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正消积治肿瘤——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三

合集下载

李可老中医治肿瘤有诀窍

李可老中医治肿瘤有诀窍

李可老中医治肿瘤有诀窍李可老先生可谓是大名鼎鼎,尤其对于中医治疗危急重症有独特疗效。

针对肿瘤这一问题,李老也有丰富的治疗经验。

曾跟随李可先生学习的雒晓东教授将李老治疗肿瘤的大法总结出了几条要点,今天带大家共同学习一下。

1病因总括(1)本气自虚(阳气亏虚)一切病皆本气自虚。

本气自虚有几个观点。

一个是人本身的阳气亏虚。

所以得病,就是因为正气自虚。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另一个是六经标本中气。

在气化理论里面有标本中气,这个标本中气代表六经里面的重要东西。

这个本气自虚就是六经理论体系里面本气虚衰这个情况。

但不管是狭义的还是广义的,肿瘤还是阳气虚衰问题。

我们跟李老去看大病重症的时候,越复杂的病在李老那里越简单。

我跟他去汕头看过一个晚期肿瘤患者,李老去了以后就开了附桂理中、四逆汤,我们就请教李老为什么这样用?李老讲大病晚期“但扶其正,任邪自去”。

只要你把正气固住,邪气就慢慢自散。

消坚散结、抗肿瘤的药,像半枝莲、半边莲、黄药子,越是晚期,他越是一个都不用,只用固本扶正的药,就是理中、四逆。

(2)强弱从化从化理论是《伤寒论》气化学说的一部分,到底是从标从本还是从中气,到底是从阴化还是从阳化还是从中气化,治肿瘤都要具体考量。

(3)伏邪治肿瘤要考虑伏邪问题。

肿瘤是怎么产生的?李老都要探究这些问题。

李老在治疗大病的时候都会追溯到很多年前,比如说脉管炎、肿瘤,多少年前因为什么怎么了,李老都会联想到、考虑到伏邪的问题。

(4)邪正交争伏邪存在,正气必攻。

有很多症状我们搞不清楚,请教李老的时候,李老都会认为是正邪交争。

那些越高热的人,症状越明显的人,李老认为越不可怕,他认为这些人都死不了,因为正气还有得攻。

一到烧都烧不起来了,无声无息的,这个人反倒很危险。

(5)人身各部,但见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这跟上面一样,可见治肿瘤和治所有病的理念是不变的。

阳气不到之处,则寒邪为患,便是痰湿瘀浊滋生之所。

李老认为肿瘤先是阳气不足,然后是寒邪凝滞,然后就产生这些痰浊瘀滞。

李可攻癌2号方补遗——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五

李可攻癌2号方补遗——李可学术思想探讨之二十五

丽参 1 5 g ( 另) , 五灵脂 3 0 g , 玄 参
0 . 8e a ,0 r . 5e a × 0. r 4 e a, r 0. 7 e a X r
剂。
l O O g , 桃仁泥 3 g , 制川 I 乌3 0 g , 稽 豆 0 . 4 e a。右 下 肺 见 一 小 结 节 灶 , r 不
2 0 0 7年 6月 2 5 日, C T 复 查 ( 检查 号 1 3 2 0 1 0 , 2 0 0 7年 6月 2 2
日) , 与 3月 1 8 日对 照 , 肝 部 较 大
男, 6 2岁 , 湖 北某 国 画 院 画师 。曾 两处病 灶 已 消 , 仅肝右 叶内 1 . 1 c m
O O g , 止 痉散 5 0~6 0 g , 制 大 贝母 1 2 0 g , 夏 枯草 4 5 g , 两 头 尖 瘤 基本 思路 , 四逆 汤 、 附桂 理 中汤 、 子粉各 l
4 5 g , 生附子 ( 破) 4 5 g , 干姜 4 5 g , 黄药 真武汤 、 麻黄 附子 细辛 汤 是 温 阳散 粉 冲服 , 3 g / 次, 日3次 。
0 0 ml , 日分 3次服 。连 服 2个 月 。 5 0 g , 紫硇 砂 3 0 g , 雄精 3 0 g , 青 黛 草 、 牡蛎 。② 专 用 者 : 雄黄 , 只 在开 4 二诊 : 2 0 0 7年 5月 4日。主症 为 鳖 3 0 g , 儿茶 3 0 g , 柿霜 5 0 g , 守宫 l O O g , 道散 中使 用 。③ 使 用 1次 者 : 乌龙丹 l O O g , 沉香 5 0 g , 止痉散 5 0~ 面色灰暗退去大半 , 已服 药 甲、 黄药子、 蚤 休 。④ 不用 者 : 为 海 悉退 ,

李可《治疗肿瘤的思路》

李可《治疗肿瘤的思路》

李可《治疗肿瘤的思路》2018-07-023页3.9分对肿瘤的认识我们目前尚没有完全成熟的思路,在治疗过程中有一些体会,在此求证于同道。

一、病因总括1、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阴阳的关系不是对等的,阳气是主要的,阳主阴从。

《内经》强调“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

”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是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

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

元阳虽藏于肾,但而要后天脾胃的滋养。

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

如果进行中西医比较,西医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与中医的脾勉强对应。

大家都承认免疫系统是人体对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

换言之,脾胃虚寒是易于发生肿瘤的体质类型。

2、寒湿为患,十占八九损伤人体阳气者,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

《素问·举痛论篇》言:“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疾。

”已经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积”。

《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

”张景岳总结寒的成因说:“或因禀受,可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

”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有形之邪又会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

因此,肿瘤患者除肿瘤本身表现出的诸多症状以外,多数表现为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色淡或暗紫,舌体胖大,苔白腻而润,脉沉细或紧硬等一派阳虚阴盛之象。

有的肿瘤患者有口渴烦热、恶热、喜凉饮食、持续高热或低热不退等现象,此为假热或标热,不能把它作为辨证用药的唯一证据而恣用寒凉。

这种假热源于真寒,寒主收引,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出入受阻,郁而化热。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

黄元御“培中气、重升降”思想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浅识陈赐慧;花宝金【摘要】黄元御为清代名医,其学术特点以中气升降为主,贯穿于理法方药之中.肿瘤的治疗亦提倡重视后天脾胃功能及气机升降的作用,与黄氏学说颇有相似之处.因此浅述黄氏的思想及在肿瘤治疗中的运用.【期刊名称】《中医药学报》【年(卷),期】2012(040)005【总页数】3页(P1-3)【关键词】黄元御;学术思想;肿瘤【作者】陈赐慧;花宝金【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49清代医家黄元御(1705-1758),又名玉璐,字坤载,号研农,别号玉楸子。

山东昌邑人。

黄元御碑文评:“先生少负奇才,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

”三十岁时因目疾为庸医误治,使左目失明,悲痛之余,发奋学医,自述[1]“纵观古今医学数百种”,“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声心渺虑,思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载而悟”。

后世医家评述他“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

乾隆曾亲题“妙悟岐黄”赐匾。

学术上推崇黄帝、岐伯、秦越人和张仲景并称“四圣”,因其著作“争光日月”。

黄氏十分重视阳气,临证力主扶阳抑阴,崇尚脾土。

主要著作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悬枢》、《四圣心源》等十一种。

其中尤以《四圣心源》为代表。

黄元御对于肿瘤的治疗著述不多,散见于《四圣心源》劳伤解、鼓胀根原、噎膈根原、积聚根原诸篇。

然其思想对于肿瘤治疗临证颇有助益,试述如下。

1 保护阳气为立命之本黄元御因其年轻时被庸医大剂寒凉药所误而致失明,再加之金元之后“刘完素为泻火之说,朱彦修作补阴之法…纷纭扰乱以至于今,而古法荡然矣。

”故对“贵阴贱阳”、滥用寒凉之流深恶痛绝。

黄氏宗《素问》“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学说,并受张景岳“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的影响,认为人身立命,阳气为本。

李可:破解世界难题—肿瘤

李可:破解世界难题—肿瘤

李可:破解世界难题—肿瘤观点1. 不仅是肿瘤,所有的致病最开始都是本气自病。

《内经》:风雨寒热,不得虚,邪不能独伤人。

所以立足于本气自病的观点,看肿瘤时,不单看肿瘤长在哪个部位、大小、对人体的伤害。

如何理解本气自病?各种病,有强弱、从化的关系。

本气强的,得病从阳化热化湿,本气虚的,从阴化寒化虚。

2. 有伏邪的存在。

治疗肿瘤,对伏邪比较强调。

《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

根据实际经验,伏邪不仅存在于冬到春的阶段,任何时候,凡是正气虚弱不能抗邪的体质,都可能有伏邪的存在。

伏邪是许多疑难大症的发病机制。

在肿瘤及免疫性疾病中,表现最突出。

3. 伏邪即存,正气必攻。

正气攻邪,必伤正气。

在正邪相争的阶段,如果仅看到邪实的一面,如肿瘤,只看到是一个瘤子,要把它排出去,专门破邪,用大量寒凉药物,来减轻症状,再加上伏邪一直消耗正气,这样就很容易造成人体元阳浮越的危害。

人身各部,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治疗思路和方法大法:1.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保得一分胃气便有一线生机。

2. 阳伤则病,阳衰则萎,阳亡则死。

保得一分阳气便有一线生机。

治疗肿瘤时,邪和正的关系,攻和补的关系,虚和实的关系,怎么拿捏的恰到好处?清代医家喻嘉言的一段话,对此有很大启发。

我们在治疗危重疾病的时候,应该把它当做座右铭。

“七实三虚,攻邪为先;七虚三实,扶正为本;十分实邪,即为壮火食气,无正可扶,急去其邪,以留其正;十分虚邪,即为奄奄一息,无实可攻,急补其正,听邪自去。

”晚期肿瘤患者,已经到达十分虚邪地步,是无邪可攻的。

所以我们在治疗肿瘤时,不要只立足于肿瘤,要立足于整体。

基本上大原则是,但扶其正,凶邪自去。

妄用攻邪,催人死亡。

对有伏邪的病人,要用托透的方法,扶正托透,主要以麻附细为主。

还有一种情况,遇到肿瘤病人高烧不退,或者低烧,基本上是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当归四逆、麻附细为主。

千万不要见热退热。

长期的肿瘤患者,从阴化阳是好事,如果此时用大量寒凉药物去退热,会把伏邪重新逼回体内。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肿瘤的思路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肿瘤的思路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肿瘤的思路
名老中医李可治疗肿瘤的思路:
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四逆汤、附桂理中汤、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阳散寒基础方。

1、肺部肿瘤可用四逆汤合小青龙汤、四逆汤合阳和汤、四逆汤合千金苇茎汤。

2、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汤加砂仁、半夏为主方。

3、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大黄蛰虫丸、麻黄附子细辛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间用理中汤。

4、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5、有形症(应为繁体字,这里打不出来)积,消之磨之鼓之荡之,主方加海藻甘草汤;化热、肿物增大,加木鳖子;病势缓慢,合阳和汤。

6、少阴阳衰,危在旦夕,救阳为急,大破格汤。

7、寒伏极深,麻黄附子细辛汤托里透解于外,使邪有出路。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处方
•炙吴茱萸10克 炙五味子10克 生附子30克 干姜30克 •炙甘草90克 生黄芪120克 生白术45克 炙麻黄5克 •细辛15克 生龙骨30克 生牡蛎30克 磁石30克 •炙乌梅30克 茯苓45克 生白芍45克 五灵脂45克 •炮姜30克 白芥子30克 炒山药60克 生半夏60克 •红参45克 黑豆30克 鲜姜30克 大枣45克 •赭石15克 生山萸肉60克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 体会
• 3.在临床五•生Su饮b t的itle应用比较广泛,除了 治疗各种肿瘤外,还用于慢性格林巴利氏 综合症、慢性淋巴型白血病、男性不育症、 多发性硬化病的治疗,只要辩证准确,随 证加减,均能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且安 全可靠。需注意的是患者在服药期间常会 出现纳差、食欲减退,但停药后自行恢复, 疑为蜂蜜所致。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痰毒瘀邪并重、标本同治)
•生黄芪250克 生附子45克 生川乌45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生禹白附30克 干姜75克 黑小豆30克 防 风30克 炙甘草 120克 蜂蜜150克 鲜姜75克 大枣 75克 红参45 克 生山萸肉60克 桂枝15克 •赤芍15克 炙麻黄20克 细辛45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荆芥30克 川贝母20克 款冬花20克 •五味子30克 元胡20克 五灵脂45克 没药10克 •白芷10 克 皂角刺12克 丹参30克 生白术75克 •茯苓30克
节增多。
PPT文档演模板
李可中医药学术思想临床应用心得
•方药(阴寒冰伏兼风、燥 •痰毒瘀邪并重)
•生黄芪500克 生附子60克 生半夏90 克 生南星30克 干姜60克 炙甘草 120克 鲜姜45克 大枣45克 红参 45 克 炮姜30 克 生山萸肉120克 麻黄30克 •细辛30 克 炙紫菀30克 炙百部30克 前胡15 克 •荆芥20克 川贝母10克 款冬花10克 炙五味子30克 瓜蒌30克 炙枇杷叶15克 炙桑叶10克 沙参30克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

老中医李可先生中医学术思想研讨文集西方医学界在本世纪初提出了威胁人类生命的十大医学难题,他们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努力,没有成功,基本失败了。

现在由中国的中医来做这份答卷。

西医为什么失败?不是方法,而是思想,而是认识论。

他们的手段十分先进,是由现代尖端科学武装起来的,对局部疾病的认识,精确到分子水平,可以做器官移植。

但他们却忘记了活生生的人,忘记了一切疾病只是整体失调的局部表现。

“只见局部,不见整体。

”正是这八个字,把西方医学引入了死胡同。

2007年11月,美国食品药品监管局(FDA)宣布了一项重大决定:承认“中医学是区别于现代医学的,东方的系统的医学体系。

”这是一个重大信号,表明医学的出路,不在西方而在东方!表明我们西方的小弟弟,要向东方老人吸取中华文化的无穷智慧,脱出困境。

我们很乐于助他们一臂之力。

什么是古中医?和西方医学的分水岭何在?答案是认识上的差异。

古中医认识人与宇宙的立足点是“天人合一的生命宇宙整体观”。

世界是一个大宇宙,人身是一个小宇宙。

人最早的生命是天地大气所生,并与天地大气在千变万化中和谐一致。

这是中华文化第一经典《易经》的观点,《易经》是母典,是论道之书,是后世人诸子百家一切发明创造的源头。

医学领域,先贤以易道论医,产生了《内经》,东汉张仲景集易医之大成,经过多次与大型瘟疫的斗争实践,产生了《伤寒杂病论》。

至此,奠定了古中医学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与完备的临床实施要则。

在世界的东方,中华先贤首先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理论与临床完整结合的医中经典,较之现代西医早了一千六百年。

由于张仲景的不朽功绩,后世尊他为医圣。

我遵循这条古中医学的路子,实践探索52年。

深深体会:六经辨证的一整套理法方药,可以囊括百病,从重危急症到一切外感急性传染病,内伤杂病,以及现代罕见疾病谱中的奇难大症,都可以从中吸取智慧,找到解决的办法。

因此,她又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由于古中医学的传承在一千八百年间发生多次的断层,因而这份宝贵的遗产,连同古中医传统,濒临灭绝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 重 用 生 石 膏 2 0~ 0 g 无 犀 角 牡蛎 各 3 g 大 贝 1 g 山 慈 菇 、 5 50 , 0, 5, 山 痰 散 结 之 品 为 君 , 以鳖 甲、 瘰 丸 消 时可 用丹 皮 、 草 、 休 代 之 , 紫 蚤 一昼 豆根 各 l g “ 蝎 1 O,全 2只 , 蚣 4 养 阴 扶正 为 臣 , 蜈 以活血 化 瘀 虫类 搜 夜 连 服 3大 剂 , 即可 阻 断病 势 。此 条 、 雄黄 1 ” 研 粉吞 服 ) g( 。 期 人 体 正 气 尚强 , 攻 不 可 犹 豫 , 用 主治
生 婴儿 头大 , 向下 蔓延 至左 锁 骨 并 上窝 , 凹凸如 岩 , 坚硬 不 移 ; 右侧 颈 及颊 车 穴 下 方 肿 块 6个 , 如 杏 大 核, 连成 一 串 , 硬 不 移 ; 腋 下 , 坚 双
T a i o a hn s d cn o r a 1 r d t n lC i e e Me i i eJ u n l 7 i
李 可 指 出 , 儿 白 血 病 类 似 凝 寒化 型 。 小 攻癌 基础 麻 辛方
“] L 痨 ” 又 因其 主 症 为 高热 , 1 2 1 痰毒 热化 型 , /J 急 , , . . 攻癌 夺命 汤
主 药 , 历 代 治 瘾瘕 痞 块 要 药 , 是 与
消瘰 丸 合 用 , 强 养 阴 化 痰 , 坚 增 软
方解
中 医药 通 报
21 年 1 00 O月
第 9卷第 5期 源自双腹股 沟淋 巴结 皆肿 大如枣 , 之 推
主治
痰凝 寒 化型肿 瘤 , 见 3 次/日, 中 药 服 。 以 下 从 略 详 随
不 移 。随肿块之 逐 日增 大 , 上则 头 脑 瘤 、 髓 胶 质 瘤 、 骨 肉 瘤 案 (4 脊 溶 30页 ) 。
剔 引 人 血 络 为佐 使 , 捣 病 巢 , 直 力
痰毒 热 化 型肿 瘤 , 见 专 效宏 。 证
杀得一分 邪毒 , 即保 得 一 分 正 气 , 痰核 、 毒 、 瘀 互 结 , 毒 炽 盛 , 痰 痰 热
用法 加冷水 1O 20 m , 50~5 0 l文 攻 癌 即所 以扶 正 。若 禀赋 素虚 , 邪 毒入 血分 , 身 中毒 症 状严 重 之 多 火煮取 40~ 0 m , 全 5 60 l 日分 3 服。 次 从寒 化 、 化 , 则 病 初 即 见 正 气 种 恶性 肿 瘤 。 虚 甚 案 例 淋 巴瘤 景 某 , ,5 女 6
中医药通报 ・ 名医精华







李 可 学 术 思 想 探 讨 之 二 十 三

摘 要
刊、 新 其
针 对 肿瘤 之世 界 医学难题 , 一步探 讨 了李可 学术 思想 。 李可早 期 治肿瘤 思路 : 阴阳为 进 以
纲 , 热虚 实分型 ; 寒 痰毒 热化 型 , 攻癌 夺命 汤 ; 痰凝 寒 化 型 , 攻癌 基 础麻 辛方 ; 宫颈 癌肝 郁 湿 热型 , 芪苡 逍
遥 桂苓 丸 ; 脾虚 寒化 型 , 芪苡补君 醒脾 汤 ; 白血病 邪毒 炽 盛型 , 瘟败毒 犀 四味 ; 清 气血 两竭 型 , 三复 温脾 止
血汤 ; 伏邪入 里 当外透 , 病证 冲 突 当从 证 ; 癌要过 四道 关 , 体 失调 四大证 ; 治 整 攻补 比例 随证 转 , 恶务尽 除
共治 5 1例 肿 瘤 。现 根 据 其 医 案 , 复 汤 、 当归 补 血 汤 、 脉 散 复 方 大 化肿 瘤 要药 ; 舌草 、 生 蛇 山慈 菇 、 山豆 整 理 出以下 内容 :
剂 (6 3 9页 ) 。从 中可 见 , 胜 则 邪 根 、 药 子 皆 近 代 筛 选 之 抗 癌 要 正 黄
大 出血 , 可归 属 血 证 范 畴 。初期 亦
组成
海 藻 、 甘 草 、 鳖 子 、 破 积 之 功 。 总 之 , 藻 、 草 相 反 生 木 海 甘
邪毒 炽 盛 , 斥 表 里 三 焦 , 营 动 醋鳖 甲 、 舌 草 、 枯 草 、 休 、 充 入 蛇 夏 蚤 海 相 激 , 木鳖 子 、 生半 夏 、 黄 以毒 攻 雄 血, 借鉴温病治法 , 可 以清 瘟 败 毒 蛤壳 、 药子 、 半 夏 、 姜 、 参 、 毒 , 大 队攻癌 破 坚 、 热解 毒 、 黄 生 生 元 合 清 化
先溃 , 随血 脱 , 气 奄奄 待 毙 , 高 热 或
海 藻 为 消瘤 专 药 , 甘 岁 。初诊 : 左侧 肿 物 4 与 颈 0天 , 初起 出血 之 后 , 复加 化 疗 摧 残 , 血 耗 草 同用 , 反相 激 , 坚 化 瘤 , 积 如 黄 豆 大 , 及 1个 月 , 长 如初 气 相 攻 磨 未 猛
2 7、4 3 7页 ) 。 痛如破 , 气喘痰 壅 , 胸部 憋胀 , 面色 ( 4 3 0、4
按 患 者 禀 赋 素 虚 , 食 生 嗜
灰滞 , 神识 昏糊 。下 则 二 便 闭结 ,
长 固本 。
关键 词 肿 瘤 寒 热分 型 攻癌 夺命 汤 攻 癌基 础麻 辛 方 李可 医案
攻癌夺命汤 , 李可在 5 是 0年 伤殆 尽 。 当 此 生 死 存 亡 系 于 一 发 消水 ; 木鳖子 苦 微寒 , 毒 , 有 为消 积
则 速 生 代后 期 至 6 0年 代 中期 所 创 , 间 关 头 , 当急 急 固 脱 为 先 , 投 来 块 破 肿 瘤 要 药 ; 半 夏 为 消痰 核 , 期
1 治 肿 瘤 思 路
1 1 以阴阳 为纲 。 . 寒热 虚 实分 型
从 热 化 、 化 ; 虚 则 邪 从 寒 化 虚 药 ; 实 正 海蛤 壳化 痰 软坚 , 热 泻 火 ; 清 夏
化。
枯草 清 肝散结 , 主治 瘿 瘤 、 癌 , 乳 兼 12 痰 毒 热化 型 。 癌 夺 命汤 ; . 攻 痰 有补 益 养血之 功 ; 甲为鳖 甲煎 丸 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