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虚词随堂检查二十六
实虚词随堂检查四

实词300高中部分默写四:泊——差
1、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2、仲尼语之以为博.
3、聊博.一笑
4、旁征博.引
5、日抱鸡呼少年博.市中
6、相与步.于中庭
7、步.其韵奉和一首
8、手裁.举,又超忽而跃
9、唯大王裁.其罪
10、不能引决自裁.
11、其后,上郡以西旱,复修卖爵令,而裁.其贾以招民。
12、苍.山负雪
13、少壮能几时,鬓发各已苍.
14、彼苍.者何辜,而遭此厄祸
15、上苍.以越赐吴
16、大王来何操.
17、操.童子业
18、操.国柄而便私
19、有士君子之操.
20、草.行露宿
21、文方成草.
22、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23、朝朝马策.与刀环
24、策.扶老以流憩
2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6、策.之而知得失之计
27、策.亮为丞相
28、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29、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30、差.强人意
31、一面差.人到吴侯处报捷
32、冀病患差.,末秋初冬,必思与诸君一佳集
为
选出“为”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曰:‘丞相几杀臣。
’”
A、孰为汝多知乎?
B、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C、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D、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实虚词随堂检查七

实词300高中部分默写七:殆怠旦独笃度断夺1、国家危,社稷殆.。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以有涯随无涯,殆.已!4、燕赵处秦革灭殆.尽。
5、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助。
6、有怠.而欲出者7、士无远近,多就(石)昂学问,食其门下者或累岁,昂未尝有怠.色。
8、病且怠.9、枕戈待旦.10、信誓旦旦..11、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乎?12、至于是而不悔,非信道笃.者,其谁能之?13、患难之中,友爱弥笃.14、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5、刘病日笃.。
16、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17、(刘邦)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
18、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9、感慨今昔,因自度.其曲。
20、项王自度.不能脱。
21、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22、自居母忧,便长断.腥膻,持斋蔬食。
23、京都断.乞食。
24、断.吾生,左持蟹,右持杯(辛弃疾)。
25、老将丁奉,计略过人,能断.大事,可与议之。
26、是岁,天下断.死罪者二十九人。
27、断.而敢行,鬼神避之。
28、寒夜哀笛曲,霜天断.雁声。
29、以此较之,利害得失,断.可见矣。
30、望断.天涯路。
31、断.送一生唯有酒。
3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33、百亩之田,勿夺.农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选出“且”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
例句:故天且风,巢居之虫动;且雨,穴处之物扰。
A、覆三国之军,兼二周之地,举韩氏,取其地,且天下之半。
B、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C、若属皆且为所虏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E、贫且贱焉,耻也。
实虚词随堂检查三十五

实虚词随堂默写三十五:知止致质众专1、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2、有吾故旧三千余人,昨来相知,克期响集。
3、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4、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5、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
6、臣亦以受陛下非常之知,不可以全无报效。
7、他乡遇故知。
8、好学近乎知。
9、交交黄鸟,止于棘。
10、邦畿千里,维民所止。
11、阴雨太久,恐伤五谷,趣止雨。
12、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13、孟尝君将入秦,止者千数而弗听。
14、塞渊(笃厚诚实,见识深远)其心,淑慎其止。
15、仁义,先王之蘧庐(旅馆)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
16、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17、(终)军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18、魏武帝时,孙权曾致巨象。
19、﹝吴质﹞仗节统事,州郡莫不奉笺致敬。
20、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
21、归期早,谁似季鹰高致?22、内不可以阿子弟,外不可以隐远人,能致是者取之。
、黑质而白章。
26、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
27、质性自然。
2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29、爰质所疑。
30、道德众,人不知所由;法令众,人不知所辟。
3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32、贵戚专权32、应侯之用秦也,孰与文信侯专?33、故士大夫子弟,皆以博学为贵,不肯专儒。
(浦东)(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 ,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4)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5),官盛则近谀。
(韩愈《师说》)(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7)子曰:,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8)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高三必背课文默写之《<论语>七则》子曰:“富与贵,,不以其道得之,。
贫与贱,,不以其道得之,。
君子去仁,?,造次必于是,。
实虚词随堂检查三十六

实虚词随堂默写三十六:周走足卒作坐1、人主不可不周.,人主不周,则群臣下乱。
2、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3、周.乎志者,穷踬不能变其操。
4、至于所以赐某者,亦可谓周.矣。
5、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絶,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
6、泽周.八荒,兵定四极。
7、垣墙周.庭。
8、四气鳞次,寒暑环周.。
9、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10、上无逸飞,下无遗走.。
11、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12、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
齐恐,不走.秦,必走晋楚。
13、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14、死诸葛能走.活仲达。
15、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16、不贵异物贱用物,民乃足.。
17、比及三年,可使足.民.18、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19、此志诚足.贵,惧非职所当。
20、臣闻繁礼之君,不足.于文;繁战之君,不足于诈。
21、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22、诸将卒.不能从者,尽在城中。
23、语未及卒.,公子立变色,告车趣驾归救魏。
24、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
25、﹝梁襄王﹞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26、人卒.九州岛岛,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
27、包牺氏没,神农氏作.。
28、舍瑟而作.。
29、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0、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31、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32、秦征天下材,入作.阿房宫。
33、无用之官,不急之作.。
34、君子作.法于凉,其敝犹贪;作法于贪,敝将若之何?35、作.车以行陆,作舟以行水。
36、辄诏(曹)大家作.赋颂。
37、是以农夫作.剧,得获者少。
38、﹝陶侃﹞作.荆州时。
39、孔子愀然作.色而对曰。
40、向前深深作.揖。
41、其它工伎之人,或名为作.。
42、王曰:‘何坐.?’曰:‘坐盗。
43、副有罪,当相坐.4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45、因击沛公于坐.46、秦以强弩坐.羊肠之道47、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呜呃高三必背课文默写之《孟子二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实虚词随堂检查二答案

实词300高中部分默写二:暴——彼
1、屡撩之,虫暴.怒。
突然
2、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同“曝”,晒
3、前人之述备.矣完备
4、攻其无备.,出其不意防备
5、吾世受国恩,又备.宰相充任
6、臣前与官属三十六人奉使絶域,备.遭艰厄。
完全地,尽
7、被.甲执锐穿
8、如被.冰雪覆盖
9、被.发行吟同“披”,披散
10、闻左公被.炮烙遭受
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同“背”,违背
12、游子悲.故乡。
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
思念
13、言之,貌若甚戚者。
余悲.之。
怜悯,同情
14、余又悲.夫古书之不存悲叹,感叹
15、匈奴小入,详(同“佯”,假装)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丢弃)之。
失
败
16、追亡逐北.败逃的人
....
17、还似汀洲雁,相逢又背.飞。
反方向
18、必不背.圣人之正典,习蛮夷之秽行。
违背
19、杞子奔.齐,逢孙、扬孙奔宋:逃亡
20、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根
21、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探求
22、顾此失彼.那.
23、知己知彼.对方,别人
.....
以
选出“以”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完全相同的一项(C )。
例句:少以犯众,弱以侮强,忿怒不量力者,兵共杀之。
(转折)
A、早实以蕃(连词,并列)
B、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连词,原因,因为)
C、尧无百户之郭,舜无置锥之地,以有天下(连词,转折,但是)
D、余船以次俱进(介词,按照)。
实虚词随堂检查二十九

实虚词随堂默写二十九:顺素汤通痛退亡为务1、孝悌,天下之大顺也。
2、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
3、且古之君子,过则改之;今之君子,过则顺之。
4、以贤则去疾(人名)不足,以顺则公子坚(人名)长。
5、明贵贱,辨等列,顺少长。
6、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
7、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8、此时悲送君,安能发不素?9、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10、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1、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12、为卿别治一汤,可会十月,朕待卿华清宫。
13、金汤失险,车书共道。
14、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15、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
16、通财货,相美恶,辩贵贱,君子不如贾人。
17、河南尹与人有仇,诬仇与贼通。
18、始皇竟筑万里城,隋帝竟通千里漕。
19、太尉归戒阍者,此人来不要通。
20、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21、贾生年少,顾通诸子百家之书。
22、通天下皆患之。
23、子者,丈夫之通称也。
24、告之以直而不改,必痛之而后畏;由是君长刑政生焉。
25、三年之丧,二十五月而毕,哀痛未尽,思慕未忘。
26、当吕氏之贵也……海内怨痛,人欲其亡。
27、岁比不登,民多乏食,朕甚痛之。
28、某敢不痛洗昨非。
29、陈登曰:‘某有一计,可退曹操。
30、功成身退,天之道。
31、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
32、求也退,故进之。
33、民见凶饥则亡。
34、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
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
35、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36、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徐汇)⑴,阴晴众壑殊。
(王维《终南山》)⑵故木受绳则直,。
(荀子《劝学》)⑶,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⑷大行不顾细谨,。
(司马迁《鸿门宴》)⑸,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⑹譬如平地,,进,吾往也!(《论语·子罕》)⑺,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⑻香雾云鬟湿,。
实虚词随堂检查三十

实虚词随堂默写三十:为务徙狭鲜向效1、冰水为之,而寒于水2、孰为汝多知乎?3、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5、不足为外人道也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7、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8、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9、吾何渡为?10、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11、是非忠乎君而乐乎善,以国家之务为己任者乎?12、树德务滋,除恶务本。
13、某氏徙居他州。
14、徙齐王信为楚王。
15、狂躁以言事得罪,将徙连州。
16、以州小地狭,税赋及时,人安吏循,闾里无事。
17、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
18、无自广以狭人。
19、陋狭之夫,行浅德薄。
20、然性猜量狭,徒为祸阶。
21、治大国若烹小鲜。
22、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
23、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穹窒熏鼠,塞向墐户。
24、﹝河伯﹞望洋向若而叹。
25、师之攸向,无不靡披。
26、吾今年向八十,官至太师。
27、今西伯昌,人臣也,修义而人向之。
28、今之屈,向之骄也。
29、向歌者谁?若斯之妙欤!30、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31、圣贤事业,具在方册,可效可师。
32、韩王纳地效玺。
33、诚愿以死效力。
34、夫歌者,乐之征也;哭者,悲之效也。
(长宁)(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
(《诗经·小雅·采薇》)(2)嗟乎!!欲人之无惑也难矣!(韩愈《师说》)(3)雾失楼台,月迷津渡,。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4)遥怜小儿女,。
(杜甫《月夜》)(5)旧书不厌百回读,。
(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6),鸟倦飞而知还(陶渊明《归去来兮辞》)(7),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第八章)(8)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处也。
(《论语·里仁》。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

“文言文实词、虚词”配套检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贺若敦,代人也。
父统,为东魏颍州长史。
西魏大统三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赐爵当亭县公。
敦少有气干,善骑射。
统之谋执迅也,.虑事不果,沉吟者久之.。
敦时年十七,乃进策曰:“愿思全身远害,不得有所顾念也。
”统乃流涕从之,遂定谋归太祖。
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统大悦,谓左右僚属曰:“我少从军旅”战阵非一。
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明年,从河内公独孤信于洛阳,被围。
敦弯三石弓,箭不虚发。
乃言于.太祖。
异.之,授都督。
(节选自《周书•贺若敦传》)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执刺史田迅以州降一(2)虑事不果—(3)愿思全身远害(4)异之,授都督参考答案:(1)拘捕(2)担心(3)形容词用作动词,远离(4)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执刺史田迅以州降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B.①沉吟者久之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C.①统乃流涕从之②今其智乃反不能及D.①乃言于太祖②不拘于时,学于余解析:选BA项,①介词,率领;②连词,表目的,用来。
B项,二者都是衬音节助词,无实义。
C项,①副词,于是,就;②副词,竟然。
D项,①介词,向;②介词,表被动。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张世显潜来袭统,敦挺身赴战,手斩七八人,贼乃退走。
译文:第11页共11页(2)如此儿年时胆略者,未见其人,非唯成我门户,亦当为国名将。
译文:参考答案:(1)当时群盗蜂起,大龟山贼人张世显暗中赶来袭击贺若统,贺若敦挺身而出与贼人交战,亲手斩杀七八个贼人,贼人才退走。
[注意:潜,暗中;手,名词作状语,亲手;“敦挺身赴战”为省略句,应为“敦挺身(与之)赴战”](2)像这孩子这样的年龄而有如此胆量谋略的,我还没有见过,他不仅能光耀我家的门庭,也应当会成为国家的名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虚词随堂默写二十六:请穷求取去全任入
1、﹝武姜﹞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2、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3、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
4、燕图穷而荆发,纷絶袖而自引。
5、与物变化,而无所终穷。
6、秦王谓甘茂曰:‘楚客来使者多健,与寡人争辞,寡人数穷焉,为之奈何?
7、孔某穷于蔡陈之间。
8、达则兼善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9、董承女为贵人,操诛承而求贵人杀之。
10、求之本原,深所未谕。
1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12、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13、大小之战,三十有二,取五州十九县。
14、咎由自取。
15、于是鲍叔牙还师之莒,取小白,立为齐君。
16、﹝李逊﹞取妻张氏,生子李彦青。
17、伊尹去亳适夏。
18、梁丘在曹邾之间,去齐八百里。
19、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
20、何有去圣人之道,舍先王之法,而从夷狄之教,以求福利也!
21、龙亡而漦在,椟而去之。
22、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23、今汉据全秦之地,兼六国之众。
24、孰谓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25、任重而道远。
26、我任我辇,我车我牛。
27、愚臣微贱,诚不能以一躯称快万众,任天下之怨。
28、曷不委心任去留。
29、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30、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
31、日出东沼,入乎西陂。
32、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
33、诸受臧二千万以上不自首实者,尽入财物。
34、量入以为出。
35、误入人罪死。
(黄浦)
(1),一番洗清秋。
(柳永《八声甘州》)
(2)分野中峰变,。
(王维《终南山》)
(3)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归帆》)
(4),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师说》)
(5),双照泪痕干。
(杜甫《月夜》)
(6)马作的卢飞快,。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来者犹可追。
(《论语·微子》)
(8)不戚戚于贫贱,。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