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部分 专题1 第2讲—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件
专题2-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ppt完美课件

●
(4)重力(或系统内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W其他=ΔE.
●
(5)系统内一对滑动摩擦力做的功是系统内能改变的量度,即 Q=Ff·x相对.
第1部分 专题2 第1讲—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 件
第1部分 专题2 第1讲—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 件
●1.Βιβλιοθήκη 想方法“科学思维”展示高考命题点
命题轨迹
Ⅰ卷14、18 2018
Ⅱ卷14
动能定理的
应用
Ⅱ卷17 2017
Ⅱ卷24
第1部分 专题2 第1讲—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 件
情境图
18(1)18 题
18(2)14 题
17(2)17 题
17(2)24 题
高考命题点
命题轨迹
动能定理的
应用
2016
Ⅱ卷16 Ⅲ卷20 Ⅲ卷24
情境图 16(2)16 题
● (1)守恒的思想、分解思想;
● (2)守恒法、转化法、转移法.
●
2.模型建构
● (1)功和功率的求解
● ①功的求解:W=Flcos α用于恒力做功,变力做功可以用动能定理或者图像法来求解.
②功率的求解:可以用定义式 P=Wt 来求解,如果力是恒力,可以 用 P=Fvcos α 来求解.
第1部分 专题2 第1讲—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课 件
速下降,后二分之一时间物体匀减速下降,到达井底时速度恰好为0,两段时间重物克服拉力做的
功分别为W1和W2,则
()
●
A.W1>W2
B.W1=W2
●
C.W1<2W2
D.W1=2W2
C
【解析】 设物体的质量为 m,匀速运动的速度大小为 v,时间为 t,则匀速运动时,拉力大小为 F1=mg,位移为 x1=vt,重物克服拉力 做的功为 W1=F1x1=mgvt;匀减速运动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F2- mg=ma 得 F2=m(g+a),位移为 x2=21vt,重物克服拉力做的功为 W2 =F2x2=m(g+a)12vt;很容易得到:W1<2W2,选项 C 正确.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课件:第一章运动图象问题

3.“面积”的含义: (1)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相应时间内的_位__移__。 (2)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上方,表示_位__移__方向为正方向;若面积在时间轴的下方, 表示_位__移__方向为负方向。
【情境转换】
说出图中各物体的运动性质,其中图像3、6为抛物线。 提示:物体1静止,物体2匀速直线运动,物体3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4匀速直线运 动,物体5匀加速直线运动,物体6变加速直线运动。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要注意以下两点: (1)位移—时间图象反映了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移。 (2)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 【解析】选B。因x-t图象的斜率等于速度,可知在0~t1时间内开始时甲的速度 大于乙,后来乙的速度大于甲,A错误;由图象可知在0~t1时间内甲、乙位移相 同,B正确;甲、乙均向同方向做直线运动,则甲、乙的路程相同,C错误;由斜率 等于速度可知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加速运动,D错误。故选B。
考点1 准确解读各种运动图象(d) 【要点融会贯通】 1.读图:
2.作图和用图:依据物体的状态或物理过程所遵循的物理规律,作出与之对应 的示意图或数学函数图象来研究和处理问题。
【典例考题研析】 【典例1】(2019·浙江4月选考真题)甲、乙两物体零时刻开始从同一地点向 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在0~t1时间内 () A.甲的速度总比乙大 B.甲、乙位移相同 C.甲经过的路程比乙小 D.甲、乙均做加速运动
【加固训练】 1.下列给出的四组图象中,能够反映同一直线运动的是 ( )
【解析】选C。A、B选项中的左图表明0~3 s内物体匀速运动,位移正比于时
间,加速度为零,3~5 s内物体匀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a= v =2 m/s2,A、B
t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专题复习课件: 第11课时 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

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
由运动学公式有
y=12at2
⑩
x=vt
⑪
粒子离开电场的位置在圆周上,有(x- 23R)2+(y-12R)2=R2
⑫
粒子在电场中运动时, 其x方向的动量不变, y方向的初始动量为零. 16
设穿过电场前后动量变化量的大小为mv0的粒子, 离开 电场时其y方向的速度分量为v2, 由题给条件及运动学公式有
1234
23
3.(多选)(2020·江苏南京市、 盐城市一模)两个质量相等、 电荷量不等的
带电粒子甲、 乙, 先后以不同的速率沿着HO方向垂直射入匀强电场,
电场方向竖直向上, 它们在圆形区域中运动的时间相同, 其运动轨迹
如图6所示.不计粒子所受的重力,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粒子带正电荷
B.乙粒子所带的电荷量比甲粒子少
a、 b、 c为轨迹上的三个点.若Q仅受P的电场力作用, 其在a、 b、 c点
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aa、 ab、 ac, 速度大小分别为va、 vb、
vc, 则
A.aa>ab>ac, va>vc>vb
B.aa>ab>ac, vb>vc>va
C.ab>ac>aa, vb>vc>va
√D.ab>ac>aa, va>vc>vb
1234
27
计算得出 q=mUv002,B 错误; 在 t=T8时刻进入电场的粒子,离开电场时在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为 d=2×12a38T2-2×12a·T82=d2,C 错误; t=T4时刻进入的粒子,在竖直方向先向下加速运动T4,然后向下减速运动T4, 再向上加速T4,最后向上减速T4, 由对称可知, 此时竖直方向的位移为零,
专题1—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教学课件

2016 Ⅲ卷17
情境图
返回导航
20(1)17 题
19(3)16 题
16(3)17 题
17(2)16 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命题点 命题轨迹 2019 Ⅰ卷19 2017 Ⅰ卷21
动态平 衡问题
Ⅰ卷19 2016
Ⅱ卷14
情境图
返回导航
19(1)19 题
16(1)19 题
16(2)14 题
17(1)21 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返回导航
02 核心知识 · 提素养
返回导航
“物理观念”构建
1.弹力 (1)大小: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力的大小可由胡克定律F=kx计 算;一般情况下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弹力可由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 来求解. (2)方向:一般垂直于接触面(或切面)指向形变恢复的方向;绳的 拉力沿绳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 B)
D.若增大小球 A 的质量 mA,θ 角会增大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返回导航
【解析】 假设两球质量相等,则杆应处于水平位置,现A位于 B的下方,可知mA>mB,故A错误.以A球为研究对象,A球受到重力 mAg、球体内壁对A球的支持力NA、杆的压力F.由平衡条件知,mAg与 FA的合力与NA等大、反向,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的合成图如 图.
质量一定的条件下,为了使悬挂时背包带受力最小,下列措施正确的
是
(D)
A.随意挂在一个钩子上
B.使背包带跨过两个挂钩
C.使背包带跨过三个挂钩
D.使背包带跨过四个挂钩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返回导航
【解析】 设悬挂后背包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 θ,根据平衡条件 可得 2Fcos θ=mg;解得背包带的拉力 F=2cmosg θ,在斜挎包的质量一定 的条件下,为了使悬挂时背包带受力最小,则 cos θ 最大,由于相邻挂钩 之间的距离为 7 cm,图乙中斜挎包的宽度约为 21 cm,故使背包带跨过 四个挂钩时 θ≈0,cos θ≈1,此时挂时背包带受力最小,选项 ABC 错误、 D 正确.
最新-2021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课件:力学实验 高考研究一 测重力加速度的8种方法 精品

21-kg s3-s1
[答案] (1)12f(s1+s2) 12f(s2+s3) 12f2(s3-s1) (2)40
[跟进训练] 1. (2017·江西赣中南五校段考)某同学用 如图所示装置测定重力加速度,打点计时器电 源频率为 50 Hz。 (1)实验时下面的步骤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 A.释放纸带 B.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 (2)打出的纸带如图所示,则实验时纸带的________端和 重物相连接(选填“甲”或“乙”)。
次数 高度 h/cm 空中运动时间 t′/s
1 20.10
0.20
2 25.20
0.23
3 32.43
0.26
4 38.45
0.28
5 44.00
0.30
6 50.12
0.32
[解析] (1)滴水的周期就是水滴自由下落的时间,所以 T
=n-t 1,由 h=12gT2 得,g=2n-t212h。
(2)根据表格数据描点作图,求出斜率 k
=t′h 2=12g,由表格数据取平均值,解得
g≈9.76 m/s2。
[答案]
2n-12h (1) t2
(2)见 解 析 图
9.76
[跟进训练] 3.利用水滴下落可以测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 g, 调节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地流出,在水龙头的正 下方放一盘子,调节盘子的高度,使一个水滴碰到 盘子时恰好有另一水滴从水龙头开始下落,而空中 还有两个正在下落中的水滴。测出水龙头到盘子间 的距离 h,再用秒表测时间,以第一个水滴离开水 龙头开始计时,到第 N 个水滴离开水龙头,共用时 间为 t,则重力加速度 g=________。
测重力加速度 8 法 6.用圆周运动测“g” 取一根细线穿过光滑的细直管, 细线一端拴一质量为 m 的砝码,另一 端连接在一固定的测力计上,手握细 直管转动砝码,使它在竖直平面内做完整的圆周运动, 停止转动细直管,砝码可继续在同一竖直平面内做完 整的圆周运动,如图所示。此时观察测力计,得到当 砝码运动到圆周的最低点和最高点两位置时读数分别 为 F1 和 F2,则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讲义: 专题1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

第1讲力与物体的平衡要点提炼1.物体的受力分析(1)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决力的平衡、动力学、能量等问题的前提。
在受力分析时,为防止漏力或多力,要按正确的顺序分析研究对象受到的力。
(2)分析物体受力的顺序说明:分析弹力和摩擦力时,要对研究对象与周围物体接触的每处都考虑。
(3)对研究对象所受力的大小、方向,哪些已知、哪些未知要明确。
(4)带电量一定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受到的电场力一定为恒力,在匀强磁场中受到的洛伦兹力大小会随着速度大小的改变而改变,方向会随着速度方向的改变而改变。
2.物体受力平衡的分析(1)物体受力平衡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为零。
(2)物体受力平衡时的受力特点: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零。
①三个共点力平衡: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两个力的合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有两个力等大,则这两个力一定关于第三个力所在直线对称;表示三个力的有向线段可以组成一个首尾相接的矢量三角形。
②多个共点力平衡:任意方向上合力为零;建立直角坐标系后,两个坐标轴上的合力均为零,即F x合=0,F y合=0;物体受N个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余N-1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大反向。
③动态平衡:物体在缓慢移动过程中,可以认为物体时刻处于平衡状态,其所受合力时刻为零。
动态平衡的常用处理方法有:图解法、解析法、相似三角形法等。
④带电粒子或带电物体在复合场中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合力为零;带电粒子(或微粒)在重力、恒定电场力和洛伦兹力共同作用下的直线运动必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高考考向1 物体的受力分析例1 (2020·吉林长白山市二模)如图所示,倾斜的滑杆上套有一个圆环(所受重力不可忽略),圆环通过轻绳拉着一个物体,在圆环沿滑杆下滑的过程中,轻绳始终竖直。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B.轻绳对物体的拉力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C.圆环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D.圆环受三个力作用解析圆环沿滑杆下滑的过程中,轻绳始终竖直,物体只受竖直方向的重力和轻绳的拉力作用,这两个力的合力不可能沿滑杆方向,故这两个力为一对平衡力,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B错误;圆环与物体的运动情况相同,即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态,则圆环受到重力、轻绳的拉力、滑杆的支持力和摩擦力四个力作用,故C、D错误。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物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题突破方略专题2能量与动量第1讲功和能课件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二 能量与动量 第1讲 功和能
真题速练·明考情 核心知识·固双基 命题热点·巧突破 应用创新·提素养
真题速练·明考情
1.(多选)(2022·广东高考)如图所示,载有防疫物资的无人驾驶小
车,在水平MN段以恒定功率200 W、速度5 m/s匀速行驶,在斜坡PQ段
以恒定功率570 W、速度2 m/s匀速行驶.已知小车总质量为50 kg,MN
③摩擦生热是指滑动摩擦生热,静摩擦不会生热.
2.几个重要的功能关系 (1)重力的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即WG=-ΔEp. (2)弹力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量,即W弹=-ΔEp. (3)合力的功等于动能的变化,即W=ΔEk. (4)重力和系统内弹簧弹力之外的其他力的功等于机械能的变化,即 W其他=ΔE. (5) 系 统 内 一 对 滑 动 摩 擦 力 做 的 功 是 系 统 内 能 改 变 的 量 度 , 即 Q =
v1=
P额=1 200 Tm 300
m/s
=4 m/s,此过程所用时间和上升高度分别为 t1=va11=45 s=0.8 s,h1=2va211
=2×42 5
m=1.6
m,重物以最大速度匀速时,有
vm=PT额=
P额 =1 200 mg 200
m/s
=6 m/s,重物最后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的时间和上升高度分别为
做匀加速上升,当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保持功率不变直到重物达到最
大速度,接着做匀速运动,最后以最大加速度做匀减速上升至平台速度
刚好为零,重物在第一阶段做匀加速上升过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得
a1=
Tm-mg= m
300-20×10 20
m/s2=5
m/s2,
2021届高考物理二轮复习PPT-第四章平抛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A . 6 B . 2 C . 2 D . 3
3
23
【解析】选C。由题意得,乒乓球在甲的球拍与乙的球拍之间做斜上抛运动,根
据斜上抛运动的特点可知,乒乓球在水平方向的分速度大小保持不变,竖直方
向的分速度是不断变化的,由于乒乓球击打拍面时速度与拍面垂直,在甲处:
vx=v1sin45°,在乙处:vx=v2sin30°;所以: 误。
若经过a点时的动能为E2,该摩托车恰能越过坑到达b点。
E E
2 1
等于
(
)
A.20
B.18
C.9.0
D.3.0
【解析】选B。摩托车从a到c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h=v1t①,竖直方向: h水E2==平12 9 mg方2 gt向h2,②所:3,以又h=知v=EEE2112t1④=8,12B,竖m正v 直12③确方,,联A向、立:0C①.、5②hD=③错12 得g误tE2。1⑤=,又m;知摩4g hE托2=车12从m av⑥到22 ,联b做立平④抛⑤运⑥动得,
(多选)(2020·江苏卷)如图所示,小球A、B分别从2l和l的高度水平抛出后落地,
上述过程中A、B的水平位移分别为l和2l。忽略空气阻力,则
()
A.A和B的位移大小相等
B.A的运动时间是B的2倍
C.A的初速度是B的 1
2
D.A的末速度比B的大
【解题思路】解答本题应注意以下两点
关 (1)位移的大小即从初始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的长度。
vx
v1 = sin 4,故5 =C正2确,A、B、D错
v2
vx
2
sin30
关键能力·层级突破
考点1 平抛运动的基本规律(d
【要点融会贯通】
1.飞行时间和水平射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奠定基础. 设问针对通过两段相等距高的时间,暗示题目解答的最佳切入点为 ④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所需时间之比:tⅠ∶tⅡ∶ tⅢ∶tⅣ=1∶( 2-1) ∶( 3- 2)∶( 4- 3).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牛顿运动定 2019 Ⅲ卷 20
律的应用
19(3)20 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高考命题点 命题轨迹
情境图
返回导航
牛顿运动定 2019 Ⅲ卷 20
律的应用
19(3)20 题
18(1)15 题
17(3)25 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返回导航
02 核心知识 · 提素养
2016 Ⅰ卷 21
情境图
返回导航
16(1)21 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高考命题点
命题轨迹 2020 Ⅰ卷 24
匀变速直线 运动的规律
2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9
Ⅰ卷 18
情境图
返回导航
19(1)18 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高考命题点
命题轨迹
情境图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1.思想方法
“科学思维”展示
(1)追及相遇问题的解题思路和技巧
①紧抓“一图三式”,即过程示意图、时间关系式、速度关系式
和位移关系式.
②审题应抓住题目中的关键字眼,充分挖掘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如“刚好”“恰好”“最多”“至少”等,往往对应一个临界状态,
返回导航
03 命题热点 · 巧突破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考点一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考向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典例探秘〕
典例1 (2019·课标卷Ⅰ,18,6 分)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 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①的最大高度为 H②.上升第一个H4 所用 的时间为 t1,第四个H4 所用的时间为 t2③.不计空气阻力,则tt21④满足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解析】 本题应用逆向思维求解,即运动员的竖直上抛运动可等
同于从一定高度处开始的自由落体运动的逆运动,所以第四个H4 所用的
时间为 t2=
2×g H4 ,第一个H4 所用的时间为 t1= 2gH-
2×g34H,
因此有tt21=2-1 3=2+ 3,即 3<tt21<4,选项 C 正确.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物理观念”构建
一、解答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的常用规律
1.常用公式:v=v0+at,x=v0t+12at2,v2-v02=2ax.
2.重要推论
(1)相同时间内的位移差:Δx=aT2,xm-xn=(m-n)aT2
(2)中间时刻速度:v2t=v0+2 v= v
(3)位移中点速度 vx=
满足相应的临界条件.
③若被追赶的物体做匀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该物体是否
已停止运动,另外最后还要注意对解的讨论分析.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2)常用方法 ①整体法与隔离法:单个物体的问题通常采用隔离法分析,对于 连接体问题,通常需要交替使用整体法与隔离法. ②正交分解法:一般沿加速度方向和垂直于加速度方向进行分解, 有时根据情况也可以把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 ③逆向思维法:把运动过程的末状态作为初状态,反向研究问题, 一般用于匀减速直线运动问题,比如刹车问题、竖直上抛运动问题.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2.模型建构 (1)沿如图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2)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系,若力是作用于 m1 上,则 m1 和 m2 的相 互作用力为 FN=mm1+2·Fm2.
有无摩擦都一样,平面,斜面,竖直方向都一样
返回导航
考向2 追及相遇问题
典例2 现有甲、乙两汽车正沿同一平直大街同向匀速行驶, 甲车在前,乙车在后,它们行驶的速度均为10 m/s.当两车快要到一十 字路口时,甲车司机看到绿灯已转换成了黄灯,于是紧急刹车(反应 时间忽略不计),乙车司机为了避免与甲车相撞也紧急刹车,但乙车 司机反应较慢(反应时间为t0=0.5 s).已知甲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 重的0.4倍,乙车紧急刹车时制动力为车重的0.6倍,g=10 m/s2,假设 汽车可看作质点.
()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A.1<tt21<2 C.3<tt21<4 【答案】 C
B.2<tt21<3 D.4<tt21<5
返回导航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思路分析】 根据关键信息将竖直上抛运动与初速度为零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建立联系,确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连续相等位移 所需时间之比:tⅠ∶tⅡ∶tⅢ∶tⅣ=1∶( 2-1)∶( 3- 2)∶( 4- 3).选 取题目涉及的第一和第四段时间:tt21=ttⅠ Ⅳ,代入数据得出结论.
2
v20+2 v2.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3.运动图像:利用v-t图像或x-t图像求解.
返回导航
二、解决动力学问题要抓好关键词语 1.看到“刚好”“恰好”“正好”等字眼,想到“题述的过程 存在临界点”. 2.看到“最大、最小、至多、至少”等字眼,想到“题述的过 程存在极值点”.
第一部分
专题突破方略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2讲 力与直线运动
1 考情速览 · 明规律 2 核心知识 · 提素养 3 命题热点 · 巧突破 4 专题演练 · 速提升
返回导航
01 考情速览 · 明规律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高考命题点
直线运动的 图像问题
命题轨迹 2019 Ⅰ卷 18 2018 Ⅰ卷 14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3)下面几种物理模型,在临界情况下,a=gtan α
返回导航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相对静止
光滑,弹力为零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4)下列各模型中,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速度为零时,加速度最大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核心考点】 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规律,竖直上抛 运动的逆过程是自由落体运动.
【情景解读】 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紧直上抛运动模型,体现了物理来源于生活, 而又高于生活.
第一部分 专题一 力与运动
高考二轮总复习 • 物理
返回导航
【规范审题】 ① 生活问题模型化,指明运动性质是竖直上抛运动. ② 竖直上抛的最大高度,即已知物体运动的位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