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一些内容

合集下载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第十五条土地利用基本策略
1、提升拓展。整合更新城市资源,调整盘活存量用地,重视地下空间利用,更加注重健康、安全、景观等元素和社会和谐,显化提升城市用地价值。科学规划城市用地规模,合理预留城市建设空间,引导城市用地理性拓展。
2、节约集约。严格产业用地准入门槛,提高土地投资-产出标准,强化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考核。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土地重整、村镇重建和要素重组,切实提高土地集中、集聚、集约利用水平。
第三条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
建设用地中,城镇工矿用地64561.4公顷,农村居民点用地55147.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8773.1公顷,其他建设用地8781.1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1.0%、35.1%、18.3%、5.6%。
其他土地中,水域50572.1公顷,自然保留地12357.5公顷,分别占其他土地面积的80.4%、19.6%。
16、《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纲要》;
17、《江苏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18、《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19、国家、省、市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第四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为南京市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土地,包括玄武区、白下区、鼓楼区、建邺区、秦淮区、下关区、雨花台区、栖霞区、江宁区、六合区、浦口区、溧水县、高淳县,总面积6582.31平方公里。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doc)

南京总体城市规划指导思想:1、立足宏观战略的思考;2、体现区域发展的思路;3、坚持空间布局规划与经济发展协同的理念;4、表达可持续发展和以人为本的宗旨;5、妥善处理好弹性和刚性的关系;6、妥善处理好长远与近期、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规划范围和期限:现行总体规划规划期为2010年(近期2000年),远景展望到本世纪中叶。

现行总体规划范围分为市域—南京都市圈—主城,本次规划调整对此没有修改。

市域以及主城范围也没有改变,仅对南京都市圈作局部调整:鉴于江苏省城镇体系规划把以南京为核心的宁镇扬地区称为“南京都市圈”,本次规划调整把现行总体规划中的“南京都市圈”改称“都市发展区”。

都市发展区范围根据乡镇行政区划撤并,以乡镇为完整单位作了局部调整。

南京城市概况一、自然地理概况南京市位于北纬33゜31′,东经118゜47′,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短暂,雨量集中,历年平均气温16゜C,主导风向夏半年为西南风,冬半年为东北风。

南京地处我国东西水运大动脉长江与南北陆运大动脉京沪铁路的交汇点,素有“东南门户,南北咽喉”之称。

南京境内绵亘着宁镇山脉西段,城东钟山若长龙蟠绕,城西石头山似猛虎雄据,故有“钟山龙蟠,石城虎踞”之说。

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气势雄浑而景色秀美。

二、城市性质南京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重要的中心城市。

南京为我国六大古都之一,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南京的规划和建设要继承古都历史精华,创造融古都风貌与现代文明于一体的城市特色。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也是该省的政治、文化、经济中心,要保证省级管理职能的顺利行使,并形成省内最发达的金融、贸易、信息中心和科教文化对外交往中心。

南京作为长江流域四大中心城市和长江三角洲西部枢纽城市,要充分发挥沿江、近海的优势,增强跨省域的辐射功能和吸引力。

三、城市规模1、人口规模•全市总人口2010年为680万左右,远景按1000万人口预留,城镇人口2010年为520万左右,远景按870万左右预留。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文本

91.......................................................................................................................... 划规房住 节五第 71.......................................................................................................................... 新更区旧 节三第 61.................................................................................................................. 划规用利地土 节二第 31.................................................................................................................. 导引展发镇城 节一第 81.................................................................................................................. 用利间空下地 节四第
1...................................................................................................................................................... 则 总

南京现代化城市规划导则指标体系一览表解析

南京现代化城市规划导则指标体系一览表解析
9片历史文化街区分别为:1)颐和路;2)梅园新村;3)南捕厅;4)门西荷花塘;5)门东三条营;6)总统府;7)朝天宫;8)金陵机器制造局;9)夫子庙。
定性与定量结合指标
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依法保护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尚未公布为文保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必须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条例》进行原址保护,不得灭失。只有在发生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或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的需要,使迁移保护成为唯一有效的手段时,才可以原状迁移,易地保护。易地保护要依法报批,在获得批准后方可实施。
定性指标
软件研发布局
聚集在以中国(南京)软件谷为核心、以南京软件园和江苏软件园为两翼的软件产业集聚区、徐庄、江东、新城等省级软件园、麒麟科技创新园及紫金科创特区内。
定性指标
二、产业布局
货运物流布局
以商贸流通为依托,充分发挥区位及综合交通优势,基本建成以国际化、枢纽型、综合性为基本模式的城市物流系统,远期成为服务全省、服务长江流域的长江国际航运物流中心。规划建设龙潭、禄口空港、江北化工园、桥林七坝、六合空港、尧化门、湖熟、滨江、雨花、永宁、新集、上坊、永阳、淳溪等14个物流基地。
定性与定量结合指标
现代农业及乡村旅游布局
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充分利用城镇组团间的绿色开敞空间,鼓励有特色的乡村和农业园区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发展溧水白马、高淳桠溪、江宁横溪、浦口石桥、六合竹镇、新集等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园。提高农业现代科技水平。实行“多元化、差异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培育高淳优质螃蟹、溧水青梅黑莓、江宁奶牛养殖及乳品加工、浦口苗木及休闲农业、六合优质蔬菜、卫岗─孝陵卫农业科技六个都市农业产业群。
定性指标
商业商务办公布局
结合“多心开敞、轴向组团”的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在强有力的轨道交通的支撑作用下,构建高覆盖率和高可达性的公共服务体系,引导都市区公共服务的扁平化、均质化发展。商业商务办公功能应纳入城市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建设,高端的区域服务功能引导向“新街口—河西中心—城南中心”构成的市级中心、江北中心和东山、仙林和雄州三个副城中心集聚,地区(新城)中心主要以本地区(新城)居民生活、生产服务功能为主。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玄武区总体规划(2010-2030)前言为更好地落实修编后的《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的相关内容,加强规划对各区县发展建设的引导,有效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下层级规划之间的关系,南京市规划局、各区县人民政府联合组织开展了总体规划编制工作,重点对各区县功能定位与发展战略、空间布局与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支撑性设施、近期发展策略等进行规划安排,以指导各区县的规划管理和建设。

玄武区是南京六城区之一,也是主城的核心区,风景秀丽、历史悠久。

区域内有著名的钟山风景区、玄武湖风光带,是南京融山、水、城、林于一体的绝佳风貌特色城区。

同时,玄武区也是南京市委、市政府等一系列重要政府机关及省委省政府重要机构所在地,是南京市的行政、文化与经济中心。

新时期,面对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的变化,面对玄武区自身发展优势与制约条件,如何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优势资源,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社会经济与城市功能品质的再提升,这是玄武区“十二五”乃至更长远规划亟需思考的问题,也是本次规划的重点和立足点。

说明:1、本材料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计划和实施方案。

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4、本材料版权归南京市规划局所有,未取得版权人的书面授权,谢绝改变、分发、发布或使用本材料图文资料。

5、本材料最终解释权属南京市规划局。

功能定位南京市政治、文化与科教中心;人文绿都标志区;高端产业引领区。

发展策略湖山为心,分片整合,四极提升,全区统筹湖山为心:“一山”、“一水”凸显了玄武区的自然景观和文化景观精髓。

分片整合:受制于自然地形阻隔,玄武区应该注重分片组团状的发展,强调各片区功能配套相对完善,加强各片之间的便捷交通联系。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

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正文:----------------------------------------------------------------------------------------------------------------------------------------------------国务院关于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国函〔2016〕119号江苏省人民政府:你省关于报请审批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收悉。

现批复如下:一、原则同意《南京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南京是江苏省省会,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要的科研教育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总体规划》实施要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识、尊重和顺应城市发展规律,坚持经济、社会、人口、环境和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统筹做好南京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逐步把南京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富有活力、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城市。

二、重视城乡区域统筹发展。

在《总体规划》确定的6582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实行城乡统一规划管理。

根据市域内不同地区的条件,重点发展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区域和城镇,优化村镇布局,在保持乡村风貌特色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

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向乡村延伸,逐步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与上海、杭州等长三角中心城市的协调发展,统筹推进南京与周边城市重大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三、合理控制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控制在670万人以内,城市建设用地控制在652平方公里以内。

要贯彻落实城乡规划法关于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禁止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范围之外设立各类开发区和城市新区。

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

南京市城乡规划条例(20171001)(2012年8月30日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制定 2012年9月26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批准根据2017年6月27日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四次会议通过,2017年7月21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的《关于修改〈南京市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十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城乡规划的制定和修改第三章建设用地规划管理第四章建设工程规划管理第五章监督检查第六章法律责任第七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统筹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江苏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城乡规划的制定、实施以及相关建设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城乡规划,包括城市规划、镇规划、村庄规划、专项规划。

城市规划分为总体规划、片区规划、详细规划。

镇规划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详细规划分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

第四条编制和实施城乡规划,应当坚持以人为本,遵循城乡统筹发展、土地集约利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注重科学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

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规划要求,服从规划管理。

第五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本市城乡规划管理工作,其设立的派出机构具体承担辖区内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

国土资源、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管理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相关工作。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按照城乡规划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负责城乡规划相关工作。

第六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城乡规划工作的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机构建设,并将城乡规划的编制和管理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七条市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制定本市的城乡规划编制技术标准和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南京市板桥新城总体规划(2010-2030)

过江通道:南京长江三桥、大胜关大桥。
设人才公寓。
>>板桥新城土地利用规划图
>>综合交通规划图
>>近期规划图
景观体系规划
城镇景观轴线:绿洲东路发展轴、工农河路发展轴、六 号路发展轴。
绿化景观轴线:秦淮新城百里长廊景观轴线、滨江景观 轴、板桥河景观轴线。
城市景观节点:莲花湖节点、三山矶公园节点、工农河 公地公园。
>>景观体系规划图 >>公共设施规划图
社会事业与公共设施规划
中小学用地:规划共安排小学15所,其中新建11所;安排 中学13所,其中新建10所。
产业布局规划
产业发展目标:南京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和现代服务业 基地,先进制造业和钢铁产业集中区。
重点发展产业:软件产业,商贸商务业. 产业空间布局: 以中国软件谷升级跨越区为主体的软件业集聚区; 以梅山钢铁为中心的钢铁产业集聚区; 以莲花湖地区为中心的商务商贸业集聚区; 以板桥南部工业园为载体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
行政办公用地:板桥新城地区级行政办公用地集中分布 于国际关系学院周边。
商业金融用地:在莲花湖北侧建立新城商业中心。 文化娱乐用地:在莲花湖东侧结合莲花湖设置板桥地区 级文化中心。 体育用地:结合莲花湖设置地区级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用地:保留原有梅山医院,结合新城中心规划 建设一所二级综合医院。 教育科研用地:保留现状国际关系学院。新建软件大学。 社会福利设施用地:结合莲花湖南社区中心规划新建一 是为方便公众了解、城市规划而制作的参考性文件,不作 为法律文件使用。
2、本规划是城市发展的控制与引导性文件,不代表具体的项目实施 计划和实施方案。一旦有建设行为,应依据规划实施。
3、城市规划是个不断优化更新的过程,规划内容以南京市规划管理 局存档备查的最新版本为准,同一地区同内容深度规划若有更新,南京市 规划局将尽量即时在规划局网站上公布,本材料自动作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照规划南京将形成“中心城—新城—新市镇”三级城镇体系,其中中心城由主城,东山、仙林和江北3个副城构成。

新城包括龙潭新城、汤山新城、禄口新城、板桥新城、滨江新城、桥林新城、永阳新城、淳溪新城。

新市镇则是指建制镇和街道所在地的集中建设地区。

都市区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中心组成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

其中城市中心由“新街口—河西—南站地区”共同构成,承载南京区域中心城市服务职能。

三个副城的设置,规划形成江北(浦口)、东山和仙林三个城市副中心,江北将“相对独立发展”。

江宁规划的城市中心是在目前的凤凰港一带。

仙林新市区,目前是集中主要精力在发展大学城片区,而预留的城市中心是百水桥一带。

江北新城的城市中心,则不是在珠江镇,而是位于石佛寺一带,这是江北新城的一个滨江城市中心【南京构建城际交通圈,两小时通达长三角中心城市】南京交通将构建以“2133、3155”为畅达目标,“2133”是指长三角中心城市2小时内通达;南京都市圈1小时通达;都市区通勤交通3刻钟(45分钟)通达;主城内30分钟通达。

“3155”是指城市任意一点驱车15分钟上快速路、高速公路,市域所有规划村(或集中居民点)15分钟内能通达国省干线公路网;城市居民步行5分钟内可达公交、地铁车站。

【将建成16条过江通道、16条城市轨道交通】在城市道路上,南京将规划形成“井字三环、轴向放射、组团快联”的城市快速路系统。

同时将规划有16条过江通道,建成16条城市轨道交通线。

【南京规划提升公共服务】[仙林江北江宁都有三级医院][步行8分钟到社区中心][打造30处地区商贸中心][9大片区集中供热] 南京在文化设施上建立五级文化设施体系,及市级文化设施集聚区、市级文化设施副中心、地区(新城)级文化设施中心、社区(新市镇)级文化设施中心、基层社区(村)级文化设施中心。

教育设施上,将把幼儿园服务半径控制在250米足有,小学服务半径控制在500米左右,初中服务半径控制在1000米左右。

医疗卫生方面,将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基础,同时在仙林和江北两个副城中心各建一所三级医院,河西将增设一所三级医院,江宁也将扩建一家三级医院。

实现三级医院和专科医院覆盖向全市、全省乃至全国辐射的功能。

在保障设施方面也将全面发展。

主城划分5大片区重点发展服务业。

产业布局上,现代服务业主要在主城发展,重点发展金融保险、商贸商务、信息服务、软件研发、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

主城将形成四大服务产业聚集区,分别是老城服务业集聚区,河西服务业集聚区,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北部新城服务业集聚区。

主城外结合副城和新城,以产业园区为载体,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精细化工、钢铁、航空物流以及高新技术等产业,并规划引导形成十二个先进制造业板块。

1、南京的城市性质与定位是什么南京的城市性质被定位为“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三角承东启西的重要中心城市”;南京市的城市定位是“区域现代服务中心、长三角先进制造业基地、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重要创新城市、生态宜居滨江城市、世界历史文化名城”。

2、未来南京城市影响力有多大2020年基本建设形成南京都市圈(见下图)。

这一都市圈的影响范围将包括以南京为原点的10公里左右的核心区、40公里左右的都市区以及100公里左右的都市圈范围。

届时,南京将成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的区域中心大城市之一。

(此处省略图片)3、未来南京有多少人住2007年南京市实际常住人口为741万人,城镇人口569万人,城市化水平76.8%;到2020年,南京市规划预测常住人口为1060万人,城镇人口910万人,城市化水平86%;到2020年,南京市规划预测常住人口1260万人,城镇人口1130万人,城市化水平90%;根据测算,南京可按照常住人口1400万,城镇人口1300万人预留城镇发展空间。

4、未来南京的城镇将沿着什么发展今后南京的城镇和产业将主要是沿江和沿主要交通走廊发展,并逐步形成“两带一轴”的城镇空间结构。

“两带”指的是沿江发展的江北城镇发展带和江南城镇发展带;“一轴”指的是沿宁连--宁高高速公路走廊形成的南北向城镇发展轴(见下图)。

南京今后的城镇、工厂、园区等将主要在这“两带一轴”上建设。

(此处省略图片)5、未来南京的城市体系是怎么样的南京未来将形成“城市中心——城市副中心——新城(地区)”的中心体系。

城市中心和城市副中心具有区域服务功能。

城市中心是南京区域中心城市职能的主要承载地区;城市副中心协助城市中心发挥承东启西作用的传导功能。

新城(地区)中心主要以服务本市居民服务功能为主。

南京未来的城市中心,副中心和新城在哪里可见下图:(此处省略图片)6、未来南京城市发展的空间布局将是什么样的未来南京将构建以主城为核心,以放射性交通走廊为发展轴,以生态空间为绿楔,“多心开敞、轴向组团、拥江发展”的现代都市区空间格局。

南京将会有多个城市中心或者副中心,每个城市中心将会有多条交通通道呈放射状通向城市外围,各条交通通道之间,将会根据具体的生态及地理情况打造生态绿地。

也就是说,未来的南京将呈现绿地与交通通道相嵌、更加适宜人居的状态。

(此处省略图片)7、未来南京的铁路网将是什么样的未来南京的铁路网建设将规划为为“一环十五线”。

“一环”指的是南京铁路环形枢纽。

“十五线”则包括以南京站为枢纽的十五条重要铁路线,其中沪宁方向4条:京沪高铁、沪宁城际、沪宁铁路、宁常沪城际;宁杭方向2条:宁杭城际、宁杭货线铁路;宁芜方向2条:宁芜货线铁路、宁安城际;宁合方向2条:宁合铁路、宁合城际铁路(沪汉蓉宁合段);苏北方向4条:宁启铁路、宁通城际、沿江轨道Z1线、宁连铁路;巢湖方向1条:宁巢安铁路(北沿江铁路)。

“一环十五线”铁路网建成之后,南京市民出行前往安徽、苏北、浙江、上海等方向的时间都将比现在节省一半或一半以上。

(此处省略图片)8、未来南京有多少火车站在“一环十五线”的铁路网建成之后,南京将会有大小共十七个火车站(见下图)。

形成“两主——三辅——十二城际站”的车站布局态势。

其中“两主”包括南京南站、南京站;“三辅”包括林场站、江浦站、紫金山站;“十二城际站”包括沪宁城际线上的仙林站、栖霞站,宁常城际线上的汤山站,宁杭城际线上的上坊站、湖熟站和溧水站,Z1线上的禄口站,宁安城际线上的板桥站和江宁南站,宁通城际线上的葛塘站和六合站,合宁城际线上的汤泉站。

今后南京市民到车站乘火车将可以就近上车,更加便捷。

(此处省略图片)9、未来南京的公路网将是什么样的未来连接南京与周边地区的高速公路将调整为“两环两横十四射”。

(见下图)“两环”主要包括围绕南京城区的两条公路:绕城公路和绕越公路;“十四射”包括连接南京与周边的14条公路,其中沪宁方向4条:宁沪、宁镇、宁常、镇扬方向S243;宁杭方向1条:宁杭高速;机场宣城方向2条:宁高高速、宁丹高速南延;沿江上游2条:北岸宁巢、南岸宁芜;沿江下游2条:北岸宁通、宁盐;西北方向3条:宁合、宁滁、宁蚌。

(此处省略图片)10、南京未来的轨道交通将是什么样的南京将逐步构建与城际铁路相衔接、轨道交通为主体、常规公交为支持和补充的多层次公共交通体系,尽量方面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在常规公共汽车、出租车等公共交通工具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城市公共轨道交通的建设。

按照每个新城配置一条以上轨道交通快线,每个副城配置两条以上轨道交通干线,城市南部两个新城通行城市轨道,每个市级综合客运枢纽有2条轨道线的要求,南京轨道交通线网总规模将增加到14条线、655公里左右。

(此处省略图片)此外,轨道交通的建设还包括划新增的六条南京都市区通往南部两县以及周围城镇的都市圈快速轨道交通线,方便南京主城与郊县及周遍地市的交通。

包括S1线:禄口新城至高淳;S2线:铜井至马鞍山;S3线:桥林至和县;S4线:林场至滁州;S5线:龙潭至仪征;S6线:汤山至句容。

(此处省略图片)11、今后将如何进行南京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为了更好的把南京塑造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枢纽,今后南京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将着重在南京城市的整体格局和风貌方面做好以下工作:(1)山体、水体的保护保护和彰显南京“龙盘虎踞”的地理型胜。

重点保护由东到西的钟山、富贵、九华、鸡笼、鼓楼、五台和清凉诸山,城北连接城西的栖霞、乌龙、幕府、狮子、四望、四明诸山,以及城东连接城南的青龙、黄龙、雨花台、牛首、祖唐诸山。

禁止任何建设活动破坏山体绿化;结合久城改造,显山露水。

重点保护和展现城南的秦淮河水系、城北的金川河水系、城东的青溪、运渎、历代都城护城河水系,以及玄武湖、莫愁湖、前湖、琵琶湖等。

对水体进行清理整治、污染管理,加强水体两岸的绿化和小品建设。

(2)明代都城与民国建筑的保护保护好明代都城城墙与城河。

保护好明代皇城、宫城的遗址。

重点保护宫城三大殿遗址、现存的西华门、西安门、东华门、午朝门、内外五龙桥等遗迹,以及明御河、玉带河等水系。

保护好明代宫城、皇城中轴线——御道街。

外五龙桥以北,沿街不宜增加大体量的建筑和商业建筑,严禁现有单位破墙开店;外五龙桥以南,沿街建筑在高度、体量、形式上尽量强化轴线对称效果,风格上必须与明故宫地区的整体环境相协调。

保护中山大道沿线民国建筑。

重点保护渡江纪念碑广场至盐仓桥广场段北侧、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段、军人俱乐部至江苏议事园段、新街口至洪武路段北侧、汉府街至中山门段北侧等民国历史风貌段落;重点保护中山码头、虹桥、鼓楼、新街口、大行宫、逸仙桥、中山门等民国历史风貌节点。

(3)严格控制南京老城建筑的高度严格控制南京老城建筑高度,按照“近墙低、远墙高;中心高、周边低;南部低、北部高”的总体空间特征,划定老城高层禁建区和一般控制区。

其中,城墙两侧30—50米范围内,中华路两侧各50米范围、内秦淮河两侧街巷以外30米范围、仓巷——南捕厅地区、夫子庙——白鹭洲公园地区、城南长乐路以南地区建筑高度控制在12米以下。

城南地区建邺路、中山南路、建康路以南,集庆路长乐路以北地区、明城墙两侧50—100米、明故宫历史城区内御道街道路红线两侧外40米范围内,以及明御河围合范围内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以下。

未来十年南京城乡综合交通发展规划概况1、机场南京将形成以禄口国际机场为主、六合机场为辅的组合型国际航空港。

禄口国际机场是中国大型枢纽机场、航空货物与快件集散中心,机场等级4F。

六合机场近期是军用机场,适时发展为军民两用的国内干线机场,机场等级4E。

2、铁路南京将加快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和铁路综合枢纽建设,形成由“一环十五线,两主三辅十二个城际客运站,一专两主两辅货场,一主一辅编组站”共同构成的国家级特大型环行铁路枢纽,市域铁路线网正线总里程为812公里,线网密度达到0.13公里/平方公里。

“一环十五线”中的“一环”为跨越长江南北,串联主要放射铁路线和主要客货车站的铁路环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