(号称植物麝香)代价昂之麝香。

【用法】上药研粉,分成20包(每包3.1g),随汤剂早、晚各冲服1包。

◀3.桂苓五苓芷甲汤▶【组成】桂枝15~30g,茯苓45g,赤芍25g,牡丹皮15g,桃仁15g,猪苓、泽泻各15g,白术30g,肉桂、白芷各10g,炮甲珠(研粉分服)6g,益母草、丹参各30g,泽兰15g,海藻、甘草各15~30g,“全蝎6只,蜈蚣2条”(研粉分服)。

李可治肿瘤的6首自制方

李可治肿瘤的6首自制方

李可治肿瘤的6首自制方问止中医·名家系列精选中医名家、名著、名篇临证精粹,勤求师训、博采众方,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

1.攻癌基础方【组成】白芥子(炒研)10g,木鳖子、夏枯草、生半夏、生姜、玄参、牡蛎、大贝母、海藻、生甘草各30g,“全蝎12只,蜈蚣4条”(研粉分吞)。

【主治】良性肿物,包括颈淋巴结核、甲状腺囊腺瘤、乳腺增生、脂肪瘤等。

【方解】白芥子有宣开肺气、化皮里膜外之痰功效;木鳖子苦微寒,有毒,为消积块、破肿瘤要药;夏枯草清肝散结,主治瘿瘤、乳癌,兼有补益养血之功;生半夏为消痰核、化肿瘤要药;消瘰丸软坚破积,养阴化痰;海藻为消瘤专药,与甘草同用,相反相激,攻坚化瘤,磨积消水;蜈蚣入络搜剔,活血化瘀,直捣病巢,力专效宏。

【用法】加冷水1500mL,文火煮取500mL,日分2次服。

2.麝甲无敌散【组成】麝香2g,炮甲珠60g。

【主治】消囊肿,破栓塞,攻肿瘤。

【方解】麝香芳香浓烈,辟秽化浊,开窍醒脑,通络活血,消肿止痛;山甲珠穿透走窜之性无所不到,凡血瘀血凝皆能开,寓补于攻,妙用无穷。

二药相合,直捣病巢,消囊肿,化瘀积,无微不至。

李可用之治肺间质纤维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卵巢囊肿、脑瘤等,用途甚广,故称之为“麝甲无敌散”。

若麝香紧缺,可用苏合香丸代之,即苏合香丸1丸配服山甲珠3g。

贫穷患者可用白芷(号称植物麝香)代价昂之麝香。

【用法】上药研粉,分成20包(每包3.1g),随汤剂早、晚各冲服1包。

3.桂苓五苓芷甲汤【组成】桂枝15~30g,茯苓45g,赤芍25g,牡丹皮15g,桃仁15g,猪苓、泽泻各15g,白术30g,肉桂、白芷各10g,炮甲珠(研粉分服)6g,益母草、丹参各30g,泽兰15g,海藻、甘草各15~30g,“全蝎6只,蜈蚣2条”(研粉分服)。

【主治】腹腔囊肿,用于胆囊、胰腺、卵巢囊肿。

【方解】方由桂枝茯苓丸合五苓散、白芷、山甲珠加味。

桂枝茯苓丸为消癥瘕积聚效方;五苓散加肉桂温阳化湿;加益母草子宫专药,协以丹参、泽兰,促进宫血循环、炎性渗出物排泄及吸收;白芷号称植物麝香,合山甲珠透达囊肿;或以海藻甘草汤代五苓散,相反相激,磨积消水,攻坚化瘤;虫类入络搜剔,直捣病巢,多数在半月治愈;甚者用海藻甘草代五苓散,详见肝囊肿案(60页)。

李可攻癌2号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四

李可攻癌2号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四

症 》 现改 为《 可 攻癌 2号 方》 。 参 灵 散启 脾进 食 , 本 并 重 ; 黄 焦 ) 然 后 研 末 入 煎 , 可 发 挥 药 ( 李 ) 两 麻 , 方
由于 我 手 头 近 期 肿 瘤 医 案 仅 2 附子 细 辛 汤 托 透寒 邪 ; 禹 白附 、 效 。人 食 芥 末 , 以 芥 末 油 调 味 , 5 生 或 生南星 、 攻癌基 础 方 ( 半 常有 一股浓 烈辛 香辣 味 , 时窜鼻 生 例 , 料 太 少 , 迟 迟 不 能 动 笔 。 两 头尖 、 资 故 立
字, 已于 《 中医药 通报 )00年第 5 细辛 4 g 生姜 7 g ) 1 2 5, 5。
期 上发 表 ; 下篇 是 总结其 近 期 治肿
瘤 的思路 , 目为 《 阳散 寒 攻 癌 题 温 主治 : 阳虚寒 凝型肿 瘤 。

用时 注意 当置砂锅 内高温 爆炒 , 边
方解 : 四逆 汤 、 桂 回阳破 阴 , 炒边搅 动 , 至 全 数 爆 裂 ( 勿 炒 油 炒 切
“ 攻癌 2号方 ” 。
1 李 可 攻癌 2方
1 1 攻 癌 2号 方 解 析 .
锁定 为《 李可 临证要 旨》 书稿 , 恳求 研 1 5~3 4 g 用 于一 切 慢 性 癌 0~ 5 , 李老 指 正 。8月 2 l 来 修 改 意 肿有殊 效 。其方 如下 : 5 E寄 炙甘 草 6 g 0,
自从今 年 5月 份 , 到 了《 师李 夏 、 姜 、 看 跟 生 白芥 子 、 藻 、 蝎 、 海 全 蜈 咽 、 目、 窍 , 人 涕 泪 交 流 , 双 脑 令 咳 可抄方 记 ・ 瘤 篇 》 , 做 了详 蚣 、 贝 、 肿 后 就 川 木鳖子 ) 消痰 化瘤 。 嗽 出汗 喷 嚏 连 连 , 有 开 宣肺 气 , 确

李可用于一切慢性癌肿的基本方子:

李可用于一切慢性癌肿的基本方子:

李可用于一切慢性癌肿的基本方子:用于一切慢性癌肿:炙甘草60g,干姜45g,生附子30g,生半夏65~120g,生南星45~60g,生禹白附30g,白芥子(炒研)15~30~45g,漂海藻45~120g,止痉散(全蝎6g、蜈蚣3条,打粉冲),紫油桂(研粉冲)1.5~3g,生晒参捣、五灵脂各30g,川尖贝(粉冲)6~12g,麻黄5g,辽细辛45g,生姜75g(也有医家认为还应包括两头尖45g、木鳖子30g)。

分析方药:四逆汤、油桂回阳破阴,参灵散启脾进食,两本并重;麻黄附子细辛汤托透寒邪;生禹白附、两头尖、生南星、攻癌基础方(生半夏、生姜、白芥子、海藻、全蝎、蜈蚣、川贝、木鳖子)消痰化瘤。

依病加减灵活机变在以上经验方的基础上,依据病情,还需配以加减法:①垂危病人:先用破格救心汤(李可经验方)大剂救阳;②不能食者:先救胃气,加大剂量附桂理中汤;③肾不纳气:动则气喘者,加高丽参(捣末吞)9~15g,砂仁米(姜汁炒)30g,肾四味(枸杞子,酒泡菟丝子,盐水补骨脂,仙灵脾)各30g,核桃(打)6枚,山萸肉60g,三石(龙骨,牡蛎,磁石)各30g;④阴症化阳:肿物掀赤肿痛者,暂加木鳖子45g,蒲公英45~120g,蚤休30g;⑤三阴冰结:剧痛者,加生川乌、黑小豆、防风各30g,蜂蜜150g。

此外,李可老中医治疗肿瘤,还根据其发生部位,加用针对性方药:如脑瘤用川芎茶调散;肺癌用小青龙汤、阳和汤、千金苇茎汤、瓜蒌薤白丹参饮;食道癌用开道散、止呕汤;胃癌用参灵散、三畏汤、双呕汤;肠癌之赤油散(赤石脂、油桂)、薏苡附子败酱散、乌梅丸;肝癌用茵陈五苓散、茵陈术附汤、乌梅丸;胰腺癌之大柴胡汤、茵陈五苓散、薏苡附子败酱散;宫颈癌用桂枝茯苓丸、瘾闭散、通淋散等。

总之,依据病位与病情加用方药。

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李可老中医)---治疗宫颈癌的成败得失

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李可老中医)---治疗宫颈癌的成败得失

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李可老中医)---治疗宫颈癌的成败得失治疗宫颈癌的成败得失例一:曹爱香,52岁,城关粮站高会计妻,1976年7月15日初诊:经晋中二院妇科活检,诊为宫颈鳞癌晚期,癌肿呈菜花样破溃,膀胱直肠浸润转移,已不能手术。

患者闻癌色变,卧床不起,嘱丈夫准备后事,家人邀余诊视。

此时,距活检后已37天,出血日见增多,少腹憋胀,疼痛如绞,里急后重如痢,尿频尿急,带色青黄夹黑,秽臭,呕逆不思饮食,苔黄厚腻,脉弦滑劲急,双腹股沟淋巴结肿硬如枣,触痛。

证属肝郁气滞,湿热化毒结于胞宫。

拟方攻癌消症,解毒利湿:1.败酱草、白头翁、蚤休、蛇舌草、半枝莲、墓头回、川萆薢、当归、刘寄奴、乌贼骨、酒大黄、土茯苓各30克,茜草炭18克,桂枝、桃仁、丹皮、赤芍、黄柏、甘草各15克,二煎混匀,取浓汁600毫升,日分3服。

2.松、柏、槐、桑、嫩核桃树枝各30克,生军、甘草各30克,莪术60克,煎汤一大盆,熏洗坐浴。

两方各lO 剂。

8月10日二诊:上方内服外洗各10剂,晚期癌症中毒症状迅速消除。

呕逆除,食纳增,出血渐少。

服至5剂后,腹痛、里急后重、尿频尿急均愈。

6。

10剂去大黄,已3日未出血。

杂色带消失,黄臭带亦大为减少。

唯时当盛夏,反觉畏寒,心悸汗出微喘,夜寐不安,脉弦滑而软。

久病用攻,药过病所,损伤正气。

速速见机转舵,扶阳益气,养阴宁心,行九补一攻之法:附子15克,山萸肉、党参各30克,麦冬18克,五味子10克,夜交藤30克,炒枣仁15克,归、芍各25克,菖蒲12克,败酱草、蛇舌草、墓头回、川萆薢、乌贼骨、朱茯神、生苡仁各30克,茜草炭、桂枝、桃仁、丹皮、炙草各15克,鲜生姜10片,枣10枚,10剂。

8月29日三诊:药后汗止,心宁、寐安、食加,体质初见改善。

偶见出血,黄带渐少渐稀。

又见便燥,里急后重,尿急痛。

邪正交争,一胜则一负。

正气来复,相机缓攻:生芪45克,当归、丹参、夜交藤、乌贼骨、生苡仁、土茯苓、蛇舌草、半枝莲、紫草、白茅根、刘寄奴各30克,苍术、黄柏、儿茶、炙草各10克,莪术30克,茜草炭15克,山豆根15克,鲜生姜10片,大枣10枚,大黄廑虫丸4丸,10剂。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 名院名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千年秘方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  名院名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千年秘方

李可老中医经验节选:攻癌夺命汤治验录+名院名医治疗肝血管瘤的千年秘方肿瘤临证初探一、攻癌夺命汤治验录攻癌夺命汤是我在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中期所创,由漂海藻、生甘草、木鳖子、醋鳖甲、蛇舌草、夏枯草、蚤休、海蛤壳、黄药子、生半夏、鲜生姜、元参、牡蛎各30克,大贝15克,山茨菇、山豆根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克”(研粉吞服),19味药组成。

本方脱胎于兰州已故名医董静庵先生之验方“海藻甘草汤”,原方主治瘰疬,由海藻、甘草各10.5克,全虫12只、蜈蚣1条组成,水煎服。

我师董老意,加量3倍,虫类药研粉吞服,以加强药效。

另加鳖甲、消瘰丸(元参、牡蛎、大贝)、夏枯草、生半夏、鲜生姜,大大加强了养阴化痰,攻坚散结之力。

曾治愈甲状腺腺瘤24例,甲状腺瘤左锁骨上凹淋巴结肿大疑恶变5例,缺碘性甲状腺肿12例,颈淋巴结核4例,泛发性脂肪瘤5例,脑瘤术后复发1例。

多数在半月内痊愈,无复发。

1961年后加木鳖子、蛇舌草、蚤休、黄药子、山豆根、明雄黄,基本定型。

经临床运用40年,用治多种恶性肿瘤,竟获奇效。

兹选录验案数则如下:1.恶性淋巴瘤景月华,女,65岁。

灵石检察院赵嫦娥母,1977年8月15日初诊:颈左侧肿物40天,初起如黄豆大,未及1个月,猛长如初生婴儿头大,并向下蔓延至左锁骨上窝,凹凸如岩,坚硬不移;颈右侧及颊车穴下方肿块6个,大如杏核,连成一串,坚硬不移;双腋下,双腹股沟淋巴结皆肿大如枣,推之不移。

随肿块之逐日增大,上则头痛如破,气喘痰壅,{MOD}憋胀,面色灰滞,神识昏糊。

下则二便闭结,溲若浓茶。

口臭熏人,苔黄厚腻,中根黑燥,六脉沉滑数实。

(后经山西肿瘤医院病检,确诊为“左颈部弥漫型恶性淋巴瘤混合细胞型”,病理号3054)辨证属痰毒弥漫三焦,毒入血分,阻塞气机,蒙蔽神明重症。

拟攻癌解毒,涤痰通腑,软坚散结为治,以攻癌夺命汤合礞石滚痰丸扫荡血毒:漂海藻、生甘草、煅礞石、木鳖子、生半夏、鲜生姜、莱菔子(生炒各半)、黄药子、鳖甲、生牡蛎、浮海石、海蛤壳、元参、蚤休各30克,大黄、大贝、桃杏仁各15克,山茨菇、山豆根、红花各10克,“全虫12只、蜈蚣4条、明雄黄1.2克”(研末冲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李可攻癌2号方——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四孙其新摘要针对肿瘤之世界医学难题,进一步探讨了李可学术思想。

李可后期治肿瘤思想:以阴阳为纲,寒热虚实分型;阳虚寒凝型,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攻癌基础鳖蚤英;组方思路:中医证,西医病,找原点;处方公式:(基础方+主治方)十化痰攻瘤方。

关键词肿瘤寒热分型攻癌2号方攻癌基础鳖蚤英李可医案对于李可治肿瘤经验,我早就想写两篇文章,上篇是总结其早期《李可经验专辑》的思路,题目为《养正消积治肿瘤》,全文1万5千字,已于《中医药通报》2010年第5期上发表;下篇是总结其近期治肿瘤的思路,题目为《温阳散寒攻癌症》(现改为《李可攻癌2号方》)。

由于我手头近期肿瘤医案仅25例,资料太少,故迟迟不能动笔。

自从今年5月份,看到了《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后,就做了详尽的笔记,总结出“李可治肿瘤又增加了哪些药”,若再加上攻癌基础方,这实际上就是破译了李可“攻癌2号方”。

1李可攻癌2方1.1攻癌2号方解析组成:炙草60g,干姜45g,生附子30g,生半夏65~120g,生南星45~60g,生禹白附30g,白芥子(炒研)15~30~45g,两头尖45g,木鳖子30g,漂海藻45~120g,止痉散6~3g,紫油桂(研粉冲)4.5~3g,生晒参捣、五灵脂各30g,川尖贝(粉冲)6~12g,麻黄5g,辽细辛45g,生姜75g。

主治:阳虚寒凝型肿瘤。

方解:四逆汤、油桂回阳破阴,参灵散启脾进食,两本并重;麻黄附子细辛汤托透寒邪;生禹白附、两头尖、生南星、攻癌基础方(生半夏、生姜、白芥子、海藻、全蝎、蜈蚣、川贝、木鳖子)消痰化瘤。

1.2关于重点药物分析1.2.1关于白芥子我于今年4月,将《李可学术思想探讨》20期,锁定为《李可临证要旨》书稿,恳求李老指正。

8月25日寄来修改意见及“李可批注”。

其中一条关于白芥子,“李可批注”是这样说的:白芥子辛温,入肺胃经,非同小可,有大用,为消痰核主药之一,可去“皮里膜外、胁下、筋间凝聚之痰”,消散一切阴凝痰核,如阴疽漫肿、皮下脂肪瘤、风湿结节、甲状腺瘤、淋巴结肿等。

推而广之,一切癌肿无非气滞、寒凝、痰聚、血瘀,用之正所谓“层冰不解,化为阴疽,阳光一照,阴霾可散,寒凝立解”之效。

用时注意当置砂锅内高温爆炒,边炒边搅动,炒至全数爆裂(切勿炒焦),然后研末入煎,方可发挥药效。

人食芥末,或以芥末油调味,常有一股浓烈辛香辣味,立时窜鼻咽、双目、脑窍,令人涕泪交流,咳嗽出汗喷嚏连连,确有开宣肺气,祛寒温胃,窜通经络,通窍醒神,除顽麻,止朽痛之功。

近10年来,我在攻癌夺命汤变方内加白芥子炒研15~30~45g,用于一切慢性癌肿有殊效。

其方如下:炙甘草60g,干姜45g,生附子30g,生半夏65~120g,生南星45~60g,生禹白附30g,白芥子(炒研)15~30~45g,漂海藻45~120g,止痉散6~3条,紫油桂(研粉冲)1.5~3g,生晒参捣、五灵脂各30g,川尖贝(粉冲)6~12g,麻黄5g,辽细辛45g,生姜75g。

加减法:①垂危病人:先用破格救心汤大剂救阳;②不能食者:先救胃气,大桂附理中汤;③肾不纳气:动则气喘者,加高丽参(捣末吞)9~15g,砂仁米(姜汁炒)30g,肾四味各30g,核桃(打)6枚,山萸肉60g,三石各30g;④阴症化阳:肿物掀赤肿痛者,暂加木鳖子45g,公英45~120g,蚤休30g;⑤三阴冰结:剧痛者,加生川乌、黑小豆、防风各30g,蜂蜜150g。

笔者看完,为之一震。

其主方共17味药,这是一首大道至简的肿瘤方子,正是我冥思苦想的攻癌2号方!1.2.2关于海藻、甘草笔者从李可医案45例300首方子中发现用药两个问题:①海藻与甘草:“李可批注”这首方子,用的是炙甘草。

而实际上医案中的生甘草居多,如《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中,海藻配炙甘草者,18次;海藻配生甘草者,22次;②两头尖、木鳖子:在《跟师李可抄方记“肿瘤篇》中,生半夏出现37次,海藻出现40次,而两头尖出现31次,木鳖子出现32次。

那么,什么时候用炙甘草或生甘草呢?笔者分析:①生甘草用量:50克者,13次;45克者,62次;60克者1次;100克者,1次;②主方为四逆汤、附桂理中汤时,一般甘草量大,多用炙甘草;③主方以扶正为主时,多用炙甘草;④主方以攻为主时,多用生甘草;⑤主方为麻黄附子细辛汤、阳和汤时,多用生甘草;⑥阴证转阳时,多用生甘草。

鉴于李可在肿瘤处方中,频频使用两头尖、木鳖子(且攻癌夺命汤含木鳖子),笔者觉得应当在“李可批注”主方17味的基础上,再加上这两味药,即攻癌夺命汤与攻癌2号方均为19味。

1.2.3 关于半夏、生南星2010年10月23日,李可在“第三届李可学术思想研讨会”上指出,近代医家金希聪先生发现生半夏、生南星对药有八大相反功能:①主筋驰也筋张;②主疼痛与麻痹;③主失眠与多眠;④主腹泻与便秘;⑤主多尿与癃闭;⑥主肠紧与肠宽;⑦主贪食与厌食;⑧主多汗与无汗。

一物有寒、温、升、降、燥、润、散、敛之功能,实造化之奇药,能治一百多种奇难怪症。

生禹白附为天南星科独角莲之干燥块茎,未人本经。

药性去风痰、定惊搐,解毒散结止痛。

主治中风痰壅,口眼歪斜,语言蹇涩;痰厥头痛,偏正头风,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毒蛇咬伤。

2 辨证施治近10年来李可治肿瘤注重辨证分型,归纳出:阳虚寒凝型’选攻癌2号方;阴证化阳型,选攻癌基础鳖蚤英。

两方仅差两味药,即生禹白附、生南星。

其中“攻癌基础鳖蚤英”中“攻癌基础”有两层含义:①温阳散寒为基础:因阳症是在阴证的基础上转化的,所以温阳破阴是根本;②攻癌基础方为基础:在攻癌基础方上加木鳖子、蚤休、公英。

3 验案举例3.1肺癌范某,男,47岁,山西太原人。

07年8月17日来灵石求诊:1个月前体检发现:右肺上叶占位性病变,大小为4.3X4.5cm,伴纵膈淋巴结肿大。

咳喘,食少腹胀,舌胖大,齿痕,脉沉弱。

处方:麻黄5g,制附片45g,辽细辛(后下)45g,生半夏45g,白芥子(炒研)10g,油桂(后下)10g,高丽参(冲)15g,熟地30g,鹿角霜45g,姜炭30g,两头尖45g,漂海藻50g,炙草50g,止痉散6~3g,生南星30g,生姜45g。

加水2500ml,文火煮取200ml,日分3次服。

45剂。

二诊:已服药45剂后,咳减,食纳佳,腹胀消。

处方:守方,止痉散改冲服,附子用量至90g,45剂。

三诊告知。

处方:守方,加生山萸肉90g,木鳖子30g,夏枯草120g,元参45g,高丽参(另炖),加水6000ml,入参汁,日分3次服。

30剂。

四诊:病情稳定,面有华色,食纳可,上脘胀,脉象和缓从容,唯胸痛时作。

入冬,救太阴保少阴。

处方①生附子306,白术45g,干姜45g,高丽参30g(另炖),生半夏45g,生南星30g,茯苓45g,油桂后下),炙草60g,瓜蒌45g,薤白30g,丹参120g,檀、降、沉香各106,砂仁米30g,乌梅30g,山萸肉90g,三石各30g,生姜45g,黑小豆45g,加水2500ml,白酒300m1,浸泡40分钟,文火煮取300ml,入参汁,日分3次服。

每旬7剂,服至立春。

②固本散加守宫、川尖贝、露蜂房各100g,制粉,次,日3次。

08年2月2日五诊:平稳向愈。

服药期间,前胸后背痛痒难忍,出许多红色斑疹,此为病邪出表,守方加减。

去瓜蒌薤白白酒汤,改生附子45g,加漂海藻45g,两头尖45g,大贝20g,散剂加固本散。

08年3月8日,六诊:服药87剂,已开始工作,六脉和缓从容。

处方:生附子45g(破),白术90g,干姜90g,高丽参15g(冲),生半夏45g,生南星30g,茯苓45g,油桂10g(后),炙草90g,丹参120g,檀降、沉香各10g,砂仁米10g,生山萸肉90g,漂海藻60g,大贝120g,两头尖45g,生姜45g,煮法同前。

每旬7剂,28剂。

08年4月28日七诊检查,肺部病灶比前缩小。

处方:守方加止痉散3~3(冲服)。

08年5月29日八诊:守方。

服后咳嗽减轻,大便频,日4至7次,胸痛背痛时作。

08年7月25日九诊:稳步好转,伏邪有外透之机。

处方①麻黄10g,制附片45g,辽细辛45g,高丽参另),肾四味各30g,生姜45g,葱白4寸,每旬3剂,9剂。

②野丹参120g,瓜蒌45g,薤白30g,檀降、沉砂各(后7分下),生半夏45g,生南星30g,高丽参另),干姜45g,炒苏子30g,莱菔子30g(生、炒各半),白芥子10^炒研),辽细辛45g,生附子45g,炙草60g,竹沥4支,生姜45g,每旬7剂,21剂。

服后,咳有痰,偶有粉红色痰,恶心欲呕。

以下从略。

按本案九诊,服麻附细汤、阳和汤加味,咳嗽减轻,胸痛背痛时作,大便频,日4至7次。

证属伏邪有外透之机。

故以四逆汤、麻附细汤扶正透邪;姜夏细、生南星化痰消积。

3.2直肠癌案樊某,男,71岁,山西大同人。

2003年10月发现患高血压,房颤,胆结石,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白细胞4.32万,淋巴细胞0.85,体检发现双肾大小不一,脾脏偏大。

2006年12月发现患肛管高中分化癌,大小2cmX2cm,肠息肉2个,大小1cmX1cm。

2006年12月上旬来灵石求诊。

因症见便血不止,舌尖红无苔。

处方:赤石脂30g,乌梅30g,川椒10g,黄连10g,炮姜30g,辽细辛45g,黄柏炭15g,红参(另炖)30g,五灵脂30g,制附片45g,炙草30g,紫油桂(后下)10g,加水3000ml,文火煮2小时。

煎2次取浓汁300ml,入参汁,日分3次服。

每日1剂。

5剂血止,排出许多黑血块,乙木能升则血不下行。

07年1月16日二诊:守方中,乌梅增至45g,加漂海藻30g。

07年3月31日三诊:守方,制附片增至90g,加当归50g。

07年8月11日四诊:已服乌梅丸变方170剂,便血已止月余。

渐生薄白苔,眠食俱佳。

近3月右下肢麻痛难以迈步,咳1月许,痰鸣漉漉。

寒伏厥阴,渐现太阳表症、表脉,此为正气来复,寒邪由里出表,因势利导,托之。

处方:生北芪250g,麻黄10g,制附片90g,辽细辛(后5分下)45g,干姜(生、炮各半)70g,高丽参(冲)15g,川乌30g,橹豆30g,防风30g,生半夏45g,生南星30g,止痉散3~68(冲),漂海藻45g,生姜45g,蜂蜜150:111,大枣20枚,黑木耳45g,加水6000ml,文火煮取600ml,日分3次服。

10剂。

服后,睡中汗出浸透厚褥,咳喘减轻。

11月7日经西医检查肿物大小为4X4cm,白细胞数由4.32万减至3.2万。

12月下旬,因疼痛难忍,去北京协和医院检查,白细胞降至2.3万。

以下从略……08年5月18日八诊:已服药350剂,脱象得退,六脉沉细而稳。

肛肿出血,不断排出脱落瘤体,纯阴大症有转阳之佳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