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考试试题库
生物技术专项试题及答案

生物技术专项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题)1. 基因工程中常用的运载体是:A. 质粒B. 噬菌体C. 动植物病毒D. 细菌答案:A2. 植物组织培养中,脱分化过程发生在:A. 愈伤组织阶段B. 胚状体阶段C. 根分化阶段D. 芽分化阶段答案:A3. 下列哪项不是基因治疗的策略?A. 基因置换B. 基因修复C. 基因沉默D. 基因克隆答案:D4. 以下哪个不是PCR技术中使用的酶?A. Taq聚合酶B. 逆转录酶C. 限制性内切酶D. DNA聚合酶答案:C5. 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的作物,以下哪项不是其可能的优点?A. 抗虫性增强B. 抗病性增强C. 产量增加D. 营养价值降低答案:D6. 以下哪种细胞器不参与光合作用?A. 叶绿体B. 线粒体C. 核糖体D. 高尔基体答案:D7.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涉及细胞水平的操作?A. 基因编辑B. 植物组织培养C. 动物细胞培养D. 酶工程答案:A8.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可以用于生产重组蛋白?A. 基因工程B. 细胞工程C. 发酵工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9.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可以用于疾病诊断?A. PCR技术B. 基因测序C. 蛋白质组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10. 以下哪种生物技术不涉及遗传物质的改变?A. 基因编辑B. 基因克隆C. 酶工程D. 细胞融合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5题)1. 下列哪些是基因工程中常用的工具酶?A. 限制性内切酶B. DNA连接酶C. 逆转录酶D. 聚合酶答案:A, B2. 植物组织培养中,以下哪些因素会影响细胞分化?A. 培养基成分B. 光照条件C. 温度D. pH值答案:A, B, C, D3. 以下哪些是基因治疗可能面临的挑战?A. 免疫反应B. 基因转移效率C. 伦理问题D. 基因稳定性答案:A, B, C, D4. 以下哪些是PCR技术中可能遇到的问题?A. 非特异性扩增B. 引物二聚体形成C. 酶活性不足D. DNA污染答案:A, B, C, D5. 以下哪些是生物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A. 转基因作物B. 植物病虫害防治C. 动物基因改良D. 微生物肥料答案:A, B, C, D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题)1. 简述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的工作原理。
生命科学概论习题集

生命科学概论习题集一、名词解释:1、经济植物2、种群3、生态因子4、系统5、免疫6、代谢7、酶8、光合作用 9、染色体 10、减数分裂 11、伴性遗传 12、半保留复制13、转录 14、新陈代谢 15、生物技术 16、HGP 17、克隆 18、基因19、HIV、癌 20、生命科学 21、生物入侵 22、生物群落 23、细胞分化24、细胞周期 25、全能性 26、遗传密码 27、生物圈 28、食物链 29、DAN 30、细胞凋亡 31、环境 32、分离规律 33、基因工程 34、细胞工程二、选择题(从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的答案)1、具有四级结构的蛋白质分子特征是:①必定含有辅基;②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多肽链;③每条多肽链都具有独立的生物学活性;④依赖肽键维系稳定。
答()2、血红蛋白分子中四条多肽链之间的连接键是①非共价键;②二硫键;③配位键;④共价键。
答()3、下列关于蛋白质变性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①空间结构被破坏;②失去原来的生物学活性;③溶解度增大;④粘度增大。
答()4、下列关于纤维状蛋白质理化性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①长轴与短轴的比值大于10;②易溶于水;③不易受蛋白酶水解;④其水溶液的粘度高。
答()5、蛋白质形成三级结构的驱动力是:①范得华力;②疏水作用;③氢键;④离子键。
答()6、下列物质哪一种不是结合蛋白质?①粘蛋白;②细胞色素c;③血红蛋白;④清蛋白。
答()7、下列关于人胰岛素的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①每分子由A/B和C三条链组成,共含60个氨基酸残基;②每分子由A和B两条链组成,共含51个氨基酸残基;③每分子由A和B两条链组成,共含46个氨基酸残基;④每分子由A、B和C三条链组成,共含65个氨基酸残基。
答()8、胰蛋白酶原在肠激酶作用下切去N-端的()后,被激活成胰蛋白酶。
①八肽;②六肽;③五肽;④三肽。
答()9、利用羟基磷灰石分离提纯蛋白质是属于:①离子交换层析;②吸附层析;③亲和层析;④分子筛层析。
《生命科学研究进展》复习—题目与答案

王义权老师(6题)1、什么是DNA分子标记?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任何生物的遗传信息都具有种属特异性。
生物体一切具有其种属特异性的特征,均可作为标记。
DNA分子标记是DNA分子中能够反映生物种属特异性的序列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多种方法揭示。
2、DNA分子标记的种类有哪些?DNA分子标记有:限制性长度多态性RFLP、PCR-RFLP、CAPS、DNA指纹、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序列特征扩增区SCAR、位点特异性PCR(AS-PCR)、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序列分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表达序列标签EST、序列标签位点STS、简单序列重复SSR、简单序列长度多态性SSLP、微卫星序列DNA、VNTR等。
3、DNA分子标记有哪些用途?在基因组研究中的作图;动植物遗传育种中的应用;医学遗传学和疾病的诊断;传染病的病原生物检测:如SARS,禽流感病毒;生物样品的检验如海关检疫、法医鉴定、中药材鉴定等;在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4、简要说明RFLP的原理并举例说明其应用。
RFLP的原理是限制性内切酶(II型酶)对特定序列的识别,并在识别位点专一性地将双链DNA切开。
多数限制性内切酶识别的是DNA分子中4~6 bp的特征序列,而基因组DNA分子中散布着多种内切酶的识别序列,故可将不同生物的DNA分子切成长短不一的DAN片段。
每4n bp处有一切点,理论上切点的频率为基因组总长/ 4n bp,因此对某一特定基因组,识别位点碱基数多的限制酶,在该基因组中的识别位点数就少;反之就多。
切点的多少可由酶切后的DNA片段长度检验。
可以应用于物种遗传多样性分析。
5、举例说明DNA分子标记在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DNA分子标记在动物学研究中的应用包括估算遗传距离、重建系统发生树、分析种群结构及分子生态学、测定种群遗传多样性及应用于保护生物学、系统地理学、鉴定物种或种群等。
例:厦门海域文昌鱼的研究:通过设计Cytb和12S rRNA基因扩增引物,PCR扩增,测序和序列比对、MEGA数据分析,得出结论厦门有2种文昌鱼,二者的遗传距离达到21.13%;其中有一种(来自黄厝)与来自日本海域的文昌鱼的遗传距离只有0.56%;详细的观察、测量与比较,进一步确定其作为2个不同的物种在厦门海域的存在。
生命科学与研究进展答案

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试题库1.什么是系统生物学?1,系统生物学是研究一个生物系统中所有组成成分(基因、mRNA、蛋白质等) 的构成,以及在特定条件下这些组成成分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系统生物学不同于以往的实验生物学(仅关心个别的基因和蛋白质),它要研究所有的基因,所有的蛋白质,组分间的所有相互关系。
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新兴学科发展,为我们积累了海量数据,而生物信息学可协助我们利用这些数据加速新的观察,从而建立了系统生物学,而后者的诞生进一步提示了后基因时代的生命科学研究能力。
2,系统生物学的基本工作流程有这样四个阶段:首先是对选定的某一生物系统的所有组分进行了解和确定,描绘出该系统的结构,包括基因相互作用网络和代谢途径,以及细胞内和细胞间的作用机理,以此构造出一个初步的系统模型。
第二步是系统地改变被研究对象的内部组成成分(如基因突变)或外部生长条件,然后观测在这些情况下系统组分或结构所发生的相应变化,包括基因表达、蛋白质表达和相互作用、代谢途径等的变化,并把得到的有关信息进行整合。
第三步是把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与根据模型预测的情况进行比较,并对初始模型进行修订。
第四阶段是根据修正后的模型的预测或假设,设定和实施新的改变系统状态的实验,重复第二步和第三步,不断地通过实验数据对模型进行修订和精练。
第一到第三阶段,也就是“整合”- 系统理论、“干涉”- 实验生物学和“信息”- 计算生物学等研究,即系统论和实验(experimental)、计算(putational)方法整合的系统生物学概念,目标就是要得到一个理想的模型,使其理论预测能够反映出生物系统的真实性。
2.生物芯片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生物芯片的最初形式是基因芯片,这也是最成熟的芯片技术它可用来进行基因测序、检测基因突变与缺失、发现新基因等。
随着新的芯片形式的出现,生物芯片的功能不断得到扩展,同时亦从试验室的基础研究不断走向了实际应用如疾病的诊断、新药的开发以及疾病的治疗,实现真正的对症下药。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2016版)

生物技术概论试题(2016版)2016年生物技术概论试题库一、名词解释1.基因工程:分子水平的遗传工程,按照人的意愿将某一生物的遗传信息转移到另一生物体内,以改变其生物机能或创造新生物物种的技术。
2.蛋白质工程:通过改造与蛋白质相对应的基因中碱基顺序,或设计合成新的基因,将它克隆到受体细胞,通过基因表达获得新的特性的蛋白质技术。
3.同尾酶:指识别序列不同,但是酶切DNA分子产生的DNA片段具有相同的粘性末端的一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4.转化:通过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等方法使外源裸露DNA进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稳定维持和表达的过程。
5.包埋法:是将酶包埋在高聚物凝胶网格中或高分子半透膜内的固定方法。
6.cDNA文库:某种生物基因组转录的全部mRNA经反转录产生的各种cDNA片段分别与克隆载体重组,贮存在一种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之中,这样的群体称为cDNA文库。
7.基因组DNA文库:将某一种基因DNA用适当的限制酶切断后,与载体DNA 重组,再全部转化宿主细胞,得到含全部基因组DNA的种群,称为基因组DNA文库。
8.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
9.生物技术:综合运用现代生物学、化学、工程手段,直接或间接的利用物体、生命体系和生命活动过程生产物质的一门高级应用技术科学。
10.基因克隆载体:把能够承载外源基因,并将其带入受体细胞得以稳定维持的DNA分子称为基因克隆载体。
11.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在蛋白质组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
12.基因组文库:把某种生物基因组的全部遗传信息通过载体贮存在一个受体菌克隆子群体中,这个群体即为这种生物的基因组文库。
13.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基因工程P21):是一类能识别双链DNA 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在合适的反应条件下使每条链一定位点上的磷酸二酯键断开,产生具有5…—磷酸基和3…—羟基的DNA片段的内切脱氧核糖核酸酶。
2016-2017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二):期末检测卷 含答案

期末检测卷(时间:60分钟分数:100分)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1项符合题目要求)1.假设某植物种群非常大,可以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基因不产生突变.抗病基因R对感病基因r为完全显性。
现种群中感病植株rr占1/9,抗病植株RR和Rr各占4/9,抗病植株可以正常开花和结实,而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则子一代中感病植株占().A.1/9 B.1/16C.4/81 D.1/8答案B解析根据提干信息:感病植株在开花前全部死亡,可知亲代参与交配的全为抗病植株,且RR和Rr各占1/2,由此计算得出R的基因频率为3/4,r的基因频率为1/4,直接应用遗传平衡定律计算得子一代中感病植株(rr)占:(1/4)2=1/16。
2.鸟类的性别决定为ZW型。
某种鸟类的眼色受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
甲、乙是两个纯合品种,均为红色眼.根据下列杂交结果,推测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是()。
A.甲为AAbb,乙为aaBBB.甲为aaZ B Z B,乙为AAZ b WC.甲为AAZ b Z b,乙为aaZ B WD.甲为AAZ b W,乙为aaZ B Z B答案B解析根据杂交组合2中后代的表现型与性别相联系,可知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在Z染色体上,可知A项错误;杂交组合1中后代雌雄表现型相同,且都与亲本不同,可见子代雌雄个体应是同时含A和B才表现为褐色眼,则甲的基因型为aaZ B Z B,乙的基因型为AAZ b W,因此后代褐色眼的基因型为AaZ B Z b和AaZ B W,由此可知反交的杂交组合2中亲本基因型为aaZ B W和AAZ b Z b,后代雌性的基因型为Aa Z b W (红色眼)、雄性的基因型为Aa Z B Z b(褐色眼),这个结果符合杂交2的子代表现,说明最初推测正确,即杂交1的亲本基因型为AaZ B Z b 和AaZ B W,B项正确。
3.已知小麦无芒(A)与有芒(a)为一对相对性状,用适宜的诱变方式处理花药可导致基因突变。
生命科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专科)复习题及参考答案《生命科学》一、选择题:1.20世纪70年代英国地球物理学家洛维洛克和美国生物学家马古丽斯共同提出的是 [ ]A.生物进化论B.细胞学说C.盖雅假说D.相对论2. 在光合作用中,合成一个葡萄糖分子需要ATP和NADPH的数量分别是A.12、12 B.18、12C.18、18 D.3、23. 研究生命科学的一般步骤A. 认识问题——搜集资料——提出假说——检验假说——评价数据——结果报道B. 认识问题——提出假说——搜集资料——检验假说——评价数据——结果报道C. 提出假说——认识问题——搜集资料——评价数据——检验假说——结果报道D. 搜集资料——认识问题——评价数据——结果报道——提出假说——检验假说4.按研究的生命现象或生命过程可将生命科学划分为 [ ]A.植物学、动物学、微生物学、病毒学、人类学、古生物学、藻类学、昆虫学、鱼类学、鸟类学等B.形态学、生理学、分类学、胚胎学、解剖学、遗传学、生态学、进化学、组织学、细胞学、病理学、免疫学等C.种群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量子生物学等D.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生物气候学、生物地理学、仿生学、放射生物学等5.组成人体的元素中,质量百分比最大的是 [ ]A.碳B.氢C.氧D.氮6.果糖是 [ ]A.多糖B.单糖C.寡糖D.结合糖7.纤维素是 [ ]A.多糖B.单糖C.寡糖D.结合唐8.下列物质,都可以称生命大分子的是 [ ]A.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脂类、核酸C.蛋白质、糖类、核酸D.糖类、脂类、核酸E.蛋白质、核酸9.下列哪些物质是原始细胞所必须具有的 [ ]A.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B.蛋白质、脂类、核酸C.蛋白质、糖类、核酸D.糖类、脂类、核酸E.蛋白质、核酸10.DNA的基本结构成分为核苷酸,水解后形成 [ ]A.磷酸、五碳糖、碱基B.磷酸、脱氧核糖、碱基C.磷酸、核糖、碱基D.以上三种都可以E.以上三种都不对11.DNA中的两条链走向是 [ ]A.一条3ˊ---3ˊ,另一条5ˊ---5ˊB.一条5ˊ-3ˊ,另一条5ˊ-5ˊC.一条5ˊ-3ˊ,一条3ˊ-5ˊD.一条5ˊ-3ˊ,另一条3ˊ---3ˊE.以上几种均不对12.能表现出该蛋白质特异性的化学基团是在蛋白质的哪个部位上 [ ]A.肽链B.主链C.侧链D.多肽链E.以上四种部位都可以13.糖蛋白是单纯蛋白质与下列的该物质结合而成的 [ ]A.核酸与糖B.磷酸与糖C.脂与糖D.糖E.以上四种都可以14.许多酶系属结合蛋白,其中非蛋白质部分称 [ ]A.非酶蛋白B.辅基C.全酶D.以上三种都可以E.以上三种均不对15.酶的本质是 [ ]A.脂类B.蛋白质C.氨基酸D.脂肪酸E.糖类16.原核细胞不能完成的生理或生化作用是 [ ]A.细胞生长和运动B.蛋白质合成C.糖酵解D.有丝分裂E.遗传物质复制17.真核细胞具有的特征 [ ]A.无细胞质B.无重复的DNAC.无有丝分裂器D.无细胞骨架E.以上都不是18.真核细胞中的内膜系统是指 [ ]A.细胞内交织成网状的RER和SERB.由扁平囊和大小囊泡组成的高尔基体C.由外膜、内膜和嵴形成的线粒体膜系D.所有的膜性结构E.除细胞膜和线粒体外的所有膜性结构19.下列的细胞中不属于内膜系统的是 [ ]A.内质网B.Golgi complexC.LysosomeD.线粒体E.过氧化物酶体20.下列细胞器属于内膜系统的是 [ ]A.线粒体B.细胞膜C.核膜D.核糖体E.染色体21. 在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之间的随机组合发生在 [ ] A.减数分裂前期Ⅰ B.减数分裂中期ⅡC.减数分裂后期Ⅰ D.减数分裂后期Ⅱ22. 以下关于外输性蛋白质合成与分泌途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首先在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上合成B.新合成的蛋白质进入内质网腔中C.转运到高尔基复合体形成酶原颗粒D.酶原颗粒转移到细胞顶端,释放到细胞外E.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23.液泡系统包括 [ ]A.内质网、核膜、高尔基复合体B.内质网、核膜、溶酶体C.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D.溶酶体、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E.内质网、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核膜2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内质网数量分布与细胞的类型、生理功能状态、分化程度及环境条件相关B.卵细胞、胚胎或未分化细胞的内质网相对不发达C.随着细胞的分化,内质网的数量逐渐增加,同时结构更加复杂D.在各种细胞中的内质网均含有小管、小囊、扁平囊的单位结构E.肝细胞在激素、药物作用下,会出现内质网囊泡化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golgi complex是一个极性细胞器B.golgi comples是一种动态细胞器C.在肿瘤细胞中,分化程度较高的癌细胞,高尔基复合体较不发达D.golgi complex可因功能亢进或代偿性功能亢进而肥大E.中毒引起脂蛋白合成及分泌功能障碍,可导致高尔基复合体萎缩、破坏、消失26. 下列哪一种动物的的调焦方式与照像机类似 [ ] A.鱼 B.蛇 C.鸟 D.马27. 在肌原纤维中,一根粗肌丝可以和多少根细肌丝接触 [ ] A.2根 B.3根 C.5根 D.6根28.关于溶酶体不正确的说法是 [ ]A.膜上含有特殊的转运蛋白B.根据功能状态及形成过程分为内体性溶酶体、吞噬性溶酶体、残余体C.构成膜的蛋白质高度糖基化D.人体中各种细胞均含有溶酶体E.其主要的功能是参与细胞的正常消化29.矽肺的致病物质及主要破坏的细胞器分别是 [ ]A.CO2 溶酶体B.SiO2 粗面内质网C.SiO2 溶酶体D.CO2 粗面内质网E.CO2 高尔基复合体30.各类细胞的周期时间有很大差异,这主要是由于 [ ]A.各类细胞G1期的时间差异极大。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答案

生命科学导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生命科学的核心研究对象是什么?A. 非生物体的物理性质B. 生物体的生理机能C. 化学反应的动力学过程D. 宇宙中的天体运动答案:B2. 下列哪个学科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点?A. 地质学B. 生态学C. 热力学D. 数学答案:B3. 生命科学的研究方法通常不包括以下哪项?A. 实验观察B. 理论推导C. 计算机模拟D. 文学创作答案:D4. 生命科学的发展对于以下哪个领域影响最小?A. 医学B. 农业C. 环境保护D. 金融投资答案:D5. 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哪个技术是最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A. PCR技术B. 质谱分析C. 核磁共振D. 紫外光谱答案:A二、填空题1. 生命科学的研究不仅关注生物体的形态和结构,还包括它们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答案:生理功能遗传信息进化历史2.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体都是由一个或多个________构成。
答案:细胞3. 生命科学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________、改善________和保护________。
答案:生物体的病理机制人类生活质量生态环境三、简答题1. 简述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及其重要性。
答:生命科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生物化学、生物物理、遗传学、生态学、进化生物学等。
这些领域对于理解生物体的基本构成和功能、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推动医学和农业的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2. 描述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答:聚合酶链反应(PCR)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技术,它允许科学家在体外快速复制DNA片段。
PCR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基因克隆、遗传疾病诊断、法医学证据分析以及古生物学研究等。
3. 讨论生命科学对于未来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
答:生命科学的发展将对未来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医学领域,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治愈遗传性疾病,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考试题库请各位同学注意:《生命科学与技术研究进展》课程考试时间为:第十二周周六(2016年11月19日)晚上18:30—21:30考试地点:东十二楼F101教室1.简述2-3种转基因新技术的理论基础和操作原则。
1.植物转基因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植物。
它可通过原生质体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技术获得,有可能改变植物的某些遗传特性,培育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的作物新品种,如玉米稻、北极鳄梨、转基因三倍体毛白杨。
2.动物转基因就是基因组中含有外源基因的动物。
它是按照预先的设计,通过细胞融合、细胞重组、遗传物质转移、染色体工程和基因工程技术将外源基因导入精子、卵细胞或受精卵,再以生殖工程技术,有可能育成转基因动物。
人工转基因技术原理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优质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从而达到改造生物的目的。
具有不确定性。
常用的方法和工具包括显微注射、基因枪、电破法、脂质体等。
2.展望你对转基因技术应用的前景。
转基因技术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人工分离和修饰过的基因导入到生物体基因组中,由于导入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体性状的可遗传修饰。
转基因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医药、工业、农业、环保、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目前已有基因工程疫苗、基因工程胰岛素和基因工程干扰素等药物。
其使用基因拼接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即转基因技术),指按照人们的意愿,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产生出人类需要的基因产物,以此生产出的药物原料和药品。
利用转基因技术进行遗传改良有着重要的意义,可以:第一、增加产量。
第二、改良品质。
第三、增强抗逆性。
第四、生产转基因药品。
同时,转基因技术的发展打破了自然发展的规律或多或少破坏了生物界领域的和谐。
转基因技术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第一,基因飘逸即基因流或基因水平转移到其他近缘物种。
第二,转基因植物产生的杀虫毒素可由根部渗入土壤, 某种单一的转基因植物的大量种植可能会对土壤生物及微生物和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因而减少本地区物种的多样性。
第三,转基因产品的毒性, 能引起人的过敏反应。
第四,转入植物的标记基因(特别是抗生素基因) ,有可能通过某种途径扩散到其他微生物中并使其产生新的抗药性,导致超级病原菌的产生。
因此转基因作物安全性需考虑的问题:(1)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毒性、过敏反应、抗药性等。
(2)环境释放的生态风险作为“外来种”是否带来生态风险;在环境中的残留及可能造成的基因污染;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演变成农田杂草或将基因传递到其他杂草的风险。
3.请试论述生物能源的优越性及不足。
优越性:生物质能源具有资源丰富、可再生、低污染,能解决能源危机和保护生态环境。
易燃烧,污染少,灰分较低。
能控制环境污染,减轻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理想途径。
(1)提供低硫燃料,(2)提供廉价能源(于某些条件下),(3)将有机物转化成燃料可减少环境公害(例如,垃圾燃料),(4)与其他非传统性能源相比较,技术上的难题较少。
另外,①生物燃料是唯一能大规模替代石油燃料的能源产品,而水能、风能、太阳能、核能及其他新能源只适用于发电和供热。
②生物燃料是产品上的多样性。
能源产品有液态的生物乙醇和柴油,固态的原型和成型燃料,气态的沼气等多种能源产品。
既可以替代石油、煤炭和天然气,也可以供热和发电。
③生物燃料是原料上的多样性。
生物燃料可以利用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畜禽粪便、食品加工业的有机废水废渣、城市垃圾,还可利用低质土地种植各种各样的能源植物。
④是生物燃料的“物质性”,可以像石油和煤炭那样生产塑料、纤维等各种材料以及化工原料等物质性的产品,形成庞大的生物化工生产体系。
⑤生物燃料的“可循环性”和“环保性”。
⑥生物燃料的“带动性”。
生物燃料可以拓展农业生产领域,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还能促进制造业、建筑业、汽车等行业发展。
在中国等发展生物燃料,还可推进农业工业化和中小城镇发展,缩小工农差别,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意义。
⑦生物燃料具有对原油价格的“抑制性”。
⑧生物燃料是创造就业机会和建立内需市场。
不足:(1)植物仅能将极少量的太阳能转化成有机物,(2)单位土地面的有机物能量偏低,(3)缺乏适合栽种植物的土地,(4)有机物的水分偏多(50%~95%) 还有:热值及热效率低,体积大而不易运输,目前达不到规模化生产的程度:生物质合成燃料乙醇存在着“与人争粮”的问题,生物质合成生物柴油存在着污染较大的不足,生物制氢存在着产氢效率低,氢气收集困难等弊端,沼气发酵则存在着发酵效率低、持续运行能力差的缺点。
4.当前生物能源的主要品种有哪些?研究进展如何?生物能源的种类包括森林能源、农作物秸秆、禽畜粪便和生活垃圾等。
利用生物能源的主要技术有:利用剩余粮食、能源作物和农作物秸秆等生产燃料乙醇;生物质液化生产生物柴油,例如在利用菜籽油替代柴油的研发方面,英国及北欧国家正在进行;生物制氢,可通过气化和微生物催化脱氢方法制氢;厌氧发酵发生产沼气等。
由于生物质能源所具有的环保、可再生等特点,同时又能推动农业产业链的发展,在目前国际原油市场回落无望的情况下,生物质能源再度加温,已被认为是解决全球能源危机的最理想途径之一。
目前,欧美及世界多数地区都在寻求生物能源发展之道。
我国2004年开始在部分地区试点使用乙醇汽油之后,生物质能源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以玉米、小麦等生产乙醇,用豆油、棉油等生产生物柴油各地纷纷兴起。
但“粮食能源化”是否会影响粮食安全?最新技术进展和专家研究结论表明:鼓励发展非粮生物质能源是解决我国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的根本之道。
5.针对某种现有药物制剂的缺陷,设计一种纳米药物制剂,并从该制剂的处方、制备工艺、质量研究以及PK/PD优势等方面加以阐明(可以参考已上市纳米药物)。
紫杉醇(PTX)是常用的抗肿瘤药物,其主要机制是促进细胞微管聚合并抑制微管解聚,导致细胞纺锤体失去正常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有丝分裂,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由于紫杉醇的低溶解性,临床上常采用体积比1/1的聚氧乙烯蓖麻油(Cremophor EL)和乙醇助溶,该制剂称为太素(Taxol?)。
但聚氧乙烯蓖麻油易引起过敏反应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极大的限制了临床应用。
聚合物胶束采用两亲性聚合物包裹药物,大小仅20-50nm,可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可降解性和降低排斥反应,同时可以作为难溶性药物的输送载体。
两嵌段聚合物由亲水片段和疏水片段两部分组成。
最具代表性的亲水性片段聚乙二醇(PEG)对人体具有较低的毒性,是目前最广泛用来作为聚合物胶束亲水链段的聚合物。
而研究较多的疏水段主要为易于水解,产物无毒、具有良好的生物兼容性的脂肪族聚酯,如聚丙交酯(PLA)、聚己内酯(PCL)等。
经PEG表面修饰后的药物运输系统,能够减少药物载体与血液中蛋白的相互作用,大大降低网状内皮系统对粒子的识别和摄取,显著提高药物载体在血液中的循环时间,改变药物代谢性能,提高药效。
但是也会造成细胞摄取的减少和胞内释放的降低,即“PEG-dilemma”现象。
另外,PEG的毒性是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降低,但随之水溶性和代谢速度也呈下降趋势,同时PEG本身不降解,大量连续使用容易产生副作用。
羟乙基淀粉(HES)较之PEG有许多优点之处:可生物降解;可大量长期使用而无副作用。
载紫杉醇HES-PCL聚合物胶束具有以下优势: HES、PCL均可生物降解;生物相容性好的HES组成亲水外壳,在体内既不聚集也不被网状内皮系统(RES)摄取,可在全身脉管系统中自由循环,作用时间长;该剂型具有粒径小(20-50nm)、水溶性好、被动靶向;不需要使用其他助溶剂,总体毒性得以降低,进而允许更高注射剂量,提高疗效。
6.论述纳米药物的纳米特征及质量研究方法1)纳米药物的粒度研究,包括数量分布、重量分布、体积分布和光强分布等。
①光子相干光谱法(PCS):是一种微小颗粒在液体中的扩散系数的技术。
通过精确测量颗粒散射光强与时间的函数关系以测定扩散系数,系统利用光强探测器检测胶体或高分子溶液中颗粒由于布朗运动而产生的散射光强随时间的变化,应用光谱相干分析技术计算布朗运动的扩散系数,进而得到粒度及其分布。
②离心沉降法:该法是利用重心沉降的原理,测量颗粒的沉降速度,进而测得颗粒的粒度。
③激光衍射法:也称小角激光散射法,是亚微颗粒的粒度测定的首选方法。
由于激光衍射法可测定的粒度范围为0.50~80um,可用于测定样品中存在的大颗粒或者纳米颗粒的团聚体的粒度。
2)饱和溶解度和溶出度,与之相关的有血药浓度或生物利用度:透析法:3)药物晶型,与之相关是药物的稳定性和药物的饱和溶解度。
:①差示扫描量热法(DSC)②广角X射线衍射法(WAXS)4)载药量和包封率:①载药量是指纳米粒中药物质量(包括游离药物质量与被包封的药物质量)与纳米粒的质量的比值。
测定药物含量常用方法有:紫外分光光度计法,荧光光度计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②包封率是指纳米药物载体中的药物量与体系中药物总量(纳米药物载体中的药物量与介质中的药物量之和)的比值。
包封率的测定方法:测定药物包封率的方法主要有透析法、葡聚糖凝胶柱法、超滤法等,通过透析、葡聚糖凝胶柱层析和超滤等方法使游离的药物从载药纳米粒体系中分离出来,测出游离药物含量后,根据包封率=(药物总量-游离药物量)/药物总量即可得到包封率。
③突释效应和渗漏率:药物在微囊、微球、脂质体中的情况一般有三种,即吸附、包人和嵌入。
在体外释放试验时,表面吸附的药物会快速释放,称为突释效应。
开始半小时内的释放量要求低于40%。
若微囊、微球、脂质体产品分散在液体介质中贮藏,应检查渗漏率,可由下式计算:渗漏率=产品在贮藏一段时间后渗漏到介质中的药量产品在贮藏前包封的药量×100%5)脂质体氧化程度的检查脂质体含有的磷脂容易被氧化,这是脂质体突出的问题。
在含有不饱和脂肪酸的脂质混合物中,磷脂的氧化分三个阶段:单个双键的偶合、氧化产物的形成、乙醛的形成及键断裂。
因为各阶段产物不同,氧化程度很难用一种试验方法评价。
本指导原则采用氧化指数为指标。
氧化指数的测定:由于氧化偶合后的磷脂在波长230nm左右具有紫外吸收峰而有别于未氧化的磷脂。
测定脂质体的磷脂时,其氧化指数应控制在0.2以下。
具体方法是:将磷脂溶于无水乙醇配成一定浓度的澄明溶液,分别测定在波长233nm及215nm的吸光度,由下式计算氧化指数:氧化指数=A233nm/A215nm7.论述肿瘤靶向纳米药物设计的五得原则“五得”原则:跑得动,停得下,钻得深,进得去,放得出1)跑得动(long circulation):纳米药物要实现缓释,延长体内的循环时间,可通过表面修饰来改变微粒的表面性质,以达到长循环的效果:纳米粒表面的亲水性与亲脂性将影响到纳米粒与调理蛋白的吸附结合力的大小,从而影响到吞噬细胞对其吞噬的快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