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30)1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91.................................................................................................................. 造塑色特市城 节六第
02................................................................................................. 制控度强发开地用设建 节七第
录
目
2
55.................................................................................................................................. 热供 节五第 45.................................................................................................................................. 气燃 节四第 35.................................................................................................................................. 电供 节三第 25.................................................................................................................................. 水排 节二第 15.................................................................................................................................. 水供 节一第
南京市建邺区总体规划(2010-2030)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 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布局结构
规划形成“一心、两带、六轴、七点、十一片”的空间结构。 “一心”:指位于中部的市级商务、商业中心。 “两带”:指滨江生态景观带 和秦淮河滨河休闲风光带。 “六轴”:江东中路东侧商务 办公轴,青奥江山大街轴,位于 江东中路以西、梦都大街和奥体 大街之间东西向文化体育活动轴, 河西大街北侧的商业休闲轴,沿 应天大街、淮河路布置城市公共 空间发展轴。 “七点”:规划形成7个重点发 展地区。 “十一片”:包含九个居住片 区、一个都市产业区、一个生态 科技区。
功能定位
南京都市圈重要现代服务业中心和现代化城市新中心。 具体的城市职能为: (1)都市圈层面的以金融商务、文体会展、休闲为主的现代化服务 业中心。 (2)市级的国际性新城区的展示地区。 以青奥会为契机,提高建邺区的国际性形象和品质。 (3)市级的高品质的滨江休闲、亲水、旅游的滨江圣地,彰显滨江 特色。 (4)重要的宜居宜业的新城区。 建邺区是承接老城人口疏散、迎接城市新增人口的高水平的居住区; 未来需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产业提供高端就业岗位的功能。
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布局、土地
利用规划和 “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2)注重特色资源的挖掘与提升
包括基于六城区共性特色,例如城市土地的再开发以及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问题;建邺区特色内容包括国际化如何体现的问题、十大平台的落实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文本摘要第1条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2条城市主要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
第3条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
到2020年前后,基本实现现代化。
远景跻身世界发达城市行列。
第4条城镇化战略坚持外延拓展和内涵提升并重的方针,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提高人口素质,控制主城人口过快增长,引导人口向副城和新城集聚,加快新市镇集聚发展,形成城乡协调发展的新格局。
第5条人口规模1、全市总人口1060万左右,城镇人口91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6%。
2、都市区总人口950万左右,城镇人口840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8%。
3、中心城区人口690万左右。
第6条城镇建设用地规模全市新市镇以上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050平方千米左右,其中,中心城区城镇建设用地规模约683平方千米。
第7条城镇建设用地标准中心城区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00平方米以内(其中主城人均建设用地70平方米左右,副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以内);新城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20平方米左右;新市镇人均建设用地控制在130平方米以内。
第8条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市域内构建“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两带”是指拥江发展的江南城镇发展带和江北城镇发展带;“一轴”是指沿宁连、宁高综合交通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
第9条城镇等级结构在“两带一轴”城镇空间布局结构基础上,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的市域城镇等级体系。
(见附表2)1、中心城: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副城组成;2、新城(8个):龙潭、汤山、禄口、板桥、滨江、桥林、永阳、淳溪;3、新市镇(34个):竹镇、马集、冶山、程桥、葛塘、八百桥、横梁、马鞍、龙袍;汤泉、永宁、星甸、石桥、乌江;江心洲;八卦洲;谷里、横溪、湖熟、淳化、秣陵;柘塘、和凤、石湫、洪蓝、白马、东屏、晶桥;漆桥、阳江、砖墙、固城、东坝、桠溪。
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剖析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
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
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
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
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
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
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
“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
【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关于全国地铁运营情况的调查

全国地铁运营情况的调查电气11据《2014年-2020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模式与未来前景分析报告》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末,中国累计有19个城市建成投运城轨线路87条,运营里程2539公里。
2013年实际新增2个运营城市、16条运营线路、395公里运营里程。
在2539公里运营里程中,地铁2074公里,占总里程的81.7%;轻轨192公里,占总里程的7.6%;单轨75公里,占总里程的3.0%;现代有轨电车100公里,占总里程的3.9%;磁浮交通30公里,占总里程的1.2%;市域快轨67公里,占总里程的2.6%。
以下分别对各地地铁作简单介绍。
1北京地铁历史概况:北京地铁是北京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规划始于1953年,工程始建于1965年,最早的线路竣工于1969年,是中国大陆的第一个地铁系统,图1为北京地铁标志。
运营规模:截至2013年9月,以运营里程计算,北京地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城市地铁系统。
共拥有17条运营线路、270座运营车站(换乘车站重复计算)、456千米运营里程。
以客运量计算,北京地铁亦是中国大陆最繁忙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
北京地铁工作日的日均客运量在1000万人次左右,峰值运量达到1105.52万人次。
空间分布:目前北京地铁共有11条经过北城(2号线、4号线、5号线、6号线、8号线、9号线、10号线、13号线、15号线、昌平线、机场线),其中共计约119座车站,含114座城区车站。
(换乘站不重复计算)共有8条地铁经过南城(2号线、4号线大兴线、5号线、9号线、10号线、14号线、房山线、亦庄线),其中共计约78座车站,约有45座位于城区。
共有2条线路位于南北城分界(1号线、八通线)。
供电方式:北京地铁1号线采用750V直流供电。
地铁1、2、4、5、9号线以及10号线一期工程均采用分散式供电。
10号线二期工程采用混合式供电方式。
图1 北京地铁标志2天津地铁历史概况:天津地铁是服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于1970年4月7日建设,于1976年10月10日通车运营。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30)》学习资料

《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附件1《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设计任务书一、项目名称南京市江宁区城乡总体规划(2010-2030)二、规划背景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2009年底,《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成果(报批稿)正式形成。
规划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三个发展”的总体部署,提出了南京未来城市发展的目标、规模和布局,成为引领南京全市以及各个区县发展的基本依据。
为贯彻实施城市总体规划、引导江宁区健康有序发展,南京市规划局决定会同江宁区政府组织编制区总体规划,其目的就是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发展总目标、总定位、总规模和总布局,结合区的资源条件和发展优势,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坚持科学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加快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意见》,在《江宁区城乡统筹规划》的基础上,明确区的功能定位、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和近期建设重点,成为江宁区指导“十二五”以至更长时期城乡发展的基本依据,并可以作为指导所在江宁区规划城镇单元规划编制的重要依据。
三、主要内容1、规划范围规划范围为江宁区行政区域,包括9个街道,总面积1573平方公里。
规划研究要兼顾与周边区县的协调。
2、规划期限现状基准年为2009年,规划近期至2015年(衔接“十二五”规划),远期至2030年(衔接城市总体规划),可进行远景展望。
3、编制重点(1)江宁区现状描述与分析;(2)江宁区重要发展要素分析;(3)江宁区城市性质和主要职能分析;(4)江宁区人口和用地规模的落实分解;(5)江宁区空间布局规划;(6)江宁区功能结构划分及主要功能的空间分布;(7)江宁区“十二五”发展和建设重点的引导和落实。
4、工作深度江宁区是城市空间以外延快速拓展为主的地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求与农业、生态空间保护的矛盾冲突激烈。
规划更注重2030年城市建设用地边界的划定、生态保护与利用、镇村撤并、重点工业园区的集中布局引导、旅游业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等内容。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

南京市总体规划说明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城乡规划 1310022班 131002217 唐劼南京是我国具有优秀规划传统的城市,六朝古都建康城、明代都城均有严格的城市建设规制。
近代,南京曾普编制过七轮总体规划。
建国至07版总规南京编制过七轮规划,尤其是80年版、90年版总体规划,01年总体规划调整,对城市经济社会和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科学的引领作用。
一、规划期限、范围及总目标规划期限据《城乡规划法》要求,本着与国家层面规划和省里有关规划要求相衔接的原则,本次规划修编的期限近至2015年,远期至2020年,对2030年和远景进行规划展望。
规划区范围南京市行政区作为南京市城市规划区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规划层次市域:南京市全部行政区域范围,总面积6582平方千米。
都市区:包括六城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浦口区和六合区大部,及溧水柘塘地区,总面积约4388平方千米,是南京高度城市化地区、高层次产业承载区,也是南京城乡空间一体化高品质地区。
中心城区:由主城和东山、仙林、江北三个副城共同组成,建设用地规模约693平方千米。
二、总体发展目标总目标迈向区域协调、城乡统筹、和谐发展的新都会城市性质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国家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城市职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家重要创新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滨江生态宜居城市城市发展目标经济发展更具活力、文化特色更加鲜明、人居环境更为优美、社会更加和谐安定的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城市发展规模三、市域布局现状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城乡发展现状1.城乡总体发展速度加快,但城乡之间仍存较大差距全市居民生活已达到小康,但城乡之间在经济发展、居民收入、公共服务水平等方面仍存较大差距。
2.国家加快城乡统筹进程,基本公共服务趋向城乡均等化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力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3.南京已进入了城乡发展新阶段07年南京市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76.8%,南京未来城市化重点将由“数量增长”转向“质量提升”,城市发展由“以城为重点”向“城乡统筹发展”转型。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三桥、大胜关大桥。
设人才公寓。
>>板桥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图
>>近期规划图
景观体系规划
城镇景观轴线:绿洲东路发展轴、工农河路发展轴、六 号路发展轴。
绿化景观轴线:秦淮新城百里长廊景观轴线、滨江景观 轴、板桥河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节点:莲花湖节点、三山矶公园节点、工农河 公地公园。
>>景观体系规划图 >>公共设施规划图
社会事业与公共设施规划
中小学用地:规划共安排小学15所,其中新建11所;安排 中学13所,其中新建10所。
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发展目标:南京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 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钢铁产业集中区。
重点发展产业:软件产业,商贸商务业. 产业空间布局: 以中国软件谷升级跨越区为主体的软件业集聚区; 以梅山钢铁为中心的钢铁产业集聚区; 以莲花湖地区为中心的商务商贸业集聚区; 以板桥南部工业园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行政办公用地:板桥新城地区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分布 于国际关系学院周边。
商业金融用地:在莲花湖北侧建立新城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用地:在莲花湖东侧结合莲花湖设置板桥地区 级文化中心。 体育用地:结合莲花湖设置地区级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原有梅山医院,结合新城中心规划 建设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教育科研用地:保留现状国际关系学院。新建软件大学。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结合莲花湖南社区中心规划新建一 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 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 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 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 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