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元代文学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绪论)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一、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统一全国强大的封建王朝。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遗留的南北两个政权的隔离局面,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元史》卷58《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疆域超过了唐代。
统一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时,严禁权豪势要扰民圈地,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
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
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
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
”(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
“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
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
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
P187-188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
20312、思想领域多元并存,礼教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与政治上的高压和歧视不同,元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相对开放,在儒学受重视的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信仰。
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

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一、古代文学常识1. 古代文学的发展阶段:古代文学发展经历了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时期。
2. 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诗经》、《楚辞》、《论语》、《红楼梦》、《西游记》等为古代文学的代表作品。
3. 古代文学的流派和体裁:古代文学分为诗、文、小说、戏剧等不同的流派和体裁。
二、现代文学常识1. 现代文学的起源:现代文学起源于19世纪的欧洲,随后传入亚洲各国。
2. 现代文学的特点:现代文学注重个人的表达与体验,多样化的形式和题材,以及对现实社会的批判与思考。
3. 现代文学的代表作家:包括鲁迅、余华、莫言等,他们的作品影响深远。
三、修辞手法常识1. 比喻:用一个事物来暗示另一个事物,比如“他像一只孤狼”。
2. 拟人:将无生命的事物赋予人类的特征,比如“花儿微笑着开放”。
3. 夸张:夸大其词来强调某种感情或事物,比如“天地可鉴,一笑千金”。
四、修辞格常识1. 对偶:将一对相对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对称排列,以增加修辞效果。
2. 反问:用疑问的方式表达一种肯定或否定的意思,增强说服力。
3. 排比:用一系列的并列词、短语或句子来表达相同或类似的意义,加强修辞效果。
五、名句名篇常识1. 唐诗三百首:是唐代各时期诗人们的代表作品,包括了杜甫、王之涣、王昌龄等人的作品。
2. 红楼梦: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是中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3. 《论语》: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经典之一。
六、典故常识1. 张骞出使西域: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外交活动,对开拓丝绸之路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庄子梦蝶:庄子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以此来质疑人们对真实性的认知和存在的价值。
3. 赤壁之战:三国时期,曹操率军进攻孙权,结果遭到了刘备和孙权的联军的重创,在历史上被誉为兵法上的经典之战。
以上是关于高三语文常识知识点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元代文学常识

Day7元代1.戏曲: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但代表元代最高文学成就的是元杂剧。
➢杂剧:主要由唱曲、宾白和表演三部分组成。
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本通常为四折,每本还加有一场或两场戏,称为“楔子”。
一折戏只用一套曲子,由同一宫调的不同曲子组成。
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一本戏中只由一人主唱。
➢南戏:宋元时代流行在南方地区的用南曲演唱的戏曲艺术。
称为南曲戏文,简称南戏文。
2.元曲四大家:一种说法是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北京)人,元杂剧的奠基人。
曾自称自己“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匾、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
以《窦娥冤》、《拜月亭》、《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
➢白朴:字仁甫,代表作《墙头马上》、《梧桐雨》、《东墙记》。
➢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
代表作《汉宫秋》。
《天净沙·秋思》被誉为“秋思之祖”。
➢郑光祖:字德辉,代表作《倩女离魂》。
➢王实甫:名德兴,大都(北京)人,代表作《西厢记》脱胎于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和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被誉为“天下夺魁”之作。
3.元曲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剧情: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为童养媳。
窦娥婚后丈夫去世。
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想毒死蔡婆以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
窦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都应验。
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为女儿申冤。
➢纪君祥《赵氏孤儿》剧情:大将军屠岸贾陷害忠诚正直的大夫赵盾,将其满门抄斩。
赵盾的儿子赵朔,妻子是庄姬公主,幸免于难,她已怀有身孕。
后生下一个男婴,取名赵武。
庄姬公主请求程婴救孩子出宫。
程婴与公孙杵臼[chǔjiù](赵盾、赵朔父子的门客)商议,程婴用亲生儿子代替赵氏孤儿,由程婴亲自去向屠岸贾告发。
元代文学笔记

元代文学元代文学概说一、几个时间节点1、1206年,成吉思汗创立蒙古帝国。
2、1234年,窝阔台灭金。
3、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元。
4、1279年,元灭南宋。
5、1368年,元朝灭亡。
元朝时间:90年左右,短命的朝代。
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1234—1368,约130多年二、元代社会简况1、疆域辽阔。
“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元史·地理志》)横跨亚欧,国力强盛;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文化交流。
2、经济繁荣。
忽必烈恢复农业、重视手工业,交通发达(漕运、海运)、商业发展,都市繁荣(大都、杭州、泉州、温州),市民阶层扩大。
3、政治特征。
民族压迫:将国民分四等(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等级歧视、压迫、不平等;阶级压迫: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剥削:地租、高利贷、赋税,吏治腐败、贪赃枉法、社会混乱。
民族情绪、反抗意识强烈。
4、思想文化特征。
提倡各种宗教:佛、道、回、基督;儒学、理学削弱。
儒学失去精神统治地位。
科举长期废止(1315年恢复),知识分子失去仕进机会,沦落社会底层。
促进俗文学发展。
三、元代文学形式1、元曲:杂剧、散曲。
杂剧:北曲流行区域北方大都一带;前期作家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白朴、纪君祥、康进之;后期作家郑光祖、乔吉。
元曲四大家:关、马、白、郑。
南戏流行南方,最初流行温州一带,也称温州杂剧、永嘉杂剧。
著名作家:高明(《琵琶记》)散曲: 元代出现的新诗体。
分小令、套数两类。
小令:单支曲;套数:两支以上;宫调相同;组曲。
散曲前期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张养浩散曲后期作家:张可久、乔吉、睢景臣。
2、元代诗词文总体走向衰落诗:宗唐,受宋诗影响。
作家前期:刘因、卢挚、赵孟頫;后期:萨都剌、杨维桢、王冕。
词:宗宋词。
宗苏轼、辛弃疾;宗周邦彦、姜夔。
前者:刘因、萨都剌;后者张翥。
散文:以唐宋韩愈、欧阳修为学习对象。
代表作家:姚燧、虞集。
四、元杂剧的渊源、形式和体制(一)元杂剧的历史渊源和形式上古:巫与优的表演,已具备戏曲的雏形。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元代文学常识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元代文学常识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元代文学常识大全导语:统观元代文学,传统的诗词虽然也产生了一些优秀或较好的作品,但整个说来,成就不高。
而戏曲出现了伟大作家和许多优秀或比较优秀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影响深远。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关于元代的文学常识,欢迎阅读!一、元代文学代表一、关汉卿,名一斋,号已斋叟。
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
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世界文化名人。
主要作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二、王实甫,主要作品有《西厢记》,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三、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
“元曲四大家”之一。
主要作品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二、元代文学常识赏析元代的历史不长,自1271年忽必烈将蒙古王朝改国号为大元算起,至1367年元亡,只有96年。
自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方到元亡,则为133年。
和前代文学相比,元代文学中最突出的成就在戏曲方面,后人常把“元曲”和“唐诗”、“宋词”并称。
诗、词、散文等文学样式则相对衰微。
元代文学中新产生的一种体栽是戏曲。
戏曲一般分为杂剧和散曲。
由于散曲是在北方金代的`俗谣俚曲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所以绝大多数是北曲。
散曲作家前期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卢挚、贯云石等,作风朴实,多本色语。
后期有乔吉、张可久、睢景臣、张养浩及刘时中等人,文字稍露才华而辞藻清丽。
杂剧最初流行在山西河北一带,今山西地区还保留金元时代的杂剧壁画和戏台。
元初发展到其他地区,元灭南宋后又流入杭州等地。
这个剧种是在宋杂剧、金院本及诸宫调等前代戏剧、曲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剧本的科白部分承袭院本体制,曲辞的组合则主要受到诸宫调的启示,基本上是歌舞剧。
元代散文和小说,基本只是继承宋代创作的成就,很少创新。
元代文学 笔记整理

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 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
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P187-188
第二节 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
一、 叙事文学
1、 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
在元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进身之阶,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们每每“沉抑下僚,志不得展”,而同时自尊的品格又不能让他们屈身于当权者,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因此 1
元代文学
(绪论)
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
(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
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 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 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
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 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2031
高中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归纳-高中.doc

高中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
1、元曲四大家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以上就是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2016年年高中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下面为大家整理了高中高三语文知识点总结,希望大家在空余时间进行复习练习和学习,供参考。
1、雨巷作家作品:戴望舒30年代“现代派”代表诗人,主要诗集《我的记忆》、《望舒草》、《灾难的岁月》。
内容概述:以“丁香”为主要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结着愁怨的姑娘的爱慕以及爱而不得的惆怅;或表达了对理想的追求和在黑暗现实中的感伤怅惘的情绪;或表达了对大革命的想往和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
艺术手法: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语言富有音乐性。
2、《荷塘月色》作家作品: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散文集《踪迹》.《背影》。
内容概述:作者描绘荷塘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色,表达了自己摆脱内心烦躁,获得暂时安宁的愉悦。
通过荷塘与家的对比,折射出现实社会与理想境界、独处与群居、生活束缚与心灵自由的矛盾。
艺术手法:融情于景,多角度、多侧面的写景;通感、比喻的修辞手法。
3、荷花淀作家作品: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荷花淀派”创始人。
代表作: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短篇小说《荷花淀》,他的小说有“诗体小说”之称。
中国古代文学学习之元代文学要点归纳

第六编元代文学元朝民族等级表●等级名称民族●第一等蒙古人蒙古族●第二等色目人原西夏人和畏兀儿人等●第三等汉人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第四等南人原南宋统治区的汉族●和其他民族幻灯片4元代文学概况●元曲●有元一代的文学代表。
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杂剧是在宋杂剧、金院本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文学;散曲是金元时期我国北方兴起的一种合乐歌唱的诗歌新体式,包括小令和套数。
●元·罗宗信《中原音韵·序》:“世之共称唐诗、宋词、大元乐府,诚哉!”幻灯片5●元末明初叶子奇《草木子》:“传世之盛,汉以文,晋以字,唐以诗,宋以理学;元之可传独北乐府耳。
”●近代·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幻灯片6●关于元杂剧和散曲作家作品的数量:●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元末明初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辑录,杂剧作家约200人,作品近600种。
据明代臧晋叔《元曲选》、今人隋树森《元曲选外编》选辑,现存元杂剧作品162种。
●据今人隋树森辑录的《金元散曲》所载,元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作家200多人,小令3800多首,套数400多套。
幻灯片7●南北方戏剧圈:●(一)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如东平、汴梁、真定、平阳等地。
杰出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马致远、纪君祥等。
剧作较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艺术风格绚丽多彩,常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
●(二)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平江、松江乃至江西、福建等东南地区。
既流行南戏,又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
幻灯片8●元曲四大家:●关于元剧四大家,元明清三代许多评论家各有不同的提法,如周德清说“关、郑、白、马”(《中原音韵》),何良骏说“马、郑、关、白”(《四友斋丛书》),王骥德说“王、关、马、白”(《曲律》),徐复祚说“马、关、白、郑”(《曲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高三是每位家长和孩子人生的转折,为了帮助考生更好的备考高考,为你整理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
1、元曲四大家①关汉卿,号已斋叟,名作有《窦娥冤》《望江亭》《拜月亭》《救风尘》
②郑光祖,代表作是《倩女离魂》
③白朴,名作有《墙头马上》
④马致远,名作有《汉宫秋》
2、十大悲剧(主要是前六部)
①关汉卿的《窦娥冤》②纪君的《赵氏孤儿》③白朴的《梧桐雨》④马致远的《汉宫秋》⑤洪升的《长生殿》⑥孔尚任的《桃花扇》此外还有⑦冯梦龙的《精忠魂》⑧孟称舜的《娇红记》⑨李玉的《精忠谱》⑩方成培的《雷峰塔》。
3、王实甫和他的《西厢记》王实甫,字德信。
《西厢记》的主题是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姻爱情幸福。
高三语文元代文学常识知识点整理的相关内容就为大家介绍到这儿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三语文之病句和古诗词鉴赏|高中语文基础知识总结|高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知识点是关键,为了能够使同学们在历史方面有所建树,小编特此整理了高三语文之病句和古诗词鉴赏,以供大家参考。
病句题,在考试中属于较费心力的题,尤其是基础比较弱的同学,感觉那个句子都是对的,总是没有头绪,其实病句题只要掌握了一些小的技巧,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首先要知道病句主要分为语法错误和逻辑错误两大类,主要错误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其次、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寻找语病时有利于保留原意。
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
再次、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如果没有发现语法错误就从逻辑角度入手,分析句子的推论是否正确,概念是否明确,判断是否恰当等问题。
诗歌鉴赏类题型属于考察学生能力的题型,这需要学生丰富的诗歌阅读量,对诗歌有一定的了解,理解诗歌的基本涵义。
在做题时可以从这几方面来入手,首先,读题目,题目中含有大量的信息,往往揭示诗歌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
是解读诗作的重要切入点。
二要注意作者。
高考命题选取的诗文,大都是能代表作者主要创作风格的作品,例如李白的浪漫主义诗作,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山水田园诗,苏轼、辛弃疾的豪放词等等。
注意到这一点,对整体鉴赏很有好处。
三要注意注释。
有些注释介绍写作背景,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思想内容;有些解释相关词句,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用典或意境;有时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你本诗的写作风格或时代背景。
四要注意题材。
一般而言,试卷中出现的题材都有其特定的情感范围,这就为我们做题降低了难度。
例如送别诗多是叮咛对方、赞颂对方,或诉说依依惜别之情,或叙述别后的思念。
咏史诗、怀古诗多是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追慕古人,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借古讽今,感叹昔盛今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