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复习资料
现代物流管理复习资料

现代物流管理复习资料物流是现代经济活动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涉及到货物的流动、仓储、运输、包装和信息流动等一系列的活动。
在当今全球化的背景下,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为读者提供一份现代物流管理的复习资料,帮助他们理解物流管理的概念、原则、流程和挑战。
一、物流管理概述物流管理是指通过及时、准备、成本有效和高质量的物流流动来满足客户需求的管理活动。
它强调整合供应链中的各个环节,从供应商到消费者的全过程,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竞争力。
物流管理包括物流策划、物流组织、物流控制和物流评价等方面内容。
二、物流管理原则1. 顾客需求导向:将顾客的需求作为物流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物流供应链的协同作用满足顾客的需求。
2. 效率优先:通过提高物流运作效率来降低物流成本,同时保证及时、准确、安全地交付货物。
3. 信息化支撑:建立完善的物流信息系统,实现对物流流程的全面监控和数据的分析,提高企业对市场变化的响应能力。
4. 合作共赢:与供应商、分销商和物流服务提供商共同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和风险共担,构建互信和共赢的合作关系。
三、物流管理流程1. 采购物流: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计划、供应商评价和物料管理等环节,以确保企业供应链中的物料流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2. 生产物流:通过合理的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控制生产过程中的订单管理、库存管理和生产线平衡,以减少生产周期和降低库存成本。
3. 分销物流:通过渠道设计、仓储管理和订单配送等手段,将产品送达到消费者手中,实现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 售后物流:包括产品返修、退换货和客户服务等环节,确保及时解决客户问题,并改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四、物流管理挑战1. 供应链风险管理:供应链中存在着供应商延迟交货、物料短缺、自然灾害等风险,企业需要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和灵活的供应链网络,以应对突发事件。
2. 物流成本控制:物流成本在企业总成本中的比重较高,企业需要通过优化运输路线、提升仓储效率和加强供应链协调来降低物流成本。
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已整理

物流管理基础期末复习资料已整理物流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目的是实现物资、信息和资金在供应链中的高效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迅速普及,物流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文将对物流管理的基础知识进行复习梳理,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
一、物流管理的定义和作用物流管理是指在供应链中对物流资源和活动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的过程。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运输效率: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方式,优化仓储设施布局,降低运输成本和时间成本。
2.增加库存周转率:通过精细化的库存管理和物流信息系统的支持,实现库存的及时优化和及时补充,提高库存周转率。
3.提高客户满意度:通过准确的订单处理和灵活的配送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
4.优化供应链协作:通过信息共享和协同合作,实现供应链中各环节的高效运作,降低整体成本。
5.降低运营风险:通过科学的风险评估和风险防范措施,降低物流运营中的各类风险,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物流管理的要素和流程物流管理的要素包括物流基础设施、运输、仓储、包装、信息系统和人员等。
其中,物流基础设施是物流管理的基础条件,运输和仓储是物流活动的核心环节,包装和信息系统是物流活动的有效支撑,人员则是物流管理的重要保障。
物流管理的流程主要包括需求管理、供应管理、生产管理、配送管理和逆向物流管理。
其中,需求管理环节通过市场调研和需求预测,确定物流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供应管理环节通过供应商评估和谈判,确保物流资源的供应稳定;生产管理环节通过生产计划和生产调度,协调生产活动和物流活动;配送管理环节通过订单处理和配送调度,实现产品的及时配送;逆向物流管理环节通过售后服务和产品回收,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三、物流成本与性能评价物流成本是衡量物流管理效果的重要指标,主要包括运输成本、仓储成本、包装成本、信息成本和库存成本等。
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复习资料(精选五篇)

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复习资料(精选五篇)第一篇:企业物流运作与管理复习资料企业物流复习资料一、物流发展的经历的阶段:(1)1949~1965年为初级发展阶段。
国民经济恢复发展时期,建立物资供销体系,组织定点供应等(2)1966~1977年为停滞不前阶段。
10年文革,物资匮乏,流通体制单一,理论研究停顿。
(3)1978~1990年为较快发展阶段。
改革开发,物资丰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
(4)1991年以后为高速发展阶段。
经济快速稳定发展,对现代物流需求加大。
电子商务催生,信息化时代的物流体系诞生。
二、物流系统研究的基本方法1、模型化技术2、最优化技术3、网络技术网络技术。
4、分解协调技术分解协调技术,5、模拟技术模拟技术物流系统技术素质①提高硬技术素质②提高软件技术素质③提高信息技术素质三、物流合理化,就是根据物流系统中的各种职能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关系,把物流中的运输、保管、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等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规划、组织与管理,使整个物流过程最优化;以较低的物流成本、适当的数量、适当的质量、适当的时间、适当的地点、适当的价格、适当的服务将物资送到各个使用地。
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基本思路:通过物流的系统化、现代化,提高物流系统的自身素质;通过提高企业战略计划的一体化,改善物流系统的内部环境;通过流通的社会化、现代化,改善物流系统的外部环境(1.物流系统技术素质2、物流系统管理素质3、企业战略计划的一体化,4、流通的社会化、现代化)企业物流合理化的基本原则:1、近距离原则2、优先原则3、尽量避免迂回和倒流原则4、在制品库存最小原则5、集装单元和标准化搬运原则6、尽量简化搬运原则7、利用重力原则9、合理提高物料活性指数原则10、人机工程原则11、提高自动化和计算机水平原则12、系统化原则13、柔性化原则14、满足生产工艺和管理要求原则15、满足环境要求原则四、零库存的概念及形式:“零库存”是一种特殊的库存概念,其对工业企业和商业企业来讲是个重要分类概念,是随着库存理论和实践发展出现的新理念。
现代物流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1.物流: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活动创造的价值:(1)物流的时间价值「1)缩短时间创造价值;2)弥补时间差创造价值;3)延长时间差创造价值。
(2)物流的场所价值:1)从集中生产地到分散需求场所创造价值;2)从分散生产场所到集中需求场所创造价值;3)从甲地生产流入乙地需求创造场所价值。
(3)物流的加工附加价值:物流企业根据自己的优势从事一定的补充性加工活动,这种活动必然会形成劳动对象的附加价值,有时在进入商店之前为适应顾客要求往往要进行分割、换包装、拆零等操作,这些物流活动增加了商品的附加价值。
3.物流的分类:(1)按照物流所起的作用分类:1)生产物流:生产物流是指原材料、燃料、外购件投入生产后,经过下料、发料、运送到各个加工点和存储点,以在制品的形态从一个生产单位流入另一个生产单位,按规定的生产工艺过程进行加工、储存的全部过程。
2)供应物流:生产企业、流通企业或消费者购入原材料、零部件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供应物流,也就是物资生产者、持有者至使用者之间的物流。
3)销售物流:生产企业或流通企业售出产品或商品的物流过程称为销售物流。
4)回收物流:回收物流就是指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以及各种可再生产资源的回收利用活动。
5)废弃物物流:废弃物物流是指对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系统中所产生的废弃物(在现阶段技术和经济条件下完全不能再全部或部分使用,即基本或完全失去使用价值的废物)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2)按照物流活动的空间范围分类:1)国际物流2)国内物流3)区域物流(3)按照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1)社会物流2)行业物流3)企业物流4)自营物流5)外包物流6)第三方物流4.现代物流的特征:专业化、系统化、信息化、标准化、国际化、环保化。
物流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概论第一节物流的概念和基本职能一、物流的概念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
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
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这个定义中,明显地包含了几个要点:①“有形”、“物资物质实体”,强调实体流动;②“从供应者向需求者”,强调是分销领域,亦即流通领域;③“有形或无形”,有形指物质实体,无形指信息;④“流动”,而不是“流通”;⑤“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⑥物流的功能包括“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
这个定义中,明显地包含了几个特点:第一,突出了流通,即把物流看成是流通的一部分。
因为,它强调了“从供应者到需求者”,强调了“流通加工”等;第二,突出了专业物流活动,强调了运输、储存、包装、装卸、流通加工、信息等几项专业活动;第三,突出了物流的功能:“空间效用”、“时间效用”、“形质效用”。
二、流通的功能流通的功能,一是通过购销等商品交易活动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二是通过运输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三是通过储存创造物资的时间效用,将商品转移到用户手中。
流通活动包括购、销、运、存、包装、装卸、加工和信息。
其中,购、销以及商流信息活动属于商流活动,而运输、储存、包装、装卸、加工和物流信息活动属于物流活动,商流信息和物流信息共同构成流通信息流活动。
三、商流的定义商流,是物资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这个定义中,也包含了几个要点:①“物资社会实体”,强调物资价值实体的流动;②“从供应者向需求者”,强调是流通领域;③“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强调与物资物质实体流动,即物流的伴随关系;④“流动”,而不是“流通”;⑤商流主要表现为等价交换和所有权的转移,“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⑥商流的功能包括“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复习】物流管理

第一章物流和供应链Logistics and the Supply Chain1.物流的经济影响(Economic Impacts of Logistics):1)宏观角度,物流在国家的经济增长和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经济效用(Economic Utility):产品满足顾客需求和需求的价值或有用性拥有效用(possession utility):能够拥有某产品的顾客所得到的价值或有用性形式效用(form utility):指产品以一种形式存在,这时产品一方面可以被顾客使用,另一方面对顾客有价值地点效用(place utility):在顾客需要产品的地方能够得到产品时间效用(time utility):当顾客需要的时候提供产品2.物流的定义:Logistics is that part of the supply chain process that plans, implements, and controls the efficient, effective forward and reverses flow and storage of goods, service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between the point of origin and the point of consumption in order to meet customers’ requirements.物流是供应链管理的一部分,它以满足顾客需求为目标,对产品、服务和相关信息在起始点和消费点之间的有效率的、有效果的正向和逆向流动和储存进行计划、实施和控制。
3.逆向物流(reverse logistics):产品从消费者流向制造商的流动和储存4.物流的系统方法和总成本方法(The Systems and Total Cost Approaches to Logistics):1)系统方法(systems approach):从全公司的角度考虑,公司的目标之所以能够实现,是认识到公司的主要职能部门(营销、生产、财务和物流)间的相互依赖性。
物流管理 复习资料

1、物流logistics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
2、物流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为了以最低的物流成本达到用户所满意的服务水平,对物流活动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
3、配送中心distribution center从事配送业务的物流场所或组织,应基本符合下列要求:a)主要为特定的用户服务;b)配送功能健全;c)完善的信息网络;d)辐射范围小;e)多品种、小批量;f)以配送为主,储存为辅。
4、物流信息logistics information反映物流各种活动内容的知识、资料、图像、数据、文件的总称。
5、供应物流supply logistics为生产企业提供原材料、零部件或其他物品时,物品在提供者与需求者之间的实体流动。
6、生产物流production logistics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产成品等,在企业内部的实体流动。
7、销售物流distribution logistics生产企业、流通企业出售商品时,物品在供与需方之间的实体流动。
8、回收物流returned logistics不合格物品的返修、退货以及周转使用的包装容器从需方返回到供方所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9、废弃物物流waste material logistics将经济活动中失去原有使用价值的物品,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收集、分类、加工、包装、搬运、储存等,并分送到专门处理场所时形成的物品实体流动。
10、绿色物流environmental logistics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料得到最充分利用。
11、企业物流internal logistics企业内部的物品实体流动。
12、第三方物流third-part logistics (TPL)由供方与需方以外的物流企业提供物流服务的业务模式。
物流企业管理全复习

物流企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1 物流的根本概念物流是为满足消费者需求而进展的对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从起始地到消费地的有效流动及存储的方案、实施及控制的过程。
2物流的分类1.按物流的作用分类,可分为供给物流、销售物流、生产物流、回收物流与废弃物物流。
2.按物流系统的性质分类,可分为社会物流、行业物流、企业物流。
3.按物流活动的空间分类,可分为国内物流与国际物流。
4.按物流活动的主体分类,可分为微观物流、中观物流、宏观物流。
3物流的主要环节物流主要包括以下环节: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信息。
4现代物流具有的特征1本钱最小2前置时间最短3手段现代4效劳社会5系统化6专门管理7物流电子化8物流信息化9物流弹性化。
5掌握物流管理的范围根据企业物流活动的特点,企业物流管理可以从3个层面上展开:1物流战略管理2物流系统设计及运营管理3物流作业管理6物流管理的根本内容根据物流管理的特点,可分为:1物流业务管理物流业务管理是指对有关物流的业务活动进展的管理;2物流技术管理物流技术管理是指对物流活动中技术方面的科学研究、应用的管理。
7清楚现代物流管理的根本特征1现代物流管理以实现顾客满意为第一目标2现代物流着重的是整个流通渠道的商品运动3现代物流管理以企业整体最优为目的4现代物流管理重视效率,更重视效果5现代物流管理是对商品运动的一元化管理8掌握物流管理的关键环节1制定物流管理方案2控制物流本钱3构筑物流信息系统4构建物流管理信息系统5提高物流质量9物流质量观念概念物流概念中,强调解决产、需在时间、空间上的别离,从而创造出时间及场所的效用中质量的作用。
10物流质量的内容物流质量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反映现实物流工作的根本质量,另一类是反映长远影响的战略质量。
11供给链管理的概念供给链管理是用系统的观点通过对供给链中的物流、信息流与资金流进展设计、规划、控制及优化,以寻求建立供、产、销企业以及客户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最大限度地减少内耗及浪费,实现供给链整体效率的最优化并保证供给链成员取得相应的绩效与利益,来满足顾客需求的管理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第二个阶段:分销物流学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和Logistics共存;20C初—20c50s第三个阶段:现代物流学阶段;Physical Distribution;20世纪50年代中-80年代中第一个阶段:物流概念的孕育阶段;Logistics;80年代中期—今天2、分销物流的特点:定位在分销领域,注重专业化,初步专业化,是企业末端产品分销到网络或客户的整个领域,智能化3、现代物流:全域,是注重集成化,专深入专业化,深入集成化,深入信息化,系统化,网络化,一体化4、物资,就是一切客观存在的对人们有用的物质资料。
5、物资的物质实体,指物资的客观存在实体,它有形状、有性质、有质量、有体积、看得见、摸得着、能够被人们所感知。
6、物资的社会实体,指物资的效用性(价值,社会地位、作用和稀缺程度、所有权性质、交换价值等),它反映物资的社会地位、经济价值和珍贵程度等。
7、物质实体是社会实体的载体,社会实体是物质实体在社会中的效用体现。
8、物流,是物资有形或无形地从供应者向需求者进行的物资物质实体的流动。
具体的物流活动包括包装,装卸,运输,储存,流通加工和信息等诸项活动。
通过物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空间效用,时间效用,流通加工活动还可能创造物资的形质效用。
9、商流,是物资在由供应者向需求者转移时物资社会实体的流动,主要表现为物资与其等价物的交换运动和物资所有权的转移运动。
具体的商流活动包括买卖交易活动及商情信息活动。
通过商流活动可以创造物资的所有权效用。
10、商流不等于商品流通。
商流只是商品流通的组成部分。
物流也不等于物资流通,物流只是物资流通的组成部分。
一个完整的商品流通(物资流通)既包括商流,又包括物流,在商流完成以后再进行物流。
11、企业内部物流与社会物流的区别:范围企业内部、企业之间遍及整个社会,领域生产领域、流通领域,规模微观物流、宏观物流,特征一般不伴随有商流发生、一般伴随商流发生。
12、信息流也是流通的组成部分,它和商流、物流一起共同构成了流通的“三流”。
信息流是指信息的产生、加工、存储和传递等程序化的作业处理流动过程。
13、系统,是由两个以上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为完成特定功能的有机结合体每个单元可以称为一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分成更小的子系统。
14、系统工程的基本思想方法;霍尔的系统工程三维系统:七个步骤的方法:①摆明问题②指标设计③系统综合④系统分析⑤系统优化⑥择优决策⑦计划实施15、物流系统,是由多个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的单元结合起来,以物资为工作对象,为完成物资物质实体流动为目的的有机结合体。
最基本的物流系统由包装、装卸、运输、储存、加工及信息处理等子系统中的一个或几个有机地结合而成。
每个子系统又可以往下分成更小的子系统。
物流系统本身又处在更大的系统之中。
16、输送是指:由生产厂到配送中心(或用户),长距离大批量快速运输,多装快跑,追求运输效率,一般用大型运输工具。
17、配送是指:由配送中心至用户(或零售店)的运输,在局部范围短途小批量循环送货,按时按量、及时送货、服务好省车次和不污染环境,一般是用汽车等小型运输工具。
18、储备分类:保障储备、周转储备。
19、保障储备:又称为保险储备,它是为了预防灾害、预防战争、预防一些不测事件而进行的有计划的储备。
特点:储存时间较长,不周转。
作用:满足紧急时刻的物资紧急需要、备荒、救灾、战争、平抑物价。
20、周转储备:是指处在生产和流通各个环节上的等待加工、等待销售、等待运输的临时性储备。
特点:储存时间短,临时等待、不断周转。
作用:是衔接不同步的供应环节和需求环节,克服二者在时间上的距离,既保障供应,又保障供应方和需求方各自独立正常运行,保障各自的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
21、仓库是储存物资的场所。
按功能分:储备仓库和周转仓库。
按存放的品种分类:粮食仓库,棉花仓库,钢材库,水泥库,机电仓库,百货仓库,五金仓库等。
按保管条件分:普通仓库,温控仓库,危险品仓库等。
按结构和构造分类:平房仓库,多层仓库(楼房仓库),高层货架仓库(立体仓库),散装仓库,罐式仓库。
按仓库经营方式分类:自用仓库,营业仓库,公共仓库,保税仓库。
22、仓库的功能:储存保管的功能,集散货物的功能,衔接供需的功能,客户服务功能,防范风险的功能,物流中心的功能,物流信息中心功能。
23、库存,就是库存物资。
凡是处在储存状态的物资,都可以称作库存物资,简称库存。
包括处在仓库中物资,无论是长时期还是临时性的储存,都是库存。
即使没有处在仓库中,只要它是处在储存状态,无论是长期的,还是短期的、临时的,也都可以称作库存。
24、仓储作业三个阶段:进货入库;储存保管;出库发送25、商品进货入库。
二个阶段。
接运,验收。
26、物资保管保养:1、物资产生质量数量变化的原因;在储存期间,质量变化主要由以下因素引起:①储存操作②储存时间③储存环境和保管条件(1)物理和机械变化(2)化学变化(3)生化变化2、物资保管保养的基本要求(1)保质;(2)保量;(3)保安全;(4)保急需;(5)仓库规划化;(6)存放系列化;(7)保养经常化。
3、物资保管保养方法(1) 配分和堆码苫垫,堆码苫垫的基本要求是:①合理(货垛的宽度、高度、垛间距)②牢固③定量(“五五”堆码、过目成数,便于清点)④整齐⑤节省(节省空间,节省搬运强度)⑥方便(方便搬运作业、方便清点)(2) 维护保养(3) 检查(4) 清点盘存27、仓储工作经济技术指标:吞吐量,库存量,库存物资周转率,储运质量,仓容利用率,收发时间,设备情况,全员劳动生产率,储运成本利润28、运输的功能:基本功能:空间位置转移,保障供应,空间效用。
辅助功能:在途储存,短时间时间位置转移,衔接供需,时间效用。
29、基本运输方式:1、公路运输2、铁路运输3、水路运输4、航空运输5、管道运输;1、联合运输2、散装运输3、集装箱运输4、甩挂运输5、驼背运输6、整车运输和零担运输30、运输方式的选择:1、商品性能特征2、运输数量、运输路程和运输时间要求3、运输综合成本4、运输能力、质量、信誉和服务水平5、安全可靠性6、运输方式的可得性31、物资运输规划:图上作业法;表上作业化32、配送是一种局部范围内短距离的联合送货活动。
33、配送的意义和作用,1对于客户来说,可以最好地满足用户的需要,保障用户生产或生活正常有效地进行,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水平。
2对于配送企业本身来说,不但可以提高客户服务水平、从而提高客户满意率、从而来达到开拓市场、增加销售、提高市场占有率的目的,而且可以降低运输成本、降低库存、提高库存物资的利用率,实现最大的节约,从而达到降低经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而且还可以达到提高企业形象、提高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
3对于物资来说,可以提高库存物资利用率、提高库存物资周转率。
4送对于社会来说,可以减少社会运输车辆数目,从而可以缓解交通紧张状况、减少尾气、噪声等交通污染,保护居民生活安宁,保护社会生态环境。
34、配送的功能要素:1、集货2、分拣3、配货4、配装5、配送运输6、送达服务7、配送加工35、流配送业务的基本形式:配送品种分类1、单品种配送2、多品种配送。
配送时间和数量分类1、定量配送2、定时配送3、定时定量配送4、定时定量定点配送5、定时定线配送6、即时配送;配送组织者分类1、生产企业2、流通企业3、配送中心;配送专业化程度分类1、综合配送2、专业配送36、包装是在物流过程中为保护产品,方便储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将物品包封并予以适当的装饰和标志的工作总称。
37、包装的功能分为以下七种:①保护功能——保持质量;②定量功能(按单位定量)——形成基本单件或与此目的相适应的单件;③标识功能——容易识别;④商品功能——创造商品形象;⑤便利功能——处理方便;⑥效率功能——便于作业、提高效率;⑦促销功能——具有广告效力,唤起购买欲望。
包装的几种功能总结为以下三点:1、保护功能,2、方便功能:装卸搬运、储存、运输、消费;3、促进销售38、装卸是指物品在指定地点进行的垂直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搬运是指在同一场所内将物品进行水平移动为主的物流作业。
装卸搬运就是指:在某一物流节点范围内进行的以改变物料的存放状态和空间位置为主要内容和目的的活动。
39、装卸搬运合理化:(一)防止无效装卸1、尽量减少装卸次数。
2、提高被装卸物料的纯度。
3、包装要适宜。
4、缩短搬运作业的距离(二)充分利用重力(三)提高物资装卸搬运的灵活性(四)装卸作业的机械化第一个阶段是用简单的装卸器具的阶段;二个阶段是使用专用高效的装卸机具阶段;三个阶段是依靠电子计算机实现自动化阶段(五)推广组合化装卸①装卸单位大、作业效率高,可大量节约装卸作业时间。
②能提高物资装卸搬运的灵活性。
③操作单位大小一致,易于实现标准化。
④不用手去触及各种物资,可达到保护物资的效果。
40、流通加工是物品在从生产地到使用地的过程中,根据需要施加包装、分割、计量、分拣、刷标志、拴标签、组装等简单作业的总称。
41、流通加工的作用:1.方便流通,包括方便运输、方便储存、方便销售、方便用户。
2. 提高了生产效益,也提高了流通效益。
3.流通加工,不但方便了用户购买和使用,还降低了用户成本。
4.提高加工效率及设备利用率5.充分发挥各种输送手段的最高效率6.废物再生、物资充分利用、综合利用,提高物资利用率。
7.改变功能,增加商品价值,提高收益42、物流信息,是在物流过程中产生、为物流活动服务的有关信息。
物流活动本身;物流活动环境;环节多、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内容复杂43、物流信息的作用:1.中枢神经作用2.记录描述作用3.指导服务作用4.决策控制作用44、物流信息技术:1.条码技术2.射频技术3.EDI技术4.GPS/GIS技术45、条码,由一组黑白相间、粗细不同的条状符号组成,包含各种信息。
46、条码分为:商品条码(消费单元条码)、包装条码(储运单元条码、货运单元条码)、应用标识码;一维条码:二维条码:店内码:物流标签47、条码技术在物流中的应用:1、销售时点系统(POS)2、库存系统3、分货拣选系统4、物流标签系统48、射频技术原理:射频场、标签反射、射频接受识别系统。
应用:配送中心、海关49、GPS全球定位系统的应用:汽车定位、控制、铁路运输系统、军事系统。
GPS的原理:一个点上的接收机,至少可以同时接受到2万里高空精密定位的4颗卫星发出的信息,根据几何学原理,就可以精确确定该店的位置。
50、GIS地理信息系统在物流中的应用:车辆路线模型、网络物流模型、分配集合模型、设施定位模型。
GIS的原理: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用地李模型分析方法,实施提供多种空间的动态地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