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酶

合集下载

脂肪酶说明书

脂肪酶说明书

脂肪酶说明书
脂肪酶是一种酶类蛋白质,可催化脂肪分子的水解反应。

它参与人体消化系统中脂肪的分解和吸收过程,并起到调节脂肪代谢的功能。

以下是脂肪酶说明书中可能包含的内容:
1. 产品名称和规格:指明所销售的脂肪酶的具体名称和规格。

比如,具体的酶种类以及酶的活性单位。

2. 产品用途:详细描述脂肪酶的主要用途,如消化助剂、饮食补充剂等。

3. 成分及配比:说明产品的主要成分、含量和配比,可以包括酶的来源、纯度等信息。

4. 适应症和禁忌症:介绍该脂肪酶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即适合的人群及不能使用该产品的情况。

5. 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详细说明脂肪酶的使用方法,如服用剂量、使用频率和注意事项,比如饭前或饭后服用等。

6. 储存条件:详细介绍脂肪酶的储存条件,比如温度、湿度和光照等,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7. 质量控制:说明该产品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方法,以确保产品的活性和纯度。

8. 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列出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并详细说明应对措施。

9. 保质期和生产日期:指明产品的保质期和生产日期,以确保在有效期内使用。

10. 包装和运输:介绍产品的包装方式和运输方式,以确保产品在运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以上是可能包含在脂肪酶说明书中的一些重要内容,具体内容会根据产品的特性和用途有所差异。

用户在使用脂肪酶前应仔细阅读说明书,并按照说明书的指示正确使用。

若有任何疑问或不适,建议咨询医生或药剂师的意见。

脂肪酶作用机制

脂肪酶作用机制

脂肪酶是一种水解酶,主要作用于脂肪和甘油三酯,将其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其作用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1.底物识别与结合:脂肪酶首先通过其活性位点与
底物——脂肪或甘油三酯结合。

由于脂肪和甘油三酯不溶于水,脂肪酶具有一个亲水-疏水双亲结构,活性位点位于疏水口袋内,有利于与脂肪分子的疏水尾部接触并结合。

2.催化水解过程:当脂肪酶与甘油三酯紧密结合后,酶的活性中心,通常包含一个或多个关键氨基酸残基(如丝氨酸、天冬氨酸等),会与底物分子发生作用。

在这个过程中,丝氨酸残基通过其羟基(-OH)作为亲核试剂攻击甘油三
酯的酯键,促使酯键断裂,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酯中间体。

3.产物释放与再生:断裂后的脂肪酸由于其疏水性
较强,离开酶的活性中心并与水相混溶,从而被释放出去。

接着,酶的活性中心再次准备好进行下一个催化循环。

4.立体选择性与特异性:不同来源和类型的脂肪酶
具有不同的立体选择性和底物特异性,可以优先水解特定位置的酯键,或是对不同链长的脂肪酸表现出不同的水解速率。

简而言之,脂肪酶通过识别、结合并催化底物分子的酯键水解,实现了将脂肪和甘油三酯分解成水溶性成分的过程,这对生物体的脂肪消化、能量代谢、脂质信号传导以及工业应用中的油脂改性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脂肪酶的生产与应用

脂肪酶的生产与应用

脂肪酶的生产与应用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学、制药等多个领域。

它在食品加工、制药合成、生物燃料生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脂肪酶的生产过程及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脂肪酶是一类能催化脂肪水解反应的酶,它能将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目前,脂肪酶的生产主要通过微生物发酵法来实现。

常见的生产菌株有变形杆菌、曲霉和酵母等。

在生产过程中,首先需要选取适宜的菌株,并通过发酵培养使其大量繁殖。

然后,通过离心、过滤等操作将菌体分离,得到脂肪酶液体酶制剂。

脂肪酶在食品加工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乳脂制品加工中,脂肪酶可以催化乳脂分解,提高乳脂的稳定性和口感。

在油脂加工中,脂肪酶可以催化油脂水解,得到高级别脂肪酸,用于制备肥皂、饮料乳化剂等。

此外,脂肪酶还可以用于面包、饼干等烘焙食品的改良,改善其质地和口感。

在制药领域,脂肪酶也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例如,脂肪酶可以用于合成药物的中间体,提高合成效率和产率。

此外,脂肪酶还可以用于药物的纯化和提纯过程中,去除杂质和不需要的成分。

脂肪酶还可以应用于生物燃料生产。

生物柴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生产过程中需要催化剂来催化油脂的转化。

脂肪酶作为一种天然的催化剂,可以替代传统的化学催化剂,实现生物柴油的高效合成。

脂肪酶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催化剂,在食品、化学、制药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微生物发酵法可以高效地生产脂肪酶。

在食品加工中,脂肪酶可以改善产品的质地和口感;在制药领域,脂肪酶可以提高合成效率和纯化过程;在生物燃料生产中,脂肪酶可以替代化学催化剂,实现生物柴油的高效合成。

脂肪酶的生产与应用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促进了食品、制药和能源等领域的发展。

脂肪酶的测定

脂肪酶的测定

脂肪酶的测定脂肪酶是一种能够加速脂肪分解的酶类物质,它在人类的体内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脂肪酶的测定是衡量人体脂肪代谢能力的一种方法,可以用于研究肥胖、代谢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

脂肪酶的测定方法有很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化学法和免疫法。

化学法是利用化学反应测定脂肪酶的活性,它的原理是将样品与一种特定底物反应,通过测定产生的底物或反应产物的浓度,来计算脂肪酶的活性。

常用的底物有三酰甘油、辅酶A等。

免疫法则是利用特异性抗体与脂肪酶结合反应,进行测定。

这种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好、操作简单等优点。

在进行脂肪酶测定前,需要收集样品。

常用的样品有血浆、血清、尿液等。

对于血浆和血清样品,需要在采集后立即离心分离血清或血浆,避免冷藏时间过长而影响测定结果。

对于尿液样品,需要在采集后立即保存在冰箱中,避免样品在室温下发生酶解反应。

此外,还需要注意样品的质量和数量,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脂肪酶的测定结果可以反映人体脂肪代谢能力的强弱。

正常情况下,脂肪酶的活性处于一定的范围内。

如果脂肪酶活性过高,说明人体脂肪代谢能力较强,有利于减肥和预防肥胖等疾病;反之,如果脂肪酶活性过低,说明人体脂肪代谢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肥胖和代谢性疾病等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脂肪酶的测定结果并不是唯一的评估指标,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如体重、体脂率、血糖、血脂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此外,脂肪酶的测定结果也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年龄、性别、饮食、运动等因素都会对脂肪酶活性产生影响,因此需要综合考虑。

脂肪酶的测定是衡量人体脂肪代谢能力的一种方法,它对于研究肥胖和代谢疾病等疾病的发病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进行脂肪酶测定时,需要注意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方法的选择,以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脂肪酶的种类

脂肪酶的种类

脂肪酶的种类脂肪酶是一类催化水解脂肪酯的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它们可以将脂肪酯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从而参与到多种代谢过程中。

根据其作用位置、催化特性和分子结构,脂肪酶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I. 胆固醇酯酶(cholesterol esterase)胆固醇酯酶是一种能够水解胆固醇脂质的脂肪酶,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胰液、小肠黏膜和血浆中。

它能够将食物中的胆固醇脂质分解成游离胆固醇和长链脂肪酸,从而促进其吸收。

II. 甘油三酯水解酶(triglyceride lipase)甘油三酯水解酶是一种能够催化甘油三脂水解的关键性脂肪消化酶,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胰液、小肠黏膜和乳汁中。

它能够将食物中的甘油三脂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从而促进其吸收。

III. 磷脂酶A2(phospholipase A2)磷脂酶A2是一种能够水解磷脂质中的酯键的酶,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胰液、小肠黏膜和血浆中。

它能够将细胞膜上的磷脂质分解成游离的长链不饱和脂肪酸和磷酸二酯,从而参与到多种生理过程中。

IV. 长链碳水化合物水解酶(long-chain carbohydrate hydrolase)长链碳水化合物水解酶是一种能够催化淀粉、糖原等多糖分子水解的关键性消化酶,在人体内主要存在于唾液、胰液和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中。

它能够将多糖分子分解成单糖,从而促进其吸收。

V. 聚乙二醇-脂肪酶(polyethylene glycol-lipase)聚乙二醇-脂肪酶是一种能够水解脂质的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高活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等领域。

它能够将脂质分解成游离脂肪酸和甘油,从而参与到多种代谢过程中。

VI. 微生物脂肪酶(microbial lipase)微生物脂肪酶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脂肪酶,具有多样化的催化特性和分子结构。

它们能够参与到多种代谢过程中,如食品加工、制药等领域。

总之,不同类型的脂肪酶在人体内发挥着不同的生理作用,对于维持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1. 引言脂肪酶是一类能催化脂肪酯的水解反应的酶。

脂肪酶在食品工业、医学领域等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为了准确、快速地检测脂肪酶的活性和浓度,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检测方法。

本文将详细介绍脂肪酶的相关概念以及常用的检测方法,并对其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

2. 脂肪酶的概述脂肪酶是一种水解酶,主要催化脂肪酯的水解反应,将脂肪酯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脂肪酶广泛存在于动植物的组织中,如胃液、胆汁、胰液等。

脂肪酶的作用对于人体的脂肪消化和吸收至关重要,但过高或过低的脂肪酶活性都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3.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概述常见的脂肪酶检测方法包括传统的酶活性测定法、光谱法、电化学法、电镜法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方法的原理、步骤以及优缺点。

3.1 传统的酶活性测定法•原理:该方法通过测定脂肪酶对底物的水解反应,间接反映脂肪酶的活性。

•步骤:1.准备含有脂肪酶的样品和底物溶液。

2.混合样品和底物溶液,并控制反应条件(温度、pH等)。

3.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反应。

4.使用比色法、比浊法等方法来测定反应产物(如甘油)的含量。

•优点:方法简单、成本低廉。

•缺点:测定结果受其他干扰物影响较大,灵敏度相对较低。

3.2 光谱法•原理:该方法利用脂肪酶催化反应过程中底物或产物的光学性质变化来检测脂肪酶活性。

•步骤:1.准备含有脂肪酶的样品和底物溶液。

2.在一定时间内记录底物或产物的光谱变化。

3.分析光谱数据,计算脂肪酶活性。

•优点:结果准确、灵敏度较高。

•缺点:需要专用的光谱仪器,成本相对较高。

3.3 电化学法•原理:该方法利用脂肪酶催化反应过程中产生的电流或电势变化来检测脂肪酶活性。

•步骤:1.在电极表面修饰脂肪酶或底物,并固定在电极上。

2.浸入电解质溶液中,建立电化学检测系统。

3.测量电流或电位的变化,并计算脂肪酶活性。

•优点:结果准确、实时监测。

•缺点:需要专用的电化学仪器,操作复杂。

3.4 电镜法•原理:该方法通过电镜观察样品中脂肪酶的形态和数量来评估脂肪酶活性。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
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酶类物质,它在人体内起着分解脂肪的作用。

脂肪酶的检测方法有多种,下面将介绍其中的几种常见方法。

1. 酶活力测定法
酶活力测定法是一种常见的脂肪酶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测定脂肪酶对底物的催化作用,来确定脂肪酶的活力。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待测样品与底物混合,加入适量的缓冲液,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下反应。

反应结束后,通过测定反应液中的产物浓度或底物消耗量来计算脂肪酶的活力。

2. 免疫学检测法
免疫学检测法是一种基于抗体与抗原相互作用的检测方法。

该方法通过检测脂肪酶在样品中的含量,来确定脂肪酶的水平。

具体操作步骤为:将待测样品与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然后加入标记有荧光物质的二抗,使其与复合物结合。

最后通过荧光信号的强度来测定脂肪酶的含量。

3. 基因检测法
基因检测法是一种通过检测脂肪酶基因的变异来确定脂肪酶水平的方法。

该方法通过PCR扩增脂肪酶基因,然后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检测基因序列中的变异情况。

根据不同的基因变异类型,可以预测脂肪酶的活力水平。

总之,脂肪酶的检测方法有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

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

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

促使脂肪酶水解的酶脂肪酶是一群特定的酶,可以水解含有双键类脂肪的某种特定物质,从而产生脂肪酸,脂肪酶也称作脂肪水解酶或脂肪分解酶。

一、脂肪酶的作用1. 催化脂肪水解:脂肪酶可以把双键内的加成体系(尤其是非氧的部分)水解,然后分解成短链的脂肪酸,有助于脂肪的降解和利用。

2. 改善人体营养:脂肪是人体代谢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脂肪酶水解把脂肪分解成较小的组件,可以改善人体的营养吸收,从而促进生长和发育。

3. 提供有益物质:在脂肪被脂肪酶水解后,其中所产物部分(比如短链脂肪酸)具有很多有益生理活性,包括抑制菌类增殖和调节免疫反应等,可以为人体提供有益物质,并发挥重要作用。

二、脂肪酶分类1. 油脂酶:油脂酶是一类特定的脂肪酶,主要作用是裂解油脂中的非氧化脂化合物,能够把油脂分解为有利于吃者吸收的脂肪酸,有效利用油脂的营养价值。

2. 植物脂肪酶:植物脂肪酶是一种针对植物性食物的特定脂肪酶,主要作用是水解类脂肪,把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脂肪物质裂解,从而增加食物的可溶性,提高食物的利用率。

3. 乳脂酶:乳脂酶是一类针对乳制品的特定脂肪酶,主要用于分解乳制品的脂肪以及辅助乳制品的质量,从而保证乳制品的口感和质量。

三、脂肪水解酶活性的影响因素1. 温度:脂肪水解酶活性的最佳条件是温度为37~45℃左右,只要温度在理想范围内,脂肪水解酶的活性才会高,否则会降低活性。

2. pH值:脂肪水解酶活性最佳的条件是pH在5.5至7.5之间,如果pH超出此范围,脂肪水解酶的活性会降低,甚至消失。

3. 界面活性剂:大多数界面活性剂都有抑制脂肪水解酶活性的作用,因此应避免使用含有界面活性剂的清洁剂。

4. 氧化剂:氧是脂肪水解酶的催化剂,暴露在高浓度的氧气环境下,脂肪水解酶的活性因此会大大增强。

因此,要发挥脂肪水解酶的最大活性,必须要控制上述影响因素,以确保脂肪水解酶活性的正常发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脂肪酶的应用进展综述09生物技术0902021040 陈莹莹摘要:脂肪酶被认为是工业中很重要的一利酶。

本文概述了当前研究中广泛使用的脂肪酶及其固定化产品的应用途径, 包括在食品加工、饲料、纺织、医药、生物柴油和传感器等领域中的应用。

脂肪酶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其成本高。

但技术进步尤其是基因技术的发展有望使成本降低, 脂肪酶在药物合成中的应用在本文中也作了展望。

关键词:脂肪酶;性质;生产;来源,应用脂肪酶(Triacylglycerol lipase E C3.1.1.3)是广泛存在的一种酶,在脂质代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在油水界面上,脂肪酶催化三酰甘油的酯键水解,释放更少酯键的甘油酯或甘油及脂肪酸。

脂肪酶反应条件温和,具有优良的立体选择性,并且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在食品、皮革、医药、饲料和洗涤剂等许多工业领域中均有广泛的应用。

一、脂肪酶的来源脂肪酶广泛的存在于动植物和微生物中。

植物中含脂肪酶较多的是油料作物的种子,如蓖麻籽、油菜籽,当油料种子发芽时,脂肪酶能与其他的酶协同发挥作用催化分解油脂类物质生成糖类,提供种子生根发芽所必需的养料和能量;动物体内含脂肪酶较多的是高等动物的胰脏和脂肪组织,在肠液中含有少量的脂肪酶,用于补充胰脂肪酶对脂肪消化的不足,在肉食动物的胃液中含有少量的丁酸甘油酯酶。

在动物体内,各类脂肪酶控制着消化、吸收、脂肪重建和脂蛋白代谢等过程;细菌、真菌和酵母中的脂肪酶含量更为丰富(Pandey等)。

由于微生物种类多、繁殖快、易发生遗传变异,具有比动植物更广的作用p H、作用温度范围以及底物专一性,且微生物来源的脂肪酶一般都是分泌性的胞外酶,适合于工业化大生产和获得高纯度样品,因此微生物脂肪酶是工业用脂肪酶的重要来源,并且在理论研究方面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脂肪酶的性质脂肪酶是一类具有多种催化能力的酶,可以催化三酰甘油酯及其他一些水不溶性酯类的水解、醇解、酯化、转酯化及酯类的逆向合成反应,除此之外还表现出其他一些酶的活性,如磷脂酶、溶血磷脂酶、胆固醇酯酶、酰肽水解酶活性等(Hara;Schmid)。

脂肪酶不同活性的发挥依赖于反应体系的特点,如在油水界面促进酯水解,而在有机相中可以酶促合成和酯交换。

脂肪酶的性质研究主要包括最适温度与pH、温度与pH稳定性、底物特异性等几个方面。

迄今,已分离、纯化了大量的微生物脂肪酶,并研究了其性质,它们在分子量、最适pH、最适温度、pH和热稳定性、等电点和其他生化性质方面存在不同(V eeraragavan等)。

总体而言,微生物脂肪酶具有比动植物脂肪酶更广的作用pH、作用温度范围,高稳定性和活性,对底物有特异性(Schmid等;Kazlauskas等)。

脂肪酶的催化特性在于:在油水界面上其催化活力最大,早在1958年Sarda和Desnnelv 就发现了这一现象。

溶于水的酶作用于不溶于水的底物,反应是在2个彼此分离的完全不同的相的界面上进行。

这是脂肪酶区别于酯酶的一个特征。

酯酶(E C3.1.1.1)作用的底物是水溶性的,并且其最适底物是由短链脂肪酸(≤C8)形成的酯。

三、脂肪酶的生产脂肪酶的制备方法有提取法、化学合成法和微生物发酵法。

提取法资源有限、工艺复杂、产量低;化学合成法成本太高;微生物发酵法的应用前景要远远大于提取法和化学合成法,它不受环境影响,资源丰富,产酶周期短,产物较单纯且成本低,生产上易于管理。

商品化脂肪酶主要来源于各种细菌、酵母和真菌等微生物的发酵,有些霉菌可通过固态发酵及液体深层发酵两种方法进行发酵。

通过传统诱变育种以及优化发酵条件提高了脂肪酶的产量,使得许多脂肪酶实现了产业化生产,尤其是基因工程的引入,大大提高了脂肪酶的产量。

由于提取材料来源和酶含量的因素,动植物脂肪酶主要应用于科学研究。

四、脂肪酶的几方面应用4.1 脂肪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脂肪酶在肉类加工中已得到有效的利用,如鱼肉加工中,脂肪酶参与生物酯解,除去鱼肉的脂类。

近年,油脂改良技术成为研究的热点,最有价值的应用是将棕榈油转化为类可可脂。

在非水相中用米赫毛霉(Mucor miehe)脂肪酶Lipozyme IM催化,使硬脂酸甲酯与33~39℃熔点棕榈油进行酯交换,制取类可可脂J。

此外,脂肪酶在改变植物油物理性状方面也有很大的潜力。

与化学合成的氢化油相比,脂肪酶具有催化酯交换改性油脂风味好,异构体少,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反式脂肪酸等优点,可生产营养价值高的塑性脂肪。

脂肪酶可用于改良食品风味。

在适当条件下,脂肪酶生成短链脂肪酸酯、乙醇、丙酮、乙醛、二甲硫醚及低级脂肪酸等风味成分,增强食品香味。

如在奶酪生产中,脂肪酶将脂肪降解为游离脂肪酸,游离脂肪酸分解形成有挥发性的脂肪酸,异戊醛,二乙酰,3.羟基丁酮等呈味物质,改善了奶酪风味,并产生特殊香味。

脂肪酶还能催化脂肪释放中链(C⋯C.)脂肪酸产生爽滑感。

释放出游离脂肪酸参与化学反应,诱发合成乙酰乙酸、p一酮类酸、甲基酮、香味酯和内酯等香味成分。

有机溶剂中,南极假丝酵母脂肪酶B催化合成短链香味酯转化率较高,现已用作酯化反应的高效催化剂。

用产朊假丝酵母(Candida utilis)发酵脂肪酶处理的牛肉汁或黄油,可产生类似牛肉或蓝纹奶酪的风味物质。

脂肪酶还可延长面包的货架期,控制非酶促褐变,增加面包体积,改善面包结构。

国外Bio.CatInc、Enzyme Industry、Troy、V A等公司已开始销售添加脂肪酶面包的生产设备。

4.2脂肪酶在饲料中的应用饲料资源不足一直是我国养殖业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在耕地和水资源严重紧缺的情况下,粮食产量已很难提高。

我国动物生产中饲料转化率低,猪、鸡、奶牛等的饲料转化率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0.3~0.6个百分点,使得饲料资源不足的问题更加严峻。

饲料用酶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极大的缓解了饲料资源的不足。

近年来,酶制剂一直是国内外动物营养研究的热点之一,它们在饲料工业中的有效应用使得饲料工业和养殖业安全、高效、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可能。

脂肪在畜禽体内的作用主要是氧化供能,它含有的能量是碳水化合物的2.25倍,可满足动物体对较高能量浓度的要求;脂肪是脂溶性维生素和某些激素的溶剂,促进对这些物质的吸收和利用,同时为畜禽提供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保证畜禽的健康生长;添加脂肪还可减少饲料加工过程中的粉尘,改善饲料外观,在高温条件下,还有利于提高能量摄入量,降低畜禽的体热增耗,减缓热应激。

此外,添加脂肪可有效地提高饲料的适口性。

因此,在猪、鸡和奶牛饲养中,在饲料中添加脂肪是比较普遍的。

4.3 脂肪酶在纺织物中的应用织物表面脂质影响织物的柔软度、光亮度和着色与手感。

传统脂处理法是用化学品脱除,效果不理想,且污染环境,成本高。

脂肪酶能将织物表面脂质水解成易溶于水的脂肪酸,易于脱除。

E1一Syed等⋯研究了酶处理羊毛毯的防缩性能,比未处理的羊毛缩水性有明显改善用脂肪酶和淀粉酶协同处理棉布纤维,棉布白度提高,染色瑕疵少,更柔软、舒适。

4.4 脂肪酶的医学应用脂肪酶是一种重要的药物靶或中间体标记酶。

作为诊断工具,脂肪酶可预测疾病。

测定脂肪酶催化甘油三酸酯产生的甘油可间接获得血清甘油三酸酯的含量,血清中脂肪酶还可用于检测急性胰腺炎和胰腺损伤。

Ahmed[1 31研究了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测定胰腺炎的特异性,结果表明,胰腺炎病发后血脂肪酶明显升高,诊断有特异性,结果比血清淀粉酶更可靠。

研究发现,从蜡蛀虫中提取的脂肪酶或酯酶,对分生杆菌属结核杆菌H37Rv有杀灭作用。

提取植物脂肪酶制成的药物,可改善患者的消化吸收功能。

美国俄勒冈州健康护理专业研究中心已有脂肪酶类药品上市,用于治疗胃肠紊乱、消化不良等疾病。

在手性药物合成中,用脂肪酶制备单异构体手性药物可提高转化率、减少环境污染。

4.5 脂肪酶在生物柴油中的应用生物柴油是碳链长度为16-19的脂肪酸和甲醇或乙醇形成的酯类化合物的总称。

近年,用脂肪酶催化合成生物柴油,代替石化能源成为研究热点。

用物理吸附法将假丝酵母脂肪酶(Candida sp.99—125)固定于大孔树脂,可催化大豆油制造生物柴油。

研究表明,粗酶,树脂重量比为1.92:1,水,油重量比为3:17,4O℃,pH 7.4时,脂肪酶活性较高,转化率9 7.3%。

用固定化南极假丝酵母(c.antarctica)脂肪酶催化泔水油,可制造生物柴油。

4.6 脂肪酶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用脂肪酶的催化特性研制生物传感器逐渐受到关注。

固定在pH或氧化电极的脂肪酶联合葡萄糖氧化酶可作为脂质生物传感器,测定甘油三酯、血胆固醇含量。

五、前景与展望脂肪酶来源不同,导致结构和性质的多样性、不稳定性,使脂肪酶研究进展较慢。

固定化脂肪酶可重复利用,提高酶稳定性、有利于实现工业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目前,脂肪酶固定化因其经济性和技术可靠性,离产业化还有相当大的差距,需对脂肪酶载体、固定化技术作深入研究。

今后,脂肪酶研究需生物遗传、生物化工、仪器分析、食品工程等领域的研究人员通力合作,筛选新的工业脂肪酶菌株,以解决工业生产和保护环境问题。

现在有很多商品化的脂肪酶产品,多数是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得,只有少数几种来源于动物的脂肪酶是通过从动物体中提取的方法制备。

根据不同用途开发出不同特性的脂肪酶产品,而这些已实现商品化生产的脂肪酶产品其pH稳定性多在中性偏碱范围内,对酸的耐受性较差(Claudia),而添加于饲料中的脂肪酶必须要经过胃肠道的酸性条件及内源酶的水解到达作用位点,并能够在作用位点的pH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活性,因此绝大多数已实现商品化生产的脂肪酶并不适合于饲料用。

基于这种现状,对脂肪酶研究进行一些探索性的工作,从而推动脂肪酶在饲料工业中的应用,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参考文献:【1】韩振林,朱传合,赵明明,等.铜绿假单胞菌脂肪酶基在枯草芽孢杆菌中的克隆与表达【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2 (1):1卜l4.【2】Gao Y,Tan T W,Nie K L,et a1.Immobilization of lipaseon macroporous resi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ynthesis ofbiodiesel in low aqueous media【J】.Chin J Biotechnol,2008,22(1)114—118.【3】吴华昌,邓静.无溶剂系统酶促POMF酯交换反应生产CBE的正交实验研究【J】.四川食品与发酵,2009,4l(4):l5一l7.【4】Xu Y Wang D,Mu X Q Biosynthesis of ethyl esters ofshort chain fatty acids using whole··cell lipase from Rhizo··pus chinesis CCTCC M201021 in non-aqueous phase[J].JMol Catal Enzym,2010,1 8(1):29—37【5】Lafios A,Garcia H S,Oliart R M,V alerio Alf~o G.Synthesisof flavor and fragrance esters using Candida antarcticalipase[J].Appl Microbiol Biotechnol,2004,65(4):373—376.【6】E1一syed H,Hamed R R,Kantouch A,et a 1.Enzyme—basedfeltproofing of wool【J】.AATCC Rev,2008,2(1):25—28.【7】Kathiervelu S S.Enzymatic preparatory processes【J】.Textile Trends lndia,2009,45(9):93—9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