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南京城市介绍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简介(完整版)

历史文化古城南京简介(完整版)历史文化名城——南京一、城市简介南京,有着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2400多年的建城史,素有“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都”的美誉,与北京、西安、洛阳并称为“中国四大古都”,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市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的宁镇丘陵地区,东望大海,西达荆楚,南接皖浙,北联江淮,总面积6597平方公里。
南京现辖11个区(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江宁、浦口、六合、栖霞、雨花台)2个县(高淳、溧水),总人口约770万人。
南京,山环水抱,葱茏毓秀,山水城林融为一体,自然风貌久负盛名。
自然界厚赐于南京龙盘虎踞的山川形胜,历史在此又遗存下灿烂的文化。
先后有东吴、东晋,南朝的宋、齐、梁、陈等王朝在这里建都,它曾是“六代帝王国、三吴佳丽城”的金粉之地,史称六朝;此外,南唐、明(洪武)、太平天国,以及国民党政府也曾建都与此,因此,历史上盛称为“六朝胜地、十代都会”至今在南京的地下及地上尚留存着无数的文物及遗迹,是南京历史文化积淀中的重要特色与优势。
南京市博物馆收藏的六朝文物举世闻名。
孙中山先生曾有名言概括南京之美:“此地有高山,有平原,有深水,在世界三大城市中亦诚难觅此佳境”。
位于城东紫金山麓的中山陵、明孝陵,掩映在绿色葱葱的紫金山中,布局宏伟。
太平天国遗址,殿阙巍峨。
数十处南朝陵墓刻,硕大洗练,堪称一代巨制,国之瑰宝。
栖霞寺内舍利塔,造型雄健,比例匀称,装饰华丽,是我国现存石塔中不可多得的佳品。
总统府、雨花台烈士陵园、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梅园新村纪念馆、渡江胜利纪念碑是我国过民主革命的历史见证。
玄武湖,三面环水,一面临城,秀峰塔影,碧波荡漾,堪称“金陵明珠”。
莫愁湖,蕴含动人凄丽的传说,湖光倩影,花团锦簇,典雅、幽秀而豁达奔放。
城市精神:开明开放、诚朴诚信、博爱博雅、创业创新城市象征:辟邪市树:雪松市花:梅花市歌:《茉莉花》别称:冶城、越城、石头城、秣陵、金陵、建业、扬州、建邺、建康、秦淮、升州、蒋州、上元、白下、集庆、应天、江宁、天京、龙盘虎踞、六朝古都、十朝都会、博爱之都、开明之城、钟山风雨帝王城二、环境情况(一)气候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年降水1200毫米,四季分明,年平均温度15.4°C,年极端气温最高39.7°C,最低-13.1°C,年平均降水量1106毫米。
明代南京城的建设特征

明代南京城的建设特征
明代南京城的建设特征包括:
1. 城墙:南京城墙是明代南京城的标志性建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全长约35公里,高约14米,厚约5米。
城墙采用了石灰、黄土和砖石等材料,结构坚固,防御能力强。
2. 宫殿:明代南京城内有众多宫殿,如紫禁城、午门、太和殿等。
这些宫殿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丽,体现了明代建筑艺术的高超水平。
3. 街道:明代南京城内的街道布局合理,道路宽敞平坦,交通便利。
街道两旁建有商铺、酒楼、茶馆等商业设施,形成了繁华的商业街区。
4. 水利工程:明代南京城内有许多水利工程,如秦淮河治理工程、玄武湖治理工程等。
这些工程改善了城市环境,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南京历史与文化》——10明代(下)

十、明代的南京城(下)明朝南京城的建设是古代南京城市发展历史上规模最大、最具特色的一个阶段。
朝廷每年从全国各地征调大批工匠来南南京服役,他们带来了当时最先进的建造工艺,也使得南京的建筑水平领先于全国,一些后世瞩目的建筑正是在这一时期诞生的。
(一)朝天宫朝天宫位于南京城西水西门内的冶城山上,占地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规模宏大、气势雄伟,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素有“金陵第一胜迹”的美誉,在明清“金陵四十八景”中称为“冶城西峙”。
(1)朝天宫的沿革从春秋到三国东吴时期,此处主要是冶炼作坊,故名冶山或冶城山。
东晋时期,冶炼作坊被迁至清凉山,这里开始成为风景名胜地。
南朝刘宋时,冶山建立了“总明观”,成为江南地区最早的一所学术研究机构。
唐代在此处建“太极宫”,这里开始成为道教圣地。
北宋时期,此地一度改建为“文宣王庙”,用于祭祀孔子,是南京地区建造文庙的开始。
1384年,朱元璋下诏改建,赐名“朝天宫”,作为文武百官在朝廷举行盛典前练习朝廷礼仪的场所,同时也是官僚子弟袭封前学习演练朝贺天子礼仪的场所。
“朝天宫”由此得名,并沿用至今。
(2)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朝天宫古建筑群占地面积约7万多平方米,是江南地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清古建筑群,南临运渎,在河畔北侧矗立着一堵高大的照壁,正南面有“万仞宫墙”四个砖刻楷书大字。
万仞宫墙的内侧是一座人工半月形水池——泮池,泮池内有涵洞与墙外的古运渎河道相通。
在泮池背面的广场上,朝天宫主要建筑有东西牌坊、棂星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殿和敬一亭等。
(二)瞻园和煦园(1)瞻园瞻园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一座园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原为明代开国功臣徐达七世孙太子太保徐鹏举府第的西花园。
清初改为江宁布政使司衙门。
乾隆皇帝南巡时,亲笔题写“瞻园”匾额。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时,瞻园作为东王杨秀清的府第。
2006年,瞻园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平天国博物馆设在园中。
文常中关于南京的知识点

文常中关于南京的知识点南京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以下是关于南京的一些知识点:1. 历史背景,南京作为中国历史上的六朝古都之一,曾是多个朝代的都城,包括东吴、刘宋、南朝梁、南朝陈、南唐和明朝。
尤其是明朝期间,南京是中国的首都。
2.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长江下游,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天下江南之都”。
它东临扬州,西接安庆,北界淮安,南濒长江,地理环境十分优美。
3. 历史遗迹,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其中最著名的是明孝陵、明城墙、中山陵、夫子庙和秦淮河等。
这些遗迹见证了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4. 文化底蕴,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南京的文化特色包括南京话、南京曲艺、南京剧和南京美食等。
南京还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而闻名。
5. 教育中心,南京是中国重要的教育中心,拥有众多高等学府,包括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
这些大学在国内外具有很高的声誉。
6. 南京大屠杀,南京也因为二战期间发生的南京大屠杀而伤痛地被世界所知。
这是日本侵华战争中的一起大规模暴行,给南京和中国带来了巨大的伤痛。
7. 经济发展,南京是中国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拥有发达的现代化产业和商业区。
南京的经济实力在中国名列前茅,尤其在信息技术、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8. 旅游景点,南京作为旅游城市,吸引了众多游客。
除了历史遗迹外,还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如夫子庙、鸡鸣寺、玄武湖、中山陵等。
这些景点展示了南京的历史和文化魅力。
总的来说,南京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拥有丰富的历史遗迹、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繁荣的经济发展。
它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值得人们去探索和了解。
古都南京简介

古都南京简介一、南京的历史沿革1.1 南京的起源南京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都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约2500年前的东周时期。
当时,南京是吴国的都城,称为吴郡。
后来,南京成为了六朝时期的南朝东吴的都城,是中国南方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1.2 南京的兴盛与衰落南京在历史上曾多次成为中国的政治中心。
特别是明朝时期,南京是明朝的首都,被称为“大明京师”。
然而,南京也经历了多次战乱和政权更迭,如金朝、元朝和清朝的统治。
在清朝时期,南京成为了一个相对边缘的地区。
1.3 南京的现代发展20世纪初,南京成为了中国的临时首都。
1912年,中华民国的临时大总统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南京成为了中华民国的首都。
然而,不久之后,南京又失去了首都地位。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南京成为江苏省的省会,至今仍然是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的地理位置与气候2.1 地理位置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流域的下游,地处江苏省中部。
南京地势平坦,东临长江,西临淮河,北靠长江三角洲,南濒杭州湾。
2.2 气候特点南京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夏季炎热潮湿,冬季寒冷干燥。
春季和秋季气温适宜,是旅游的最佳季节。
三、南京的名胜古迹3.1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南京市玄武湖畔。
中山陵庄严肃穆,是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的重要象征。
3.2 玄武湖玄武湖是南京市内最大的湖泊,位于南京市中心。
湖泊周围有美丽的公园和景点,如湖中岛、五台山、龙潭湖等,是南京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3.3 夫子庙夫子庙是南京著名的文化景点,建于明代。
这里保存着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是南京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3.4 南京城墙南京城墙是中国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之一,是明代建筑的杰作。
南京城墙被誉为中国古代城墙的瑰宝,也是南京历史文化的重要遗产。
四、南京的特色文化4.1 南京话南京话是江苏方言中的一支,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

南京人文地理百科知识南京是中国江苏省的省会,也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城市。
本文将带您了解南京的人文地理知识,从历史、文化、建筑和风景等多个方面展开介绍。
一、历史遗迹1. 南京明城墙:南京曾是中国明朝的首都,在明城墙建设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城防设计和工程技术,至今保存较为完整,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完整程度最高的明代城墙之一。
2. 明孝陵:明孝陵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及其皇后的陵墓,建于明朝建立后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这是一座规模宏伟的皇家陵墓,包含了宏大的建筑群和精美的石刻,展示了明代建筑风格和艺术水平。
3. 中山陵:中山陵是中国现代史上伟大的国父孙中山先生的陵墓,位于玄武湖畔。
这座陵墓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群,规模宏大,建筑风格典雅,被誉为现代中国建筑史上的杰作。
二、文化遗产1. 夫子庙:夫子庙座落于秦淮河畔,是一座集文化、观光、购物等功能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这里有传统的南京建筑风格,保存了大量的古代文物和历史遗迹,是体验南京传统文化的绝佳之地。
2. 南京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成立于1933年,是中国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馆内有丰富的文物收藏,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个时期和各个领域,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3. 南京民俗博物馆:南京民俗博物馆位于秦淮河畔,展示了江苏地区丰富多样的民俗文化。
游客可以在这里了解传统的节庆风俗、民间艺术和手工艺制作技艺。
三、建筑风格1. 中山陵:中山陵的建筑群结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和西方现代建筑的元素,体现了中国人民对伟大领袖的崇敬之情和对民族复兴的渴望。
2. 南京长江大桥: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的大型桥梁,也是中国现代桥梁建设的标志性作品。
它连接了南京市区和北岸新城区,是南京市的一张城市名片。
3. 南京夫子庙:夫子庙是一座传统的南京建筑群,其建筑风格典雅庄重,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
糅合了汉、唐、宋、元、明、清等多个时期的建筑元素,向世人展示了南京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

南京简介及历史文化介绍南京,简称“宁”,古称金陵、建康,是江苏省省会、副省级市、特大城市、南京都市圈核心城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南京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数次庇佑华夏之正朔。
南京早在100-120 万年前就有古人类活动,35-60 万年前已有南京猿人在汤山生活,有着7000 多年文明史、近2600 年建城史和近500 年的建都史,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南京是国家重要的科教中心,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崇文重教的城市,有“天下文枢”、“东南第一学”之称,明清中国一半以上的状元均出自南京江南贡院。
截至2020 年,南京各类高等院校68 所,其中双一流高校12 所、111 计划高校10 所,211 高校8 所、两院院士81 人,均仅次于北京上海;全球科研城市20 强排名,南京位列全球第8、中国第3。
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以下是一些南京历史文化相关的介绍:1. 六朝文化:南京曾是东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的都城,被称为“六朝古都”。
在这个时期,南京成为了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2. 明文化:明朝初期,南京曾是首都,是明朝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明孝陵、明城墙、明故宫等都是南京明文化的重要遗产。
3. 民国文化:南京在民国时期曾是中华民国的首都,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
南京保留了许多民国时期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如总统府、中山陵、南京博物院等。
4. 文学艺术:南京在历史上是文化繁荣的城市,涌现出了许多文学艺术家。
如唐代诗人李白、刘禹锡,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等都曾在南京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学作品。
5. 传统手工艺:南京有着丰富的传统手工艺,如云锦织造、金陵刻经、剪纸、灯彩等。
这些手工艺代表了南京的传统技艺和文化特色。
6. 饮食文化:南京的饮食文化独具特色,有许多著名的小吃和特色菜肴。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

南京城的历史沿革与文化遗产保护南京作为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
本文将对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及其文化遗产保护进行探讨,以凸显南京作为文化名城的重要性。
一、南京城的历史沿革南京位于中国东部,长江下游,是中国历史上多个朝代的首都。
以下将从三个时期分别介绍南京城的历史沿革。
1. 南京城的建立与六朝时期南京城最早见于《史记》,记载为吴国吴王夫差所建。
然而真正发展壮大的是在东晋时期。
南京因地势险要,交通便利,成为东晋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随后,南京成为六朝时期南朝的首都,先后有宋、齐、梁、陈、南梁、南陈等朝代先后建都南京,使南京在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发展繁荣。
2. 明代南京城的辉煌明朝时期,南京成为中国的首都,其地位和影响力在世界上得到广泛认可。
明朝的第一位皇帝朱元璋曾在南京建都,并在南京构筑了壮丽的宫殿和城垣。
南京城保留了众多明代建筑群,如明孝陵、明城墙、夫子庙等,这些都是南京城历史沿革中的重要见证。
3. 近现代南京城的变迁在近代,南京曾多次成为中国政治中心。
辛亥革命后,南京成为中华民国的临时首都。
抗日战争期间,南京曾是日本侵华军事占领的重要据点,在此期间发生了南京大屠杀等惨绝人寰的事件。
1949年以后,南京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至此,南京成为现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二、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保护是南京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任务之一。
以下将从保护意义、保护措施和保护成果三个方面介绍南京城文化遗产保护的情况。
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南京城作为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对于了解中国的历史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是南京人民的精神财富,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保护南京城的文化遗产,有助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
2. 文化遗产保护的措施南京城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注重综合治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姓名: 董新光 指导老师:王瑜 时间:2014.9.28
南京城市建设
一.历代南京城的建设脉络; 二.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三.明代南京城的城市布局; 四.明代南京城的城市建设特点;
规划思想
一.明代南京城的城市规划思想;
印象南京-山水城林
一.历代南京城的建设脉络;
4、城市节点分析(一) 明南京城墙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始建于1366年完 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8年,是世界 第一大城垣,
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 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不遵循 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 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 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 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 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 60公里。
石
头
山
巍峨葱郁的钟山在东面,为“青龙象”; 隐伏嶙峋的石头山在西面, 为“白虎象”; 奔流灵动的秦淮河在南面, 为“朱雀象”; 逶迤绵长的覆舟山横亘于北面, 为“玄武象”, 四象之间平展的谷地为皇宫所在。
覆舟山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特点
通过对管子、考工记,以及中国明代南京城市的分析,不难发现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 想的以诸多特点:
关键点:
•地域均属四大水系: 长江水系、秦淮河水系、 石臼湖一固城湖水系和 滁河水系。
• 城市水系发达,湖泊 河流密布,如秦淮河形 成形成城市水系景观带。
3、城市道路分析
道路布局特点: •都城内道路由 官街、小街、巷 道形成道路网络, 分两大部分:旧 城范围沿袭历史, 以六朝、南唐形 成的道路为基本 骨架;新城则以 宫城为核心,以 御道为轴线。 •两大部分之间 通过竺桥、玄津 桥、复成桥和白 下桥以东西向道 路联系起来。
《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制度。
1.明南京城采用了“四重城郭”的布 局方式,这是在继承了营国制度的“城 为重城的环套”发展出来的;
2.宫城钱的太庙和社稷坛地标准的 “左祖右社”格局;皇城前件社稷坛和 太庙; “左祖右社”
3.营建皇城城(宫城); “前朝后 寝” ;
4.在皇城北面为钟山;全城制高点— —钟山;
南京城建城已有2500年的历史
固城,
南京地区最早的城池
越城,
开始了南京迄今2480年的建
城史
东汉末建业 孙权建都建业
南唐金陵城 南唐建都南京。应天府
清朝江宁府
民国时期首都
二.南京城城址的空间变化; 1.历代南京城的建设脉络;
明朝南京
三.明代南京城的城市布局;
(1)按照身份划分居住位置 (2)重视城市的选址:依山榜水。 (3)以方格网街道系统为主,区划整齐。 (4)采用中轴对称的平面布局。 (5)重视水源的利用和城市的绿化,引水入城,种植花木。
印象南京-山水城林
“山川形胜” 是南京古城格局的重要组成
部分。 整个南京是低山岗地、 河谷平原、 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 综合体。长江南京段长度约 95 km, 江心 10 多个大小江心洲,江北有滁河, 江南有秦淮河, 为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整个古城位于 长江下游的秦淮河河口地区, 周围群山起着 屏障和军事防守的作用, 而且便于登临和建 设各种人文景观,呈现山环水抱的态势, 故
1、区位分析
•位于南北方交汇处
南京市简称宁,位于
长江下游沿岸,北连
江淮平原,东接长江
三角洲,
处于长江下游中心,
是距中原和华北最近
的江南中心城市。
明南京
•地理位置:地处江湖山丘交会处,地形复杂,从实际情况出发,充 分考虑到旧城的利用和对自然地形的顺应,形成南京独特的城市布局
和城市形态;
2、功能分区分析
5、城市节点分析(二)秦淮河风光带
6、城市节点分析(三)明代南京宫城图
宫城: “前朝后寝”的礼制布局。
南北中轴线:富贵山--北安门--玄武 门--“后寝”(坤宁宫、奉先、春 和)--乾清门--“外朝”(谨身、华 盖、奉天殿)--奉天门--午门--承天 门--洪武门--正阳门
明南京城的皇城及宫城的布置完 全继承历代都城规划而加以发展,而 皇城并未在六朝、 南唐宫室的基础 上修建,而是位于原金陵城东门外,偏 在应天府城东南隅, 系填燕雀湖(即前 湖)而成,主要是基于风水的考虑。
功能分区明确:
• 军事区 • 手工业、商业、居住区 • 政治区
军事区 钟鼓楼
东南大学
钟山
政治区
手工业、商业、 居住区
东是皇城区,城南是居民和商业区, 城西北是 军事区。整个古城的外廓沿着这三大区的用 地, 并依照山丘、 湖泊、 河流等地理形势, 从防御需要修建而成,最终形成了不太规整 的形态。
3、城市水系分析
四.明代南京城的城市建设特点;
A 新建皇城、宫城和改筑 南唐以来的旧金陵城; B 沿玄武湖南缘和西缘 向北扩展; C 建筑各主要城门和主 要街道; D 建造外面的外郭城。
城市布局特点 1)城市布局,形态顺应自然 2)四重环套配置形制;
明南京城由皇城、宫城、府城和外郭城四 重城组成。 3)宫城严格按照礼制制度,布局规整, 轴线对称。采用左祖右社,前朝后寝制 度。
曾被诸葛亮描述为“钟阜龙蟠,石头虎踞”。
印象南京-山水城林
印象南京-山水城林
印象南京-山水城林
规划思想
一.明代南京城的城市规划思想;
《管子》因地制宜思想
一是城市的选址条件:“非于大山之下必于广川之上,高毋近 旱而水用足,下毋近水而沟防省”。 二是城市规划的具体原则:即“因天材、就地利”,城郭“不 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南京古城空间格局很好地体现了这一规划思想,究其原因,主 要是当时的都城规划处于对南京特有的地形地貌和历史沉积深 厚的旧城的尊重,同时还更多受当时经济力量的制约以及军事 防卫方面的考虑,从而突破传统都城“王城居中”典型模式的 束缚,不拘一格,采取了因地制宜的做法。
5.在宫城布局方面还是强调宫城作为 全城规划的重心。
象天法地的思想
“山环水抱必有气”
南京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处在江湖山丘交 会之处,地形复杂。
在古代都城规划中, 都城宫城、 皇城等的位
置, 四象、 天、 地、 日、 月等坛的设立, 金
水河的开凿,城郊的外形以及城市的数目等
大都遵循象天法地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