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数据库期末复习资料

数据库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1、数据(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数据的定义: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数据的种类: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学生的档案记录、货物的运输情况等;数据的含义称为数据的语义,数据与其语义是不可分的。

2、数据库(Database,简称DB):定义: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数据库的基本特征:1) 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2) 可为各种用户共享、易扩展、冗余度较小;3) 数据独立性较高。

数据库具有永久存储、有组织和可共享三个基本特点。

3、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1) 数据定义功能;2) 数据组织、存储和管理;3) 数据操纵功能;4) 数据库的事务管理和运行管理;5) 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6) 其他功能。

4、数据库系统(DBS):定义: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系统构成。

5、数据库技术的产生和发展:三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数据库系统。

6、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 数据结构化:不仅数据内部结构化,整体也是结构化的;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3) 数据独立性高(物理逻辑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数据独立性是由DBMS的二级映像功能来保证的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

7、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2)两类数据模型:第一类是概念模型,第二类是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3)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概念模型的基本概念:4(1) 实体(Entity):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第六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六

第六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六

第六章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一、单项选择题1.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_______。

A.应用程序与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B.数据库中的数据与其逻辑结构相互独立C.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D.系统的逻辑结构与数据存储结构相互独立【答案】C【解析】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逻辑独立性和数据的物理独立性。

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2.下列实体集的联系中,属于一对多联系的是_______。

A.学生和课程的联系B.学号与学生的联系C.学生与教室座位的联系D.教研室和老师的联系【答案】D【解析】联系有三类: ( 1)一对一联系( 1∶1) :对应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至多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反之亦然,则称实体集A和实体集B具有1∶1联系。

( 2)一对多联系( 1∶n) :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至多只有一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实体集A与实体集B 存在1∶n的联系。

( 3)多对多联系:若对于实体集A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B中有n个实体与之联系;而对于实体集B中的每一个实体,实体集A中也有m个实体与之联系,则称该两个实体集A、B之间存在m∶n联系。

A选项:一个学生可以选多门课程,一门课程可以有多个学生选择,所以学生和课程之间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

B选项:一个学号只能被一个学生使用,反过来讲,一个学生也只能有一个学号,所以学号与学生之间的联系是“一对一联系”。

C选项:一个学生在教室里只能有一个属于他的座位,反过来讲,一个座位也只能被一个学生坐,所以学生与教室座位的联系是“一对一联系”。

D选项:一个教研室可以有多个老师,反过来讲,一个老师只从属于一个教研室,所以教研室和老师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

3.数据模型是在数据库领域中定义数据及其操作的一种抽象表示,下面关于数据模型的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

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复习资料1

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复习资料1

用户图6.1 信息系统的层次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知识点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1)特点:(1) 数据量大(2) 数据持久 (3) 数据共享 (4) 提供数据处理基本功能及信息 2)信息系统的结构信息系统的类型【知识点1】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系统集成化 2.信息多媒体化 3.功能智能化 4.结构分布化【知识点3】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以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为主要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 )【典型例题】99.数据库系统的全局概念结构模式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和DBMS 。

(对)60.DBMS 把_事物_作为应用程序执行的基本单元。

它包括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语句,并规定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知识点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与文件系统相比) (1) 数据结构化。

(2)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3) 系统灵活,易于扩充。

(4) 数据独立于程序。

(5)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辅助设计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信息系统(6) 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典型例题】50.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__C__A.系统用户模式独立于数据存储模式 B.系统逻辑模式独立于数据存储方式C.应用程序独立于系统逻辑模式 D.应用程序独立于系统用户模式56.数据库系统具有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同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_BCD_A.数据共享性低,冗余度高 B.数据结构化C.系统灵活,易于扩充 D.数据独立于程序93.一般而言,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没有冗余的,这是数据库的一大特点。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本章主要考点: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概念模型、■ER图、三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1)数据(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Data Base ,简称DB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系统(Data Base System ,简称DBS )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2、对于DB、DBS、DBMS的关系,下列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B)A、DB包括DBS、DBMSB、DBS包括DB、DBMSC、DBMS包括DBS、DBD、以上都不对3、概念模型中的术语: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码: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4、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数据库定义功能(2)数据存取功能(3)数据库运行管理(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6、实体联系图(E— R图)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1或1:n或m:n)。

examcoo 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详细知识点总结)

examcoo 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详细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一. 计算机信息系统:(一) 定义:使用各种先进成熟的软件开发工具设计维护的,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二) 特点:1. 数据量大:数据一般需存放在辅助存储器(外存)中,内存中设置缓冲区,只暂存当前要处理的一小部分数据。

2. 数据(绝大部分)持久:不随程序运行的结束而消失,长期保留在计算机系统中。

3. 数据共享(三) 结构: 1. 基础设施层 2. 资源管理层: 1) 功能:实现信息采集、存储、传输、存取和管理2) 主要组成:数据库管理系统3. 业务逻辑层4. 应用表现层:功能:通过人机交互方式,向用户展现信息处理结果(四) 发展趋势:1. 信息多媒体化2. 系统集成化:基础通信集成、数据集成、应用集成、业务流程集成、企业与企业或部门与部门之间的集成3. 功能智能化4. 结构分布化:计算机辅助协同工作(CSCW ):在分布式信息系统中,用户共享数据等各种计算机资源,并在系统的支持下,合作完成某一任务(如共同决策、共同拟订计划、共同设计产品等)。

二. 信息和数据(一) 数据表达了一定的内容,即“客观事实、概念或指令”,数据具有一定的格式,可以是数值型数据和非数值型数据,包括数字、文字、图画、声音、图像(二) 在信息处理领域中,信息指的是人们要解释的那些数据的含义。

(三) 信息处理的实质是数据处理,数据处理的目的是获取有用的信息。

(四) 信息不是把数据简单的符号化 三.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 ,DBS ):(一) 定义:具有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系统(二) 特征: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比文件系统管理更多的数据) (三) 组成:1. 应用程序:利用DBS 资源开发的、解决管理和决策的各种应用软件2. 计算机支持系统1) 硬件:2) 软件:DBMS 、操作系统、应用系统开发工具 3. 数据库(DB )1) 定义: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长期存放在外存上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集合 2) 要求:反映应用单位数据本身的内容、数据之间的联系 3) 存储内容:A. 用户直接使用的数据B. “元数据”:关于数据之间联系的描述,即数据的数据。

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

第六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一、选择题1.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其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________。

A.属于业务逻辑层B 属于资源管理层C 属于应用表现层D 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2. 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的4个层次,在系统中为实现相关业务功能(包括流程、规则、策略等)而编制的程序代码属于其中的________。

A 基础设施层B 业务逻辑层C 资源管理层D 应用表现层3. 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的4个层次,系统中的硬件、系统软件和网络属于其中的________。

A.基础设施层B.业务逻辑层C.资源管理层D.应用表现层4. 以下列出了计算机信息系统抽象结构层次,在系统中可实现分类查询的表单和展示查询结果的表格窗口________。

A属于业务逻辑层B属于资源管理层C属于应用表现层D不在以上所列层次中5. 以下关于SQL语言的说法中,错误的是________A.SQL的一个基本表就是一个数据库B .SQL语言支持三级体系结构C.一个基本表可以跨多个存储文件存放D.SQL的一个二维表可以是基本表,也可以是视图6. 信息系统采用B/S模式时,其“查询SQL请求”和“查询结果”的“应答”发生在________之间。

A浏览器和Web服务器B 浏览器和数据库服务器C Web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D 任意两层7. 关系数据库的SQL查询操作由3个基本运算组合而成,其中不包括________ 。

A 连接B 选择C 投影D 比较8. 信息系统采用的B/S模式,实质上是中间增加了________ 的C/S模式。

A Web服务器B 浏览器C 数据库服务器D 文件服务器9. 在信息系统的B/S模式中,ODBC/JDBC是________之间的标准接口。

A Web服务器与数据库服务器B 浏览器与数据库服务器C 浏览器与Web服务器D 客户机与Web服务器10. 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B/S三层模式是指________。

第6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

第6章 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

第6章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第6章计算机信息系统与数据库本章学习内容与要求●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包括:特点、结构、主要类型、发展趋势。

●熟悉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方法。

●熟悉数据库系统的特点及其组成,掌握数据库的数据模型、概念模型与E-R图的相关知识。

●熟悉关系数据库基本原理,掌握数据结构及其形式化定义、关系代数的操作、SQL语言的使用以及数据库控制方法。

6.1 计算机信息系统本节学习内容与要求:熟悉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相关内容,掌握信息系统的开发与管理方法。

6.1.1 计算机信息系统特点信息系统定义:基于计算机或计算机网络,按照一定的应用目标和规则对信息进行采集、加工、存储、传输、检索和服务的人机系统。

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种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它主要有以下特点:2、涉及数据量大。

数据一般存放在辅助存储器中,内存中设置缓冲区,只存放当前处理的一小部分数据。

3、数据持久性强,即数据不应程序的运行结束而消失,可长期保留。

4、数据共享性强,持久的数据在一个单位或更大范围内共享。

5、提供服务种类多,除采集、传输、管理等基本功能外还提供检索、统计、分析等等服务。

6.1.2 信息系统结构计算机信息系统被视为面向信息的,由计算机硬件、软件和相关人员共同组成一个整体的计算机应用系统。

其基本结构分为四层:1、基础设施层:计算机运行的软硬件以及网络资源。

2、资源管理层:包括各种信息以及信息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目录服务系统属于这一层。

3、业务逻辑层:由实现应用部门各种功能的一组信息处理代码组成。

4、应用表现层:以多媒体形式表现结果给用户。

、6.1.3 信息系统分类信息系统可以分为:业务信息处理系统、信息检索系统、信息分析系统和专家系统。

1、业务信息处理系统业务信息处理系统是采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日常业务处理的信息系统,用以使业务工作自动化,提高效率与质量。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又可以分为操作层业务处理系统、管理知识层业务处理系统、知识层业务处理系统。

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整理版

信息技术复习资料整理版

江苏省高校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考试复习摘要(第4版修订本)全书章节分析:本书核心关键字:信息信息及其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信息的处理系统——计算机系统(通用的信息处理工具):计算机硬件系统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软件系统第三章计算机软件信息处理系统及信息的表现形式——网络化、多媒体化: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第五章数字媒体及应用计算机对信息的载体数据的处理——数据库管理系统:第六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第一章信息技术概述1.1 信息与信息技术1.信息:事物运动的状态及状态变化的方式;(了解)2.信息的处理: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加工、信息的存储、信息的传递、信息的施用;(识记)3.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扩展人们信息器官功能、协助人们更有效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技术;(了解)4.典型的信息处理系统:雷达、电视/广播、电话、银行、图书馆、因特网;(了解)1.2 微电子技术简介5.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主要使用的半导体材料:硅;(识记)6.集成电路的分类:规模小、中、大、超大、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理解)材料双极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了解)应用领域通用、专用集成电路如微处理器和存储器(理解)封装类型单列直插、双列直插、阵列式;(了解)7.集成电路的特点:体积小、重量轻、可靠性高越小越快;(理解)8.摩尔及摩尔定律: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番;(理解);以集成电路为基础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了解)9.IC卡:存储卡:电话卡;CPU卡:手机SIM卡接触式:电话卡;```````感应式:高校学生消费卡;(了解)1.3 通信技术入门1.通信:信息的传递;(了解)2.通信的基本任务:传递信息;(识记)3.现代通信:利用电波或光波传递信息的技术,如电信;(识记)4.贝尔:实用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了解)5.通信的三要素:信源(信息的发送者)信宿(信息的接受者)信道(信息的传输通道);(识记)6.信道传输技术:模拟传输技术和数字传输技术;(理解)7.调制解调器:实现调制和解调功能的设备;(识记)8.调制和解调技术:调制:数字信号→模拟信号解调:模拟信号→数字信号(理解)9.电(光)信号的两种形式:连续形式和离散形式连续形式的信号:模拟信号离散形式的信号:数字信号;(识记)10.模拟传输技术:直接用连续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技术连续形式;(识记)11.频带传输技术:使用模拟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技术如打电话中语音信号的传输,广播等;(识记)12.模拟调制的三种方法:调幅、调频、调相;(识记)13.多路复用技术:频分多路复用(FDM)主要用于模拟传输技术时分多路复用(TDM)主要用于数字传输技术波分多路复用(WDM)主要用于光纤数字传输(识记)14.复用技术的特点:利用一条物理信道构建多条逻辑信道实现多个信号的同步传输;(了解)15.模拟传输的优点:结构比较简单,成本低;(了解)16.数字传输的优点:抗干扰、灵活性好、便于计算机处理、易加密、易实现;(了解)17.数字传输技术:直接使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技术离散形式;(识记)18.基带传输技术:直接使用数字信号来传输信息的技术;(识记)19.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带宽(单位:赫兹)、传输速率、误码率、端—端延迟;(了解)20.通信传输介质分类:有线:金属导体双绞线:屏蔽双绞线(STP)、非屏蔽双绞线(UTP)同轴电缆:由导线、绝缘层、金属屏蔽层、外绝缘层构成光纤:单模光纤、多模光纤无线微波:地面微波接力通信卫星通信:三颗卫星能够实现覆盖全球的卫星通信对流层散射通信;(识记)21.移动通信:第一阶段:蜂窝式模拟移动通信系统第二阶段:数字移动通信系统,提供简单的数字业务(我国及欧洲现阶段标准)第三阶段:全球漫游、多环境、高质量、大容量、高服务;(了解)22.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移动台如手机基站:在通信过程中连接移动台和交换中心移动电话交换中心;(了解)23.远程数字通信线路:PDH:E系列、T系列SDH:SONET:24.GPRS:在GSM的基础上提供了分组交换和分组传输的新的数据业务;(了解)第二章计算机组成原理2.1 计算机的组成与分类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电子管:使用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用于科学和工程计算晶体管:使用高级语言,数据处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大、极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理解)2.计算机的巨大作用:略(了解)3.计算机系统的组成:硬件系统(裸机)和软件系统;(识记)4.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的巨大作用略(了解)5.计算机硬件系统:逻辑划分:(功能、理论)中央处理器(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内存或主存)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物理划分:(组件)中央处理器cpu、内/外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系统总线与I/O接口;(识记)6.计算机主机:CPU、内存储器和总线构成了计算机主机;(识记)7.存储器:内存储器:存放正在执行和即将执行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储器:长期存放计算机中的信息;(理解)8.系统总线与I/O总线:系统总线:内部总线连接计算机中央处理器与内存I/O总线:外部总线通过I/O接口连接计算机主机和外部设备;(理解)9.三类总线数据总线:传递数据信号地址总线:传递地址信号控制总线:传递控制/状态信号;(识记)10.微处理器:将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集成在单块芯片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了解)11.处理器主要技术参数:主频:决定了计算机CPU的处理速度外部数据线数目:决定了计算机CPU的处理能力地址线数目:参见计算题总结存储空间大小:参见计算题总结(理解)12.MIPS:每秒钟可完成100万次整数运算;(识记)2.2 CPU的结构和原理1.计算机工作原理:冯·诺依曼一使用二进制二存储程序、程序控制;(理解)2.CPU的组成结构:运算器、控制器、寄存器组、快速存储器(cache)注:运算器又称算术逻辑部件ALU,进行算术、逻辑运算;(识记)3.指令的构成:操作码+操作数地址(也就是数据所在内存中的位置)操作码:指出计算机将进行何种操作操作数:指出该指令所操作的数据或者数据的地址;(识记)4.指令的执行过程:取指令→译码→取操作数→执行→存储结果→准备执行下条指令;(了解)5.CPU的指令系统:不同的CPU具有不同的指令系统同一类型CPU的指令系统一般具有向下兼容性;(了解)6.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缓解高速CPU和低速内存的速度不匹配矛盾,提高CPU的执行效率;(理解)2.3 PC机主机1.主板:规格:A TX规格芯片组:存储集成电路:(了解)2.BIOS的基本功能:POST程序系统自举CMOS设置程序基本外围设备的驱动程序(识记)3.CMOS:略(了解)4.存储器:计算机中存储器一般分成内存和外存两大部分;(识记)5.计算机存储系统:寄存器→快速存储器→主存→外存(硬、优、光、软)→后备存储器——→速度:降低、单位价格:降低、正常容量:增加;(识记)6.主存:RAM和ROMRAM:随机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本质区别:ROM存储器中的数据在没有电力供给的情况下仍然存在,RAM则不然;(理解)7.DRAM和SRAM:DRAM:动态随机存储器SRAM:静态随机存储器前者集成度高但速度相对较慢后者功耗较大;前者用于主存,后者用于快速存储器;(理解)8.主存储器:由DRAM构成,每个存储单元可存放一个字节数据,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唯一的编号“地址”;(识记)9.只读存储器的分类:(识记)10.内存储器的类型:(了解)2.4 常用输入设备1.键盘:电容式键盘,有AT、PS/2、USB接口,主要使用PS/2接口;(识记)2.鼠标:类型:机械、光机、光电鼠标接口种类:EIA-232、PS/2、USB;(识记)3.笔输入设备(了解)4.扫描仪:主要指标分辨率、色彩位数、幅面、接口(SCSI、USB、IEEE1394)5.数码相机:成像芯片CCD或CMOS,前者拍摄质量较好2.5 常用输出设备1.显示器与显示卡显示器:CRT显示器和LCD液晶显示器显示控制器(显卡):(识记)2.LCD显示器特点:工作电压低、无辐射危害、功耗小、不闪烁、体积小;(理解)3.显示器的性能参数:尺寸:水平方向与垂直方向之比一般为4∶3,宽屏的为16∶9;(识记)4.打印机类型:针式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压电喷墨和热敏喷墨)和激光打印机;(识记)2.6 外存储器1.外存储器分类:磁盘存储器:软盘、硬盘光盘存储器:CD、DVD移动存储器:优(U)盘、移动硬盘;(识记)2.外存储器存取数据的速度:速度由快到慢:硬盘→优盘→光盘→软盘;(识记)3.软盘:3.5英寸软盘容量:双面(2)×磁道(80)×扇区(18)×512字节组成:软盘驱动器、软盘控制器、软盘写保护:滑块闭合软盘处于写保护状态;(识记)4.硬盘组成:磁盘、主轴及电机、移动臂、磁头和控制电路;(了解)5.硬盘接口:IDE、SCSI、SATA;(识记)6.硬盘使用主要注意事项:环境卫生、防止使用时的震动;(理解)7.光盘存储器:光盘存储器的类型:只读光盘CD-ROM、一次性写入光盘CD-R、可擦写光盘CD-RW只读光盘DVD-ROM、一次性写入光盘DVD-R、可擦写光盘DVD-RAM容量:CD光盘一般为650M~700M、DVD光盘4.7G 8.5G 9.4G 17G(了解)8.光盘驱动器构成:驱动主轴、定位机构、光头、控制和驱动电路组成;(了解)第三章计算机软件3.1 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软件技术1.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系统中的程序、数据及文档;(识记)2.程序、数据及文档:程序:计算机执行的语句或指令数据:程序处理过程中的参数文档: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所涉及的资料;(了解)3.软件的分类:系统软件:基本输入/输出系统(BIOS)、操作系统、程序设计语言等应用软件:专门用于解决各种具体应用问题的软件;(理解)4.通用应用软件和定制应用软件;(理解)5.常用通用应用软件:文字处理软件:WPS、Word电子表格软件:Excel图形图像软件:工程制图AutoCAD、平面设计Photoshop、三维设计3DSMAX等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网络通信软件:略(识记);3.2 操作系统1.操作系统主要三个方面的作用:为计算机中运行的程序管理和分配各种硬件资源为用户提供友善的人机界面为应用程序的开发和运行提供一个高效率的平台;(理解)2.操作系统的启动过程:略(了解)3.操作系统的管理功能:多任务处理与处理器管理:存储管理:文件管理:设备管理:略(理解)4.并行执行和并发执行:略(了解)5.常用操作系统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UNIX操作系统:多用户交互式分时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免费软件;(识记)3.3 程序设计语言及其处理系统1.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识记)2.高级语言中的基本成分:数据成分、运算成分、控制成分、传输成分;(了解)3.程序基本框架结构(控制成分):顺序结构、条件选择结构、重复结构;(识记)4.程序设计语言处理系统:汇编程序:汇编语言→机器语言解释程序:高级语言→机器语言(不产生程序目标代码)编译程序:高级语言→机器语言;(理解)5.常用程序设计语言:B语言、Java语言、C/C++语言;(识记)3.4 算法和计算机软件理论基础1.时间复杂度和空间复杂度:(理解)2.算法性质:确定性、可终结性(有穷性)、能行性、输入、输出;(了解)3.数据的逻辑结构和数据的存储结构:(识记)4.程序=数据结构+算法尼·沃思(了解)第四章计算机网络与因特网4.1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与分类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设备和网络软件,把地理位置分散而功能独立的多台计算机以相互共享资源和进行信息传递为目的连接起来的一个系统;(了解)2.计算机网络是一种通信系统电话:传统的语音通信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通信系统(了解)3.计算机组网的目的:数据通信、资源共享、实现分布式数据处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理解)4.计算机网络的分类:传输介质:有线和无线性质:公用网和专用网;(识记)覆盖范围:广域网W AN、局域网LAN和城域网MAN;(识记)5.网络的工作模式:对等模式和客户/服务器模式;(识记)6.网络服务:文件服务打印服务消息服务应用服务;(了解)7.服务器:略(了解)8.网络操作系统:微软windows ****server 系列UNIXLinux(免费、公开原代码)(识记)4.2 计算机局域网1.局域网的特点:归属单一,范围有限专用信道,共享传输介质速率高,延迟低,误码率低(理解)2.网络地址:物理地址:MAC地址逻辑地址:IP地址(了解)3.MAC地址:一般情况MAC地址由制造厂商分配给网卡的;(了解)4.常用局域网分类:传输介质:有线和无线拓扑结构:星型、总线和环形网访问控制方法:以太网、令牌环网、FDDI网;(识记)5.以太网(最常用的一种局域网):采用总线(逻辑)结构,所有的节点通过以太网卡连接到总线上,以帧作为传输单位的网络;(了解)6.光纤分布式数字接口网(FDDI):逻辑和物理拓扑结构都是环型的;(识记)7.交换式局域网:利用以太网交换机构建的局域网;(了解)8.无线局域网:利用红外线和无线电波进行数据通信的局域网;(了解)9.局域网的扩展:利用中继器、网桥、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等一些设备进行的网络的扩展;(了解)4.3 计算机广域网1.广域网的组成:因特网是目前遍布全球的最大的公共广域网;(了解)2.构建广域网的设施:电路交换网、专线、分组交换网;(了解)3.广域网的接入:电话拨号接入、ISDN、不对称数字用户线技术(ADSL)、电缆调制技术(Cable MODEN)、光纤接入网以上接入方式的网络连接速度按排列次序逐一递增;(识记)4.分组交换与路由:略(了解)4.4 因特网及其应用1.TCP/IP协议标准应用层:传输层:网络互连层:网络接口和硬件层:(了解)2.TCP/IP协议标准的主要特点:适用面广、可靠性强、紧密结合系统(操作系统)、支持连接(可靠)和无连接(不可靠)服务;(了解)3.IP地址:运行TCP/IP协议的主机和路由器及计算机为实现相互通信所分配的一个唯一的地址IP地址的组成:IPV4版本使用4个字节(32个二进制位)IPV6版本使用16个字节(128个二进制位)IP地址的表示和分类:一般情况首字节范围为1~223,其余为1~254A类:1~126B类:128~191C类:192~223(以上数据都为IP地址中第一个字节的值);(识记)4.主机地址和域名系统:域名总长:225个字符教育edu政府gov公司com网络net组织org中国cn等;(识记)5.因特网提供的服务:电子邮件远程文件传输和文件操作远程登入WWW(识记)6.Web文档的类型:a. 静态Web文档b. 动态Web文档、主动Web文档(识记)4.5 网络信息安全1.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安全威胁:中断、窃听、篡改、伪造;(了解)2.安全措施:真实性鉴别、访问控制、数据加密、数据完整性、数据可用性、防止否认、审计管理;(了解)3.信息系统的安全等级划分国家标准:第一级:用户自主保护级第二级:系统审计保护级第三级:安全标记保护级第四级:结构化保护级第五级:访问验证保护级安全保护能力逐级增强;(了解)4.包过滤与防火墙:路由器和防火墙实施硬件防护工作;(了解)5.计算机病毒:破坏性的程序;(理解)6.计算机病毒的特点:破坏性隐蔽性传染性和传播性;(识记)第五章数字媒体及应用5.1 文本与文本处理1.文本在计算机中的处理过程:文本准备、文本编辑、文本处理、文本存储与传输、文本展现;(了解)2.ASCII:美国标准信息交换码7位128个字符扩展信息交换码8位256个字符;(识记)3.汉字编码:GB2312汉字编码:字母、数字、符号:一级常用汉字:拼音排列二级常用汉字:部首排列GBK汉字编码:包括反体字和大量汉字和符号GB18030汉字编码:兼容ASCII、GBK等编码标准(识记)4.区位码和内码:略(了解)5.文本准备:字符信息的输入,分人工输入和自动识别两类;6.优秀编码方案的特点:易学、易记、高效、重码少、容量大;常用编码方式:数字编码、字音编码、字形编码、形音编码;7.文本的分类与表示:简单文本(纯文本)、丰富格式文本、超文本;8.常用文本处理软件:略;(识记)9.文字描述方法:点阵法和轮廓法;(识记)5.2 图像与图形1.图像与图形:图像:从现实世界中通过扫描仪、数码相机等设备获取的图像称为取样图像图形:使用计算机合成制作的图像称为矢量图形2.图像的数字化过程:扫描、分色、取样、量化3.图像的基本单位:像素;4.图像的几个属性:图像大小:图像颜色空间的类型:图像像素深度:5.常用图像文件格式:6.常用图像处理软件:7.数字图像的应用:8.计算机合成图像的应用:5.3 数字声音及应用1.声音信号的数字化:取样、量化、编码;2.波形声音的获取设备:麦克风和声卡;3.全频带声音压缩编码标准:4.流媒体声音格式:5.4 数字视频及应用第六章信息系统与数据库6.1 计算机信息系统1.计算机信息系统: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了解)2.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特点:数据量大,持久性强,共享性高,服务性全;(理解)3.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基本结构:基础设施层:计算机系统、网络计算机系统资源管理层:数据库管理系统;业务逻辑层:应用功能实现系统;应用表现层:人机交互系统;(理解)4.信息系统的类型:略见书P232;CAD(Computer-Aided Design)计算机辅助设计CAM(Computer-Aided Manufacture)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Computer-Aided Process Planning)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OA(Office Automation System)办公信息系统或办公自动化系统IAS(Information Analysis System)信息分析系统ES(Expert System)专家系统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管理信息系统;(识记)6.2 数据库系统及应用1.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结构化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系统灵活,易于扩充数据独立于程序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了解)2.数据库系统的组成:计算机支持系统: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人员:(了解)6.3 信息系统开发与管理1.软件危机和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2.系统规划:系统分析:需求分析:信息需求、处理需求、安全与完整性的要求分析方法: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的运行和维护:系统维护:纠正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数据库维护:数据库的转储和恢复数据库的安全控制数据库完善性控制数据库性能的监督,分析和改造数据库的重组和重构(了解)6.4 典型信息系统介绍1.典型信息系统a.制造业信息系统:MRP物料需求计划系统、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b.电子商务:贸易活动的电子化,电子交易四种交易类型:企业内部、企业与客户、企业间、企业与政府间的电子商务;三种网络类型:基于电子数据交换EDI、基于Internet基于Intranet/Extranet;两种商品类型:有形商品、无形商品;c.电子政务d.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字地球:地理信息系统GIS、数字城市digital city、数字地球digital earthe.远程教育f.远程医疗g.数字图书馆;(了解)6.5 信息化与信息社会1.信息高速公路;(了解)2.工业化是信息化的基础,信息化推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进程;(识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用户图6.1 信息系统的层次第六章 信息系统与数据库【知识点1】计算机信息系统是一类以提供信息服务为主要目的的数据密集型、人机交互的计算机应用系统1)特点: (1) 数据量大 (2) 数据持久 (3) 数据共享(4) 提供数据处理基本功能及信息 2)信息系统的结构以计算机硬件为基础,一般可将信息系统分为四个层次。

信息系统的类型【知识点1】信息系统的发展趋势: 1.系统集成化 2.信息多媒体化 3.功能智能化 4.结构分布化【知识点3】计算机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人工管理阶段 文件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阶段以统一管理和共享数据为主要特征: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 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DBMS) 【典型例题】99.数据库系统的全局概念结构模式独立于具体的计算机和DBMS 。

( )60.DBMS 把_____作为应用程序执行的基本单元。

它包括一系列的数据库操作语句,并规定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

【知识点4】数据库系统的特点(与文件系统相比)辅助设计系统办公信息系统信息系统(1) 数据结构化。

(2) 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

(3) 系统灵活,易于扩充。

(4) 数据独立于程序。

(5) 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

(6) 具有良好的用户接口。

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相互独立。

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相互独立。

【典型例题】50.数据库系统中,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是指______A.系统用户模式独立于数据存储模式 B.系统逻辑模式独立于数据存储方式C.应用程序独立于系统逻辑模式 D.应用程序独立于系统用户模式56.数据库系统具有管理和控制数据库功能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同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系统相比,数据库系统具有以下特点_______A.数据共享性低,冗余度高 B.数据结构化C.系统灵活,易于扩充 D.数据独立于程序93.一般而言,数据库中的数据是没有冗余的,这是数据库的一大特点。

【知识点5】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支持系统(2)数据库(3)数据库管理系统(4)人员【典型例题】100.数据库是指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长期存放在内存上的一组可共享的相关数据集合。

()【知识点6】数据模型在数据库系统中用数据模型来对现实世界数据进行抽象。

数据模型: 是数据库系统中用于数据表示和操作的一组概念和定义。

各种数据库产品都是基于某种数据模型的。

首先把现实世界的对象抽象为某一种不依赖于具体计算机系统的数据结构(概念模型); 然后再把概念模型转换为计算机中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1.数据模型的基本概念要用严格的形式化定义来描述数据的结构特点和结构约束。

通常包括以下两个方面:①数据静态的特性它包括数据的基本逻辑结构,数据间的联系和数据中的完整性约束,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有效和相容。

②数据的动态特性它指定义在数据上的操作,包括这些操作的规则及实现操作的语言。

目前常用“实体-联系(简称E_R)”方法来建立概念模型。

2.概念模型和E-R图(1)概念模型是对应用单位数据的第一次抽象,也是用户和数据库设计人员之间进行交流与沟通的工具。

(2)实体:凡是可以被人们识别而又可以互相区别的客观对象统统抽象为实体(Entity)。

具有共性的一类实体可以组合为一个实体集。

属性:实体一般具有若干特征,用于描述其性质,这种特征称之为实体的属性(Attribute)。

称每个属性的取值范围为值域。

实体主键:能够唯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组(这组属性的任何真子集无此性质)称为实体集的实体键。

联系:抽象到概念系统中的实体之间会有各种联系(Relationship)。

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3. 数据模型面向计算机系统(即数据库)中数据的逻辑结构。

(1)层次模型(Hierarchica Model)层次模型用树结构表示实体集之间的联系。

(2)网状模型(Network Model)用网络结构表示实体集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3)关系模型(Relational Model)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集以及实体集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它由表名、行和列组成,每一行称为一个元组,每一列称为一个属性。

用关系数据模型对一个具体单位中客观对象的实体集、属性和联系的结构描述,一般称为关系数据模式(Data Schema),而二维表中的内容即为其实例。

(4)面向对象模型(Object-Orinted Model)【典型例题】65.为将实现世界中的对象及其复杂的关系最终反映到数据库中去,需要一个逐步转化的过程,不同层次的数据模型是每一步转化的结果,这些数据模型是:______A.物理模型 B.现实模型 C.关系模型 D.逻辑模型 E.数学模型 F.概念模型79.在关系数据模式中,若属性A是关系R的主键,则A不能接受空值或重值,这是由关系数据模型的实体完整性规则保证的。

26.用二维表来表示实体集及实体集之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_______。

A.层次模型 B.面向对象模型 C.网状模型 D.关系模型30.下列关于数据库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_______。

A.关系模型是目前中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模型之一B.从组成上看,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及其应用程序组成,不包含DBMS及用户C.SQL语言不限于数据查询,还包括数据操作、定义、控制和管理等多方面的功能D.Acces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Office软件包中的软件之一29.在数据库中,数据的正确性、合理性及相容性(一致性)称为数据的__________。

A.完整性B.保密性C.共享性D.安全性56.下列关于关系数据库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

A.关系模型是目前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数据模型B.关系模型反映二维表的内容,而关系反映二维表的静态结构C.关系是一种规范化二维表中行的集合D.常用的关系操作有并、交、差、插入、更新、删除、选择、投影和连接等【知识点7】1)计算机信息系统主要包括:软件工程技术数据库设计技术程序设计方法应用领域的业务知识对应用环境深入的了解软件危机:大型软件系统开发成本高,可靠性差,甚至有时人们无法管理自身所创造出来的这个复杂逻辑系统,致使软件的生产和维护出现了很大的困难,当时人们称此为“软件危机”。

2)软件危机产生的主要原因有三个:(1) 对软件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认识不够(2) 软件不是物理产品而是一种逻辑产品(3) 问题的复杂度增加3)软件工程:(Software Engineering)以工程化的方式组织软件开发。

4)软件生命分为5个阶段: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其基本思想是:①采用自顶向下,逐层分解、逐步求精的方法分析和设计整个系统,可以有效地减小和控制系统开发的复杂性。

②自顶向下,将系统划分为若干个既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具有层次性的模块,而整体系统是这些模块的集成。

③采用图示工具(如数据流程图和E_R图等)描述分析和设计的内容,便于系统开发过程中各类人员(包括用户)之间的相互交流。

④明确系统开发的各个阶段的任务。

⑤强调用户参予系统分析与系统设计过程的作用。

(2)原型法(3)面向对象开发设计方法是一种自底向上和自顶向下相结合的方法,它以对象建模为基础,建立系统所有对象的数据结构。

面向对象技术在需求分析、可维护性和可靠性这三个软件开发的关键环节和质量指标上,较之其他方法均有实质性的突破。

(4)CASE方法CASE(Computer Aided Software Engineering【典型例题】43.与其他事物相似,软件有它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软件的生命周期可以包括______A.定义期 B.开发期 C.试用期 D.维护期31.结构化生命周期法是开发信息系统的一种有效方法,它将信息系统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5个阶段。

下列关于5个阶段名词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系统规划,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系统维护B.需求分析,目标规划,结构设计,编程调试,系统切换C.系统分析,系统规划,系统重构,系统设计,系统安装D.系统分析,系统规划,系统设计,系统测试,系统评估【知识点8】1. 系统分析的任务指用户需要从数据库中获得信息的内容和性质,由此导出数据要求,即在数据库中所需存储的数据。

指出用户要求系统完成的处理功能,处理时间以及处理方式。

安全与完整性2. 系统分析的方法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知识点9】系统设计1.原则系统性灵活性可靠性经济性2.概念结构设计3.逻辑结构设计4.物理结构设计【知识点10】系统实施1.数据载入和应用程序的调试2.系统测试和数据库的试运行(1)系统测试①模块测试。

②系统测试。

③验收测试。

(2)数据库试运行在数据库试运行时,主要测试系统的性能指标,分析其是否达到设计目标。

(3)系统的交接系统交接的过程是用新的信息系统替换原有系统的过程(原有系统也可能没有)。

【典型例题】56.开发信息系统的最后一个阶段是系统实施阶段。

在该阶段中,测试工作非常重要,它通常包括以下_______几个方面。

A.仿真测试 B.验收测试 C.系统测试 D.模块测试【知识点11】关系运算,查询和视图1、关系运算在关系数据库中,通常可以定义一些操作来通过已知的关系(二维表)创建新的关系(二维表)。

最常用的关系操作有:1)传统集合的关系操作并、交、差、笛卡尔积、除并操作是一个二元操作。

它要求参与操作的两个关系有相同的关系模式。

其作用是将两个关系组合成一个新的关系。

根据集合论的定义,并操作创建的新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或者属于第一个关系、或者属于第二个关系,或者在两个关系中皆有。

交操作也是一个二元操作。

它对两个具有相同关系模式的关系进行操作,创建一个新关系。

根据集合论的定义,交操作所创建新关系中的每一个元组必须是两个原关系中共有的成员。

差操作也是一个二元操作。

它应用于具有相同关系模式的两个关系。

生成新关系中的元组是存在于第一个关系而不存在于第二个关系中的元组。

新关系中的元组(行)例如:从学生登记表(S)中,选出性别为‚男‛的学生元组,组成一个新关系‚男学生登记表‛。

关系中属性的子集。

在一般情况下,虽然新关系中的元组属性减少了,但其元组(行)的数量与原关系保持不变。

例如:需要了解学生选课情况而不关心其成绩时,可对学生选课成绩表(SC)进行相关的投影操作。

连接是一个二元操作。

它基于共有属性把两个关系组合起来。

连接操作比较复杂并有较多的变化。

关系。

【典型例题】85.对应于数据关系模式R(A1,A2,A3)的一个关系中有三个元组,若对其进行任意的行位置和列位置交换操作,则可以生成_____个新的关系表。

36.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的查询语句的一种形式为‚select A1,A2,…,An from R1,R2,…Rm where F‛,其中select子句和where子句可以分别实现关系代数中______A.投影、选择运算 B.选择、投影运算 C.并、交运算 D.交、并运算25.已知学生关系:学生(学号、姓名、年龄、住址),若有SQL查询语句:select姓名,年龄from学生where住址=‘江苏’,则该语句对学生关系进行了______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