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课文上课讲义
《一厘米》课文讲义汇总

一、 1、毕淑敏 :女 ,1952年出生于新疆 , 中学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附属学校 .1969年入伍 ,1980年转业 , 从事医学工作 20年后 , 开始专业写作 , 共发表作品200万字 . 获各种文学奖 30余次 . 国家一级作家 , 内科主治医师 , 北京师大文学硕士 . 著有《毕淑敏文集》八卷, 代表作《昆仑殇》《补天石》 ,长篇小说《红处方》、《血玲珑》等, 新近创作的长篇小说《女工》 ,是毕淑敏继《红处方》等一系列反映社会热点的作品之后, 首次将目光投向了社会底层人物——一名普通的下岗女工, 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毕淑敏真正取得全国性声誉是在短篇小说《预约死亡》发表后,这篇作品被誉为是“新体验小说”的代表作, 它以作者在临终关怀医院的亲历为素材, 对面对死亡的当事者及其身边人的内心进行了探索, 十分精彩。
这篇课文是百集电视连续剧《咱老百姓》的节选,所写的是一件小事,却反映了一个严肃的主题:如何塑造孩子的健康心灵,如何培养孩子的精神人格,一个人应该怎样对待尊严的问题。
(理解 2、注音:戳chu ō jūn 皲裂挑剔 tì脱臼 jiù雄赳赳 ji ū温文尔雅 qiâ锲而不舍冥思苦想战战兢兢j īng 声色俱厉bīn 彬彬有礼吊儿郎当金碧辉煌不可思议惩(ch ãng 罚吝(l ìn 惜按捺(n à允(y ǔn 诺逻辑(j í矜(j īn 持吮(sh ǔn 吸磕(k ē头骄横(h âng 顷(q ǐng 刻哄(h ōng 笑脱臼(ji ù兀(w ù自狡黠(xi á内疚(ji ù反驳(b ï (记忆3、释词:动弹(d îng tan (人 . 动物或能转动的东西活动窘迫(jiǒng 非常穷困;十分为难。
矜持(jīn拘谨,拘束。
迷惘(wǎng 由于分辨不清而困惑,不知怎么办。
13、《故乡》课文讲义

一、小说基础知识回顾1、小说定义:以塑造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2、小说分类: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
(篇幅长度)3、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神态)4、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
5、小说的故事情节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
(序幕、尾声)6、小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二、课文基础梳理1、秕谷(bǐ)祭祀(sì)瓦楞(léng)阴晦(huì):阴沉,昏暗恣睢(zì)(suī):任意胡为装弶(j iàng)寒噤(jìn)惘然(wǎng):心里好象失去了什么东西的样子。
猹(chá)隔膜(mó):思想感情不相通脚踝(huái)胯(kuà)下獾(huān)鹁鸪(bó)(gū)髀(bì)嗤(chī)笑絮絮(xù)瑟(sè)索蜷(quán)缩折(shé)本潺潺(chán)黛(dài)色愕(è)然五行(xíng)颧(quán)骨伶(líng)仃萧索:缺乏生机,不热闹。
展转:生活不安定,四处奔波。
2、《故乡》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写于1921年,在这十年前,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
3、小说以“我”回故乡的见闻和感受为线索,按时间顺序安排情节。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即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4、鲁迅(1881-1936),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旗手,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开始用“鲁迅”笔名创作,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有《野草》,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杂文集有《坟》,《华盖集》等二十余集。
1936年病逝于上海。
人教版初一Unit 9 课文讲解-讲义(学生版)

Unit 9 课文讲解一、课堂目标1. 学习并积累单词;2. 学会用英语描述最喜欢的学科;3. 能读懂有关描述学校课程安排及课程喜好的短文;4. 学习特殊疑问句。
二、课前热身1. 复习写出下列基数词对应的序数词:① one → ② two → ③ three → ④ four → ⑤ five → ⑥ six → ⑦ seven → ⑧ eight →⑨ nine → ⑩ ten → ⑪ twenty →⑫ twelve →英汉互译(1)when 意为,对时间进行提问;(2)old 表示“年老的”,其反义词为;(3)“举行聚会”:;(4)“通过考试”:;(5)go for a trip:;(6)dear 除了表示“亲爱的”,还可以表示;(7)忙于做某事:;(8)It’s time to do sth. :。
2. 认识单词favoriteadj.特别喜爱的subject n.学科;科目n.特别喜爱的人或事物math n.(=maths)数学subject n.学科;科目history n.历史P. E.n.体育because conj.因为musicn.音乐;乐曲Friday n.星期五Chinesen.语文;汉语cool adj.妙极的;酷的adj.汉语的;中国的Wednesday n.星期三geography n.地理(学)Sunday n.星期日why adv.为什么P. M. 下午;午后Monday n.星期一lesson n.课;一节课Saturday n.星期六useful adj.有用的;有益的free adj.空闲的from prep.从...... 开始Tuesday n.星期二Mrs. 太太;夫人Thursday n.星期四finish v.完成;做好A. M.上午hourn.小时短语:① for sure 无疑;肯定 ② from ... to ... 从...... 到......三、课文讲解一1. 课文朗读2. 重难点讲解How's your day?How's your day? 是非正式场合朋友见面时的问候语。
《纪念白求恩》课文讲义

一、基础识记1、诺尔曼·白求恩(1888~1939),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生。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受加拿大共产党的派遣,率领由加拿大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到中国,4月间经延安到达晋察冀边区。
1939年10月白求恩在涞源摩天岭前线医院医治伤员时,不幸手指感染中毒,由于他坚持工作,肘关节有发生转移性脓疡,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他最后一句话是:“努力吧!向着伟大的路,开辟前面的事业!”白求恩逝世一个月后的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写下了《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
2、字音释词:①派遣(pài qiǎn):政府、机关、团体等)派人到某处做某项工作。
②以身殉职(xùn)③狭隘(ài):原意为窄小,不宽阔。
常用来比喻心胸、气量、见识等不开阔。
④满腔热忱(ch én):心里充满真诚和热情。
忱:情意。
⑤拈轻怕重(niān):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易的,害怕繁重的。
⑥纯粹(cuì):不含杂质,不掺杂其他成分。
本课指真正、名副其实。
⑦鄙薄(bǐ bó)⑧晋察冀(jì)⑨漠不关心:态度冷淡,毫不关心。
⑩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
⑾麻木不仁:课本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⑿低级趣味:无聊而不高尚的情趣。
⒀以身殉职:为忠于本职工作,不惜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⒁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
益,更加。
3、议论文常识①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②论点包括:分论点和中心论点③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④论证方法主要:道理论证、事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4、《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题目中“纪念”二字揭示了文章的写作目的与文章主旨。
5、文章要点第一段: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二段: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三段: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诗词五首》课文讲义一

《诗词五首》课文讲义一————————————————————————————————作者:————————————————————————————————日期:2词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大派。
因明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派以柳永、李清照为代表,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风格委婉、绮丽。
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李清照、温庭筠。
豪放派:内容上多以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
A《过故人庄》1、孟浩然(689---740)襄阳人,唐代山水田园派诗人代表之一,与王维齐名,代表作《过故人庄》,生活在盛唐开元年间,当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政治清明。
诗人一生没有作过官,基本上过着隐居生活,早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来到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
其诗风平易清淡,有超妙之趣。
2、诗文分析:过故人庄(过:访问。
故人:老朋友。
庄:村庄。
)故人具(准备)鸡黍(shǔ),邀我至田家。
(老友备好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做客。
)绿树村边合(环绕),青山郭(外城)外斜(xiá)。
(村外绿树环绕,村子的四周青山斜立。
)开轩(这里指窗子)面场圃,把(pǔ)酒(端起酒杯)话桑麻。
(打开窗子面对打谷场和菜园,把酒对饮畅谈农事)待到(等到)重阳日,还(huán)来就(靠近,欣赏)菊花。
(等到九月重阳节的那一天,我还要来饮酒赏花。
)3、诗人描绘了一副怎样的生活画面?写农村的风景,也写老朋友的友谊。
一盘鸡,一壶酒,谈谈农家的生活,对着这样热情的主人、一片好风景,就无怪他要约好再来了。
4、为什么诗人临走时要主动相约重阳再聚?主人待客热情淳朴、主客相处融洽亲切;环境清新宜人、开阔舒展;宾主把酒闲话、心情舒畅恬美。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讲义范本

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讲义范本第一课:古诗词欣赏一、引入课堂环境的布置:将几张著名古诗词的图片贴在教室的黑板上,营造出古朴的氛围。
学生背景知识的调查:通过简短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古诗词的了解程度,以便根据孩子们的差异制定教学目标。
二、导入1. 学生回答的问卷分析根据学生的反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停留在表面,知识储备不足,对古人的语言表达有很强的难度与局限性。
2. 谈论与解惑通过提问,让学生思考古诗词的作用及特点,并进行简单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美妙之处,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知识点展示1. 古诗词的起源和流传通过幻灯片或课件展示,简要讲解古诗词的起源和流传,学生可以通过图片和文字来了解古代的诗人与他们的作品。
2. 古诗词的分类介绍古诗词的不同分类,如唐诗、宋词、元曲等。
并逐个分类进行简要的分析和解读,使学生对古诗词的体裁有较全面的了解。
四、案例分析以一首唐诗为例,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解读,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古诗词的内涵和表达方式。
五、活动设计1. 课堂互动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朗读和解读,以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抒发个人情感。
2. 创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一首小诗,让他们亲身体验古人创作的过程,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六、总结通过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互动活动,学生对古诗词的认识将得到提高,能够更好地欣赏与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评思维。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回家背诵并完成一份读后感,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能力。
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古诗词,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热爱,并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标准讲义

华儒标准教案第十、十一课时课题:《故乡》、《我的叔叔于勒》教学目标1.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3.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教学重点1.梳理情节,感悟作者的情感脉络及探求人生新路的执着信念。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其作用及描写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文中运用对比、议论的方法来突出小说主题。
教学方法读思结合法教学内容及程序一、导入“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八十六岁的贺知章返回离开五十多年的故乡时,写下了这首《回乡偶书》。
20世纪20年代,“我”回到阔别二十余年的故乡,又会有何感触呢?今天我们学习鲁迅根据自己的回乡经历写的一篇短篇小说《故乡》。
二、解题1、本单元是小说单元,复习小说的有关常识。
①小说的三要素是什么?②小说塑造人物的方法有哪些?③小说的情节发展有哪几部分?④小说的环境指描写包括什么环境?有什么作用?提示学生学习小说就抓住小说的三要素来学习,重点是人物形象的刻画。
2.回顾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徬彷》、《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有《坟》《二心集》《且介亭杂文》。
3.回顾写作背景资料:辛亥革命后,地主阶级的军阀官僚的统治与帝国主义的双重的压迫使农民日益贫困化,他们过着饥寒交迫的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鲁迅于1919年12月回故乡绍兴接母亲到北京,目睹农村的破败和农民的凄苦,十分悲愤,便以这次回家的经历为题材,写了这篇小说。
后编入他的小说集《呐喊》。
小说着重刻画了一个受尽当时社会摧残剥削的劳苦农民闰土的形象。
课文铁杵成针讲义

类似故事分享交流
愚公移山
愚公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挖山,最终感动天帝,将山挪走。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 恒心和毅力,再大的困难也能克服。
悬梁刺股
孙敬悬梁挂席为帷,凭借自己的努力终成一代大儒;苏秦用锥子刺大腿,痛醒后继续读书 ,后成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这两个故事都表现了古人勤奋好学的精神。
提问
你还知道哪些类似铁杵成针的成语或俗语?
回答
类似铁杵成针的成语或俗语有很多,比如“持之以恒”、 “滴水穿石”、“磨杵成针”等,都表示只要有恒心和毅 力,不断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取得成功。
提问
在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类似铁杵成针的事情?请 分享一下你的经历。
回答
(学生自由发挥,分享自己的经历)
的优秀品质。
03
追求卓越的目标
主人公将铁杵磨成细针的目标虽然看似遥不可及,但他却凭借坚定的信
念和执着的努力最终实现了这一目标,彰显了其追求卓越、勇攀高峰的
远大志向。
配角形象对比分析
旁观者的态度变化
课文中的旁观者一开始对主人公的行为持怀疑和嘲笑的态度,认为他是在做无用 功。然而,随着主人公的坚持和努力,旁观者的态度逐渐转变为敬佩和赞叹,这 一变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主人公的成长变化
在磨针的过程中,主人公不仅实现了从铁杵到细针的物质变化,更经历了从平庸到卓越的精神蜕变。 他的坚韧不拔和执着努力使得他的内心世界变得更加丰富和强大,成为了一个更加优秀和成熟的人。
04
主题思想与启示意义
阐述课文主题思想
01
课文通过讲述李白小时候遇到老 妇人磨铁杵的故事,传达了“只 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主题 思想。
情感体会
通过对场景的感受,让学 生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 感和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
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
我决定委屈②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我说:“走大路。
”——《散步》莫怀戚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
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
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
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
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从百菜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我跨进店门,暗喜没人注意。
我踮起脚尖,从大人的腋下钻过去。
哟,把短头发弄乱了,没关系,我总算挤到里边来了。
在一排排花花绿绿的书里,我的眼睛急切地寻找,却找不到那本书。
从头来,再找一遍。
啊!它在这里,原来不在昨天的地方了。
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窃读记》林海音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蒲松龄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桃花源记》陶渊明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伤仲永》王安石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
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
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
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背影》朱自清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
祈祷的钟声也响了。
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
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法兰西万岁!”
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最后一课》阿尔封斯·都德
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衣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这又使我产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
她确有伟大的神力。
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阿长与山海经》鲁迅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善蚕桑,采桑城南隅;青丝为笼系,桂枝为笼钩。
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
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陌上桑》汉乐府
河曲(qǔ)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huì)。
以残年余力,曾(cé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cēng)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qǔ)智叟(sǒu)亡(wú)以应。
——《愚公移山》
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有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
可别恼。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
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
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春》朱自清
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
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的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紫藤萝瀑布》宗璞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
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号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海燕》高尔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