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

合集下载

链路控制协议书

链路控制协议书

链路控制协议书甲方(以下简称“甲方”):地址:法定代表人:乙方(以下简称“乙方”):地址:法定代表人:鉴于甲方与乙方拟就链路控制事宜达成合作,经双方友好协商,特订立本协议书,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定义1.1 本协议中所称“链路控制”指的是甲方与乙方之间建立的数据传输链路的管理与控制,包括但不限于数据的发送、接收、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第二条合作内容2.1 甲方负责提供链路控制所需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

2.2 乙方负责链路控制的具体实施和管理。

第三条权利与义务3.1 甲方权利与义务3.1.1 甲方应确保所提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符合行业标准。

3.1.2 甲方有权监督乙方的链路控制实施情况,并提出改进建议。

3.2 乙方权利与义务3.2.1 乙方应按照甲方的要求,合理使用甲方提供的硬件设备和软件支持。

3.2.2 乙方有义务保证链路控制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四条保密条款4.1 双方应对在合作过程中知悉的对方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予以保密,未经对方书面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披露。

第五条违约责任5.1 如一方违反本协议约定,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第六条协议的变更和解除6.1 本协议的任何变更和补充,应经双方协商一致,并以书面形式确定。

6.2 双方均有权在提前书面通知对方的情况下解除本协议。

第七条争议解决7.1 因本协议引起的或与本协议有关的任何争议,双方应首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

7.2 如协商不成,任何一方均可向甲方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八条其他8.1 本协议自双方授权代表签字盖章之日起生效。

8.2 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执一份,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甲方: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 授权代表签字:__________盖章:_________________ 盖章: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通信电子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通信电子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

通信电子中的数据链路控制协议随着通信电子业的飞速发展,数据传输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则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深入探讨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的概念、类型以及其重要性。

什么是数据链路控制协议?数据链路控制协议,简称为DLC协议,是一种用于控制数据在通信线路上传输的协议。

它主要用于解决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例如数据丢失、数据重复、数据错乱等等。

具体来说,DLC协议的基本任务包括传输数据的起始点和终点、控制数据的接收和发送速率以及确保传输过程中的数据可靠性。

常见的DLC协议类型DLC协议的种类众多,常见的DLC协议主要分为以下几类:1. HDLC协议: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协议被广泛应用于以太网、卫星通信、ISDN以及数据通信等领域。

它通过透明的传输方式,使得数据传输更加节省带宽,并提高数据传输效率。

2. PPP协议:点对点协议,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应用于计算机间的数据链路进行通信。

PPP协议的传输速率相对较快,且具有较高的数据可靠性。

3. SLIP协议:Serial Line Internet Protocol协议主要用于通过串行线路传输网络数据,较为简单、适用于低速传输和纯文本传输等场景。

4. ATM协议:Asynchronous Transfer Mode协议主要适用于局域网、广域网等场景,通过在不同种类的网络之间进行桥接,实现了不同种类网络之间数据传输不受限制。

DLC协议在通信电子中的重要性数据链路控制协议在通信电子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随着现代通信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数据传输技术也在不断进步,因而数据链路控制协议也面临了更多的需求和挑战。

首先,无论是传统的计算机通信,还是现代的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都依赖于 DCL协议的支持。

在这些领域中,大量的数据需要在不同的地点之间进行传输和处理,如果没有可靠的 DLC 协议支持,数据传输往往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从而导致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大大降低。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件——第五章:OSPF协议

《路由与交换技术》课件——第五章:OSPF协议
无论什么时候,当OSPF路由器被连接到相同的多路访问型的网络时,都需要选择一台 指定路由器(DR)。
10
5.3 配置OSPF
配置基本的OSPF不像RIP那样简单,它实际上非常复杂,每次操作可能都会面对允许 在OSPF中应用的许多选项。教学中只考虑单区域OSPF的配置。 下面的两个要素是OSPF配置中的基本元素: ① 启用OSPF ② 配置OSPF地区
Bellman-Ford 支持 周期性组播 跳
15 慢 是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RIPv1 距离矢量 不支持 不支持 自动汇总
Bellman-Ford 不支持 周期性广播 跳
15 慢 否 否(只是平面) 路由表更新
OSPF的设计
7
左图给出了典型的OSPF简易设计。其中 每台路由器是如何连接到主干网上的, 此主干网被称为区域0,或主干区域。 OSPF必须要有一个区域0。而且如果可能, 所有的路由器都应该连接到这个地区。 那些在一个AS(Autonomous Syetem,自 治系统)内部连接其他区域到此主干网 的路由器,被称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BR)。 这些路由器至少有一个接口必须在区域0 中。
11
5.3.1 启用OSPF
用于激活OSPF路由进程的命令是: Lab_A(config)#router ospf ? <1-65535> 它是一个纯粹的本地化数值,没有什么实际的意义,但它不能从0开始,它起始的最 小值只能为1。
12
5.3.2 配置OSPF区域
一个OSPF基本配置的实例: Lab_A#config t Lab_A(config)#router ospf 1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 <0-4294967295> OSPF area ID as a decimal value A.B.C.D OSPF area ID in IP address format Lab_A(config-router)#network 10.0.0.0 0.255.255.255 area 0

第五章 广域网技术及协议介绍

第五章  广域网技术及协议介绍
• HOST-HOST、LAN-LAN、LAN-WAN等需要实时性、突发性、高速和大通信量 的应用场合。
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DSU/CSU的功能主要有两个: 1. 把用户数据转换成适合在E1电 数字数据网(DDN) 路上传输的信号和帧结构。 2. 从E1电路信号中提取同步时钟, 用户设备:数据终端设备、计算机、网桥、路由器等 送给路由器作为发送和接收时 网络接入单元: 钟。 • 可以是调制解调器、基带传输设备(DSU/CSU)以及时分复用、语音/数字复用设备等。
典型的广域网技术
综合业务数字网(ISDN)
ISDN的两种主要信道类型:
• D信道:16kb/s数字信道 用于传输信令(带外信令) 通过D信道的呼叫控 • B信道:64kb/s数字信道 制协议,在B信道建 用于传输用户的数据信息 立相应的连接 在B信道上可以建立4种类型的连接: » 电路交换,通过拨号建立点到点连接 » 半永久电路(租用专线),无需拨号,始终处于连接状 态 » 分组交换,通过ISDN连接到X.25分组交换网 » 帧中继,通过ISDN连接到帧中继网络
广域网概述
广域网的组成
广域网概述
广域网的组成
与局域网类似,广域网也由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组成。 通信子网由通信线路和一些交换设备组成,而资源子网则由 主机和终端组成。 广域网的通信子网一般由公用网络系统充当,如:公用 电话交换网(PSTN)、数字数据网(DDN)、分组交换数据网 (X.25)、帧中继(Frame Relay)、综合业务数据网 (ISDN)和交换多兆位数据服务(SMDS)等。
DDN节点:复用及数字交叉连接系统(DCS) NMC:网管中心
• 对网络结构和业务进行配置,实时地监视网络运行情况,进行网络信息、网络节点告警、 线路利用情况等收集、统计和报告。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第五章

物联网与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第五章

红外线通信技术标准
IrBus红外线通信协议层图:
IrDA协议
下面将从协议架构、基带与射频、应用协议进一步介绍 红外线通信技术。
IrDA协议堆
IrDA协议
IrDA的协议堆可以划分成两部分:核心协议和可选协议。 IrDA的核心协议包括:物理层协议、链路接入协议、链路 管理协议和服务发现协议。核心协议完成对物理传输媒介的 监测与控制,发现设备,可靠的数据链路的建立与维持,高 层数据包的适配,不同协议数据的复用与流量控制。 IrDA的可选协议包括:提供虚拟串口通信,支持OBEX协议 ,支持话音数据流和呼叫控制等。
红外线通信技术标准
IrDA1.0标准简称SIR(Serial Infrared,串行红外协 议),它是基于HP-SIR开发出来的一种异步的、半双工的红 外通信方式,它以系统的异步通信收发器(Universal Asynchronous Receiver/Transmitter,UART)为依托,通 过对串行数据脉冲的波形压缩和对所接收的光信号电脉冲 的波形扩展这一编解码过程(3/16 EnDec)实现红外数据传 输。SIR的最高数据速率只有115.2kbps。在1996年,发布 了IrDA1.1协议,简称FIR(Fast Infrared,快速红外协议) ,采用4PPM(Pulse Position Modulation,脉冲相位调制) 编译码机制,最高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到4Mbps,同时在低速 时保留1.0标准的规定。之后,IrDA又推出了最高通信速率 在16Mbps的VFIR(Very Fast Infrared)技术,并将其作为 补充纳入IrDA1.1标准之中。
IrDA协议
(1)核心协议的实现方式: IrDA的IrLMP负责数据的复用和高 级别的业务发现。IrLAP建立可靠的数据链路,有差错监测、数 据重传和低级别流控; (2)IrDA中设备发现和服务发现的协议为ITLAP和IrLMP,IrLMP 中的信息接入服务(IAS)提供了本设备所支持的服务类型的信 息。 (3)话音通信的处理方式: IrDA中,话音数据流和呼叫控制信 令都承载于TinyTP协议上,话音数据流的处理开销比蓝牙大。蓝 牙的TCS-BIN协议,基于ITU-T Q.931标准,IrDA和蓝牙的ATCommands都基于ITU-T V.25和GSM07.07协议。 (4)通信的处理方式:IrDA的数据通信主要建立在OBEX的基础上 ,立足于各种数据对象的高速交换与处理,提供了众多的数据对 象格式和灵活的操作方式。IrDA提供了虚拟串口和并口,供应用 程序选择使用。

5G移动通信技术 第五章 5G核心网和接口协议

5G移动通信技术 第五章 5G核心网和接口协议

5.1.3 5G核心网的网络功能
在AMF的单个实例中可以支持部分或全部AMF功能,无论网络功能的数量如何,UE和CN之间的每个接 入网络只有一个NAS接口实例,至少实现NAS安全性和移动性管理的网络功能之一。 除了上述AMF的功能之外,AMF还可以包括以下功能以支持非3GPP接入网络: (1) 支持N2接口与N3IWF(Non-3GPP InterWorking Function,非3GPP互操作功能)互操作。在该接口 上,可以不应用通过3GPP接入定义的一些信息(例如3GPP小区标识)和过程(例如与切换相关过程), 并且可以应用不适用于3GPP接入的非3GPP接入特定信息。 (2) UE通过N3IWF支持NAS信令。由3GPP接入的NAS信令支持的一些过程可能不适用于不可信的非 3GPP(例如寻呼)接入。 (3) 支持对通过N3IWF连接的UE进行认证。 (4) 管理通过非3GPP接入连接或通过3GPP和非3GPP同时连接的UE的移动性、认证和单独的安全上下 文状态。 (5) 支持管理混合的RM(注册管理)上下文,该上下文对3GPP和非3GPP访问有效。 (6) 支持管理针对UE的专用CM(连接管理)上下文,用于通过非3GPP接入进行连接。
5.1.3 5G核心网的网络功能
5.PCF的主要功能
(1) 支持统一的策略框架来管理网络行为; (2) 为控制平面功能提供策略规则并强制执行; (3) 访问与UDR中的策略决策相关的用户信息,PCF访问位于与PCF相同的PLMN中的UDR。
6.UDM的主要功能 (1) 生成3GPP AKA(Authentication and Key Agreement,认证与密钥协商)身份验证凭证; (2) 用户识别处理,例如对5G系统中每个用户的SUPI(SUbscription Permanent Identifier,订 购永久标识符)进行存储和管理; (3) 支持对需要隐私保护的用户隐藏用户标识符; (4) 基于用户数据的接入授权,例如漫游限制; (5) NF注册管理UE的各种服务,例如为UE存储AMF服务信息,为UE的PDU会话存储SMF服务信息; (6) 保持服务/会话的连续性,例如通过SMF/DNN的分配保持正在进行的会话和服务不中断; (7) 支持MT-SMS(Mobile Terminate SMS,手机收短信,即服务提供商发给用户的信息); (8) 合法拦截功能; (9) 用户管理;

数据通信-5章-令牌环-FDDI

数据通信-5章-令牌环-FDDI

1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
A
T
B
A
A TO D
B
C
D
C
D
a 令牌在环中循环
b 站点A获取令牌, 并传送数据到D
A
B
A TO D
A
T
B
C
D
C
D
c 站点D复制数据帧, 然后将数据发送回环
d 站点A接收帧并释 放令牌
2
令牌传递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
5.1.2 例 令牌传递如上图所示。当网络空闲时, 它便传播一个简单3字节令牌。这个令牌 按顺序从一个NIC传递到下一个NIC ,直 到遇到一个有数据要传送的站点。这个 站点等待令牌进入它的NIC。如果令牌是 空闲的,这个站点就可以发送一个数据 帧。这个站点保留这个令牌,并在自己 的NIC中设置一位作为提示,然后站点开 始发送数据帧。数据帧将继续沿环前进, 由每个站点重新生成。每个中间站点都 检查帧的目标地址,发现帧的目标地址 是其它站点,于是发给下个站点。当数 据帧到达接收站点时,该站点识别出自 己的地址,同时拷贝该帧,检测错误, 并改变帧最后4位以表示地址已被识别, 帧被拷贝,整个包接着继续沿环前进, 直到回到发送点,吸收该帧,将令牌释 放回环。
– 信令: 令牌环使用差分曼彻斯特编码 – 数据速率: 令牌环支持高达16Mbps的数据 速率(最初设计规范是4Mbps)
5
数据通信与网络基础
5.1.3 令牌环要素 • 帧格式 令牌环提供3种类型的帧格式:数据 命令帧、令牌帧、异常终止帧。
– 数据/命令帧:该帧是3种帧中唯一可以携带 PDU的帧,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写明目标站点 地址的帧。帧的9个字段是起始分界符 (SD)、访问控制(AC)、帧控制(FC)、 目标地址(DA)、源地址(SA)、802.2 PDU 帧、CRC、结束分界符(ED、帧状态 (FS)。 – 令牌帧:包含3个字段。SD指明帧即将到来、 AC在指明帧是令牌的同时还包括一个优先级 域和预留域、ED指明帧的结束。 – 异常终止帧:该帧不包含任何信息,仅仅作 起始和结束分界符。可以由发送方产生,用 来停止自己的传输,也可以由监控站点产生, 用来清除线路上旧的传输。

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网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

计算机⽹络_第5章习题答案解析第五章练习题答案5.1⽹络互连有何实际意义?进⾏⽹络互连时,有哪些共同的问题需要解决?答:⽹络互连使得相互连接的⽹络中的计算机之间可以进⾏通信,也就是说从功能上和逻辑上看,这些相互连接的计算机⽹络组成了⼀个⼤型的计算机⽹络。

⽹络互连可以使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计算机进⾏通信,⽅便了信息交流,促成了当今的信息世界。

需要解决的问题有:不同的寻址⽅案;不同的最⼤分组长度;不同的⽹络介⼊机制;不同的超时控制;不同的差错恢复⽅法;不同的状态报告⽅法;不同的路由选择技术;不同的⽤户接⼊控制;不同的服务(⾯向连接服务和⽆连接服务);不同的管理与控制⽅式;等等。

注:⽹络互连使不同结构的⽹络、不同类型的机器之间互相连通,实现更⼤范围和更⼴泛意义上的资源共享。

5.2转发器、⽹桥和路由器都有何区别?答:1)转发器、⽹桥、路由器、和⽹关所在的层次不同。

转发器是物理层的中继系统。

⽹桥是数据链路层的中继系统。

路由器是⽹络层的中继系统。

在⽹络层以上的中继系统为⽹关。

2)当中继系统是转发器或⽹桥时,⼀般并不称之为⽹络互连,因为仍然是⼀个⽹络。

路由器其实是⼀台专⽤计算机,⽤来在互连⽹中进⾏路由选择。

⼀般讨论的互连⽹都是指⽤路由器进⾏互连的互连⽹络。

5.3试简单说明IP、ARR RARP⼝ICMP协议的作⽤。

答:IP :⽹际协议,TCP/IP体系中两个最重要的协议之⼀,IP使互连起来的许多计算机⽹络能够进⾏通信。

⽆连接的数据报传输?数据报路由。

ARP(地址解析协议)实现地址转换,将IP地址映射成物理地址。

RARP(逆向地址解析协议)将物理地址映射成IP地址。

ICMP: Internet 控制消息协议,进⾏差错控制和传输控制,减少分组的丢失。

注:ICMP协议帮助主机完成某些⽹络参数测试,允许主机或路由器报告差错和提供有关异常情况报告,但它没有办法减少分组丢失,这是⾼层协议应该完成的事情。

IP协议只是尽最⼤可能交付,⾄于交付是否成功,它⾃⼰⽆法控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数据链路控制及其协议主要内容5.1 定义和功能5.1.1 定义5.1.2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5.1.3 成帧5.1.4 差错控制5.1.5 流量控制5.2 错误检测和纠正5.2.1 纠错码5.2.2 检错码5.3 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5.3.1 无约束单工协议5.3.2 单工停等协议5.3.3 有噪声信道的单工协议5.4 滑动窗口协议5.4.1 一比特滑动窗口协议5.4.2 退后n帧协议5.4.3 选择重传协议5.5 协议说明与验证5.5.1 通信协议中的形式化描述技术5.5.2 有限状态机模型5.5.3 P etri网模型5.6 常用的数据链路层协议5.6.1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规程HDLC5.6.2 X.25的链路层协议LAPB5.6.3 Internet数据链路层协议5.6.4 ATM数据链路层协议5.1 定义和功能5.1.1 定义要解决的问题:如何在有差错的线路上,进行无差错传输。

ISO关于数据链路层的定义:数据链路层的目的是为了提供功能上和规程上的方法,以便建立、维护和释放网络实体间的数据链路。

数据链路:从数据发送点到数据接收点(点到点point to point)所经过的传输途径。

虚拟数据通路,实际数据通路。

Fig. 3-1数据链路控制规程:为使数据能迅速、正确、有效地从发送点到达接收点所采用的控制方式。

数据链路层协议应提供的最基本功能数据在数据链路上的正常传输(建立、维护和释放)定界与同步,也处理透明性问题差错控制顺序控制流量控制5.1.2 为网络层提供服务为网络层提供三种合理的服务无确认无连接服务适用于误码率很低的线路,错误恢复留给高层;实时业务大部分局域网有确认无连接服务适用于不可靠的信道,如无线网。

有确认有连接服务5.1.3 成帧(Framing)将比特流分成离散的帧,并计算每个帧的校验和。

成帧方法:字符计数法在帧头中用一个域来表示整个帧的字符个数缺点:若计数出错,对本帧和后面的帧有影响。

Fig. 3-3带字符填充的首尾字符定界法起始字符DLE STX,结束字符DLE ETX字符填充Fig. 3-4缺点:局限于8位字符和ASCII字符传送。

带位填充的首尾标记定界法帧的起始和结束都用一个特殊的位串“01111110”,称为标记(flag)“0 ”比特插入删除技术Fig. 3-5物理层编码违例法只适用于物理层编码有冗余的网络802 LAN:Manchester encoding or Differential Manchester encoding 用high-low pair/low-high pair表示1/0,high-high/low-low不表示数据,可以用来做定界符。

注意:在很多数据链路协议中,使用字符计数法和一种其它方法的组合。

5.1.4 差错控制一般方法:接收方给发送方一个反馈(响应)。

出错情况帧(包括发送帧和响应帧)出错;帧(包括发送帧和响应帧)丢失通过计时器和序号保证每帧最终交给目的网络层仅一次是数据链路层的一个主要功能。

5.1.5 流量控制基于反馈机制流量控制主要在传输层实现。

5.2 错误检测和纠正差错出现的特点:随机,连续突发(burst)处理差错的两种基本策略使用纠错码: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足够的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并能纠正错误。

使用检错码:发送方在每个数据块中加入足够的冗余信息,使得接收方能够判断接收到的数据是否有错,但不能判断哪里有错。

5.2.1 纠错码码字(codeword):一个帧包括m个数据位,r个校验位,n = m + r,则此n 比特单元称为n位码字。

海明距离(Hamming distance):两个码字之间不同的比特位数目。

例:0000000000 与0000011111的海明距离为5如果两个码字的海明距离为d,则需要d个单比特错就可以把一个码字转换成另一个码字;为了检查出d个错(单比特错),需要使用海明距离为d + 1 的编码;为了纠正d个错,需要使用海明距离为2d + 1 的编码;最简单的例子是奇偶校验,在数据后填加一个奇偶位(parity bit)。

例:使用偶校验(“1”的个数为偶数)10110101 ——> 10110101110110001 ——> 101100010奇偶校验可以用来检查单个错误。

设计纠错码要求:m个信息位,r个校验位,纠正单比特错;对2m个有效信息中任何一个,有n个与其距离为1的无效码字,因此有:(n + 1) 2m≤ 2n利用n = m + r,得到(m + r + 1) ≤ 2r给定m,利用该式可以得出校正单比特误码的校验位数目的下界。

海明码码位从左边开始编号;位号为2的幂的位是校验位,其余是信息位;每个校验位使得包括自己在内的一些位的奇偶值为偶数(或奇数)。

为看清数据位k对哪些校验位有影响,将k写成2的幂的和。

例:11 = 1 + 2 + 8海明码工作过程每个码字到来前,接收方计数器清零;接收方检查每个校验位k (k = 1, 2, 4 …)的奇偶值是否正确;若第k 位奇偶值不对,计数器加k;所有校验位检查完后,若计数器值为0,则码字有效;若计数器值为m,则第m位出错。

若校验位1、2、8出错,则第11位变反。

Fig. 3-6使用海明码纠正突发错误可采用k个码字(n = m + r)组成k ⨯ n 矩阵,按列发送,接收方恢复成k ⨯ n 矩阵kr个校验位,km个数据位,可纠正最多为k个的突发性连续比特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1 1 1 1 12 2 2 2 24 4 48 8 85.2.2 检错码使用纠错码传数据,效率低,适用于不可能重传的场合;大多数情况采用检错码加重传。

循环冗余码(CRC码,多项式编码)110001,表示成多项式x5 + x4 + 1生成多项式G(x)发方、收方事前商定;生成多项式的高位和低位必须为1生成多项式必须比传输信息对应的多项式短。

CRC码基本思想:校验和(checksum )加在帧尾,使带校验和的帧的多项式能被G(x)除尽;收方接收时,用G(x)去除它,若有余数,则传输出错。

校验和计算算法设G(x)为r 阶,在帧的末尾加r 个0,使帧为m + r位,相应多项式为x r M(x) ;按模2除法用对应于G(x)的位串去除对应于x r M(x)的位串;按模2减法从对应于x r M(x)的位串中减去余数(等于或小于r位),结果就是要传送的带校验和的多项式T(x) 。

Fig. 3-7CRC的检错能力发送:T(x) 接收:T(x) + E(x)余数((T(x) + E(x)) / G(x)) = 0 + 余数(E(x) / G(x))若余数(E(x) / G(x)) = 0,则差错不能发现;否则,可以发现。

如果只有单比特错,即E(x) = x i,而G(x)中至少有两项,余数(E(x) / G(x)) ≠ 0 ,所以可以查出单比特错;如果发生两个孤立单比特错,即E(x) = x i + x j = x j (x i-j + 1) ,假定G(x)不能被x整除,那么能够发现两个比特错的充分条件是:x k+ 1不能被G(x)整除(k ≤ i - j) ;如果有奇数个比特错,即E(x)包括奇数个项,G(x)选(x + 1)的倍数就能查出奇数个比特错;具有r个校验位的多项式能检查出所有长度≤r 的差错。

长度为k的突发性连续差错(并不表示有k个单比特错)可表示为x i (x k-1+ … + 1) ,若G(x)包括x0项,且k - 1小于G(x)的阶,则E(x) / G(x) ≠ 0;如果突发差错长度为r + 1 ,当且仅当突发差错和G(x)一样时,E(x) / G(x) = 0 ,概率为1/2r-1;长度大于r + 1的突发差错或几个较短的突发差错发生后,坏帧被接收的概率为1/2r。

三个多项式已成为国际标准CRC-12 = x12 + x11 + x3 + x2 + x + 1CRC-16 = x16 + x15 + x2 + 1CRC-CCITT = x16 + x12 + x5 + 1CRC-32硬件实现CRC校验。

5.3 基本的数据链路层协议5.3.1 无约束单工协议(An Unrestricted Simplex Protocol)工作在理想情况,几个前提:单工传输发送方无休止工作(要发送的信息无限多)接收方无休止工作(缓冲区无限大)通信线路(信道)不损坏或丢失信息帧工作过程发送程序:取数据,构成帧,发送帧;接收程序:等待,接收帧,送数据给高层Fig. 3-95.3.2 单工停等协议(A Simplex Stop-and-Wait Protocol)增加约束条件:接收方不能无休止接收。

解决办法:接收方每收到一个帧后,给发送方回送一个响应。

工作过程发送程序:取数据,成帧,发送帧,等待响应帧;接收程序:等待,接收帧,送数据给高层,回送响应帧。

Fig. 3-105.3.3 有噪声信道的单工协议(A Simplex Protocol for a Noisy Channel)增加约束条件:信道(线路)有差错,信息帧可能损坏或丢失。

解决办法:出错重传。

带来的问题:什么时候重传——定时响应帧损坏怎么办(重复帧)——发送帧头中放入序号为了使帧头精简,序号取多少位—— 1位发方在发下一个帧之前等待一个肯定确认的协议叫做PAR(Positive Acknowledgement with Retransmission)或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工作过程Fig. 3-11注意协议3的漏洞由于确认帧中没有序号,超时时间不能太短,否则协议失败。

因此假设协议3的发送和接收严格交替进行。

Fig. 3-11(与教材不同)的实现是正确的,确认帧有序号5.4 滑动窗口协议单工——> 全双工捎带/载答(piggybacking):暂时延迟待发确认,以便附加在下一个待发数据帧的技术。

优点:充分利用信道带宽,减少帧的数目意味着减少“帧到达”中断;带来的问题:复杂。

本节的三个协议统称滑动窗口协议,都能在实际(非理想)环境下正常工作,区别仅在于效率、复杂性和对缓冲区的要求。

滑动窗口协议(Sliding Window Protocol)工作原理:发送的信息帧都有一个序号,从0到某个最大值,0 ~ 2n - 1,一般用n个二进制位表示;发送端始终保持一个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帧的序号表,称为发送窗口。

发送窗口的上界表示要发送的下一个帧的序号,下界表示未得到确认的帧的最小编号。

发送窗口= 上界- 下界,大小可变;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帧,序号取上界值,上界加1;每接收到一个正确响应帧,下界加1;接收端有一个接收窗口,大小固定,但不一定与发送窗口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