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各地地名的由来

合集下载

山东各个地级市别称,你知道吗

山东各个地级市别称,你知道吗

山东各个地级市别称,你知道吗1.济南,别称泉城,齐州泉城,济南因境内泉水众多,拥有“七十二名泉”,被称为“泉城”,齐州,隋朝时曾改济南为齐州;济南,2100多年前的汉代改称济南(《史记》)。

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设立济南郡,此为“济南”一名出现之始。

2.青岛,别称岛城、琴岛、郊澳青岛,青岛市市名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市专名“青岛”本指城区前海一海湾内的一座小岛,因岛上绿树成荫,终年郁郁葱葱而得名“青岛”3.潍坊,古称“潍州”、“潍县”,又名鸢都鸢都,潍坊是风筝之都;潍坊,1948年4月27日,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为基础建潍坊特别市,取潍城、坊子首字命名。

4.淄博,别称淄州淄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淄州,治贝丘县;淄博,“淄博”作为地域名称,是随着淄川、博山两地煤矿开发于20世纪20年代初形成的;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中共鲁中区党委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作为政区名称之始。

5.烟台,别称港城、登州、东莱、芝罘港城,因烟台是港口城市;登州,古代曾称登州;东莱,本来为龙口市古称,现在也用于烟台别称;芝罘,烟台境内古有芝罘岛。

“芝”即灵芝,芝罘岛的形状,像一株巨大的灵芝;“罘”是屏障的意思。

芝罘岛横卧在黄海之中,好像一道天然屏障,护卫着大陆的沃土。

也就是说这个岛有“灵芝”一样的形状,有“罘”一样的作用,因此称之为“芝罘岛”;烟台,名字源于烟台山。

明史记载,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

为加强海防,防止海上倭寇侵扰,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特批建宁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同时在千户所的北山山顶修建了'狼烟墩台',用来烽火狼烟做为军事通讯工程。

烽火台建成后被当地人土称为'烟台',北山称烟台山。

6.威海,别称威海卫威海卫,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立威海卫,取威震海疆之意;威海,起源于威海卫。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

山东省各市名字的来源山东省及各市、县、区地名的由来一、山东省省名由来山东,作为一个地理概念,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

当时,秦据关中,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

金代设置山东东、西两路,"山东"第一次成为政区名称。

明初置山东行省,后改称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山东布政司。

清初设置山东省,自此,"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二、济南市市名由来济南因地处古四渎之一的"济水"(古道今为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

公元前16年设立济南国。

1929年7月析历城县城和城外商埠及四郊设济南市。

市中区辖区原为古历城属地,1955年9月起称济南市市中区。

因地处济南市市区中南部而得名。

天桥区1955年9月8日定名为天桥区,因辖区内建有横跨胶济、津浦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历下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1955年9月改称历下区。

槐荫区因其辖区内以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1955年改称为槐荫区。

历城区西汉景帝四年(前153年)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下而得名,1987年撤县建历城区。

长清区秦置卢县,东晋改为太原县,隋始名长清县,因境内有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2001年6月26日撤县设长清区。

章丘市公元556年,高唐县迁至女郎山(章丘山)南建城。

596年,改称为章丘县。

1992年,撤县设章丘市。

平阴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榆山县,大业二年(606年)改称平阴县。

因境内地处古东原地平,又位于济水之阴而得名。

济阳县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置县,因其地处济水之北,故名为济阳县。

商河县因有河水流经,故名河县,1086年改为商河县三、青岛市市名由来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

青岛地区昔称胶澳。

1929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接管胶澳商埠,同年7月设青岛特别市。

1930年改称青岛市。

市南区1949年6月2日青岛市市南区人民政府成立,12月改为市南区公所,1951年改为市南区人民政府。

山东十七地市政府驻地,历史上曾经的名字,多数尘封已久(上)

山东十七地市政府驻地,历史上曾经的名字,多数尘封已久(上)

山东十七地市政府驻地,历史上曾经的名字,多数尘封已久(上)山东省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的东部,濒临渤海黄海,物产丰富,人杰地灵,历史悠久,是著名的孔孟之乡。

山东人在全国其他地方都是公认的口碑第一名,这个毫无争议。

山东现在的行政区划是一共十七个地市,下面就来盘点一下十七地市市政府所在地(下面圆点标注)的历史名称沿革,顺序按照车牌字母顺序。

A 济南(历下区)春秋战国齐国泺[luò]邑。

秦代济北郡。

汉代青州济南郡或济南国。

魏晋仍是济南郡,期间曾属刘宋侨治冀州。

北魏时期齐郡。

隋代先后属齐州和齐郡。

唐代先后属河南道齐州,临淄郡,济南郡,齐州。

北宋属京东路齐州,济南府。

金代仍属山东东路济南府。

元代属济南路。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

B 青岛(市南区)春秋战国属齐国即墨邑。

秦代属胶东郡不其县。

西汉属徐州刺史琅琊郡不其县。

东汉和曹魏属青州刺史东莱郡不其县。

晋代至南北朝前期属青州长广郡不其县。

南北朝后期属光州长广郡不其县。

唐代属河南道莱州即墨县。

北宋属京东路莱州即墨县。

金代属山东东路莱州即墨县。

元代属山东宣慰司胶西州即墨县。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司莱州府即墨县。

C 淄博(张店区)春秋战国属齐国昌国邑。

秦代属齐郡昌国县。

西汉属青州齐郡昌国县。

东汉和曹魏属青州临淄郡昌国县。

晋代南北朝时期属青州齐郡昌国县。

唐属河南道淄州淄川县或长山县。

北宋属京东路淄州淄川县或长山县。

金代属山东东路淄州淄川县或长山县。

元代属山东宣慰司般[pán]阳府路。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司济南府淄川县或长山县。

D 枣庄(薛城区)春秋战国属齐国薛邑。

秦代属薛郡薛县。

两汉魏晋先后属兖州鲁国薛县和兖州鲁郡薛县。

南北朝属徐州琅琊郡永兴县。

唐属河南道沂州承县。

北宋属京东路沂州承县。

金代属山东西路邳州承县。

元代属山东宣慰司益都路峄[yì]州。

明代属山东布政使兖州府峄县。

E 东营(东营区,因海岸线变迁考虑距离最近的地点)春秋战国属齐国。

秦代属齐郡。

西汉属青州千乘郡琅槐县和湿沃县。

平阴、平邑、平原、平度地名的来历

平阴、平邑、平原、平度地名的来历

平阴、平邑、平原、平度地名的来历有人考证,许多带有'平'字的地名都与尧帝有关,平部族与尧部族为同一部族。

此考证还有待进一步确认。

山东现有平阴、平邑、平原、平度四个平字开头的县市,看看它们的来历:平阴于东汉建武年间置县,因境内平阴邑而得名。

平阴邑又称平阴城,春秋时属齐国。

《禹贡》载:大野既潴,东原厎平。

巨野泽以北,济水以东,泰山以西被称为东原。

平阴位于东原最北部,又处济水之阴,故名平阴。

公元前553年,晋平公率领的晋、卫、宋、郑、曹、莒等十一国联军攻打齐国,齐灵公在平阴组织防御,发生了著名的'平阴之战'。

平邑地名相传因春秋时为鲁国大夫季平子的食邑而得名,西汉曾为平邑侯国。

东汉时为南武阳县,南北朝刘宋改为武阳县,隋改为颛臾县,唐贞观年间并入费县。

抗战时期,抗日民主政府根据斗争形势,先后设费南县、费北县、费东县、温河县、蒙山县、白彦县,1946年设平邑县,辖域主要为原费县西部区域,加上滕县东北角及泗水县少数村庄。

平原县因西周平原邑得名。

秦王嬴政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平原县。

西汉置平原郡,治所平原县。

东汉为平原国。

《尔雅》:广平曰原。

《水经注校·地理风俗记》:原,博平也,故曰平原矣;县,平原郡治矣。

明万历年间御史张蕙撰《平原县志·新甃砖城记》:“地平土沃无山河之限,此邑之由名。

平度的来历有几种说法:道光年间《重修平度志》记载:“平度,汉旧县名也。

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臣得寿矣之言,谓义盖取此。

旧籍所不载,特臆说耳。

”故亦无确切定义。

据《今县释名》:“当以地处平广而名。

”据《史记》:“汉元朔三年封菑川懿王子刘衍以平度国为食邑。

”以故国名县。

明代设平度州,清代改为散州,民国改平度县。

1989年撤县设市。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

山东各地地名由来个人能力和手头资料有限,疏漏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望诸位指正。

济南市:齐置泺(趵突泉)邑,后改历(千佛山)下。

汉改济南,因地处古济水之南得名。

市中区 |因地处市区中心,得名市中区。

历下区 |因在历山之下而得名。

天桥区 |辖区内横跨胶济、津浦两铁路的天桥而得名。

槐荫区 |因槐树命名的街巷较多得名为槐荫区。

历城区|汉设历城县,因处历山(千佛山)而得名,1古县治今属历下区。

长清区 |长清因境内齐长城和清水而得名。

章丘市 |由于境内有座章丘山(现女郎山)而以山命名。

平阴县|因地处古东原之阴,东原砥平,又居古济水之阴,故名平阴。

济阳县 |因县在济水之北而得名,金天会七年置济阳县。

商河县|隋置滳河县,因有滳河水流经得名。

宋(1086年)改为商河县。

青岛市:得名于小青岛(也叫琴岛),以岛上“山岩耸秀,林木蓊郁”,故名。

市南区 |位于青岛市市区南端,故名市南区市北区 |因地处青岛市老城区北部而得名四方区 |沿用境内原四方村之名。

李沧区|1994年4月,将原沧口区8个街道办事处和楼山乡与原崂山区李村镇张村河以北区域合并,设李沧区。

崂山区 |以境内的崂山而命名。

城阳区 |因处在古代不其城南,即城之阳而得名。

黄岛区 |因地处黄岛而得名。

胶南市 |因在原胶县南部而得名。

胶州市 |因胶水“水色如胶”而得名。

平度市|道光年间《重修平度志》记载:“通志引说苑闾邱先生对齐宣王愿选良吏平法度”故亦无确切定义。

莱西市 |:因地处莱阳之西而得名。

即墨市 |因古城坐落在墨水之滨而得名淄博市:得名于境内淄川和博山张店区|古称黄桑店。

宋代黄桑店中有一张氏店遐迩闻名。

后来黄桑店之名渐被张家店取代。

临淄区 |原名营丘,因东临淄河,被齐献公更名为临淄。

淄川区 |因淄河流经境内而得名。

博山区|其一,境内多山山,故名;其二,因境东南有“博山”,故以山名为名。

周村区|战国前,因地处丘陵、平原的交接处,故名昼,后因字音转变和临水居称昼屯,北宋年间演变为周村。

(完整word)山东省地名由来

(完整word)山东省地名由来

山东省地名由来山东省地名由来摘自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牛汝辰)山东省(Shandong Sheng)简称鲁.在我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古之所谓山东,泛指崤山、函谷关以东,或指太行山以东。

金设山东东、西二路,山东始为政区之名,辖境相当今山东省及江苏淮北地区。

明置山东布政使司,清为山东省。

1济南市(Ji’nan Shi)位于东经117.0°,北纬36.6°,在山东省中西部.战国为齐历下邑。

汉置历城县,1930年设济南市,因其地处济河南岸,故名。

黄河即今大青河,原为济水故道。

章丘市(Zhangqiu Shi)位于东经117.5°,北纬36.7°,在山东省中西部,黄河南岸。

隋置章丘县。

据《三齐记》:章亥妾溺死葬此,谓之章邱。

一说是齐匡章子之墓。

据《尔雅》:谓邱顶上平正者名章邱,章亦平也,1992年设市。

长清县(Changqing Xian)位于东经116.7°,北纬36.5°,在山东省中西部。

汉置卢县,隋初为长清镇,隋改长清县,因境内清水河而得名.平阴县(Pingyin Xian)位于东经116.4°,北纬36.3°,在山东省西部,北临黄河.隋大业年间置干阴县。

因春秋平阴邑而得名,故城在县东北三十五里。

据《平阴县志》:“禹贡东原底干,而邑在东原之阴”,故名平阴。

济阳县(Jiyang Xian)位于东经117.2°,北纬36.9°,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黄河。

金置济阳县。

因在济水之北,故名。

商河县(Shanghe Xian)位于东经117.1°,北纬37.3°,在山东省西北部,南临徒骇河。

隋置滳河县,宋改名为商河县。

河在县南,故名.2青岛市(Qingdao Shi)位于东经120.3°,北纬36.0°,在山东省东部,西临胶州湾,东南临黄海.1929年设青岛特别市,1930年改青岛市.据《胶澳志》:“青岛,在青岛湾内不足一海里”,以“山岩耸秀,林木蓊蒨”,故名青岛。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

济南的由来和典故
1,最早的从商周时期,济南就出现了,只不过不是这个名字,后来进入春秋,齐国拥有了济南。

进入战国以后,由于七雄争霸,济南慢慢地成为了齐国的邑。

而秦始皇统一后,根据郡县制,济南成为了一个郡。

到了汉朝后,济南郡真正有了名字,从汉武帝到汉文帝,济南郡改成了济南国,成为了后续朝代的统一说法了。

2,北宋以后,随着文化经济的繁荣,济南府应运而生了,不过规模随着后续的元朝,明朝,甚至是到了清朝后,不断完善。

随着清朝的没落,19世纪初期,济南府又改名了济南道,1929年经过北伐以后,济南市正式产生,一直延续到现在了。

3,从我的看法来说,济南的名字要比济阴更好听一些,何况泰山就在济南的南边,这样两者在一起也比较和谐,民间对于文字的象征意义,还是比较看重的,因此济南的名字,更符合大多数人的选择。

4,现在济南成为了山东的名片,不仅仅名字上面的称呼,更是省会城市了,四面荷花三面柳的济南,如今更是好客山东的一道风景。

趵突泉,千佛山,大明湖也是让济南的泉水文化,山景文化,吸引着省内外的朋友来游玩。

其实,一个城市的名字如同我们的姓名一样,有了灵魂,有了律动,每
一个在济南打拼的人,都在为了这个城市做出属于自己的贡献!。

山东一下雪,各地古称有多美!淄博成了淄州、临沂成了琅琊,枣庄成了兰陵,那些古称怎么来的?

山东一下雪,各地古称有多美!淄博成了淄州、临沂成了琅琊,枣庄成了兰陵,那些古称怎么来的?

山东一下雪,各地古称有多美!淄博成了淄州、临沂成了琅琊,枣庄成了兰陵,那些古称怎么来的?如果一下雪,北京就成了北平,西安就成了长安,南京就成了金陵。

如果站在高处,遥望这些城市,雪中的城市仿佛洗尽铅华般地纯净,如同穿越一般,恍惚间回到了从前。

鲁迅先生在散文《雪》中对比南方和北方的雪时说:“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确实,北方的雪一旦飘起来,整个城市变得宁静而诗意,行走在那些古城和古建筑下,城市中最本质的雍容显得格外悠远,那深深庭院重重朱门,宛若世间的古韵踏着雪片而来,所有的喧嚣渐渐远去,是一场雪,让我们所在的城市回归了她原来的面貌。

山东一下雪,你的城市成了什么?山东一下雪,淄博就成了淄州,济南就成了济州、青岛就成了琴岛、临沂就成了琅琊、枣庄就成了兰陵、德州就成了安得、滨州就成了惠民、聊城就成了东昌、东营就成了乐安、泰安就成了博邑、济宁就成了济州、菏泽就成了曹州、潍坊就成了潍州、烟台就成了东莱、威海就成了不夜、日照就成了海曲。

山东那些古称怎么来的?1、淄博古称淄州淄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治贝丘县(后改为淄川县,即今山东淄博市淄川区)。

大业初省。

唐武德元年(618年)复置。

仍治淄川县,辖境相当今山东省邹平、高青、淄博及桓台、博兴部分地。

天宝元年(742年)改置为淄川郡。

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淄州。

元中统五年(1264年)升为淄州路。

2、济南古称齐州济南于北魏、隋、唐三朝时称齐州。

北魏皇兴三年(469)改冀州置,治所在历城县(今山东济南市)。

以地为齐国故地为名。

辖境相当今山东济南、淄博、长清、齐河、禹城、临邑、济阳、邹平、章丘、桓台等市县地。

隋大业初改齐郡。

唐武德元年(618)复改齐州。

天宝元年(742)改临淄郡,五年(746)改济南郡。

乾元元年(758)复改齐州。

北宋政和六年(1116)升为济南府。

3、青岛古称琴岛据《琴岛诗话》载:“取其山如琴,水如弦,清风徐来,波音铮铮如琴声之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之南故名济南。济南自古有七十二泉,因而被称为泉城!青岛最早以地名见诸文献是在明代。明万历年间,即墨县令许铤在《地方事宜议》中称:“本县东滨海,即中 国东界,望之了无津涯,惟岛屿罗峙其间,岛之可人居者,曰青(即青岛)、曰福(即大福岛)......”当时 青岛、大福岛等均属即墨县辖。这里“岛之可人居者”,不是指前海中无人居住的“小青岛”,而是指陆地村 镇的称谓,一直沿用到清代。1897年德占青岛后,签订“胶澳租界条约”,因范围包括胶州湾一带,整个租借 地称“胶澳”。民间俗称“大青府”。1899年,德皇令租借地的市区称为青岛。1929年全区域称青岛市。威海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期,境内就有人类聚居。夏、商至明、清,现威海地基本以文登为中心,隶属随朝代更 替而变化。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侵扰,设威海卫,威海即由此而来。1898年,威海卫被英国强 租,1930年10月,中国收回威海卫,直属国民政府行政院。潍坊潍坊的\"潍\"字,是潍坊东边的一条河:潍河.\"坊\"一个区域性的地带:山东半岛昌潍平原.潍坊以前也叫鸢都,“鸢”指风筝,烟台据明史记载: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加强海防军事建设防止海上倭寇不断侵扰,朱元璋准奏批建宁 海卫(今牟平区)\"奇山守御千户所\",这是烟台境内最早的发祥地,时比北京1420年(明永乐十八年)建成 的\"紫禁城\"还要早22年,可以说奇山所城有着古老的悠久历史。在建\"奇山守御千户所\"的同时,于其北山(今 烟台山)顶设建\"狼烟墩台\",被土人(当地人)称为\"烟台\",并被传为烟台的始源。对此,有二点疑论:一是 至今还没发现依此定为烟台始源的石刻和文字资料;二是当时\"狼烟墩台\"在全国沿海边疆遍地设建,总不能千 篇一律的全称为\"烟台\",那样恐怕\"烟台\"岂不各地皆是,看来只是推论而说。淄博有人说是淄川与博山各取一字。淄博是由五区三县组合而成的名称,正所谓到了淄博却找不到淄博,成为 外地人到淄博后遇到的怪现象。1945年8月成立淄博特区,设专员公署,隶属鲁中行政区,此为淄博成为地区名称之始。九月撤销,1946年1月二次成立,7月又撤销。1948年三月淄博全境解放,8月再次成立淄博特区。1955年三月改为淄博市。滨州元朝前没有滨州,但是元朝实行三县联合称作一个州,这样就沾化,蒲城,渤海,三县合称滨州,因为三 县都靠海所以取“滨”命名,州治[就是州政府]在渤海县城。滨州最早是这三县的统称,当时没有实际地点,约在明朝滨州在渤海县境内建设了一个宽大新城区,因此 州治迁此,就象今天我们也建设了个西城新区一样,这个城已滨州命名,从此渤海县消失。今天的滨州是六县一区的统称。泰安泰安因泰山而得名,\"泰山安则四海皆安\",寓国泰民安之意。五万年前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六千至四千 年前,位河两岸的氏族部落创造了繁盛的\"大汶口文化\"。夏商为青州、徐州之地。周代分属齐鲁。秦属济北 郡、东郡。西汉初设泰山郡,隶兖州刺史部,北齐改为东平郡。隋初分属济北郡、鲁郡、琅琊郡。唐隶兖州、 沂州。宋隶兖州袭庆府,隶京东西路。金天会十四年(1136年),设泰安军,泰安之名由此始。东营秦始皇东征胶东半岛时,曾在现在的东营驻扎修整,东大营所在地为现在的东营村,西大营所在地为现在 的西营村。后胜利油田在此地会战并建市,用了东营村的名字,起名为东营市,下辖东营区等二区三县。蓬莱很早以前,渤海中有三座神山,其上物色皆白,黄金白银为宫阙,珠干之树皆丛生,华实皆有滋味,吃了 能长生不老。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求大秦江山永固、个人长生不老,便慕名来到这里寻找神山,求长生不死 药。他站在海边,眺望大海,只见海天尽头有一片红光浮动,便问随驾的方士那是什么,方士回答:“那就是 仙岛。”秦始皇大喜,又问仙岛叫什么名。方士一时无法应答,忽见海中有水草漂浮,灵机一动,便以草名 “蓬莱”做了回答。“蓬莱”者,“蓬草蒿莱”也。据说,蓬莱这个神山名就是这样来的。即墨这个名字早在春秋的时候就已经有了(或许更早)即墨这地方有一墨水河,而“即”的古义是边的意思,也就是说即墨这地名就是墨水河边的意思。济宁据传因任城一带地势较高,可免水灾,能保安宁,故为济宁。巨野得名于巨野泽。巨野泽,又名大野泽。隋唐以前,这个大湖南北三百余里,东西一百余里,从现在的巨野 县城北向北一直到现在梁山县北。五代以后,由于黄河屡次决口冲击,湖面被淤积,由南向北逐渐干涸,现在 巨野、郓城、嘉祥及梁山南部,淤积成了平地,北部则成了梁山泊。现在湖面已退缩到梁山县城(后集)以北 二十多公里处。菏泽最早鉴于《书.禹贡》:“到菏泽,被孟潴”,为济水所汇,菏水所出,是沟通古济、泗两大水系的天然 湖泊。唐代更名龙池,又名九卿波;清称夏月湖;今湮。遗址在今菏泽市东三十里,以菏泽命名始于清初。据 《曹州府志》记载:清“雍正十三年升为府”设伏郭县,疆域仍州之旧,死命个泽”。日照日照的由来是因为太阳出来是首先照的是那个地方,而且全天接受太阳照射的时间也比别的地方长点日照历史源远流长。夏、商时期属东夷。《吕氏春秋•孝行览•首时》说,西周初年的著名 人物姜太公是“东夷之士”。今秦楼街道冯家沟村东南有姜公台,传说即为太公钓鱼处遗址。西周到战国前期属莒国。公元前11世纪,周灭商后,封少昊之后裔为莒国君,定都今莒县城阳。公元前431年,莒国被楚所灭。;历经沧桑沿革,宋元佑二年(1087年)置日照镇,属莒县,取“日出初光先照” (据乾隆年间《日照县志》记载)之意,始有“日照”之名。郯城郯城县历史悠久,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 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 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约公元前414年)为越国所 灭。秦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所。唐贞观六年撤县入下邳,元 和中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末复置郯城县,明清之后县域有变,县名未易。建国后 隶属临沂地区。寿光寿光来历跟云门山上的寿字有关,它刻于明嘉靖三十九年九月初九,当时正值衡王(当时住在青州,现在 青州市有衡王府遗址)生日,衡王府内掌司周全为巴结上司,请来了全国最有名的石匠,在衡王府南的云门山 顶的大岩石上刻了一个高7.5米宽3.5米的巨大寿字。工程完工那天,衡王来观看大寿字,发觉整个寿字都涂成 了鲜艳的红色,惟独下边“寸”字的一点没有颜色。衡王不解,周全解释说,这要由衡王您亲自“点睛”。当 衡王拿笔把这一点涂红后,这个巨大的寿字突然大放光芒,将整个青州城以及北边的土地都照亮了。衡王大 悦,并命名青州以北的地方叫“寿光”招远金天会九年(1131年),因金代战乱,民众多流亡,为招集流亡者,使其回乡安心农耕,遂取名“招远 县”。定陶古称陶丘,简称陶,西周时为曹国国都。春秋后期,曹国为宋国所灭,陶就成为了宋国的领地。在此以前 的陶邑,还未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政治和经济声誉不高,并不为当时各国所注目。到了春秋战国之交,陶邑迅 速发展起来,一度成为中原地区最繁荣的经济都会之一,并享有“天下之中”的盛名。芝罘因为北有北岛,形如灵芝,罘字发音可读无,为什么,据说是造字,而且上四下不,秦始皇东巡三次,死于路 上,第四次没有成行!所以,第四次不成功,发福和无音!诸城说法一:境内有诸多古时县城,故名说法二:境内有诸冯村(舜的出生地),诸城由此得名。诸葛亮先祖姓葛,居于诸城,后迁莒县为使后辈不忘故地,故在姓前加以诸字,这便是“诸葛”一姓的由 来。兖州古九州之一,有4000余年的历史,历代均为郡,府的治所,是有“九州通衢,齐鲁之咽喉”之美誉的政 治,经济,军事,文化的重镇。“兖”字在古文字中是“端信”的意思。新泰三国鼎立,新泰在魏境。魏沿置东平阳县,仍属兖州泰山郡。晋朝代魏后,羊祜取新甫山、泰山之首字,表改平阳为新泰县,属泰山郡。自此开始出现新泰之名,并一 直沿用至今。肥城肥城历史悠久,也是革命老区。西周时肥族人散居于此,古称肥子国,肥城因此而得名。西汉初设置肥城 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肥城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古称“君子之邑”,是史圣左丘明的家乡,商圣范 蠡最后的定居之地。东平东平,古称东原。唐虞夏商时期属徐州。“东原底平”是为东平得名之始。临沂市市县区名称的由来临沂,以临近沂河而得名。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沂州府,1913年撤沂州府设兰山县;1914年兰山县改称临沂县。1994年12月设地级临沂市。兰山区因现境域历史上属兰山县而得名。1994年县级临沂市撤消设兰山区。罗庄区1994年设立罗庄区,以区政府驻地村得名。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4年)罗姓人在此定居成村,因地面多泉,遂命村名为罗泉庄,后更为罗家庄,今简称罗庄。河东区1994年12月设立县级行政区,隶属临沂市。因位于沂河东岸故称河东区。沂南县因在沂水县之南而得名。1939年置南沂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