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PPT

合集下载

图解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图解宏观经济学PPT课件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
事实上的钉住汇率 盯住美元的麻烦
失去调节国际收支的 功能
23
当前的宏观经济
要素市场
家庭
企业
产品市场 储蓄 金融市场 投资
国 外 净出口
-
几个基本特征
消费率长期下滑
居民消费尤其明显
储蓄投资转化不畅
存差 超额准备
大量FDI流入 巨额贸易顺差
解释:
为什么消费率一直下降? 为什么储蓄投资转化不畅?
9
-
10
本次讲座的基本理念和主要内容
基本方法
“理性分析,感性表达。”
主要内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1. 宏观经济的总体流程(理解宏观经济的基本框 架)
宏观经济的核心:储蓄-投资转化机制
2. 观察宏观经济的两个关键变量:利率和汇率
3. 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多重失衡格局下高速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

稳定性分析
大起大落(机制)
24
通货膨胀问题
通货膨胀的界定
物价总水平的持续上涨
物价总水平 持续上涨
通货膨胀是关乎社会正义的事情(凯恩斯)
市场经济:价格机制起作用
喊价的权利和还价的权利(讨价还价) 这里的“价”是相对价格
通货膨胀:扰乱价格信息
经济行为人不能有效区分相对价格变化和价格总水平变化 行为短期化(uncertainty) 效率降低
资本市场分割 利率管制
资本市场改革滞后的效应
创业不足(企业家才能就业不充分) 随之,国内资本失业
为什么FDI流入?
充足的劳动力供应(劳动力市场化) 背靠国际资本市场
为什么顺差?
国内消费需求不足 人民币对外价值低估
为什么高增长?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政策目标一致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应共同致力 于实现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 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等宏观经
济目标。
政策工具互补性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具有不同的调 节机制和工具,可以相互补充,形 成政策合力。
政策实施协调性
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时,应加强沟通和协调,避免政策 冲突和相互抵消。
高水平对外开放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经济将更加注重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 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绿色低碳发展路径选择
1 2
能源结构调整 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和供给革命,加快构建清洁低 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降低碳排放强度。
产业绿色转型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和新兴绿色产业发展,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失业率计算及类型划分
失业率计算
失业率 = 失业人数 / 劳动力总数 × 100%。其中,失业人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愿意工 作但目前没有工作的人数;劳动力总数指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收入法
也称分配法,是从生产过程创造收入 的角度,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 应得的收入份额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 向政府支付的份额的角度来反映最终 成果的一种计算方法。
经济增长率计算及分析
01
02
03
经济增长率的计算
通常采用GDP或人均GDP 的年均增长速度来衡量。
经济增长的源泉
包括资本积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完善生态文 明制度体系,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PPT大纲

2024年度宏观经济学高鸿业版PPT大纲

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
全球治理、国际合作等
2024/2/2
12
03
失业、通货膨胀与货币政策
2024/2/2
13
失业类型、原因及影响分析
01
02
03
失业类型
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 、周期性失业等。
2024/2/2
失业原因
经济周期波动、技术进步 、产业结构调整、劳动力 市场不完善等。
失业影响
浪费劳动力资源、减少产 出、增加社会成本、影响 社会稳定等。
工具选择依据
经济形势判断、政策目标取向、金融 市场状况等。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 开市场业务等。
2024/2/2
16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果评估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进而调节 总需求和总供给。
货币政策效果评估
通过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就业率等指标的变化来评估货币政 策效果。
27
06
宏观经济学前沿问题探讨
2024/2/2
28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融合趋势
1
宏观与微观经济学的传统界限
介绍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研究对象、方法 和假设上的传统区别。
2 3
融合趋势的表现
分析近年来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在理论、方 法和政策上的相互融合趋势,如宏观微观一体化 模型的发展等。
融合的意义和影响
相机抉择原则
政府根据经济形势和政策目标灵活选 择财政政策措施
2024/2/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应相互配合,共 同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目标
实践与挑战
在实践中,如何更好地发挥自动稳定 器作用和相机抉择原则,是宏观经济 调控面临的重要挑战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宏观经济学课件ppt
贸易政策
贸易政策是影响国际贸易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贸易 政策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可以了解国际贸易的政策环境和 规则体系。
04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财政政策
财政政策定义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支出和税收来影响和调节 总需求,以达到促进经济增长、减少失业、调整经济结构 的目的。
财政政策工具 财政政策工具包括政府支出和税收。政府支出包括公共工 程、社会保障、教育、卫生等领域的投资;税收包括个人 所得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等。
03 宏观经济指标分析
经济增长分析
总结词
GDP增长率
经济增长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 活动水平的关键指标,通过分析经济增长, 可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总体趋势和变化。
GDP增长率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 通过比较不同时期的GDP增长率,可以了 解经济活动的扩张或收缩。
生产力提高
投资与消费关系
生产力提高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通过技术创新、生产流程优化等方式提高 生产力,可以促进经济增长。
1 2 3
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技术进步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可以提高 生产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市场需求等。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失业和收 入差距扩大,需要政府采取措施促进劳动力市场 的适应和调整。
技术进步的未来趋势 未来技术进步将更加注重人工智能、大数据、物 联网等领域的发展,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也将更 加深远。
货币政策效果
货币政策的效果取决于经济的周期和市场环境。在经济增长过快或通货膨胀时期,中央银 行可能需要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抑制需求;在经济衰退时期,则需要 采取扩张性的货币政策来刺激经济活动。

解读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PPT精品文档

解读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PPT精品文档


汽车的价格也是在下降,通讯。这都是表明你的支出是在下降 的。
所以应该说,不会构成对于绝大多数,中等收入以上人的这种 生活的实质性的影响。

本次课程内容介绍 引起广泛关注的几大热点问题
政府的近忧远虑和宏观调控对策
① 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
② 流动性过剩问题
③ 物价问题 ④ 房价问题
⑤ 股票市场的问题

中央电视台驻华盛顿记者侯明古:《华尔街日 报》也指出,中国经济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可 能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另外,中国出口的高 速增长,也许会使贸易摩擦事件增多。


中央电视台驻东京记者孙岩:大报之一的《朝 日新闻》7月19日以及7月20日,连续两天对此 方面内容都进行了报道,并发表了相关的一些 分析性文章。它讲到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这些 数据,说明中国经济正在以快步、稳定的势头 向前发展。 东京市民:日中关系在不断发展,变得更加友 好,包括经济在内的各个方面都有很大进步。

中央电视台驻东京记者孙岩:日本《经济新闻》 还发表了相关的一些评论性文章,该报同时认 为,经济发展过快以及投资过热,应该在今后 的发展过程中有所调控。建设投资依然很高, 同时城市固定资产投资从今年上半年1月到6月 来看,同比增长了26.7%。

中央电视台驻柏林记者季芸: 中国和德国在亚洲和欧洲互为最大的贸易伙伴,《世界报》经 济版头条文章表示,德国经济专家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持积极 的态度。而德国外贸与批发商联合会主席伯尔纳则表示,如果我 们的合作伙伴有更多的资金,有更多的成就,那么我们之间的生 意就更好做,机会就会越来越多。 柏林市民:我为中国感到高兴,我想德国也会从中国经济的发展 中得到益处,德国的经济地位将被中国取代。我没有不愉快的感 觉,我的确为中国感到高兴。中国发展这么快,成为经济强国, 我想这会给德国人在德国或中国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文档资料

当前宏观经济中的几个热点问题-文档资料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2019——2019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资料来源:XXX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 2019年通货膨胀的风险已经存在,但由于消费增 长还没有象投资、出口增长那样表现出强劲的势 头,而且物价的上涨相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 有一定时滞,再加上政府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宏观 调控措施,所以尽管粮食的价格今年1——5月份 已经上升了2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 格已经上涨了8.3%,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还处在上涨3.3%可以承受的水平。 • 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扩大的趋势开 始改变,9月份同比上涨5.2%,前三个季度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4.1%。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
初步遏制
• 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2亿元, 同比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 增速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 钢铁、水泥投资分别比一季度回落65.5和 43.4个百分点;铝业投资则由一季度增长 39.3%,转为下降6.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 长28.3%,比一季度回落12.8个百分点。 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同比 增长21.4%,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
二是国际因素: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 中国物价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 作为处在重化工业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 经济结构决定了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之发达国 家要高得多,受油价波动的影响也要大得多。 尽管这种影响现在尚未充分表现,但考虑到去 年我国原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40%, 因此,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给中国的物价以及 国民经济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宜高度关注。
当前经济中存在不少新矛盾和问 题,突出表现是 :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宏观经济学ppt课件完整版

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探讨
菲利普斯曲线
表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下降时,通货膨胀率上升;反之 亦然。
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普斯曲线
短期内,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权衡取舍;长期内,失业率将回归自然失业率水平 ,而通货膨胀率则取决于货币供应增长率等因素。
政策制定者的挑战
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需要权衡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稳定和社 会福利最大化。
03
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 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 力。
04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形 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THANKS
感谢观看
探讨失业的原因、类型以及通货膨胀的成因 、影响等。
国际经济
分析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以及国际投资等问 题,以及它们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关系
01 研究对象不同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 的行为,而宏观经济学研究整 个经济体系的总体行为。
02 分析方法不同
微观经济学主要运用个量分析 方法,而宏观经济学则运用总 量分析方法。

其他原因
如技术进步、国际贸易环境变 化等也可能导致失业问题。
通货膨胀概念及衡量指标
01
02
03
通货膨胀定义
指物价总水平在一定时期 内持续普遍上升的现象。
衡量指标
消费者价格指数(CPI)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 )、GDP折算指数等。
通货膨胀类型
按成因可分为需求拉上型 、成本推进型、输入型等 。
06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及展望
宏观经济政策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GDP增长率
失业率
通货膨胀率
国际收支平衡

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分析PPT课件

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分析PPT课件
3
1、工业生产增长
前三季度,全国规模以上工 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一 季度增长19.6%,二季度增长
15.9%,三季度增长13.5% 。
10月份同比增长13.1%,比9 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
4
2、固定资产投资
前三季度,全社会固定资 产投资同比增长24%,比上 半年回落1个百分点。
1-10月份,城镇固定资产 投资187556亿元,同比增长 24.4% ,比1-9月份回落0.1 个百分点。
当前经济热点问题分析
中央党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长茂
1
1
整体概述
概况一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二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概况三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点击此处输入相关文本内容
2
一、经济增长前景问题
(一)我国今年经济态势 第一季度同比增长11.9%, 第二季度增长10.3%,第三 季度增长9.6%,前三季度增 速比第一季度10.6%,呈逐 季度回落趋势。
二、通货膨胀压力问题
(一)通货膨胀压力的 形成
20
09年1月
09年11月
21
2010年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 数同比上涨1.5%、2月份2.7%、 6月份2.9%、7月份 3.3%、8月份3.5% ,9月3.6%。
10月份上涨4.4%,涨幅比9月 份扩大0.8个百分点。
37
(一)房地产市场是政 府调控的重点领域
38
1、房地产业地位重要
2009年房地产业增加值占 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6%。
2010年1-8月房地产开发投 资占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 为20.11%。北京市占56.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林牧渔业投资增长明显加快,前三季度同比 增长21.4%,比一季度加快21个百分点。
3、货币信贷增势减缓。
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狭义货 币供应量(M1)同比分别增长13.9%和 13.7%,增幅比3月末分别回落5.3个和 6.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人民币贷款新增17939亿元, 同比少增6697亿元。
由某些领域 投资过热引 起的货币供 应量过多。
近期国际油 价的持续攀 升,给中国 物价增加了 新的不确定 影响因素。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从2003年开始钢铁等行业投资增长过快 并引发社会总投资过快增长,2004年一 季度钢铁行业投资增幅仍达153.7%,房 地产投资增长41.1%。2003年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增长26.7%,2004年一季度 又进一步上升到43%。
当前中国宏观经济中的 几个热点问题
XX 教授
一、宏观经济的总体态势:
1、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 机。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 到初步遏制。 3、货币信贷增势减缓。 4、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效益比 较好的良好发展势头。
1、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
今年以来,中央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业特 别是粮食生产的重大政策措施,调动了广大农 民的生产积极性。 夏粮增产4.8%,早稻产量达到了321亿公斤, 增长8.8%;秋粮生产也将获得好收成,全年 粮食总产量将比上年明显增产。 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 元,实际增长11.4%,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 个百分点,是1997年以来最高的水平。
三、关于金融问题:
1、 200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及 成效
2、关于人民币汇率问题
1、2003年以来的货币政策及成效
从2003年开始, 政府运用多种货 币政策手段控制 货币信贷增长, 加大了对经济的
宏观调控力度
(1)从4月份开始,采用多种 方式回收市场上过多的流动性;
(2)6月份人民银行发布相关 文件,对房地产信贷和按揭贷 款进行了风险提示,进一步规 范房地产信贷市场的发展;
4、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效益 比较好的良好发展势头。
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93144亿元,同比增长9.5%,比上年同期加 快0.6个百分点。 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5%;第二产业增长10.9%;第三产业增长8.5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8088亿元,同比增长39.8%; 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加4000多亿元,同比增长26.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439亿元,同比增长13%,扣除价格因素,实 际增长9.7%,同比加快0.6个百分点; 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6.7%,其中出口增长35.3%,进口增长38.2; 利用外资继续增加,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21%; 9月末,国家外汇储备5145亿美元,比年初增加1112亿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7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增 幅略低于去年同期水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0元,实际增长11.4 %,增幅比上年同期高7.6个百分点。
从动态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逐月扩大的趋势开 始改变,9月份同比上涨5.2%,前三个季度居民 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4.1%。
二是国际因素: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
中国物价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每桶原油上涨10美元、持续一年的时间,对中国CPI 的影响大约为0.3到0.4个百分点。至于对GDP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没有做过相关测算。但据国际货币基金组 织估算,油价每上涨5美元,将使全球经济增长率下降 约0.3个百分点。国际能源机构的估计是,如果油价每 桶上涨10美元并保持下去,一年内,美国、日本和欧 元区经济增长率将分别下降0.3、0.4和0.5个百分点, 亚洲经济增长率将下降0.8个百分点。到目前为止,高 油价还未使亚洲经济增长明显放慢,但导致的通货膨 胀压力已显而易见。如韩国的通胀率达到4.8%,为3 年多来的最高纪录;印度的通胀率已升至8.17%。
二是国际因素:近期国际油价的持续攀升,给 中国物价增加了新的不确定影响因素
作为处在重化工业阶段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 经济结构决定了对能源的依赖程度较之发达国 家要高得多,受油价波动的影响也要大得多。 尽管这种影响现在尚未充分表现,但考虑到去 年我国原油消费的对外依存度已接近40%, 因此,国际油价持续上涨将给中国的物价以及 国民经济将带来的负面影响,我们宜高度关注。
(3)8月份宣布提高金融机构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
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 初步遏制
1—9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5102亿元, 同比增长27.7%,分别比一季度和上半年的 增速回落15.3和0.9个百分点。
钢铁、水泥投资分别比一季度回落65.5和 43.4个百分点;铝业投资则由一季度增长 39.3%,转为下降6.5%;房地产开发投资增 长28.3%,比一季度回落12.8个百分点。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2003——2004年货币供应量增长率%
M1 2003年末 19.6
M2 18.7
MD 14.3
2004年 11
1—5月
18.6
17.5
资料来源:XXX
贷款 21.4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8.6
一是国内因素:由某些领域投资过热 引起的货币供应量过多
2003年通货膨胀的风险已经存在,但由于消费增 长还没有象投资、出口增长那样表现出强劲的势 头,而且物价的上涨相对于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 有一定时滞,再加上政府已经采取了必要的宏观 调控措施,所以尽管粮食的价格今年1——5月份 已经上升了25.6%,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 格已经上涨了8.3%,但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还处在上涨3.3%可以承受的水平。
当前经济中存在不少新矛盾和问 题,突出表现是 :
农业基础不稳固,耕地面积减少,粮食 虽可实现9100亿斤的预期目标,但与 9600—9800亿斤的需求仍有500— 700亿斤缺口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偏大,物价上涨 面临较大压力
金融体制改革滞后,风险增加
二、关于物价问题 :
国内因素
通货膨胀危险
国际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